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佛說說大乘金剛經論》選讀--
             
金剛經四句偈解脫法進道功程(1)

                 ---悟得身空
            (本篇文章為祥比丘所撰,未經同意,請勿引用轉載。)  


  一、前言

1.修行要知次第

修習真正佛法,不管是小乘或大乘,《金剛經》中所謂的「四句偈」,是一定要歷經的過程,首先身體沒有成就的話,就談不到修心,所以修行第一階段要讓身體有成就,有些人不懂這個道理,所以學佛都僅在嘴上論功夫。《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裡面世尊提到六次的「四句偈」,但前後經文好像從沒說明什麼是四句偈義,其實《金剛經》第九品中就是在講四句偈義,因為世尊問須菩提尊者:「得到須陀洹果的人,能不能有須陀洹果想?得到斯陀含果的人,能不能有斯陀含果想?…,甚至於得到阿羅漢果的人,能不能有阿羅漢果想?」須菩提尊者答說:「全部都不能有這種想法!」一個人修證到一個境界,不能執著那個境界,如果執著那個境界呢,那就是執著有相,著相結果第一個毛病就是不能再進步,不能再往前走,第二個執著有相就容易有著魔的機會,所以連修證到佛的境界,都沒有已經成佛的想法,悟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人,也沒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想,這種智慧就是所謂的般若波羅蜜的智慧,觀一切境界、觀一切修證、觀一切法,都是無所有、不可得,這就是真正的佛法。

我們權把佛法分為五個階段,以化教言─有經、律、論、方等、醍醐等五,以世俗言有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研究所等五個階段,《大般若經》是屬於大學的課程,修「空有不二」的中道觀,所以六百卷的《大般若經》中,都是在講空有不二的境界,但是在與會中有一些比較淺基的,或是初學的人,還不能夠了解經文中所提到的名詞─四句偈與其他名詞,所以才有《大乘金剛經論》的出現。

在《金剛經》裡面提了六次的四句偈,有一些小菩薩或初學的人還是搞不懂什麼叫做「四句偈」?所以才有《大乘金剛經論》這一本經典出現,《大乘金剛經論》是文殊師利菩薩於世尊在講《大般若經》期間,有一天代表那些小菩薩來問釋迦牟尼佛,因為文殊師利菩薩知道,有很多人不懂《大般若經》裡面所提到的許多名相,甚至於《金剛經》裡面所提到的其他名相內容,所以慈悲代大眾問世尊。

在《大乘金剛經論》裡面文殊師利菩薩問釋迦牟尼佛說什麼叫做「四句偈」?因為在《金剛經》裡面,世尊說:一個人如果將四句偈的意義跟大眾宣揚,或者將《金剛經》經文闡述給別人聽,這個人所得到的功德比用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珠寶去布施的功德還要大得多多。所以你可以想像,能夠增加人家的慧命,比你用寶物去布施、供養的功德還要大得多。《大乘金剛經論》裡面提到四句偈,第一句是空身,也就是我們修行的一個階段。要能學佛有成,先要「空身」,將「有身見」去除,有知見與實證兩方面成就空身。然後再「空心」,再來「空性」,最後「空法」,一得心空法了,最後就能證到阿羅漢果。當然得阿羅漢果還不是究竟,僅得脫離三界,還要轉向成菩薩道,求無上如來菩提,所以就要進入六十聖位的修行。

2.菩提道六十聖位

菩提道六十位階是真正在學習佛法所必需經歷的道路,如果對佛法的六十位階都搞不懂的話,也許您會說自己修得很好,修得不錯,但其實都還沒入佛門。有些人在五陰魔相的色陰魔相境界,根本都還沒進入修佛法的真正範圍,就大言不慚地說證果,這樣就成為大妄語。所以如果錯認境界也許就不能進步,甚至於會走入邪道、著魔等等路途。

前幾天禪三中,我也講過了,受陰盡行者才是六十聖位中初十信位的第一位階,得到阿羅漢果也才是菩薩道十信位的第十位階,在六十個位階之間,前十位都不能算真正進入佛法,所以我們要懂得五陰魔相以後,才知道修行是非常的辛苦,路途非常的遙遠,五陰魔相到最後識心已會起神通變化,變化種種的人、事、物,但是也沒有得到阿羅漢果,還是要從心地裡面去清淨貪、瞋、痴三毒,悟得法空後才能夠得證到阿羅漢果。

3.四句偈義

所以五陰魔相是修佛法的第一階段要體認的,要懂得五陰魔相就要懂得空身、空心、空性、空法。四句偈裡面的第一偈是「空身」,空身是修行的第一個階段,《大乘金剛經論》上講:若有男女能夠知道進道功程,才能依序修行。如果沒有智慧,雖然是在修行,也不能夠依照四句偈義來修行,成果當然是有限的。今生我們有幸能看到此經典,可以給我們一個正確的指標,四句偈所談的,若有男女要求佛道,當依四句偈而修,你不求佛道當然沒有話說。為什麼要求佛道呢?佛道就是解脫道,如果你要修世間禪定,雖然有自性真如的性用體驗,可以現種種的神通變化,就像四禪五神通一樣,但也得不到解脫知見,此人死後升天,天壽命盡照樣輪迴。

《大乘金剛經論》言:「佛曰:若有男女求佛道者,進道功程,權分四級,號四句偈。一曰空身,二曰空心,三曰空性,四曰空法。」所以今生我們佛教徒或修行的人,一定要修佛道,如果不了解佛道,依序修行,你縱然修行得梵天,知見不對,最後還是會墜入三界的輪迴中。所以佛陀說:要求佛道是要有個正確的方向,不要求世間禪定,也不要去學做仙人,更不能著魔墮入魔道。要求解脫道,你就要了解佛法進道功程。

 

二、空身的修證

1.修空身之必要性

學佛有四個階段,這就叫做進道功程。進道功程分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空身,身體空不了,就進入不了修心。那要能空身,依經典講比較簡略,這裡要配合修行的境界來講,我們把經典講的先說一說,然後再來說明修行到什麼境界才是算空身。

云何空身?經典上說:「身是父母所生,亦具父母氣息,九孔常流種種不淨,四大假合,終須敗壞。有智男女,知身是幻,未死之前,當死一般,借此幻身,學佛修行,名悟身空,一句偈也。」

我們的身體是父母所生,具有父母的息氣,九孔常流種種不淨,這個大家是能了解的,遺傳是一部份,父母生了你以後,小時候生活在一起,難免父母的喜歡、厭惡的,你感染了一些,也養成了一些個性;有的是你先天無始劫熏習下來的習氣,就是雙胞胎還是有不同習氣,這就是因先天熏習不同所致。自己的、父母的習氣加在一起就是我們每個人的命運,隨業流轉就是這樣的,生生世世永遠沒完沒了地沉淪。

 

2.從知見上了知空義

現在要修小乘的人,他會先去觀身體的九孔不淨,去厭惡這個身體,小乘修行方法,有十種不淨觀,這個不在今天要講的範圍。我們從根本去了解身是四大假合而成,思考四大─地、水、火、風,都是因為我的業力所形成,我們在果報之時要出生做人,所以你在受生時,跟你有緣的父母交合時,你可以看到他們的微光。微微的光,若跟你沒有緣的,男女交合你也就看不到光。有緣的話,你就看得到,所以這時你也會動淫慾心,然後你的心會趨向這個光源,趨光後同一交合,進去母親產道就變成他們的子女,精子卵子結合後,慢慢發展成一個胚胎,然後從懷胎十個月到出生以前,都由地、水、火、風四大假合而成人身。

所以我們要觀這個肉體是四大假合的,是有分段生死的,最後一定會敗壞的。人或者是天神、鬼神、六道眾生都有分段生死,只有阿羅漢以上的聖人,他們沒分段生死,但有變易生死。變易生死就是你念頭起,就有一個意生身出來,念頭滅這個意生身就不見了,這就叫做變易生死,沒有念頭就沒有生、沒有死。我們一般六道眾生都是分段來出生、來死亡,天神壽命雖長,最高者是「非想非非想處」定行者,有五百三十七兆年的壽命,最少的像人類現在平均壽命七十五歲,如果增劫時人壽最高也到八萬四千歲,這些到最後都要死亡的。

所以有智慧的男女,要了解這一點,我們的身體是妄有的,是假合而成的,還沒有死之前,要把它當做死了一樣的操練,如果你不能夠、捨不得虐待你的身體,把它當死一樣的操它、磨它,那你身體不會產生一些變化,第一關的空身就沒有做到。

我們要借妄身來學佛法,那為什麼要借這個妄身呢?我們的身體是一個小宇宙,與世界相似具足四大,它有氣,很多人怕談到氣,修小乘的人怕氣,其實南傳是小乘,他們也在講風大,風大也就是氣,地、水、火、風的風就是氣,別看小乘的經典,他們在經行時,腳走一走就知道腳跟有氣,但他們不講氣,而是講風大升起。我們中國喜歡講真氣的炁,其實都是一樣的。還有這個身體,有一個腦細胞可以思考,可以去聞思修入三摩地,去理解為什麼這樣,為什麼那樣,所以不光色身練氣功,還要靠腦筋思惟,這還要靠你累劫修下來的智慧來學佛法、看佛經,這樣能夠用這個色身來修行,是叫悟得身空,把我們的身體當做假的。

 

3.從禪境中了知空身義

現在我再來講實際修行境界的空身,要做到空身,差不多要有色界二禪的境界,二禪天的境界就是我們的眼、耳、鼻、舌、身這五識不起作用,打坐到入定,只有第六意識心的心用,外面的聲音聽不到,物像看不到,痛也不感覺痛了,身體也沒有感覺了,如此到二禪的境界就有失身覺現象發生了,失去了身體的感覺。如果你只有到初禪的境界,初禪是有覺有觀,可用你的覺知心(真心)觀照另一個妄想心,這是修行的第一階段,但因為沒有入定,所以初禪就叫做未到地禪,未到地禪是沒有到地的禪,但能達到初禪已經很不錯了,很多人修了十幾、廿幾年了,打坐也打坐了,念佛也念了,就產生不了兩個心,要修到有一個覺知的心,可以看你的妄想心,心起心滅都能清楚地了知,這是修行第一階段。

 

4.真如性用意義初解

這跟小乘行者禪坐入定,去修自性真如的各種神用不同。真如有很多種,以人的層次講,有六根真如,有六塵真如,有六識真如,每個人都有具足,這也是佛性的一種。每個人眼根、見性能看東西,這是什麼東西,大家都知道,這是它的真如性用。初禪的人有初禪的真如性用,有覺、有觀是它的真如性用。佛性真如是最高的真如,成佛者具足全部真如性用,還可以有三身、四智,三身者法身、報身、化身,四智者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成所作智。佛真如有四無所畏、四無礙辯、大慈大悲大喜大捨、佛十力、十八種佛不共法,有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一切智慧俱足,有恆住捨性、無忘失法等等,所以佛的真如兩個字,涵蓋了各種不同修行層次的現象。你是那一種境界,你就現那一種真如性,所以真如是無量無數的多。

 

5.從修證上做到空身義

初禪要有覺有觀,先觀外境,然後再觀內心,內心的妄想起什麼相應?甚至於過去的影像也會現,以前你做過的事情,這些前塵影像都會現出來,這樣的話,你才能夠了解過去你做了什麼?造了什麼業,善業?惡業?一大堆的業怎麼辦呢?因業而有身,所以要空身。

在小乘行者來講他們的觀是對外在的觀,用我們的眼、耳、鼻、舌、身五根面對五塵境,小乘行者開始修行或是修菩薩道的,五根面對六塵產生的六識,如果把五根改為六根(加意根),六根入六塵叫做入,六根和合六塵稱十二入,再依緣產生六識,十二加六成十八觸,這樣在根、塵、識三和合之間,你要能夠自在,能夠不住境生心,這樣才有一點修行的基礎,但還沒有產生兩個心,要用五根面對外境,去斷絕內心的習氣毛病,不與我們內心的習氣相應,這是初步的修行。

再來如果進入初禪能夠入覺觀,這個覺觀是先對內觀自心起滅,接著是對外的,觀外境與自心之關係,對外住境不生心,只是修行人第一步要做的。如果你連第一步都做不好,又不認真打坐,你就進不了第二階段修行。有覺、有觀雖然能夠用覺觀來觀外境,再觀內心不起心相應。若覺觀內心,當有一個覺知起,然後當有個妄想念時,即能知道自心起想。這樣的話,覺知與妄想對立,才是真修行的開始。

我們的覺知是真心,妄想所起的心是妄心,妄習是無始劫的習氣。能夠修到這個階段,有覺知(真心)、能知妄心(習氣),這才是修行的開始。如果沒有到這個階段,你修了十幾、廿幾年念佛、拜佛,甚至於看很多的經典,還是沒有用的,都是屬於意解,對經典的意解,沒有辦法做到證解,我們要的都是實證的功夫。佛法不是給你懂,佛法是要你去證,你有沒有這個境界?有這個境界,你才知道釋迦牟尼佛在講什麼?

初禪行者有那個覺觀起,為什麼還叫做未到地禪呢?因為他沒有入定,所以不叫真正的禪定,到第二階段進入二禪,剛剛講的第二階段二禪境界時,一定是前五識不起作用,只有進入第六意識,六識觸外塵境不加了知,覺觀對外境無心用,對內心也僅是第六意識心用。到二禪還是第六意識住,所以二禪天只有一個第六意識心,你的眼、耳、鼻、舌、身諸根失去作用,這時候你要出定出不來,要待氣退了才能夠走出這個定來,所以有一些參加禪七的或是佛七的人,一入定的話,自己出不來,大家下課要下坐了,他沒有辦法出定,都是阿賴耶識在控制我們的身體,當阿賴耶識不控制色身時,他只有聽第六意識的心在動。如何自己出定,這個我已經教過你們,主要能叫阿賴耶識重新控制身體,如此身體就能動。

 

6.得空身後如何出定

閉關自修,入定時如果沒事,當然沒有關係,一入定一天、一星期、兩星期都無所謂。但是你要上班,時間到了,不出定不行的。晚上打坐的話,明天還要上班,還想要休息、睡覺,你自己該出定就要能出定。世間禪入定後如何出定,方法如何做?第一個要讓自己能呼吸,先叫鼻子尖端先能動,數次後鼻子能動,就能呼吸,能呼吸身體就恢復一般的狀況。所以要先學如何出定,就是說先叫鼻子呼吸,心叫一次它不聽話,叫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鼻子開始可以動,能動就可以吸氣,可以吸氣時,阿賴耶識重新控制身體,人當然就能恢復正常,這是自我出定的方法。

有的人入三禪、四禪要出定,更難!氣不退,你就不能出定,小乘的修法氣比較微弱,但也可以蓋括整個身體;大乘的禪宗或密宗,氣旺時可以直接突破各輪、各穴道,所以不一定打坐才有氣,隨時隨地都有氣在走動,也就是大乘行者,隨時隨地都在練心,對境在練心,不一定在定中修。如果在打坐中修的功夫,那只是培養定力而已,如果沒在平時於待人、接物之間去練心,那種定是假的,是天神的境界。天神的禪定是會退失的,為什麼世間禪定的天神定力會退失,因他們的定是與氣互相依附的,氣退失定也就失去。佛禪是用智慧觀照諸法緣生緣滅道理,真空實性可以說不生不滅的,如此悟知後,雖處在生死中,但能自在無礙,這是佛法真正悟到解脫的境界。

小乘行者入二禪境等於正定中,打坐可久坐不起。大乘行者的話,是氣佈滿全身,腳不疼痛,進入風大的調理。高級禪修行者不一定,他會進入微細的風大調理,也就是說氣佈滿身體了,就不必再吸氣,等一下氣用盡了,再吸一點氣進來,氣量也許僅是百分之一或是兩百分之一,一點點的空氣進到身體裡面來,就可以化成無量的真氣在身體運轉,所以行者腳永遠不會痛,這是最好的一個境況,不必入定而修定,而是在日用應緣待人、接物中修定,所接觸的人、事、物中,從內心若起自己喜怒哀樂及分別心時都當覺知而當下去除,最後可以坦然面對一切境。對著別人的所作所為,看得順眼或不順眼,都無所謂,都能夠平淡,以平常心去修不執著一切境,這就是真正在修行了。

 

7.真如與邪真如的分別相

真如者真正如其本來之性用,叫做真如性用,這是不假修習而自具足的真如。而外道有外道的真如性,歪道有歪道的邪真如性,內心不淨的話,那個不淨也叫做邪真如。邪真如也是佛教在引用的名詞,但此說法有商榷的地方,真如應該都是清淨的自性,為什麼有邪真如呢?邪的應該是屬於習氣、邪見,習氣養成一種邪性,碰到因緣就會發動其邪性的性用,此等邪性只有邪習者才有,菩薩、佛等都沒有。但要講性用,邪性依真如性而起用,那也是一種邪真如的作用,雖然真正如其本來的功用都叫做真如,但大家要知道聖人等應無邪真如的性用。

邪真如是不好的,是熏習不清淨的種子,應該所有的真如都是清淨的,但是我們學習不清淨的東西,那是一種邪真如,沒有真如性發動,它起不了作用,所以還是以真如去發動它的功用。所以練邪功者,就有邪力產生其作用。真正學佛禪者是要回歸到真如自性,悟得無上正等覺,故無一法可學、無一法可用,過程中只用捨一字訣,讓自性入無為境,而最後覺悟自性能如如不動,依止於空寂中。而於自性遇因緣法中,亦能觀法起法滅而不動,達佛性如如之境地。

我們修行就是要斷這些不好的邪真如,你知道空身做得到,大、小乘間修行的分野你也知道了,小乘在坐中修,入定去掉五根的覺知,只有第六意識心在,把身體空掉;修大乘法者氣充滿色身了,打坐也可以久坐。然後不把這個身體當做是我身,這是第三階段修行。如此能夠不把身體當做是「我身」,這要有很深的體會,你知道這肉體不是我的,我是假借它來用於修行。今生如果要修行,要借用它,如果要行菩薩道還是要借用它,所以修到五陰滅盡,這個肉體還是不能捨棄的。

 

8.空身始能進入修心境界─中陰現起

開悟行者色身離束縛能讓中陰現起,真正禪宗在講的,或是大乘菩薩在講的開悟,一定是要有死亡的現象現起,行者看到死亡的現象現起,好像是很可怕,因為中陰身現起,就想要出離色身去,它要到別的地方去,這時你要提醒阿賴耶識執取此色身,不執取色身的話,人就要死掉了,就要升天了,這一去天上就沒完沒了了;道家修行到這個階段,說就是要「羽化」了,羽化就是升天當天神去了,但是心地有沒有解脫?沒有!沒有機緣去學習解脫知見。

佛法是要練這個心,要斷除這些因緣果報的種子,你沒有辦法在有生之年,對各種因緣做到感召懸絕,那就沒得解脫能力。你有可能遇到開悟的人,他的心是遍滿虛空,那一個跟你有因緣,心來心去的牽扯,都清清楚楚的,你認識的、不認識的感召一大堆,亦有怨親債主來要債的。所以開悟後不是很好的狀態,開悟的人首先都是在作還債的事,沒有說一個剛開悟的人很風光,有什麼境界就講出來,不是的。開悟的人沒有什麼可以講的,都是默默的在還債、這個身與心都是在還債,在調理習氣,潛默將養,無始劫來造了多少業。即使是菩薩以前為了度化這個人,得罪了那個人,那個人就跟你有怨。像釋迦牟尼佛一樣,無始劫來都是在行菩薩道,無法即時受記成佛,就是度此人而結彼怨,業力就沒完沒了。

菩薩是覺悟者,為什麼還有擺不平的冤親債主呢?你度化這個人,可能得罪了別人,救了這個人,得罪了那個人,那個人是不甘願。甚至於跟外道之間有瓜葛,那就永遠沒有辦法清淨,所以我才教你們懺悔印,教你們大隨求陀羅尼咒,要讓你們真正像佛陀在因地時一樣,發露誠心懺悔,能夠唸全部的大隨求陀羅尼咒語,然後能夠得諸如來的受記。希望我今生能把全咒語弄出來,翻譯出來,讓大家也可以唸幾遍,然後也可以得到諸佛授記。

開悟後才是修行的開始,說開悟卻馬上就在講經說法,那樣的人顯然沒真開悟。像禪宗六祖開悟後,還要花十五年的時間潛埋在獵人隊裡面用功。我們沒有他的智慧,悟後再加五年就是廿年,或再多十年也不為多,在悟後廿五年才能拋頭露面,出來講經說法。你知道一個真正開悟的人,沒有馬上會現身說法的。開悟的境界常被大眾錯誤認知,有的是悟到世間的禪定,悟到世間的初禪、二禪、三禪,他以為是已經開悟了、見性了,悟到四禪以為已經證到阿羅漢果了。

 

9.四禪性用非等於聲聞四果

天竺四祖優婆毱多尊者有個弟子,證到初禪,但他自己說已經證到須陀洹果,證到二禪說他已經是斯陀含果,證到三禪他以為是得阿那含果,證到四禪他以為是得阿羅漢果。這可能不懂得境界,才會把他看到的認為是開悟了、見性了!若一個人得初禪,去找一位跟他一樣境界的師父印證:「我開悟了沒?」初禪的師父說:「對!你開悟了。」一個證到二禪的人去問證二禪的師父或是修行人,他說:「對!你開悟了。」同樣三禪問三禪行者,四禪問四禪行者,都是誤認為自他都是已開悟了。

看市面上很多書,就可以看出書裡面寫的都是胡說八道,未證言證,未得言得,真正未有聖人境界,都是大妄語。初禪、二禪、三禪、四禪跟四聖果有什麼不同?我在禪三時已跟你們講的,果位是由心地法門中證,從心裡面去斷你的習氣,剛剛講須陀洹果要斷三結(有身見、戒禁取、疑),斯陀含果要淡薄貪、瞋、痴三毒,阿那含果要斷五下分結(有身見、戒禁取、疑、貪、瞋),阿羅漢果要永斷三毒(貪、瞋、癡),不是暫伏是永斷三毒,由自證除五上分結(色界縛、無色界縛、掉舉、我慢、無明)。這種心地法門做不到,你身體光有初、二、三、四禪的境界,都是要再輪迴的,這個不能跟佛法解脫道牽扯在一起,這不是正法,你沒有悟到真正的空身,但這些道理我們要懂。

第一階段空身,經典只是講個概念,教我們要假借肉體去修行,有一天你打坐不要說:老師!坐四小時太久了吧!腳痛!像這一次您們老師說,大家在問一座要坐幾小時?上一次四小時一座腳好痛。我知道!磨練才會出高徒,如果是像某些叢林、山頭,一柱香3545分鐘,你永遠沒有辦法成就,這樣怎麼能空身,空不了身,怎能夠入定去。二禪的境界才能夠空身,自然空去身的感覺,這種境界才是空身,希望你們未來這段時間好好的把打坐時間拉長,每一天都要打坐,練這個色身,色身束縛不破,你不會進入修心境界,身不破就進不到有覺、有觀的境界,那怎麼去修心呢?連初禪都做不到,怎能談修心。

看佛法經典很容易,聽人家講也很簡單,聽人家講開悟也很簡單,自己要做就沒辦法,所以還是要一頭栽下去,台語說「ㄠ」下去,如果沒有這個心的話,光是聽,聽的再多也沒有用,就像阿難尊者一樣,阿難尊者累劫來,聽世尊講的太多了,光聽不練,就是不真修行,所以才得須陀洹果,到聽到楞嚴經時才得斯陀含果,最後世尊滅後,他還是靠實修才證到阿羅漢果。

 

10.空身的真實境界

希望大家對空身有個正確的認知,理念懂得,實修證得,要真正把身體空掉,空掉才能進入真正修心的階段。有的人氣是很旺,但走不入重點,走不到心裡面去,當然也修不了心。就像那些練氣功的氣功師,他們的氣都很旺,氣都是走陽經絡,用刀砍他手就砍不進去,那種氣都是走到表皮層面。他們為什麼現不起兩個心呢?因為他的陰陽脈不調和。打坐的人都從內丹起氣,也是丹田誘發真氣,丹田都是走陰經絡,陰經絡大概都是屬於五臟、六腑,五臟的氣比較旺,所以你感覺每個臟器都在膨脹,五臟越膨脹的話,身體就越有往外擴張的傾向。你如果到四禪的境界,你把身體擴張,身體裡面那個自我(神我)會自我擴張,它可以擴張到無量無邊的大。氣功師為什麼不行呢?因為他們的氣是走表面的,所以你要讓自己陰陽經絡能夠互相調和,這個身體才會突破,色身束縛破除束縛才是真正的開悟,中陰身這時才會現起來,中陰身現起來就像人要死掉一樣,識神要跑掉了,當它要出離色身時,你定要把它抓回來,不能讓它走失掉。

 

11.空身後死亡的體證

如何抓識神回來,第一個觀念就是用覺知告訴阿賴耶識:去那裡都一樣,此處就是淨土,不必它往。像幾個星期前有位女同學打電話來說,她很想死,她覺得死了會比較痛快,一心想死,我說:「死了要去那裡?去哪兒跟在這裡不是也一樣嗎?」她說:「對哦!我不知道怎麼了,一直想死,自認為人生沒有意義,以前所愛的,現在不愛了。以前世間的一切可以留戀的,現在覺得沒有什麼可以留戀了,所以很想死掉,這個心態一直會冒起來。」如果你真的去做,很快就走了。我說去那裡都一樣,如果你心自在的話,在娑婆世界這裡也很自在。過幾天她再打電話來說,她不想死了,她想通了,不想死了。

一個開悟的人都是這樣,識神一直要脫離色身出去,你一直要拉它回來,不然就真會往生,神識脫離色身離去。就像我幾年前摔倒那一次也一樣,識神一直要從頭部飛出去,我就觀想著腳底,它就出不去了,如果讓它出去的話,人就死了,如此過了約3040分鐘卻感覺數秒鐘而已,這樣才能穩住神識。所以開悟的人,一定會學習到死亡,如果沒有學習到死亡境界,你說你修行有什麼境界,那是騙人的。我們的《佛門禪修與色身功用行》這本書中,提到世尊所說的安般守意法門的十六種殊勝境界,到了第十五個境界是學習死亡、體會死亡,你的神我(識神)可能要脫離色身,然後再叫它回來,不要死、不能死,因為你的心還沒完全清淨、自在,若死亡升天,未脫離三界苦因。而留下來才能用這個身體來度眾生,同時學習斷諸惡習,求真正證得解脫知見。

 

12.度眾中學習真佛法、解脫道

在度眾生之間要學習什麼叫做「波羅蜜」,什麼叫做「解脫」,什麼叫做「無為法」,一步一步的在有生之年步步高升,那才是真正在修行,所以如果是說色身束縛破了,那也是修行的第一關而已,還不是究竟。以五陰魔相層次來說,入色陰魔相,五根與其自性起真如神用。再來就是要修內心,所以四句偈的第二句是講空心,空身做不到就不能講空心。身體打開了、黑漆桶打破了,為的是了解有覺、有觀的境界,這個時候就可以修心,這個心我們說要全開,全開是開悟了。如果心是半開那就是世間禪定行者,世間禪裡行者的心也可以開,但不是全部開。

再舉一個指標給大家參考,要有一個正確的觀念,心眼半開者,他有一個神我身可以出離,此人還處色界天境界;心眼全開是所謂真開悟的人,此人沒有神我身,只有一個心識,這是入無色界的境界。如果以世間禪定來講的話,後者是無色界的境界,行者就沒有一個身(神我身),只有一個心識,在佛法上講這是地上菩薩的境界,繼而作修心養性之行止及行菩薩道度眾生,如此才可以證得無餘依涅槃。

心眼開也有一個神我,或者心眼半開的也有一個神我,此神我身可以出離色身。沒有錯!這是五陰魔相所講的境界,照這樣色、受、想、行、識次第一直修下去。一個真開悟的人,以前哪世也有開悟過,今世再來人間重新開悟,今生養成的色身、習氣、想法,這些還是要再走一次來去除,依此次第修習,也是要依五陰魔相走一次,但是他不進去識陰區宇觀這些識的性用,識能變化這些、變化那些。不必要!變來變去,到最後還是要滅去此真如性的能變之性。五陰滅盡終歸無所得,那您何必去修這些呢?所以開悟的菩薩就直接空掉一切法,哪個是要空的心,要了空你的覺受,要了空你胡思亂想的毛病。如此知悉後,大概已經對修佛法有基礎概念了。什麼基礎?不是小乘行者處行陰區宇中,去看因緣果報的宿命通,或阿羅漢學得六神通,或阿那含果行者也有五種神通;菩薩不必學神通,菩薩先用心來感知諸事,然後來解脫種種因緣間牽扯的業力,這是較為重要與實際的。

 

13.身空的真實境界

修行根本概念都搞不清楚,把它搞清楚一下,如果真的開悟了,就進入無色界天境界。若是修行人眼睛可以看,耳朵可以聽,或見性、聞性還有其他殊異功能,這還未全空其身,但勉強可稱空身。若行者五根不起作用,僅依心根具足五根功能,這是真得空身行者。有人說開悟的人可以看到鬼神,可以看到佛、菩薩。開悟的人會看到佛菩薩,是自心的心性映現那個相,不是用見性去看的。同樣是可以看,只是他不善於看這些,他是用心來感知,因為無色界行者或地上開悟菩薩只剩一個心識,此心是最聖最靈的,是超時空的。

你要注意,如果到了空掉色身的境界,這時的心是很敏感的,最聖最靈的,你要去認識它,心可感知十方虛空因緣。有的人為什麼不出門可以知道很多事情,因為他破除色身束縛了,他自心可以感知一切因緣。那不是很好嗎?是好!但你感知後,若沒有斷因緣牽扯的能力,照樣還是要去輪迴。外道行者有這個能力,此心最聖最靈,但無解脫知見,當然還是要去輪迴。修佛法、知佛法才有這個解脫能力,因修佛法剛好是要空此靈聖心,要把此最聖最靈的心空掉,連色身都要空掉,何況是輪迴根本的心識妄執性,這怎能不要空掉呢?!

 

三、悟身空始能進入修空心

外道不懂得這些,外道只是去玩這個心性功能,心是可以做很多的事情,可以知道某甲、某乙事,可以知道過去、未來事,心可知道要發生什麼事,此等知而然後向人胡說八道,是不能究竟轉業,除業力講也是沒有用的。五陰魔相中有些人會求名聞利養,修行人如果不做怪的話,人家怎麼知道你有什麼小通、異能?所以他們喜歡談這些小通。譬如說那一天有地震、那一天要戰亂、那一個地方要發生什麼事,能知道這些最後也沒有用的,因你轉不了它。你要學習轉它,佛法就是要您知命而達到轉命之能力,這才叫做真佛法解脫道。

《大乘金剛經論》云:「悟得初句,依義修行,便證預流。」預流果者是須陀洹果,是預聖人之流,已可以做到五根入六塵不染著,也就是說做到見、聞、嗅、味、觸覺等,面對色、聲、香、味、觸等塵境都能自在無礙,這樣死後升天,是不墮三惡道(畜生、餓鬼、地獄),但天上人間還要來回七次,才能證得心空法了,悟得阿羅漢道。所以我們今生當證得須陀洹果時,就更要加緊努力用功,希望悟得心空、性空、法空,乘勝追擊,不要以得少為滿足,讓時間空轉。若沒有證得身空之機緣,那就要多積福德,培養資糧來得空身之機緣了。(待續)

( 張玄祥居士 講於美南 爾灣   2005.06.02. )

 


[ 佛說大乘金剛經論》選讀 ] [ 經典選讀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