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  試解《解深密經》的奧祕(1-24)
          (本篇文章為張玄祥居士所撰,未經同意,請勿引用轉載。)  


一、序品()

如來總功德相說明()

如來最清淨覺具十種功德相「所行無礙」。

八地大菩薩以上亦有十無礙用:(1)眾生無礙用,(2)國土無礙用,(3)法無礙用,(4)身無礙用,(5)願無礙用,(6)境界無礙用,(7)智無礙用,(8)神通無礙用,(9)神力無礙用,(10)力無礙用。此乃出自新華嚴經卷五十六離世間品,蓋十迴向中,第八如相迴向位之菩薩如是成就十無礙用乃至百無礙用,於事及智無所拘礙。

 

八地大菩薩以上亦有十無礙用,八地不動地是解脫地,祂智慧已經具足了,所以說是大菩薩,他要有所利益眾生也有十種無礙用

(1)眾生無礙用:對一切眾生要有所利益,都能無礙而做到,要怎麼利益他[們都能無礙。

(2)國土無礙用:當然所謂菩薩的國土,不能像佛有他受用土、自受用土,只是祂可以用佛的他受用土,祂是可以使用而無礙。小菩薩都沒有辦法到佛的自受用土,像要到如來的「最勝光曜七寶莊嚴場」,我們都不知道要怎麼去法、怎麼達到。

(3)法無礙用:對一切法,因為已經悟到空,就知道有之間的心用,因祂已證得諸法不住,空有不二,一切法隨緣而作無礙,作時祂可以利益眾生無礙,此中包括一個眾生、一個國土,佛的國土,一個是自己的法用,等等都能起法、用法無礙。

(4)身無礙用:因為祂有無量的變化身,像佛衪可以變化佛、菩薩、聲聞、緣覺、一切眾生相,凡聖都是由佛所化現的。而八地菩薩祂雖然沒有佛那麼靈光,那麼神通廣大,但是,要用身化也是可以。像觀世音菩薩衪三十二應化身,眾生該用什麼身得度者,衪就化什麼身來跟眾生說法,其他菩薩一樣的。

(5)願無礙用:八地菩薩是以願波羅蜜為主,十波羅蜜相對十地菩薩,就是祂們要修的,當然此中亦有共修諸波羅蜜多。初地要修布施波羅蜜,二地菩薩修持戒波羅蜜,三地菩薩修忍辱波羅蜜,四地菩薩修精進波羅蜜,五地修禪定波羅蜜,六地用般若智度到彼岸,七地用方便,八地就是願,九地是力、十地是產生智慧。八地以上的菩薩,願無礙用,講發起願時都無礙,祂有什麼願求都能成就,如何來成佛?成佛後國土如何,有什麼願可以於此地中發起無礙

(6)境界無礙用:因為所有的世間禪定跟六波羅蜜都圓滿具足了,現在要進入圓滿十波羅蜜多,所以什麼境界都能緣起無礙,雖然沒有佛那麼大的境界,但是,祂們是有一點的。

(7)智無礙用:十地菩薩也具有無量智,一切智(聲聞智)、道相智(菩薩智)、一切相智或者一切種智(佛智);道相智等於是菩薩所用之法,聲聞、辟支佛所得一切智,是解脫智慧。當然,佛也有道相智、一切智,更有一切種智,也就是薩般若智,這裡講八地以上的菩薩,祂也有智無礙用,始能自在無礙度眾生。

(8)神通無礙用:到八地以上的菩薩,祂應具足六通,十方國土來去自如,所以說是神通無礙用。

(9)神力無礙用:這個神力不是說力量有多大的神力,這個神力是以般若智慧、空觀,所得到的無為法的力量,一切法最好的、最有力的是無為法,你不用一法,能夠降伏一切外道,就是慈悲、無為的最高境界。你要了解,看來神力好像力量很大,能夠降伏邪魔外道,但這個力量,不是比力氣,就是用空無的心,無為法的來降伏外道。

(10)力無礙用:當然如果以十地菩薩的波羅蜜來講,這個力排在第九,智排在第十個,這力無礙用。舉十種神力無礙用如下,即:

(a)以不可說世界置於一塵中而無礙。

(b)於一微塵中顯現一切法界、佛剎而無礙。

(c)於一毛孔容受一切大海水,能周旋往返十方世界,而不觸擾眾生。

(d)於不可說世界內自身中示現一切神通而無礙。

(e)以一毛繫不可數金剛圍山持行十方,而不令眾生恐怖。

(f)以不可說劫作一劫,一劫作不可說劫,顯現成壞差別,而不令眾生恐怖。

(g)於一切世界顯示水火風災等種種變壞,而不煩擾眾生。

(h)一切世界三災壞時,悉能護持一切眾生資生之具,而不令損缺。

(i)以一手持不可思議世界擲於不可說世界之外,而不令眾生驚怖。

(j)說一切剎同於虛空,令諸眾生悉得悟解。

此乃出自新華嚴經卷五十六離世間品,《華嚴經》有分新舊翻譯版本,所以才有六十華嚴、八十華嚴的分別,這是從新《華嚴經》裡面摘錄出來的,蓋十迴向中,第八如相迴向位之菩薩如是成就十無礙用乃至百無礙用,於事及智無所拘礙。菩薩是專利益眾生的,因為他發菩提心就是要成就佛道,如來是大慈大悲的,菩薩祂也學習大慈大悲,先發菩提心,再發願度一切眾生的心,開始學習無量智慧,然後一邊度眾生,一邊自修自利,這樣一直上來。祂也學習到十種無礙用,乃到百種無礙用、千種無礙用。

菩薩具足一切道相智,就是一切菩薩所用的法,因為如來衪是求無上正等正覺的,不用一法,無少法可得,是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薩一邊要求無上正等正覺、一邊又要利益眾生,兩邊要取得平衡,心要非常有智慧,才能夠在度眾跟取一法之間能夠自在無礙。

 

最後世親菩薩釋「所行無礙」云:即是生在世間不為世法所礙功德,謂雖生世間行於世間所行之處不為利等世間八法所染污故。八法者謂利、衰、毀、譽、稱、譏、苦、樂。無性菩薩云:於諸所化有情利益安樂事中,無有高下能為拘礙名所行無礙。親光菩薩釋云:顯示世尊降伏魔怨殊勝功德,謂所行者即色等境此所行境,擾亂心故、障礙善故,說名魔怨。又謂佛世尊心善安定極悅意境,亦不能亂,所有功德極善成滿,一切惡境不能為礙,以能摧伏一切境界,一切所行不能拘礙,是故說名所行無礙。諸論總有三釋,一者八風、二者高下、三者魔境,皆不能礙。 

世親菩薩解釋,世間法裡面包括一切人事物,如果自修,就像聲聞、辟支佛,祂們是無所謂。但是,菩薩是要跟一切眾生攪和在一起,要利益一切眾生,在利益眾生間不為世間世法所礙,所以說雖生世間,行於世間,所行之處,不為利等世間八法所染污故。你在世間法裡面,在利益眾生之間,所作所為不為八法所動,八法者謂利、衰、毀、譽、稱、譏、苦、樂。

我們說八風吹不動,最有名的是蘇東坡跟佛印禪師兩人之間的對話,兩個是好朋友,蘇東坡認為他自己修得很好,就寫了一道偈語:「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靜坐紫金蓮。」紫色的金蓮,只有佛如來才能坐的,他認為他修得很不錯,他寫此偈後就請他的僕人送給對岸的佛印禪師,佛印禪師就在他的偈語上面批了四字:「放屁!放屁!」,再請他的僕人拿回去。

蘇東坡一看到火氣就上來了,就很生氣,就過長江來找這個佛印禪師理論,佛印禪師一看到他來就哈哈大笑,他說:你不是八風吹不動麼,怎麼一個屁字就打過江來了?此公案代表講的很簡單,沒有境界來考的話,每個人都認為修得不錯!不錯嗎?一方面是對境界搞不清楚,二方面沒有事情來障礙你,你就認為我是修得很好,我心平氣和。世間法理面難免有八法,菩薩對這些法來時都要自在,能夠不為所動,叫做所行無礙。這還比較粗淺的解脫,如果佛這樣所行無礙的話,那跟菩薩、跟比較低階菩薩,若修的都一樣的話,那就不叫做最清淨覺。佛的所行無礙,上面所講的這些十種都是大神通

無性菩薩云:於諸所化有情利益安樂事中,因為菩薩就是要化有情,無有高下能為拘礙,名所行無礙,菩薩在利益一切有情之間,大大小小事情都沒有罣礙,就是沒有罣礙。親光菩薩姐釋云:顯示世尊降伏魔怨殊勝功德,那還是只限於在成佛那一剎那,在降伏魔怨的殊勝功德,其實以《解深密經》的境界來講,如來最清淨覺住無量無邊的虛空界,然後利益一切眾生的所行無礙,不管變化,不管應化身、法身,都是產生無量的神通變化,衪怎麼行都是沒有罣礙,都可以達到目的。所謂的所行者,即是色等境,此所行境,擾亂心故、障礙善故,說名魔怨。這還是說我們比較恰當、說小菩薩比較恰當,都在色聲香味觸等等的這些境界裡面在修。佛衪也可以在這色聲香味觸境界裡面去行,衪所行都是具變化、神通、幻化,跟我們去調伏內心的繁亂或者什麼的,是不一樣的。

我們看這些古聖大德的解釋經文,我們要知道他們講的境界是什麼,不是說好不好,不是說錯,就是他們解釋的各個層次不一樣。以佛的境界來講,用這些法來解釋,實在是比較麤淺一點,這都是低階菩薩祂們在修的,祂們的所有無礙功德,說名魔怨。又所謂佛世尊心善安定極悅意境,亦不能亂,佛能能夠安定在涅槃禪定之間,不為一切所魔所亂,因所有功德極善成滿,意是成就圓滿,所以一切惡境界不能為礙,不好的這些魔怨不能來障礙衪,以能摧伏一切境界,一切所行不能拘礙,是故說名所行無礙。

諸論總有三種解釋,所行無礙在於八風能夠遠離、不著,二者高下,對於種種高低不同的意境都能夠所行無礙,三者魔境也能夠自在無礙的化解,不受到干擾,皆不能得礙。「所行無礙」是佛陀衪的第七個功德相。

 

「其所安立不可思議。」

此句經文明第八別德:這裡講的不可思議是在講境況,不是在講數字,有不可思、不可量、無有邊,就是不能用心來想,不能用嘴巴來討論衪所安立的境界。所謂安立的境界是什麼?我們要明白衪的第八個別德。

現明安立、非安立相,《成唯識述記》云:「有差別名言者,名安立;無差別、離名言者,非安立也。安立者,施設義。」所以安立者可言如來安立無量乘,不可思議法門。乘者指法門之意,即隨順眾生本緣之根性欲望,以種種方便道,建立無量之法門。非安立指非安排建立之意,以語言、名相等施設差別,稱為安立;對此,諸法真如平等,無有差別,非施設之法,稱為非安立。非安立雖主要意味「依詮顯旨」之人法二空真如,此即「假名非安立」。《成唯識論述記》云:「假名非安立諦,謂二空理依假空門說為真性,由彼真性內證智境,不可言說,名二空如,但假設故。」所以安立即施設差別之義,亦即用語言、名相來區別種種事物。反之,則為非安立。非安立乃超越相對之差別,不以語言、名相表示。

安立是安於何法境,非安立是無相住。安立是有一個法顯現在哪個境界上、位階上,非安立是無相住,等於我們的空體,空有不二,安立在講有相,非安立在講無相。佛,衪所安立的法境,是不可用我們的心來想,不可用我們的嘴巴來討論。這一段我們要了解衪的第八個功德別相。不可思議a-cintya,又作不思議、難思議,指不可思慮言說之境界。菩薩、辟支佛、聲聞、阿羅漢,甚至於更低階的四果這些聖人,都沒有辦法來心想佛所安立的境界是怎麼樣,也沒大辦法討論,因為不知其境界要怎麼討論。我們凡夫更不必講了,連這些聖人境界都不知道。像文殊師利菩薩常常感嘆說佛的智慧無量無邊,祂要看都看不盡,搞不清楚,連文殊師利都沒有辦法能夠完全了解佛的不可思議境界是怎麼樣,其他的這些小菩薩就更不必講了。

如來所安立處是如來以下諸聖不可思議,如來跟如來是可以互相思議的,成為十地如來的佛,當然知道智慧無量,衪的知見遍十方虛空一切境、一切國土、一切佛土、一切眾生界,當然衪什麼事情都知道。菩薩以下要來度量如來安立在什麼境界,那根本都不可思議、不可解的。所以安立主要係用以形容諸佛菩薩覺悟之境地,與度眾生中所顯現智慧、神通力之奧妙,因為講到何境界,是有相、有為法,有為法,菩薩沒有什麼平白無事或佛平白無事會顯現什麼境界,一定是要利益眾生,要度眾生才會顯現什麼境界、安立在什麼境界。祂們覺悟的境界、度眾生所顯現的那種智慧,跟祂現神通變化的奧妙能力,不是菩薩以下的人可以來講的。

現在來說明安立、非安立相,《成唯識述記》云:「有差別名言者,名安立,安立一個法在現象界裡面,它就是有差別相、有名稱、有名相、有語言、文字等等的,這就是叫安立;無差別、離名言者,離名相、離語言、離文字的話,叫非安立相。無形無相、不用語言、文字的,那是非安立,衪要現一切相去利益眾生,智慧要顯現出來、要現神通變化,當然要安立在什麼境界,這是它的安立相。

安立者,施設義。有安立在哪個境界,就是有設施。所以安立者可言如來安立無量乘,如果以如來的境界,衪不是只有安立在不動之間、非安立以外,還有安立在無量乘,不是只有菩薩乘、聲聞乘、緣覺乘,世間禪裡面不是乘的乘,或者我們善根具足的天道等等的。佛,衪是可以隨時依眾生不同可度的境界,衪現不同的相,衪是安立於無量乘。用不可思議法門,安立在無量乘,不可思議就是用不可思議的法門,來解釋其所安位不可思議的意思。

乘者指法門之意,你要乘這個法度到哪裡?像轉輪聖王轉正法,轉正法就是用戒律、善行,來指導眾生不要犯錯,這也是一個乘,只是他乘這個法到比較低階的欲界天道,甚至於人道,下一世再出生做人,轉輪聖王出現時,都是在人壽八萬四千歲左右,道德水準都很好,祂都以戒律來教化祂的子民。如果用小乘法或者是大乘法、菩薩法,或者是天乘,講天道、天乘、人乘,天乘包括色界四禪天,無色界四空處定這些都是屬於天乘,衪會住無量乘,起智慧無量,會依不同的境界、不同的法門來利益眾生、來救度他們。

即能隨順眾生本緣之根性欲望,佛陀依眾生根機欲望加以利益。如果你常想諸天,你的福德就是這樣,想生欲界天,佛衪就會示現教化你修善行、孝順父母、恭敬師長,這麼來教導眾生等,說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等等的這些法,此因都可以升天。如果你欲成就自我解脫,就教你小乘解脫法。佛陀是這樣以種種方便道,建立無量之法門。我們如果講到佛的轉正法,衪當然可以轉正法,但講說是佛轉法輪,那就是講解脫輪,當然佛是要轉解脫輪,解脫輪又有小解脫跟大解脫之別,小解脫就是小乘的阿羅漢,大解脫就是菩薩道行者要成如來地的法輪,各個法門都是不同,就變成無量乘。

非安立,指非安排建立之意,以語言、名相等施設差別,稱為安立,非安立就沒有什麼相了,非安排建立之意;對此,諸法真如平等,對你我等是安立、非安立,對佛、對如來來講是有法跟沒有法,其實都是平等、平等,我們才有分別心,說空就是空、說有就是有,菩薩是空有都看成一樣,佛衪更根本究竟圓滿,衪能夠了解諸法真如平等,平等、無有差別,非施設之法,稱為非安立。諸法真如平等就講空的,空的一面,沒有安立名相,沒有安立一切大乘、小乘法。

非安立雖主要意味「依詮顯旨」,用解釋、用語言文字、用什麼名相來顯現它的意旨,知人法二空真如,也就是我、法二空真如,非安立之無相,此即「假名非安立」,如果勉強講非安立,是無形無相的不能講的,你不得不用一個語言文字來說明它時,說這個人空真如、法空真如是什麼樣子,這種勉強去依詮顯旨時,就是假名非安立,你說它假名是有相,非安立是顯現它的空理,空真如的一面,安了個假名跟非立兩個湊在一起,非安立本來是不能說的,你要用語言文字來說明,安了一個假名非安立,佛法就是這個樣子,你修證到究竟解脫時,他是不執著一法、守空寂,但,又不能夠不利益眾生,他在利益眾生之間或者要顯示出非安立或者空相怎麼來解釋時,總是要講,不講人家怎麼懂!這種是所謂假名非安立相

成唯識論述記》云:假名非安立諦,謂二空理依假空門說為真性。假名沒有安立的這種真正的道理在,二空理依假空門說為真性,此二空之理義如何?空、假、中是天台宗所講的三諦,空真如,假名相,空跟假之間你不執著,就是住於中道,像這樣二空理依假、依空門來講是變異性。由彼真性內證智境,由空跟假之間,沒有假,你怎麼能夠悟到空!有對立的一個現象,你才知道空是什麼樣。譬如你心中如果沒有念,你就不知道空是怎麼樣,空,就什麼都沒有,如果於空之間現起相,你能夠知道那個相,空跟有是一體存在的,知道空原來是這一邊,有原來是那一邊,兩邊都不執著,就顯現出真如性本來的樣子,這是中道實相觀。說到真性內證智境,是說如果沒有什麼相、沒有什麼法,你得不到什麼智慧,在修行過程之間,也是有因緣起一切法,你才能夠激發出你的智慧行怎麼解脫,或者自性應緣之間是什麼道理,空也是智慧,有相之中的消息也是智慧,你要從裡面去證一切法的緣起道理。

不可言說,名二空如,但假設故。但是,證得真性內證智境以後不去執著,不能言說,名二空如,就是假空跟空空,假門跟空門這二空如,為什麼假會變成空?因為你不能執著它,用假來設施說有這個法,你又不能執著它,所以它還是空,要這樣去理解、去修證,這樣去產生解脫智慧,是為但假設。

所以安立即施設差別之義,差別相、有為相、因緣法等等,就是安立,亦即用語言、名相來區別種種事物者謂安立。反之,則為非安立。如果不用語言文字,去詮釋一切法的話,就是無所安立的非安立,非安立乃超越相對之差別,不以語言、名相表示。為了要解釋這句名詞,先把安立、非安立這兩個名相搞清楚。

 

據唯識二十論述記卷上,舉出安立之四義,即:()安置,係於已存在之事理上,建立其存在之依據,又稱為建立、成立。()施設,係廣以道理施設教法之理趣。()開演,係對於未經闡說之事理加以新說,或將已有之舊說加以廣說者。()可建,係對言亡慮絕之法性境界,以教理相稱,可通解此境界之語言表達者。同書並舉出,陳那論師將一切之「能立」、「能破」總稱為安立;即謂能立自宗大乘唯識之說,能破他宗執著有境之論,故謂之安立。

據《唯識二十論述記》卷上,舉出安立之四義,即:

(1)安置,係於已存在之事理上,建立其存在之依據,又稱為建立、成立。

(2)施設,有時候講設施,係廣以道理施行、假設一切教導眾生解脫的種種法門,趣向解脫的法門這種理趣,教法,就是我們大藏經裡面所有的經教都是教法,釋迦牟尼佛講出來的法,大、小乘,顯密二教的法都是教法。

(3)開演,係對於未經闡說之事理加以新說,如果,有一件事、有點名相或什麼,還沒有加以闡述說明的,再藉機會用語言文字嘴巴來加以說明,是加以新說;或將已有之舊說加以廣說者,廣說是增加很多的資料,讓已經有說過的再開演一下。一部經,前面的名相跟後面的名相,其實因為時空不同,它所顯現的意義可能不同;像《金剛經》裡面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在前面就提了,後面又出現,你再增加前面沒有談到的內涵,什麼叫無上正等正覺?無上正等正覺要怎麼修?分幾個階段?剛開始解釋什麼叫無上正等正覺,後來又講無上正等正覺要分五分菩提階段來修。為什麼不這樣修不成?你沒有具足好的因緣,當然修不到五階段的菩提,不具足因緣是什麼?為什麼四種事情,不能得到菩提,擴大再解釋,進一步的將已有的舊說加以廣說,這叫做開演,沒有說的再找機會說,已經說的再增加內容再說。

(4)可建,係對言亡慮絕之法性境界,以教理相稱,可通解此境界之語言表達者。如果,不能夠用語言、思考來表現的法性境界的話,你現在勉強用教理來相稱,可通解的這些道理,這些語言文字所表達的,同書並舉出,陳那論師將一切之「能立」、「能破」總稱為安立,只要有一個法建立了,就有一個法可以破解它,這種可安立、可破解的就是安立法。不能夠建立或者被破解的,當然是無相法,就是非安立。

禪宗修法也是一樣,儘量不用語言文字去說,如果方便的舉一個例,然後,馬上自己破解掉,免得別人來破解你。一切有為相都有破綻,你能夠住在一相無相之間就沒有破綻。學有為法,不大靈光就是這樣,八萬四千法門都是有為相,有這個好,就有那個壞,哪個時候該用、該廢,自己要清楚,這樣才能夠證入無上正等正覺,所以陳那論師說能立、能破的都叫安立。

立者即謂能立自宗大乘唯識之說,以大乘來講,它的唯識論立了宗,能破他宗執著有境之論,唯識也是講有兩個法,空、有不二的現象,唯是遮偏有,識是遮偏空,這樣勉強可以去破他宗非議的執著有境這一部份,這些主要是能夠立、能夠破,此等法都是安立,故謂之安立。至於安立不可思議的境界是什麼?真的我們也不搞懂,衪到底怎麼不可思議法,這裡沒有列出來。但,你可以想像,衪度一切眾生、化一切眾生相,沒有不可能辦到的這些法,只要衪起念、出手都可以夠讓眾生得利、得度,所以說這種是衪所安立的是不可思議的境界。

 
     世親菩薩釋云:即是安立正法功德,由契經等正法無量不可思議,非諸愚夫所能解故。解云:教法對佛名所安立,非愚所解名不可思議。梁攝論云:十二部教安立竟乃至嬰兒等亦能通達。無性菩薩釋云:謂契經等十二分教名所安立,安立彼彼自相共相故,如是安立非諸愚夫覺所行故出世間故不可思議。解云:十二分教對佛名所安立,即此教法安立自相共相故名為安立。親光菩薩兩釋,初同世親菩薩,第二復次大同無性。

世親菩薩釋云:即是安立正法功德,正法,真正的正法都是以戒律為主的,要講到佛,衪一定講轉法輪,正法是轉輪聖王在用的,佛、如來就是轉法輪,轉法輪是轉解脫法輪、轉解脫知見的法輪,兩個法輪有什麼不一樣?解脫法輪是得小乘果,解脫知見法輪用智慧得解脫的,是大乘菩薩得智慧來解脫。世親菩薩他講安立正法功德,由契經等正法無量不可思議,所有世尊所講的這些經典等等都是正法輪,是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非諸愚夫所能解故,不是我們凡夫所能了解的,你不能了解,你要證解,你要進入那個修行境界裡面去體悟,得證解

世親菩薩解云:教法對佛名所安立,有所言說文字相都是教法,教法是對佛衪的名稱來安立的,非愚所解名不可思議,不是我們這些愚癡、不究竟的人所能夠了解的,叫做不可思議。《梁攝論》云:十二部教(經),《大藏經》有十二種題材,叫十二部教。安立,為什麼叫安立?因為它有文字、有形相解釋境界,才叫安立。竟乃至嬰兒等亦能通達,嬰兒是指什麼?不是指小孩子,這裡的嬰兒行就是指小乘者,菩薩是什麼行?菩薩就是病行,修小乘法的嬰兒行,菩薩行是病行。小乘的修行者他能夠了解的,三藏十二部經,大、小乘,如果真正進入那種境界,應該都會了解,如果你沒有修到那個境界,光看它的文章、經典,不見得你能夠了解,沒有修進去的話,要了解經典義理很難的

無性菩薩解釋說,契經等十二分教名所安立,十二分教也好、十二部教也好,都在講三藏十二部經,這些名相、經文叫做安立,安立彼彼自相共相故,彼此之間都有相關、有關連,不管是自相或者共相,以小乘來講,他的自相是怎麼相,但是,不管什麼相,其自相不離於大乘的法,以後還要轉入大乘,大乘是有其自相,但也不離於小乘的法,所以說兩者是共相,因為菩薩都是由小乘來的,不會平白的由凡夫跳到大乘菩薩,絕沒有這回事情。凡夫進到天神境界,天神境界修入小乘境界,小乘境界產生大菩薩的知見,這是一系列過程都是有關係的,自己所修就是自相,修行的所有道路上就是共相,不能置外於別人,也不能置外於修行道路上。如是安立非諸愚夫覺所行故,出世間故,不可思議,凡夫不能夠感覺,因為出世間法不是凡夫所能夠了解的,所以,不可思議。無性菩薩解說,十二分教對佛名所安立,即此教法安立自相、共相,故名為安立。

親光菩薩兩種解釋,初同世親菩薩,第一個是跟世親菩薩一樣的說法,世親菩薩是講安立正法功德,因為正法無量不可思議。第二復次大略同於無性菩薩所解,第二個跟無性菩薩所說明的又沒有兩樣,所謂契經等十二分教名所安立,安立彼彼自相、共相故,如是安立非諸愚夫覺所行故、出世間故,是為不可思議。如來的「其所安立不可思議」,依我所能夠解釋佛所現的境界,不是只有講經說法,講經說法也有經律論,這裡面還沒有列到波羅蜜多、陀羅尼門,其實講起來還有很多如來法沒有列出來的,衪所說的契經當然是不可思議,當然,你到那個境界就能夠了解,問題是在衪示現一切法時,示現一切法是利益眾生,不是只有講經說法這些始能利益眾生,衪安立在哪個境界、哪個法門上?哪件事衪會示現發光遍一切世界,哪件事衪會示現什麼什麼,這些高層次的,不是我們可以知道的,在低層次的眾生,如在化城、六道眾生,去度眾生,我們也不知道,這些偏向於衪在利益眾生所顯現的一切法之間是不可思議。(待續)

(2007.05.30.講於法爾)


[ 解深密經》選讀 ] [ 經典選讀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