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爾網站建立10周年紀念感言
一、感謝各網友的支持
1999年8月1日法爾網站正式成立開張,十年3650個日子,好像一段比較長的時間,但也覺得一下子就過去了,可謂日月如梭。或許您一開始就與法爾有緣,一直默默地在讀我們的文章,或許您這十年中間始知有一法爾網,也變成我們網友的一員。或許您是最近才知道有法爾的,也很歡迎能繼續給我們指教。總之,不管認識法爾先後,能入法爾網站就是有緣人,若不是專門來找碴的,是要與我們研討佛法,或認真學習佛法的,我們都非常衷心的歡迎與感激。在此特別也感謝大陸網友,在某一次票選台灣「佛教網站」點閱率最多的網,法爾網站卻名列第一,這是有次上網無意中搜尋看到的,馬上轉告網站各工作人員,讓他們也分享點辛勞後的一種喜悅。
十年中有近上萬封mail來(平均日有三封),當然我們也回了全部mail,因有的註明不發表的,我們也都尊重不去公布。雖回mail部份工作佔掉我們很多的時間,但我們還是依來mail的真正心、誠懇心、求法殷切心…,給與詳細的回覆。難免有些心態不正的,喜歡辯駁的,我們也知其心意,僅能聊表心意,應付了事,因學佛法不在強辯,而是在實證,一有實證的人,若不是要接引後學,是可以一生閉嘴的。近一年來因為此工作量實在太大,又不能即時回覆各網友mail,只得在網路上公告,您所提的問題,先要進入參問欄看看有無同樣問題,真有必須時才再提問問題,惟收到法爾回mail的時間就不一定,可能要等待數月之久,像現在已堆積了2個多月的mail還未回,我們雖也深感不安,但也沒有時間與心情來好好回這些mail,所以只得讓大家再等待,對於在等待回信的網友而言,我們要深深說聲對不起。
二、感謝幕前幕後的工作者
其次,我要感謝參與網路工作的資訊小組,與幕後工作者,諸位時常熬夜工作著,我也常感不安,但事情總是要有人做,只有深深於心中感激他(她)們。先說資訊小組,除技術上要維護網站,將文章po上網,還有舉凡錯誤文章的修正,接收送出網友的信函,安排中心課程,…等等,都是要加以處理,真是倍極辛苦,有時上網文章更新,要做到凌晨1、2點是常有的事,在此10周年記念日特別提出私人衷心的感動之情。
其次要感謝的是幕後的工作同學,都能無怨無悔的,付出極大的心力,從上課中要錄影、錄音,錄完音的「錄音帶」要翻成文字檔,這才是個大工程,凡參與的同學心中都有苦有甘,苦的是一小時的錄音帶騰成文字稿約要花2、3倍的時間,若不熟練的新手,時間可能更要加倍。文字檔完成了,交出粗稿後,還要再經一次的講稿審核,此事又要花約1、2小時時間來校編、潤稿、增刪…等等,最後才能給資訊小組上網。所以每篇文章能上網呈現給各網友的,都是幕後很多工作同學的無限愛心與真心的付出。他(她)們唯一能獲得的是對於法爾、對於佛教盡一份心力的自我滿足!?與自我學習的機會增加,因聽稿、騰稿、校稿中能仔細觀察、體察、思惟、…,更能學習到一些佛理概念,雖上課時也在聽,這樣總不比騰稿時那麼用心,因聽課常常是過耳不住也。
三、網站內容的增長過程
十年間法爾網上欄目年年漸有增長,期間首先發展上網的文章,是有關於中國禪的部份,此部份有「公案禪機」與「十牛圖」,能依此些文章修行就不會讓人走錯路。「公案禪機」是修行前與修行悟入後,行者心靈所要面對的實際問題,與所發生的心理狀態之調理,在公案中大約用十個案例為代表,告訴剛入門的人或已是過來的人,修心時應會遇到古僧大德們參問時所提到的問題,這些問題總共收錄了將近一百個公案。此等公案是從「法爾講義」─「公案禪機篇」依次於課堂上講解的文章,因文句數量龐大,雖有人建議我們,每個項目選兩個題目當代表,出版一本「公案禪機解說集」,我們也早有此等構想,但實因人力不足、個人時間有限,建議者立意頗佳,但就是至今猶未能完成交卷,在此致深深抱歉之意。
「十牛圖」是禪宗真正修證的過程,禪宗行者外行人看來,好像高深不可測,但宗門古僧大德卻能以圖說來闡述禪宗修證的過程與現象,使後人依圖可來印證,不會走入歧途而不自知。最初畫此等圖者說明修行層次與境界的是清居禪師,他繪製八牛圖來說明禪宗修行的次第,之後宋代廓庵師遠禪師改作清居禪師八牛圖而成十牛圖,加上後面兩圖是弘揚大乘行者度眾之作。此十牛圖次第係在指出禪修者由發心起修、開悟自心、調伏業識,終至稍微見性,進而入世化眾之心路歷程。若修行者能瞭解此過程間之實際情況,更不會走錯方向,甚或妄自肯定自己,造成大妄語成,故行者宜多體會此十牛圖之真實內涵。
網上第二大部份文章是重要的般若智慧弘傳,有「大般若經」、「如何利用金剛經來修行」兩部份,凡是有實修經驗者,若不能深入「般若經」文章,好好來了解其真實義,就不知般若空慧之重要性與真實性。這種不深入般若智的修行人,雖有打坐、禪修、念佛、…,也似有點修行的境界,但最後總不能內省,而專執取外境,若是此等人無解脫知見,有的就會在網路上尋找對談的對象,大論其修行的境界、層次,或宣揚己證為對,別人為非,實不知「大般若經」、「金剛經」僅告訴我們諸法緣起、諸法無主,要證得此智當離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又說發菩提心者要證無上等正覺,只有離一切相,能離一切相即具足般若智,這樣才能悟得空有不二之中道智、菩提智、不退轉智。
我們在每卷「大般若經」本文前,都有一段前言,也算是該卷經義的導讀,您若沒時間或無耐性看完全部經文,您就僅要看前言的導讀文章就知道該段在講什麼般若佛理了。
「如何利用金剛經來修行」是「大般若經」的精華,「金剛經」實是「大般若經」577卷經文。我們從2003年初就開始上網,藉此講解知道「金剛經」、「大般若經」之真實義,能讀得懂的,也確實能做到於世間事無所諍論的,應該已讀懂了「金剛經」、「大般若經」之經意與精義,既然般若智慧是指一切法無所有、不可得,若真悟道者係真正修佛法的人,這樣也就都能潔身自愛,不去招惹諸眾生讓他們起煩惱,這是真正修般若行的人。「如何利用金剛經來修行」至目前為止才講到17品,文章中包括名相解說、「金剛經」略述,最後再講如何用該段經文來修行。若您能有興趣讀此等般若經,您過去世一定是個佛弟子,今生也不會走錯路,還是能依般若精義來如實修持佛法、解脫道。
其他內容還有的是同學們禪修的體驗及心中心法修行報告,這些文章都是同學自己學佛法的經驗談,有深有淺,有喜有苦,各具特色。網上這些文章,我們只要讓大家了解,修行到底是什麼回事,同時也有鼓勵初學者之意,能見賢思齊,起而效尤,看看別人、想想自己,都可以得到些許啟示。
四、近年來上網的「密教悉曇」欄位
其他值得一提的是「密教悉曇」,這是一種古代(隋唐時)的密教悉曇法門,但其資訊雖是錄在大正藏中,惟不能體會其奧妙者眾,我們花很多心血,照古代「密教悉曇」以全新的方式銓敘給各位,尤其是悉曇聲音讀法與譜咒法,我們毫無保留的介紹給有興趣的人。一個人修什麼法門而有成就,能體悟得空、無相、無願等三三昧後,定會轉入陀羅尼門,也就是進入密教殿堂。而「密教悉曇」是介紹中國古代真正的密教,我們稱為唐密。早期佛教密法約分成雜密與純密兩類,前者接觸的人很多,只要經文中有一個咒語含在內的,都叫做雜密,是顯教經文中雜有密咒之義,像「楞嚴經」裡頭有楞嚴咒,這是標準的雜密經典。其他大日經、金剛頂經等要有設壇場、專門儀軌,入壇後才能修的密法是稱為純密,這不是一般人可以修持的,也是不容易修學的,但這是真正能入另一時空與諸佛菩薩同處於一堂的密法,是真正的密法。
而我們的「密教悉曇」主要僅介紹悉曇字母讀法,然後導讀者入悉曇讀音,所謂悉曇是成就、吉祥之法,其讀法是不同與近代的梵語。您能認真讀完本欄目中每一篇文章,您就能譜悉曇咒譜,您也可以如意的唸好咒語。能唸悉曇音聲與一般人唸中國普通話有何不同?悉曇音聲諸天、諸佛、諸菩薩都能聽得懂,祂們可以用垂跡加持身來加持持咒者,使持誦者智慧增長、福慧具足。若是一個人唸普通中國話(現稱北京音)的咒聲,只有中國的凡間護法神才聽得懂,這是與人居住一起的護法神,一般我們稱之為鬼神護法等,是由祂們來護法、辦事。
「密教悉曇」範圍很廣,應有咒語、手印、建立壇城、修法儀軌、…等等,若有人學真正密法,在有上師指導之下,也要十二年才有成就,這與您修顯教所要花的時間也差不多也。我們目前僅能做的、已經做的,是已將日誦常用的咒語校好、譜咒譜,並呈現語音檔供大家學習真正的悉曇音聲,目前僅止於此工作,僅能介紹介紹咒語的咒譜、讀法、 提供語音檔,光這部份的份量就已夠多了。
五、十周年後不得不做的變革
法爾網站十周年過後的今天,我們體會了「留得青山在,始得有材燒」,法爾網站主導的幾位工作者,都因缺少運動、工作壓力大,終於身體都出現了不協調症,再不調整工作方式,可能都得病倒了。所以值此十周年記念日,我們鄭重地宣佈:「從2009年8月1日開始,法爾網站上網文章採不定期方式上網,換句話說是隨時有文章完成,隨即時就上網。」這樣可能會對於某些網友與資訊小組造成不便,因您們要常常上法爾網來看看,有無新文章上網。而資訊小組就會要隨時準備上網,造成多次作業上的不便。但此作業方式,對於我們每個工作人員,才會有一點壓力的舒緩。不然像以前固定上網方式一樣的話,一到上網日的前幾天,我們工作壓力就開始漸增,固定期限內忙得不可開交;忙完後又是舒適幾天,然後又是壓力漸增,如此十年來這樣週而復始,這樣對於工作者身體的傷害實在很大。若改成這樣有文章完成才上網,雖然整年下來上網篇數可能會減少一些,但在品質上可能會改善很多,我們的目的主要還是在照顧到長期工作的同仁身體,若因此造成您們的不便,希望各網友能多多諒解。
六、結語
法爾網站是一佛教的教學網站,是實修者要參閱的網站之一。世尊說法數十年終無說一法;我們的文章也是一樣,是依初學者所需,各有期待的人所需,對他(她)們做一些文字上的引導,其實並無所說。某些心態不正者,不知學佛貴在修心養性,止心閉嘴,而找一些本網上的文句去作文章,那實大可不必,因為有為法是應初基者、不究竟者所需而應現。修行者見法爾網文,要有如鼓山禪師所言道:「句不當機,言非展事。承言者喪,滯句者迷。不唱言前,寧譚句後,直至釋迦掩室,淨名杜口。」希望最後每個人都應修入無心道場,悟入涅槃解脫境界。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