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  《律儀戒行篇》選讀(之8)
                              
《優婆塞戒經》受戒品第十四


《優婆塞戒經》受戒品第十四

善生言:世尊!在家菩薩云何得受優婆塞戒?善男子!在家菩薩若欲受持優婆塞戒,先當次第供養六方─東方、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

言東方者即是父母,若人有能供養父母,衣服、飲食、臥具、湯藥、房舍、財寶,恭敬禮拜讚歎尊重,是人則能供養東方。父母還以五事報之,一者至心愛念,二者終不欺誑,三者捨財與之,四者為娉上族,五者教以世事。

言南方者即是師長,若有人能供養師長,衣服、飲食、臥具、湯藥,尊重讚歎、恭敬禮拜,早起晚臥受行善教,是人則能供養南方。是師復以五事報之,一者速教不令失時,二者盡教不令不盡,三者勝己不生嫉,四者將付嚴師善友,五者臨終捨財與之。

言西方者即是妻子,若有人能供給妻子,衣服、飲食、臥具、湯藥、瓔珞、服飾、嚴身之具,是人則是供養西方。妻子復以十四事報之,一者所作盡心營之,二者常作終不懈慢,三者所作必令終竟,四者疾作不令失時,五者常為瞻視賓客,六者淨其房舍臥具,七者愛敬言則柔軟,八者僮使軟言教詔,九者善能守護財物,十者晨起夜寐,十一者能設淨食,十二者能忍教誨,十三者能覆惡事,十四者能瞻病苦。

言北方者即善知識,若有人能供施善友任力與之,恭敬軟言、禮拜讚歎,是人則能供養北方。是善知識復以四事而還報之,一者教修善法,二者令離惡法,三者有恐怖時能為救解,四者放逸之時能令除捨。

言下方者即是奴婢,若有人能供給奴婢,衣服、飲食、病瘦醫藥,不罵不打,是人則能供給下方。奴婢復以十事報之,一者不作罪過,二者不待教作,三者作必令竟,四者疾作不令失時,五者主雖貧窮終不捨離,六者早起,七者守物,八者少恩多報,九者至心敬念,十者善覆惡事。

言上方者即是沙門、婆羅門等,若有供養沙門婆羅門,衣服、飲食、房舍、臥具、病痛醫藥,怖時能救、饉世施食、聞惡能遮,禮拜恭敬、尊重讚歎,是人則能供養上方。是出家人以五種事報,一者教令生信,二者教生智慧,三者教令行施,四者教令持戒,五者教令多聞。

若有供養是六方者,是人則得增長財命,能得受持優婆塞戒。善男子!若人欲受優婆塞戒增長財命,先當諮啟所生父母,父母若聽;次報妻子奴婢僮僕,此輩若聽,次白國主。

國主聽已,誰有出家發菩提心者,便往其所頭面作禮軟言問訊,作如是言:大德!我是丈夫具男子身,欲受菩薩優婆塞戒,惟願大德,愍憐故聽受。

是時比丘應作是言:汝之父母妻子奴婢國主聽不?

若言聽者,復應問言:汝不曾負佛法僧物及他物也?

若言不負,復應問言:汝今身中將無內外身心病也?

若言無者,復應問言:汝不於比丘、比丘尼所作非法耶?

若言不作,復應問言:汝將不作五逆罪耶?

若言不作,復應問言:汝將不作盜法人不?

若言不作,復應問言:汝非二根、無根人?壞八戒齋、父母師病不棄去耶?將不殺發菩提心人,盜現前僧物,兩舌惡口,於母姊妹作非法耶?不於大眾作妄語乎?

若言無者,復應語言:善男子!優婆塞戒極為甚難。何以故?是戒能為沙彌、十戒、大比丘戒及菩薩戒,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作根本。至心受持優婆塞戒,則能獲得如是等戒無量利益。

若有毀破如是戒者,則於無量無邊世中,處三惡道受大苦惱。

汝今欲得無量利益,能至心受不?若言能者,復應語言:優婆塞戒極為甚難,若歸佛已,寧捨身命終不依於自在天等;若歸法已,寧捨身命終不依於外道典籍;若歸僧已,寧捨身命終不依於外道邪眾。汝能如是至心歸依於三寶不?

若言能者,復應語言:善男子!優婆塞戒極為甚難,若人歸依於三寶者,是人則為施諸眾生無怖畏已。若人能施無怖畏者,是人則得優婆塞戒,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汝能如是施諸眾生無怖畏不?

若言能者,復應語言:人有五事「現在」不能增長財命,何等為五?一者樂殺,二者樂盜,三者邪婬,四者妄語,五者飲酒。

一切眾生因殺生故,「現在」獲得惡色、惡力、惡名、短命,財物秏減、眷屬分離,賢聖呵責、人不信用,他人作罪、橫羅其殃,是名現在惡業之果。捨此身已,當墮地獄多受苦惱飢渴,長命、惡色、惡力、惡名等事,是名「後世」惡業之果。若得人身,復受惡色、短命、貧窮,是一惡人因緣力故,令外一切五穀、果蓏悉皆減少,是人殃流及一天下。

若人樂偷,是人亦得惡色、惡力、惡名、短命,財物秏減、眷屬分離;他人失物於己生疑,雖親附人人不見信;常為賢聖之所呵責,是名「現在」惡業之果。捨此身已墮於地獄,受得惡色、惡力、惡名、飢渴、苦惱、壽命長遠,是名「後世」惡業之果。若得人身,貧於財物,雖得隨失;不為父母、兄弟、妻子之所愛念;身常受苦、心懷愁惱,是一惡人因緣力故,一切人民凡所食噉不得色力,是人惡果殃流萬姓。

善男子!若復有人樂於妄語,是人「現得」惡口、惡色,所言雖實人不信受,眾皆憎惡不喜見之,是名「現世」惡業之報。捨此身已入於地獄,受大苦楚、飢渴熱惱,是名「後世」惡業之報。若得人身,口不具足,所說雖實人不信受,見者不樂,雖說正法人不樂聞,是一惡人因緣力故,外物一切資產減少。

善男子!若復有人樂飲酒者,是人「現世」喜失財物,身心多病、常樂諍,惡名遠聞喪失智慧,心無慚愧得惡色力,常為一切之所呵責,人不樂見不能修善,是名飲酒「現在」惡報。捨此身已處在地獄,受飢渴等無量苦惱,是名「後世」惡業之果。若得人身心常狂亂,不能繫念思惟善法,是一惡人因緣力故,一切外物資產臭爛。

善男子!若復有人樂為邪婬,是人不能護自他身,一切眾生見皆生疑,所作之事妄語在先,於一切時常受苦惱、心常散亂,不能修善喜失財物,所有妻子心不戀慕,壽命短促,是名邪婬「現在」惡果。捨此身已處在地獄,受惡色力、飢渴長命無量苦惱,是名「後世」惡業果報。若得人身惡色、惡口人不喜見,不能守護妻妾男女,是一惡人因緣力故,一切外物不得自在。

善男子!是五惡法,汝今真實能遠離不?

若言能者,復應語言:善男子!受優婆塞戒,有四事法所不應作!何等為四?無貪因緣,不應虛妄;為瞋、恚、癡恐怖因緣,不應虛妄。是四惡法,汝能離不?

若言能者,復應語言:善男子!受優婆塞戒,有五處所所不應遊,屠兒、婬女、酒肆、國王、旃陀羅舍(candāla下階種姓處),如是五處汝能離不?

若言能者,復應語言:善男子!受優婆塞戒,復有五事所不應作:一者不賣生命,二者不賣刀劍,三者不賣毒藥,四者不得沽酒,五者不得壓油。如事五事汝能離不?

若言能者,復應語言:善男子!受優婆塞戒,復有三事,所不應為:一者不作羅網,二者不作藍染,三者不作釀皮。如是三事汝能離不?

若言能者,復應語言:善男子!受優婆塞戒,復有二事所不應為:一者摴蒱、圍碁、六博,二者種種歌舞、伎樂。如是二事,汝能離不?

若言能者,復應語言:善男子!受優婆塞戒有四種人不應親近:一者碁博,二者飲酒,三者欺誑,四者喜酤酒。如是四人汝能離不?

若言能者,復應語言:善男子!受優婆塞戒,有法放逸所不應作。何等放逸?寒時、熱時、飢時、渴時,多食飽時、清旦、暮時,懅時、作時、初欲作時,失時、得時、怖時、喜時,賊難、穀貴、病苦、壯少、年衰老時,富時、貧時、為命求財時,如是時中不修善法,汝能離不?

若言能者,復應語言:善男子!受優婆塞戒先學世事,既學通達如法求財,若得財物應作四分:一分應供養父母、己身、妻子、眷屬,二分應作如法販博,留餘一分藏積擬用,如是四事汝能作不?

若言能者,復應語言:善男子!財物不應寄付四處:一者老人,二者遠處,三者惡人,四者大力。如是四處不應寄付,汝能離不?

若言能者,復應語言:善男子!受優婆塞戒,有四惡人常應離之:一者樂說他過,二者樂說邪見,三者口軟心惡,四者少作多說。是四惡人汝能離不?

若言能者,應令是人滿六月日,親近承事出家智者。智者復應至心觀其身四威儀,若知是人能如教作。過六月已,和合眾僧滿二十人作白羯磨。

大德僧聽!是某甲今於僧中乞受優婆塞戒,已滿六月中淨四威儀,至心受持淨莊嚴地,是人丈夫具男子身,若僧聽者,僧皆默然;不聽者說。

僧若聽者,智者復應作如是言:善男子!諦聽,諦聽。僧已和合聽汝受持優婆塞戒,是戒即是一切善法之根本。若有成就如是戒者,當得須陀洹果乃至阿那含果。若破是戒命終,當墮三惡道中。

善男子!優婆塞戒,不可思議。何以故?受是戒已,雖受五欲,而不能障須陀洹果至阿那含果,是故名為不可思議。汝能憐愍諸眾生故受是戒不?

若言能受,爾時智者次應為說三歸依法,第二、第三,亦如是說。受三歸已,名優婆塞。

爾時智者復應語言:善男子!諦聽,諦聽!如來正覺說優婆塞戒,或有一分,或有半分,或有無分;或有多分,或有滿分;若優婆塞受三歸已,不受五戒名優婆塞。若受三歸,受持一戒,是名一分。受三歸已,受持二戒,是名少分。若受三歸,持二戒已,若破一戒,是名無分。若受三歸,受持三、四戒,是名多分。若受三歸,受持五戒,是名滿分。汝今欲作一分優婆塞,作滿分耶?若隨意說。爾時智者當隨意授,既授戒已。

復作是言:優婆塞者有六重法。善男子!優婆塞受持戒已,雖為天女,乃至蟻子,悉不應殺。若受戒已,若口教殺、若身自殺,是人即失優婆塞戒,是人尚不能得煖法,況須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優婆塞、臭優婆塞、旃陀羅優婆塞、垢優婆塞、結優婆塞,是名初重。

優婆塞戒,雖為身命不得偷盜,乃至一錢。若破是戒,是人即失優婆塞戒,是人尚不能得煖法,況須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優婆塞、臭旃陀羅、垢結優婆塞,是名二重。

優婆塞戒,雖為身命不得虛說,我得不淨觀,至阿那含。若破是戒,是人即失優婆塞戒,是人尚不能得煖法,況須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優婆塞、臭旃陀羅、垢結優婆塞,是名三重。

優婆塞戒,雖為身命不得邪婬,若破是戒,是人即失優婆塞戒,是人尚不能得煖法,況須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優婆塞、臭旃陀羅、垢結優婆塞,是名四重。

優婆塞戒,雖為身命不得宣說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所有過罪。若破是戒,是人即失優婆塞戒,是人尚不能得煖法,況須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優婆塞、臭旃陀羅、垢結優婆塞,是名五重。

優婆塞戒,雖為身命不得酤酒。若破是戒,是人即失優婆塞戒,是人尚不能得煖法,況須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優婆塞、臭旃陀羅、垢結優婆塞,是名六重。

善男子!若受如是優婆塞戒,能至心持不令毀犯,則能獲得如是戒果。善男子!優婆塞戒名為瓔珞、名為莊嚴,其香微妙、熏無邊界,遮不善法、為善法律,即是無上妙寶之藏,上族種姓、大寂靜處,是甘露味、生善法地,直發是心尚得如是無量利益,況復一心受持不毀。

 

優婆塞戒經息惡品

善生言:世尊!菩薩已受優婆塞戒,若有內外諸惡不淨因緣,云何得離?善男子!菩薩若有內外諸惡不淨因緣,是人應當修念佛心。若有至心修念佛者,是人則得離內外惡不淨因緣,增長悲慧。

世尊!當云何修?善男子!當觀如來有七勝事:一者身勝,二者如法住勝,三者智勝,四者具足勝,五者行處勝,六者不可思議勝,七者解脫勝。

云何身勝?如來身為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之所嚴飾,一一節力敵萬八十伊羅那香象之力,眾生樂見無有厭足,是名身勝。

云何如法住勝?如來既自得利益已,復能憐愍救濟利益無量眾生,是名如法住勝。

云何智勝?如來所有四無礙智,非諸聲聞緣覺所及,是名智勝。

云何具足勝?如來具足行命戒見,是名具足勝。

云何行處勝?如來世尊修三三昧九次第等,非諸聲聞緣覺所及,是名行處勝。

云何不可思議勝?如來所有六種神通,亦非聲聞緣覺所及,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大悲三念處,是名不可思議勝。

云何解脫勝?如來具足二種解脫勝,除智慧障及煩惱障,永斷一切煩惱習氣,智緣二事俱得自在,是名解脫勝。

是故!舍利弗於契經中,讚歎如來具七勝法,如來從觀不淨,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從莊嚴地至解脫地,勝於聲聞辟支佛等,是故如來名無上尊,如來世尊修空三昧滅定三昧,四禪慈悲觀,十二因緣,皆悉為利諸眾生故。如來正覺發言無二,故名如來如往。

先佛從莊嚴地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名如來。具足獲得微妙正法,名阿羅呵,能受一切人天供養,名阿羅呵。覺了二諦世諦真諦,名三藐三佛陀。修持淨戒具足三明,名明行足。更不復生諸有之中,故名善逝。知二世界眾生世界國土世界,名世間解。善知方便調伏眾生,名調御丈夫。能令眾生不生怖畏,方便教化離苦受樂,是名天人師。知一切法及一切行,故名為佛。能破四魔名婆伽婆。

復觀如來行戒定慧為益眾生,久於無量無數世中怨親等利無有差別,悉斷一切無量煩惱,一一皆知一一眾生為一煩惱,無量世中受大苦惱,如來世尊為眾生故,難施能施難忍能忍。

佛有二淨,一莊嚴淨,二果報淨。如是二淨因緣力故,從初十十至後十十,無有人天能說其過。如來具足八萬音聲,眾生聞之不生厭離,以是因緣如來出勝一切聲聞辟支佛等。

善男子!若人受持優婆塞戒欲淨戒者,當作如是修念佛心,若修念佛是人則離內外諸惡不淨因緣,增長悲慧,貪瞋癡斷具足成就一切善法。善男子!菩薩二種,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薩修念佛心是不為難,在家修集是乃為難。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惡因緣所纏繞故。(節略)

 


[ 《律儀戒行篇》選讀 ] [ 經典選讀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