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31Forest.gif (27539 bytes) 修心中心佛法個人修行總報告(63-1) 
                                                        
台中班    先給多傑居士


壹、前言

莊子云:「臣之於君,義也,無可逃於天地間。子之於親,命也,不可解於心。」我想學佛就像莊子情性,是永遠和自己脫離不了關係的,學佛也如是,好似子母光明會,如是就是當下即是,本來就無法以言語描述的,因為無法可說,能說的就是妙妙妙!

來學佛前,或許我們(包括我自己)都不相信,來學佛前的我,是一位非常排斥佛教的年輕小伙子,雖然現在已屆知命之年,慚愧的是猶然學佛無所成,唯一值得欣慰驕傲的是真如實相的種子都早在而立之年就已深深播種在阿賴耶識識田中,最應該感恩一個人應該是我的妹婿,在此不得不提起他,他在我年輕時候不斷啟發我排斥佛教情性,就此種下學佛的因緣。

回憶起接觸佛教的因緣,是在民國 80 年初,話說至此,應提另外一位該感恩的人,就是我在埔里酒廠的同事林師兄,他是一位非常虔誠的佛子,和我妹婿不同的是,林師兄永遠令人感覺那麼中規中矩,而我妹婿就顯得不按牌理出牌,就在 80 年3月29日青年節那天,林師兄引導我到台東市文化中心皈依第一位密宗上師(我接觸佛教就從密宗開始)智敏慧華金剛上師,開始我學佛的路。剛開始只抱持一種好奇探討的心情學習作佛陀的事業,記憶猶新。

真正激起我較精進學佛是在 83 年 8 月 25 日那天,那是我人生中的一個重要轉捩點,但是那是一種極沈重的代價無常所換來,也是一種生離死別對親人難以割捨親情的覺悟,和我最親近最親近的親人─我的父親,在一剎那間永遠永遠離我而去,不留情地,那時我深深感覺到無常迅速生死事大,生死就是那麼現實,不容許討價還價的,死神來臨時,再深的親情都無法替代的,因為每一個人都會死,只有學佛才能解脫生死,恢復本來。

開啟我精進學佛之鑰,是用一把親情之鑰,打開一個沈重的鎖,學佛之初都在密宗道場遊學,那裏有大法就往那裏去,雖然到處皈依到處灌頂,根基就是無法扎穩,漸漸覺悟到惟有實修才能圖個解脫,雖然皈依灌頂時大家都發大誓願要利益眾生要和眾生一起成佛,惟若無實修這一切都是騙人的。87 年間一頭鑽進寧瓊巴噶陀尊勝佛學會親近尊貴的上師嘎瑪仁波切,開始我嚮往的大圓滿見修行果之路,在這段期間曾經參加過破瓦法閉關,閉關期間中有一位蔡師兄建議我跟隨張老師學習心中心法,那時蔡師兄告訴我心中心法是大圓滿法之上的無上密法,種下現在我修習心中心法的因緣。

應該是學法的因緣到了吧,93 年 9 月中旬,透過我們人事同仁劉師兄告知我,法爾禪修中心台中中心開辦心中心法先修班,無比榮幸有如此福德善根因緣得遇如此妙法,善哉!

 

貳、第一輪各座修持

印心得報告

一、2005年五月八日第一印第一座:

上座沒多久,氣由下丹田往上升直抵腦部,心念尚能保持清明,不向外攀緣,但未能進入禪定境界。(註:修心中心法氣旺盛,直接進到腦中修妄心,所以入世間禪定機會不多。)

經過一會兒時間,氣漸漸由粗轉細,氣似流水潺潺,又彷彿鳥語花香遍行全身清涼自若,心猶不向外攀緣,但仍然未能進入禪定境界。

接著氣感慢慢消失,手稍有酸痛感覺,心稍有妄念,不久手痛感覺更明顯,嘗試以大聲念咒的方式來攝授心念減輕痛覺,雖然不算盡善盡美,卻也差強人意。
 

二、2005年五月九日第一印第二座:

上座時以跏趺坐的方式坐定,頓時感覺氣遍佈全身,慢慢能進入頭部後,整個腦麻麻緊緊的,而且脹脹的,惟依舊不能進入禪定境界。

一小時後改為單盤坐姿,漸漸感覺氣正悄悄的消失,接著又是腳感覺酸痛,又是手感覺酸痛,此時此刻以覺知的心看著妄起心念痛的感覺,並沒有以大聲念咒的方式來攝授心念減輕痛覺,看著痛的感覺結果是痛者依然痛,事實痛是手在痛和腳在痛,自性並未曾痛過,惟境緣是所觀得之痛和能覺知的心識無法分離,這應該是當下需要努力的啊!也正是未來要努力的方向。(註:如此體悟下去,會失去有身見,即能知身是幻有,實非真我。)
 

三、2005年五月十日第一印第三座:

上座一會兒,氣就能由下丹田往上升直抵腦部,下行至雙腳,心能安住於咒語,未產生太多妄念,亦不向外攀緣,但未能進入禪定境界,雖然仍然有些痛感,正是歷境練心的好時機。
 

四、2005年五月十一日第一印第四座:

感覺氣如排山倒海竄行全身,有直闖虛空的氣勢,惟仍無法進入禪定境界,一小時後改為單盤氣勢逐漸減弱且氣感漸無,腳酸痛的感覺接著產生,惟此時已較不影響心念,偶而會攀緣,雖不能安住在痛中如如不動,卻能用寶瓶氣減輕酸痛的感覺。(註:您對於佛禪的概念還未建立,大乘佛禪從心地中修除妄想、習氣,於日常待人接物應緣中去得禪定。)
 

五、2005年五月十二日第一印第五座:

感覺氣的運轉情形能遍行全身,惟氣有由粗轉細的現象,之後氣感漸失,手和腳有輕微酸痛的感覺產生,尚不影響心念,偶爾仍會攀緣外境,仍然無法進入禪定境界。
 

六、2005年五月十三日第一印第六座:

感覺較前一座來得煩躁,心無法靜下來,經過寶瓶氣調整丹田的氣機方才慢慢靜下心來,快下座前全身遍滿氣,當氣通過喉嚨時頭仰得高高的好像氣被卡住的感覺,全身隨著氣運轉的方向抖動得厲害,經過二、三分鐘掙扎,才通過喉嚨進入頭部,身體彷彿要跟隨氣運行的方向被吸往虛空似的,經過一番轟轟烈烈衝擊後,身心又恢復平靜,此時也正是下座時候。(註:此時就氣的運行,已有三禪境,但心還未修到,故心還不清淨,所以有煩躁感覺,當越挖越深入時,煩躁還會大量湧出,此時正是好修行的時候。)
 

七、2005年五月十四日(02:48~04:51)第一印第七座:

這一座感覺氣習較前一座要來得微細,手和腳雖仍有輕微酸痛的現象,惟能緣境修心,雖然仍無法進入禪定境界,妄念已逐漸減少。(註:還有待深挖進入,不要以得少為滿足。)
 

八、2005年五月十四日(08:07~10:13)第一印第八座:

手和腳仍有輕微酸痛的現象,用心觀照酸痛,體悟觀照的心從來都沒有痛的感覺,會痛的和去觀照酸痛的心應不相干,覺知酸痛的感覺是虛妄的,可惜的是人總把虛妄的東西抓得緊緊放不下,這樣子來枉受輪迴。(註:繼續體悟下去,現已能知身是幻有,妄覺非真,實非真我。)
 

九、2005年五月十五日(09:13~11:16)第第一印第九座:

手和腳仍有輕微酸痛的現象,能以大聲念咒來減輕痛的感覺,仍無法進入禪定境界,偶有妄念浮現,但不致擾亂心海的平靜。

 

第二印心得報告

一、2005年五月十五日第二印第一座:

修持第二印時氣的運行軌跡和第一印明顯不同,感覺氣遍布整個腰部後方(註:腰部受傷或腰力不強,能修第二印,其效果最好。)由腰部往上移動至頭部,經過百會、膻中抵達下丹田,再由命門行抵百會至下丹田,循環運轉,感覺手酸痛的現象,較第一印明顯,惟以大聲持咒方式減輕痛的感覺。
 

二、2005年五月十六日第二印第二座:

 氣運轉行走的方式和前一座類似,仍然由腰部後方往上移動至頭部,經過百會、膻中抵下丹田,循環運走,好幾次幾乎進入禪定狀態,惟皆功虧一簣當面錯過。(註:若真進入世間禪定,記得囑咐家人不要叫您、動您。自己也要能知道如何出定,要使賴耶執取色身,從動鼻頭開始,如上課所說。)
 

三、2005年五月十七日第二印第三座:

上座時氣仍然如前一座行走運轉,禪坐階段剩下約四分之一時,手感覺特別酸痛難耐,真有刻骨錐心之痛,離定境尚遠。
 

四、2005年五月十八日第二印第四座:

禪坐階段快結束時,手指感覺異常酸痛,以大聲念咒的方法,專注意志力於咒語上,來誘使心不攀緣手的酸痛,來遠離煩惱塵埃,雖然所覺知酸痛的感覺和能覺知的心性無相干,但仍無法讓自心跳脫酸痛的感覺再回頭來觀照酸痛,距離了悟猶遠。
 

五、2005年五月十九日第二印第五座:

禪坐階段經過一段時間後,手仍感覺有酸痛產生,口專注於咒語持誦,心無法安住於禪定,偶有妄念浮現,手仍隱隱作痛,惟能以修寶瓶氣的方式來觀照酸痛。(註:妄念與妄想宜詳分別,妄想有主觀第六意識掌控,能想也能不想。妄念來自於第七意識對於八識法塵之執取反射,此浮根塵不是主觀意識能控制的。所以妄念飛起是個善境界,不必排斥此妄念紛飛,只要保持觀照或者自在無礙地不加以理會即可,妄念終有止住的一天。)
 

六、2005年五月二十日第二印第六座:

這一座氣已能進入深一層的經脈,好幾次幾乎進入定境,可惜都是當面錯過,手痛的感覺似乎減輕許多。
 

七、2005年五月二十一日(09:18~11:23)第二印第七座:

此座氣已能進入身體各脈絡,惟仍無法進入禪定境界,手酸痛的現象較前一座明顯,均以專心持咒安住於酸痛中。
 

八、2005年五月二十一日(14:15~16:21)第二印第八座:

整座均以持咒來攝授心念,專注於咒的聲音口念心聞句句清楚,了了分明,雖然手仍有酸痛的現象,不致產生太多妄念,時有氣運行身體之感。
 

九、2005年五月二十一日(19:15~21: 17)第二印第九座:

手酸痛的現象又較前一座明顯,以大聲念咒的方式來攝授手的酸痛,心念過於專注手的酸痛,無法進入禪定境界,第二印的修持可明確感覺到氣可以抵達心底深處,因為修持此印時,最能品嚐到心痛的滋味。(註:此印結得密實,對於身的威力無窮,對於心用亦有多種功能,尤其初修者斷業消災的印契。)

 

第三印心得報告

一、2005年五月二十二日(13: 50~15:50)第三印第一座:

修持第三印時氣的運行軌跡又和第一、二印明顯不同,第一、二印由下丹田產生氣機且氣的運行,大致由下向上可周遍全身,修持第三印時,感覺氣是虛空法界諸佛菩薩功德力的加持,綿延不絕由梵穴匯入全身,自身和虛空法界,自身和諸佛菩薩融合為一體,自身就是虛空法界,虛空法界就是自身,自身就是諸佛菩薩,諸佛菩薩就是自身,無二無別。(註:此印是正授菩提契,從此印始才是正修,初修必有菩薩降臨正授,難得您有些感知,但不能太執著,心中心法是無相密,生、不生等法均不可說,這就是般若波羅蜜多智慧。)
 

二、2005年五月二十二日(18: 42~20:53)第三印第二座:

 來自虛空法界和諸佛菩薩功德力的加持,綿延不絕由梵穴匯入全身,由梵穴運行而下,頓然全身舒暢,修持第三印和修持第一、二印最顯著不同,就是手痛和腳痛的感覺較輕微,若有若無,心總能安住在咒語上。
 

三、2005年五月二十三日第三印第三座:

自身的煩惱妄想執著,太貪求來自虛空法界諸佛菩薩的加持力,似乎不是一件好事,當虛空法界和諸佛菩薩的加持力只能斷斷續續到來時,手痛和腳痛的感覺就會慢慢產生,原來煩惱妄想執著的感召,諸佛菩薩也會偶爾忘記加持貪念太重的人,此時只能將心安住於咒語觀照自心的妄念。(註:解脫是靠自己,不要太專注於契機的有無,菩薩有無加持等事。順逆境都是修行,順境修身,逆境修心,各有所專,不要妄自祈求順境,)
 

四、2005年五月二十四日(04: 16~06:22)第三印第四座:

每一次修持正受菩提印時,總覺得諸佛菩薩的心性和自己的心性是同一體性,來自虛空法界和諸佛菩薩的加持力和自身的體性,本來就是同一源流,綿綿不絕的加持力,剎那間就能和自身融合為一體,全身舒適快樂,感覺自身與虛空法界和諸佛菩薩的距離是那麼親近。(註:不要執著順境,體知心與菩薩心等同就好,祥和密意無量。)
 

五、2005年五月二十四日(19: 27~21:28)第三印第五座:

似乎諸佛菩薩沒有感應到我的虔誠心,忘了散播來自虛空法界的加持力,從上座至下座氣機都無法啟動,完全以大聲念咒的方式,來轉移注意力,減輕手和腳酸痛,雖然即心即佛,是心是佛,但煩惱妄想執著生起的時候,眾生依舊還是眾生。(註:菩薩示無常,所以從順逆無常中,您要學習得金剛身與金剛心,不要迷失於身心的變化上,要從身與心去體會出金剛義。)
 

六、2005年五月二十五日第三印第六座:

來自虛空法界和諸佛菩薩的加持力還是斷斷續續的湧至,加持力匯入自身時,身心舒暢無比,加持力不在時,手和腳的酸痛就會微微的產生,明知此時應緣境修心,但是觀照酸痛的心有時不小心也會偷懶。
 

七、2005年五月二十六日(04:29~06:32)第三印第七座:

來自虛空法界和諸佛菩薩功德力的加持,綿延不絕由梵穴匯入,全身舒適輕安,由於修持正授菩提印時,每一座都有不同的感受,且高低起伏過大,只有嚐試著從調整手印的鬆緊度和型狀,來觀照身心的變化,體悟到手印鬆緊度和型狀的不同,原是啟動虛空法界泉源的氣機,亦是融入諸佛菩薩體性的密語。(註:同樣的一個手印,指頭彎度不同,所得氣機亦不同,您要取得最大能量的角度,那就是正確的手印結法。)
 

八、2005年五月二十六日(19:37~21:41)第三印第八座:

手印如出水蓮花含苞待放,身如河車運轉氣機發動,心如飛鷹獵物專注於持咒的聲音,全身自然與虛空法界和諸佛菩薩融合為一體。
 

九、2005年五月二十七日第一輪第三印第九座:

上座時氣機自然發動,來自虛空法界和諸佛菩薩功德力的加持時有時無,大部分時間都以持咒安住身心,並未產生進一步的覺受。  (待續)


[ 我的這一班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