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  試解《解深密經》的奧祕(1-21)
          (本篇文章為張玄祥居士所撰,未經同意,請勿引用轉載。)  


一、序品()

如來總功德相說明()

「到無障處。」

顯第五別德:到無障處,如來智、力圓滿,最清淨覺,無有障能成礙者。凡聖普通有二障(二礙),敘述如下:

(2)煩惱障與解脫障。煩惱障含蓋所述煩惱、所知,乃障無漏慧之生起。解脫障又作不染無知定障、定障、俱解脫障。解脫者,滅盡定之異名,因障聖者入滅盡定之法,故稱解脫障,其體為不染污無知之一種。

第二個功德相是無二障,無煩惱障跟解脫障,煩惱障,你已經懂清楚了;那解脫法為什麼會變成一種障礙?聲聞乘、緣覺乘的解脫知見得了以後,執取放不下,就變成一種障礙。修空觀得到的人,如果不把心胸再放開,再去接納一切法的話,就起不了神通變化。後面如來的妙覺位,被你的等覺執著,把它搞壞了,聽《金剛經》或者其他大乘經典,無非就是在告訴你這些境界,這中間就是要體會解脫以後就要放下,不要執著。我感覺就是體會愈多,愈能放得下,還最後得到就是智慧,在體會過程間十幾、二十幾年不算多,這中間身的變化、心的變化、自性的了解,之後你把它放開,才有辦法了解大乘經典在講什麼。

如果你中間稍微有點好消息就卡在那裡,你看五陰魔相中,其眼睛可以看、耳朵可以聽等等魔相的這些人,都還沒有跨入學佛的門檻,外道就有這個能力、天道就有這個能力,見性可以遠看、耳朵可以聽鬼神聲,或其他眾生的心聲、聲音都可以,外道或者民間這些沒有正規修行的,很多都有這些能力,但到最後都被送到精神病醫院,因為他講的人家不相信,說他講的不是真的,都是假的,他也有這些體會,不是全部境界都是假的,也有些是真的,但真的他當真就完了,就不能超越就,我在回答人家的修行境界到哪裡哪裡,若不能超越,就會卡死在那裡。

像我們那位叫「聰明」師兄的,前幾天拿了一張精神病院的診斷書說「精神分裂症」,我告訴他:「這個不是病,你不要胡思亂想,就沒有這個問題,你要觀一切法空,你感覺有,是有那回事情,但是,不要當真,要用《金剛經》所言: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心眼開的人,你一講,他就懂了,昨天他又來了,比較正常點,前幾天還留了一大把的鬍子,他說這樣鬼神看到才會怕,我說:「有這回事情嗎?」每位菩薩臉都是乾乾淨淨的。第二次再來他就把鬍子剃掉了,表示他心已經不怕鬼神了,如果心還在怕,感覺還有鬼神跟他一起在攪和,就會愈來愈害怕,就會想去防衛,就會聽人家講要去裝些有的、沒的,讓鬼神看了會怕。你心如果沒有恐怖心,遇什麼境都沒有問題,修行中會出問題就是心有病,一有心病,才會顯現在怕這個、怕那個上。我昨天告訴他:「你這次去受戒,不要亂講話,要閉嘴,你現在修到緊要關頭,都要閉嘴,不然想到什麼就要講什麼,人家就會說你真的不正常,所以儘量不要講話。」

若已得身心解脫是好的,但是,若解脫也變成一種執著,這也是一種障礙。所謂的煩惱障含蓋所述的煩惱、所知障,這乃會障無漏慧之生起,無煩惱之圓滿功德相智慧起不來,都會被煩惱障、所知障所障礙。

所謂解脫障又作不染無知定障。無知,就是沒有完全了解佛法是要幹什麼,這種所得到的定,會變成一種障礙,這是小乘的解脫,或者叫作定障。不染無知定障,看此名詞那麼長,就在說明它的狀況。不染,就是心清淨,煩惱法起不來;無知,全無知或只知一半不知全部,就叫無知;不懂般若智,不修六度、不修菩提智慧,這裡講的是有修菩提智慧,但修得不夠,他伏心菩提有了、明心菩提有了、出到菩提有了,但是,懂了一半,只正得小乘解脫,後面的如來菩提怎麼去證得?祂不知道,因沒有大乘佛法智慧,叫做無知定障或者簡稱定障。

俱解脫障何義?在解脫裡面、在阿羅漢境界,我們講《金剛經》時,有講到九個層次不同的解脫境界,就是無為法也有六種不同或者九種不同的分別境界,俱解脫就是最後證到阿羅漢的境界,慧解脫也有,定解脫也俱足,叫俱解脫。仔細說明:(1)就觀而言,慧解脫人修性念處,俱解脫人修共念處。(2)以行言,慧解脫人修行正道斷惑,俱解脫人則正助兼修。(3)依法而言,慧解脫人不習事禪,直緣真理,俱解脫人兼修事禪(事禪則分為有漏根本四禪、無漏禪、滅盡定等三種,其中,無漏禪又有觀、練、薰、修等四種,慧解脫人實際上亦修觀禪)。(4)以神變而言,慧解脫人有十四種神變,俱解脫人有十八種神變。(5)就三明八解脫而言,慧解脫人雖有一明、二明,然不具三明,其八解脫亦不全具,俱解脫人則三明八解脫皆具。三明者宿命明、天眼明、漏盡明,八解脫者即八背捨、八勝處證得究竟境界之意。

八解脫之內容有:(1)內有色想觀諸色解脫,(2)內無色想觀外色解脫,(3)淨解脫身作證具足住,(4)超諸色想滅有對想不思惟種種想入無邊空空無邊處具足住解脫,(5)超一切空無邊處入無邊識識無邊處具足住解脫,(6)超一切識無邊處入無所有無所有處具足住解脫,(7)超一切無所有處入非想非非想處具足住解脫, (8)超一切非想非非想處入想受滅身作證具足住解脫。初二者各分為二,第三分為四,合謂八勝處。此中前二者依初禪與第二禪,治顯色之貪,第三依第四禪修淨觀,皆以無貪為性。第四至第七依次以四無色之定善為性,第八依有頂地(非想非非想地),以滅有所緣心為性。

解脫者,滅盡定之異名,就是滅掉你的覺受,憂喜苦樂心沒有,滅掉你胡思亂想的心;有的是講想受滅盡,胡思亂想的心沒有、感情領納的覺受沒有,僅止於絕對一境性中。所言想受滅盡定者,就是感情的作用、憂喜苦樂沒有,就進入一個「捨」受,「捨」就是平等法、等覺觀。想,妄想沒有,當然妄想早就沒有了,因緣來時,依他起性的感召因緣,之時他也不去想,可以感召,但是,不起第二念想;譬如一個人來,我看到是人,但,我不說這個是人,我看到一個樣子,我如果起了人這分別心,就有人名,再第三念、…,無數念什麼?這個人的名字就出來了,這就是動了凡心,就是有想,證到想受滅盡定的人,看是看了,不會再動念,知道這是物,不會再起分別名色想。

起分別想,接下來就是,是男人、是女人?認識嗎?不認識嗎?這就是想。想,也沒有了,受也沒有了。當然,想陰魔相那種胡思亂想的心,你想就會成就,你心想什麼,它就會產生什麼功能。以前,有一個和尚打坐,修世間禪法修得很用功,玩這心玩看看,起了一念,就用心甩到牆壁上,雖然,這個牆壁是用水泥造的,這麼簡單用心一甩出去,牆壁就破了個大洞,這例子也是想。你要求得心解脫,就不能想,不要去胡思亂想地動念,感情不能動以外,念頭也不能動。話說大迦葉尊者就是入這種想受滅盡定中,住於雞足山那裡,五億多年以後,當彌勒菩薩下生成佛,要把釋迦牟尼佛衣缽傳給彌勒佛。解脫,就是要到這種境界,才能講真正的解脫。

因障聖者入滅盡定之法,故稱解脫障,如果,剛講的那種境界,你還有想或者覺受憂喜苦樂不滅,就會障礙你進入受想滅盡定,就叫做解脫障。反過來講,一得解脫心智者,你執著解脫不放,會變成一種結縛、變成一種理障跟事障中的理障。理障是執著空,事障就執著有。被事障之所障礙那是沒話講,每個凡夫開始修就是這樣子,但被理障來障礙你,那是執著偏空,那是解脫的人,所具有的理障。

這些名詞不同,境界是一樣的,剛剛講解脫障的另一個,你執著解脫、執著空,變成一種障礙。其體為不染污無知之一種體至清淨沒有煩惱,就不去染一切法,雜染法、清淨法都不染。但是,因為他智慧不全,緊守空寂。我們講五分法身,修行都要朝這五分法身去修證。一者戒法身,戒德清淨時,得到一分法身,有戒,你沒有犯戒的話,不管是冤親債主或者毘那夜迦或者天魔來,你都可以把自心安住,沒有恐怖心,這就是真實之定;由戒法身來得定法身圓滿,定法身慢慢得到以後,你將得到慧法身,戒定慧三學,大小二乘都當要修學的。大乘修這三學以外,還要加上六波羅蜜、十波羅蜜,這裡講做得到三學、三法身清淨,就有解脫法身相。

剛剛講的解脫障,就是得有解脫的法身,但是沒有智慧,尚須進一步修行,最後也能證到解脫知見法身。有圓滿智慧了,又解脫也有智慧,用智慧來得到解脫,這裡不是用戒定這種少慧、空來得到解脫。解脫知見法身,是指用你所知道的知見、用你所學到的般若智慧,來得到解脫知見法身,念頭一轉或者你能夠觀,當然有神通好觀,這比較容易懂。何謂解脫知見法身?一般知見是指依自己之思慮分別而立之見解。此種知見與智慧有別,智慧乃般若之無分別智,為離思慮分別之心識。所以解脫知見法身,是指依解脫般若知見所證得的法身。凡夫、外道人知見不好,但知見前有佛法名相,即是謂解脫義,如作佛知見、知見波羅蜜時,則與凡夫、外道人知見不同,與般若智慧卻同義。

為什麼講有解脫,沒有解脫知見?因為他不學智慧,只有菩薩學般若智慧。我剛剛告訴你一個觀念,講修行之間,要記得放下放下,有什麼能力都要記得放下,你如果跟我這麼學的話,你很少會去執著你所有的能力,不執著能力,不是說你就是沒有,你還是有;當你要用時,你還是有,因緣來時,依他起性,你還是會感知一切事情、一切法,此時能不用一法去處理最圓滿,你要學最清淨覺、要學如來法,能依釋迦牟尼佛所教學習,不用一法才可以得到自性清淨。這種解脫知見、般若智慧,在《金剛經》、《般若經》,甚至於《解深密經》,或者其它的大乘種種論說都在講這個道理。此滅受想盡定,其體為不染污,即不被污染,沒有雜染、沒有汚染法、但是能無住的一種定。

 

(3)理障與事障。理障,謂邪見等之理惑障正知見者,相當於所知障。事障謂貪瞋癡等之事惑相續生死而障涅槃者,相當於煩惱障。

先談理障與事障。理也可以說是空證解脫,事障是事相、神變,如果修行到觀空自證者或者解脫智慧得到的話,他還執著這種解脫境界,會變成一種障礙。佛法是在講求實相觀,實相觀是說在事相之中能夠無執,可以證得解脫知見或解脫智慧知見。解脫跟解脫知見不同點就是在這邊,都是在處有為相,但是能夠用智慧來自然破解此煩惱相,這兩個知見都圓滿了,不變成一種障礙了,就是謂解脫知見。小乘行者被理障所障礙,凡夫被事障所障礙,事障就是所知障、煩惱障兩個,都會障礙到初基不能成就的修行者。

而所謂理障,即謂邪見等之理,惑障正知見者,相當於所知障。事障,一者就是真正的習氣,貪瞋癡等三毒之事惑相續於一切境中,所以障礙涅槃。而有修證解脫還沒有究竟的人,他會偏執空理,變成一種理障,此邪見來自於不究竟的知見,不懂得真正的法解脫道理,就會變成一種偏執知見。譬如外道邪師他們都以不同的現象來說明解脫,故說有六外道邪師(或稱六師外道),不管哪一種都不究竟圓滿,變成我們所說的邪見、不究竟說。

如果以神通來講,一個行者能夠證到宿命通,前後八萬劫範圍內眾生的因果報應祂能夠觀照到,但是,之外的眾生因果報應祂就觀照不到,祂都會以自己看到的為主,說之外就沒有了,然後就加以闡述,結果變成一種狹隘邪見。我們沒有神通,不會去犯到這個毛病,但有神通不究竟者就會成為外道邪說。有的人接觸誰、跟誰學,他的知見就變成你的知見,接觸外道人學當然會變成一種邪見。如果再講空有理念、無常觀、斷滅相、空觀、…,講什麼片面的道理,如果還偏執的話,也是一種邪見。法,是緣起法,如果你不懂佛法真正是緣起法,自己在修行過程之間,常常都因是外有就說有,但是,這有,是隨他知見而現有,等等的這些外道理論,都是障礙解脫的知見。如果是貪瞋癡不斷,在事障惑障來講,根本還沒有開始修行,這是對所知障、煩惱障之間不能夠究竟的說明。

 

(4)內障與外障。內障即三毒,為令眾生內心生起煩惱之障。外障,即七難,為外界所加之障礙。

內障就是心的毛病,你內在不清淨,就有種種的妄想習氣形成修道之障礙,此稱為內障,會障礙你修行路。所謂內障就是貪瞋癡三毒,這是概括六根本煩惱─貪、瞋、癡、慢、疑、邪見,有六個煩惱法變成內心障礙涅槃法,此三毒能夠令眾生內心生起煩惱之障。外障,即七難或八難,都是發生在外面的事情,加諸在你身體,外眾所加出來的障礙。一般講到外難,跟自己沒有什麼直接關係,但是,會造成你自己的煩惱,如果講七難,七災難,有八災難,也有二十難,譬如七難,即指:(1)日月失度難,(2)星宿失度難,(3)災火難,(4)雨水變異難,(5)惡風難,(6)亢陽難,(7)惡賊難。

日月失度難,好像日蝕、月蝕,失去了準度了,現在科學發達了,日蝕、月蝕之間,知道什麼原因,地球、月球跟太陽這三者關係,在某段時間就會連成一條線,就會產生日蝕或月蝕,這種不尋常宇宙現象,難免都會造成災難或者什麼,這個是我們不能控制的,從能量上來講諸星互相吸引,月、日失度難也會造成一種災難;日月運行失時,失去了時間性,本來我們三星固定,恆星就是恆星、行星就是行星,固定者固定,在走者運行,如果失去原有作用的話,就運行失時,這種出現在紅日出、黑日出,或者是日月無光等等的,剛剛講的日蝕、月蝕。

昨天美國發表資訊說,距離我們這裡有五千多億光年外,有一個新星球爆炸發生,地球的緣生,就是開始無中生有的爆炸,這個爆炸以後的團聚,它會慢慢冷卻,慢慢聚集生物,慢慢發展可以居住人的,聽說它的亮度比太陽還要大五千多倍;像后羿射日,以前日有十幾顆,后羿把它射下來,剛開始的宇宙,除了毘盧遮那佛能夠了解這些,還有各個如來可以了解,我們根本很難想像,世界生成之間是什麼現象。

第二個是星宿失度難,這二十八個星宿,上面的星球,如果運轉發生問題的話,我們也會接受到這個障礙,一般人在日月失度或者星宿失度難時,譬如容易發生自然的災難現象,這些,當然一般人都會發生這些災難,發生橫死,不該死而死,當然,佛菩薩、風災頂天神等不會受到這種災難。二十八星宿,常常出現金星、彗星等等的會變現,彗星是掃帚星,見此是不好一種現象,當然對地球來講,居住的人類會產生一些災難,這是有關於天上的。

我們人間的災難有火難,大火燒哪個地方,老百姓會被傷害;雨水,下得很多,變成一種水災,成第四個水災難;第五個惡風難,大風吹起來,傷害很多人。台灣很少有颶風,最近也發生了。地球演化現象,這種不正常的惡風難就會發生,福德不夠的人,會死在這些外來的災難上,國土、山河、樹木一瞬之間會被毀滅掉;亢陽難,就是太陽很大,五穀不生,導致餓死的人很多;最後又碰到賊難,有強盜,發生被搶或者被殺死。

經典講這些災難有很多,你說哪部經、哪個咒可以解除這些災難。在這裡講的就是外障,內障習氣毛病不著,外障有障礙來時,你不會冤枉死掉,佛菩薩當然不受這些障礙所障礙,而四禪天之所謂風災頂天神也可避免這些劫末之難。

剛剛講的二十八星宿,這些其實不僅是中國的東西,婆羅門教、基督教也有講這些,北斗七星,總共有七個天神住紮在那邊,這也屬於二十八星宿裡面的一種現象。修無為法,當然不會很在意這些,你要算命,要算得準,離不開這些,你要去懂這些,因為每一個星宿掌握我們的福壽,是幸運或者災難,都是由他們來掌控,你如果能夠超越心裡面的障礙,修得貪瞋癡斷盡,你當然對天上這些日月星辰、二十八星宿,祂們管不到你,祂害不到你;一般人都會依照流年碰到這些星宿,好壞好壞流年在一直輪流轉。

修行上的障礙,比較大的是修行境界,變成一種所知障,能不要執著一切,要能度過去;煩惱障是內心不清淨,內心不清淨所產生的煩惱,這個要去斷除貪、瞋、癡或者五蓋心─貪、瞋、癡、慢、疑等等才能夠超越

 

世親菩薩釋云,此德即是修一切障對治功德,謂一切時常修覺慧對治一切障故。無性菩薩釋云,此德即已串習一切煩惱及所知障對治聖道一切種智定自在性(此釋功德),已到永離一切習氣所依趣處(此釋到無障處,所依趣處即是涅槃)。親光菩薩釋云,此德顯示世尊永斷所治殊勝功德,即謂已證得解脫一切煩惱所知二障智及已永斷一切障礙。如上諸論釋為修斷二障智,斷一切障能到涅槃無障之處。

世親菩薩釋云,此功德相即是修一切障對治功德,修斷除煩惱後的功德;所知障,修斷除所知障的功德,或者理障、事障,內障、外障等等的,修行除去修自己內心的習氣毛病以外,還待功德成就,就沒有外障礙來障難行者,外障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這句話怎麼講呢?謂一切時常修覺慧,就是菩提智慧,來對治一切障故。

無性菩薩釋云,此德即已串習一切治道,對於你已經犯了的一切煩惱、心病跟所知障的毛病,都能對治。所以,因你對治它來證得佛道,是謂證道,證得一切種智定自在性。你要去找出證得聖性,此聖性叫一切種智定自在性,這是無性菩薩所解釋的功德相。這樣做的話,就已到永離一切習氣所依趣處,就是在六道在輪迴中,能趣向涅槃,不再於六道中再輪迴,此即釋到無障處,所依趣處即是涅槃。

親光菩薩釋云,此德顯示世尊永斷所治習氣後諸殊勝功德,能夠永遠的斷除一切習氣,對治種種障礙的後成就非常殊勝微妙的功德,離一切障難,也就是證得解脫一切煩惱、所知二障智的智慧,及已永斷一切障礙。

上面舉出三位菩薩解釋這句「無障礙處」,也就是說修斷二障智,修行來斷除煩惱障跟所知障,產生斷煩惱跟斷所知的智慧功德相,這樣就可以做到斷除一切障、離一誒難,能夠進到涅槃沒有障礙處。故說明此義「無障礙處」,是為如來第四個別德。


  「不可轉法。」

不可轉,也可以講不會退轉,你修到佛的境界,是永遠永遠不會退轉的如來境界。一般行者於法是可以轉上或轉下,證至如來境界時,上已無可轉法,更不可能有退轉法,故無轉下之法。你於修行路上,永遠都是進進退退的,有的永遠都是在退轉,直修到「位不退轉」時才能位不退轉,這是在十住的第七,七住位時得位不退轉。

我們修行聖位就有六十四位階,修到第十四位階時,你才能得「位不退轉」;位不退轉,但,行會退轉,菩薩行或自己行為會退轉,已發菩提心者,行菩薩道行為做不到,有時候就會有行退轉。要菩薩行不退轉者,就是要有真開悟的人、或初地菩薩始能得「行不退轉」,初地菩薩是永遠不會退轉自己的菩薩行的。

十信位行者,於大乘菩薩法中不被列入菩薩位階,這是修阿羅漢、辟支佛的位階,修到第十信位是辟支佛果、第九位階是阿羅漢果,這邊滿十信位以前的都不能算是菩薩,因為他是修自己。地前菩薩有三十四位階,就是十住、十行、十迴向、四加行,這些菩薩未證至登地菩薩、開悟菩薩時,他們於行是會退轉的。你要是開悟的話,就於菩薩行不退轉。而沒有真正開悟的話,此人今生還會退轉菩薩行。這一世如果碰到善因緣,走得快一點,下一世碰到惡因緣,可能又就淪墜了,這樣進進退退,永遠都是在輪轉。

修到菩薩行不退轉,這還不夠,要修到八地菩薩的「心不退轉」位,心不退轉最少要證到八地菩薩、不動地菩薩。阿羅漢、辟支佛是第九信位、十信位,祂們有能力自我解脫,用智慧得解脫知見,但未發菩提心,無所謂退不退轉。菩薩發菩提心後,誓度一切眾生,這時就有位、行、心等退不退轉的問題。心是最重要的,因為心在控制行為,心不定,行為就會退轉了,心定了,心不退轉了,其他的菩薩「位」跟「行」也都不退轉。

退轉是由好的轉向壞的來講,如果在下階的菩薩位,當然要轉成高階的菩薩位,或者是修小乘的法轉成大乘的法,這才是轉上法。這樣轉來轉去的,到如來境界時,就沒有什麼可以轉的了,不會轉到別的位階去,因為衪已經最究竟覺了、最妙覺了、最清淨覺了,是稱為有不可轉法。

 

不可轉法是辨如來第六別德:不可轉法是謂如來以最清淨覺,得至果圓滿轉,入究竟位轉依。如來成就三大阿僧祇劫之難行,金剛喻定現前時,於無間道斷一切粗重,永除惑障,於解脫道證得菩提、涅槃,為成就佛果圓滿之轉依,是謂不可轉法。

不可轉法只有如來可得,因如來以最清淨覺圓滿功德相,得至果圓滿轉,衪轉到最高位故無可能再轉。未成佛前這邊都是在轉上、轉下,剛剛講的十住位,以前已修過十信轉十住位,入十住位轉十行位,入十行位轉十迴向位,再轉四加行位,再轉地上十地菩薩位,再上去轉如來十地,總共有六十四位階可轉,都是往上轉,轉到最後面如來十地,是果地佛,果地佛就是十號具足,圓滿修行的境界,十號具足如來是為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這十號都圓滿的話,就是得最清淨覺,所以衪果圓滿轉。

入究竟位轉依者,轉是轉底下的、不清淨的,然後去依往上的果位轉依,你看到轉依,這個專有名詞,你可以這麼去想,由下位階轉到高位階,有不清淨把它捨掉,依賴這個清淨心,清淨有三不等,到最清淨覺,那是最高的,才能入究竟位轉依。如來成就三大阿僧祇劫之難行能行的菩薩道行,一般我們講,如果沒有方便法得到的話,我們要這麼極力地修持,修到三大阿僧祇劫時間,才能得究竟佛果位。

阿僧祇劫是一個不可數的數字,等於1x1053劫數,這在印度的數量學上面,我們已經介紹過了;第一個阿僧祇劫修持,你才能夠真開悟;開悟後再修一大阿僧祇劫,證到八地菩薩;八地菩薩再花一大阿僧祇劫,才有辦法成就十號具足的如來果位,是故成佛要花三大阿僧祇劫。菩薩行是難行,但是,用他的智慧累劫修,你不修就沒有辦法成就。菩薩因於時已無分別,所以三大阿僧祇劫,與一劫時間沒有兩樣,故不覺時間的久遠,這是我們要懂得。

三阿僧祇劫證得時如來位時,心智圓滿了,就能夠證到金剛喻定現前時。金剛是堅固不壞的定,是清淨無暇的定。此定好像金剛,金剛譬喻是銳利、無垢、透明,可以催毀一切的煩惱、外境,自己心地得到寂滅,這時金剛喻定才現前,那是佛才有的金剛喻定,就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見,但無一切煩惱,虛空界諸法都不能夠讓衪起煩惱。

這功德相如何成,是如來於修菩薩道過程中,於無間道修持中,已能斷一切粗重習氣。為什麼叫無間道?是指開始修持來斷除所應斷除之煩惱,而不為煩惱所障礙之修行,由此可無間隔地進入解脫道。尤其於最後身時,來於一生中從初修行、至成佛果位,亦能無間繫成道,一氣呵成。此是我們在講煩惱法修除時,講到九品、八十一品,這中間都有一個關卡、一個關卡,譬如你先斷瞋心、再斷貪心、再斷愚癡心、破無明等,對於我們的是階段性這麼去修,而如來衪們證到如來智慧時,修斷除一切不好的習氣,不必間斷修,一下子就可以克服,衪是真正的修無間道,不間斷的克服一切的粗重習氣。

所以如來能永除惑障,於解脫道證得菩提。要怎麼證?觀一切境界「無所有、不可得」,這麼一直往上推,就可以得到涅槃心。我們說修佛法,就是這麼簡單,捨掉內心的習氣毛病,克服身體所起的變化,心裡所起的念頭跟克服對外因緣之間的牽扯,能夠感召懸劫,這麼定住的話,你就真正住在涅槃境界。證得涅槃為成就佛果圓滿之轉依,這種圓滿的佛果,叫做不可轉法,不必再轉到哪裡去,這裡是最高的,就像你爬山一樣,爬到最高點,你除了下山以外,你還要爬到哪裡去?你沒有地方可去,是為不可轉。如果你在下位階的菩薩位階或者小乘位階也好,你要轉成高位階或者聲聞乘的迴小向大,轉成心量加大,起大慈大悲的心,那是有可轉的,而如來永住,是謂不可轉法。

 

金剛喻定者梵語 vajropamā-samādhi,係指如金剛一般堅利之定,又作金剛三昧、金剛滅定、金剛心、頂三昧。喻金剛不壞之定,此乃三乘學人之末後心,亦即小乘聲聞或大乘菩薩於修行即將完成之階段,欲斷除最後煩惱所起之定;生起此定可斷除極微細之煩惱而各得其極果,於聲聞之最高悟境可達阿羅漢果,於菩薩則可得佛果。

vajropamā是金剛喻,samādhi是定,而vajropamāvajraupam2之連結,vajra是金剛,upam2是譬喻之義,vajropamā-samādhi係指如金剛一般堅利、透明無暇之定,又作金剛三昧、金剛滅定、金剛心、頂三昧,是最高的,稱頂三昧。喻金剛不壞之定,此乃三乘學人之末後心,最後的心,亦即小乘聲聞或大乘菩薩於修行即將完成之階段,欲斷除最後煩惱所起之定;生起此定可斷除極微細之煩惱而各得其極果,就是無上正等正覺的如來果,於聲聞之最高悟境可達阿羅漢果,於菩薩則可得佛果,而佛所得金剛喻定是最高的定。

 

又修道所斷之惑,於九地各有九品,故能治之無間道亦各有九品。其中,斷除有頂地第九品惑之最後無間道(ānantarya-mārga),稱為金剛喻定。一般稱斷煩惱之階位為無間道,無間道者,謂此能斷所應斷障為是,而由此證得真理之階位稱為解脫道,遂以起金剛喻定相當於無間道,由此得阿羅漢果或佛果亦相當於解脫道,故能起金剛喻定之無間道,亦稱為金剛無間道。

修道所斷之惑,於九地各有九品,三界九地,每一界地都有它的煩惱障,五趣雜居地是凡夫地,當然煩惱無量、也最多,第二地離生喜樂地,離欲界生死,產生喜樂,第三地定生喜樂地,第四地離苦妙樂地這第三禪天,先除身體惑,再來是心惑,四禪天的捨念清淨地,再來四空處定,空無邊、識無邊、無所有、非想非非想,這三界九地,每一地都有他的煩惱法,這些煩惱都要修內心來斷除掉,叫做修惑斷這些煩惱。九地各有九品,九九八十一,九品裡面上、中、下三品,從粗的習氣先斷,再斷微細、極微細的習氣,以煩惱來講,上品煩惱是很重,下品煩惱比較輕,如果是不好的就講粗重,再來是斷微細習氣,微微細習氣。

故能治之無間道亦各有九品。其中,斷除有頂地第九品惑之最後無間道(ānantarya-mārga道路),不間斷的菩提心、道路,稱為金剛喻定。ānantarya-mārgaanantarya連結而成,意無間,mārga是道。一般稱斷煩惱之階位為無間道,無間道者,謂此能斷所應斷障就是無間道,而由此證得真理之階位稱為解脫道,這樣講起來無間道有無量無邊的煩惱要斷,對佛來講不可轉法,一生一次全部斷光,對我們來講粗的習氣斷了,微細的習氣還沒有斷,還擺在那裡,一個一個擺的,等到全部走完,該斷的全部都斷了,才算真正解脫。

無間道可以說是種種煩惱所累積的,無間道與解脫道這兩個名詞是對立的。遂以起金剛喻定相當於無間道,由此得阿羅漢果或佛果亦相當於解脫道,你如果沒有無量的煩惱,金剛喻定不成為金剛喻定,你從有粗的習氣毛病要斷,慢慢起了金剛喻定,就可以一個一個克服,三界九地就可以慢慢的往上去克服,這煩惱是無間的,你金剛喻定現起,也可以一個一個克服掉,得到解脫道也是無間的。故能起金剛喻定之無間道,亦稱為金剛無間道。如果只有指斷粗的習氣,那不能叫做全部,金剛喻定不能叫無間道。(待續)

(2007.04.25.講於法爾)


[ 解深密經》選讀 ] [ 經典選讀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