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曇咒語 - 法緣與阿闍黎 

    
何人適合修密咒?


一、前言

目前佛法被大眾較熟悉的法門,約略可以分為三大部份,一為禪宗、二為淨土宗、三為密宗。當您被吸引進入法爾悉曇咒語欄,也許您是個初學者,對於佛教一無所知,也許您天生就比較喜歡學密、持咒,但您知道學密咒與修行資質間的關係嗎?您知道真正修行人什麼時候才應該學密咒、密法嗎?還是像別人學淨土、打坐、禪修一樣,您認為學密咒僅是一入佛法門?

很多密乘朋友也許自認為修密法是在修無上金剛乘,但若您知道修行次第,應知修行路途中應是聲聞乘、獨覺乘、菩薩乘、金剛乘等次地,所以一個菩薩乘行者若無聲聞、獨覺乘的解脫定力,而僅具有菩提智慧,世尊說此等人無所是處。若金剛乘行者無有菩薩乘的智慧,而光持咒認為是在修金剛乘,此不足以稱金剛乘。所以金剛乘行者應有菩薩乘的智慧,此智銳利無比是稱為金剛智。所以一個金剛乘行者應有廿年的顯教修證,才足以跨入金剛密乘。

 

二、修解脫道者不能依持咒語

《中阿含經》云:「阿難!若見諦人,生極苦、甚重苦,不可愛、不可樂、不可思、不可念,乃至斷命,捨離此內,更從外求。或有沙門、梵志,或持一句呪、二句、三句、四句、多句、百千句呪,令脫我苦,是求苦、習苦、趣苦苦盡者,終無是處。」所以解脫道行者,藉此持咒要求得自我解脫,世尊說無有是處,所以一個修解脫道者不能修持密咒,而是要修四聖諦、四念處、八正道、十二因緣觀、卅七道品等,才能得自我解脫。就是菩薩乘行者要能成道,也是要修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波羅蜜,尤其《金剛經》中所提布施、忍辱、般若波羅蜜,就能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其中尤其要緊修忍辱波羅蜜以度到彼岸,不是依靠咒語能度到彼岸的。經中云:「沙門、梵志」,前者是出家人,後者是在家修的修行人,若兩者在見道位,還要依靠持咒得解脫,世尊說無有是處。

 

三、根基較差者就靠咒語

《中阿含經》繼云:「若凡夫人捨離此內,更從外求,或有沙門、梵志持一句呪、二句、三句、四句、多句、百千句呪,令脫我苦,是求苦、習苦、趣苦苦盡者,必有是處。」

如果一個修行者自我解脫能力不足,忍工夫不夠好,那只有求助於佛、菩薩的密咒,由上師教其咒語,以此持咒力令脫我苦,這樣在經求苦、習苦、趣苦,一直達到苦盡,說來勉強可以說「必有是處」。既然自己能力有所未逮,那就只有求諸於佛、菩薩的真言了。

 

四、度眾者需入陀羅尼門

《大般若經》中云,一個行者若證得空、無相、無願三解脫門,得轉入修陀羅尼門。這也就是說一個行者,歷經廿、卅年磨練,得慧定等持後,就能入真言門。《中阿含經》中,同時出現這兩段話,世尊說:「咒對真修行者,無有是處」,但是咒語對一般眾生「必有是處」。上經文第二段中指明沙門、梵志,若為凡夫持咒祈福是會有用的,當然這個「必有是處」,若有上師傳承教學,使智慧稍差者依咒語修持,也能有個入處,最後再化空一切法,照樣能成就解脫道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有成就解脫道的上師,不能為自己用咒祈福,要用忍辱法度過一切障礙,不然您也不是真悟道者。

 

五、金剛密乘真實義

一個受菩薩戒後,已修成定慧等持行者,可以進入修金剛密乘,此時都要依靠諸佛來教導,入陀羅尼門。此時的菩薩要上求佛果外,就要依持如來所說相關咒語修學,能體會入如來心中。同時另方面要下化眾生,還是要依如來、菩薩等相關咒語,轉教後學、根基淺薄眾生,所以還是要以密法、咒語來利益群生。

 金剛密乘者為密教之異稱,金剛乘名為 Vajra-yāna,音譯跋日羅衍,意譯為金剛不壞之乘;金剛密乘又稱金剛一乘、金剛一乘甚深教、金剛一乘最極祕密教、金剛智慧一乘教、最上金剛祕密乘教。對其他之大、小乘教而言,密教認為自教最為殊勝,其教法堅利如金剛,故特稱為金剛乘教。

 

六、金剛密乘與真言宗的異處

金剛密乘是菩薩乘之上的修持,也可以講如來乘,是悟金剛道後行者。金剛兩字是金屬中最剛之義,經論中常以金剛比喻武器堅固、銳利不可被摧毀的智慧,也就是說不能被萬法所破壞。所以金剛密乘行者經菩薩乘修持得正等覺後,擁有無上智慧,能不為一切有為法所破壞,這樣除自己滅善惡業異熟識外,因還未成究竟覺、妙覺、佛果等,所以還要再以金剛密咒來上求佛果、下化眾生。菩薩自利上以如來密咒為主修,增強自己無量般若智慧;化眾方面得遍學諸佛、菩薩密咒,以適當機緣授與適當眾生修學,讓眾生等除能成就善根外,還要讓眾生得去惡習、心病、煩惱等。

然一般所謂真正真言宗者(密宗),是從開始就以真言修持,經證得金剛乘過程都以真言為主。此與禪、淨行者得等覺後,行金剛密乘法是有點不一樣;前者心淨後才修持金剛密乘,後者從一開始就依諸本尊咒語而修,且有一定的儀軌,所以真言宗、密宗,都要有上師教授始能修學。

 

七、真言宗的簡介

()、主修五相、三密

廣義的真言宗,泛指自印度傳入西藏、中國、日本之密宗。狹義的真言宗,特指流傳於日本之密宗。真言宗又稱瑜伽宗、金剛頂宗、毘盧遮那宗、開元宗、祕密乘等。此宗係依真言陀羅尼之法門,修五相、三密等妙行。所謂五相者即是所詮相、能詮相、相屬相、執著相、不執著相,所詮相為法,能詮相為名,二者皆通於遍計所執、依他起、圓成實等三性。相屬相為執著法與名相屬著之相,是遍計所執性。執著相以所執為自性,是依他起性。不執著相則為離執著之相,是圓成實性。三密(trīni guhyāni)者即是指祕密之三業,身密(kāya-guhya)、口密(vāg-guhya)、意密(mano-guhya)。其中口密又稱為語密,意密又稱為心密。

 

()、原始密教

原始密教起源於古吠陀典籍,其後流行於民間各階層,佛教在長期發展過程,逐漸滲入民間信仰,並受此等咒術密法之影響,加以攝取,作為守護教徒、消除災障之用,古來通常稱為雜密。密宗並將吠陀以來之諸神,用交換神教方式重新組織佛教,而出現許多明王、菩薩、諸天、真言咒語。故後期大乘經典中出現以陀羅尼(Dhārani)為主之經典,巴利律藏及經藏中,有說護身等偈之經典,錫蘭等地佛教徒,將其編集,稱為《明護經》(Paritta),迄今仍傳誦不已;又有如《大會經》(收於《長阿含經》),為列出聽法會眾之名的經典;此等被認為是密教陀羅尼及曼荼羅之起源。其後迄四世紀左右,出現專說咒法之獨立經典《孔雀明王經》,認為口念真言,內心統一,建立方圓之土壇,供養諸尊,嚴修儀禮,即可產生不可思議之功德。
 
   及至七世紀後半,印度佛教進入全盛期,已有經有教,有軌有儀,真正密教方始開展,以真言、陀羅尼為中心而增益大乘佛教哲學,以奠定其基礎。此為純正密宗,純密以《大日經》、《金剛頂經》為教典。在七世紀後半時,成立於中印度之《大日經》,將雜密經典所說諸尊以大日如來為中心,集大成而成胎藏界曼荼羅。其理論可能承自《華嚴經》之說法,主張在現實之事相上,直觀宇宙真相。《金剛頂經》隨後成立,流行於南印度,係傳自佛教瑜伽派之說,以心識為中心而言五相成身(在心身中具備五相與本尊同一之觀法)。以此二經為代表之純密,在印度不久即告消滅。

 

()、密教在印土的興衰

 密教興起於七世紀時,至十一世紀印度佛教衰亡止,在中印度頗為興盛,融入性力派(Śāktāh)教說之後,成為左道密教,此派尤其強調散見在純密《金剛頂經》中之大樂說(mahāsukha-vāda)。

密宗謂大日如來越三世之一時,於色究竟天之法界心殿,對金剛薩埵等從心流出自內證之內眷屬,為自受法樂而宣說《大日經》,又於真言宮殿宣說《金剛頂經》,後由金剛薩埵結集之,亦有言阿難尊者亦有參加。後於佛陀入滅後約八百年頃,龍樹菩薩施咒於七粒白芥子,以之打開十六丈(表示金剛界之十六菩薩)南天竺之鐵塔,親從金剛薩埵受此兩部大經。後龍樹菩薩傳予龍智菩薩,復經七百年左右(相傳龍智菩薩時歲壽七八百年),再授大經於善無畏菩薩。故密教以龍樹菩薩為開山祖師,根本教典為《大日經》及《金剛頂經》,信奉之教主係大日如來(大毘盧遮那佛),與釋尊之說法不同,故自稱為金剛乘。以《大日經》為主是屬右派,係指純密。富於穩健之神祕主義,欲藉咒術實現宇宙與精神之合一,以支配自然與人事。以《金剛頂經》為主係屬左派,即左道密教。肯定人之本能,欲於此發現真實,稱為金剛乘、易行乘(Sahaji-yāna)或性力派,重視雙身法,以原始佛教立場言,此係左道旁門(Tantric Buddhism)

 

()、密教的流佈

1.藏密

真言乘(Mantrayāna)於九世紀以後與印度教結合而日趨興隆,後傳入西藏,遂成為喇嘛教之骨幹,也就是「藏密」之骨幹。藏密係八世紀時(七四七年),應西藏王吃栗雙提贊王(Khri-srov lde-btsan 742797)之請,由蓮華生(Padma-sajbhava)大士、寂護(Śānta-raksita)大士、蓮華戒(Kamala-śīla)大士等至西藏傳法。前弘期佛教中,西藏所行之密法多為行、事二部,史稱舊密法;十一世紀初,仁欽桑波等翻譯多種瑜伽密教經典,史稱新密法;而後瑜伽部及無上瑜伽部密法遂盛行於西藏佛教各派中,傳承不絕。

蓮華生大士為西藏紅教之開祖,八世紀頃北印度烏仗那國(今巴基斯坦境內)人。初住那爛陀寺,博通大小乘,稟性機警,善巧方便。王吃栗雙提贊王蓮華生大士等於拉薩東南方創建桑耶寺(Sam-yas),經十數年乃成。蓮華生大士遂宣傳瑜伽祕密法門,翻譯經咒,又現種種神變奇蹟,禳除鬼神妖怪等,為藏人所歸向。蓮華生大士始傳密教於西藏,相對於宗喀巴大師之黃教(新派),蓮華生大士教派被稱為紅教(祕密古派),即無上祕密乘,係以大喜樂禪定之瑜伽觀法為最上法,弘宣佛教,西藏特有之喇嘛教因之大成。往後西藏密宗又流源出多種派別,所以西藏密宗,現有紅、白、黃、花四教,分別概述如下:

1)寧瑪巴-俗稱紅教,蓮花生大士所創,時間最為久遠。因以太陽喻該教之大光明性德,以及蓮花生大士傳法時均衣紅色故名之。紅教成佛之究竟法門為大圓滿。該教曾於十一世紀時,經由印度阿底峽尊者所改革,另創噶丹巴派,為黃教之前身。紅教是密教各大派的總源頭,紅教是以修行大圓滿為主的,最高境界是以虹光化身的。在整個藏密中,修持大圓滿法,要真正去實修,理解持守戒律,始能成就。

2)噶居巴-俗稱白教,取清淨之義,白教與紅教接近,就祖師而言,有與紅教共傳承者。白教祖師中,不完全是出家人,二、三、四、五代祖師均係在家白衣,五祖密勒日巴與其弟子常著白衣,復由於信奉白教之白衣,並不少於出家之喇嘛。故人皆以白教稱之。白教傳承代代特尚口耳相傳,故又稱口傳派,亦係該派之特點。話說當唐朝武宗時,藏王朗達瑪滅佛,佛教幾乎絕滅,數百年間,佛陀的教法遺失,真偽莫辨。   宋仁宗寶元元年,印度阿底峽尊者入藏,中興佛教。當時馬爾巴大士翻譯經典,師事阿底峽尊者。馬爾巴大士之上師,最少有十人,曾四度赴印度留學,師事那洛巴祖師,學得大手印歸藏,而成為白教第四代祖師。白教不共傳承之第一代祖師為金剛大持如來,第二代祖師為印度尊者帝汝巴,第三代祖師亦為印度尊者那汝巴。第四代即西藏第一代祖師馬爾巴尊者。彼之大弟子密勒日巴,為全藏各教派仰尊之無上成就大聖尊。白教成佛究竟法門即所謂的大手印。

3)格魯巴-俗稱黃教,十五世紀時為宗喀巴所始創,後成為密藏之主流。爾時由於紅教宗風不振,糜亂衰敗,喇嘛不修淨法,故發起宗教改革。其成佛大法為大威德。元朝時蒙古引進的藏傳佛教,主要是薩迦派、噶舉派(bKah-brGyud -Pa)等,後來統稱紅教的教派。元亡之後,紅教不但在蒙古本部式微,在西藏亦因其僧侶作風奢靡,戒律鬆弛,為時人所詬病。永樂年間生於西寧的喇嘛宗喀巴(Tsong-Kha-Pa)起而改革,要求僧尼嚴守戒律、禁止婚娶,以顯密並重,先顯後密為修行次第。因著帽顏色改紅為黃,故被稱為黃帽派,簡稱黃教。

4)薩迦巴-俗稱花教,接近黃教,又稱草地教,因該教祖師在草山、灰土(灰土藏語即是薩迦)得道故名之。該教成佛大法,為大圓勝慧。薩迦巴傳承是由西藏貴族「昆氏」家族建立與開展出來,昆氏家族在藏傳佛教歷史中,最早可以追溯至藏王「赤松德贊」時,藏區第一批跟從自印度來西藏傳法的「寂護」大師出家的七覺士,七位舍美中「龍王護」就是昆族的,而後龍王護的弟弟傳下今日以昆族血脈為主的薩迦傳承,在昆恭卻嘉波(寶王)之前昆族全為寧瑪巴的弟子。

 西元 1040 年,阿底峽尊者進入西藏經過寺某地時,預言薩迦這地區會出現最偉大的三大怙主化身且都在藏區同一族姓中,即一位千手千眼觀音、七位文殊師利、一位金剛手,及後世無數文殊化身。昆恭卻嘉波即在此一預言中的聖地上建立薩迦祖寺(薩迦北寺)。

「昆恭卻嘉波」在西藏南部薩迦 (意為灰土地) 地方一塊灰土的象背之地建立今天的薩迦祖寺(薩迦北寺),所以後來這一個佛法的傳承就叫作「薩迦巴」。花教別名的由來是薩迦哦巴的哦旺秋登寺,外牆刷上「慈、智、力總集三大怙主」的代表白紅藍三色(觀音、文殊、金剛手),所以又叫作花教。據該教說薩迦初祖是「薩千貢噶寧波」,是千手千眼觀音的化身,他從學於大成就者「雄澄秋巴」四年,領受了「卓彌大譯師」的十八脈道果圓滿諸教法,及完整的「道果」指示教授。更曾蒙道果法的第一位祖師「毘瓦巴」示現教授法教達一個月之久,傳授其全部《珍貴教言》與疏釋及 72 種密法的註解與灌頂。薩迦五祖即貢噶寧波(15921158)、索南則莫(11421182)、勒巴嘉讚(11471216)、貢噶嘉讚(薩迦班智達,11821251)、八思巴(12321280)。薩迦五祖每一位都是赫赫有名的上師兼學者,八思巴曾為中國皇帝之國師。薩迦五祖中,前三者為白衣居士,互為親眷,或為兄弟,或為父子,後二者則是受過具足比丘戒的出家僧眾。

       

2.唐密

真言乘於西元八世紀時,純密由善無畏大師傳至中國;密宗東傳中國亦有二階段。純密入中國後,至十、十一世紀時,其部分經典已在中國流傳並翻譯,但在思想上則未產生影響。因此從發達史而言,雜密先興起,繼而純密集大成。與純密平行者,為融入印度性力派等教說之左道密教,後再傳至日本成為真言宗。

一般金剛乘一詞,於日本係指純密,於印度及歐人之間則慣指左道密教。密宗東傳,當以東晉帛尸梨蜜多羅譯《大灌頂經》、《孔雀王經》為主。三國吳之支謙大師所譯《八吉祥神咒經》、《無量門微密持經》、《華積陀羅尼神咒經》、《持句神咒經》、《摩訶般若波羅蜜咒經》、《七佛神咒經》等為主。

唐以前與密宗關係最深者,則推東晉竺曇無蘭大師,譯有《摩尼羅亶神咒經》等凡二十五部,皆屬密宗經典。唐時譯密經最多者為義淨三藏法師,有《觀自在菩薩如意心陀羅尼經》、《曼殊室利菩薩咒藏中一字咒王經》、《稱讚如來功德神咒經》等十餘部。唐開元三大士(善無畏大師、金剛智大師、不空大師)傳來純密之前,中土業已廣譯密宗經典。此外,顯教經典中之咒文陀羅尼尤不勝枚舉。

東晉帛尸梨蜜多羅譯出《大灌頂神咒經》,咒術靈驗,首都建康盛行咒術,此後雜密更不斷傳譯。唐玄宗開元年間(713741),善無畏、金剛智二純密大師先後於長安譯出根本經典,建立灌頂道場,我國密宗於是真正成熟。另有不空、一行、惠果、辨弘、慧日、惟上、義圓、義明、空海、義操、慧則等大師,傳持純密。

會昌法難(唐武宗會昌年中廢佛事件)之後,加以唐末五代兵燹不斷,戰亂頻仍,密宗經疏銷毀殆盡,爾後所謂瑜伽,但存法事而已。宋代雖有法賢、施護,法天等大師,傳譯密宗經軌,亦未能光大久遠。且此時之密宗已異於唐代,唐代密宗可謂為有體系之綜合密宗,宋代則是分化的、通俗的,以崇拜特定之本尊,誦持其真言陀羅尼為主,如宣揚寶篋印陀羅尼、觀音六字明咒、準提咒等即是。又宋代因輸入時輪怛特羅之印度密宗,故以威猛之忿怒明王本尊較多。元代定喇嘛教為國教,喇嘛教實即以密宗為骨幹之西藏佛教,其後以元帝室過分優待喇嘛教,導致腐化,乃有宗喀巴大師之改革,而形成新舊之黃教、紅教。

 

3.東密

真言宗特指流傳於日本之密宗,為日本八宗之一。密教除藏密外,算是流傳最為廣博者,所以將東密以較多資料,提供大家參考。貞元二十年(804),日本空海(弘法)大師(774835)於來唐,就惠果大師受法,大同元年(806)返國,以時機相應,受朝野歸仰,持弘不絕,是為日本真言宗之祖。弘仁七年(816),於高野山創設金剛峰寺。弘仁十四年,嵯峨天皇賜予東寺(即教王護國寺),遂與金剛峰寺同為此宗之根本道場。門人甚多,以真濟、真雅、實慧、道雄、圓明、真如、杲鄰、泰範、智泉、忠延等十人最為傑出,或媲美為世尊之十大弟子。空海與此等門人大揚宗風,而予平安時代社會各階層以極深之影響。

真言宗主要以「即事而真」、「三密加持」為法門。真言宗以重視念誦真言(即咒語),故稱真言宗。相對於最澄大師所傳之天台密宗(即台密)而言,稱日本真言宗為東密。其法統由教祖大日如來(即摩訶毘盧遮那)傳金剛薩埵(二祖)、龍猛(三祖)、龍智(四祖)、金剛智(五祖)、不空(六祖)、惠果(七祖)、空海(八祖),稱為付法八祖。其根本聖典為《大日經》(善無畏大師譯)、《金剛頂經》(不空大師譯),稱為兩部大經。另又依《蘇悉地經》、《瑜祇經》、《釋摩訶衍論》、《菩提心論》、《大日經疏》等經軌與論釋,融入教法中。此外,空海大師自撰之《十住心論》、《祕藏寶鑰》、《辨顯密二教論》、《即身成佛義》、《聲字實相義》、《吽字義》、《般若心經祕鍵》等,亦為重要參閱資料。

日本真言宗教義大綱係講說六大(體)、四曼(相)、三密(用)等三大圓融,建立兩部曼荼羅,而以「即身成佛」為其主旨。自空海大師極力弘傳,依據《顯密二教判》與《十住心》而建立橫豎二判之純密教,以表示勝於其他諸宗,密宗雖衰於印度、中國,卻於西藏、日本永傳不墜。
   空海大師示寂後百年頃,事相之傳承分成小野、廣澤兩大流派。即於真雅大師之下有源仁大師,源仁大師之下有益信、聖寶大師二賢哲。益信大師之後,經數代至寬朝大師時,其門流稱廣澤流;聖寶大師之後,經數代至仁海大師時,其門流稱小野流。二者復各分六流,合稱野澤十二流,其後更生三十六流、七十餘流。

廣澤流以益信大師為開祖,以嵯峨之遍照寺為中心道場,宇多天皇對益信大師備極敬仰,昌泰二年(899)歸依、落髮、受具足戒,延喜元年(901)灌頂傳法而成法皇,置其僧房於花園(御室)之仁和寺。自此,仁和寺即成廣澤流之根本道場。至寬助大師時,廣澤流大別分出六派,稱廣澤六流:(1)仁和寺御流,由覺法法親王開出,住持皆由皇子出家之法親王擔任,此即日本皇族寺院門跡制度之嚆矢。(2)保壽院流,由永嚴開出。(3)西院流,由信證開出。(4)華藏院流,由聖慧法親王開出。(5)忍辱山流,由寬遍開出。(6)傳法院流,由覺鍐開出。

小野流以聖寶大師為開祖,聖寶大師嘗習三論、法相、華嚴,尤精三論,以東大寺東南院為根本道場,專弘三論,同時又傾慕「修驗道」之祖役小角大師之行跡而於山中修行,故後世稱之為「修驗道」之中興人物。於其師真雅大師示寂後,從真然大師受密法灌頂,又從源仁大師受東密之奧密,聲譽與益信大師齊。寬平九年(897),其所建之醍醐寺被列為官寺,而與廣澤流之仁和寺並峙。

聖寶大師之下,先後傳觀賢、淳祐、元杲、仁海等師,為小野流之極盛期,仁海大師與廣澤流之寬朝大師,號稱東密二大重鎮。仁海大師之下有成尊大師,成尊大師門下出義範、範俊、明算等賢哲。義範大師之下傳勝覺大師,範俊大師之下傳嚴覺大師,由此二人各出三流,成為小野六流:(1)三寶院流,由定海大師開出。(2)理性院流,由聖覺大師開出。(3)金剛院流,由聖賢大師開出。(4)勸修寺流,由寬信大師開出。(5)隨心院流,由增俊大師開出。(6)安祥寺流,由宗意大師開出。

開出廣澤傳法院流之覺鍐大師,於天承元年(1131)登高野山,創建大傳法院,並兼任金剛峰寺座主,其時為平安末期。高野山與東寺向來主張「大日如來本地法身說」,覺鍐大師則針對高野山之說而提倡「自性加持身說」。由是兩派乃告分裂,高野山派稱為古義真言宗,覺鍐及其擁護者則稱為新義真言宗。其後覺鍐大師由於高野山徒之忌,於保延六年(1140)移至和歌山縣之根來,奠立新義派之基礎。

覺鍐大師之下有兼海、證印等師,兼海大師之後有賴瑜大師,亦主張「加持說」,並受報恩院流賢深之付法,開出中性院流,至聖憲大師時,集加持說之大成,確立新義派之基礎。根來遭燬後,專譽、玄宥大師各住大和長谷寺、京都智積院,各建法幢,開創豐山(長谷寺)、智山(智積院)二派。至於高野山,則有宥快、長覺等大師固持「本地說」,其後傳長譽、快全、成雄、仟遍、印融等師。至江戶時代,慧光、曇寂、道空、弘道等賢哲輩出,致力融合新古二說,至後豐山之法住而集大成。

日本真言宗自根本之小野、廣澤二流開始,雖衍生眾多流派,然中世以來僅大別為新義、古義二派,江戶時代,古義派多屬高野山,新義派則隸屬智山、豐山二山。明治五年(1872)設立教部省,初以高野山為古義派之總本山,以智、豐二山為新義派之總本山,由二派三山之住職輪流出任真言宗管長,未久以東寺得古義總本山之認可,遂由二派四山交替任管長職,統轄全日本真言宗寺院。

十一年,仁和、大覺、廣隆、神護、法隆、西大、招提等七山合為西部真言宗,別置管長,四山輪流制乃廢,而東寺、高野二山則號真言宗。翌年,內務省命廢各部派管長,而應以一宗設立一管長,乃以東寺為此宗之總本山,設法務所,以統轄全宗。

十八年,智、豐二山合稱真言宗新義派。二十九年,醍醐寺請願獨立一派。三十三年,古義派中,仁和寺稱真言宗御室派,高野山為高野派,大覺寺為大覺寺派,醍醐寺為醍醐寺派,東寺、勸修寺、隨心院、泉涌寺等四山合稱真言宗;新義派中,智、豐二山亦分裂,各稱新義真言宗智山派與新義真言宗豐山派,別置管長。

四十年,真言宗四山亦分裂為真言宗東寺派、真言宗山階派(勸修寺)、真言宗小野派(隨心院)、真言宗泉涌寺派。大正十四年(1925),高野、御室、大覺寺三派聯合,以金剛峰寺為總本山,其他二寺為本山,改稱古義真言宗。昭和六年(1931),小野派又以善通寺為本山,派名改為善通寺派。

目前古義真言宗較重要者有七大派,即:

(1)真言宗高野派,宗祖空海,本山在高野山金剛峰寺,空海於嵯峨天皇弘仁七年(816)上表請此地,賜「高野山」。末寺(隸屬本寺之寺院)有二七六所。依古義各派聯合制規,金剛峰寺座主任真言宗聯合高野山大學總理及高野山中學校長,並協同各寺派經營京都專門學校及東寺中學,以教育門下子弟。

(2)真言宗山階派,宗祖空海,派祖嚴覺,大本山在山科勸修寺。為昌泰三年(900),醍醐天皇之母后發願所建,以承俊為開山。有末寺一二餘所。並協同各寺派經營京都專門學校及東寺中學校,以教育本派子弟。

(3)真言宗醍醐派,宗祖空海,派祖聖寶,總本山在山城醍醐寺。派祖聖寶受空海法孫源仁之付法,於清和天皇貞觀十六年(874)開創醍醐寺為修法道場,其法流稱小野流。領有末寺九四餘所,並協同各寺派等,經營京都專門學校及東寺中學校。

(4)真言宗御室派,宗祖空海,派祖為寬平法皇(宇多天皇),本山在山城御室仁和寺。仁和寺為光孝天皇敕願,於仁和二年(886),在小松鄉大內山麓創建。本派又衍出廣澤御流、西院流、保壽院流、忍辱山流、傳法院流、華藏院流等派。末寺有一二○○餘所,並協同各寺派經營京都專門學校及東寺中學校,以教育門下子弟。

(5)真言宗東寺派,空海為開祖,總本山在京都東寺。弘仁十四年(823),嵯峨天皇將東寺賜予空海,專研修真言宗之經律論,成為弘通真言之根本道場。末寺有一八餘所,並協同各寺派在東寺境內設立京都專門學校及東寺中學校,以教育派下之子弟。

(6)真言宗善通寺派,宗祖空海,派祖增俊,大本山在讚岐國善通寺。末寺有三十餘所,並協同各寺派在京都東寺境內經營專門學校及東寺中學校等,以教育子弟。

(7)真言宗泉涌寺派,宗祖空海,開祖俊芿,大本山在京都泉涌寺。俊芿於建久年間入宋學法,歸日後復興泉涌寺,使之成為台、密、禪、律四宗兼學之道場。末寺有四十餘所,並協同各寺派經營京都專門學校及東寺中學校。

又新義真言宗之兩大派,分別為:()新義真言宗智山派,略稱智山派。宗祖空海,派祖覺鍐,中興開祖玄宥,總本山在京都智積院,乃德川家康所捐獻。末寺有三餘所,並於東京設立智山專門學校,以教育本派子弟。()新義真言宗豐山派,略稱豐山派。高祖空海,宗祖覺鍐,派祖專譽,總本山在大和豐山長谷寺。末寺有二九九餘所,昭和元年(1926)聯合天台、淨土兩宗於東京設立大正大學,以教育本派子弟。

 

八、結語

密教、真言宗或咒語修持等行者,一定要先瞭解上述的密教發展,密教的特性,然後依您的境界與資質,慎選擇是否要修密法、密咒。若真要修密法、密咒,就得找真正上師灌頂,取得修法證明後,依上師所教之儀軌進修。不要自行看經典,網上流傳咒語就亂自己修習,這樣是很危險的事,尤其沒有顯教道理熏習者,最好不要亂修持咒語,小者浪費時間,不知從心地法門去惡質性,僅執取些靈異事端,最後還是受五欲所掩埋,被名聞利養所迷惑。修密出差錯者,可能將魔等視為佛、菩薩,全悉聽從其擺佈,最後終入魔道。

所以本網雖然建立起悉曇咒語區,主要為提供咒語較正確的讀音與咒義,使修習密法者少走入歧途。所以要進入該區域者,都將嚴格地審核,非皈依三寶佛弟子拒絕入本區。要入本區者,我們希望是持戒真修者,所以要登入者最少要素食、受持五戒;想要進入高階密咒區者,請要能素食、受持菩薩戒者。若是您想要依自力求取解脫者,更不要現在就學習密咒,要從四聖諦、四念處、八正道、卅七道品中去轉內心的不淨,從六度波羅蜜中去增長無量智慧。若是您認為自己不會迷失了,已有初步心空法了的能力了,要大行菩薩道,想學密法利益眾生,那我們非常最歡迎您進來學習的。阿彌陀佛!

 


[法緣與上師]  [悉曇咒語]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