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31Forest.gif (27539 bytes) 佛門禪修不談氣嗎?
                                                              
優婆塞戒子    劉果明居士


                  

2005年10月2 0日  老師在台中開了一班「初級打坐班」,第一堂課 老師介紹了打坐三要素:(1)身(七支坐法)(2)心(粗心的控制)(3)息(安那般那守意法-數入出息法及守意法),此三要素是打坐要成就色身的基礎,缺一不可。如《雜阿含經 (卷11)》云:「身心息已,得三摩提。」即身心息三事調適,可得三昧。故要想得定,打坐身體姿勢要正確使氣機旺盛;數息法要調理風大進入細而長的氣,出入綿綿,似有若無,方能資神安隱;粗心控制 得好,進入細心,自然可以得定。幾天前向老師報告經典上有記載 世尊在菩薩地修行氣機最旺, 老師要我針對此主題,寫出心得報告,我很不才,少有境界,只是拾聖人牙慧,班門弄斧,報告一點學佛受益的經歷。

我們凡夫剛開始修行,心猿意馬,粗心很難控制,最好先由數入出息法配合守意法門來練習培養色身氣機,因色身先培養出氣機後,色身的氣會自然的去調正我們的打坐基本姿勢,故初學者數息法比打坐姿勢更為重要。要把打坐基本姿勢(七支坐法)調適正確,請參考《法爾禪修中心》出版免費結緣之《佛門禪修與色身功用行》一書,(p131~p148),而以數入出息法配合守意法門來練習,請參考《佛門禪修與色身功用行》一書(p149~p157)。佛經《修行道地經卷五:「斂心不散,閉口專精,觀出入息。息從鼻還轉至咽喉,遂到臍中,從臍還鼻。而數入出息法就是練入出息(呼吸)或稱練風大(練氣),如《大法炬陀羅尼經卷十七:「出入息者即是風氣。」又《佛開解梵志阿  經》云:「氣息為風。」、又《佛說胞胎經卷一:「氣息風種。故數入出息法其實就是練氣的方法,藉由練氣的手段來達到修心或入定的目的,這是佛菩薩的原意。

前言「息從鼻還轉至咽喉,遂到臍中,從臍還鼻」,臍者係丹田位置(又稱憂陀那),此非道家專屬名相,隋朝時期禪宗祖師天台智者大師亦有此說,如《摩訶止觀》卷十五云:「丹田去臍下二寸半,或痛切者,移心向三里。」(痛切者-橫斷面觀),又《修習止觀坐禪法要》卷一云:「臍下一寸名憂陀那,此云丹田。」如翻譯名義集 (卷6)》云:「優陀那,天台禪門曰。此云丹田,去臍下二寸半。大論云,如人語時,口中風出,名優陀那。此風出已,還入至臍。偈云:風名優陀那,觸臍而上去。是風觸七處,頂及齗齒脣。舌喉及以胸,是中語言生。」(此為另一說法,憂陀那為風或氣),又如《法界次第初門卷五:「欲語時,口中出風,名憂陀那,還入至臍。」

佛所說法,依個人智慧根基不同演變成八萬四千法門,安那般那守意法亦如是,各家說法不一,依佛所說功用為最,《佛門禪修與色身功用行》一書,依佛所說奉行,不敢自創。有人自創入息及出息完數一(即入出二息合數為一),此法為減數,氣源無法細長,此說亦與佛經相違,方法不佳,自然功效不大,誠如《坐禪三昧經》卷一云:「數一至十,…,入息至竟數一,出息至竟數二。」亦有人說:「數數可過十」,因數目過大,心易雜亂,無法專注,故《佛說大安般守意經》卷一云:「何等為兩惡,莫過十息,莫減十數。」依佛所說,依教奉行,方為正精進。

初學打坐行者,粗心的控制最為困難,心如天馬行空,難以捉摸,唯有「依安那般那守意法」,心為前導,繫心於數息,如《大寶積經》卷五十云:「心住一緣,以為前導。」另《達摩多羅禪經》卷一亦云:「繫心行數時,一入數為一。」粗心控制的實際修法要領,請參考《佛門禪修與色身功用行》一書(p157~p160)內有詳述,在此不多說。

佛所說法,是為至寶,依教奉行,親自體驗,方為「學佛」;若不奉行,光說不練,說食不飽,純為研究,是為「佛學」。初學打坐行者,若能數息(練氣)有成,方能修心,或入禪定,因氣進入腦中,壓住腦細胞,妄想不起,體性漸顯,面境如如;古德有言:若能繼續精進用功,蒙佛菩薩加被得以開悟,破黑漆桶,八識種子,和盤托出,調伏業習,入菩薩位。或有人說:「練氣」一說,是外道法,只是練身,不是佛說,此種說法,是謂不讀佛經,佛於因地,修大乘法,多有闡述,後有說明。我是凡夫,業障深重,習氣慣了,放逸身心,少有境界,終無所成,幸有機緣,蒙  佛菩薩及 老師,慈憫攝受,給予加被,一點體驗,供養有緣同修。

十多年前(約1987年),初學佛時,在家念佛,色身氣機旺盛,剛好有一逆因緣來考,當下明顯瞋心要現起,因氣機旺,覺性較高,馬上警覺,迅速把瞋心壓下來,覺知歷歷,當下懺悔,這是「逆增上緣」。爾後遇外境緣考,比未修行時較能控制,有時習氣作祟,瞋心一起,馬上察覺,深感慚愧,盡量改進,這是以風大(氣)調適習氣的過程。

修行過程中,雙腳盤起,時間一久,易酸痛麻脹,利用微細「風大」來調,可降低雙腿酸痛等毛病;或打坐過程中,雙腳酸痛,氣可空掉色身痛覺,不去執著,來轉化怕痛、不耐煩等習氣毛病,這樣修心才能改掉我們對色身的執著,這也是「藉氣練心」。早期在新店淨緣講堂(1991年)參加 老師所帶的禪一或禪二,每支香時間都較一般道場的長,一、二天下來,雙腳酸痛,一直換腳,最後不知要換哪隻腳才好,痛到真想把雙腳給剁下供起來,磨了一段時間總算有點進步。後來修心中心法,一座二小時,也就習慣不用換腳,但真正要坐久一點才能顯現出自己的功夫還不行,有一次一天坐三支香,每支香六個小時,共十八小時,感覺痛到骨髓裡面去,姓什麼都快不知道,這時才考驗出自己的功夫確實還不行;後來有一支香氣機較旺,有點要進入定境,可惜維持不久,所以我們凡夫沒有「藉氣來練心」實在是不行。

老師曾說:「凡夫修行,色身未破(未開悟),只能藉氣練心。」我們打坐時,為上坐磨刀,下坐面對境界來用,心要能如如不動,氣機較旺,體性顯露,我自己感覺較能控制自己的習氣毛病,這是「歷緣對境修」,這也才是「修心」,故「練氣」是手段,「修心」是目的,此與外道專門「練氣」完全不同。

有一次(1988年)參加板橋某精舍念佛晚課共修,氣機正旺,繞佛完止靜時,蒙佛菩薩加持,進入佛禪定中(不是世間禪定是佛禪,當時不知此為進入禪定),感覺人懸在半空中,眼睛睜不開、耳朵可聽到旁邊的師兄在動,但跟我無關、身體無法動,內心很歡喜且覺知歷歷,後來看經典才知可能進入二禪,如《阿毘達磨俱舍論》卷廿八云:「非生彼地無眼識等,但非彼繫。」(彼地-二禪之定生喜樂地,入二禪行者,與鼻、舌、眼、耳、身五識不相應,僅存意識,與意識相應。繫-被縛住)即入二禪時,不是沒有前五識,只是「識不依根」,五根不與前五識相應。有如人被麻痺,內心意識清楚,但身體無法動,此時已不為外境所繫縛住。當時法師敲引磬,還出不來,開始有點緊張,趕緊求 佛菩薩讓我出來,還好呼吸放慢,就出來了,下坐後請教 法師,她也不知道是何境況。爾後,又出現好幾次入此禪定,比較沒第一次那麼明顯,還好都能化解,這是蒙佛菩薩加持,使身心息調適,氣機較旺,入定的例子。

1989年初,有一次我姐姐帶我去參加「地藏菩薩法會」,在持誦「地藏菩薩」聖號時,突然有一股清涼的氣從頭頂往鼻孔穿過,非常舒服,當時氣聚眉間很久,聽說是菩薩灌頂,結束後,問我姐姐是否有被灌氣,她說沒有啊!我想這也是菩薩「氣」的加持。

1980年中,參加板橋體育館乘長老主持的法會,當時我是服務人員,看大眾坐下念佛,我也跟著坐在體育館中間專心念佛,止靜時,氣機很旺,突然感覺我頭頂、背部現出一大片光向外擴散,罩住整個體育館,再向外延伸至無窮大,當下感覺如同置身在觀世音菩薩的紫竹林中(以前沒去過),氣佈全身,身受安樂,後來師父敲引磬,下坐後全身輕飄飄,約半個小時,全身充滿氣每個細胞好像都活起來,非常high,一個多小時後才退下來,當時週四晚上在大乘精舍跟 老師學打坐、上課,有跟老師報告過,可能怕我執著,沒跟我講太多,後來看經典才知可能進入三禪,這也是蒙 佛菩薩加持,「氣」旺而湊巧進入二、三禪中,非我真實境界。當然入二、三禪境界還得與自己心性改進程度配合,不然光有身證無有淨心,不能成就真實二、三禪境。

學佛後,1989年受五戒、1990年再受五戒、1991年受菩薩戒回來,每月持六齋日,剛開始持齋,血糖降低,有點難過,正好修心來斷掉貪吃的慾望;爾後習慣持齋,肚內脂肪會自動轉化成營養或氣機,晚餐沒吃也不會難過,現已較能習慣,我感覺齋日當天氣機都較旺(可能佛菩薩或護法加持),正好修行。受戒回來沒多久,有時睡夢中,龍天護法針對我個人習氣毛病,時來考試,稍不注意,常被考倒;氣機較佳,雖然睡夢中,有時覺知尚在,僥倖沒被考倒,這也是「氣機旺以修心」之明證。老師曾說:「睡夢中,能覺知歷歷,在彌留時,不見得有把握能覺知清楚。」所以我覺得自己境界還是很差,連睡夢中都還無法全權做主,彌留時,更不用說,還要更加用功才是。

再回來談經典上有關氣的問題,《眾許摩訶帝經》卷六云:「復修別觀跏趺而坐,合口閉目舌拄上齶。屏住氣息令不出入,良久之間,氣逼頭頂疼痛至甚,如錐刺腦受斯大苦,心不顛倒亦不散亂,堅固精進。念定現前專注一心,引發無漏而不現行。如是息氣漸次運動,從頭頂下至兩耳門,痛楚復增如地獄苦。菩薩爾時心不顛倒亦無散亂,策勤猛利念定現前,一心專注引發無漏亦未現行。又復閉息外忘視聽,氣積臟腑脹滿遍身,苦惱至極無以方比。

我在1988年跟 老師學打坐以來,蒙 佛菩薩及 老師加被,氣機較旺,全身亂竄,動靜之間,常聚多處眉間、腦內、頭頂等多處,靜下來更趨嚴重,有時氣衝腦內或氣衝頭頂,非常疼痛,於佛經典上亦有描述,如《佛本行集經卷廿四:「爾時菩薩,既寂定身及口意已,還止口鼻及耳喘息,一切皆杜。既口鼻耳,悉寂定已。內風壯大,不得出故,氣衝於頂。譬如勇健,最大力人,取好利斧,打棒他腦。如是如是,菩薩從其口鼻及耳閉氣不出,內風壯故,打腦之聲,亦復如是。菩薩復念,我今已發精進之心,無處染著,捨於懈怠,乃至如是最上苦行,最勝苦行。思惟是已,即便更入不動三昧。

我在拜佛時,因在動中,氣更容易亂竄,常會發生腦內有「噠噠達」的打腦聲音。有時氣會從眉間進入,像刀子在腦內切割,切來切去。有時氣會從眉間進入往後腦兩邊跑。氣在腦內跑的各種情況都有,只要氣機不錯或稍為用功常會發生,十幾年都會持續不斷,我想除非開悟(打破黑漆桶或稱無明臼巢)可能會改善。另生病或臨命終時,氣機會逐漸消失(這點我曾請教過  老師,古代高僧大德臨命終時,有些因氣機快消失,所以知道自己要往生的時間),如《大乘寶要義論卷四:「將捨識時,彼出入息漸漸微細。」另《方廣大莊嚴經卷七:「佛告諸比丘,菩薩爾時諸出入息一切皆止,內風強盛於兩肋間,旋迴婉轉發大聲響。譬如屠人以刀解牛,受是苦事都無懈倦。」我們凡夫雖不像 諸佛菩薩境界深不可測,但多少會有一點體會,表示我們亦有內風在身上竄,而且體會的境界也不到  諸佛菩薩的百億分之一,像此內風(氣)穿過於兩肋間,這個我沒經歷過,想必如「烏龜脫殼」般痛苦,雖沒有體會,不能說沒有,我堅信 佛菩薩所說的經論。

老師曾說:「佛法的修證,要自己體會才是自己的東西。」 老師所教的各種法門強調功用行,功效都非常犀利,如練「寶瓶氣」利用風大調出入息,若氣旺且方法正確,老師木魚敲200多下以上,此時閉氣並將色身觀空(不執著色身),我感覺最後氣可從毛細孔出入,此時可稍微體會毛孔呼吸的情況。另氣由毛細孔進出的情況我所知道應有三種:(1)有時 老師在教導練「寶瓶氣」時,閉氣很久,氣機很旺,再把色身觀空(不執著閉氣的難過之心),到最後變成氣由毛孔進出(這是強迫方式);(2)身體調和,氣息通暢,氣機旺盛,稍微調細風大後,閉氣(這是半強迫方式);(3)入禪定時,氣由毛孔進出(這是自然發生)。

坐禪三昧經卷一:「一切毛孔及九孔中,亦見息入息出,是故知息遍諸身除諸身行。又《大方等大集經》卷卅三云:世間者即是行,行有三種,身行、口行、意行。身行者謂入出息,口行者所謂覺觀,意行者所謂想受。是三種行,其相是一。智者云何能分別知,智者觀息出入數時,深觀息之冷煖乃至一切毛孔入出。又《大方等大集經》卷卅八云:「我此身中入出氣息即同彼風,諦觀一切身諸毛孔,從風因緣故有生死。」《瑜伽師地論卷廿七亦云:「若緣身中微細孔穴,入息出息周遍,隨入諸毛孔中。緣此為境起勝解時,便作念言:我於覺了遍身入息出息。我今能學覺了遍身入息出息。

《成實論》卷十四云:「息長者,行者在細心中則息長。所以者何?隨心細故息亦隨細。如即此人疲極止故息則隨細,爾時則長息。遍身者行者信解身虛,則見一切毛孔風行出入。除身行者,行者得境界力心安隱故。」《大寶積經》卷七十三亦云:「所謂住身四支者是風,住胃者是風,行五體者是風。行諸子支者亦皆是風,遍行大小支者亦是風,出入息者亦是風。略而言之,遍身行悉皆是風。大王!此名身內風界。」《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卷四云:「忽見自身氣息,從毛孔出入遍身無礙。

由以上知悉經文所述,諸佛菩薩全身經絡全通,色身都佈滿氣機;而我們凡夫也有氣感,只是色身經絡打通的部分充滿氣機而已。所以氣佈滿色身的情況,佛經到處可見,難怪 老師曾說:「最厲害的氣功師就是釋迦牟尼佛。」我想古代祖師大德每位都是厲害的氣功師,當然佛子不忘修心悟性為主。

老師在道場帶領的念佛法門與一般道場不太相同,一般道場念佛一支香,以慢速直接轉快速的方式結束。法爾念佛方法格外殊勝,強調功用行,一支香開始時,大眾隨著引磬聲禮佛祈求佛菩薩及龍天護法降臨,開始唱誦「爐香讚」時,觀想諸 佛菩薩降臨,整個道場氣氛格外莊嚴,接著唱「讚佛偈」觀想阿彌陀佛自眉間放白毫光加持《法爾禪修中心》;一直到六字佛號洪名,再轉交由班長以地鐘接腔,由六字佛號慢板攝心,使同修由第六意識心(口念心不念)的妄心念佛方式,逐漸進入第七意識(口念心念);再轉板至四字佛號。隨著地鐘的節奏使心能定於佛號上,感覺剎那時候,剛開始可口念,一直念到只能心念口不念,在念到心不想念時,心定於一境。色身上的變化,氣會佈滿打通的經絡, 再聚集在眉間及頭頂,打開腦內並活化腦筋,有時頭頂會感覺氣從頂輪向上散出。如此氣壓腦袋,心住一境,只有了了覺知的體性,氣旺可保留較久,待氣脈通暢後,又能以心念佛,心念口不念。如此一支香於禪悅之中,感覺時間快速飛逝;接著老師敲引磬開靜後,以極慢速四字佛號念法讚佛,一方面讚佛功德,感激佛恩浩瀚;另一方面可增長氣源(可增益色身氣脈順暢),在感恩的讚佛聲中結束莊嚴的一支香。

個人感覺帶眾者(敲引磬或地鐘者),必須具有禪定的特質,應能專注入禪定引磬或敲鐘(不打妄想),才能把同修由第六意識心(妄想心)念佛逐漸帶進入禪定中(進入第七意識、第八意識);轉板時節奏分明,四字佛號時,敲地鐘須「明鼓暗鐘」(鐘若太大聲,不易使人入定),快慢節奏明顯才易使人入定。

止靜開始,行者攝心,口微念,一直念到心念口不念,再到無法心念或不想念(心住一境)回歸體性本空,此時氣佈滿全身,通體舒暢。

若入世間禪定,止靜結束,老師以三聲引磬,把同修由定中拉回現實世界中,第一聲引磬必須很小聲(否則,易使定者驚嚇到),把定中的人從深淵中逐漸拉出;第二聲稍大聲,再往外拉;第三聲最大聲,將禪定中的人拉回現實人生,若人在定中,太大聲易使人心散亂。我曾經有幾次要進入世間禪定,感覺都被老師由萬丈深淵拉出來,剛從很深的地方被拉出來感覺有點難過,那時才知原來引磬的功效如此之神奇,我很讚嘆!發明引磬的人真是天才。佛法真是高深啊! 老師真是厲害啊!

最後老師會以四字佛號(慢速)來讚佛,可增加行者氣源,並讚佛功德,使人感恩諸佛菩薩功德,救度眾生之慈悲心,念佛者若能如實專心念佛,當可感知心與諸佛菩薩相應(雖沒有神通,但仍可感知諸 佛菩薩降臨加持,整個道場氣氛與平時不同)。

老師所教「佛禪」比世間禪定,氣機更旺盛,體性顯露,法會期間開始唱誦「爐香讚」時,雖眼不見諸 佛菩薩降臨,但可以心空去感知諸 佛菩薩降臨或法身佈滿虛空,此時內心會很踏實、篤定,這是佛菩薩經論中,並未提到的,但 老師曾說過有此現象,這種感覺「只能意會,不能言傳」,我們只能說:佛法真是無上甚深微妙之法。

法爾的每尊佛菩薩像都很莊嚴且靈驗,尤其中間的釋迦牟尼佛攝受力及加持力特強,打妄想時,只要抬頭一看就能迅速攝心,可感覺 釋迦牟尼佛充滿佛性、充滿祥和之氣而且可以安定我的內心。我常覺得 世尊的法像千變萬化,依我們的心隨時在變,老師出國弘法時, 世尊法像有點比較黯淡(較憂愁),其實祂佛性沒有變,這應該是我們這些不成材的學生不用功造成的因素吧!

老師所教悉曇梵文咒語發音正確,功效驚人,有些咒語念幾遍就一直想閉眼入定,今年(2005年)有次禪二, 老師說某一梵文咒語念一遍就會入定,依照奉行,果然一直想進去佛禪定中。尤其「楞嚴咒心」更是無上大法,簡短幾字,念一遍常氣衝頂門,雙眼睜不開來,一直想入佛禪定中去,這些體驗都是佛菩薩加持,不是我的境界,我只是粗俗凡夫,習氣毛病一堆,只有靠 佛菩薩或 老師的加持,使氣機較旺,才能針對自己的習氣毛病去控制,並加以改進來達到修心之目的。

我們道場的共修法會都非常殊勝,有些智慧不具足的同學,不參加共修法會、金剛經法會或不繞佛,只想聽下午「如何利用金剛經來修行」的課,這樣只有參加一半的共修法會,很可惜。另我感覺大悲咒水法會或週六誦《金剛經》法會時,每次都法緣殊勝,諸佛菩薩加持力特強,有時週六誦完《金剛經》,繞佛時常會出現想閉眼,有點要入定的感覺,這應該都是蒙諸 佛菩薩加被。法會結束後,氣機還是很旺,開車回家,「氣衝於頂」,疼痛難耐,隔天睡醒才好。我感覺認真持咒、念佛、誦經或靜下來時,氣機很旺,常會發生氣壓頭頂,眼睛睜不開,一直想進入佛禪定境。氣若進入間腦(道家言明點),禪定力會增強,可一段時間不起念頭,但這些只是「石頭壓草」,氣機退後,妄念又起,非真禪定,老師說:只有開悟菩薩(破色身)的定力,才是真實的境界。

十幾年來,個人覺得身心上的變化很多,常有不同的體驗,各種情況不一,視色身氣機而定,難以一一描述,不過誠如老師所說:「色身氣機進步很快,心要進步很難。我習氣太重,修心難有進步,深覺慚愧,常苛責自心,祈望能得 佛菩薩加持,消我業障,使心能更進步

總而言之,練入出息(練氣)是過程中的手段,最終目的還是用來修心,否則只執著練氣,就跟外道或鬼神道一樣,像呂洞賓先賢當年被黃龍禪師罵為「守屍鬼」,還是脫離不了輪迴,還好最後黃龍禪師點醒他。有人說:「佛法不談氣,談氣是外道」,這可能他佛書看 得少(嚴格說這是毀謗佛法),不知世尊在很多大、小乘經典中(大方等大集經、大寶積經、佛本行集經、眾許摩訶帝經、方廣大莊嚴經、大法炬陀羅尼經、父子合集經、阿含口解十二因緣經、中阿含經、佛說阿含正行經等等)都有講到色身上的「氣」(或風)的變化,菩薩所著的「論」也有很多談到「氣」,不再詳列。

我們凡夫自己不修行,毫無實證,無法體驗經典內容,常自己意解經文,如瞎子摸象,以偏蓋全,離經叛道,故不能說沒有世尊的境界、體驗或氣機,就否定經典所說的這一部分,這是「孤陋寡聞」。 老師曾說:「我們人因無知才會自大」。佛經都已清楚明白說出修行過程中,色身上的變化必然性,還能說「佛法不談氣嗎?談氣是外道嗎?」應該說:「只談氣不修心,才是外道」;如同「只行善不修心,也是外道」,只會行善不修心,最後落入人天福報一樣,福報享盡再入輪迴,仍然無法解脫,如《增壹阿含經》云:「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故若有人行善不修心,不能稱為佛教徒,仍屬於外道種 性。佛法高深,我們只有謙卑學習,去惡除習,不斷用功修行,才能慢慢體會、印證經典,才算身與心的實修。願大家共勉之,阿彌陀佛!


[ 我的這一班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