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爾禪修中心 內觀禪修--

 

內觀智慧禪數息法初步揭密─(之1)

法爾禪修中心 善祥比丘(俗名張玄祥)撰 


一、前言

安那般那念ānāpāna-smṛti中,「數息」之息有五種息法,要把這個搞清楚。數就是「數」息,數息主要是攝心、遮意,讓我們心能夠不要亂動,解脫修行就是從數息開始,到最後還是數息,當然這中間有隨息,有止息,息到哪裡心止哪裡,這些都是跟呼吸有關。以前沒有看到經典講那麼多內容,以為數息就是只有開始,數息有成就了進入隨息,息要到哪裡,這是息止、心亦止至此,所以這些都是跟呼吸有關。

我們稍微再搞清楚一下,在數息中間有身、有心、有數字此三者要一體永不分離。數是指此數字是讓我們來「數」的,這三個就是在我們數息之間一直在運作,所以你光靠這三個就可以成就解脫道業。
這個心如果止於息,就是你依止在這個息上面,或者心依止在數字上面,「心」本來是當主人一樣,在「息」、在「數」上,剛開始這三個法都不能離開,一離開就是屬於「亂數」。

經過我自己的理解,有學習到新的名相後,就會有如來佛無形中來化導,我教你們的名相之法,有一些是我感覺是這樣,有一些真的沒有這些如來意化的話,真的搞不懂在講什麼。

 

2016.05.15增補下文

論典有記載說「增數」,但沒說是吸氣進來,「減數」就是吐氣出去,這個體會是沒有錯,所以沒有被矯正。後面的名相就搞不懂,但我也沒有講錯,「聚數」就是吸跟吐都在一起的,那要怎麼數?這些要如來意化,所以今天就告訴你們整個數息正確的做法。

所以如果你們未學打坐,腦中是一片空白,這是最好修習,當作初學的一樣。如果你已經學得習慣了,那還可以,裡面有一個法還是可以用。如果你有定,你的呼吸也很流順,那是可以直接做那個法。

所以反正就是說,「數、隨、止、觀、還、淨」這六個潔意法要一直往前走,當然前面有進進出出,有這個混雜地修習。這些都跟你的心、跟著息、跟數字三個一定要綁在一起,不然就是會出現亂息。

所以數息是色身、跟心、跟數字這三個法同時運作,數字只是一個數字,它是不相應法,二十四個不相應法裡面的一個;如果你聽過五位百法,法有一百個,其中有二十四個是不相應法,像你一直衰老,你叫它不衰老,它不理你;像這個數字,一二三四五,不因為你不喜歡,它就不會一二三四五,你喜歡它就會怎麼樣,不會!這些法都跟你沒有關係;方位,東南西北,它永遠都是跟你的心不相應,所以這些總共有二十四個。

如果修到聖人境界,祂入滅受想盡,或者是進入解脫,那個也是不相應法,所以要知道這個數字就是不相應法裡面的一個。

那後面解釋是說,「心者一心」,我們在內觀經行有七個法,一心專注,eka-citta,也就是真如的心,如來藏的心,如果用在我們打坐就是覺知,有覺有知那個就是你的本來,它不會有煩惱的,是自覺知。

再來,解釋為什麼「息」就是「身」呢?「身行者出入息」,你要用身體來修行的話,就是這個息,跟息有關,不是腳、不是盤腿,所以你看這些東南亞國家的比丘,他們很少盤腿,這個就是沿著婆羅門一樣,他們修行就不盤腿,因為只要專注在呼吸,不是專注在那個腳。

但是後來佛就說要結跏趺座、雙盤才有威儀,所以所有的佛、菩薩都是結雙盤的。你剛開始初學的,盤不盤腿沒關係,有氣了再來盤腿比較不會痛。我們以前都不是這樣,要盤腿打坐,熬了半年、一年在搞這個腳,浪費很多時間,現在懂了這個內觀以後,就是專注在呼吸、數、息,所以今天要近一步來講這三個的關係。

【心數息三者】

好!它說怎麼講呢?怎麼出入息就是身呢?「息屬身故」,這是《大智度論》裡面講的,息是屬於身,所以我們身體裡面除了肉體,還有呼吸,還有四大,四大就地水火風,就是在我們肉體所有,所以它說呼吸進、呼吸出,這個是屬於身體的一部分。

數字就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一定只有這十個數。入息為單數,出息為雙數,這《大安般守意經》跟你定義得很清楚,這個一三五七九就是入息,你要數息的話,入息盡數一,吐氣盡屬二,這麼一直數到十,不能再超過十,超過十,超過你的五個手指頭的範圍,那會散亂,不行!所以就是五入五出就是淨息,上一次講到了。

所以這個數字,單雙數,如果以前你沒有看過錄影帶的可能就搞不懂,現在再講一次,入息為單數,出息為雙數。

【心若數息亂著,當識因緣所從起】

你數息搞亂了,你亂了應該要知道,這是心亂,心亂一定有因緣,什麼因緣?今天發生什事你不能專注,或者身體吃的太多了,其他的總共有四種因緣,在下面有講,這些你要去看看是哪個因緣造成你心亂,數息數不來。

「當知是內意」,是你心受外境或者受你自己什麼雜事所影響。好了,現在問題重要的是,你要來知道入出息是什麼造成的過錯。

它說「一息亂者是外意過」,一就是吸氣,單數不是吸氣嗎?一息亂者是外意過,因為你呼吸時,吸氣是從外境來的,吸氣嘛,所以如果吸氣時亂意起了,就是你外面的因緣來讓你心起亂的。

【二息亂者是內意過】

如果我吐氣時心亂的時候,那就是你腦筋裡面的問題,是內意過;跟外面沒關係,所以外面就包括色、聲、香、味、觸這些外塵境。那「一」是剛剛提過了,「二」提過了,現在是三五七九屬外意,單數都是屬外意,外意就是吸進來的氣你心亂了,就是你受外意來的影響;四六八十屬內意,內意就是你腦筋內自己的問題,心起亂了,還有忌妒心、瞋恚心、疑心,這三個是從內意生。這三個法要記起來,瞋恚心、忌妒心、疑心病,會讓你呼吸錯亂,這三個法起來的時候,你是在吐氣的時候起心亂。

如果是殺、盜、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這七個法或者其他之外的法,剛剛提的那三個(瞋恚心、忌妒心、疑心病)之外的法,都是屬於你吸進來的氣所造成的。

所以你可以分辨,我吸氣進來的時候,吸了一半心就亂了、閃神了,這一定是你想到有關殺、盜、淫等事,或間接與此等事相關的人事物,這些就是要有個對象,是跟你直接有關的關係;如殺,要有殺人的對象;行淫,你要有個對象;偷盜,偷盜人家的東西,有個物。
那後面這些都是口業,妄語、兩舌、惡口、綺語,這四個都是口業。前面的殺、盜、淫是身業,第一部份那三個是意業,所以意業在心─是忌妒心、瞋恚心、疑心病,這三個是內意,內意起是吐氣的時候會起亂意,你要想─我想到疑心事,或者想到要瞋恚的人,越想越氣,會讓你的吐氣亂掉,忘記數息,心亂了。

所以這雖然講十善業,你自己要去體會一下,這是世尊講的,《大安般守意經》裡面的。

好!現在我們來看怎麼「數」。《佛說大安般守意經》裡面說的,這經是「安世高大德」不曉得哪一年翻的,但是他翻譯經典是從西元148到170年。這是很早,所以那時候還是「正法」才過一百年,正法是有五百年(有說千年,若比丘尼持八敬法時)。那世尊是西元前五百多年值世,那你一百四十幾年,也差不多六百多年,六百多年還是剛進入像法時期,有一些法沒有滅掉,都還在,只是說不懂的人就是看不懂,像現在為什麼我們一直在講這「五種數息」,因為沒有辦法搞懂。

上一次去台中四點半上佛堂坐在那裡,在坐的時候因為名相已經懂了,佛要教導你,你起碼要懂得名相,這什麼叫「增息」?什麼「減息」?什麼「聚息」?這三個名稱都搞不懂,怎麼帶你做呢?

那我知道增數、減數是什麼回事,另外這個「聚息」還是搞不懂,又什麼叫「亂息」?論典各說各話。怎麼各說各話呢?也有人這麼講,也有人這麼講,所以你看這個論典,不看還好,看了頭就大,因為他講有餘師說,另外又有餘師說,你要看全部才知道,就都給你講出來了,你到底要決定哪一個?都不是,看多了,盡信書不如無書,所以我們在猜謎,今天我把這個謎底揭出來。

《佛說大安般守意經》是在西元148到170翻的,比我們引用的這「五種數法」還是要早三百多年了。在西元437年宋元嘉十四年,這個《阿毘曇毘婆沙論》譯出,這比玄奘大師在西元六七百年間,唐朝的時候所翻譯的還要早二百年左右;所以越早的譯經書,我說是越準確,後來的梵本這些都有可能會被改過。

好!它這一部經怎麼講?「坐禪法,一不數二,二不數一」,「一」的時候你不能數「二」,「二」也不能數「一」,如果真這樣的話,你就是搞亂了數息,不行。

「一數二者」就是數「一」的時候,息都還沒有盡你就數「二」,這你是數得太快了吧?!我呼吸還在吸吸吸,你就數「二」;「二」是吐氣,我還在吸的時候你就「一」、「二」,這個「數息法」你看完、學完後是不能亂弄的,有的人數九千九百九十九也在數,但經典講數也不能超過十息,怎麼會有九千九百多?正數、倒數,你要看,我們等一下來猜謎語,我自己都覺得很有意思,猜這個謎語。

「是為一數二」,如果你吸氣都還沒有盡,你已經數到「二」了,就是「一數二」,「如是為過精進」,是你跑得太快了,那數字吸氣都還沒有吸盡,你已經數到「二」了,數字跑得太過,不是很超過精進,是你不精進,是心太過份了、太忽略了,不是你很用功,不是!是亂了。有時候我們看不懂,過精進好像就很用功,不是,是本來你該數「一」,你已經數到「二」去了,你心太急了。

「二數一者,謂息已入二」,已經開數在吐氣了,你那個「一」還不數出來,是為「二數一」,才開始數「一」,氣已經吐了,所以「甫數一」這一句話很重要,為什麼我們在早期打坐班的時候就告訴你說,「在一數一」,你一定一口氣要吸盡,那個當下才數一,太早數也不對,已經沒有氣吸進來,你還不數也不對。

所以一口氣已進「二」在吐氣了,你才在數「一」,「甫數一」都不行,心跟息沒有相隨跟進;我吐氣開始吐了,你才數「一」,那這不就差零點零幾秒,這樣也不行?因為你動作就不對。所以這個講就是「二數一」,這就是不及精進,你跟「心」與「數」不上這個數字。

正確做法,是你這數字數時,氣到哪裡停了,你就「數」,那是正確的,這是正精進。如果你已經開始吸進來空氣,吸進了,你還不數;吐氣再數也不對,都不對!這個不是過精進,就是不及精進。

這樣理解了嗎?從三至四,從五到六,從七到八,從九到十,數息只有這樣,一定是到十為止,後面講的,有人翻譯作「滿數」,滿數就是十,那當初翻只有「數」告訴你「數」,「數」是一個動作、一個法門,你滿不滿是一個形容詞。所以這裡沒有跟你講滿不滿,只是告訴你要「數」數目,數目它有跟你標出來到底多少多少,加一也不行,少一也不行。

好了!各自有分部,它自己有本分,它自有它的地位,所以它吸氣就是單數,吐氣就是雙數。當分別所數,仔細了知,它一定是有屬於入氣、屬於出氣。

「在一數一,在二數二」,這個是我們常引用的,「是為法行」,便「隨精進」,或便「墮精進」。「墮精進」只有台灣話才會講,「墮入精進」,有的不是"福佬人"聽不懂,裡面很多經典都是用台灣話在講的。

這個標點符號我那天《解深密經》上課還在講,報息,告訴你這個息,時間,這只是你這個時間,或者呼吸這個息,報,是什麼意思?就開始你已經知道告訴你要做什麼。這些標點符號的人他都跟它亂標,報,兩點(:),報兩點(報:)在幹嘛?他說我報告,我回答你了,因為前面有問,後面有答。古老經典已看不懂,再加現在的人自以為是地插一腳,搞得更不清楚了。

好了!不要講雜話,再回來。「在一數一」,在入息的時候,你入息盡才「數一」,在吐氣的時候,吐氣盡才「數二」,過程還要知止、知觀,熟練以後要數、隨、止、觀等法都用上。

這裡面有一個作用就是強迫你很專注的拉長你的呼吸,這樣你才會認真呼吸,也不能太用意,只是你呼吸是很自然的吸盡我數「一」,吐盡數「二」,不能說為了貪,讓你多吸一點氣小腹再這麼撐一下(鼓起),不行,要自然,這些都是要自然,不刻用意念。

這個《佛說大安般守意經》裡面講,「何等為莫過十數,莫減十數?」不能超過十,也不能減於十。如果你沒有辦法數到十,表示你定力還不夠;如果數時超過十,那是不符合安般數息,沒有這個法。

「報息已盡」,這個呼吸已經告訴你說:我沒有了、我吸盡了。「報息已盡未數是為過」,如果你的呼吸已經告訴你說:我的吸氣已經盡了,未數是為過,你就是還不數,就是有過錯。

「息未盡便數是為減」,這裡應該再一個報息,這個呼吸已經告訴你了,未盡便數,呼吸還沒有盡,這個有意思,它沒有用「報」,因為你還沒有盡,所以它沒有告訴(報)你息已經盡了。

第一個有「報」,呼吸已盡,它已經告訴你了,盡了,這「報息」。那因為呼吸吐氣還沒有盡,所以它沒有「報」,沒有呼吸盡來報告你說,我呼吸已吸盡了,這時候你數了,就是「減」,所以一個「過」一個「減」。

「失數亦惡,不及亦惡」,如果是超過十,你如果是在數息的時候,沒有很專注的去「數」,就失掉你的數息了,就是你心亂了。我們會啊,那一天我在操作的時候,就亂了,祂告訴我什麼叫作亂息,原來是這麼亂,數字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心一直自己在數,你的呼吸卻亂七八糟,然後你覺知心不曉得要放哪裡,喔,原來這就是「亂數」,亂七八糟,剛剛上面講的三個都不搭調,這就亂了。

如果這樣亂的話,你就已經去想到底什麼事情?你沒事,上坐沒事就很OK,你還罣礙哪一件事,哪件事干擾你,哪一個人怎麼樣,你在上坐的時候還在打妄想,就亂了,息也就亂了。

所以你不要失去你「數」的狀況,「失數就惡」,忘記數了,來不及數了,錯亂了。「不及亦惡」,如果沒有辦法數到十(滿數)也不好,心定力還不過,是為兩惡。

「至二息亂為短息」,如果你只有數一數二,然後心就亂了,你也太菜了,你這個定力太差了,所以這個就短息。

那個「減數」如果照一般這些人在解釋的話,好像就是說你數息數到三四,它告訴你沒有到十就是不行,你三四就是短息,功夫還不夠,不是教你有個「數息法」,你數二三四就好,「十」一定要圓滿,你做不到,做不到中途亂了,就是你功夫不夠,是為短息。

如果到九息那不錯了,已經長息了,如果達到十息,那這個就是「淨息」,「快息」就是非常快樂舒服的。

所以你在十一月一號那個講義前言就講了,你從一數到十,這個定力就在裡面,我們這位陳先生還在講,那我已經習慣了,我「數」這個數字很煩,怎麼辦?你煩的話就是沒有定,因為你煩就沒有定,那怎麼辦?

下面還有一個法,沒關係,你最好能夠回來數息,是最好。你們初學的,或者你們過去不認真打坐的,剛好這一次要好好用功,用這個世尊講的正確法門,好好去做。僅數到二,是很菜不行,數到九,還馬馬虎虎,已經快九十九分,如果達十,那已經超過標準了,你可以數到十,那就不錯。

以上那些「數息法」,什麼「在一數一、在二數二」,這是已經能夠做到滿數(十數)的人在做的安般守意法門。

那初學的怎麼辦,要定沒定,要數,數不來。所以就要依論典所說的數息秘笈來做前加行prayoga。

現在回過來還是在講「五種數息法」,因為我搞懂了,所以要馬上跟你們講,你們還沒有變成一個習慣的話,就趕快來學習。

《阿毘曇毘婆沙論》,它這麼講,這是西元四百三七年左右,這個叫做buddha,buddha是佛,但不能翻作佛,翻作「覺」,後一字是「鎧」,就是我們戰鬥打鬥穿那個麾甲衣服的「鎧」,裝甲那個衣服。鎧varman ,那ma,va mam它尾音沒有念就變vama,只有念「摩」,跟「道泰」,「道泰」是中國人,共同翻譯的。

此論它說有六事,談六事有時候我們搞不清楚,《大安般守意經》裡面翻作「六潔意」,六事是論典裡面講的,所以我把它括弧就是《大安般守意經》裡面講的,你一看就清楚了,有六種法可以讓你的意念清淨的,就是「數、隨、止、觀、還、淨」,這個講過了。

再來要怎麼數?數者有五種:一數(就是數數字);二減數;三增數,再複習一下;四聚數,聚集在一起數;五淨數。

每一個名相多一個字就不行,少一個字也就不行,翻得真好,真的是讓我們在捉迷藏、猜謎語,這裡面含有多少意思呢?因為論典有時候也要給自己人看,不給外人看,尤其當時這個婆羅門來偷看,那不行的!所以才有這麼簡潔文字,但是它裡面藏很多意思在裡面。

好!「一者數,一乃至十」。這個跟別的論典不一樣,其它論典是亂講,你再翻翻你過去的講義看看,它有沒有講一數到十:它說:若一到幾,若幾到幾,寫得不清不楚。

此處它只告訴你「數,一到十」,如果你數一、二,那就是「短息」;如果你數一到十,那就是「快息」,就是「滿息」,那是最好了。

你數就是「一到十」,沒有一個數息法,叫作你數到「三數到四」。那為什麼有一個增數、減數呢?

那是你在「前加行」要用的,不是告訴你要這麼數的,這樣搞清楚了嗎?

數息一定「一到十」,沒有什麼三四五六也在數,沒有這種數法。那這個用在哪裡?所以才有五種數息法,五種數息法一定是初學打坐的方法,跟前後不一樣在學的,所以我跟叫它作「前加行」,因為你還沒有入門嘛,叫你數一到十,那麼簡單啊!還不行!不行,你就練這個,增數、減數、聚數。

「二者減數者,從三到一」,這個法雙數有沒有冒出來?「增數者,從一到三四」,奇怪這裡為什麼有單數有雙數?這表示不是我們剛剛講的,單數入息,雙數出息,這裡面很多學問,你搞懂它的話,會很高興。

簡單幾個字,真的是讓人家看不懂,外行人真的看不懂,是差二三百年就搞不懂它了。
我上一次已經告訴你「增數」是吸氣,「減數」是吐氣在用的,這是你初學的人在用的。你如果丹田沒有一點消息,趕快用這個法。今天講的趕快用上,氣沒有的人,更要用心學習,專心用。

其他你不用管了,什麼盤腿、不盤腿,什麼坐姿正確、不正確,這些暫時放下,沒有關係的;反正你坐著,或者你跪著,你什麼姿勢都好,做就對了。增數就吸氣,減數就吐氣。

好了!現在為什麼「增數多一」?現在告訴你說,吸氣,一二三四,吐氣,三二一,就告訴你這樣做,懂嗎?我猜謎語猜出來,吸時一二三四,三二一吐或吐盡,這樣會做吧?

你這樣做做看,我告訴你,我的經驗:你如果是,一二三四,三二一,一二三四,三二一,這個初學的沒有關係;但我們這個腦筋已經習慣了,你唸幾個數字,唸幾遍以後,你意志力不在念,它照樣腦筋就在唸,念得很快,所以會亂息都是這樣子產生的。

因為它這個:一二三四,三二一;一二三四,三二一;已經很習慣了,它就一直在繞,好像留聲機一樣在繞,不用你的意志力放在呼吸上就會這樣。

所以我體會了亂息就會變這樣,它心自己在念,然後你又觀呼吸,然後這個數字又是另一個你的心在念,不是你的覺知在念,那這樣能不錯亂嗎?所以到最後你呼吸也亂了,這就是「亂息」。佛故意示現這種東西讓你體會什麼叫「亂數」?不要有亂數,本來就是心、跟息、跟數字,三個在一起進行,而且是要清清楚楚,不能攪和成為亂數。

後來我想那怎麼來解決這個問題?不能讓你的留聲機自己這麼在念數字。所以那一天爾向來問,那要怎麼數?是很順的數「數字」嗎?現在我說不能順著數,順著數會變留聲機,心它自己會數;你們初學的沒有這問題,我們這個打坐久了,一二三四,三二一,一二三四,三二一;你已在打妄想了,起欲界念頭了,它還是在一二三四,三二一,一二三四,三二一,它自己已經在數了。

所以像你背一個咒語,你不認真跟著背了,它自己就在念,這就「心念心聞」就是這樣子。

所以要解決這個問題,要怎麼辦?你數字還是要停一下,一、二、三、四,三、二、一,你意志力在裡面,對不對?你的覺知在裡面,同時止、觀都要用上,如果你順著它,一二三四,三二一,一二三四,三二一的話,它自己數了,它不用你了,所以還是要停一下,但是這個呼吸不要中斷很久,一、二、三、四,這個呼吸沒有中斷,我數的時候是有停一下,呼吸有停一下,但不是停在那裡,呼吸斷裂是不好的,一、二、三、四,它呼吸還是很順,你來這樣數,這樣OK吧?

那為什麼它說一二三四到三二一呢?這是一個人你已經學過了半蔴、一麥距離,呼吸有時候很短的,比如剛上來不能吸到四,應該都可以數到四,如果連四也不行,有的人都根本氣進不去,數到一數到二就沒有了,尤其碰到障礙被塞住胃了,怎麼都吸不進來。

一般正常可以數到四的,吸一二三四到三二一吐盡,如果真的不行,這個數字是一個參考數字,可以到十,你從開始數一二三四五六,如果六呢?你當然是五四三二一,吐氣,如果一直吸吸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就滿了,十已經滿了,這已經可以開始正式進入數聚息了,聚數能滿數,同時息長也到一搩手之間距,這樣才可以正式進入大安般守意裡面去數息。

這後面還有,那怎麼練到滿數,如果你還沒有到十,沒有那麼長可數到十,那不叫滿數。

再來就是用「聚數」,聚數就是吸氣跟吐氣一起數,上一次我跟他講,為什麼入是出,出是入,我猜謎語猜出來,也不是我猜的,就是祂告訴你就是這麼數。祂怎麼講?聚息者,六息入,六息出,你猜謎語怎麼猜?總數只有十,那你五進五出,進息為五,那你為什麼聚息可以六呢?真的是你沒有智慧還搞不懂,看不出來,它告訴你說,你開始吸進氣了,一二三四五六,數到六了,進氣六了,現在進氣吐氣一起數,所以你剩下四可以數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吐盡,你就很自然做到,進氣多吐氣少,那是什麼?三禪以前的境界都是這樣子。

初禪沒話講,初禪可能還沒上路或者欲界定那個根本沒上路;進入初禪的時候你大概都是這樣子數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就可以剛好吐盡,因為吐氣比較少。

好了!你繼續做,做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怎麼我的氣還沒吐盡?那你怎麼辦?你當然就吸進來的氣要少一口給它,所以你就會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各一半,如果說這樣我還有氣沒有吐盡,那怎麼辦?再減,所以你會變成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剛好滿數。

如果有吐氣長的話,那是進入第幾禪?四禪未到地!三禪進入四禪的境界。我們上那麼多課,你有沒有把它組合在一起?我講的這些你都聽過了,三禪以前有呼吸,現在告訴你,我們那個Upāli(優波離)尊者在給世尊剃頭,世尊不是這樣講嗎?你三禪以前都是吸氣比較長,進入四禪以後吐氣比較長,你還記得吧!

不記得現在講了,你就要記得,那開始修時吸氣多、吐氣少,那是三禪以前的境界,一、二、三禪,如果已經吸氣少、吐氣多,到最後沒有氣進來,只有吐氣出去,半蔴一麥長,那已經快進入四禪了。所以這些你要連貫地去思惟才知道禪修有這些現象發生。

好,剛剛講「聚數」,它六入六出,六入六出就是另外一半,如果它講入六的話,出就四,如果是出息六,那進息就四,加起來都是十。它後面又透漏訊息了,「觀入息是出,觀出息是入」,所以表示說這個在數這個「息」的時候,一定入息跟出息一起數的,就是在十個數字裡面。所以這兩段指出,有時候餘師又說…、又說…、又說…,裡面給它組合起來一下,就是完整的意思。

這個我上一次已經告訴你了,我那時候感覺「聚數」就是一定是入出息一起數,那要怎麼「數」?沒有搞懂它。這一次去台中搞懂了,原來這個六隱藏了「天機」在裡面。現在如果是說我已經數得「入出息」都很順了,那你就開始可以進入「大安般守意」的數息法,那是正規的禪修法,一到十數就不能偷懶。

現在因為你沒有辦法數到一到十,氣也不夠,心也亂,所以用這個方便方法(前加行),這個在《大安般守意經》沒有講的,這只有在論典裡面才有。在論典裡面前後說法就是─反正裡面的學生一大堆,也有初學的,也有中級的,也有高級的,每一個法都有它的次第,不會說每一個都很行;一上來都是怎麼樣、怎麼樣,一定是從很短的「息」開始,所以才有這個減數、增數、聚數這些名稱出現。

你可以數一到五,然後吐氣六到十,那就已經是達「淨息」了;「淨息」你就有資格去做「滿息」。「滿息」就是吸盡,數一,吐盡,數二;然後再吸盡,三,吐盡,四;再吸盡,五,再吐盡,六,一直到十,這走一回是滿一息,這就是一個淨息。

前面講的小定三天,你坐在那裡三天三夜,一直在觀呼吸,他會從初禪、二禪、三禪、四禪,一直往上走,修定是這麼來的。所以你看為什麼他們坐下去就那麼有興趣坐在那裡那麼久?我看大概是每幾分鐘就在進步一次,有一個新的體會,你怎麼捨得起來,捨得吃飯?一直在那裡數息、數息、數息。

所以我們來了解古代聖人,祂們為什麼那麼熱衷打坐?光呼吸、呼吸就已經不得了。今天講這樣聽得懂吧?如果淨息他就觀五息出,當然淨息也五,出五入當然也是五,如果能這樣的話你就可以去那個《大安般守意經》所說:「在一數一,在二數二,是為法行,墮正精進。」

好!現在我剛剛講到說,有的已經打坐很久習慣了,叫我「數」,不耐煩;不耐煩是沒有定,不是好,那怎麼辦呢?就用「聚數」,我試過,一開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吐氣,剛好,因為你還在三禪以前,所以吸氣多一點,吐氣少一點,六四分或者七三分都可以。

如果已經到,我六四也好,七三也好,都還不能夠吐盡餘氣,那你就再減,入氣要減,變六、變五,如果進氣也五、出氣也五,那你就平等了,「淨息」就出現了。「淨息」出現你就有資格去正式修《大安般守意經》數息法,那個是一到十,五進五出,數一個滿數,記得單數是吸,雙數是吐;然後再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一直做下去,做這個工作,不管身體起怎麼變化。

如果你進入狀況的時候,這個身體變化隨它,你這數息一定很那個─專注。所以剛剛講了,你做了很習慣了,你就數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就呼吐光了,那看怎麼去操作,反正三禪以前就是進氣多,吐氣少,如果是五五波,吸跟吐都是五,那他就是淨息,淨息你就可以去做正式的《安般守意》數息,這樣懂了嗎?有不懂嗎?

再來講「亂息」,因為佛的特別指導,我才知道亂息是這麼亂。數字自己腦筋在數,呼吸,心識等三個都不搭調,這真的亂數就是這樣,不是倒來、倒去在數的,其他論典所講的那都不是、不對,就是心跟息、跟數字等三個沒有綁在一起就是亂息了。所以後面論典講的,是怎麼亂?就是數字,數不來了、亂掉了,你心沒有專注了,你的息也錯亂了,所以這三個,本來是心、息身、數字這三個,身跟息跟數字,講義少了一個數字,息就是身,你們自己加,心、息身,再加一個數,數字的數,這三個,身跟息是一個,數字是一個,這三個亂了,失數、失心、失息;或一個或兩個失掉,就是亂息;或三個都失掉了,那就大亂了。 

失掉兩個還是不行,你心就不專注,失掉一個,也許你一邊打妄想,一邊呼吸還專注,數字沒有數,這也就是亂數,這個你自己去體會。像這種現象都是屬於亂數,因為你根本都已經沒有依據那個規則在數息,你再坐下去也沒有意思。

好了!今天就講這個法最重要的,五種數息,亂息是不入流的,這五種數息外,亂息是不入流的,不能加進去。有沒有問題?你們已經打坐很久的就用「聚數」,看吸進來長嗎?五六,再七八九十。


[ 內觀禪修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