修心中心佛法個人修行總報告(65-6)
優婆塞戒子 如隆
四、第二輪(續)
2006年1月13日~2006年1月18日
第二輪 第五印 如來善集陀羅尼印
1月13日,有人動輒向身罹重病(如癌症、尿毒症、愛滋病患...)之人,指說他們是業障,是因過去世所造的業,在今生還受此報,故應甘心承受,並應多行布施等善業,以贖其罪。
說人業障者,姑不論其用意是否出於良善?我總認為並非合適。因為眾生雖因顛倒知見而輪迴六道,但人來此娑婆世界者,有因業感受生,亦有因願力受生者,因業力牽引受生者,固可歸為業報,但基於願力實現而受生者,豈可名之業報?
我所以如此區分,是因有些身患重病者,經他人指稱是業報時,乃悔恨自己過去世無知造諸惡業,才有今日病魔相擾,於是頹喪過日羞於見人,或悲觀其爾後人生...等。凡此皆造成該等人之人生黯淡,連帶地,他們的眷屬也會過著灰色無光的生活。所以動輒指稱他人生病是業障者,對社會及爾等人,或者變成負面影響。
老師常說:八地菩薩以下儘量不要發願(發願就有作,有作即無定),此係就不可思議解脫境界之「無願」之願而言(三三昧之空、無相、無願),與一般小菩薩所發之願二者不同,一般人發願雖無法達不可思議解脫境界,但依其福德、功德也常有不可思議果現。
例如我們來這世間者,有因業力而來,也有因願力而來。其依願力而來者,除寒山、拾得等示現外,多半是小菩薩(但不一定已登「十信位」之願心住者,可能只是一般民間所稱的菩薩而已)發心再來人世間與眾生共渡娑婆人生者,此類人或以腦性麻痺、或以罹患各種癌症、或以肢體殘障等色身出現,卻能不被病魔打敗,一路奮發向上,贏得他人讚賞,更因之以為榜樣,引導相同情境的人走向光明面,這類人是依願力(願力大於業力,或有德行相資時)來受生,並非受業力牽引來報。
我常見身罹重病者,經他人告知是業障時,其心頹喪難堪,或欲除前愆,而無正常過日,只是每日誦經、參與法會、朝山、摺蓮花祈福或拜佛等,甚至自怨自艾,逢人自慚,了無生趣,故我有感而發如上所說,其目的有二:
1.希望一般學佛者,不要動輒指稱他人業報,以免無意中造口業而不自知也。
2.凡身患重病或絕症者,應追思自己前世所發悲願,然後光明面對人生,努力生活,作為有類似情境之人的良好模範。
以上我所說內容或未合佛法真實義,只因個人前些日偶見電視相關訪問報導,今日忽憶及並生感受,而有如是言,用在記錄自己心向及慎言也。(註:凡情心重,聖意無蹤。世間事要管者有無量無邊,不是只這一樁。)
1月14日,與同修兩人路過某一十字路口,正等待紅燈轉綠燈時,一位身著一貫道服裝的老婦人靠近我們,要我們停下車來,至對面他們道場內,接受「點道」,我們聽不懂什麼是「點道」,但我們兩人同時搖頭,表示不要,接著她說:「一貫道很好咧!是最好的道咧..。」來鼓吹我們參加,結果我們還是搖頭示否,此時正好紅燈轉為綠燈,於是我們趨車往前行,但因一貫道的道親太多了,十字路口四個方向都有人佇立俟機,邀路過的人加入,且來參與道會的人、車也不少,故道路稍受阻塞。
離開他們的影響範圍時,我跟同修說,剛才她向我們宣揚一貫道是最好的道時,如果是在一年前,我剛進入法爾禪修中心修法時,我一定會停下來跟她開辯,看是誰的道好,誰的道高,但今天我們倆個聽她說一貫道是最好的道時,卻毫無相對待之心,只是搖頭不想參加他們的集會而已。(註:先成就自己,才有能力度別人,還不能成就道業前,最好閉口修自己。看來年來的磨練,似乎有點進境。)
事實上前年6月進入法爾禪修中心台中分中心修「心中心法先修班」,當時對佛法概念薄弱,完全是不知不解,但確信自己學的法最殊勝,故踫到XX道、XX功、XX無上師之信徒向我推銷他的道法時,我雖不是每次都會與他們論辯,但縱不論辯,內心還是不服。於今一年多過去了,我對佛法的認識更多,所閱讀過的佛教經典更廣,以及浸潤於老師所闡述之正法真實義更為深妙,我卻無意與不同見解的人再起諍論,想必自己的心是較趨平靜了吧。(註:一切法皆是佛法,順逆、正邪都是佛法,有人在邪道、外道中打混,有點善根後才會遇到正法、解脫道,不管怎樣千萬億劫後總會上路。目前正法解脫道對他們來講是太早了。所以,佛法不是在諍辯中悟入,而是要在內心深處,做到去妄歸元。)
1月15日,今日星期日,許久未出門,與同修步行至附近公園散步,有一位朋友近一年未遇見,突然邂逅,一直看我,又欲語未言,不知何故?也有另位朋友自遠處即注視著我,直到眼前才認出是我,與我打招呼。也許是我的形相有所改變,也可能純因久未謀面,所以他們才會不敢遽然相認,但總算是我一年多來不輕易出門所得的結果。
早上一座,原欲專注於咒,孰知仍以妄想相隨為侶。至此更信凡人之心難調、難伏矣。妄想多半是前五識的落謝影子及第六識的法塵,現出後自己警覺心不夠,不知離開妄想,反而更加攀緣(編劇本)下去,徒然浪費大好時光。
1月16日,如果不是今天打坐不自在,不知自己至今仍受天候影響。早上一起床,同修說外面下雨,我想昨晚十點就上床了睡覺,已有充分休息,今日打坐,必能持咒從始至終,了無雜念才是。誰知身體不作主,感覺渾身不自在,不是痠也不是痛,但就是坐得不安穩,一顆心定不下來,一會兒出現這個念頭,一會兒又浮出另一念頭,雖然這些念頭都不是壞念頭,但心無法清楚平靜卻是事實,而且動來動去的,無法安心持咒,所以我認為是今日下雨濕氣所造成,否則身體並未疲累,心也未受外塵影響,何以會無法定心呢?(念頭特別多)下午這一座,心就定多了,是否與天氣轉好有關,就不得而知。(註:平時心地妄想也會有時,就不一定是受天氣影響。若是受天地影響,應是平時沒有心亂,天氣不好時才有此現象,這樣才能做數。天地本同根,萬物還同體,也許天氣對於未得定的您更有大影響。)
1月17日,有一位朋友說他很靈感,晚上如果夢到某一位親戚朋友將會發生何事,事後都能靈驗,例如有一次夢見他母親重病住院,他醒來後告知家人,家人都說他多心,因為他母親平日身體康健,近日也無異樣,怎可能重病入院治療?沒想到第二天他母親果真因胃出血而掛急診住院。別人對於他這種現象,說他是屬於八字輕的人,常會如此靈驗,問我說這樣好不好?
其實我知道他問我的意思,是要我回答他是否真的是八字輕的人(因為我對八字有研究)。記得老師說過,能預知未發生的事,只是徒增擔心、憂慮而已,倒不如把心清乾淨,什麼事都不知道比較好,所以我沒有就八字問題予以回答,而是告訴他,做夢的不能當真,因為佛法說「諸行無常」,你做夢時所看到的景象或許是真的,但尚未發生,在未發生前仍有無限變化的可能性,如果不發生,你是白擔憂了,如果會發生,你也與未能預知時一樣,將你母親送醫院急救。並不是因為你能預知,就可以解除你母親的病痛,所以不能預知,你的心才能清淨。結果他不滿意我的回答,而我又無法進一步解釋清楚,兩人只好相對默默,一時間氣氛有點凝結,於此可見我對佛法的認識水平還是太低,無法令人聽後寬心。(註:能感知是心覺,但心覺後無轉命運之能,此等人與無知者有何不一樣。學佛法要能無知或知而不覺、不講,時至事情真發生時,有能力去轉命運,大事化小、小事化無,這樣才是在學佛法、解脫道。)
1月18日,也許是這個月的13日那天,記錄了有關一般人發願的「願」,與三三昧之空、無相、無願之「願」二者不同的關係,這幾天偶而就會在腦際出現「三三昧」的字相。我對三三昧的意義,在老師的經典闡述中多次熏習,但每次想到這個名相,就仍有不知其義的感覺。今試解之,惟若言不及義,本為智力未及,理應如此。
三三昧,我們應先得「空」三昧(體性),才能進一步做到無相三昧,而在無相三昧的狀態,所起的作用,才是無願三昧。空、無相、無作(無願)之「無作」不是無作用,而是依實相所作,是妙用。無願非真無願之作,而是依實相發願起作用,是與世間凡人的「願力」不同。三解脫門之無相是實相,是當體即空,其本體是空,在起妙用時雖有相,但起用者未有作意,故此「相」為「無相」,這與「非相」不同之處,在於是否「起觀」(有無心相);而與一般人所稱的「無相」不同之處,則在於有無「對立」關係。亦即三解脫門的「無相」是直接就本體空無中依他起性(指真性主行)而作者,雖有世間相,但非作作,故稱「無相」。準此而推,無願之願,與一般所稱之「願」,二者自是不同。(後記:記得老師曾說「非相」,是有相,但觀為無相者;即看有相但不起情緒反應,不受其影響者,可稱之「非相」。不知轉述對否?)(註:先證空三昧,有絕對解脫力,才能修入無相觀。無相者是對於自己內心不起妄想,對於因緣實有諸法不起心相應,能對待觀一切法無執、無取、無避,這種境界是佛法所說的大乘之定,是實相法印之定。無作者是謂對於一切法無起心作意,順逆、善惡因緣不起作意,故無有縫隙為境緣所滲透,如此才能有無上解脫力,得無生法忍。但行者於無作意中,若要為眾生離苦得樂,即自性能起作意,在作意中又無所作意想,做完後亦不知所作,不說、不述,無粘、無著,是名無作三昧。)
2006年1月19日~2006年1月26日
第二輪 第六印 如來語印
1月20日,有人因其舅父為牧師,勸他改信天主教,不要再信佛教了,免得走火入魔,就會後悔莫及。因為他的舅父告訴他,佛教在印教發跡,但印度至今經濟不佳,生活條件也衰敗不堪,那能與天主教系的國家富強康樂相比呢?接著又說,印度人現已不信佛教了,我們台灣地區卻死命拉住佛教遺緒不放,不是很好笑嗎?由於對方是他的舅父,他不知要如何讓他舅父瞭解佛教的真諦,乃詢問於我,誰知我雖正信佛教,但對現今印度現況並不清楚,對於佛教發展及其內容也不是很明白,所以無法給予中肯之建議,只好向他說印度是注重精神面的,與天主教系國家注重物質面者不同,實在無法兩相比較。當然他對我的答覆不滿意,但我才疏智鈍,也莫可奈何。(註:信什麼教都好,都是他自己的因緣,但不要說一些無知的話,無知才會自大,無知才會亂說話造業。釋迦牟尼佛選出生地有幾個原因,一、父母與他有緣且德性很好,二、迦毘羅衛國富庶、道德水平很高,三、地區有很多值得度化的修行人、四、出生地處全球中心點…。所以才選擇該處降生,當時印度的繁華是無可比擬的,那時除歐洲外,美洲還是處未開發之地。後來佛教式微,而回教徒入侵印度,造成真正佛教他移,傳至中國、日本、韓國、西藏,現在也已傳至全世界。另外要知道耶穌聖者前世也是一印度出家眾,連耶和華天主還要聽釋迦牟尼佛講《華嚴經》等。所以若求要升天就生天,但死後要再輪迴。若有人要求出三界者,無有輪迴之苦就要學佛法,各取所需,不必做無謂的諍論。嚴格說來,沒有堅定力求解脫生死的,只有求神、菩薩保祐。有智慧能自己管住自心的,要能深入經藏學無量佛法,然後就自己來求解脫,不能假他神、菩薩而悟得解脫,所以早期世尊所說之法,都是解脫法(阿含經、律儀等),無有咒語等方便法,要能解脫是從自心解放出來,求神是不可得的。)
1月21日,偕同修赴友人年終聚餐,友人貼心,特選在素食餐廳聚會,因此所有參加人士,一律陪我們用素食,我們當然感謝他的安排,而這一餐也是我們夫婦茹素一年多來,第一次出外聚餐,吃得最無礙者。
餐後回來,同修睡午覺,我在旁看經書,忽然聽到同修喉嚨咕嚕咕嚕地,聽不出其夢囈語句,但可以感覺聲調非常驚恐,因此我把她搖醒。果不然她又作惡夢了。我家同修常與多人聚會後,睡覺就有這種現象,是見怪已不怪了。稍後同修告訴我,她在夢中看見外面有鬼,她很害怕,就唸阿彌陀佛,可是鬼都不離開,她於夢中不知自己在作夢,心想為何唸阿彌陀佛沒有效?心中就越來越害怕,在驚恐中突然憶及每日修法的心中心咒,於是就急唸心中心咒,剛起唸就被我搖醒。醒後問我,為何唸阿彌陀佛沒有用?我未予作答,因為我也不知其因。(註:夢中本無鬼,怎會有有效、沒效的問題。相信熏習很重的佛號與如來密咒,都是有其效的。想心未得清淨,才容不下鬼類眾生,眾生就是眾生,何必害怕,人比鬼有時還可怕哩。)
有關心中心咒,我在未修法,平日作息不用腦力時,我就心念耳聞,而就眠時,就將念守在心口,這樣不但能常常熏習心中心咒,而且晚間也好眠。(我曾經就寢時也心念耳聞,結果頭腦很清楚,不易入眠,所以我現在睡前念咒,是把念守在心窩處)我不知道心中心咒能不能在未修法未結印時念,但我自己覺得常如此念,在平靜時,會有咒音從腦際流出,無意中也使我增加熏習機會,似乎也不錯。(註:平時不修法,為求攝心、熏習入八識心田,還是要唸咒,當然修法時印、咒一起來。)
1月22日,今日又是共修,與同修到道場,也許是近年關,大家都忙,所以來的師兄姐們寥寥無幾,連羅師兄夫婦兩位(道場主人),總共才十一位而已。謝班長轉達老師建議,說我們的每月聚集共修解散。多數師兄姐不捨緣滅,因此謝班長將此事付予表決,我是同意解散的一員,原因是我孤僻習性,不喜共修,但內人同修反對解散,表決結果是每月共修繼續。洪師兄並於表決後發言共修的好處,並要求羅師兄夫婦能慈悲每月開放道場一次,供有意來此共修的師兄姐使用,然後又建議發給每人一副鑰匙。結果宜樺師姐馬上應允,請羅師兄即時去打造,並於稍後就發給大家,我拿到鑰匙時,問為何有兩只鑰匙?宜樺師姐說一只是樓下大門的,一只是八樓的。我收下後感嘆自己已有兩把鑰匙,一把是打開心鎖的,一把是啟開發動機的,但至今都因未獲要津,故無法開啟。
我的心鎖,雖經老師慈悲交付般若金鑰,但我還是被根本煩惱障及習氣蔽住(尤其是疑、見二根本煩惱),至今未得開啟;而發動機的鑰匙也由內人同修、謝班長乃至宜樺師姐夫婦交給我了,我的齒輪卻被財色名食睡五欲卡住,至今銹未盡除,所以持動力,無法持續無礙。不過我有信心,這些都將隨時日經過,而日益清淨,總有一天能如願開啟之。
1月23日,之前(即一月四日)曾來寒舍告訴我,他因更年期不能適應,導致心情不佳,罹患憂鬰症的朋友,有人轉述他的近況說:這位朋友不是更年期的問題,而是因為看見親人意外事故,受驚嚇,所以生理、心理同時失調所致。前些日到某公立醫院治療,該醫生似有陰陽眼,未經診療就告訴他是被陰的卡到,並請他到附近一間道教大廟祈福,他就依囑到那間廟宇祈福,事後果然未經進一步治療,病況就一日日地好轉起來。我聽後自然為他高興。但我想說的是,他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而且有唸佛、拜佛,也誦《地藏經》,為何還會被陰的卡到?卡到後為何無法得知,要受那麼久的折磨?如果修行人能了然知悉自己身體發生病痛的真實原因,那不是很好嗎?如果日日唸佛、拜佛,縱被陰的卡到,也能釋懷,照樣生活那該多好?只是這些要做到,是否要在空觀成就後才有可能?還有正信的佛教徒到道教正廟去祈福,仍然有效,可見正神是慈悲的。(註:未究竟者才有分別,有為法都是修行人或前世有修成神道果報者,或某些佛弟子受戒後毀戒所受神道果報者。所以這些神道眾生也是在行菩薩道,未來那一世也會成佛的,所以不要有太大的分別心。)
1月24日,近日重讀《楞嚴經》至第九卷、第十卷有關五十陰魔文,始知師心悲憫眾生,真是良苦也。猶記得去年老師出版《楞嚴經五蘊魔相解說》一書時,我看過後發現不懂的比知道的還要多,當時我就打妄想,老師如果能先將楞嚴經前八卷加以解說出版,對一般如我水準的初學者,更為有益,不是嗎?因為前八卷對於真心、妄心及見性有詳細說明,對於有情世界、器世界的源起也有精闢說明,但我們也是一樣看得霧煞煞,如果能經老師解說,必能大大裨益初修行人。而且在看完前八卷,再來看第九卷、第十卷的經文解說,那就會更加明瞭了。但近日再讀誦《楞嚴經》,才知老師用心良苦。因為末法時代,諸修行人錯亂修行者眾,如果未加明辨,錯認境界,比不認識本心更能戕害佛性,所以老師才會先出版五蘊魔相解說的書,目的在保護學人真心,不致迷惑;是在護住禪定者,不致散亂,而得漸次修證以成無上佛果之道也。感恩!(註:法不孤起,有緣由始會出此書。會出此書起先雖是網友敦促,但實際能排除萬難、遇事不退而出書者,乃是去印度大覺寺時,當下所感召的一種責任心。)
1月25日,復修心中心法第二輪修第六印,今天已是第七座了,發現這一輪雙手掌中指互靠的情形,少之又少,而如有互靠時也能即時發現,加以撐開。這情形與第一次修法(一、二輪)及復修法後第一輪都不同,可能是色身的氣較足了吧,也有可能是覺知心較敏銳並懂得要領吧。總之,這一輪第六印的修持,至今七座,都在身心平靜中完成。我向同修開玩笑說:「如果我有辦法連續二十一天,修法都身心平靜,不被外境亂心,不因內生昏沈,那我的心也一定能得到某程度的清淨,到那時,相信我的心眼也會開一些,不會像現在,總是落在自我情見中,跳不出來!」同修期許地說:「那就看你的了!」(註:修行怕錯用心,心要守住空寂,同時又要能堅持才能長久。其實修法中若像吃鴉片一樣能上癮,就能在修法中做到欲罷不能的階段了。)
1月26日,打坐的身心狀況良好與否,最好不要有所期待,否則常不如願。昨天才想自己多日來都心平氣和,正好修心,今天就心亂了,很難安坐。昨日黃昏時分,突然兩位朋友來訪,一位是太極門的門徒,一位是拜四面佛的,他們因為已經在打坐,故來問我一些意見,但談話過程中幾乎是他們在表示意見,我只是偶而插上一句而已,沒想到他們意猶未盡,表示下次要再來見我。(註:今天會心亂都有源由,源自昨日事,自己定功不足就少接觸外緣,何況是不同的道緣。)
我覺得與人談話,如果能傾聽他人的言語,縱不表示意見,對方通常會認為是找對了人,而對你產生好感。像有一次一位目前在大陸的台商,介紹他的親人到我這邊來,我也是聽的份,但來訪者卻興趣盎然,並詢問台北地區,那裡值得他去拜訪的?我一時未想那麼多,就指引他去台北法爾道場見老師,沒想到他們尚無初基,故去法爾後造成一些不方便,這不方便之事,後來間接傳到我的耳中,使我感到非常抱歉,事後我也不敢再介紹人家去法爾找老師了,以免再生尷尬。(註:最好自己能處理眾人的事時,才與眾生接觸,不然自己不能處理時,也不要代為介紹,何況是個抽煙、喝酒之徒。若要學無為法者可以介紹來,要學閉嘴不講道理者也可以介紹來,其他執法者不當機,介紹來也白搭。若已得身心疾病,已找上您,您就要幫他解決,不然就不要亂接待人家,這樣就增加無謂困擾。對您來說,前世是結很多因緣,但今生此緣卻障礙您專心辦道。初期修行人要能潛默修行,要能善觀因緣不黏,才會有自修的良好機會。)
五、結語
復修心中心法,很快又修完第二輪了,在復修的這段期間,心中的覺受有所變化,是毋庸置疑的,但此覺受變化,基於個人初學無識及礙於筆拙,不敢獻醜,只能就修習過程中一些心得敘述如下,其中誤謬本所難免,尚祈老師慈悲教正是幸。
1.對明心見性的理解
原對明心見性毫無概念,在修習第一輪時,身心上有一些變化,再加上持續閱讀老師的《金剛經》演繹說明,於今明白「明心」是明第八識的現象、作用的主宰,「見性」是見得本性。但之前對「明心」的見解,認為是明第六意識心的功能,對「見性」的體會,認為是指見到見性、聞性、嗅性..之自性。當然這樣的明白只是文字上解得的知識而已,故有待爾後事修為證。(註:要知明心見性,就要依《金剛經論》中的四句偈去體會與修證,可以參閱法爾網上四句偈解釋,或見法爾美國分會網站去了解明心之意義,見性文章目前未上網。若是心眼未開,何來能明心。若心眼已開又不淨,心雖最靈最聖,若沒有做到真性主行無妄想相隨,也就沒有明心境界可言。沒有明心就不用談到之後的見性的事證了,因見性不真。見性不真就無威靈莫測,還是落於習氣毛病生活中,所以沒有成就五神通,五神通不成就,就沒真見性,末法時期明心見性者已不可見矣。)
2.進道功程,善巧分明
老師說:「修行初階都是借氣在幫助定,如果沒有氣,心,根本就會亂七八糟,什麼事情都會看不開。(好像整個世界都是灰色的,這是第一階段修行中的現象。)慢慢的,行者真氣氣機通順了,定力同時就有點了,到最後不必要這個氣,行者心永遠都是解脫的,永遠都對人、事、物可看得開,都沒有掛礙,這樣才是究竟。」基於這樣的理念,老師在理論上及實修上就有別於其他道場的教法如下:
(一)理論方面
老師常語重心長說明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及阿羅漢四果的成就基本條件,也仔細舉例說明「空身、空心、空性、空法」的作法及境界,目的是要讓初階者能建立正知見,已修習上道的行人,能不得少為足。
(二)實修
老師說:「用功的方法很重要,我們這裡教的是『功用行』,所謂『功用行』就是講的方法都非常的真確,使你如法去做,短時間就有那種效果。」又說:「功用,不是用功,用功是被動的、消極的去用功,功用是把功效放在前面。功用行所講的方法都非常的銳利,讓你一聽如實的去做,馬上就可以達到功用、效果。」
所以在實修上,我們就體會並操作培氣、養氣、固氣、調氣、持氣、轉氣,以使「功用行」最後趨至「無功用行」。此具體作法有:
(1)培氣:例如呼吸增長法、寶瓶氣、雙盤、心繫緣處之定心……等。
(2)養氣、固氣:說明節制睡眠、食量、慾念等,對於修行人的重要性,使利根者得以如實精進。
(3)調氣:藉打坐、手印及經典的認知,來達到心平氣和、生活無浪。亦即善予調伏內心達無熱惱之事,以及能夠安忍而不受外境影響干擾。
具體的調氣方法還有過橋式、肩立式、心繫緣處、各種維生素補充及清涼解毒茶包煮喝等。
(4)持氣、轉氣:氣如何轉為日常生活所用?老師常說坐上磨刀,下座用刀。也就是在坐上修心、修身要分分明明,下座後更要知道應用,這才是真修行。(註:綜觀整個報告,理念都能吸收,問題在於實修及持久性上,您要努力去克服這些,不然道理懂得是別人家的,自己能親證才是自己的。希能夫妻兩互相勉勵,共同好好利用今生剩餘時間,增進道業,能不虛此生。)(全文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