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  試解《解深密經》的奧祕(1-59)
          (本篇文章為張玄祥居士所撰,未經同意,請勿引用轉載。)  


一、序品()

諸聖所證得的功德相(菩薩的功德相)

「遊大乘法」

第二讚其德為因大。此等菩薩犘訶薩遊樂於大乘法,無有疲倦。遊者遊戲,大乘法者利己利他之法,蓋佛菩薩於神通中歷涉為遊,又能出入無礙,如戲相似,故稱為戲。其如外道、二乘亦有通力,然其神通即有礙,不稱遊戲。菩薩摩訶薩以十種善巧智,遊戲於大乘法中,善巧者意為應眾生之根機,善施以方便。

第二個菩薩的功德相,就是菩薩實際上能夠遊化於大乘法中,大乘法是什麼法?這一段稍微說明一下。第二讚其德為因大,讚菩薩的德行,菩薩發菩提心大,所以是因大。發提心做什麼呢?發菩提心誓度一切眾生,然後上求如來菩提,要發菩提心,這個心非常的大,所以我們講大乘法是發菩提心為因,但以大悲心為根本,如果你沒有大悲心,就發不起菩提心,所以是大悲心為根本,方便為究竟,一切法不能一下得到本,所以要用方便法門來得到,明心、根本心、究竟心,大乘法有這三心。

所以這裡講,諸菩薩的德行以因大,此等菩薩摩訶薩遊樂於大乘法中,無有疲倦,為什麼說是沒有疲倦呢?一個是能力夠,一個是願力大。如果是願力大,但是功夫不夠,就會疲倦、會退轉。所以無有疲倦,就表示說祂清淨無為,能夠顯一切智慧,因為要化渡一切眾生,所以祂是很自在、沒有疲倦的,不會說是心不疲倦但體力不支。若智慧不足、能力不夠,總是會疲倦,所以這種無有疲倦是很自在無礙的。

遊者遊戲,大乘法者利己利他之法,利己利他叫做大乘法,如來法是只有利益眾生,因為祂已經成為如來了,所以是最究竟覺、最清淨覺,已經修行圓滿究竟。開始講本經時,介紹過如來的總功德相是最清淨覺,其它有廿一種別相,乃只有如來已證得之功德相。而菩薩祂發救渡眾生的心,也是沒有自己著想,但慢慢學習心清淨,所以集種種功德。遊戲,什麼叫做「遊」呢?蓋佛菩薩於神通中歷涉為遊,就是一切法都是幻化的,甚至於神通變化也是幻化,而幻化中祂能夠利益一切眾生,佛跟大菩薩祂們用神通,然後經歷、涉入一切眾生之間,這種行為叫做「遊」。

又能出入無礙,如戲相似,故稱為戲,祂要怎麼變化?無中生有、有中化無,示現在一切眾生之間,滿足眾生的修行願,加持他們。所以說是遊戲。眾生在修行佛法之間,例如修密法或者唸佛,無形中就會感召佛、菩薩的垂跡加持身來。佛菩薩有三化(身化、語化、意化),對於一般沒有開悟的人,祂們要示現身化(就是垂跡加持身),示現一個化佛、化菩薩之像,來你這邊加持。一個人若不開心眼、心不通虛空的話,沒有辦法直接受到佛菩薩的三化;如果一個人開悟了、心開了,他就可以讓佛以起心動念來教化之,或者用語言發聲來讓他接收到,這二類教化中佛菩薩都不必現一個身,虛空無有障礙,直接以意化、語化就可以加持地上菩薩!

那地前菩薩色身沒有破,佛也能有一個垂跡加持身加持之,那在心意化裡面叫做垂跡而化之身,叫垂跡加持身。佛法身是無邊際,或者無邊垂,無邊垂中能幻化一加持身。現在為利益地前菩薩,就是幻化豎立一個有形的垂跡加持身,到修行人的周圍來加持,以光加持、加持呼吸入息相中,讓地前菩薩心能安定。這些加持身就是佛菩薩由遊戲幻化而起,叫做出入無礙,由空化有,又由有化做無,一化空就在你眼前化掉了。因為祂所化的身都是像變魔術一樣變出來的,所以當下任務完了就化空、沒有了,也沒有來、沒有去,我們看好像有來有去,其實祂是無來又無去!沒有時空的距離,說現就現,剛好出現在你周圍,這種出入無礙,如戲相似的叫做「戲」,所以合稱為遊戲。

其如外道、二乘亦有通力,然其神通即有礙,不稱遊戲,外道、二乘亦有通義,然而起神通時就有所礙,故不能稱為「遊戲」。比如說外道可以修得五神通,比如「天眼通」,二乘人的天眼通,可以觀到三千大千世界,這已經是最高了,但再擴展過去祂就沒有辦法,因為心不夠清淨,所以能力受限。再來,「神足通」,外道或者二乘人,有用意念持身而做鳥飛,從甲地到乙地。而大菩薩或佛如來,以意念將距離拉近,舉足就到,根本不用飛。還有二乘人祂有一個化身化出去,這個化身是從自己的身體裡面化出去的,在南傳小乘的修行人有一部後人的論經叫《清淨道論》,裡面有教人家怎麼由自己的一個身化出另外一個身出去,像觀香蕉樹幹是一層一層包裹著,就好像我們肉體裡面有一個我,外面再有一個我,香蕉樹幹層層包在裡面,然後層中慢慢呈現有另個身,成形以後他就可以用身從真的身底中脫離掉,然後飛化出去。像道教禪修者也有這種功夫,世間禪者也有此功夫。有時候二乘人有神我身(不是這肉體的身),像一般人沒有質量的中陰身,或者是陰神、陽神之類的,祂還是要化身,讓身體裡面化出的身出去,但有出去就有回來,亦即要有出有入。而菩薩祂們無中生有、有中化無都是在外面,不是在這身中;至於如來更是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不必化一個身來去,以上這是要有修證的才能體會這些道理。

還有「宿命通」,這些外道或者二乘人,能夠知道你未來會出生到哪一道,但是對於為什麼、由哪個因果而會出生到那裡去,祂們就不知道,等於只會講說你今生做人、下一世升天,但不懂其個別的因緣,所以祂們還是「有礙」。真正佛的宿命通,祂知其各個因緣,無論是你今生出生在人,最終跟某甲是什麼關係,或者今生會發生什麼事情,跟某乙將因什麼因、現什麼果,這麼一堆一生中的種種人事牽扯,祂都能講出個道理出來。是故,這外道的五神通,這都是不究竟的,雖然像神足通可以飛到空中變化,或者從中出没或神出,但因為都有其限制,所以他們不能稱做「遊戲」,只有菩薩才會遊戲大乘佛法中。

菩薩摩訶薩以十種善巧智,遊戲於大乘法中,善巧者意為應眾生之根機,善施以方便。菩薩摩訶薩以十種善巧智慧,能夠遊戲於大乘中,要遊戲就要有能力去變,每一個智慧要怎麼去修,功德圓滿時,祂們就慢慢能體會到這些智慧。什麼叫做「善巧」?為應眾生之根基,善施以方便,我們講一切法都要以方便為究竟。若什麼都一定要這樣、要那樣,而初修行的人做不到怎麼辦?所以一切都要方便,設施為方便。「方便波羅蜜」在修佛法之間是很重要的!你有沒有智慧?某個人在某個時間做不到,你硬是要他做到,如果要怎麼樣、怎麼樣,這樣會造成他心裡面的壓力,這樣就沒有辦法達到目的。所以方便波羅蜜要到七地菩薩才有辦法學習到、利用到,十地菩薩都各以十波羅蜜之一為修行的境界。

所以六地以前的菩薩,在修六波羅蜜,都是相對的:初地菩薩修布施波羅蜜,二地菩薩修持戒波羅蜜,所以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波羅蜜這是六波羅蜜,七地開始修行方便波羅蜜,八地修()願波羅蜜,九地能夠做到力波羅蜜,到十地菩薩就能夠具足般若智慧,所以是智波羅蜜成就。「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方便、願、力、智」這十種波羅蜜,是地上菩薩要修持的。方便就要善巧設施,不然不知道這個眾生的根基該用什麼?所以善巧乃是能應眾生之根基,善施以方便,這就是善巧。

 

《華嚴經》中載菩薩有十種善巧之智慧,即:(1)了達佛法甚深善巧智,(2)出生廣大佛法善巧智,(3)宣說種種佛法善巧智,(4)證入平等佛法善巧智,(5)明了差別佛法善巧智,(6)悟解無差別佛法善巧智,(7)深入莊嚴佛法善巧智,(8)一方便入佛法善巧智,(9)無量方便入佛法善巧智,(10)知無邊佛法無差別善巧智。如是菩薩遊戲中,遊行各處而教化,化度一切有情。

《華嚴經》提出來,菩薩有十種善巧的智慧,即:

(1)了達佛法甚深善巧智。大菩薩了知佛法甚深,為什麼呢?從《阿含經》到方等經,再到《般若經》,直到法華、涅槃經等等,是屬顯教法;或者大、小乘佛法,學大乘法沒有小乘根基、沒有小乘的神通也不行,所以小乘法、大乘法都要學,從顯教到密教的法也都能通,這才是大菩薩。如果光修小乘,那只是剛初學的;光修大乘沒有小乘的神通也不行;從顯教的空理、實相觀,修到密教的總持法門,一個字或一句咒,或者百千句咒,如何成就佛的無量密意,這些都要通!所以大小二乘、顯密二教,大菩薩祂們都通、都能夠理解,要怎麼理解?因為祂有要達知法甚深善巧智,要學大乘法的空義倒還好,空、無相、無願這三三昩(samādhi),這個只要捨一切法、不執著就能做得到。都在講空、無相、無願等這種解脫道理就是大乘,為人家解說這些道理就是大乘。

入密教則要會記憶咒,每個咒語都要能夠記得起來,每個咒語、每個手印都能夠運用,而且達到遊戲大乘佛法中,這就只有大菩薩才能夠學習。所以我們說三三昧解脫門證得以後才入陀羅尼門,如果你沒有修到空,沒有辦法實際進去修陀羅尼門。一進入陀羅尼門才是真大乘,你要能夠以真言、手印去利益一切眾生,這才是真正的大乘。你心不清淨,怎麼可以去持這個咒、結這個手印?一定要到心空、無相、無願等清淨法,才可以跟佛的三密合而為一,那才能夠去結手印,就能夠達到諸佛菩薩祂們原來這種遊戲的功夫。所以你要了達諸法甚深善巧智,你修到哪一個境界,便能夠體會哪一種佛法。有時候超過你的能力,就學都學不來,因為時機還沒到,學也學不到。

像四年前學一個咒語,老是背不起來,認真用功也沒有很大的興趣;現在進入陀羅尼門的話,研究咒語就很有興趣,廢寢忘食,像大家做功課一樣,凌晨二、三點都還不睡覺,還在查字典、還在上網找資料。這一來是因為要作功課,二來當然是你有興趣,如果你提不起興趣就很累,會說:「考試就考嘛!零分就零分!沒有什麼稀奇!」好像很理所當然。有興趣的話,你就很投入,花很多精神,愈研究愈有興趣。要這麼樣了達佛法,是跟你的時機點很有關係,走到哪個時候就能夠學得什麼?冥冥之中,佛都跟你安排好。如果說我沒有動力學習怎麼辦?所以有一部份還是要人家鞭策!你自己的智慧、自己的雜務,或者放不開一些支節,你當然進不去了。等到有一天你對其他的事情都沒興趣,看電影、吃飯、去玩樂都沒有興趣,只對陀羅尼有興趣的話,就會覺得不如在那裡研究一個咒語出來,然後好好背誦。

大小二乘法、顯密二教法,這些大菩薩都能夠徹底的了達,根本的智慧夠了,時間也到了,所以祂們能夠以善巧智慧了達一切的佛法。對一部經(像《解深密經》)來講,它是概括佛的修證、菩薩的修證,佛的境界跟你講了,菩薩的修行境界也跟你講了,所以你如果把《解深密經》全部研究完的話,你就真的懂了很多;至於做不做得到,那是要等待機緣。怎麼起神通變化?怎麼化一個佛像?怎麼用法來利益眾生?這些都是要學。無中生有,佛之後的這些大菩薩要怎麼化?你慢慢看,看到第八品慢慢就會懂。所以你學到現在,一般人在學佛法,都還在空、有之間爭論了半天,以為佛法就是這樣。我們上一期《金剛經》文章也講得很清楚,你要捨!捨一切法,能捨一切法,捨到不能再捨,這是幹什麼?佛法就是這樣修的。

我們也了解捨一切法,到最後有一天我們的法身也清淨,我們就是要修這個法身清淨啊!最清淨那是佛陀,我們沒有辦法得到最清淨覺,所以我們就要讓法身慢慢清淨。法身清淨的話,這個應化身就愈來愈多。這個是很重要一個觀念,所以你剛剛發了菩提願,說要渡盡一切眾生,怎麼渡?不是在那邊忙;這邊弄個化身,…這麼去忙啊?不是的!都是你清淨法身有了時,一個人憶想你、憶念你,你就自然化一個化身出去,那不是很簡單嗎?這個法身是不知不覺化出。所以同時有千萬憶人在憶想你,你就化千萬億身出去,你法身有沒有動?沒有動。你有沒有很忙?也沒有很忙!所以觀世音菩薩一樣的,祂很自在的,我們地球上不管幾千萬億人同時憶想祂,祂同時化那麼多身出去,祂的法身本身不動,所以不會手忙腳亂的,這都是跟你法身清淨程度很有關係的。

所以你要捨一切法,第一階段修行就只有這一個。然後你要渡一切眾生還不到佛境界時,所以才要遊戲眾生之間,祂還是用一些有為、無為等這麼去做。比如,我們說三地菩薩才有一個化身!三地菩薩是什麼?祂是明地(明地就是心發明),第一個初地菩薩是歡喜地、第二個是離垢地,一切的污垢沒有了,但是微習還有,這些菩薩沒有應化身。三地菩薩為明地,有時候翻譯做發光地,菩薩心明就會發光,所以發光是三地菩薩,祂才有一個化身,有一個人想你,你在不知不覺之間就化一個化身出去幫助他。四地菩薩是焰慧地,焰慧智慧像火焰一樣燒掉一切煩惱,到這邊才是見道,見道才不會有煩惱,前面只是入道,進入修菩薩道的開頭。五地菩薩則是難勝地,據云才有三個應化身能發起。六地是現前地,七地是遠行地,越上去的菩薩,應化身就越多。所以你的法身清淨多少,你的化身能力才會慢慢增加增加再增加。

增加到佛地是最清淨覺時,祂的化身可以到千萬億、無量無邊,有多少眾生憶想祂,祂就化身出去。學佛法是在修這個,這樣不是很簡單嗎?儘量斷掉你的習氣、毛病、你的執著、你的種種心病,都要能放下!這不是很簡單的事情嗎?六地、七地還不知道多少化身,八地的話就不少了,且八地是有跟阿羅漢一樣的定力。所以你要了解這些菩薩,祂們一邊利益眾生,一邊還是在清淨自己內心的習氣、毛病,微習都要斷。所以祂們都是有了達佛法甚深善巧智。

(2)出生廣大佛法善巧智。我們說學佛法,佛法不是學的,佛法到你心清淨時,你的智慧就開顯,你自己就會產生佛法。所以從身、心會產生佛法,像釋迦牟尼佛一生有什麼學的?祂證到以後自然就會講,所以這種出生諸佛法,從身、心裡面生出諸法,這要學嗎?有一些還不究竟,有一些是過去我們學過自然就會。譬如說須菩提尊者祂以前就證入空地,所以今生再來投生證阿羅漢,祂也是悟空第一,這種是過去熏習的一種修證,祂怎麼會天生就有悟空的能力?這還是過去薰習的,這不是今生學習的。祂在聽釋迦牟尼佛講《金剛經》時,祂就非常的感動哭泣流淚,為什麼?因為以前就學空,沒有人跟他講空有不二的道理,沒有人跟他講實相觀,這些道理祂在聽《金剛經》後才知道、才受用,以前都是否定一切法,現在可以容納一切法。

真正的佛法不是逃避、不是否絕一切相,是面對一切人、事、物而能夠保持一個平常心,這就是所謂勝義諦相的佛法。所以你要是懂得這樣的話,那是菩薩的知見,不是阿羅漢。阿羅漢都是儘量的不去面對一切法,以安住這個心。菩薩是面對一切法,甚至於住在一切法,而還能夠安住這個心,這兩種境界是不一樣的!所以菩薩為什麼可以遊戲於大乘佛法中?祂是深懂得這些道理。所以你修到空,或者修到罣礙哪個人,你就突然意念一起:「我想做!」用這個心法,做一個事情,但你怎麼會?又沒有人教你,你就忽然這麼一想:「我想要….」,立即起心動念,起心動念之同時,這個事情也就成就了。你怎麼有這個能力?你要說是我們念力也好、清淨法身佛所現的力量也好,念力、心力,學密法皆如是運用。

像學到ra3),或者有人喜歡學這個蘭札體文,知道這個是ra3,你記得這個字、什麼意思,這個 ra 塵垢(無塵垢、遠塵離垢之義),所以塵垢之間無有塵垢,以這個ra3能夠入涅槃,這樣的話你就可以清淨法界了。比如觀一下你房子四週、你的腦筋 若觀一下,或者你把所要利益的眾生觀一下,他的障礙就沒有了,像這種心法,你怎麼會出生廣大佛法、善巧的智慧?你到了那個境界就會知道。有時候上課會講,你聽了會用,那還是學來的。如果你真的開悟了,登地菩薩一回生、二回熟,這個心亂動亂動,成就了什麼事?你說這個心可以成就什麼事?這不是出生佛法嗎?無中生有就是心而已,如果你能夠學菩薩一樣,那你用心念觀想要出現一尊佛,你所觀想要去的地方、為那個人示現,那就真的可以示現一尊佛像。有為法,都是唯心所造,萬法唯心造,所以大乘佛法是這樣學習。這禮拜要講密法裡面「十緣生聚」,知道是幻,但是你心念力或者心力,隨便一想,它就可以成就。幻是幻,但別人看起來像是真的,真的一下子又變沒有,因為這種幻法能夠利益眾生,眾生也執著它是真的,好像有菩薩、有佛、有什麼來,他就很篤定,或者當做有相,確實也能夠有效達到你要做的目的。

像這樣自己心地就能生出廣大佛法,你要有這種善巧智慧。所以不要鑽牛角尖,你就可以擁有這種智慧;你喜歡去胡思亂想,想得神經衰弱,當然這個力量就沒有。這力量從哪裡來?就是你放下一切法、捨掉一切法,捨掉一切法你的心就愈清淨,愈清淨,你的靈性就愈高,愈高起心動念就有了佛法。所以到菩薩的境界,祂有這種出生廣大佛法的善巧方便。如果你自己能產生那好,如果用太多了就變執著,所以用了變成沒有用,這麼隨緣去用,這也是勝義諦相。不會用的呢?不會用就深入經藏,看經典你看到哪一句話可以用?別人看不懂,你看得懂。譬如說你看到「萬法唯心造」,你懂得什麼意思?既然萬法唯心造,不能去造業;但利益眾生的心法你可以造啊!如果不想求「捨一切法」,那個彩券要開獎了,你在那邊想,1、1、1……,1就真的出現了;然後6、6、6……,6也真的出現,如果學佛法真的是學到那邊去,那也就完蛋了。那是世間法所求的用心力,你愈執著此心力,就變成凡夫,沒有辦法能悟解脫的。

所以你要懂得世間一切相去化就可以做到,那我們學好的,懂得用法去利益一切眾生、幫助眾生解脫,脫離苦難。如果你無所事事,光用這個心那也還好;如果你天天勞累,處理很多公務、雜務,像我現在這樣,又寫文章、又翻咒語,搞得很累,那麼這個靈性都會退失!你養精蓄銳也好,或是無所事事也好,這樣天天打坐,這種能力每個人都會有,你不妨試試看,雖然不至於那樣廣大,但要體驗幾樁有實效的事,是很輕而易舉的。要廣大是要到大菩薩,祂可以十方三世一切佛土,一念之間皆可到達往還;你沒有去做,不見得你做不到,如果你心很清淨無執著的話,有時候你試一試也許可以成真的,可以上天或是去外世界,都可以!當然如果能夠學到密咒、密印,那這個遊歷十方界更簡單。這個要看你的機緣──有否看到哪一部經,以及能否持咒、能持幾十萬遍,能夠念力很強者,當然就會產生那個力量,這是菩薩祂們善巧智慧。你要懂得一切法從自己的身、自己的心出來的!我們不懂,所以我們看經典,看經典也看自己的東西是不是能夠試驗,看看能不能做到?佛祂是沒有私心,沒有隱藏的都宣講出來,你體會多少?能夠遇到又能夠體會的話,你就可以做到。這是大菩薩祂們都有這種善巧智慧!

 (3)宣說種種佛法善巧智。比如說你對小乘根基的人,他很喜歡守戒清淨,你會跟他說明戒律──是什麼因緣導致當初佛陀要建立這個戒。一切的因果都是由你的行為來的,所以你能夠守戒就能夠去惡,把不好的心、不好的行為都去除。然後心清淨,有業障來你就可以解脫,戒是一切菩提的根本,所以初學的人都要學戒就是這個道理。為什麼叫你要去受戒?你不去受戒的話,根本就修不了、走不動!對於已經有大乘根基的,你則跟他講空、無相、不要執著,要放下、放下,不要學一個法,要捨一切法。若已經是悟空了,已經是無礙了,人生無大志,不求什麼,你就跟他導入大乘密法,學陀羅尼門、學恆住捨性、或者學四無所畏、四無礙辯等等的一切法,這些法都是從陀羅尼門開始的。陀羅尼門也可以說是有為法的開始,是心清淨的人在修有為法的一個門檻。

剛剛講的空、無相、無願這三個是學空,不管是絕對空或相對空,你證得的話,一生沒有什麼所願,不求這樣、不求那樣,無所願求。這樣的話心已經平了,心也沒有什麼期望,所以這種心地最好來修陀羅尼門,心清淨的話才能接受到諸佛的密語,學了以後也很容易跟佛的清淨三業相應。我們本來不清淨,身、口、意三業如果不達到一個水準,你學密法沒有用!有的人初學密法,那也不是什麼密法,都學六字大明咒,六字大明咒是很好的一個密咒,很簡單、但可以成就很大的功德;但有時大家修得不如法,所以也就沒有什麼大利益;或者雖有一些大利益現起,但並無生起智慧,其實這是已經卡到鬼神!如果你心清淨,不管修有為、無為法,都要讓自心清淨,然後進入陀羅尼門,有比較清淨的身、口、意三業,就很容易感召佛菩薩的垂跡加持身、佛身的清淨三業,那這樣你要做什麼事情也能夠自在。

所以你要講小乘法也可以,你要講大乘法也可以,你要講顯教也可以,你要講密教也可以,你到這種程度的話,能夠宣說種種的佛法,這就是善巧方便。你說:「我哪裡懂啊?我一看就迷糊了,怎麼講?」顯教迷糊倒無所謂,密教你要很仔細、小心的去學習,為什麼這個要叫「密」?一種是傳承(上師傳你),一種是佛菩薩傳你,這個密不是隨便能夠學的,所以網路上現在很亂,知見不正的人一大堆,任意發表妄論,造了業還不曉得。有一期的修密小參上,就是有人來mail問:「我在修準提法,不必灌頂了,就可以修了?」不必灌頂修法,那個法是什麼法?是從網路上看到的,或者直接由大藏經裡看來的,自己到底看懂多少?若沒有人教你儀軌,你沒學到如何供養、如何結界……,後果會怎樣,不堪設想。

所以密法很慎重的,一般儀軌裡面,總離不開供養法,先供養然後再結界,你要做壇場,所以一定要結界。你不結界,結果搞了半天,魔侵入進來,怎麼辦?魔來了,要定不定你都搞不清楚,是不是?然後修法、持咒、變化手印、觀想,修完了要迴向,然後解界等等,若這些你都沒有照儀軌,咒語也不會唸,或唸得也不對,(像娑婆訶,娑婆訶是什麼?怎麼唸才對?)那麼就會卡到鬼神,沒有辦法跟佛的三業相應,智慧也無法增長。如果是大菩薩祂有這種能力,懂得愈來愈多,經典拿來看都看得懂。一切所有的密、佛所說的法,也會變成智慧。

 (4)證入平等佛法善巧智你要產生一切法,從修無為然後回過頭來還要修有為,所以有為、無為做了等於沒有做,依這種觀念慢慢修平等法。sama是平等法的三昧,你心要能夠讓它完全平等,你要講平常心也可以,平常心、平等心,這是對二分法都能夠同等觀。善、惡不分別,沒有什麼叫善、惡,事情就是事情,哪有什麼善、惡之分?並不是你喜歡幫助別人就叫做善,你去讓眾生煩惱就是惡,因為有時候你要讓眾生煩惱他才會進步,所以哪有什麼惡不惡?不要怕被我駡,一罵好像增加你的煩惱是吧?其實駡了才會進步啊,而且我駡也等於沒有駡。這種就是平等觀一切法!沒有造惡業的觀念,修佛法就是在學這個,到最後你能夠善利用這些法。

一般來講,大家都喜歡順境,不喜歡或想避開逆,這種就是心不平等!哪有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是好日子?總是有不好的日子,不好的日子你也把它當成好日子一樣不動心,平常心、平等心去接受那個法,哪有什麼好壞法?所以碰到逆境不要緊張、不要害怕,心平氣和的去等待,無論等待一天、或等待一個禮拜,頂多一年嘛,你就會很自在的渡過去了。這就是平等心、平常心。你愈有這種觀念、心越自在的話,才越可以玩法,菩薩玩法(講「玩」是比較不好聽),祂們玩法都是在利益眾生的,因為用有為法就是在玩法,有為法都是用在利益眾生上。如果不是為了眾生,祂去玩這個法幹嘛?祂永遠處在涅槃寂靜、不二的心態上,很自在。

人喜歡合理、不合理這種觀念,都是我們自己的分別,所以世間等等的一切法,你都看平等平等。如果是大菩薩的話,祂們都有這種善巧方便、智慧。能夠證入平等佛法善巧智,有為、無為法都平等觀,所以你就不會住無為見解,你也可以用有為,有為、無為隨緣去用,這樣懂得愈多愈不怕。阿羅漢祂不去玩法,祂只要求解脫、求心安,心安祥不動就好了,但這種是不究竟。菩薩祂可以懂得平等法以後,祂會去利用祂的心,利用種種因緣去利益眾生,從來就不會罣礙。不會有種種的心不安、不平,就是要有這種善巧方便智。

(5)明了差別佛法善巧智。只要有為就有不同的差別相,像我們手指頭一樣,伸出來就有不同的長短高低,世間法也是一樣,對哪個人、哪件事,他是現什麼樣,與你要用什麼善巧智慧去利益他,各有不同。比如有的同學說:「我的另一半太壞太壞,您是老師,駡駡他吧!」但你會不會想駡他?因為那個人不能駡,駡了會更糟糕!不是說你喜歡駡就駡,有的人可以駡、有的人不可以駡;有的人可以講、有的人不能講;有的人一講、一駡,小則不來了,大的他可能去搞自殺、什麼都來了。所以每個人的心地、智慧不同,你不能夠一概用同一個法去處理,人總是有差別相,所以佛法要讓其受益,也是要有差別法的。

從小乘法到大乘法,從顯教到密教等等,針對每種根基不同的人,適合學什麼法,都要有智慧觀察。有的人叫他打坐,他打不來,叫他做什麼,他都沒辦法;有的同學教他觀一個字,他觀一下子觀就起來了。當然,密法是很快,但這樣觀得起來不會很快的就能清淨你的心,我們在講阿彌陀佛的心字「赫利)時,已經告訴你,你會觀這個「」會觀得發光,不代表你心完全清淨!垃圾裡面有一顆寶珠在那邊發光,那光明蓋住一切垃圾,你不要注意那個光明,以為光明就好了,光明底下還有許多垃圾呢!你心裡面很多垃圾,所以學密法好,但也有死角。你不要說學密法好像心發光了!看到佛菩薩就很好了,不是這樣的。這是藉由你身體有光、有氣,你要回過來收拾你那些垃圾,還是要清淨你的心地!只是因為佛菩薩的加持力,你會感覺很快,你會比較有興趣,但清潔垃圾工作與修顯教無二致。

所以有的人修行已經十幾、二∼三十年的,還搞不出個名堂的話,最後一個法就是密法。密法要認真學,不要多!你只要學一個字認真觀,五字輪認真觀,你就會有一點消息。不然打坐打了幾十年都沒有辦法,就是不能讓身體起變化,讓氣機發動,所以只有觀這個密法,求佛菩薩的加持身來三密加持。它講的就是差別相,人的差別忍,佛法有差別法,哪個人適合用哪個法,菩薩祂們都清楚。上根基的一點就通,嘴巴講一講他就會了,如果不行的就用什麼法來利益他?當然有的人是雜務、因緣太繁瑣,沒有辦法靜下心來。你又不能跟他說「你修什麼法?!」要等待、等待。但是這些大菩薩祂們都能夠清清楚楚,明白就是清清楚楚能夠了別,佛法每一種差別相。

譬如說戒律就戒律,《方等經》所講的大小乘之間的佛法,或者是《般若經》的大乘法,到《涅槃經》所提到的自相,或者《華嚴經》裡面有位菩薩所講的華嚴四十二字母,(那不是佛講的,那是菩薩講的,不要看到華嚴字母就認定好像是佛講的),因為那位菩薩一直唸這四十二字母,所以祂智慧開了,哪裡有什麼寶貝東西祂都知道。哪裡有珠寶?哪裡有牛黃這個好的藥材,位於哪裡祂都知道。所以一個法你要知道學了以後有什麼好處?光唸這四十二個字,正唸、倒唸、旁唸、怎麼唸都可以,這麼的去唸唸唸,滾瓜爛熟,你的腦筋就會開發出那種智慧嗎?不是的,華嚴四十二字母,是有一套真正的修法儀軌,目前還不見有人披露此法要,要修此法之前加行時,先分幾字一組唸,如阿羅波遮那(arapacana)、阿邏陀婆荼沙(aladaba7a=a),…,總共要分八組唸。然後次加行依廿一字母如法唸,廿一字母一半如何劃分又是一個秘密,最後正行時是四十二字如法的觀照而唸。如此的密法無人教行嗎?所以藏經不怕外行人看,看不懂就是不懂,亂修就會著魔難。

至於五字門觀(阿a、嚩va、囉ra、訶ha、佉kha)你都能夠這麼觀,「諸法本不生,自性離言說,清淨無垢染,因緣等虛空」,這樣依法修習也可以成就。要懂得世間相一切都是空,空跟有不二,最後都化空,諸法本不生,回到原點。這樣你已經悟道了,就是頓悟法門,所以理可以頓悟,事要漸修。講是講了,一句話就通了,頓悟有什麼用?你做不到!所以事要漸修,要慢慢一步一步去修成,慢慢磨煉。

(6)悟解無差別佛法善巧智。大菩薩們有什麼善巧智慧呢?悟解無差別佛法善巧智慧。有差別你也懂了,視眾生的根基因緣法,或者什麼事都好,反正各有差別,重要的是你最後能把它平等、平等化,觀它無差別,有為法用了等於沒有用。像佛祂在做一切業或利益眾生時,祂的法身不動,所以有動等於沒有動,有造業等於沒有造業,有利益眾生等於沒有利益眾生,這就是無差別。所以基礎上來講,你要修證到法身清淨無相,應化身甚至於報身,化一切相去利益一切眾生,有利益等於沒有利益,有化等於沒有化,這就是大菩薩要學習的沒有差別。不然你會說:「唉喲!我動了心就起煩惱,我動了有為法就破壞了無為相空的境界。」有一點安不住心,甚至於感到有罪惡感、有點煩,那就沒有無差別相。所以無差別相就是建立起你對空體的修證,然後再從空之間現起有為相,這之間你又沒有「我在做有為」的這種概念,這兩邊都要能夠自在,能夠自在才能夠無礙。

所以這跟上面所講的平等法,並沒有什麼太大差別,走無差別相就是平等法。所以這一類的菩薩祂能夠徹底的了解無差別相的佛法、起善巧智。所以佛說法四十九年,最後總結就是「無所有、無所說」一句話。你說:「講了半天怎會沒有說一句話?」這就是有說等於沒有說,有說是方便說,方便說是給誰聽?是給還不究竟的人聽。有究竟的人,佛都還是沒有講。沒有究竟的人說:「我還有學要一些」;學到最後,「我沒有學到什麼」,沒有學到什麼,因要捨一切法,還有什麼可學?剛開始學是因為你還不懂,習氣毛病一大堆,所以學佛法來斷掉你這些習氣毛病,斷完了,甲問:「你剛剛用的那些法是什麼?」乙答:「沒有啊!沒有什麼一法可用。」所以《金剛經》就是在講這類道理:「無少法可得,才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些道理懂了,哪有什麼差別相呢?所以菩薩有悟解無差別佛法善巧智。

 (7)深入莊嚴佛法善巧智。莊嚴就是清淨、虛無、就是空,這些都是莊嚴的替換詞。你如果進入法身清淨的話,當然體會它是空無,清淨無為是一回事情,然後又能從空無的法相中,起一切利益眾生的佛法,會是「有」的,不是說絕對的空,從空之間因緣應化,可起一切利益眾生的法。大菩薩祂們都有這種善巧方便,所以要入空、要入無、要入莊嚴都行,而且可以進入很深很深的清淨地步,這也是一個佛法。然後從空無、莊嚴之間,所現一切有為法,還是能夠以善巧方便智慧去現起,一邊學習、一邊化現,才能夠學習很多菩薩的智慧,菩薩要學的都是智慧。這裡善巧方便智慧,都是從空、有兩邊去學習,從佛跟眾生之間去學習。

(8)一方便入佛法善巧智。用一法進入一個方便佛法裡面;我們都學了很多佛法,不必要。那這個「一」代表什麼?空無。勉強說一個法它是一,所以用有為法深入莊嚴清淨地步,這是一個方便法。如果不能用空無進入,那就用有為空,有為空可以觀十八空。般若經裡面有講十八空,用思惟於外空、內空、內外空,一直到自性空等等的這麼去思惟,菩薩祂們智慧高也有修證,只要祂一個方便就可以進入佛法,善巧方便。不像這些不究竟的阿羅漢,他們要觀十八種空的道理,要去思惟思惟,那個都是要用意解、意念解。你要去證解,佛法都要去證,從證之間來體悟,這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真的能夠這麼去體悟的話,你看了經典等自然會去講,不然你都是看人家的註解,然後在那裡堆砌這種名詞,解釋的讓大家愈聽愈迷糊,不知道你是在講什麼。沒聽還好,佛法還很清淨、簡單;給你這麼一講,怎麼變得那麼複雜?都搞不懂了。

所以,很簡單的一個事情,你要真正去體驗,一體驗以後才是你自己的,永遠不會忘記,就像你經歷過的事情,怎麼會忘記?不會!如果是別人的,講半天還是他的,你又不是很懂。所以你們在修佛法之間,要儘量去證悟,不要用意解:「啊!懂了!」否則似乎懂了,但過一陣子就忘記了。這種意解會隨時間的改變,你會改進你的結論,今年跟去年的結論不一樣,今年對哪一個名詞的理解已經更深一點,可以隨時改變的,但那不是究竟。永遠不會變的真理,那才是究竟、是空、無相的清淨體悟。所以講大菩薩要有一方便法入佛法善巧智慧。當然入要方便,出也要善巧方便。

(9)無量方便入佛法善巧智。不要說只能以空無進入,你用有為、用世間一切相都可以進入,所以法有八萬四千法門,菩薩一切八萬四千法門都能夠進、出皆無礙,這樣才對。不能說只有走空的路線。大菩薩善利用這些智慧,要有為法也行,要無為法也可以,所以有無量方便法門進入佛法裡面,有這種善巧智慧。

(10)知無邊佛法無差別善巧智。無邊、無量、不可說等等,都是一種計數量的名詞,無邊就是不可數,是一個很大很大的數目,代表一個概括的數目,無量無邊的大。知道無量無邊的佛法,無量無邊不是很多嗎?但是又沒有差別相,知道法法平等;有為、無為平等,有為法之間法法平等,沒有差別相。一般我們修行用任何法,要打破色身、要開悟,大半要有這種圓通法門,像六根中之眼、耳、鼻、舌、身、意識之中,就是「二、四、六圓通,一、三、五不圓通」。圓通是什麼?圓通就是圓滿、具足一千二百功德;如果不圓通,只具有八百功德,這就不圓滿。二、四、六圓通,會比較好嗎?一、三、五不圓通,就一定不好嗎?對大菩薩來講,圓通、不圓通都是好。對於智慧不好的人,就要用圓通法門,因為圓通法門具足一千二百功德相。

比如說,你用眼睛的眼根來修的話,可以看到一百三十五度角,後面看不到,這就算不圓通,只具八百功德,只佔三分之二。而用耳朵來聽的話,十方、上下、左右聲音同時來我都聽得到,沒有死角,像這就叫圓通。舌頭怎麼圓通呢?如果用舌根接觸酸、甜、苦、辣來修行一味性,有接觸才有感覺;沒接觸就沒有感覺,那這也一樣不圓通的。因此舌根圓通,是專指講經說法──因為能夠用舌頭來講經說法,智慧把佛理搞通了,祂就通了。意根呢?起心動念心遍虛空,哪一個地方不到?你到過去、現在、未來都可以到,所以說是圓通。所以這三個法門──耳根、舌根、意根──都是圓通,其它都不圓通。

具有得到上等智慧的人,縱使所用法門不圓通,他也可以悟道,這是《楞嚴經》裡面講的。那智慧不好的人,還是要用圓通法門比較好,才可以抓到重點、才較容易有進步。不要只認定圓通才叫好,大菩薩他們不圓通照樣能修得好,所以祂在無量法門之間,祂都可以入佛法,沒有差別相,這是大菩薩們的境界。所以能知無邊佛法,但是毫無差別相,一體理解,能夠悟入諸佛法,這也是一種善巧方便。比如說你懂的話,一個有開悟的人,他六根有分別,但是他都可以分別講出它不同的道理,可以依照眾生的根基,一一教導他們怎麼修、怎麼修,開悟的人都有這種智慧。如果你自己都還搞不懂,沒辦法讓人家知道怎麼修,無邊的佛法你都半知半解而已,只標榜一法最好,當然就無法依照眾生根基給他們各別的佛法,因為你沒有這種智慧,具足各種法門智慧。所以很多人沒有體會到觀音法門的好處,你如果懂了,觀音法門好處是怎麼樣?它怎麼跟眾生之間有深層關係,先怎麼用功、再來怎麼用功?你要講出個道理,人家才好跟著你這麼去做。

如是菩薩遊戲中,遊行各處而教化,化度一切有情。所以這個是《華嚴經》所講的,《華嚴經》也是菩薩在聽的,既然是大菩薩,應該要具足這十種善巧方便的智慧,才能夠遊戲眾生間去利益眾生,這是很好的善巧方便,以上說明的,是菩薩很重要的十種智慧。你既然是菩薩眾,你就要遊戲於大乘法,用這十種善巧方便智慧,然後慢慢增長你的智慧,慢慢增加你的功德,最後有一天、有一世,你會成佛、會成為如來。

2008.02.27講於法爾)


[ 解深密經》選讀 ] [ 經典選讀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