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中心佛法個人修行總報告(30)
優婆塞戒子 劉俊忠
一、前言
一心頂禮心中心法歷代傳承,既具恩上師上元下音阿闍梨和代灌頂教授張老師尊前;8/31上午未帶個人記錄表,承准續修,銘感五內,特此感恩。但心得報告實在未寫,特此懺悔,一者沒寫謊稱未帶,妄語。二者粗心,沒有寫實的習慣。三者不重師,高慢。三過均并在此頂禮懺悔。請予見證。
時間過去太久,已記不起打坐的情形。只能說在第二印時左手中指壓得甚痛。有時想多坐一些,忍不住痛,只好準時下座。雖然學佛多年,卻因自己疏忽,及傲僈,不願請教善知識如何修學佛法。故我執雖少了一些,卻增添了不少法執。現在雖對各教派-禪、淨、密、律有一些的瞭解。但對於原始佛教及基礎修行功夫--聞、思、修,戒、定、慧及打坐功夫始終未曾深入。是故雖有機緣碰上了千載難逢的心中心密法,卻徒嘆沒在打坐及心法上多下功夫。是以上座卻坐得東倒西歪,彎腰駝背,連色身都定不住,何況心猿意馬,妄想紛飛,連個咒語都攝不住。
雖然每印都坐了十一、十二座,內容卻乏善可陳。只記得有一次星期四上課,提早到佛堂上座,雖然兩腳酸麻不聽指揮,但我仍耐心不動,專注於咒語。如此捱過(痛苦的時光度日如年,時間如在爬行)突然一陣清涼,精神大增,兩腳不痛不麻了,身心都安住,直到下座。可見萬法唯心所造是沒錯。可惜眾生(包括自己)面對痛苦時,總是無法安忍定意,錯過提昇自己的好機會。
二、各印修習報告
8/31 -- 星期日上午第三印打坐,聽到一位師兄以中氣十足略微顫動而有力快速的聲音持咒,令我非常羨慕。因為那才像我心中認為的持咒-音準、快速、有力。似乎有受過訓練。
有一次覺得不錯,上身腿下都動得少。最遺憾的是-若大聲而慢,可以把咒唸得清楚圓潤。但如用金剛持卻不容易把咒語唸得很恰當,尤其是在「魯魯洽利,喀魯洽利,娑婆訶」舌頭常會打結。以致於咒語雖唸有1,000遍,但真正清楚完全的只有數百遍。只能說是沒有把打坐學好,氣不足;或業障重,以前常批評所致,只有亡羊補牢,勤於懺悔及打坐來彌補。
9/1 -- 上午5:00坐了一座,因清晨精神尚不錯,故打坐感覺尚可。但總無法不打妄想,習氣使然,金剛持持到一半,口乾舌燥,就不想用口唸,反而用默唸能清楚而不散亂。假如前面唸,後面默唸,是否可行?敬請開示。(註:金剛持的境界有三階段,口唸耳聞、心唸耳聞、心唸心聞,若在第一階段時,不用心於口唸耳聞,氣不能具足,當然即不能進入心唸耳聞的境界。這就是一般人修禪坐修到不想呼吸時,就停止呼吸的毛病一樣,祇能停止在輕安狀態,卻不能更有進境。故能用口唸時就要用口唸,口不能唸時才用心唸,心唸一陣子後口又能唸,當要再要求口繼續再唸,如是交互用功,才能有所進步。)
建議:大家對於密法似乎尚未習慣。如在共修前觀想上師如佛,及歷代傳承之加持力,則信心會大增。且第一拜禮上師,後三拜禮三寶,則加持力更大。(註:此無相密有別於您所瞭解的密法,本法祇持咒、結印,不觀想,老上師亦沒教人要觀想他本人的法相。況且有些外道師父或心不清淨上師,常教徒弟藉用觀想此師父來控制此學人,此等事常有聽聞。何以無相密法的心中心法,不要觀想,不設壇場,不需結界,既然是無相入真心,此等有相義就免了,您要瞭解。)
9/2 -- 05:00,10:00,19:00各坐了一座。每座之前必先禮拜-心中心密法歷代傳承及具恩上師上元下音阿闍梨及佛法僧三寶及護法神袛和善知識。但在下座後之觀照力總是慢緩,反應遲鈍,難怪一生機會很多,卻總未成功。而且多聞不思,實修更少,是故對境無法反照,多做多錯,不做不錯,把不良種子封起來。這才想起禪是由第八識起修,敞開心胸,不斷對境練心,把各種翻騰現起之習氣,返觀照心逐漸消除習氣。
而淨土宗則藉由佛號壓制妄念。起初,能唸的我和所念的佛對立分明。假如觀想本尊就是阿彌陀佛,並且欣喜至極,無分彼此,也能一心不亂。惜乎,大家太好命了,看不透苦空、無常,總對現世還抱著一些期望,如何欣慕厭離至極,似乎是一個大課題。
9/3 -- 近日記性奇差,剛做的事,轉眼即忘。(註:二地離垢地菩薩煩惱是在於失念,常會忘失所事。識陰快盡時或快成佛時,才有「無忘失法」的修證,記性差知道道理後,就不會覺得無奈。)今晨剛下座,因時間關係,立刻去蓮社做早課,再趕去上班,晚上要寫心得已記不起來。一則乏善可陳,無特殊之處。二則習慣不好,無記事習性。妄想紛飛,一句咒語都攝不住。禪師說:照顧眼前,融入當下。《金剛經》說:過未現三心不可得。如在做早課時能照顧專注於每一句唱誦,則一堂早課下來,受益亦應非淺。而心一漂逸,回首已過一大段。慚愧,慚愧。
9/4 -- 古人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修行也是,平時念佛散漫,為人助念時想到下一位死的是我,又勇猛精進。所以是往者度我,彼此互助。今晨上座時,因鄰居有喜事,喧鬧異常。既已上座,只好把全部精神融攝在咒語中,漸漸的不再受干擾,有一段時間之輕安。正自沾沾自喜,一念才起,煩惱再現,喧鬧之聲又不絕於耳。如此經過三四翻奮鬥,正要享受動中靜。忽然鄰居們都去辦事,又歸於靜寂中。心情一放鬆,妄想又起,腿也酸麻了。
9/5 -- 6:00上座,正中途妄想煩惱來襲,想起過去所做惡業過失未徹底懺除,悔箭入心。覺得再坐下去,有負諸佛菩薩之深恩,乃決定起座禮佛做早課去。戒乃一切定慧之基礎,是可明鑑。(註:上坐與做早課有何別,妄加分別,都是智慧力不夠,造成修法障礙重重。為何不能真刀真槍地對準自己的煩惱妄想來修呢?)
11:20在冷氣房再上座,才30分鐘,昏沈想睡,全身乏力,似乎到了午休時間,及冷氣房太舒服的關係。即坐不下去而下座。想起古德先賢,求法忘身,山邊林下席地而坐,隨處而安。似乎自己太好命了,體魄也不如古人健旺耐勞,慚愧。
做完家事,19:30再上座。知道是今天最後機會。故兩腿雖酸麻而頻動,上身仍保持不動。全力以赴,終也完成今日功課。感謝一切因緣。
9/6 -- 05:00起床,6:00上座。手印結得緊,故右無名指痛得很。持咒由大聲→小聲→默念。昏沈再大聲些。慚愧的是禪修打坐的基礎不夠,碰上千載難逢的大法,雖勉力修持,但仍無法輕安入定。心也無法安住於咒語中。故除上座修法及下座觀照,加修大禮拜,懺除業障。
今天又看到別人的缺點而在意,可見心不清淨,八識田中自己有相對之缺點,及過去有分別淨穢,自我清高,批判別人弱點,沾沾自喜的習性。而無法觀照對方的佛性,人人有優點,人人皆可成佛。也就是無法返照自己的佛性,而眾生本同一體性的緣故。(註:眾生同體不是意會,而是要實證。當色身有成就時,您就能知此句話的真實義。)《六祖壇經》所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但自卻非心,打除煩惱破。王上師驤陸曰:若見有人在清淨佛堂大小便而不心動,生氣者,真見性人。(註:自成道業亦若是,但無菩薩心轉化眾生過,也不是應該的。上師的話應知其真實義,不要執其所說,而忽略其另未說者。)
15:20再坐一座。自己感覺上座修法時較能認真,但下座觀照常較無力。原因在於誤把修持當正修,餘則無關。仔細想一想,因無明障惑,對境顛倒,才知道要學佛修法治煩惱。故生活中歷練是正修,修法是培養。好心到校讀書是為了救國濟民,應用在日常生活中,所以不可弄錯也。又常執法過度而增添煩惱,實應不執一法及過去、未來,而生活及觀照於當下之一切因緣,而能不執著才是。(註:要能觀照自如,當要色身突破,心眼能開,自能做執杖牧牛之事。現在要做的是如何坐滿千坐,突破色身的束縛為要。)
9/7 -- 6:00一座第三印,坐至一個半鐘頭時無明指大痛,是否壓得太緊。但轉思:心中心密法實在太妙,乃融禪密淨於一之大法。一則限定至少二小時,使平日少打坐者也能漸坐至二小時以上,練其氣通經脈,破色身而見性成就禪法。二則手結手印,口持密咒,六根攝於咒及身心變化通於事相,和淨土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功用相同。尤其上根者重理輕事,中下根人重事迷理。修成以後又得歸於淨土。
10:00修第四印-如來母契,此印是心中心法主印,第二輪六印修滿後即主修此印。往生西方全靠它,密宗也有修彌陀大法往生西方。可見不是只有執持名號而念佛才能往生。凡內觀自性,外參經論,行住坐臥,待人接物,皆佛性之作用,皆念佛也。古來念佛者多,成就不多,原因細思如下:1.不知能所,念是何念,佛是何物。2.貪便宜,不耐吃苦,如古德之千里行腳訪參善知識,不明本心,如喪考妣。3.不明心要,因經論看少,又以為執持名號即可往生,少參善知識,故修法力量不足。4.分宗立派,穢淨之見橫生。常謗:坐禪易著魔,密宗重神通。其實善用神通(密用)也無妨。5.過於執持堅固萬修萬人去,就是認為臨終十念往生即可。或修至半途,無什感應,乃疑法。故人常言,淨土宗如非上根(通宗通教,實修多年,知末法修持環境之困難而發願生西)。下根,心念純淨,雖反應遲鈍但知見少,能信祖師之言而能老實見佛者,也能往生西方。(註:修行中還離不開戲論一番,今後當避免犯此妄想境,對實修是沒有幫助的。您對淨土法門的成就,還是偏向人云亦云,實不知淨土法門萬人修萬人去,除不真心實地去唸佛者,才不能往生淨土。現在要知道的是:所謂的淨土是那裡?上根者解行一致,當生能成就,證得法身發起,佛光遍照,心清淨故,能生「常寂光淨土」,此淨土屬西方極樂或娑婆世界,都是一樣的,去西方與不去一樣,因住常寂光處無有時空差別,去西方極樂也好,住娑婆世界利生度眾更好;中根基者勤正唸佛,即能往生「清淨莊嚴土」,此則是真西方極樂淨土,實有其境的歸處,即阿彌陀佛實化的淨土。下根基者或當世犯重罪而能勤知唸佛,當生捨報時即能生「方便有餘土」,既言方便則是權宜,有餘者是有其身未脫,有其習氣未除,故僅能居住權宜淨土,如觀世音菩薩的清淨佛土---普陀山清淨道場。)
9/8 -- 6:00上座,7:00左右卻因中指滑脫,不得已而散印下座。10:00再上座,因地板太硬而更動腿部,影響心情。緣起時即修行時,乃觀照身心的變化,例如酸麻時,加強意志忍耐,並專注念咒,倒也能維持久一些,且到一段時間,感覺一陣清涼,精神大振,腰又挺了起來。但如一開始不予忍耐,頻換腳,結果將使換腳更為頻繁。(註:身是受意念的驅使左右,修行時能觀五蘊皆空,故從身觀空是正確的法門,心轉即能突破目前的境況。)
上座前養成良好習慣,檢查環境,例如空氣好壞、風的流動、坐墊高度、衣服的冷暖,地板及坐墊的軟硬度...等合舒了再上座。
今天下午因為鄰居停了我的車位問題,內心起了變化。雖然明知環境空間是公共的,但因停慣了(自家門口),一旦別人停車,內心總覺不舒服而表現於臉色,反應更慢了。(註:知道有此習氣、瞋心,當要轉化或放下,下次再發生時即能自在面對,不然坐上修,下坐遇境時照樣迷糊,實不是修行人所該有的。)古代智慧高,心量大者,常喜怒不形於色。而屢經大風大浪者,也都鎮靜如常,可見我生活太順適了。聽說古禪者為鍛鍊身心,乃四處行腳過餐風露宿,或四處掛單,每處不過一夜的生活,培養其意志力,見多識廣,處處不著,隨時放下的定力,實令人感嘆,興起效法之念,但培養自己的察照力,對心念的敏銳變化,能清晰了了分明,可使自己心境永遠保持最佳狀態。
9/9 -- 星期二,今日上座起初氣飽神滿,打坐頗得力,到中途卻憶起前塵往事而雜念紛飛,雖欲控制,卻無法完全平息。深覺諸法中的確無我,若真有我,我的身心應能完全自我控制,要起念就起念,不起念就不起念。(註:能自我控制意念的是第六意識,不能控制的是無始無明妄執第八識中的一切種子為真,而永遠放不開的第七意識---妄想心,還有一真正本心的第八意識,除存有種子能起現行,讓第七意識執取外,卻能鑑照十方及一切眾生因緣的心鏡。要明心見性,當要體會這些意識功能之別,及其產生法境、法相的次第。)
9/10 -- 21:00上座,起初尚可,約40分左右,雙腿及腰開始不聽話,左右搖晃,彎腰駝背。雖更換姿勢勉力支持,仍無法滿意。到了22:30左右,漸入佳境。下座後想:每日開口必說我,日日營逐,財利名食色,亦都是為了我。尤其是一些少年得志,事事順遂者皆以為皆能由我操控,天下無難,連生死也不怕。
到了老年,體衰朽敗,或親友遠離,事事不遂,才稍為體悟,我不想老、病、死,也努力操控自己遠離老病死,但必竟不可得。不知不覺中,老病死就侵襲了。一切不順遂,也常如是。古人說戰勝別人容易,克服自己習氣難。能控制自己身心自如者,才是真英雄,大聖人。信如是。
9/12 -- 今天下午,應該是晚上跟隨多位沙門到士林夜市托缽化緣。起初第一個念頭說多難為情,另一個念頭說,何妨,又不是一個人,歷練歷練,結果就去了。
在大眾面前穿上海青,雙手托功德箱,口念觀音菩薩聖號,以繞佛的整齊步伐走入人群,面對群眾各式眼光,起初真是不好意思,繼之又想佛陀當年也是如此。面對五顏六色霓虹燈,紅男綠女,各式貨色,此起彼落的車聲及叫賣聲,把佛號都淹沒了。為了避免心亂,只好面露笑容,全神攝佛號於心,此時似乎特別好用功,心不散亂。但如有人投錢幣,則一點頭致意。坦白說出家眾似乎可以不回禮。
莊嚴肅穆,三千威儀,似乎都在行進中表現出來。內心面對各境仍如如不動,外在的繁華世界似乎與己無關。
看到兩邊的攤販為生活謀求汲汲,每晚辛苦的擺攤、收攤,下雨了急收攤之忙亂,躲警察時之慌張,殺價討價還價聲,吃喝玩樂聲。在在都顯示著眾生的苦惱及造業,想到十二因緣中,無明、觸緣、造業、投胎,小時候都說要跟爸媽永遠在一起,到了青少年,觸境生心,思擁有異性,因擁有異性,而生小孩有了一個家,為養家活口,而奔波營謀,耗盡一生的時間精力,又想功蓋天下,所追求的都像泡沫一般無實,令人感嘆。有些人雖也知道思想有所跳脫,但被無明及業網牽纏,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外緣不斷,心不放下,修行難得力。
9/13 -- 起床太晚(6:00)只好運動後作早課去。下午加班,17:45才上座,因未洗澡,故坐得有些不自在(平時一日洗2-3次澡)想起年青時環境不好,洗澡不方便,2-3天洗一次也不覺得難過,現在太舒服了,半天不洗都不自在,習性所然。(註:知道為何不能改變,自身潔癖也是修行的執著、障礙。)
張眼念咒雖有精神,但念久易乏。乃閉眼,但因不良習氣使然,閉眼易生妄想或昏沈,只好又張開。均并在此頂禮懺悔。請予見證。
時間過去太久,已記不起打坐的情形。只能說在第二印時左手中指壓得甚痛。有時想多坐一些,忍不住痛,只好準時下座。雖然學佛多年,卻因自己疏忽及傲僈,不願請教善知識,如何修學佛法。故我執雖少了一些,卻增添了不少法執。現在雖對各教派-禪、淨、密、律有一些的瞭解。但對於原始佛教及基礎修行功夫--聞思修、戒定慧及打坐功夫始終未曾深入。是故雖有機緣碰上了千載難逢的心中心密法,卻徒嘆沒在打坐及心法上多下功夫。是以上座卻坐的東倒西歪,彎腰駝背,連色身都定不住,何況心猿意馬,妄想紛飛,連個咒語都攝不住。雖然每印都坐了十一、十二座,內容卻乏善可陳。只記得有一次星期四上課,提早到佛堂上座,雖然兩腳酸麻不聽指揮,但我仍耐心不動,專注於咒語。如此捱過(痛苦的時光度日如年,時間在爬)突然一陣清涼,精神大增,兩腳不痛不麻了,身心都安住,直到下座。可見萬法唯心所造是沒錯。只有亡羊補牢,勤於懺悔及打坐來彌補。
9/18 -- 今日白天工作忙碌,中午又未睡午覺,眼皮很澀。是故到道場上座後,沒氣無力,本想放棄,但仍繼續下去,勉力支持。心中默念恭請加持。在捱過一段腿酸心酸的過程後,漸漸氣力上升,腰桿也挺了起來。且口內甘露湧出,愈念愈順,不再打結。撐了三個小時,念得分明,也聽得分明(老師講課)。可見只要對此佛法有信心,如法修持,應能得相當之法益的。
9/19 -- 內人看我天天打坐,問我什麼是禪,這不好答。最後引進西藏生死書作者-索甲仁波切的話回答-凡對一件事時時在做,做得清楚,熟悉到以直覺的程度就可謂之禪。內人說:那麼行住坐臥吃飯睡覺拉屎都不用花腦筋,直接去辦,豈不也是禪。的確不錯,只是一般人不安分,吃飯看報紙電視聊天,妙的多吃,壞的少吃,做每樣事心不單純老實,不清楚過程。為什麼做不知道。也就是混日子,不同於悟道者之生活。(註:真是不用心,人云亦云,非實修的知見。禪者是真心的動相,能體知超現實的一切事物,當為則為,不當為則體知下能如如不動,不為一切超現實境界感知後來煩,即是有禪、有定。「凡對一件事時時在做,做得清楚,熟悉到以直覺的程度就可謂之禪。」此段僅是說明禪之自然運用狀態而已,非是禪的全部內涵。無實證要勉強禪說,都落於口舌。)
9/20--既要專注於持咒又要注意身心的變化。則必需心不外馳,念念內觀才可。又有時發現做客,主人倒了一杯茶,不知不覺中一口喝完,主人又倒滿,不久又喝了,再倒再喝,灌了一肚子的茶水,卻不是只是渴,是習性吧!吃飽了手又不斷吃菜或喝湯,是習氣吧!在貪、嗔、癡、慢、疑的基本心態下,於不知不覺中常現出來,以前常不察覺。比如走路太快,似乎在趕路,但實際又不必趕,顯得急躁匆忙。說話太快,在別人來不及準備下說話,且說話快必不清楚,常給他人頭腦不清晰的感覺。對事情的好壞或背後的因素及影響常弄不清楚或反應太慢。或太過於鄉愿而非正義,常把事情搞壞。(註:應了知見性人,說話都能內觀話頭、意念,才能依它闡述,且見性人能用覺知睹見內法的生滅真實,故說話都是慢慢地,有條不紛地述說。若一個人說話像快槍手,說他是見性,還有待商榷。)
常起慢心或疑心,對老師、父母、長輩的話不老實修行,雖然修了多年,卻一事不成。連聲聞都沒做好,何況菩薩。令人慚愧。以前無法體會老實修行的意義,現在才知道如果對法、對師沒有辦法產生絕對的信心,且五蘊降伏,才能看到法的微細處及師的悲心,也才能真正改變自己的習性。(註:聲聞有定,智慧不具足;菩薩有慧,卻定不具足,也就是說會講得頭頭是道,但卻常做不到。不要小看聲聞,最好能定慧等持。)
老師小參的叮嚀---心得報告記錄
(1)記錄詳實 (2)記錄一切變化 (3)手結印要正確。
痛-沒有氣機不痛,如氣要通過經絡,必痛及必脹。
克服腿痛的方法-寶瓶氣及專注咒語。
如坐時妄想多,且把多年舊帳重翻,此乃翻種子,不用怕它。
要作自己主人,不重老參,不輕初學,雞毛蒜皮小事都是考驗。
成長需歷經痛苦,2小時不痛時,得再延長多坐1、2小時。
第一印 無名指掛在中指第三節下,用食指鉤住。
第六印 如來語印結印重點,右小指壓左小指,右無名指壓左無名指,向內扣壓,右姆指壓在右無名指關節上,左手姆指壓在右姆指上,左右手中指、食指合併上挺,左右手平行。重點:小指,無名指,姆指束緊,手掌合緊,再將中食指合併。左右平行分開,約1~1.5 CM。
提示:重法恭敬不如從命,依教奉行即重法,智慧高、重法者說一次即能依教奉行,對師命不打折扣。好馬見鞭影即行,駑馬挨鞭才行。要能做也能說,不能光說不練。為何言語他人不信,因為妄語太多。
9/21 -- 今日教第六印-如來語契,左右小指,無名指互鉤,再以大姆指壓緊,獨留中指食指直立向上,彼此對面平行,不能碰觸。這就難了,因為前五印都是左右互相依靠,甚至愈緊愈好。依靠習慣了,要左右手指獨立保持距離,好比眾生要他一切放下,甚至放下也放下,瞭解空性,證入空性一般的難,又因左手肘部有風溼,結果兩手為了維持不碰觸,平行對立,用力不少。加上今日冷氣不足,以致全身悶熬發汗,坐得並不如法。
雖然打坐基礎不好,但如衣服坐墊,手印及心情調適得當,仍能坐出一些滋味。例如腿換得少,氣也較足使腰桿挺直。不過希望能加深基礎,使每一次都坐得好。下午上課般若經,共600卷,名相太多,又皆陌生,聽來生澀,一則不熟習,二則業障未消之故,慚愧。
晚上21:00~23:20再一座,因已較有經驗,手已舒服多了,但腿功仍不足,雖然有運動,但在酸麻發熱時,仍有更換姿勢之念頭,克服它仍需相當之毅力。
因為時間不足及安排的原因,常常下座後就趕去作早課(蓮社),致未立刻寫心得,如晚上也來不及寫,第二天就忘了。只好寫其他的心得充數。老師已再三提醒,只好保留時間寫報告,今日事今日畢。(註:可看出所寫的戲論文章段落,都是用來充數的。)
9/22 -- 上午5:30上座,要兩支手壓緊很容易,手指要保持平行的距離卻很難,兩手,不,是左手會發抖。坐到一半,胸煩氣悶,心都用在不斷拉開手指,無法專心持咒,且十幾二十幾年前種子都再浮現。說到這裏,深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為佛教,實在沒錯。因人都有良知,惡事因悔恨會一再重現,但好事很快就忘記了。臨終月輪現前,如惡種子未懺悔淨盡,甚至見性或一心不亂,多被惡種子相牽應,入於不好之處,在生還影響禪定。(註:悟後修即在修這些,不必害怕,就怕今生不悟,帶到來生。)起時即修行時,舊業種已現,唯有多懺悔淡除之。即日起,動作放慢,多觀照起心,寧可少作少錯,也不多作多錯(非上班之工作),是故上午坐到一個半鐘頭即下坐不算,作早課去了。
下午19:05再上坐,左手仍有撐不住的感覺,兩手指一不注意就相碰,是故咒持的並不好。再度體驗,健康強壯即本錢。舊粗劣種子仍偶而出現,盡量克制不隨,勉力撐到下座。到公園跑上10圈,再做柔軟體操,加強身體及手臂的力量,希望明早上座,能有改善。古人參訪善知識一走數十、百千里,練出腳功,身作苦差務換飯吃,故體健,吃粗糙食,外緣少,出離心強,環境單純。現代物質進步,但修行環境卻退步了。
9/23 -- 昨晚23:40睡,鬧鐘按4:00,時間到一響,按下去,想起來,一猶疑,又睡著了,早上這一座泡湯了。
10:50再上座,左手不發抖,能自然分開(兩手指),也不需太用力。不用太照顧手指,咒語也念得順了一些,兩隻腳雖不十分中用,但動得少了一些。
每座之前適當運動,讓身體舒服有一些氣,坐5分鐘調適一下身體,再上座是我的辦法。
13點下座去吃午飯,14:00再上座,沒睡午覺一直打盹,抖擻一下精神,調好姿勢,精神又漸漸恢復。
晚上參加慧炬雜誌社打坐班,初步了解打坐與禪修之不同及關聯。打坐重在修身,是修行初步。待氣脈通順,突破色身之後,智慧開,才能瞭解自己心性上之粗、細煩惱,才有能力藉由禪修改正習氣,並見性悟道起修,才有成佛之希望。
到此才知以前錯用心,固執庸劣,連凡夫都不如。大凡修任何法門都需先修打坐和禪修,這是基本功夫。
9/24 -- 04:20起床,5:00上座,因坐墊太硬,一半以後酸痛,頗有坐不住之感。只好微動以調整。打妄想仍舊不斷,對公事和親情仍無法放下,雖知同林鳥,終究各自飛,仍想為他們謀取更多幸福,豈知由此將造更多業,耽誤了自己慧命,有時也幻想造豐功偉業,一覺醒,已過了一段時間,也生死了很多次,唉,克服習氣真難。
11:00再上座,舌頭唸到打結,尤其後段「魯魯洽利,喀魯洽利」最拗不過。自思:如果不是舌頭太短,就是氣機不定。每日都在跟自己身心奮鬥,自己當下的每一個言行舉止,起心動念,都跟自己的未來命運大大相關。是故現在造業,一時爽快,將來就要受苦受難,痛心還債,想到這裏再定心攝念持咒。不久其他妄念又起,想起《地藏經》上所說: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又世尊一再叮嚀地藏菩薩:眾生頑強愚魯難度,若有一絲善事,盡量為其開脫。三惡道中,頭出頭沒,勞斯菩薩久遠度脫,旋出旋入。
晚上參加本中心瑜伽班,體會自身之僵硬及體力仍不濟,這些打坐有關,需要多學。
9/25 -- 4:00鬧鐘響,習慣性把鐘按下去,就是不想起來(生死心不切)拖到4:30才起床,作個運動柔軟操,禮佛5:00上座。一直很納悶的是常聽人說,那裏發麻,那裏有氣在走,但我卻從未有任何氣的感覺,大概是坐姿不對,影響了氣的運行吧!繼續改善並忍耐。(註:丹田契機不起,當然沒有氣感。當反省是否捨不得夫妻之愛,常行魚水之歡?)
下了班騎自行車到中心,18:40再上座。初時仍愛睏,勉力支持,並祈請加持,漸漸好轉,如果不是下課了,仍可繼續坐下去。
打坐完起了我慢心,立刻觀照,人人都有佛性,都能成佛。諸佛菩薩,發菩提心歷劫修行,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卻處處時時慈悲謙沖,我何德何能起傲慢心。何況每人因緣條件不同,三人行皆我師,何能起心傲慢,慚愧。(註:習氣起,能隨時警覺而呵責、除滅之,就是真修行者。)
回家打坐,發現妄想不斷,如此粗心,何能體會氣的運行,身心的變化,觀照念頭之升起。
9/26 -- 上午5:00上座,7:00下座即趕去蓮社作早課,未經充分摩擦緩和血氣,逕行起座,跑步出門。結果腳踝,膝蓋似乎受傷,不太順暢,爾後自當改善。(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