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爾禪修中心 內觀禪修--
內觀智慧禪禪九報告01
2016.07.08.~2016.07.17.
2016.08.23. 三寶弟子 爾行
【第一天 】
第一支香 感覺滿寧靜的,但是手結定心手印, 可能是氣太滿,兩隻大拇指自動向外撐開。
(註:氣是風大,體內氣是屬於色法之一,未得定者以氣除妄想習氣,不知內斷習氣,不能稱為禪修,所以氣是色界斷習之氣,要能善用之。)
第二支香。都在經行,膝蓋開始自己會提高,但向前走還是要靠標記,腹部感覺有氣不停蠕動,照成一直想上廁所,後來去了二次。
(註:沒有自己會提高的,是自體分別已發動才有動作,凡人看不到此現象,所以不知控制才一直認假為真,執取外境與自己念頭,如此將永遠沉淪。標記概念還沒搞懂,標記是標記連續之動作過程之每一細節現象,不知您標記指什麼。)
經行走一走閉著眼睛,有一時突然沒了自我,要動時、才有自己,好像突然回神,回到自身,不知道是不是睡著了⋯⋯
第三支香。經行到四點,接著拜佛300拜。都在培養色身,在草地上經行感覺氣較難凝聚,熟悉環境就花了很多時間,偶爾瞬間感覺不知道自己去那裡了。受傷過的地方感覺緊,而微拉扯。
第四支香。經行。一時之間胸部以下到腳的底部,矇矓現在心中,一執著又消失。
【第二天】
第一支香。氣的流動;經行時頭部感覺有氣及自己的無明火氣流,積在頭部,接著竄到腹部,過一會兒排氣就沒有了,接著腹空,氣到頭,頭受傷的地方稍稍想吐,接著氣到胸,先是悶集中、氣往上、後來胸部有打開舒服感,之後氣又到頭,沈澱,整個真氣到上半身正面,之後氣致腳。
第二支香。心變比較沈,因試著坐在椅子上、腿放下來,氣往頭兩邊,接著不太能夠動,但因蚊子咬而動了,之後坐在蚊帳中,有點悶熱,而明顯感到苦,但這支香沒感到很多改變。
第三支香。拜了三百拜,第三百拜比較機械一致化,比較不會累,精神似乎比較好。
第四支香。感覺有外緣近身,一直到安單前都還有。其他沒什麼事。
【第三天】
第一支香。剛開始經行瞬間體會忘我、1瞬間忘我、2只有我、周圍不見、3忘我時腳一踏到地、瞬間記起自己。
(註:修行的人時常忘我,是會入無情類眾生果報,是極不真實狀況。未入初禪有五識心,眼耳鼻舌身等五識心都在,入初禪有眼、耳、身與識等四識心在,二禪以上是第六識心在,所以不可能入什麼忘我,那是邪禪,是氣不通壓腦所致,不改正禪修觀念,好得即入無想定(四禪),不然即成無情類眾生。)
體會師父說的唯識部分;感覺第六意識和第八意識分離,例如站在大廳,知道有大廳的樣子,心中也有現,但是不知道自己在那裡,在廁所也是,之後保持這個狀態經行,感覺用第六意識下指令的時候身體動的比較慢、但是氣感覺很清,用第七意識胡亂想一想時,也會作,但氣濁、人濁、人沒有很清楚,持續走一走,除了神清氣爽外,就是感覺氣一步一步漸漸接近頭頂,之後兩三步希望有入定的現象,似乎站著可以作到、接著起心意念,乾脆睡眠一下吧,結果似乎站著也可以凝神假寐,還滿舒服的,之後沒什麼氣、很累,但想說師父說過、沒氣也會考,於是繼續走,走一下氣可能走到腦深層的地方,有傷、想吐了一下,覺得氣在血液、之內都自己沒什麼感覺,不像在皮膚或肉上、會有浮動感覺。
(註:什麼叫入定的樣子,是入石頭無覺的樣子。佛教心識理念不清不楚,自己想自己對,盲修瞎練,不除心病,只會抱氣壓腦,小心入無情眾生類,小心、小心,不然危害慧命與心識。)
第二支香。覺得導氣入頭頂就易入定,於是試著作作看、經行時好像也可通、但是造成內神清楚,肉體晃晃惚惚,似乎太累了。
(註:氣壓入腦有定嗎?亂做一通怎不累人?看您對於定都無概念,亂說一通。若能斷欲界諸欲望(尤其淫慾心),即能入色界之禪定,色界四禪四定。定者是收攝散亂之心,而歸於凝然不動之狀態。不是氣壓腦得什麼定?色界四禪即:(1)初禪天定─人於欲界中修習禪定之時,忽覺身心凝然,運運而動,如雲如影。又覺遍身毛孔,氣息悉皆出入,入無積聚,出無分散,稱為初禪天定。
(2)二禪天定─既得初禪天定已,心厭初禪,有覺有觀動散(不是忘什麼我),因攝心在定,澹然澄靜,有覺有觀即滅。乃發勝定之喜,如人從暗室中出見日月光明,朗然洞徹,稱為二禪天定。
(3)三禪天定─既得二禪天定已,而又厭二禪。喜心湧動,定不堅固,因攝心諦觀,喜心即謝,於是泯然入定,綿綿之樂從內心發。樂法增長,遍滿身中,於世間樂最為第一,稱為三禪天定。
(4)四禪天定─既得三禪天定已,又覺三禪樂法擾心,令心不清淨,遂生厭離,加功不止。即得安隱,出入息斷(止呼吸),空明寂靜,如明鏡離垢,淨水無波,湛然而照,萬象皆現,絕諸妄想,正念堅固,稱為四禪天定。)
第三支香。師父開示,內觀不是用意念的,指令下達後只能觀照,不再用意念左右身體動作。拜了200拜,頭頂感覺暖暖的軟軟的。
第四支香。打坐很輕安。
【第四天】
第一支香。覺得有點感冒,吃了感冒靈和氫氧矽鈣。頭、臉、身體被堵住了。
第二支香。在戶外,心一直跟著佛號,不想標記。
(註:不想標記是什麼意思?念佛號只能觀照,要怎麼作標記呢?標記只能用於連續動作中做標記。您念佛號是心念,心之跟著佛號轉,所以只能觀照,觀照字、觀照聲音,觀照嘴巴動的樣子。)
後來坐下來觀呼吸,就可以微微心唸佛號了。在經行時也不想標記,想唸佛號。
(註:不是標記,是觀照,您智慧還不具、也無定力,怎能做好標記?好好把標記義理理解。標記是abhilakṣaṇa,出世間義為依本不生自性a所產生bha之相la為根本i,對於此所造ka之有為相la能以鈍性ṣa顯其法相無諍言ṇa,默默覺知、觀照、靜標記其相,此種內觀行法是為標記,偏向於連續的一連串動作。)
後來師父開示自體分別和自性分別,開示中也提到了我的疑問,但不知道天外飛來一筆的念頭是不是第七意識、也是不是憶念分別,而自動走的是自性分別。
(註:不知您的文句何意?您有沒有聽懂,文意含含糊糊,是有聽沒有懂。自體分別可於外來因緣起法,若有外緣眾生起念,您自體感召而起念,這是八識本心接收轉七識、轉六識認知,這中間就有憶念分別作用在。若六識認知後,僅只念知,是為六識分別知。若依此覺知而起妄執續念,是第七識妄想。整過過程是這樣認知。自動走是自體本能分別起動作走,自性分別依指令來驅動身體走,這部份再好好思維一下。)
感覺經行時下了指令、過很久才走一步,不知道是不是氣難發動、蘊釀的關係。
疑問
Q1:自性、自體是靠真氣來發動的,潛意識驅使真氣,可是以前打坐不是真氣開發妄念嗎?R回答:不修行的人,或剛想要修行的人,他們身體都沒有什麼氣不氣的,但他們也知道吃飯、走路,為善、為惡,造無量業,這些都不是自體分別、自性分別之天生本來作用嗎?
您天天想氣想得太多了,氣是某類眾生所具有,如天龍八部 (天deva、龍nāga、夜叉yakṣa、阿修羅asura、迦樓羅garuḍa、乾闥婆gandharva、緊那羅kiṃnara、摩睺羅迦mahoraga)等眾,祂們為守護佛法而有大力之諸神。八部眾中,以天、龍二眾為上首,故標舉其名,統稱天龍八部。
居住於世間的魑魅、魍魎等亦有很強的氣,有很強的氣,不修戒行除心病、習氣等,非是正途。魑魅魍魎均為鬼神之名。如《法華經譬喻品》云:「其舍恐怖,變狀如是,處處皆有,魑魅魍魎。」吉藏大德於《法華義疏》對此加以解說:「張平子西京賦注解云,山神為魑,虎形也;宅神為魅,豬頭人形,身有尾;木石夭怪為魍魎。《春秋》注云,魑是山神,獸形;魅為怪物,魍魎者水神。
修行人的氣機,適當是最好,這樣是能開發出潛藏意識心來斷習,所以有欲界禪、初禪能除五識身之五識(眼耳鼻舌身)之執著。入二禪以上,就只有意地識作用,即是於第六識、第七識中修。
初機修行人或不修行人,若是突然間氣機旺盛得不能駕馭,自己心思也不能自在控制,胡言亂語、胡說八道,那可能是著了魑魅、魍魎了。
Q2:鬼神影響我們的念頭也是靠它們的氣和潛意識的氣嗎?
R回答:您不要滿腦子都是鬼神、鬼神,或者是氣、氣、氣等等意念,這樣難免常會招感鬼神前來與您相應,因物以類聚。
氣由心識生,氣是物質,有心識才能產生物質,所以意識心產生氣。有鬼神起心動念,若您能感知,是您自己的問題,不是它影響您的念頭,是您自己感知而著相,外境本是外境,若自己不黏,怎能說是影響您念頭。
若是自己再有驚恐,不用鬼神給您灌氣,您自己心識驚恐,即產生動能,動能即產生氣,氣不能順勢化解,氣就更旺盛,盛氣更造成心慌意亂。未學佛學者,因習氣甚旺盛,未知依佛說道理,來修除心病之原故,心與氣交互作用,即造成精神尚的問題。
要知道一切有為法皆是無常,正面加持氣機,不久亦當消逝,因無常故。若是鬼神負面灌氣,要知經絡道理,能如法化解,也不足恐懼耶。
Q3:自體不在內、不在外,那為什麼有真氣?
R回答:真氣就是風大的動能,《首楞嚴經臆說》云:「覺明空昧,相待成搖,故有風大。然此風大,動則風生,不動則無,故曰無體。」覺明空昧是指自性圓明不眛,處於空寂之境界中等如虛空。若心識動搖,則風大即生,如何生?因識動則風大生。
所以平時或修禪定中,皆不應起心動念,只能覺知與觀照,用現觀分別離相作慧觀,如此則風大不生、氣機順暢。故如經云:「云何風大動搖法界?眾生支體,隨念動搖,皆是風大,是名身分風大法界。」
佛經三藏典籍中不講氣,都是講風大。風大者是氣,風大動則生動能,動能即是俗稱的氣。身體的氣產生,可是由識來形成,自己給自己加持,就有氣入自身。若有所謂上師加持,加家持就會有氣入您身體。若有鬼神給您灌氣(加持),就有氣入您身,當然它是用心意念,心動則風大動。
Q4:為什麼真氣開發妄想念?
R回答:一般人不修行還是有很多人善於打妄想的,這種善妄想者是累劫習氣使然。心識動則風大動,風大動若勇猛,則深入八識心田中,當開發出無量妄想念。有打坐禪修的人,練禪中斷習,能入初、二、三、四禪境界。
初禪者─能除五蓋心粗習,貪欲蓋、瞋恚蓋、惛眠蓋、掉舉惡作蓋、疑蓋。
二禪者─攝內等淨、喜、樂、心一境性四支。心一境性為二禪之自性支;內等淨謂二禪離初禪之尋伺塵濁之法,其內之信相明淨,亦即無尋無伺,無覺無觀,於三受中感受喜樂之二受。所謂喜樂二支,乃依此定而勝生喜樂,故又稱為定生喜樂。
三禪者─是指色界四禪天中之第三天,因已離第二禪之喜,更生靜妙之樂,故又稱離喜妙樂地。其為僅有之意識,有樂、捨二受與之相應。此地意識怡悅之相,至極靜妙,故立樂受。
四禪者─能攝尋、伺,喜、樂等諸靜慮支,為止(定)與觀(慧)並行者;以其最能審慮,故其義最勝。
以上四禪境界都是依內風大作用而修斷漏習,地水火風四大種中,眼唯得三,但除風大,身根得四,能覺地水火風等四大。所以身根(身體)才能感覺出氣的存在。經云:「云何內風大?身受風,上風、下風、依節風、攣躄風、骨節遊風、出息入息風。餘內別受風。名內風大。」
《正法念處經》亦云:「何者風界?風界二種:一、內;二、外。何者為內?身中所有,若內內分,風數所攝,若輕輕動,覺分所攝。彼復何者?謂上行風、若下行風、若傍行風、若產等風,若如針刺、如刀所斫,邪分別風、有旋轉風,如是等風有八十種,動如虫行。如是等風,如是八十,於八十處分分行風;如是身內分分處處,風數所攝,輕動成熟,有覺所攝,名內風界。」
第三支香。在戶外給指令、腳就會自動走了,但是後來速度卻慢了下來,不知道是何因,速度趨緩。後來打坐,舌頭好像有氣在上面彈跳的感覺。
(註:要善分別是自體自動走,還是指令下三道後才能走之自性分別作用。先前自動走,可能妄習之自體走動,後來走慢了,也可能是自性分別受控制後,入體真如性,所以動作中就有鈍性現起來了,所以動作變慢了。如此鍛鍊,以後往生時,才不會為妄識所迷而亂著境,隨境即相應。)
第四支香。聽師父開示小參。
【第五天】
第一支香。在經行時有一個念頭說:「妳不要聽妳師父的」,我一想:「不要聽我師父的,那我要聽你的啊?可是你是誰呢?」立刻警覺有干擾,如果我聽此念,不就隨惱亂我的眾生走嗎?念一轉,那我呢?我在修什麼?不是修自己心靜嗎?我自己有聽我自己的嗎?都是自己亂修,有用現觀分別嗎?心理不由得有此疑惑。可是有解,修行要靠自己、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師父。又經行中有觀、有標記、又有紛擾,不正是靠覺嗎?這是我一點心得。
(註:對於外緣來的色、聲、香、味、觸、法等諸法,要能用顯示分別來了知,顯示分別 saṃjñāna其法塵, saṃjñāna─有意識、產生和諧、感悟等義─ consciousness,producing harmony、 perception。感知塵境後,即再用自性分別,憶念分別、現觀分別等法一樣再操作一下,也就是要能住境不生心,不必跟祂回應,有所回應都是自己已動了妄想覺知,非禪修之正道,所以不必一問一答。您雖然最後認為是自我解答,因這還是善緣故,若是惡緣不會讓您這樣自在地就解套的。)
第二支香。第一支香完一直到第二支香,腦筋裡的壞東西一直掃岀來,佛法是謙卑、奉獻、有禮、敬上拉拔晚輩的吧?可是我以前的習性是自恃、對上忌憚、對下武裝,不知道我前輩子修什麼法?修錯了,惡語不時從腦筋冒岀,不是針對他人、是腦袋自動的,很慨嘆!
(註:過去世是修外道法,不知內省自己起心動念,也不知要斷習滅惡,所以就只有知道身體是有氣,不知一切心念都不真實,認假為真,才一直迷執於什麼境界、什麼異相、什麼心感。若今生不再認真學習佛所說的解脫心意識之道理,終歸是白來一趟了,下一生還有機會遇到佛法嗎?不知耶!)
第三支香。打坐很好、中暑拍痧。
第四支香 聽師父開示。
【第六天】
第一支香。第一支香用完小食,感覺其間指令、動作還可以,就是不由自主,自己會齟嚼,每一次都忘記下齟嚼指令,但是都自己齟嚼,可見本身吃的習性很重。
(註:自體分別作用很強勢,所以沒有試著於止禪中勤修觀照,在動作中要下指令,因動作太多,所以就會顧此失彼,讓自體分別動作(習性)獨大,掌握不到它了。)
第二支香。拜佛差不多200拜,拜時感覺有時別人要隔氣,自己怎麼會先知道,不知道人跟人之間風大是不是會聯貫,所以風大和起心意念有關,所以不能亂起心意念?
(註:四念處的身念處都沒修到念住,更不能去管到受、心、法念處了。能隔空感召是習性越重,就越會感召,要先安住自己身受心法,才能去擺平別人的身受心法,若您不認真用功管住自己的身受心法,會永遠都處在五蘊魔相境界中。)
慢慢身體比較能體會分別外緣,午齋食中放空觀、好像矇矓可以觀察隔壁的人胃好像卡到2個客邪,算是一個心體驗。
(註:現觀分別是覺照自己當下一念、一境,您不是這樣修,而是無聊去覺照別人,自己的內心妄執都攪不定,還常往外去追逐別人的身體,更何況您所覺是真嗎?...)
後來走路時,好像可以有發靈知靈覺,感覺其他道類的眾生、可是這我沒興趣,也記得師父說要捨、所以之後又沒有了。
(註:靈知靈覺是對自己內心的世界,不是對外,對外執著,就是攀緣,越修越遠,難怪您走得那麼辛苦,再不改正這種攀緣心,會沒完沒了,枉費您學佛。要知善用現觀分別覺照自己內心念頭,不是無聊到去覺照別人呢?...)
第三支香。拜佛拜200拜,注意起這幾天一直似有若無的念南無觀世音菩薩的念佛機聲音,若注意聽聲音會變尖銳,不論市內或戶外都有,弟子不知道這是不是幻聽。
(註:又是色陰魔相現起,氣機太旺盛就會產生,要麼就聽一聽,要麼就不要理它。)
第四支香。師父開示。
【第七天】
第一支香。想開始試試不是前伽行的經行法,開始試下指令,提腳、懸空、放下,每踏一次、便從一開始加數,我發現可以、可是身體會一直轉、轉彎,等於繞著圈圈轉,可能不知道是不是潛意識覺得180度轉彎很麻煩,感脆一直慢慢轉,後來走到第28步時、便不敢再轉,怕有什麼莫名其妙的身體變化體驗。
(註:平時不聽法,也不思維法,然後就土法煉鋼自己操作,誰叫您經行中又加上數一、二、三等數字,經行中除下指令外,不能再亂動用心意念。您的現觀分別abhisamaya到何處去了呢?如有趨向等觀之自性,怎會有其他異相呢?還有在您下指令後,還有用心來數數字之情狀下,自己還會一直要轉彎,若不是外邪操控,也是您自己習性又回來了,自體分別之原始習氣來主導操控了。)
之後,便去打坐,坐了一下記得學習靜態收攝六根及觀呼吸,還記得師父昨天說的,什麼情形忘了,說會感招自動接收外面的心意念。我懷疑我有,便靜下來用現觀分別來看,結果真的有、不知道對方起什麼念,但是來的方向和誰起的大概知道,現觀分別一下,覺得不能把對方的念頭習慣性的當成自己的念頭,又要看它起滅、起滅,覺得很枯燥、沒耐心,便不想觀了。
(註:您不懂現觀分別是什麼意思,就依自己想的去亂造作。不懂梵文abhisamaya,也可以用中文來理解,「現」是現出來時,「觀」是觀照它,所以當「現」在心中的法相,再用毘婆舍那vipaśyanā「觀照」它。在「現」與「觀」之間,有分別心vikalpa起時就知道心中「現」的是什麼法,然後就靜靜地觀照著它,以等持、等心、不動心地samaya平等狀態去觀它,這就叫作「現觀分別」,搞清楚了嗎?。搞清楚了就不應該再去找外面的人事物去作什麼現觀,您不是在做現觀,您是自己在亂外尋攀緣境界,自己內心六根都不淨,又喜愛攀外境緣,都是攀緣習性特重故。自己的身受心法都沒搞定,怎去攀外境諸緣呢?習性特重耶!好好內觀,不要往外界觀。)
另外覺得對我來說,人的念頭會比客邪的念頭好觀察到,不容易隨它去,後來又有念頭進來,心不寧(凝)時,剛好心理會怕,因為覺得有灰色的念頭進來,但是心不凝,不知道誰的,好像聯想到鬼一樣,其實念頭是灰色的,對我來說它有時也是有個色相,就是灰色不好的,這樣一思考,發現為什麼自己有時候會不知道為什麼而疑神疑鬼的,可能就是接受不好的念頭,又不了解是哪來的吧⋯⋯。另外,觀世音菩薩的音樂,還是在虛空耳邊 ,好奇妙。
(註:上面講”不知道對方起什麼念,但是來的方向和誰起的大概知道”,這裡又說觀人的念頭比客邪念頭好觀,是您自己無知幻想、亂講嗎?您是不是無心在犯妄語戒,或者是起顛倒想?若有五陰魔相中的心通者,他人心思會自然進入您心中,就像外邪起意入您心中一樣的道理,這是不用觀它就自己進來心裡。有五陰魔相之初步行者,都會處於此斷習之階段中,若不能斷到受陰盡,連入佛法的門檻都沒有,是外道行者之一。灰色不灰色是您自己的分別想,這只是一個法相,能於現起時靜靜地觀照它,自起又自滅,這就是內觀毘婆舍那vipaśyanā。心有病才會疑神疑鬼,怕死的人就會被這些灰色念頭所威脅,若不怕死就什麼念頭都無所謂。灰色念頭是從哪來的呢?都是自己習性感召來的,或是菩薩考試來的,若不能安住,常常會被考試的,一直考到您能如如不動心意面境─現觀分別─來觀照。)
【第八天】
經過第七天師父的開示才進一步粗略的明白自己有很多錯誤觀念,至少知道了自己容易去觀照別人,去抓別人的狀況,甚至分析別人的毛病,這⋯與現觀分別相違背,真正跳脫岀來客觀的看著自己的粗細的妄念加習性,不要被拉走、跟隨外境隨波逐流,真的不容易,可能真的是像師父說的,先要學習收攝六根,才能管好心吧,另外有時觀照自己的時候,不由自主會感受外來的客邪,不知道能與它相應的是自體分別嗎?
(註: 自體分別(svabhāva-vikalpa),su是善,a是本不生之體,su+a= sva,從a字生起bha一切法,但自體不動ā,此自體產生法是風大va動而生識。va則是風 wind。一切內外緣起法都是由自體分別而起,內觀智慧禪禪修者,界定自體分別是緣阿賴耶識種子緣(習氣),或緣外境之境緣(客邪)。於分別vikalpa心性起就是執境的開始,分別之時無自體(無性性故),分別所成是為境,所以自體分別者,可謂是覺知的開始也。風動識浪生,這是您感召客邪特盛之因緣。若得聖道,證見諸法體性皆空,無一法可得。)
另外因爲打坐的關係,把腎臟部位的瘀腫逼出來,摸的時候,腎前和腰前都有氣結,刮散了還是會不舒服。師父教授說,利用三分別下指令來處理。打坐時下腰腎調理三次和調理三次指令即有治療作用,試過後真的是如此。打坐可把內在舊瘀傷逼浮岀來,用刮的理療不錯,把浮出來的瘀傷氣結弄散,內部再用下了指令修復、修復、修復,可以把內部傷處修復、調整。
(註:聖人或內觀修行人,要能用此三分別,三分別者是有自體分別、有憶念分別、有現觀分別。自體分別者,是謂覺知也。憶念分別者,是謂起念也。現觀分別者,是謂慧也,慧者是離相觀照一切法,即是慧觀也。
自性分別(svabhāva-vikalpa)有時稱自體分別(賴耶緣起,具習性),自性分別是自性緣起產生法之剎那起分別,sva是自,bhāva是產生、生起,即能起覺知自性諸法剎那,是屬現在當下之覺知。義有固有性格或性質,inherent disposition or nature。本質上是自然、自發地, by nature, naturally, spontaneously。)
憶念分別(saṃjñāna-vikalpa念名法),從梵文字解是智慧ña,生起ja時能寂靜不動ā,而憶知世間實諦sa之名相,而分別名法na,也是隨自性分別後產的覺知名法(憶念),也能有菩提智aṃ離相,是為憶念分別,憶念名法後不知煩惱法,要能如如不動心。
現觀分別(abhisamāyā-vikalpa),憶念名法起後,要用現觀分別來觀照,趨向於abhi用觀慧住於平等覺samaya中,指能觀其境,不能隨念在起心意念,是為慧觀。abhisamāyā─to approach together。懂得內觀智慧禪有好處,可以進行自我療癒法,心可以轉物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