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  試解《解深密經》的奧祕(1-20)
          (本篇文章為張玄祥居士所撰,未經同意,請勿引用轉載。)  


一、序品()

如來總功德相說明()

「到無障處。」

顯第五別德:到無障處,如來智、力圓滿,最清淨覺,無有障能成礙者。凡聖普通有二障(二礙),敘述如下:

到無障處,如來智、力圓滿,最清淨覺,是顯如來的第五個別德,要到無障處,依靠智慧、依靠力量,如果你有智慧,沒有力量,走不到;如果你有力量,沒有智慧,不圓滿,這樣就像一般人所講的有勇無謀。因為如來得到最清淨覺,具無量的神通力,衪當然能夠走到哪裡,都沒有一個障礙可以加被於衪,不管是度化眾生或者諸魔他們的行為,都沒有辦法障礙到衪,因為如來得最清淨覺,才有這種能力,這種功德相,走到哪裡都沒有障礙。

我們初修行的人,障礙在內心,內心,離不開習氣毛病、煩惱,再來受外來障礙,是這些外來眾生,本跟你沒有關係,你看了因五根不淨,變成你內心的煩惱了。你要是內在不煩惱了,要走出去時,總是會碰到一些不甘寂寞,還有害心的外道、邪道等等這些人,這些人雖沒有相關,他也要來障礙你。自修容易,你要跨出去度眾就難,雖說都是在修行,但修行的方向各有不同,我們是要直趨解脫道,證得脫離三界輪迴;有些外道也在修行,但是,他們的知見不夠,沒有辦法接觸到佛經,他們學的都是心的真如能力,他們還是貢高我慢心不去,那種比較工夫行不行的鬥爭心不去,隨時都會來障礙你。

修行到一個境界,如果沒有得到最清淨覺,有為法的智慧、力量都不夠,因為力的圓滿,是最清淨覺所產生的無為相是最圓滿的;你練了些有為功法都是有破綻的,雖然是這樣講,修有為法不好,但是,有些人根基不足是沒辦法的,他們還是會執著有為相,會走入偏向有為的諸法上。

如來是得最清淨覺,無為法最高無上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智、力都是從最清淨覺中出,無有障能成礙者,是說就是沒有一個障礙,能成為一個阻礙,來阻礙釋迦牟尼佛化度眾生的力量。佛如來,是具最大慈大悲的成道者,在《金剛經》裡面講發菩提心,意思就是要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菩提法,此菩提法就是如來法,你發這個菩提心後,也就是要度盡一切眾生,成道者如如來是最具大慈大悲者。如果你不具足度盡一切眾生的心,沒有真發菩提心,當然沒有把無上正等正覺之法擺在最高原則去做,你能夠證得等覺、妙覺,跟你度眾生這兩個項目,一個是目標、一個是手段,手段也是目標,目標也是手段,發心就是你的目標,你要度盡眾生也是一個手段,用來完成目標的。

因為你要成佛如來,若沒有度眾生,沒有這個願力,你不會發起大慈大悲的心去度盡一切眾生。你要度眾生,不是只有靠自己的定力、解脫力,這還不行,你還要有能力去維護眾生,你要去解救他,這樣你就會碰到障礙,就要有高超智慧力來化解。如來有如來的智力、神通,面對一切度眾之境界,達到完全度眾之目的;功夫愈高的,當然面對的這些障礙也是最大。譬如釋迦牟尼佛要成佛時,這些天魔就下來障礙衪,這魔天的男男女女,不是只有一、兩個,全部都下來障礙衪。如果你了解釋迦牟尼佛的慈悲,要知道祂是以什麼法門來克服這些魔障?你一定想是用什麼不得了的一個大法來驅魔,那你就錯了,不是的,衪是以無為法、慈悲法、寂靜不動法來降魔。

因為佛陀是最慈悲的,所以,不能用一法去修理眾生、甚至於害人修行的天魔,對這些魔天、魔眾,衪都捨不得利用一法來傷害到他們,因此衪就住在無為、慈悲三昧中,是這樣降伏這些魔天、魔眾的。你要了解如來衪所證得的,當然是最清淨覺,能以至真如無為法面對諸魔。

我們沒有這種功夫,但是,我們要有這種知見,我們要向佛學習,就是要學無為法,無為法是最高無上的法。我前幾天講的,每一個佛如來都是平等、平等的,但是,如來,再下來的佛、菩薩、聲聞、緣覺等等的這些三不等的聖人,祂們的心地沒有個「最」字,是有清淨覺,但是,沒有能按個「最」字。如來的總德相是「最清淨覺」,這個「最」加在清淨覺前面,是比較級中的最高級的。最高的法是最不用力量的法,無有少法可得、無有少法可用,這就是無上正等正覺,也是所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能夠修到這樣的話,沒有一個逆障能夠成為阻礙。

凡聖普通有二障,也可說是二礙,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個是煩惱障、一個是所知障,這兩個在唯識裡面是很重要的名詞,一種障礙你自性不能夠清淨,下面就把一般聖眾及凡夫才有的障礙提出來講,這兩個障礙,又有內外、空有的分別,就變成四種下面的解說,敘述如下:

 

(1)煩惱障與所知障。係瑜伽行派與法相宗對貪、瞋、癡等諸惑,就其能障礙成就佛果之作用所作之分類。煩惱障由我執(人我見)而生,以貪瞋癡等一切諸惑,發業潤生,煩擾有情之身心,使在三界五趣之生死中,而障涅槃之果,故稱煩惱障。所知障由法執(法我見)而生,以貪瞋癡等諸惑為愚癡迷闇,其用能障菩提妙智,使不能了知諸法之事相及實性,故稱所知障,又作智障。

(1)煩惱障與所知障:什麼叫煩惱障、所知障?就是修真正的瑜伽行派的或者是中國的法相宗,法相宗偏向於唯識方面或者有為法的,《解深密經》這裡講的雖然是心有為,但是,它是究竟的有為法,如何解說?是同於有相無住的無為法。不要一聽到無為,就是不用一法,在《解深密經》解釋無為時,就是有法之間,不為一切法所黏著,這樣就是中道、實相觀的圓滿無為,不是說一切都不用。像《金剛經論》裡面所講的有為,是「無為常為」,無為是我們沒有煩惱障、所知障時,你自性真如它會應緣,我們要的是自性能夠應緣,不是妄習應緣。自性應緣之間處無為境,不能用你的妄想習氣相應,你的自性自己應緣才能做出很多不可思議的能力出來。

如果說您能心感或者能見性看,兩種功能都具足,當然是最完美的,有的人是能看,但,心感應不到現象。當然,心是遍十方虛空,不受限制的,能感一切境。而眼睛就是能看,是有距離緣的限制,除非你已成佛,成佛它這個自性,就能夠遍入虛空界的境界,當然見性能不受限制。菩薩能見度還是受限制的,聲聞、緣覺更是大受限制,凡夫更是受大大的限制,給你五百公尺距離,可能您就看不清楚了,或者離二、三十公尺前面的字是什麼,您就看不清楚了。這個妄習能夠障礙自性,它要如何做到清淨?貪、瞋、癡,我們說三毒是能生無量無邊的煩惱,這樣能障礙我們成佛的作用,把它分成煩惱障、所知障兩類。

煩惱障由我執,即是人我見而生,如果,你五根不淨,我執深重,碰到外面的人事物,你就會產生煩惱障,我執一發,依在貪瞋癡三毒上,產生一切心裡毛病,諸惑發業而潤澤生命發源。如果,你心裡沒有毛病,業障來了,你不會產生煩惱障,本來這個是障礙,不管是人、非人來時,你心裡面沒有習氣、毛病的話,它來對著你發作沒有錯,但是,你可以自在去面對那個境。一般凡夫沒有辦法說清淨心性,碰到外在人事物對著你來時,我執心很重,會產一切的業力,滋潤它發作,這個業發作以後,潤生煩擾有情之身心,身體的氣不通,身體生病,當然煩惱、心不定是被人所影響,被外境的人事物所影響,這時當然心更亂,心來執著你的身體病痛,病痛也是一種煩惱。

我們要怎麼做才好呢?對於肉體、身體,可以去看病,病當然要看,運動當然要運動,氣功當然要學。但是不要太執著,這個業力該要好時,迷迷糊糊哪一天就好了,真說不定!你太執著病痛,就是我執太重,你人見、我見心太強,一起床就是身體這裡不對、那邊不對,然後就很懊惱。這是現實問題,當然是現實問題,看病要去看、運動要運動,什麼法都要去試試它,但是不要很煩惱;我們身心是造成我們煩惱最根本源,如果是說你的心自在,身體有點微恙或者有點病痛,當然是要去處理,處理之間要能自在,不要太執著。小毛病你不去理它,反而自己不知不覺就好了。

我記得以前去龍潭那邊按摩腳底,結果師傅按了太大力了,腳底腫了一大塊突起,一大塊覺得這樣不是很好,就用磁能寶調理、熱水泡泡、天天按摩突起處,就是一直想把它消除掉,搞了一個多禮拜,突起不消就是不消,老是突出來在腳底心。當時心一想,不好就算了,不去再去理它。結果過一個多禮拜以後,就不知不覺間消失不見了。某些病痛異樣,您愈執著它,愈想辦法要去弄掉它,愈弄它就愈不好。若調理後不好,放下反而卻轉好了,每種病都有它的道理在,一定要有個時程。現在您給它弄得出來個突起,它要消一定要有一定的時間,你在一定的時間內,光著急要治好它,反而不會好轉。你說在剛開始不去理它不是就好了,這樣也不好,總是要試試種種方法,真不行時,放棄,以後自然就好了。哪個時候好的,我也不知道,也沒有確切地去記得,反正後來就消掉了。

你們對身體比較不注重,什麼叫不注重?就是小病、異樣不會去發覺,這個身體稍微有不正常,我就要去注意,不是不理它、不去注意它,而是要在最短時間內把它克服,所以會想盡方法,什麼方法都是自己想的。我教你們的那些方法,都是我的身有問題,自己想出來的克服法,我很少看書,可能看的就是經絡書籍,你懂得經絡的話,把氣搞通了就沒病了。

有天您身體不舒服,你還要人家來講、來提醒您,你大概是感冒了,您說也沒有流鼻涕等等的,怎麼會是感冒?修行人的感冒跟一般人是不一樣,哪天身體微恙、不正常就是感冒了。我三十幾年來都是這樣子的,感冒要吃什麼藥?隨便吃、隨便就好轉,奇怪吧!感冒靈一吃也就好,外面買的感冒糖漿一吃下去,也就好了。反正你不吃藥就不會好,一吃什麼藥就好,可能是身體等著吃藥的樣子吧!

因為身體很敏感的人,不是只有本身自己的問題,是你跟眾生之間的問題。我常講菩薩有病行,如果你沒有病行的話,你不是真菩薩。為什麼要修病行?因為你的心跟大家的心都一體,身跟大家的身都一樣,那他的病不是你的病嗎?身體敏感的人會感覺身病的,他的煩惱不也是你的煩惱嗎?講到這裡,菩薩為什麼不是單修自己就好?因為,你有這個肉體,這個肉體是光菩薩自己的身體,你身體一定是跟人家互相分擔病痛,所謂互相分擔,當然是自己無病,但來分擔別人的病痛,他有病你就有病,他有煩惱你就有煩惱。你一有感召病痛,就要去處理,你的煩惱跟病,你處理好他就好了。這樣,你有這種能力,你已經是菩薩了。

很多人不知道他自己是菩薩身,一走出去碰到什麼障礙就是要生病,其實講起來這就是菩薩身。菩薩身有時,你就要有菩薩智慧,怎麼來化解此病?最簡單的動一動,讓身體血氣通,血氣一通就化解了;如果有人為的作法要障礙你,你也是要讓血氣通順,保持血氣順,無聊的他也就沒有你的辦法了。不必用有為法,不必唸什麼咒、用什麼法,你只要保持血氣通順就好了。問題是要怎麼保持你身體的血氣通順?最簡單的就是動你的手與腳,我常常五肢五處地晃動,這此處是血氣通順之源頭。

優婆毱多把動物屍體化成手、腳、頸環,說要供養魔,魔不查大生歡喜心,把此環掛上雙手腕、雙腳踝、頸部等此處,這五肢五處控制你身體整個經絡,手三陰,從胸依沿手內側走到手指的未端,另外手三陽脈從手外側走到頭部,再來是足三陽,從頭部接到足三陽脈趾的末端,然後足三陰脈走入小腹、腹腔,如是共三次轉。第一次轉,手三陰接手三陽,手三陽接足三陽,足三陽接足三陰,一次一輪,三輪變成十二經絡走完。

血氣從胸經過手腕,腳這邊經過腳踝,手當然是往上再往下,腳是先往下再往上,如此走完後,再來是走中脈、任脈、督脈,從後面督脈走上來剛好卡在頸部這裡,這裡頸部要不要注意,所以一定要動。你能動這五個地方,你血氣通了,身體障礙就化解了。當然你這個丹田契機不能散掉,感冒時丹田就散掉了,一散掉,你所有氣源都沒有了,你再動等於是凡夫在動一樣,沒有什麼感覺。丹田有契機的話,動這些主要地方,血氣就會通順了。如果感冒時丹田開始要斷掉或者眾生要抽掉你的氣,快要沒有時,可以用磁能環背帶按在小腹這裡,不到半個小時就保住丹田不會斷散。如果丹田散掉的話,我看兩三個星期都恢復不過來。

菩薩心跟這些聖人聲聞、緣覺等,他們天天打坐練功的,哪個人沒有氣,有,他們是用氣來維生的,菩薩以氣維生以外,他的身又跟人家共有、分擔,菩薩又是用智慧去修病行,也就是控制你的病能夠好過來,眾生的身心也就解決了,這不修而修,你不修不行,不用智慧不行,這些去哪裡問?不必問,看你自己哪裡不通,就用什麼方法去化解。

我們了解一切煩惱都是身心引起的,身心引起最根本就是貪瞋癡三毒,所造的基本種種惑業。使在三界五趣之生死中,而障涅槃之果,故稱煩惱障。煩惱障來自於貪瞋癡,由外來的因緣引發你內在的種種疑惑處,就產生煩惱障,讓我們在欲界、色界、無色界中,天、阿修羅、人、畜牲、餓鬼、地獄六道之中一直輪轉不能解脫出來的,沒有辦法住入涅槃。涅槃是心清淨,不為一切業力所左右,叫做涅槃,也叫寂靜。你要怎麼修到涅槃境界?就是心沒有罣礙、沒有煩惱,貪瞋癡沒有以外,障礙來時,你有能力化解自己內心的毛病不跟它相應,這樣初步涅槃工夫就有了,心就保持空、沒有執著就解脫煩惱障,這部份講煩惱障。

至於所知障,不是我們一般所講的,你懂了佛經、你學了什麼法,當然這個所知不正也可以說會障礙你。讓心不空的法,就是所知造成,有的人學很多法,學了就執著、放不開,有的人知見不正,看到這句話很好,就記住,永遠都放不開,人家是要用才拿出來用,你不是這樣,你偏偏就記得牢牢的。

前幾天有一個網友寫mail來說,他無意之中,《楞嚴經》裡面的某句子就一直冒出來,就變成一種執著,當然到要成佛時,有一個功德相叫「無忘失法」,無忘失法,經歷過的事情都記得住,如果沒有執著時,你懂了愈多不去忘記,當然最好;如果你的恨心還沒有滅,一個人講了一句話得罪了你,你就記得 牢牢的,那就慘了,煩惱如金剛不壞,那不是更糟糕嗎?

佛是最清淨覺,快成佛如來時,衪有一個法是「無忘失法」,所經歷過的事情跟過去發生的事情,跟未來要發生的事情,衪都能夠知道,既然知道,而且沒有煩惱,有此無忘失法就沒有關係,你要證到初步的解脫,你這無忘失法有的話,才比較不會煩惱,不然給你知道愈多,你煩惱愈多,知道這個人過幾天要怎麼怎麼樣,你又放不開,那不是更糟糕,這些是凡夫程度的所知障。

我們一般講的所知障,是偏向修行人修道的過程之間有什麼境界,譬如色界天,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的境界怎麼樣,你證得了,卻放不下,會變成一種障礙,是為所知障。有覺有觀,初禪境界,有個覺知的心,可以觀你妄想心起滅起滅、習氣起滅起滅,天天這樣觀照,忘記要捨掉它,那你就不會進步,就一直卡在初禪境界,修行不是要這樣嗎?是一直要觀照這個心嗎?你觀照心地太多,就散亂了,知道嗎!它似有若無,它生生滅滅,不理它,反而沒事,你太觀照它,反而變成一種所知障,障礙你自性清淨。

初禪的境界,有覺無觀,不去除的話,你進不到無覺無觀最後的四禪境界,當然你有覺有觀,超越的話,就能進入喜俱禪,從內心裡面產生歡喜心。一遇歡喜心,你又很執著,這個心很好,天天沒有煩惱、天天很歡喜,你這樣執著的話,進不了三禪,是為所知障。有打坐修行之間的歡喜心,或者沒有打坐,作法會也會產生歡喜心,你也要控制,或者根本沒有做什麼,也會感召而產生歡喜心,這個歡喜心從哪裡來?不知道,修行人這時就要警覺,沒有什麼可以歡喜的,你要的是保持一個清淨覺,從來就沒有什麼起浮起浮的心地,這才是你本來的清淨空性。

有所執著,好壞都是不好的執著,不是說壞的執著就是不對,貪瞋癡要滅,對,所知障,大概偏向好的這種真如性的功用也要滅,不然就是法的執著,當然這裡講的是善法,是真如性所產生的功能,體會到這個法,有的人修密法修到最後執著,修觀,觀起來,放不下,修密法的人觀照起來,捨不得放下去,因為你有這個能力,心眼有點打開,你很少會去執著你這個能力,不放下,怎麼修空觀、求空無的心?你不修大手印的話,怎麼能得到涅槃?大手印,其實就在講空,我們修顯教,禪宗講菩薩法裡面,都是講空三昧,你要修空三昧,你又執著有相,怎麼修空三昧?永遠都修學不到。

上面講的煩惱障,是由我執,有我,所以煩惱無量;如果內心的煩惱,那應該歸屬在上面的煩惱障,內心的不清淨,不清淨由貪瞋癡引起的煩惱法,是你內心不清淨,內心清淨了,煩惱法沒有了。所知障由法執而產生法我見,現在是由法執,是偏向於內心真如的一種功能。反過來講,執著法我知見,就是執著一切的性相,一切的真如性所產生的,這樣的話,如果由法我見所知障生起時,是以貪瞋癡等諸惑為愚癡迷闇。

前面講的煩惱障也是貪瞋癡,後面這個善境界,為什麼也是貪瞋癡而起?都是貪瞋癡。為什麼呢?你執著初禪天的境界、二禪天的境界、三禪、四禪天、四空處定的境界,也是一種貪,執著就是貪,佛法的殊勝微妙,就是在讓你不要貪,內心的習氣毛病、世間的榮華富貴、美好飲食等等的都不要貪,這是沒有錯的。但是,修行過程之間的境界,貪氣機也是一種貪,我們學佛法,學菩薩道都是氣給人家,就是氣不給人家,我們也給人家加持,讓他有氣感。但是,有一些邪道法,專門破人家的氣,你怎麼發覺,你只要打坐,如果覺得氣愈來愈沒有,不是感冒,就是你被偷氣了,氣被偷了。有一些邪道師父,集體用功,然後他去吸取徒弟們的真氣。氣,你自己練就有了,為什麼要去吸人家的真氣?你吸人家的真氣就不會花光,也會花光,那何必吸人家的氣,這是無常呀。

還有我們修行人心眼開的話,氣機是很旺,這些非類眾生,它看你有氣,會來要你的氣,看你有光,會來要你的光,你要不要給它?有的人就捨不得給,捨不得給,就是你身體不想生病,才捨不得給,因為給了,身體就會生病,這樣你沒有菩薩的病行,菩薩就是你要,我就給。釋迦牟尼佛布施是用身體給,我們講施捨身體最難,《金剛經》在講,你如果能夠把自己身體都捨掉,那你就不會捨不得名位、錢財、城堡、宮殿、珠寶、什麼的,甚至於這些官位什麼的,那就是看得開,自己的肉體能夠看得開,那真的不得了,我把我的肉體都捐獻出去,都布施給人家,你看釋迦牟尼佛發願布施衪的一千身給人家,所以衪比彌勒菩薩早一點成佛,早了三十幾劫,等於五億多年。你給的光是身外之物的氣,你給他,過幾天培養培養又起來了,這是得失無常,身體有好就有壞,有壞就有好,不要太捨不得了。

這裡講的所知障還是由貪瞋癡引起,大部份都偏向善境界的執著,這個離不開愚癡、根本的愚癡,當然在善境界裡面瞋心比較少,斷一瞋,應該可以到二禪的境界,可以到須陀洹的境界,有的經典講斷一瞋,許你證須陀洹果;小乘經典是講要斷身見、要沒有戒禁取見、沒有疑心病,這樣是須陀洹果,有的經典世尊又講,斷一瞋,許你證須陀洹果,表示你瞋心破解的話,應該身見也沒有了,疑心病也沒有了,既然連身都破解掉了,那心怎麼會起疑?不會,連身都不要了,怎麼會起疑。

我那天講,有同學沒有正知見,自己身體生病是業力,講到業力,這個醫生看不好時,你不想業力,你就懷疑菩薩沒有幫助你,不然就是我拜的這個菩薩不對,然後佛像就換,換來換去,這種疑心病,就是沒有正知見。你沒有想,我重病就是業力或者壽該盡,壽該盡你就要有信心,如果你天天拜觀世音菩薩,一天唸了幾萬遍,你看觀世音菩薩衪不會在意嗎?天天唸唸唸,衪的應化加持身一定會感應,會來幫你。一般人沒有正知見的話,沒有對佛菩薩的功德力產生信心時,拜沒多久,病沒好,就趕快換別的拜,不然就去找外道或者算命仙什麼的,都是這樣子的,這個開頭就沒有正知見,而且這種人大概都是修有為法的,修無為法,有沒有菩薩也沒關係,身體病痛就忍,心煩,就把氣打通,心就不煩了,這些都是愚癡病,沒有智慧,不懂因果。

這裡講的不懂因果,最主要在於你修證到初禪天境界的話,你就會出生到初禪天的天上去,這不是因果嗎!愚癡,是謂不明因果,不明因果,就是愚癡。你從愚癡病,產生疑心病,有病時,你懂因果的道理,你懂得是因為我壽命該盡,我的殺業太重,得重病要捨報,如果這樣,你就求諸佛菩薩,以衪最清淨覺的種種功德,有的說如來有六百五十種功德,再加上很多的功德,如果你真正的憶想衪,有信心的依附衪,沒有什麼法不能解決。

就像我們以人來講就好了,不用講佛菩薩。你對那個人有信心,你說不管你怎麼樣,我就是賴給你了,他也不得不好好的幫你。你一子找甲醫生,一下子找乙醫生,再找丙醫生,反正有人找就好了。你不來,他也不會想到你,這是因果的問題,是牽涉到你自己的智慧,不要人靠不住,人靠不住,你要靠佛菩薩也可以,反正你就是天天誦經、唸咒,跪在佛前拜佛,你看諸佛、菩薩,幫不幫你?

愚癡病,第一個要先反省自己,第二個就是找對目標,當然這跟修行也有關係,你有信心,就是修行好,當然對諸佛菩薩有信心,不會怕死;像韋陀菩薩,有一個修行人在山崖邊打坐,結果一晃神就掉下去,剛好抓到山崖中間的一根樹幹,要上,上不去,要下,又下不去,結果他就怪起韋陀菩薩來,說韋陀菩薩不是曾發願,只要有修行人在真修行,衪都會好好守護,怎麼我在這裡打坐,怎麼會掉下去呢?心裡就見怪了。結果,韋陀菩薩就出現了,問:「你掉在這邊!」衪問他:「你要上來嗎?」答:「要上來!」衪說:「要上來,就把手放開」他說:「手一放開,不就掉下去了嗎?」。你對菩薩沒有信心,如果你說衪是菩薩,衪叫你放開,你就放開,你放開,衪才有辦法救您起來,是可以用神通力把你拉上來,雖然離了好遠,不是直接用手去拉你,這是你不懂諸佛菩薩的能力。碰到障礙,沒有辦法,就迷失掉了,怪這個、怪那個。

以所知障來講,你懂得愈多善境界,愈會執著,執著就犯了愚癡病,你執著哪裡,就生到哪一天去;在修行路上,佛法的殊勝在告訴你「無有一少法可得」,這就是無上正等正覺,無為法的究竟就是這樣子。如果你不了解這些,都以貪瞋癡來當做你基本的造業,那你沒有辦法擺除煩惱障或者所知障。

其用能障菩提妙智,是說所知障,是以貪瞋癡毛病當做基礎,來迷惑你,讓你愚癡,這樣所知的作用會障礙到你的菩提妙智。什麼叫做菩提?菩提是覺。怎麼覺?覺悟一切法,係因緣法,是虛幻不實在,覺悟一切法,是因緣而起。因緣而起,你怎麼擺脫?用般若智慧,觀它「無所有,不可得」就擺脫了。為什麼那麼簡單的道理,怎麼搞不懂?就是因為你所知障障礙你,煩惱障障礙你,你才搞不懂,這簡單的道理在這裡聽懂,等一下障礙來的話,你又迷糊掉。你會看障礙,你不會看菩提這一邊,人就是這樣子,所以才有三不等的修行者,同樣在聽課,有的人理解力快也做得到,有的人就是平時看起來腦筋很清楚,境界來的話,他不看菩提、不看般若智慧,他去看那個境界,然後就執境迷失掉,沒有辦法客觀的看到事情發生的人事物,這樣你就迷失掉了,迷失掉,就是有所知障、有煩惱障,來障礙你菩提智慧。

這兩個到底要怎麼劃清?先控制你內在的煩惱障、所知障,比較清醒一點,要看佛經、要聽人家講、要思維,你自己懂,當然自己看佛經你就懂,如果,自己有看沒有懂,你就要常常聽人家講課,人家講一小時的演講,等於你去看好幾年的書,也都沒有辦法得到那種結晶。你看一個老師在台上,上一小時的課,他準備多少材料,除了他過去所受的碩士、博士的教育知識之外,他還要準備很多的材料,他融會貫通講給你聽;三十年前我也誦了很多的《金剛經》,什麼叫般若智慧?不知道。般若智慧,就是你觀一切法「無所有、不可得」這樣就是菩提智慧、般若智慧。為什麼做不到?因為你心不淨,所以做不到。執著有為法的有見光、見外世界、見天神美妙、天界很好,你一見就執著,當然就沒有般若智慧,就會卡死在那裡,這是貪癡。在高層次天界的話,瞋心應該比較少一點,就是犯了貪跟癡,癡最根本,無明產生貪跟瞋,如果無明破了的話,你前面貪瞋就滅了。

貪癡使人不能了知諸法之事相及實性諸法的實性,無性,前面講的三無性,遍地所執性是凡夫性,依他起性是聖人自性應緣的功能,圓成實性是佛衪已經是最清淨覺所現的。你要求解脫的話,你就要觀它都沒有;你看遍地所執性,觀它沒有,你就沒有煩惱;依他起性觀它沒有,你面臨的因緣起不了作用,業力有報、沒有果;依他起性後你若會迷失,會進入遍計所執,當然你就會受報。

為什麼聲聞、緣覺、菩薩祂們三個類別,面對一切因緣時,依他起性祂們知道,沒有因緣起不了作用,因為他煩惱沒有了、胡思亂想沒有了,一定有因緣始應緣起法;譬如你說你今天為什麼心煩煩的,我的腦筋也沒有拿一個問題來煩我自己,今天起床心就不對勁,煩煩的,煩煩的就是有業緣來障礙你,你才會感覺煩惱,如果你自己連這個都沒有辦法感覺,那就是你還差太多了。問題是你自己感覺了以後,你有沒有進入遍計所執性的煩惱障裡面,如果沒有,你說緣起緣滅,你沒有執著、你沒有法的執著,這樣就可以解脫。雖然沒有到佛的清淨覺,也可以解脫。

圓成實性這個是佛性,不是我們人的層次,是如來衪的自性,可以觀照十方虛空一切世界,衪的心可以體知十方虛空一切世界裡面眾生的因緣果報,這樣懂得那麼多、知道這麼多,如果衪也很執著,不是很煩惱嗎?圓成實性證得的佛,就沒有什麼煩惱,這種善境界,根本無明破的話,衪才有這個能力,有這個能力,衪也就是相對的看盡了虛空一切世界,容納了一切世界的眾生在心中,但衪都沒有罣礙,他就是我,我就是他,不一不異,這種圓成實性也就是如來藏,只有如來才能講的如來藏性。

這三性,雖然在講各個不同自性,其實是一非異,凡夫就只有遍計所執性,後面兩個不見了,小乘的聖人跟菩薩,還不究竟的,就是有中間這個依他起性,遍計所執沒有,但是,圓成實性還沒有做到,還要再修,不然累刼修成如來要做什麼?菩薩就是菩薩,聲聞、緣覺就是聲聞、緣覺,跟如來是不一樣的,所以還是要繼續修,修到你什麼都可以看到,無所不入,虛空多大,都可以進入時,世界多少你都可以觀照到,那才是如來的境界。如來境界有這樣能力,衪也沒有執著,知了法後,就沒有執著。

你要懂得這些現象,沒有法的執著,才能容納。事相,是一切因緣法,一切世間法的相;實性,圓成實性是最根本、最好的,不然就是依他起性,如來為什麼入寂滅時,衪僅有圓成實性,沒有依他起性?衪要也可以,衪大部份不要用到,衪以清淨自性,化一個應化身出去利益眾生,衪的自用身、受用身,化一個他受用身出去,衪不必有依他起性,就是有也僅止於了知其境。

你要看唯識,配合如來跟菩薩、聲聞、覺緣等不同神通變化,來比較才能解釋,如果你連這個都搞不清楚,那你去講唯識、《解深密經》,愈說愈迷糊,不知道在講什麼。如果你用佛的神通力來講這三性的差別,很自然的分別,就能清清楚楚了。如果如來圓成實性證得,衪要主動意念去度眾生,衪可以用依他起性,你憶想衪,衪化一個應化身出去,不是衪來,是加持身來;有人在問,外緣來,有的說菩薩來、有的說如來佛,誰來?是真的、假的?佛、大菩薩不會現身的,保證不會現身,衪的應化身就夠用了,為什麼要現自性法身!

會自己現身出去的聖人,是三地菩薩或者五地菩薩,因為心還大不淨,應化身化起還太少了,三地菩薩僅一個應化身,五地菩薩僅三個應化身,超過三個以上人想他,他就沒辦法,他化不起其他的,他還有依他起性的感覺,我自己來做利益眾生事,第四個來還夠用。要不然祂如果有識陰魔相的神通變化,祂就可以化。

你要了解,每個聖人的功夫到哪裡,來加上解釋這些名詞,你才能夠了解。實性,一切圓成實性、依他起性、遍計所執性,其實都是實性。遍計所執性是邪真如性,如果你懂了,但是我做不到,沒關係,我還有這心地不清淨,稍微執著可以,不要遍計所執,遍計所執性是一般沒有修行的人,無所不到,叫遍計去執著、執著;後面兩個是真正聖人的一種自性,但是,在解脫上來講,三個自性都要觀無性,你才能夠證到無上正等正覺。

第一關讓你先證解脫,第二關要證到如來無上正等正覺。無上正等正覺,有的人是做到了,但,這就做完了嗎?還沒有,只有到等覺,還沒有到佛的妙覺,妙覺位,圓成實性證得的話,十方虛空一切世界,衪都可以看到,顯現在衪的心中。譬如現在在整理《藥師經》的咒,從這個地方往東十個恆河沙那麼多的世界,有一叫做清淨的世界,衪的佛叫藥師瑠琉光如來,有的翻成是藥師瑠琉光王如來。光,有佛發的光、有的是虛空之間發出來的光,很多光,衪發出來的光是紫色的光、藍色光。一般聲聞、菩薩能夠懂三千大千世界以內(=3x109),這個一個恆河沙那麼多的世界,外面的世界比這個還多,你看得到嗎?看不到。

但是,聲聞跟八地菩薩,只能看到這樣範圍而已,一佛剎土的數量,再過去他們就看不到了;佛,衪是妙覺者,妙是妙在這裡,無所不能看到,眾生的因果報應無所不知,不管有情、無情眾生衪都可以知道,這樣才能夠進入妙覺位,不是這兩個名詞怎麼解釋,一切法平等就等覺了,沒有痛苦、沒有不痛苦的分別心就好了,沒有好人、壞人之分,大家都是好朋友,這樣就等覺了。等覺就好了嗎?等覺還沒有,還沒有到最妙覺位。聲聞乘祂有等覺的知見,菩薩還不究竟,還是有等覺的知見。佛圓成實性的功夫跟衪的神通力,你要懂得,才能去分辨這些名詞差別相,為什麼要用不同的名詞?若內涵既然是相同,就用一個名詞就好了,為什麼要講等覺跟妙覺?妙一定非常妙,怎麼妙法?在產生神通上面、產生衪的能力上面,以及智慧上,講這些能力,就是第一句話所講的「最清淨覺」之修證,你能夠了解一切諸法都是事相實性,它是無有的,你不能了知的話,把它看成有,有事相、有實性,那就沒有辦法超越,故稱所知障,又作智障。你所知道的或者你所學得的智慧變成一種障礙。

你看世間事情也是這樣,你說學音樂很好,學音樂彈彈鋼琴,彈得好、記得清清楚楚音符,幾世都可以記得,有的人死了以後,下一世再來投胎,兩、三歲就可以再彈琴,而且認音都認得很準,前世己經記進去了,記進去就變成一種障礙,其它的都容不下。佛法叫你放下、放下,你不放下就容不下其他,這就是所知障的毛病。(待續)

(2007.04.25.講於法爾)


[ 解深密經》選讀 ] [ 經典選讀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