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教經疏--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教跡義記》轉載(1-2)

       (本篇文章為張玄祥居士所撰,未經同意,請勿引用轉載,以免犯戒。)  


零、 引言:

三、佛頂尊勝陀羅尼經教跡義記卷上(續)

【爾時三十三天於善法堂會有一天子名曰善住】者

述曰:第二發起序也,詳其文勢大節兩段。第一善住請,第二帝釋請。從「爾時三十三天」已下,至云「何令我得免斯苦」是善住請。從「爾時帝釋聞是語已甚大驚愕」已下,至具如上說是帝釋請。今者先明善住,後明帝釋請。言善住請中有十段文:

第一標處顯名;

第二大天遊戲;

第三受諸快樂;

第四空聲告期,

第五示所生界;

第六正顯受身;

第七善住驚怖;

第八疾往帝釋;

第九重述前言;

第十希垂救濟。

此則第一標處顯名者,有其三意。一者標天,二者示處,三者顯名。初言標天者,依俱舍樓炭等經述之,其三十三天者,住須彌山(sumeru)頂,其山在大海中心金輪之上,高十六萬踰灸那(yojana,有時翻由旬,一由旬四十里,一里600公尺,約2,400公尺),入海八萬出水亦然,四寶所成。北、東、南、西,金銀、吠琉、璃頗、胝迦,威德光色顯於贍部洲,空作吠琉璃色。

復有七金山七重圍繞,一一山皆入水八萬踰灸那。下據金輪,上踰地際。其第一金山出海高四萬踰灸那,第二金山出海高二萬,第三金山出海一萬,第四金山出海高五千,第五金山出海高二千五百,第六金山出海高一千二百五十踰灸那,第七金山出大海高六百二十五踰灸那等。一一山間皆有小海,其金山頂有金剛樹,并有夜刃神止住。

金山之外有香醉山,《樓炭經》云:香山高五百由旬也。《立世阿毘曇論》云:有七種畜生王於中止住云云。《俱舍論》云:香山南有無熱惱池,池南有大雪山。《樓炭經》云:雪山有二十五由旬也,雪山南有九重黑山,一一間有無量地獄。九重黑山南名為南閻浮提(jambu-dv1pa),山西名西瞿陀尼(apara- god2n1ya),山北名欝單越(uttara-kuru),山東名東弗婆提(p9rva-videha)。其須彌山者,《俱舍論》云:高十六萬踰灸那,四寶所成,東面白銀,南面吠琉璃,西面頗胝迦,北面黃金,皆逐寶色形現於空,所以南閻浮提作吠琉璃色。

《樓炭經》云:其山四面各有大海,一一大海中各有一大龍宮,其龍具有四生,卵、濕、胎、化。大海之外金山之側各有一樹,樹名俱梨睒,高四千里,枝葉枎疎蔭得一千里,東枝有卵生金翅鳥王宮,七寶所成,每從東枝下入大海中,取卵生龍食之。俱梨睒樹南枝上有濕生金翅鳥王宮,亦以七寶所成,從南枝下入大海中,取卵濕二生龍食之。俱梨睒樹西枝有胎生金翅鳥王宮,亦七寶所成,從西枝下入大海中,取卵濕胎三生龍食之。俱梨睒樹北枝有化生金翅鳥王宮,亦以七寶所成,從北枝下入大海中,取卵濕胎化四生龍食之。唯有十二大龍王,不被金翅鳥王所食也。

《俱舍論》云:其山有四層級,一一層級相去萬踰灸那。明第一層上有堅手金剛山住,第二層上有持鬘金剛山住,第三層上有恒嬌金剛山住,第四層上有四天王宮。

《俱舍論》云:東面有提頭賴吒天王宮,南面有毘樓勒叉天王宮,西面有毘樓博叉天王宮,北面有毘沙門天王宮。

《樓炭經》云:其四大天王宮城,各各皆以七寶所成,七重城壁七重行樹,其城四面各各皆有寶池,黃金所成。

《俱舍論》云:身長五百尺,壽命五百年。從四大王天上逈高四萬踰灸那至須彌頂,縱廣八萬踰灸那,其地坦然,黃金所成,百一雜寶而瑩飾之,如兜羅綿,隨足高下。中有大城名曰善見,其城牆壁七寶所成。

《樓炭經》云:金壁銀門銀壁金門,其城四面,面廣二千五百踰灸那,周匝高一踰灸那。此城之中有大殿,名曰殊絕,以種種妙寶具足莊嚴故名殊絕殿。其殿四面,面廣二百五十踰灸那,周匝一千踰灸那,高一踰灸那半,即是帝釋所居之殿。其城四面,外各有一苑,苑邊有池,各曰妙池,縱廣二千踰灸那,是諸天遊戲之處。苑外東北有樹,名曰圓生,高百踰灸那,蔭五千踰灸那,盤五踰灸那,若無風時周遍五十踰灸那。

問曰:樹蔭五十踰灸那,云何而能動百踰灸那?答曰:若順風動時即得百踰灸那,若無風時只遍五十踰灸那,何以故為當樹下故。

此即第一標天也,言示處者,即是善法堂會也。善法堂者,此城外西南角有堂,名曰善法,為諸天於此互論眾生善惡之事故,故名善法堂。諸天每月十五日於中互論一切眾生如法、不如法事,若聞造善,諸天歡喜即言:我等天眾漸漸熾盛修羅減少。若眾生造惡者,諸天愁苦即言:天眾減少修羅增長。

《提謂經》云:一年之中三刮八挍,每月六奏者為六齋也。《智度論》云:月八日四天王太子下,十四日四天王下,十五日帝釋自下。二十三日太子下,二十九日四天王下,三十日帝釋自下。各各諸鬼神抄錄罪福,上奏天曹。天帝與三十三天於善法堂內參議,互論如法、不如法事,若作福者名入福錄,為精進士增壽益算,各勅善神而擁護之。若作罪者名入四糘下,付地獄藏算減壽命,諸惡鬼常求其便,此即示處也。

言顯名者,即是有一天子名曰善住,即此天內是一天數也。帝釋所中四方各八有三十二天。《俱舍論》云:此天身長半俱盧舍,即一千尺也。《樓炭經》曰:此天白色。《俱舍論》云:壽命千歲,人間一百年彼天一日一夜,還以三十日為一月,十二月為一年,如是歲數日月壽命一千歲,修中品十善即生其中也。

 

【與諸大天遊於園觀又與大天受勝尊貴與諸天女前後圍繞歡喜遊戲】者

述曰:第二大天遊戲也。《樓炭經》云:此善見大城城外四面各有一薗,。城東者名麁惡苑,城南名眾車苑,城西者雜林苑,城北者戲林苑,於城四面有此四苑。言城東麁惡苑者,於中鬪戰身即麁大故名麁惡苑,以七寶所成,苑中有樹名香樹、衣樹、瓔珞樹、寶器樹、樂樹、飯食樹,若須香時樹下索之即得,隨意多少。若須瓔珞,向瓔珞樹下索之即得準前。若須寶器者,至寶器樹下索之即得準前。若須飯食,至其飯食樹下索之即得隨意。然諸天食有其三種,上福德者飯色即白,中福德者飯色即赤,下福德者飯色即變所青色也。須樂器時即於樂樹下取之隨意。

苑中有池,以七寶莊寶,有二金鼓,是三十三天遊喜城南眾車苑者,於中眾車遊戲,馬車一千,亦以七寶莊嚴,亦有香樹、衣樹、瓔珞樹,亦有七寶池,亦有三金臺,以為莊嚴倍勝於前。

城西雜林苑者,莊嚴如上倍勝於前。城北戲林苑者,有諸樹亦有寶池,池中亦有三金臺,種種莊嚴倍勝於前。

如是四苑,是帝釋及三十三天子與諸彩女於中遊戲受快樂,自餘小天不得輒入。故云與諸大天遊戲於園觀也,自餘小天於四苑外受天快樂。

 

【種種音樂共相娛樂受諸快樂】者

述曰:第三受諸快樂也。《樓炭經》曰:此天於樂樹下取一切樂器,而相娛樂受快樂也。

 

【爾時善住天子即於夜分聞有聲言善住天子却後七日命將欲盡】者

述曰:第四空聲告期文中有二意。初定時,後告限。言定時者,即於此日初夜分也。告限者,却後七日命將欲盡。

問曰:此天自有光明不藉日月,云何經云初夜分時。答曰:此天當有光明,晝夜無異不要日月,但以華開鳥鳴為晝,以華合鳥靜為夜。言初夜分時者,即是華合鳥靜之時也。

言告期者,即是却後七日命將欲盡也。問曰:諸天欲死有何相貌。答曰:有其兩種。一者小五衰相現,二者大五衰相現。言小五衰相者,《俱舍論》云:一者衣服皆出非愛之聲,二者身光昧劣,三者水滴沾身,四者情滯一境,五者眼睛瞬動。若此小五衰相現未必定死,若大五衰相現必當定死。大五衰相者,《大因果經》曰:一者頭上華萎,二者腋下汗出,三者臭氣入身,四者不樂本座,五者眼睛瞬動。此相現時必定當死,此經雖無文準義合有應更詳之。

 

【命終之後生贍部洲】者

述曰:第五示所生界。言贍部洲者,依《俱舍論》云:在須彌山南度山有香醉山,香醉山南有大雪山,雪山北香山南有無熱惱池,池側有林曰贍部,其樹高大,其菓甘美,依此林故,故名贍部洲。《樓炭經》云:須彌山南名南閻浮提,山西名西瞿耶尼,山北名北欝單越,山東名東弗婆提。

言南閻浮提者,廣長二十八萬里,上闊下狹,有六萬山陵五百大河,人壽一百二十歲,持五戒者即得生人中。其身長三肘或四肘,初時長命,劫末極短下至十歲。言西瞿耶尼者,廣長三十二萬里,形如正圓,受命二百五十歲,修下下品十善得生其中,身長十六肘言。欝單越者,廣長四十萬里,地正方,壽命千歲,修下上品十善得生其中,身長三十三肘。言東弗婆提者,廣長三十六萬里,其地如半月形,壽命五百歲,修下中品十善得生其中,身長八肘。

此贍部洲者,即是四天下之一數也。

 

【受七返畜生身即受地獄苦從地獄出希得生人身生於貧賤處於母胎即無兩目】者

述曰:第六正顯受身文中有四。初受畜生,第二受地獄苦,第三受人身,第四生貧賤,處胎無兩目。若欲廣說因緣,有婆羅門述善住過去因中於母起瞋得報,如別抄記。

 

【爾時善住天子聞此聲已即大驚怖身毛皆竪愁憂不樂】者

述曰:第七善住驚怖。

 

【速疾往詣天帝釋所悲啼號哭惶怖無計頂禮帝釋二足尊已】者

述曰:第八疾往釋天也。

 

【白帝釋言聽我所說我與諸天女共相圍繞受諸快樂聞有聲言善住天子却後七日命將欲盡命終之後生贍部洲七返受畜生身受七身已即墮諸地獄從地獄出希得人身生貧賤家而無兩目】者

述曰:第九重述前言。

 

【云何令我得免斯苦】者

述曰:第十希垂救濟。

 

上來雖有十段不同,總是第一善住天子請世尊說,從此已下即是天帝釋請世尊說也。

 

【爾時帝釋聞善住天子語已甚大驚愕】者

述曰:第二帝釋請。此天帝釋請有十段經文。第一聞之驚愕,第二思受何身,第三入定諦觀,第四具知所受,第五痛傷心腑,第六師仰如來,第七帝釋持供,第八詣聖恭敬,第九廣獻佛前,第十具聞七返。此即第一聞之驚愕。

 

【即自思惟此善住天子受何七返惡道之身】者

述曰:第二思受何身。

 

【爾時帝釋須臾靜住入定諦觀】者

述曰:第三入定諦觀。

 

【即見善住天子當受七返惡道之身所謂猪狗野干獼猴蟒蛇鳥鷲等身食諸穢惡不淨之物】者

述曰:第四其知所受。帝釋即見善住天子當受七返之身,所謂猪、狗、野干、獼猴、蟒蛇、鳥鷲等身,食諸穢惡不淨之物。言猪身者,《大智度論》云:由邪憍慢故,故受猪身。《提謂經》云:由癡虛受信施四事供養故,故受猪身。又《法華經》曰:由謗斯經故,故受猪、狗、野干等身。又云:由飲酒造癡業故,受猪身。《提謂經》云:惡口慳貪故,故受猪身。為物慳貪,言野干身者。《大智度論》云:由輕慢善人,故受野干身。又《提謂經》云:由奸猾語,故受野犴身。《郭朴》云:野犴形大於狐,又能緣樹。言獼猴身者,《大智論》云:由輕躁短促故,受獼猴身。《提謂經》云:由遊戲放逸故,受獼猴身。又蟒蛇身者,亦《大智度論》云:由瞋恚多故,故受毒蛇等身。《爾雅》云:蟒王蛇。《郭朴》云:蛇之大故,故名為王。

問曰:由何此等畜生身有毛羽。答曰:《大智度論》云:由受觸樂故,身生毛羽。良為善住先造是業故,故受斯苦報也。

 

【爾時帝釋觀見善住天子當墮七返惡道之身拯助苦惱痛割於心諦思無計】者

述曰:五痛傷心腑也。

 

【何所歸依唯有如來應正等覺令其善住得免斯苦】者

述曰:第六師仰如來。

 

【爾時帝釋即於此日初夜分時以種種華鬘塗香末香以妙天衣莊嚴執持】者

述曰:第七帝釋持供者。有其五種,一者華鬘,二者塗香,三者末香,四者天衣,五者瓔珞。言華鬘者,謂西國以綖貫華名之為鬘。塗香末香者,此天之中有其香樹,樹上取香隨意供養。言天衣者,《大智度論》云:此天之中有其衣樹,天若須衣時樹下取衣而受用之。此衣白色由如薄氷,無有文字。《樓炭經》云:此忉利天衣重六銖半。言瓔珞者,《樓炭經》云:此天之中有瓔珞樹隨意取之,無有眾苦也。

 

【往詣誓多林園於世尊所到已頂禮佛足右遶七匝】者

述曰:第八詣聖呈供。言七匝者,《提謂經》曰:應七覺分也。

 

【即於佛前廣大供養】者

述曰:第九廣獻佛前。

 

【佛前胡跪而白佛言世尊善住天子云何當受七返畜生惡道之身具如上說】者

述曰:第十具聞七返也。上來雖有多文不同,總是第一教起因緣分竟。

 

【爾時如來頂上放種種光,遍滿十方一切世界已,其光還來遶佛三匝從佛口入佛便微咲】者

述曰:此大文第二,如來正答,明聖教所說分。自天帝釋跡發寶宮來儀金地,非直現滋善住,乃兼潤未來故,得頂放神光面含微笑。為問之答,莫大於斯。然文相既多,開為一十四段。

第一現相表奇。

第二標名示德。

第三釋天重請。

第四佛答深詞。

第五重顯神功。

第六專令授與。

第七廣陳多福。

第八建塔尊人。

第九靜息護持。

第十天王更請。

第十一如來正答:

第十二略顯威嚴。

第十三示軌令持。

第十四標功授與。

 

此即第一現相標奇,文中有三。一放光,二收光,三微笑。言放光者,《觀佛三昧經》云:以三度人,一者名字,二者說法,三者光明。今者欲度眾生故,所以放光,即是一也。又《地持論》云:諸佛光明有其八業。一者覺業,二者因業,三者卷舒,四者正業,五者降伏業,六者敬業,七者示現業,八者請業。

第一覺業者:為放大光明照諸菩薩,如來即放護念故。

第二因業者:為有無量阿僧祇光以為眷屬故。

第三卷舒業者:為諸如來放大光明無量阿僧祇世界以還入常戒故。

第四正業者:謂諸如來放大光明普照三途一切惡道悉皆息苦。

第五降伏業者:為諸如來放大光明令魔驚怖不能破壞所化眾生故。

第六敬業者:為諸如來放大光明現不可思議佛神力故。

第七示現業者:為諸如來放大光明普照諸大會令見故。

第八請業者:為於光中發聲說偈故。

所以頌云:覺因卷舒正降伏,敬業示現及請業,應知是名八種業。

 

問曰:何故說《法華經》即放眉間光,今說此經便放頂上光。

答曰:所表各異,是故放光不同。依《報恩經》云:如來有八處放光,各各不同。一者足下,二膝上,三者陰藏,四者臍中,五者胸前,六者口中,七者眉間,八者頂上。

言足下放光者照一切地獄,膝上放光者照畜生,陰藏放光者照阿修羅,胸前放光者照大天,口中放光者為照三乘人,眉間放光者為照大乘菩薩,頂上放光者十方六道一切普照,表陀羅尼最尊最上。又《大智度論》云:如來於其八處放光,一一處中有六百千萬億光,一一光中皆具八業。

三微笑者,《菩薩處胎經》云:如來笑有多種,見生梵天佛亦微笑,見作轉輪王佛亦微笑,見作獄卒佛亦微笑,見作餓鬼佛亦微笑,見作畜生佛亦微笑,乃至反以入地獄皆非解脫。

何如來微笑。問曰:如來大悲何為聞苦而咲。答曰:眾生入道有種種不同,有因苦而修善,有因樂而造惡。今者眾生深生世樂後墮惡道,佛則不喜。若見眾生雖受諸苦而能進道佛即歡喜。所以《法華經》云:今世後世如實知之。

又《地持論》云:有法現世受樂他世受苦,有法現世受苦他世受樂,有法現世受樂他世受樂,有法現世受苦他世受苦。

言現世受樂他世受苦者,為決定心殺生遊獵造十惡業,雖現世受小樂未來必墮惡道故。

言後受樂報,現世受樂他世受樂者,為樂心持戒,現世安穩未來得樂。

言現世受苦他世受苦者,為邪見外道之人,或以五熱炙身為現受苦,未來後墮惡道受苦。如《菩薩處胎經》云:昔佛過去世時,為求法故至一山口,見一千箇外道集在一處,苦行求法。或有常翹一足隨而轉,或臥棘刺,或時服沙,或作麞鹿牛馬猪狗等觀。或投身深谷,或抱石自沈,或五熱炙身,或自解支節,或開腦然燈,或投身沸鑊,或江左殺生河邊發願,或繫父母擲置火中得生梵天,或食糞穢,或噉苽菓,。或七日一食,或以樹葉為衣,或將髑髏以為瓔珞,或用髑髏以為食器,或服針刺心以為持戒。集在一處,互相破膓,以水洗膓。言除邪垢,此皆是現在受苦。他世受苦,即是第一現相表奇竟也。

 

【告帝釋言天帝有陀羅尼名為如來佛頂尊勝能淨一切惡道】者

述曰:第二標名示德也。此天帝釋文中有一十四段經文。

第一舉名顯德。

第二淨除生死。

第三破苦迴向。

第四聞呪滅罪。

第五略顯勝生。

第六憶念增壽。

第七三業清淨。

第八如來觀視。

第九天神侍衛。

第十為人所敬。

第十一惡障消滅。

第十二菩薩覆護。

第十三讀誦壞苦。

第十四遊入勝境。

此則第一舉名顯德,初則舉名,後即顯德。舉名者,即是佛頂尊勝陀羅尼也。言顯德者,乃是滅除一切惡道也。

 

【能淨除一切生死苦惱】者

述曰:第二淨除生死也。此則略舉前後苦,若具足說者,應云生老病死也。《涅槃經》云:佛告波斯匿大王言:有四大山,從四方來擁塞國王,當為何計。波斯匿王曰:不可逃避,唯知專心布施持戒。佛言:善哉!大王!我說四山者,即眾生生老病死當來逼人,云何不修戒施。王曰:布施持戒得何果報。佛言:當生人天多受快樂。

《法華經》云:四面者生為東面,老為南面。病為西面,死為北面。又《法華經》云:不覺、不知、不驚、不怖,火來逼身者。解云:不覺者不覺生苦,不知者不知老苦,不驚者不知病苦,不怖者不知死苦也。火來逼身者,為無常之火也,何以得知?《遺教經》曰:當念無常之火燒諸世間,如救頭然早求解脫。

今更略釋生老病死。言生死者,大小乘各自不同。如《唯識論》以第八識賴耶受生。若依《俱舍論》云:第六意識受生。今解者,由第六意識起愛引彼賴耶種子方始現行故所以受生。又《俱舍論》六道四生皆有中陰之身,由中陰身起愛所以受生。其中身七日一易,極遲七七日。又云:死言受胎須具三緣,一者父母調適,二者父母起欲,三者乾闥婆城亦名中陰。

問曰:云何喚中陰身作乾闥婆城?答曰:為食香故,故名乾闥婆城。此中陰身唯食於香不食餘物,若是有福德者,以妙香氣為食。若薄福德者,以臭氣為食。為尋香故,故名乾闥婆城。

問曰:其大小如何?答:身量大小,猶如六七歲小兒。若生天中陰者,頭向上足向下。若是地獄中陰,即頭向下足向上。

問曰:幾許時受中陰身。答曰:極遲者七七日。七日一度易身,若其七七日者即七度變身。若其七七日滿不得受生,即變於雜畜生之中而受生。若是春時中陰,便於馬胎受身。何以故?馬春時行欲故。若夏時中陰,便於牛中受身,以牛夏時行欲故。秋時中陰,便於狗中受身,為狗秋時行欲故。若是冬時中陰,便於熊中受身,何以故為熊於冬時行欲。若非四時中陰者,便於野牛、野豿、野馬中受身,及人等為非時行欲故。

問曰:生有幾種。答曰:有其四種,謂胎卵濕化。凡此四生皆從第六意識起愛,然始受生。

問曰:如化生生於地獄,見一苦具。云何起愛而受生也?答曰:由愛處所故,所以受生。為生顛倒妄見,一切猛火苦具有大光明,亦生愛樂即便受生。

問曰:濕生云何?答曰:愛香氣故所以濕生。若有福德者,以妙香為香,或以清淨為香,為生愛故於中受身。若薄福德者,以臭氣為香,以不淨為香,即便生愛於中受身。

問曰:卵生云何?答曰:卵生者由眾生遊戲處所故,所以受卵生身。若有福德者,望見種種園林、種種堂殿,遊戲自在於中受生。若有薄福德者,望見種種逼迫怕怖之事,或見大風,或見大雨,即便入井屋間或草葉間,於中藏避。乃言安穩,即便起愛,便即受生。

問曰:云何胎生?答曰:由愛欲故所以胎生。若是男於母起愛心,若是女人於父生愛欲心。此中陰身皆有此二相,及想父母行欲不淨流出,心生歡喜,作自不淨想,仍託此不淨於中受身,此一剎那時便即受胎。譬如葉虫依葉、糞虫依糞,種子受胎亦復依附精血而受此身。

又《瑜伽論》云:胎中有其五位。一七日羯羅藍,二七日頞部陀,三七日閉尸,四七日健南,五七日鉢羅奢佉,是為胎中五位。

初羯羅藍者,唐云凝蘇,為父母妄想精血凝流,由如酪上凝脂,狀如稠膠結聚。

二七日頞部陀者,漢云胞結,為父母精血之上起諸胞結,狀糜粟形如粥皮。
三七日閉尸者,漢云結取,為結精血狀如爛肉。若是男子在母左邊,上闊下狹,面向其母。若是女人在母右邊,上狹下闊,面向其父。

四七日健南者,此云堅肉,為結或肉團。

五七日鉢羅奢佉者,此云支分,為但有人形,未有眼耳鼻舌也。

至六七日從母臍輪有風吹其肉團,乃至眼耳鼻舌上下手足一切身分,在生藏之下熟藏之上。母若受飢寒冷熱,孩子亦爾,日月滿足,心生厭離,頭趣產門,如兩山間逼切其身。種種不淨與身俱出,其體細濡如新瘡不可得觸,手若觸時如利刀刃,故言生苦也。

若言死苦者,依《瑜伽論》云:由大怖畏一時俱至,親愛永隔,身屋崩倒。又云:死王至時,如劫盡燒一切都盡。又如金剛霹靂,諸山破碎都盡。又云:如大猛風拔倒身樹。又《五王經》云:言死苦者,謂四大分張,六情無主,神識離體,風刀解身,眼張口開,白汗流出,兩手橫空,一切怖至。風斷氣絕,火滅身冷,地散血流,膖脹爛壞,虫狼食盡,是名死苦。今此陀羅尼,悉能除此等之苦。此即第二得除生死也。

 

【又能淨除諸地獄閻羅王界畜生之苦又破一切地獄能迴向善道】者

述曰:第三破苦迴向也。文中有其四意,一破地獄苦,二破餓鬼苦,三破畜生苦,四迴向善道。

言地獄苦者,諸苦在地下故名地獄。《俱舍論》說八大地獄,總在地下,小者支派流在人間,及山澤曠野,或諸江海間,其處不定。

唐《琳冥報記》云:言餓鬼者,雜心說,常被飢渴,多諸恐怖,故名餓鬼。由過去多慳貪,所以受餓鬼身。又《智度論》云:有諸餓鬼,為飢餓故,口出猛火自燒其身,由枯樹,若與水千年不足。又《解深密經》曰:有諸餓鬼,為飢餓故走至海邊,見諸海水悉皆枯渴。又《善生經》曰:由不行財施故,無財寶報。由不行法施故,得愚癡報。由不行無畏施故,得恐怖。又《薩遮尼乾子經》云:惜財不布施,藏積恐人知,捨身空手去,餓鬼中受苦還受飢。

又《丈夫論》說:慳心多者,雖是泥土重於金玉。悲心多者,雖是金玉類輕於草木。又云:慳貪之人,糞土上惜,何況財物。《郁伽長者經》曰:布施能薄三毒,布施之時能令貪薄,破餓鬼業。見來乞者心生慈悲,能令瞋薄破醜陋業,迴向無上道,能令癡薄破畜生業。

又畜生者,亦云傍生,以傍行故,故名傍生。依《正法念經》云:有三十四億形類,各各不同。又《樓炭經》云:本住處者,在海中流派之間也。

言迴向善道者,為陀羅尼能破三塗滅除八苦,所以迴向善道。

此即第三破苦迴向竟。

 

【佛告天帝此佛頂尊勝陀羅尼若有人聞一經於耳先世所造一切地獄惡業皆悉消滅】者

述曰:第四聞呪滅罪。明此陀羅尼一經於耳,所有一切地獄惡業皆悉消滅,顯其神力不可思議

 

【當得清淨之身隨所生處憶持不忘從一佛剎至一佛剎從一天界至一天界遍歷三十三天】者

述曰:第五略顯勝生。文中有其三意,一者得清淨身,二生諸佛國,三生忉利天,聞此陀羅尼力得此勝處生。《大智度論》云:求生天者,要須修三種福,云何三種福,一者禮拜,二者聽法,三者供養眾僧。又云:布施、持戒、忍辱,行此三種事,即得生天。若不能修善三事,但聞陀羅尼,即得生天及諸淨土。

 

【所生之處憶持不忘天帝若人命欲將終須臾憶念此陀羅尼還得增壽】者

述曰:第六憶念增壽也。

 

【得身口意淨身無苦痛隨其福利隨處安穩】者

述曰:第七三業清淨也。若人憶念此陀羅尼,所有十惡之業皆悉消滅,所以三業清淨也。

 

【一切如來之所觀視】者

述曰:第八如來觀視也。若人憶念此陀羅尼者,一切如來恒常觀視。

 

【一切天神恒常侍衛】者

述曰:第九天神侍衛。若人憶念此陀羅尼者,常恒一切諸天善神隨逐守護也。

 

【為人所敬】者

述曰:第十為人所敬。若人憶念此陀羅尼者,人所愛敬。

 

【惡障消除】者

述曰:第十一惡障消滅。若人憶念此陀羅尼者,所有惡業等障皆悉消滅。

 

【一切菩薩同心覆護】者

述曰:第十二菩薩覆護。言憶念此陀羅尼者,一切菩薩覆護也。

 

【佛告天帝若人能須臾讀誦此陀羅尼者此人所有一切地獄畜生閻羅王界餓鬼之苦破壞消滅無有遺餘】者

述曰:第十三讀誦壞苦。文中有其三意:一破地獄,二破餓鬼,三破畜生。一破地獄者,依《大智度論》云:於俱舍稍不同,有其八大地獄。一者等活,二者黑繩,三者眾合,四者叫喚,五者大叫喚,六者炎熱,七者大炎熱,八者阿鼻,名八大地獄。

云何名等活地獄?答:地獄中罪人各各鬪諍,相害相剝,鐵叉相貫,鐵棒相打,遞相殺害,晝夜不息,罪人死已,獄卒言活,應聲而活,還相殺害,經無量劫,故名等活地獄。

云何名黑繩地獄?答:為獄卒羅剎,常以熱鐵黑繩拼度罪人,鋸解斧斫,方者令圓,圓者令方,齊秤之,經無量劫,為繩拼度,故名為黑繩地獄。

云何名眾合地獄?答:為獄卒形如羅剎,或作牛馬虎狼師子之頭,或作麞鹿猪羊獸象之身,來食罪人,罪人忙怕走入山間,於其山間有大鐵輪來轉罪人,諸山競合,所有脂血,劇如押油笮蒲桃,積頭如山,成為山合故,故名眾合地獄。

云何叫喚地獄?答:為獄卒羅剎,頭黃如金,眼赤如火,手中放箭,口出惡聲,於虛空中箭下如雨,罪人忙怕東西逃避,走熱鐵上,脂血凝流,欲出門門即却閉,號聲大叫,故名叫喚地獄。

云何大叫喚地獄?答曰:為獄中有二大鑊,一名難陀,二名跋難陀,滿中醎苦以煮罪人,罪人入中由如煮豆,支節零落,經無量劫,後入灰河,滿中沸炭,復入炎床上,強扶令坐,一切毛孔皆出猛火,發聲大叫,故名大叫喚地獄。

云何名炎熱地獄?為滿中猛火,上火徹下,下火徹上。

云何名阿鼻地獄?答:為東壁火到西壁,南北上下竝然,一切苦具皆悉滿中,罪人毛孔皆猛火。

如是八大地獄,一一各有十六地獄以為眷屬。言十六者,所謂八寒、八熱。言八寒者,一者阿浮陀,二者尼羅浮陀,三者阿羅羅,四者阿波波,五者阿睺睺,六者漚波羅,七者波頭摩,八者摩訶波頭摩,是名八寒地獄。言八熱者,一者炭坑,二者沸屎,三者燒林,四者劍林,五者刀路,六者刺林,七者醎河,八者銅鐘,是名八熱地獄。

云何阿浮陀地獄?唐云多少有孔。謂滿中積氷,復有冷毒,風吹諸罪人皮肉筋骨,一切破碎,若人劫剝眾生衣服,令他寒凍,受如是報在此獄中。

云何尼羅浮陀地獄?唐云無孔。純氷所成,造前惡業即入其中。

云何阿波波、阿羅羅、阿睺睺?此三地獄,皆悉口噤寒倍於前。

云何漚波羅地獄?唐云青蓮華獄。純氷所成,色如青蓮華。

云何波頭摩地獄?唐云紅蓮華獄。謂此地獄極寒凍,諸罪人身分裂破其肉,乃宜所以名紅蓮華也。

云何摩訶波頭摩地獄?唐云大紅蓮華也。其苦倍前,是名八寒地獄。

云何炭坑地獄?謂中炭火火皆沒膝,若人破戒墮此地獄中。

云何沸屎地獄?謂此地獄內滿中沸屎,深廣如河,若人破齊夜食入此地獄中。

云何名燒林地獄?為此獄內一切草木土地皆出猛火。若有眾生,焚燒山者墮此獄中。

云何名劍林地獄?謂此地獄中多有諸樹,皆劍為葉,風吹葉落皆成劍輪,墮罪人身上,支節零落。若人好鬪諍殺生墮此獄中。

云何刀路地獄?滿中以大刀為路,罪人入中支節墮落,以刀殺生者墮此獄中。

云何名刺林地獄?謂此獄中有鐵樹。樹高一由旬,以鐵為刺,上有毒蛇化為美女喚罪人,罪人上已鐵刺刺身,毒蛇貫腹,受大苦惱,若人貪慾者墮此獄中。

云何名為醎河地獄?謂此河中滿皆總是醎水由如灰汁,罪人入中支節爛壞,於其四岸有諸獄卒,有身熱鐵劍,禦捍罪人不令得出,若人好潛剝眾生者,死墮此地獄。

云何名銅鐘地獄?為此獄中多有銅鐘,縛諸罪人,獄卒羅剎以鉗開口,灌以洋銅,與鐵丸食之,食足已訖,五臟焦爛,支節火流。若人偷盜飲食,虛受信施,一旦命終墮此地獄,是名八熱地獄。

言畜生者,依《三法智度論》云:有其三處,合有九種。水中有三,一無足、二多足、三二足,陸地準之。空中亦然,合有九種,言閻摩路迦者,《瑜伽論》云:此南贍部下五百踰灸那,有閻羅王所住之國,唐云靜息,一切罪人及以餓鬼竝屬此王。

問曰:餓鬼道幾生?答曰:胎化二生。化生可知。云何胎生?答曰:經有成文,如餓鬼女白言:我夜生五子,隨所生處悉皆食盡而無暫飽。

此即第十三讀誦壞苦。

 

【諸佛剎土及諸天宮一切菩薩所住之門無有障礙隨意遊入】者

述曰:第十四遊入勝境。

 

【爾時帝釋白佛言世尊唯願如來為眾生說增益壽命之法】者

述曰:此大節文第三釋天重請。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疏卷上(待續)
 


[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 [ 密教經疏 ] [ 密教悉曇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