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教悉曇 

- 悉曇咒語持誦入門

 2014.12.11.  法爾禪修中心 善祥比丘(俗名張玄祥)撰 


阿迦那三言教義(3-2)

三、真言mantra與悉曇siddhā的真面貌

(五)、密教開元三大士

唐開元三大士除善無畏阿闍黎外,另一位是金剛智阿闍梨Vajrabodhi(671∼741),音譯跋日羅菩提,是南印土摩剌耶國人(Malaya),摩剌耶華言光明,其國近觀世音菩薩所居補陀洛伽山。金剛智阿闍梨數歲時,即能日誦萬言,不廢忘,已達正念清淨。年十六出家,隨師學於中印土那爛陀寺(Nālandā-saṃghārāma),二十歲受具足戒,大小乘修多羅、阿毗曇(經論),莫不練習。

金剛智阿闍梨三十一歲,從南印度密教四組龍智尊者(Nāgabodhi)學習密教,其傳承依密教之傳說,是龍樹菩薩法脈所傳,龍智尊者為密教付法之第四祖。金剛智阿闍梨為印度密教付法第五祖,也可稱中國密教之初祖。

繼善無畏阿闍梨東來之後三年,金剛智阿闍梨於唐開元七年(719),攜弟子不空金剛大師由海路經錫蘭、蘇門答臘(Sumaṭra)至廣州。錫蘭Siṃhala,音譯僧伽羅(ha轉成ka音),意譯執獅子、師子胤、師子,我國古代稱之為師子國。

開元八年(720)皇帝詔迎居京師之慈恩寺,徙長安薦福寺,建大曼拏羅灌頂法灌頂道場,化度四眾。開元十一年,即從事密教經典之翻譯,並傳授灌頂之祕法。譯有《金剛頂經瑜伽修習毘盧遮那三摩地法》、《瑜伽念誦法》、《觀自在瑜伽法要》等。

開元二十九年(741) 唐玄宗准許金剛智阿闍梨返回天竺,八月行至洛陽時,金剛智阿闍梨因病示寂於洛陽廣福寺。世壽七十一(西元741),諡號「大弘教三藏」,門弟子另有一行、慧超、義福、圓照等阿闍梨。

 

(六)、震旦阿闍黎一行大師

一行阿闍梨(683-727)中所知識,是唐代著名的天文學家也是風水學家,嘗師事印度高僧善無畏、金剛智等阿闍梨;與善無畏阿闍梨共譯密教根本聖典《大日經》,並註《大日經疏》者。受金剛智阿闍梨祕密灌頂。此外,又精於禪、道、數學、曆法之學。開元九年(721),帝命其訂正傳統曆法頒行天下,所著大衍曆共五十二卷(此曆法自763年迄今廣受日本所採用),其後與梁令瓚大德同制「黃道遊儀」,一種天文儀器,用以重新測定一百五十餘顆恆星位置,並算出相當於子午線緯度之長度。

一行阿闍梨又由其筆錄《大日經》編纂而成之《大日經疏》,至今亦為密教界所重視。一行阿闍梨開元十五年示寂,享年四十五,諡號大慧禪師。另著有《宿曜儀軌》、《梵天火羅儀軌》、《七曜星辰別行法》、《藥師琉璃光如來消災除難念誦儀軌》等各一卷。

慧超大師是唐代新羅僧,年二十來唐,開元七年(719),金剛智阿闍梨等來中土,慧超古德乃就近師事之。慧超大師後航南海,遊印度,遍探聖蹤,開元十五(727)年始歸安西。開元二十一年(733)正式入金剛智阿闍梨之室,從阿闍梨學八年,開元二十八年,金剛智阿闍梨於長安薦福寺譯《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鉢大教王經》時,慧超大師任「筆受」之職,「筆受」是古代翻譯場所置之官。

 

(七)、有關於密咒漢音譯之參與者

一般梵漢翻譯場所之譯官有九職:

(1)坐於正面宣述梵文者,稱為譯主。

(2)坐於譯主之左,評鑑識別梵文義理對錯,或判斷譯文正確與否者,稱為證義。

(3)坐於譯主之右側,審查譯主所讀梵文之正誤者,稱為證文。

(4)聽受梵文而將梵音如實寫成漢字者,稱為書漢梵學僧。

(5)將梵音翻譯成漢文者,稱為「筆受」。

(6)連綴文字成句者,稱為綴文。

(7)對照梵文與漢文之正誤者,稱為參譯,或稱證梵語。

(8)削刪冗長之文以定句義者,稱為刊定。

(9)坐於南面潤飾譯文者,稱為潤文。

唐代宗大曆八年(773),慧超大師再隨不空阿闍黎再次受法,翌年二月上「賀玉女潭祈雨表」,其表曰:「沙門惠超言。伏奉前月二十六日中使李獻誠奉宣口敕。令惠超往盩厔縣玉女潭修香火祈雨。惠超行闕精修。謬揚 天旨。山川靈應不昧禱祈。初建壇場谿聲乍吼。及投舍利雨足如絲。一夕而草樹增華。信宿而川原流潦。澤深枯涸。慶洽人神。伏惟 陛下聖德動天。天澤先降。豈惠超微物精誠感通。無任喜慶抃躍之至。謹因中使李憲誠入奏奉表陳賀以聞。沙門惠超誠惶誠恐謹言。」大曆九年二月五日內道場沙門惠超上表。

寶應元聖文武皇帝(唐代宗)答曰:「朕勤恤黎元。望深時雨。分命鄉裡。遍禱靈祠。而和澤薦霑。甫及旬晦。師久勞虔潔。勤清道場。有年可期。顧增歡慶也。所賀知。」
六月被選為持誦僧七人之一,建中元年(780),攜其所譯經典至五臺山乾元菩提寺,並作《一切如來大教王經瑜伽祕密金剛三摩地三密聖教法門》,述其祕義。在唐五十四年,後不知所終。著有慧超大師《往五天竺國傳》三卷,然該書久已散佚,至近代始於敦煌石窟發現其節錄本。

 

(八)、有關不空大師

開元三大士最後一位是不空金剛阿闍梨Amoghavajra(705∼774),密教付法第六祖。南印度師子國人,天資聰明,幼從叔父遊南海諸國,其後出家,在闍婆國(java)依止金剛智阿闍梨。十四歲從金剛智三藏學悉曇章,學習聲論,誦持梵經。尋渡南海,唐玄宗開元八年(720)抵洛陽,時年十六。二十歲時(開元十二年)於洛陽廣福寺依說一切有部律儀受具足戒。師聰敏過人,深獲三藏器重,盡得五部三密之法。於廣福寺由於不空才華出眾,通曉多種語言,金剛智大師譯經時,常請不空師作譯語,協助翻譯。

開元二十九年(741)金剛智阿闍梨示寂後(8月),於同年12月,不空金剛大師遵遺命,還往印度求法,偕同弟子含光古德、慧辯古德等三十餘人浮海西遊,經廣州、訶陵(java爪哇中部),於次年到達獅子國,即今錫蘭。從此依止普賢阿闍梨,不空金剛阿闍梨非常勤奮,經餘三歲,寢食無安,受十八會金剛頂瑜伽法門及大毘盧遮那大悲胎藏各十萬頌、真言祕典、經論梵夾五百餘部,並蒙指授諸尊密印、文義性相等。並將各種儀軌、造像、壇法,都學得很精通。普賢阿闍梨遂給不空大師及含光古德、惠辯古德等授五部灌頂,再通過到天竺各地遊歷,搜集了許多經論梵本。

不空金剛大師在遍遊五印度後,於唐玄宗天寶五年(746)還京師,為玄宗皇帝灌頂,住淨影寺。以祈雨靈驗,賜號智藏,並賜紫袈裟等。安史亂起,住長安大興善寺行禳災之法。及長安京城失陷,玄宗於西蜀成都蒙塵(流亡在外),把皇位讓予太子,自己居止西蜀為太上皇。肅宗即位靈武(寧夏西南),其時不空金剛大師雖陷身亂軍之中,仍屢次祕密遣使致書肅宗,肅宗亦遣使密求大法。

唐代宗時,制授特進試鴻臚卿,加號大廣智三藏,曾於太原五臺山造密教道場,展開宣教活動。唐代宗大曆六年(771)表進開元以來所譯經七十七部一○一卷及目錄一卷,並請入藏。大曆九年(774)六月中,師預知時至,上表辭別,獻五鈷金剛鈴杵等,倚臥而入寂,享年七十。追贈司空,諡號「大辯正」,於大興善寺造塔安置舍利。

不空金剛大師與鳩摩羅什大師、真諦大師、玄奘大師等並稱四大翻譯家,對確立梵語與漢字間嚴密的音韻對照組織之功甚钜。又與善無畏阿闍梨、金剛智阿闍梨等三位並稱開元三大士。付法弟子有含光、慧超、惠果、慧朗、元皎、覺超等大師,而以嫡傳之惠果大師稱真言付法第七祖,祂是將密法傳給扶桑國空海大師的聖者。

 

(九)、悉曇字義舉例闡述

金剛智阿闍梨與不空金剛大師之梵名又具有何悉曇密義?金剛智阿闍梨梵文是Vajrabodhi(670∼741),漢音譯是跋日羅菩提,vajra是金剛義,va是莊嚴義、最勝義vara,亦有空氣air、風wind,亦有手臂arm之義,手臂引申為力量之義。ja是生起之意,要生起莊嚴義、最勝義之力量,就要從智火ra產生,用智火燒燬一切煩惱與無明,得如金剛無瑕亮麗般,完美無瑕疵、潔淨之義,此是vajra之悉曇密義。具足此等力道後所產生的菩提智慧─bodhi,此智慧力道是為ba、bala,因無量的力道ba,是如瀑流般之多o,所以ba轉成bo,此智力以法界dha為根dhi,就可以產生無量智慧prajñā,prajñā中文翻譯為智,是指般若智,般若智包含有世間智、出世間智、出出世間智,也有如來一切智等。

不空金剛大師Amogha-vajra,vajra述如上,現說明amogha,漢音譯為阿穆伽,a是本不生義,卻能生起萬法。所生萬法是從緣起法而來,此緣起法即是一合相gha,一合相gha中有我、我所諸法,因為此我法ma有很多,我所之法也很多,故說如瀑流般o的多,ma+o,即是mo。總之,圓滿菩提者,不守空寂,所以才可以不空生一切法,成就一切有為法來利益眾生,這是從金剛般若智vajra來成就的不空有為法,使悉曇成就一切義。

英文amogha─無誤,經久不衰,不是虛假,有效,成功,正中目標,高效,成果豐碩。unerring , unfailing , not vain , efficacious , succeeding , hitting the mark , productive, fruitful。


[ 悉曇咒語持誦入門 ]   [ 密教悉曇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