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教悉曇 - 持 報告

      華嚴「四十二字輪觀」前加行報告(8

                    優婆塞戒子  吳覺生


()、上期華嚴 「四十二字輪觀」前加行報告(7) 提出後經 師父開示: 『這段時間仍一直在做加行。報告都是理念的整理,與修證道理的悟知,述如上之情形。實修上,唯仍需繼續 加行』。

 

()這中間我仍一直在加強十遍一切處之第 五地。六水。七火。八風。九空。十識。等之一切處定。故稱地遍處乃至識遍處等。

 ()這次報告內容是在做加行觀遍一切處。其觀方式之文章,於前報告(-6) 已有列出。文如下:

 (3_1). 地大、地一切處:那時候國家的大王,為了延請佛陀,而辦設齋筵席,我(持地菩薩)就在這個時候,夷平佛陀要經過的地方,恭敬的等待佛陀的降臨。當毘舍佛看到我後,就撫摩我的頭頂,然後對我說: 『汝現在最重要的是將心地鋪平,若心地能平,則世界的一切坎坷不平的地,也就平了。亦即欲平大地,先平心地,心平則對外境將起不了煩惱,心若能平,則世界地盡平,我聽後當下開悟了,悟見身體是微塵「註一」元素,與組成物質世界的微塵元素,都是一樣,無有差別。這種物質的微塵自性,本來都是空性的,都無相觸摩的實體。乃至外塵刀兵,其自性也沒有相互抵觸摩擦。所以我在微塵法性上面,證成無生法忍』,成為阿羅漢的果位。我累世聽聞諸佛宣揚妙法,對佛陀的真知真見的心地,我先修證悟明,而成為諸弟子中的上座首領。佛陀問我們什麼最圓通?我注意觀察,『身體與外在世界二種微塵元素,體性都是平等無有差別,本來都是如來藏性虛妄亂動,而產生塵質,如果將塵垢消除,智慧就光明圓滿,便會成就無上佛道』,這是第一好的修持法門。

心就是一切萬法的根本,一切地質微塵,皆由心所變化出來的(因為萬法唯識),是毘舍佛叫持地菩薩不可只剷除平地而已,應該將自己心地治平,內心一切心病如果治平了,外在一切相自然會平坦。

(3_2) 經佛一開示,我(持地菩薩)即獲得心開,見我身上物質有如微塵,與眾生緣所成就的器世界中所有微塵,兩者等無差別。而微塵本來之自性空,空性同如,實體本不相留礙,各不相觸摸擊撞。乃至有實際質量的刀、兵器等物,其性亦空如,與色身觸,故亦無有所觸。

(3_3)  如此身內地大、器世界地大等二塵之法性,本同一自性,而地大屬堅性,如水火大屬溼暖性,然此各別之屬性非為實有且一一皆以空為實體,故諸法之本性即為法性,而一 切法性本自空既然一切法性是空,若起一切法塵境,僅屬是生滅法暫住,因法相亦空故。我(持地菩薩)由此而悟入諸法本無所生,得無生法忍,成就阿羅漢道果。

(3_4) 如我(持地菩薩)本修因緣,乃因諦觀身、界所現二種微塵,平等無差別,本自空性而悟入諸塵境本如來藏真性,因虛妄而發起塵相。若能了知塵境諸緣,則塵銷智光圓滿不昧。就我所修證者,乃因以悟知塵相本空,是屬生滅法,塵銷後獲得轉識成圓滿智慧,成就無上 道。

 

()、為了要修地一切處,內中有一些名詞,因是我就先行來了解有關四法界之內容:

即華嚴宗之宇宙觀。又作四種法界、四界。華嚴宗認為全宇宙係統一於一心,若由現象與本體觀察之,則可別為四種層次

(1)事法界,指差別之現象界。事,為事象;界,為分齊之義。即宇宙各種事物皆由因緣而生,各有其區別與界限;而世俗認識之特徵,則以事物之差別性或具特殊性之事物,作為認識之對象,此稱情計之境,雖有而非實,不屬佛智範圍。

(2)理法界,指平等之本體界。理,為理性;界,為性之義。即宇宙之一切萬物,本體皆為真如,平等而無差別。故宗密之註華嚴法界觀門謂,理法界,即無盡事法,同一理性之義。此現象之共性,皆為空性;理,即是本心、佛性、真如。然達此境界尚未顯真如妙用,故並不完全。

(3)理事無礙法界,指現象界與本體界具有一體不二之關係。即本體(理)無自性,須藉事而顯發;而一切萬象,則皆為真如理體之隨緣變現。此即理由事顯,事攬理成,由此顯出理與事互融無礙之法界。據大乘起信論義記卷上所載,如來藏隨緣成阿賴耶識,此即理徹於事;亦可依他緣起無性同如,此即事徹於理。然尚非佛智之最高認識。

(4)事事無礙法界,指現象界本身之絕對不可思議。即一切諸法皆有體有用,雖各隨因緣而起,各守其自性,事與事看似互為相對,然多緣互為相應以成就一緣,且一緣亦助多緣。以其力用互相交涉,自在無礙而無盡,故稱事事無礙重重無盡。又作無盡法界。觀事事物物悉大小相融,一多相即,遍攝無礙,交參自在。

(5) 由上得 事法界為宇宙各種事物皆由因緣而生,則以差別性或具特殊性作為認識之對象,為「情計之境」雖有而非實。 理法界為,只知無盡事法同一理性,其共性皆為空性。 理事無礙法界,本體(理)無自性,一切萬象界與本體界具有一體不二之關係。即本體(理)無自性,須藉事而顯發;而一切萬象皆為真如理體之隨緣變現。顯出「每一項」之理(體空)與事(事象)互融無礙之法界 (空有不二) 事事無礙法界,一切諸法(相互相對)皆有體有用,事與事看似互為相對,以其力用互相交涉,自在無礙而無盡,故稱事事無礙重重無盡 (佛的境界) 。以上四法界之每一法界皆要由解悟後並經証悟以完成各該法界。

 

() 要更認知

 (5-1) 先了知塵相本空,行者當知 無數微塵為一微塵所聚,一微塵係因緣法所生,故屬生滅法,微塵法性或本性亦屬空,屬不生滅。行者身具無數微塵,器世界所有微塵更是不可說,然色身微塵與器 世界微塵本無二致,其體自性本空行者之心識本隨緣而成事、或成微塵,若悟知識心本空,此心返妄歸真,則微塵與藏識心如一,本無有礙,故知一切塵相法相本自空,以外在自性空之微塵諸相,觸摸自身之微塵色相,本不相留礙,更無所觸摸、無所壞損。

(5-2).行者當知世界微塵具不平相,然若行者悟知心平,則地不平自平,因行者不具法執故,已無有世間差別等相故。則行者了知心為諸法之本,地由心造,內心既平,外相斯夷不平。如此,行者才能開始修習轉一切塵相,因性空故,滄桑變易,唯是一心,是謂以理奪事,行者悟達 理法界

(5_3)行者起修時,先觀想水與泥沙微塵二不同相,當水入泥沙時,二塵相實不相留礙,混合均勻如一。雖水、泥沙二相不同,但結合無礙。行者次觀藏心自性本空,內身外器世界地大微塵色法自性亦空,而如來藏性中色、心本不二,色、心之性本如真空,心空入色相本無有礙色塵觸摸,心自性兩者屬空更不相留礙。如此,行者心開見自 身微塵,屬 理事無礙法界 (約空有不二)

(5_4).行者當再觀想色身微塵,與器世界微塵,法相依法性立,法性依本源空體。如此,依空起性,依性現法相,既然體空,其自性亦空,因性空故,所依起之塵法相亦屬空,本屬無有一物

如是觀之,則一切刀兵微塵,等如空性,以本如空性之微塵物,壞行者色身之微塵物,當無所觸。如是悟知,則行者得 事事無礙法界

(5_5) 將頭臨白刃,猶如斬春風。故刀兵微塵與色身微塵相觸,亦無所觸也。如行者 證自性後當知微塵不礙微塵微塵不傷微塵;如刺客對伸頸待砍的六祖,三揮其刃,微塵的刀刃觸六祖的身頸,有如斬虛空,六祖頸部毫無所傷,此則是 事事無礙法界(為佛之境界)。這些都是將來將來要努力目標。

 

()修行(6_1) 地遍處是觀想地 元素「註二」遍一切處,無量無邊,無有邊際。是以一種方法來達到心自主周遍一切 禪定法,是止觀雙運的禪定法門。所謂「地水火風」這「四大」並非我們肉眼看到的這個空間中的「地水火風」一樣。故由「元素」之說明,了解地大具有形成一切萬物之作用,故知地遍一切處。但最後仍要以直接修心地平最重要。

(6_2) 此分修地大為由法性『緣起法』性空緣起而修者,它是由『知性空』『一切法皆為緣起之生滅法』,故無所執,執不得,不可執,而能馬上不執一切,既能不執,就沒有什麼『不好習氣毛病』而要能無為而不執,不能是為有為而不執 (只用理智)

(6_3) 我就由緣起法修:我就用守住空性,而觀萬法緣起法起,緣滅法滅。這可以說是直接以「性應緣而修」,在一開始要借用「凡所有相皆是虛幻」這句之提示,以絕對空否定方式使緣起法自行生滅,唯用這樣的方法只能修到絕對空而已,但那是沒有辦法之辦法,是因定力尚不足故。隨後當到比較有定力之後,我就在法起滅過程之中,可看著它而能不受其影響又可不執,也就是說沾了鍋又不執著,不墮落進去,這樣才能達到是真的,只要如此一直努力是可修到無相。到如今唯對比較大的或較嚴重的也尚無法做得到無相觀。唯這仍是要一直繼續努力之目標。這為透過性空來打破自性妄,而不破世間之現相。甚至這一點之目標為要不只在座上修時要能如此,而也要在下座後全部生活中皆要能如此,故需續加油

(6_4).修行時當知世界微塵具不平相,然若行者悟知心平,則世界的一切坎坷不平的地,也就平了。亦即欲平大地,先平心地,心平則對外境將起不了煩惱,心若能平,則世界地盡平因行者不具法執故,已無有世間差別等相故。

(6-5)另一為若真能修到會神變時,是可用神變之方式將地變平,但那也只是短時期存在而已,事實在提示,修行者最重要目標還是在於把心地修平,那地不平自平

 

【註一】微塵:
 音譯阿拏、阿耨anu-raja。單稱微、塵。即眼根所取最微細之色量極微,為俱舍論所說色法存在之最小單位。以一極微為中心,四方上下聚集同一極微而成一團者,即稱微塵合七極微為一微塵,合七微塵一金塵,合七金塵為一水塵。此外,諸經論亦每以「微塵」比喻量極小、以「微塵」比喻數極多。

【註二】元素指六大。古代佛教將構成一切萬法存在之元素,立為六種,稱為六大即:地、水、火、風、空、識。其中,地、水、火、風之四大具有形成一切萬物之作用 空大則具有使已形成之萬物成為空虛之作用。地、水、火、風、空五大,合起來為色蘊所攝此五大所形成者,僅為一種存在物而已 若再加上識大,則成為有情有精神作用存在)之存在。

 

() 結論:這段時間仍一直在做加行。報告如上之情形,唯仍需繼續加行到可看到各梵字發出很多光,到連該字都看不到之情形。同時也要加強有關清淨心之工作。於此 再次感恩  師父隨時給予開示與指導修持的步聚與次第。

 


[ 修持報告 ] [ 密教悉曇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