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  試解《解深密經》的奧祕(1-8)
          (本篇文章為張玄祥居士所撰,未經同意,請勿引用轉載。)  


一、序品()

前言:

一般講是四魔,如果要仔細講的話,還可以加上阿修羅、毘那夜迦等也算是一個魔道,修行時遇阿修羅來,你瞋心會起來,毘那夜迦也算是一個魔眾,他讓你順,也用逆來阻礙你,有的逆境中被毀壞掉,也有於順境中也可以被毀壞掉。逆境中大家比較有警覺、防衛,所以不大容易垮掉,毘那夜迦會讓你什麼事情都很順利,你要有道場,就會有好多道場,要供養就會有供養,要徒眾就會有很多徒眾。到最後修行人不警覺,認為這就是很好的修行、度眾,結果都被他毀壞掉。當然毀壞掉了,因錢多了會作怪,或者是名聲大了、奉承多了,忘記什麼叫修行,這是順境讓你毀壞掉,這裡主要講四種魔。

「遠離眾魔。」

魔有內外魔之分別,內外魔即內外來之魔障。四種魔者,五陰魔、煩惱魔、死魔前三魔屬於內魔,係由自己身心所起之障礙,如貪、瞋、癡等煩惱。天魔則屬外魔,乃外界所加諸之障礙。天魔之全稱為他化自在天子魔,魔王與其眷屬居於欲界第六天。彼等時時妨礙人之勝善、憎嫉賢聖之法,擾亂修行人成就出世之善根。

色身等受想行識五蘊魔,會轉成煩惱魔、死魔,此前三魔屬於內魔,係由自己身心所起之障礙。修行過程之間,色受想行識這五陰身,現起種種的魔相,不管是善境界、異能、神通,都是一種障礙,一執著就沒有辦法回復到我們清淨自性,這是內魔,你執著,就不能夠超越此等境界。你若能不執著,用般若波羅蜜智慧觀它,那就能度過去。

一切內心的不清淨,就會造成煩惱魔,煩惱無量,二十個隨煩惱、六大根本煩惱,或者是佛法所講的三毒---貪瞋癡,不能夠駕馭、控制,就形成煩惱魔。我們修行就是在修斷煩惱。五陰魔是在五根所產生的神變、異能,你一執著,就變成一種魔相,你玩這些魔相,然後就忘記要怎麼修行,這樣子走不出來。

第三個是死魔,一個人還沒有超越欲界生死時,都還在六道裡面輪迴,就有生、有死,就是證到梵天---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的境界,還是有天之死魔,雖然天壽久遠,天壽盡了還是再輪迴。如果,你有修到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的境界,那就有聖人的樣子,雖然沒有完全超越死魔。但是,須陀洹天上人間七次來回就可以證到阿羅漢;斯陀含者天上一來回,就可以證阿羅漢;阿那含者就不來了,真正脫離死魔,死魔不是只有欲界才有,如果天界裡面的色界、無色界都還包括在死魔裡面,只是他的天壽很長很長而已。

五陰魔、煩惱魔、死魔是內魔,內心不清淨所感召的業力,係由自己身心所起之障礙,你放下,這三個魔障就不形成一個魔障。最根本的是貪、瞋、癡等煩惱,就是我們煩惱魔以外,五陰魔、死魔也包括在這裡面

天魔則屬外魔,乃外界所加諸之障礙。每一世的佛,要成佛之前,都有天魔來干擾,不讓他成佛,因為一個成佛的人,他可以講出正法、轉正法輪、轉解脫的法輪,所以很多有因緣的眾生,會依佛陀的教化而超越三界,就是超越天魔的管轄,天魔一定要阻礙每個修行人,反過來講,修行都要有障礙來考驗,你說你要成佛,如果,沒有天魔的考驗你也不能成佛,你要度過天魔的考驗才能夠成就佛道。

上節講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時,第六天的夜晚要進入第七天,快悟道了、快證得佛道了。天魔知道了,就派了他的女兒、兒子、魔眾,甚至於他自己本身都下來障礙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用無生法忍的法─慈悲忍對付它。慈悲忍就是不用一法,用慈悲心忍一切的外來的幻境、魔境,能不用一法相應。

當時天魔問世尊衪,您不用一法,您怎麼證明呢?釋迦牟尼佛就隨便把手一擺,就是後來形成觸地印,觸地印是這麼來的,觸地印不是一個手印,此印祇代表不用一法,以慈悲心面對一切逆境。世尊衪為了印證不用一法對付天魔波旬,他左手心自然向上擺在肚臍下,右手手心向下就很自在的放在大腿膝蓋上,這就是自在無礙的觸地印,因為世尊衪用這個手勢降伏了天魔波旬,所以我們也叫降魔印。降魔印要用什麼法力?沒有法力的法力,慈悲忍之力。以慈悲心對於天魔波旬不用一法面對他,而能夠降伏他。

天魔之全稱為他化自在天之天子魔,因為他是在欲界的第六天裡面,欲界六天有兩個天宮,一個是魔天或者叫魔天宮,一個是福天宮。一般的天神,就像天主教徒,他們所要去的地方,就是耶和華菩薩祂居住的地方叫福報天;另外一個天就是魔天他化自在天子魔等所居住的天宮。

魔王與其眷屬居於欲界第六天處,彼等時時妨礙人之勝善。你做善、修善行,而且是做殊勝的善行,他就要來障礙你,因為你的果報可能要超越欲界天,超越他的管轄區,他不喜歡有人超越出去。所以一個人,修行過程之間,要有所成就,都要經過魔考,不一定要成佛才考,你要超越欲界,就要受考驗。

天魔外,也有剛剛講的阿修羅、毘那夜迦等等的這些障礙人修行的,隨時都在有意、無意的障礙你,他們憎嫉賢聖之法。賢是還沒有成為解脫的修行者,聖人是已得初步解脫或者是完全解脫或者是具解脫(心善解脫與慧善解脫者),這就是聲聞的阿羅漢或者辟支佛,或者是八地以上的菩薩,這是真正的聖人;如果,把標準放低一點的話,登地菩薩也可以說是聖人,登地菩薩的他功夫,還沒有到真正解脫的境界。

賢人有十住、十行、十迴向、四加行等等,還沒有登地的菩薩都稱為賢人,甚至於儒家的所說之聖人,也叫做賢人。大正藏裡有一些文章有寫,像孔子、莊子、老子、顏回等等都是聖人化身而來度化眾生的,事情知道多了,其實世界就是那麼小,所有的聖人都是菩薩、所有天主也是菩薩,就不用斤斤計較你信什麼教,最主要在於你心地裡面,到底清淨了沒有?你信什麼教,只是一個表相,不要說我信佛教、我在打坐禪修,我就高人一點,你要真正修得好,你就可以容納比較低階的宗教,或者其他修行人,沒有什麼好、不好,全部照單全收。

但是,這些魔眾,他見不得別人好、見不得別人修善,令禪修者不修超越欲界,得不到色界、無色界境界。所以要修賢聖之法,他就要摧毀你,不讓你成就,擾亂修行人成就出世之善根。一般的阿羅漢或者是小乘的修行人,他受具足戒,守戒嚴格,心沒有什麼障礙,當然就可以超越魔眾的糾纏。菩薩,不是僅修自己,還要連帶的要接引一大堆的眾生,眾生間難免程度不齊,有好、有壞,這個壞的人會牽扯到菩薩,所以菩薩有時也會有障礙。

菩薩為什麼要學實相觀?學善也好、去惡也好,對他來講都是沒有罣礙,有時候,犯戒、不犯戒,對他來講都是自在,只有菩薩為什麼要修這種法?你看一些菩薩不按牌理出牌,好像不是有一些不是很像聖人,或者阿羅漢那麼完美,但是,他是為度眾生示現,在內心裡什麼叫做罪、不罪,什麼叫做善、惡?他沒有這些分別心,所以這修行的層次更高,當然,他們不是為自己去毀犯禁戒。

昨天有師父來談到這個問題,有的出家師父是修心嚴格,不想去接引眾生,自求自利。有人說,那你不去接引眾生,沒有菩薩精神,該不該去度眾?度眾又是那麼複雜,不度眾比較好修,這就是你學佛法,學到菩薩境界了沒有?你要把善惡看得那麼嚴謹,那是阿羅漢,阿羅漢就是這麼修的,起心動念都要中規中矩。那菩薩都能夠自在,順逆自在。菩薩如果能夠運用的很好,而且使眾生得度的話,他也會做,每個人心裡面了悟的佛法,不一樣,不能夠一概而論。

另有《大智度論》指出十魔說,即修行佛道之十種障礙,這是對於初學、淺機的人會犯的,當然佛已調伏這些,再遠離上述四魔了。此處十魔即:欲、憂愁、飢渴、愛、睡眠、怖畏、疑、含毒、利養、高慢。即修行佛道之十種障礙,都可以稱為魔。即:

(1)欲:有個欲望,包括財、色、名、食、睡,包括色、聲、香、味、觸這五塵境,你都還執著這些,就是一種欲望。當然最根本的是淫欲心,這是一定要突破的,不突破的話,你沒有辦法超越欲界,進入梵天,進入出世法裡面修習。

(2)憂愁:多愁善感、憂慮這個、憂慮那個,事事放不開。每個剛開始學佛的,這些毛病都會有,怕這個、怕那個。憂愁也是一種魔障,這是對內心,對自己家裡的事憂愁,甚至於社會、國家事你還要憂愁。有的人悲天憫人,還憂愁世界的種種現象,農作物的豐收、不豐收也要掛礙,有的人心太多愁善感,難免都會感召這些。

(3)飢渴:福報不好時或者遇到人災人禍、天災天禍時,產生的飢渴也是一種魔障。

(4)愛:這裡的愛,偏重於世間的情愛,父母的情愛、兒女的情愛、夫妻之間的情愛,甚至於沒有修行的人最容易犯的這種外遇。有外遇的雙方,當然牽涉到因果,因為你過去世跟哪一個人有深的因緣,今生已經結了婚,深因緣的關係,讓你無形中對於另外的異性又產生愛,沒有因緣,就不會愛,除非這個人長得太美麗了,你看了就愛,那是你心裡面的淫欲、淫欲心很重,這個是內心很不清淨。其實這些都包括在上面的煩惱魔裡面。

(5)睡眠:睡眠,一個是真正的入睡,一個是你腦筋不靈光,常常被這些煩惱所障礙,我們有時候叫隨眠,隨眠就是煩惱,像睡覺時一樣不清、不楚,當然睡得太多或用功時想睡覺,就是一種魔障。

(6)怖畏:對什麼事情抱著恐怖心,明天有沒有飯吃、會不會失業?會害怕,什麼事無不害怕。如果,你對世間事裡面,沒有太高的祈求、願望,這種怖畏心就會減少或去除。譬如你說沒工作,到時候有飯吃就好,怎麼知道有飯吃?沒飯吃,就隨便找一個工作討個飯吃,總是可以活下去,不然到深山上去採一些野果、吃樹根都可以活下來,沒有這種豁達的心,常常在擔憂未來事,這種人一方面是沒有智慧,二方面是富有的人,最怕這種社會環境變遷,所產生的落魄感,有的人就很害怕,未來社會會怎麼樣?這種擔心很多事,無形中的怖畏,變成一種障礙。

(7)疑:對自己胡思亂想的懷疑、對佛法不理解的懷疑,尤其是大乘佛法的懷疑,大乘佛法對南傳佛教行者來講,根本都不可思議的,大乘佛法都講神通變化,講這個世界來、那個世界去,這個在阿含道裡面只有講解脫解脫、講內心清淨,那根本都是很難接受的,南傳的小乘法跟北傳大乘法,這兩種的經典差異很大,尤其是大乘密法,你看了會懷疑,這是懷疑佛法。但不能隨便毀謗大乘,毀謗大乘,果報很不好,後世眼睛會看不到、嘴巴不能講話、耳朵聽不到,盲啞闇的果報大概都是毀謗大乘法的。所以,不懂就少隨便批評,少講話總不會錯。

(8)含毒:心不淨所產生的毒,毒,就是三毒,貪瞋癡三毒,最重的毒就是無明毒,無明就是癡,不懂因果、不了解因果。阿羅漢已斷了愚癡病,才是斷根本煩惱、才能說得解脫;阿那含愚癡病還沒有斷,雖然知道因果的牽扯因緣,但是,還沒有斷除,他還留有一個尾巴在那裡,那其他的人更不用說。

(9)利養:就是修得好,名聲大了,供養接續不斷一直進來,這會造成魔障。有名時,如果再有一些什麼神通,再顯露一下,一傳十、十傳百千萬,馬上名聞利養就來。就像我剛剛講的毘那夜迦要把你毀掉,就是用這樣方法。這是《佛心經》裡面所講的,我們網路上也有,在「心中心法」裡的「十二種佛心決定相」。這裡面就有一個毘那夜迦作怪篇,他障礙你,讓你昏沉、讓你不能修行或者讓你發達,道場很多、徒眾很多、供養很多,最後把你毀滅掉了。

(10)高慢:貢高我慢、慢心,高慢約含偕邪慢、增上慢、過慢等。慢心來自於內心所修所證,或有點神通以後,你認為是成聖、成佛了,我是怎麼樣了,慢慢都會迷失掉,因為各種慢心起,你沒有警覺,已經失去心清淨。阿那含果者或向阿羅漢者,他有五神通,以為跟佛差不多了,佛是具足六神通,且有三明。六神通裡的漏盡通是很難得到,因為一個人內心清淨、沒有煩惱,才是漏盡。沒有慧眼的人看不清楚,阿羅漢有神通他看不出佛到底心清淨多少、智慧多高?他搞不清,所以,他就會說你有我也有,你有神通我也有什麼通,這樣慢心就起來。小乘的行者最會犯貢高我慢心,大乘的人是管這個心,受菩薩戒,以心戒為主,心起了我比你強、我比你怎麼樣,就是心已不清淨,馬上就要警覺,哪裡可以讓這個心發作起來。而且菩薩有慧眼,可以觀一切眾生,雖然我們不知道佛、大菩薩的神通變化、或心清淨多少。但是,我們可以了解,他們的心地都是祥和,以那個標準來印證自己,我們永遠沒有辦法跟衪們相比。所以,學佛者要謙卑、要多學習。菩薩也不能看輕初學的、不能看輕老參,因為初學的人,智慧好、精進心夠,他可能進步很快;老參,當然如果以老賣老,不求長進,不見得比初學的有更高的境界。老參,當然是年紀大,該尊重,有時候,修得不好,我們也要尊重他,看在眼裡也不能有所批評,因為批評就有果報,對初學也不要有慢心。這幾個講起來都是煩惱法,在《大智度論》裡面把它看成是一種魔,十種障礙

《華嚴經》亦載有十種魔,即:五陰魔、煩惱魔、業魔、心魔、死魔、天魔、失善根魔、三昧魔(著於所得禪定為魔)、善知識魔(慳吝於法為魔)、不知菩提正法魔。談過的不重復外,心魔,心魔是煩惱魔裡面的,包括執者一切好壞,這心不淨,善惡境界都執著。

失善根魔:要成就佛道要有善根,要升天也要有善根,如果,你個善心失去的話,那等於斷了果報的最後升天、乘賢聖法的道路,不要讓我們的心,失去善根。誰來障礙人失善根,骯然還是魔眾等,譬如說您布施後,影響您,讓您反悔,這樣讓你失去善根。若失去善根要再去積極的培養,去多做善事、多積福德,如果,是自己的貪慾心所產生的失去善根,就要好好從內心裡面去突破。

三昧魔:著於所得禪定為魔,你如果是很執著禪定那種快樂,它也是一種著魔。定力不是很好嗎?為什麼變成一種魔相,像世間禪定,你一執著初禪境界,就不會進步到二禪,執著二禪的定,你就進不到三禪,變成一種障礙你進步的定,這種在修行人看來,都是一個魔障,《華嚴經》是對菩薩講的,我們說要追求三昧,百千萬億種種三昧很多的,你得了一種三昧,三是正,昧是定,正定,你只有得一種,你還有去嘗試第二種、第三種、一百種、一千種、一萬種,種種的三昧,不能去執著一種定。大乘菩薩法,像《金剛經》在教我們的,你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薩,沒有一法可得,沒有一法可得,就沒有定可得,你一執著有這個法可得、有這個定可修,那你就會鑽死在一個地方,這樣對大乘菩薩來講,是一個魔障,這樣不行。還有楞嚴經中所說的,悟空者若不能走出來,就會如經所說:「有空魔入其心腑,乃謗持戒,名為小乘;菩薩悟空,有何持犯?其人常於信心檀越,飲酒噉肉,廣行淫穢。」

善知識魔:慳吝於法為魔,善知識,本來就是懂得很多的道理,但是,如果慳吝佛法,不想捨施給別人,那就是一個魔障。你懂了,你就要教給別人,這樣你的智慧才會愈來愈多,不然你以後的果報會變成愚癡。這是《楞嚴經》裡面有一位菩薩周利槃陀伽尊者,釋迦牟尼佛的弟子,其果報就是這樣。他前世也是一位法師,學了很多佛法,但是,捨不得教給別人。在世尊成佛那一世,他也出生了,也出家人。出家人世尊都要教他們背一首偈語:「身語意業不造惡,不惱世間諸有情。正念觀知欲境空,無益之苦當遠離。」他指導者教他唸此偈語,他唸到前面,就忘了後面,唸到後面就忘記前面,光一句也記不起來。世尊後來知道了,前來看他,問他為什麼煩惱,他說我很笨,背誦偈語背不起來。世尊說:會說自己笨的人,一定是不笨的。世尊就為他想個辦法,就叫他去掃庭園--掃地,他天天掃地,掃地時,就天天把垃圾用桶子裝起來。有一天他這麼思維,這些垃圾就像我內心的煩惱一樣,天天要掃,然後把它們集中在一起,把它用垃圾桶裝起來,拿去除掉。這種人慢慢思維,後來也悟阿羅漢道。他的果報愚癡到記前面偈語,就忘了後面字,後記後面字又忘前面的字,一首偈最多四句,記不全。所以說有大善知識,捨不得教給別人法,這是一種魔。

在武俠小說裡最多這種現象,師父教徒弟,如果學了一套七十二式,就留一個最重要的破解招式不教他,就怕徒弟以後反叛,到時候師父沒辦法治他,留一手,這也是一種魔障。當然,佛法在學習的是清淨內心,一切煩惱習氣要斷盡,沒有什麼可以保留的,教你怎麼去做到內心清淨這種法,每個人都可以學,學得好、學不好,是你自己的事情。教你,不見得你全部可以學到,像藏經佛法,講那麼多,到底幾人體會得了,看了有的進步很快,有的進步還是很慢。同樣教你,你都不善思維或者是不去好好做,讓你的個性習氣發作,永遠都是留那麼一點毛病,當然不會進步。

不知菩提正法魔:聽經聞法那麼久了,你把菩提搞清楚了沒有?菩提,佛法一談到菩提,大家就覺得很高深,天天講菩提,發菩提心,什麼是菩提心,菩提?一問到菩提是什麼?不知道。要怎麼去得到?不知道。這就是魔障,沒有機緣把真正義理搞懂就是菩提正法魔障。如果你沒有看《大般若經》,你就看《金剛經》當然會看不懂,《金剛經》說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有少法可得,你說無少法可得,要怎麼去做?當然,裡面的名相都有說明,但是,你不懂還是不懂,譬如實相觀,就可以做到無有少法可得,實相無相、實相非相,你不去執一法,這就是般若的智慧,般若的智慧就是觀一切法「無所有、不可得」。內心的毛病,上面所講的《大智度論》的十種心病,甚至於《華嚴經》所講的內外魔障跟智慧定力等等的這些執著,都是一種魔障。什麼是發菩提心?要得如來菩提是發菩提心,要度一切眾生是發菩提心,發菩提心後要伏心、明心,初悟解脫,再執行度眾生事,這樣就能上求佛果,下化眾生。過程中你只要學到「放下」,碰到什麼就「放下」,這就是在做菩提的工作,覺覺,覺悟,你要覺,覺是知而後捨,就是覺,覺後不能捨,就沒有菩提,這樣你認知真正菩提正法,不然你天天說菩提、菩提心,講菩提外,怎麼樣都不對,這就是魔障,《華嚴經》裡面所講的這十種魔障。

 

此外,古德將天子魔又稱為鬼神魔,並分為三種,即:堆剔鬼(惕鬼)、精魅(時媚鬼)、魔惱(魔羅鬼)。據《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指出三種鬼神魔,魔能現諸形相,惱亂修行,障蔽禪定;行者若不善分別以祛除之,則使魔得其便,而致身心恐怖,有妨精進。

世尊成道會遇天魔,我們沒資格受天魔青睞,但遇到其他魔類機會很大,所以古德將天子魔又稱為鬼神魔,並分為三種,即:堆剔鬼(惕鬼)、精魅(時媚鬼),山精、水怪,在《楞嚴經》裡面講了很多這些鬼的名詞,五蘊魔相裡面的魔,大概都這些鬼魅老來成魔,老來不甘寂寞,然後就去對修行人作惡,做一些神通變化來迷惑修行人,老來成魔都是這一類。

魔惱(魔羅鬼),魔羅m2ra是梵文,意有死亡、破壞、偏見,就是心不正的魔羅鬼,讓你心煩的,像我剛講的阿修羅跟毘那夜迦,也可以是屬於這一類的。據《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指出三種鬼神魔,魔能現諸形相,有的魔是動物靈,他具足人身或者動物的頭,這些傳說也好或者是印度婆羅門教裡面的神,很多都是這一類的。如果,他心地正,那就是佛法的護法神,心地不正就是屬於魔類,會惱亂修行人,障蔽行者禪定;行者若不善分別以祛除之,則使魔得其便,而致身心恐怖,有妨精進。

有的修行人遇魔障,不是執魔賜給的異能為真,不然就會變成心慌意亂、神智不精、散亂不定,這兩類都是障礙。魔為障礙你的心,你要死也不會死掉,整個人就神經兮兮,沒有定力,知見不夠,或者執著什麼神通,有慾望會被這些鬼神魔滲透進來。因為你還沒有要成佛、你還沒有要成為大菩薩什麼的,所以天魔來的機會很少,都是周圍這些鬼神作怪。

現在講起來,我們的環境、科學發達,好像經典所講的這些天龍八部、什麼之類的很少看到,像龍就很少看到,一般人看不到龍,除非你心眼開,你可以看到超時空,看到龍吐水,龍一滴水就可以滋潤整個宇宙、我們的世界大地,他的神通不可思議,看到龍吐水,就一定下雨。龍不吐水,我們就要得乾旱,像到人類壽命平均十歲時,龍大忿怒不吐水,人類就要毀滅,這就是龍看到人類德行不好,就七年七月七天七夜七時都不吐水,人類就這樣毀滅掉。人類有階段性的毀滅,每到減劫人壽十歲時,就會毀滅。為什麼人壽會十歲呢?科學太發達,大家研發原子彈、氫彈什麼的,互相丟來丟去,到最後都死光了,人壽平均只有十歲,打仗時,人壽平均都很低,像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人壽已經降到三十幾歲,那是戰爭,平均人壽降到三十幾,照道理來講1942-43年這是戰爭結束時,平均人的壽命才三十幾,原來應該是要七、八十幾歲。當人壽十歲時就是德行不好、戰鬥心很強,這個國家打那個國家,而且都不是用刀槍,都是用核子彈、氫彈,到最後人類就毀滅掉。

我剛講的鬼神魔還有很多,那些沒有善因緣接觸到佛法,自己想打坐產生障礙的,都是碰到這些鬼神魔,不是天魔,你還不夠資格有天魔來考驗你,或者是《楞嚴經》裡面所講的那些魑魅魍魎老來成魔來障礙您。

(1)精媚鬼,此鬼由精靈變化而厭媚於人,以十二時中子鼠、丑牛等獸為種種相,或作少男、少女、老宿之形及可畏等相惱亂行人,各當其時而來。若多卯時來者,必是狐兔之類,說其名字,精媚即散。餘時來者,類此可知,呼其名字,即皆消滅。

精媚鬼,此鬼由精靈變化而厭媚於人,以十二時中化成不同的十二生肖,譬如老鼠鬼,它會出現在晚上十一到一點之間,丑牛,如果是牛鬼的話,那就會出現在凌辰一點到三點之間,這麼推下去總共十二生肖,晚上比較有這些鬼出現,十一點到清晨四、五點,你要看哪一個時辰碰到哪一種障礙,如果是十一點到一點之間,你也可以直接叫老鼠鬼,你不知道、也看不到,你就叫老鼠鬼,不要在那裡作怪,速退!速退!他以為你看破他了,他就退了,確實是這樣的。十二時辰,哪一種時間現出哪種鬼神等獸為種種相,但有時會作少男、少女,這鬼魅會變,變男、變女或變老人家、老宿之形及可畏等相惱亂行人,你說修行要有沒有定力?在這個時候,如果用般若波羅蜜的智慧觀它「無所有、不可得」,此相是虛幻不實在的,你就不管是真、是假的,看到不好的,不要恐怖,看到好的不要高興,因為魔或者這些魑魅、魍魎都可以變成佛、菩薩、你的家人,甚至於你的師長或者出家師父等等的相,你也不必太在意,只要對你有好處,過了也要算了,對你有障礙面對時,不要執著為真,也能夠得定,過去也就算了。

不管變或者言行出現時,各當其時而來。若卯時(5~7)來者,必是狐兔之類,說其名字,狐兔鬼速去!速去!這些精媚就會撤離,精媚即散。餘時來者,老鼠、牛、老虎、兔子、狐狸也好,大概晚上落於這個時候,如果再往前的話,就是雞、狗,晚上大概這一些,狗、雞、豬、老鼠、牛、老虎、兔子、狐狸,再過去天就快亮了,天亮了它們比較不會出現,所以,你就是依時辰叫它們的名字,它們就會消滅

在古代,修行者都在深山野外,常常會碰到這些物,它們也號稱說在修行,要作你的伴侶,有時候好心要幫你加持、幹什麼的,像這種鬼魅加持氣很強,你消受不了的話,就頭就會漲、睡不著覺、亢奮什麼的。諸佛菩薩跟你加持都是很緩和、溫柔的,剛好你夠用,不會造成你的困擾,你打坐時氣一步一步的發展,發展到一柱香、兩柱香、三柱香,剛好耗盡,剛好下來,正常人一個。

有的不是這樣,突然間氣灌進來了,氣很旺盛,精神很好,覺得不得了了,氣那麼旺,覺得很好、很好,然後晚上睡不著覺,一個禮拜睡不著覺,心慌意亂就來了,變得神經兮兮,這種現象我看多了,你們要了解這些現象。你要學有為法,去化解這些氣,有的人被灌氣進來了,馬上覺得氣很旺、精神很好,然後睡不著覺,你要用一些有為法來化解這些氣就好了,像瑜伽的過橋式、攤屍、肩立式,把氣分佈到整個身體裡面去,先決條件你被灌氣進來時,你要知道,你不知道以為這是佛菩薩加持的,還很歡喜的,佛菩薩加持不會這個樣子,佛菩薩加持會讓你心平氣和、讓你氣剛好夠用,不會那麼旺、那麼強。就像你見光也一樣,光如果很亮麗、很白色、很怎麼的,這些就是天神或什麼神光明,如果佛菩薩的光明是溫柔的黃色光,亮麗但是很溫柔,讓你覺得心很舒服,這樣也可以去分判正邪。

 

(2)埠惕鬼,埠惕即惡夜叉。據《摩訶止觀》載,拘那含佛末法之時,有一比丘,好惱亂眾僧,為眾擯出,遂發惡誓,常惱坐禪之人。此鬼亦作種種形貌,或如蟲類緣人頭面鑽刺之狀,或抱持於人,或復言說,音聲喧鬧,及作諸獸之形來惱行人。行者應即覺知,且暗中呵罵彼鬼:「我今識汝,汝是此閻浮提中,食火嗅香偷臘吉支,邪見喜破戒種。我今持戒,終不畏汝。」兼誦戒律以除卻之,彼鬼即便退去,無能惱亂。

 埠惕鬼即惡夜叉,夜叉也有善心、也有惡心的,這所謂不好的,都是指鬼類惡夜叉。據《摩訶止觀》載,拘那含佛末法之時,有一比丘,很喜歡去捉弄這些出家人,眾生對他不理不睬,老羞成怒,遂發惡誓,以後要常惱坐禪之人。所以後來有打坐、禪修的人,都會受其擾亂。此鬼亦作種種形貌,有時化作蛇或龍頭等等的形狀,或抱持於人,或復說話惱人,或出音聲喧鬧,及作諸獸之形來惱行人。

此鬼各種野獸樣子都可以變現,有時出聲喧鬧,讓你禪定的人心不定。有時出聲音說話,讓你聽得到,有的人不知道,故意問你什麼話,您就會一問一答,沒有警覺的人,你常常說:我為什麼會心自問自答?修行人很少自問自答的,都是外面的人問,讓你以為你的心起念來了,以為自己在問自己,自己就回答。很多人進入這種鬼神障礙時,都不知道狀況,常自問自答。真修行人不管是心裡面有什麼念頭,最好不要回答,要有這種能力,這樣你就可以接受到外來的心念。若你分不清楚此心念是外來的,會覺得是在自問自答。不是的,就像這種埠惕鬼他自己說話,然後,你的心聽得到,不是耳朵聽得到,以為自己的心起念,然後自己自問自答,沒有這回事情。

有的人更離譜的是,除心在自問自答外,還有的是嘴巴回答,在那裡自問自答,自己問然後自己答,這也是受這一類的影響,這種人定力全無,都是一般人著魔類。修行人的嘴巴不要亂動,不要自己一個人在那裡自問時說話,自答時也是說話,這一般不修行人最會犯的,其實神經病的人大概都是這樣子。其實神經病人不是真神經病,都是受到這些鬼魅或者冤親債主所障礙,他搞不清楚。

修禪定者,有這個能力時就是心眼開了,接受到外來的心聲,以為你自己又再自問自答,這種毛病最好不要有,你把心封死的話,沒有鬼神類會再來找你。很多人不知道修行境界,有一個菩薩心,他的心可以接受到外來的這些念,這些鬼神、冤魂,常常會來找你。很多同學常常說,這些來找我幫他去承天寺做超渡,或去幹什麼的。為什麼人家會找你?從來就沒有人來找過我,就是她太喜歡攀緣,太喜歡把心聽到的心聲當真,當然就有人來找您。若你當不知道的話,誰會來找你?這就是定力,沒有堅定力、禪定力,就有人找上你。

有上面等等情形時,行者應即覺知,且暗中呵罵彼鬼:「我今識汝,汝是此閻浮提中,食火、嗅香、偷臘吉支,邪見喜破戒種。我今持戒,終不畏汝。」吉之即是鬼名,又作吉之鬼(有另意為起屍鬼),這段主要是說你持戒清淨的話,戒本身就有定力,不怕這些邪魔歪道。另外,戒,讓你有一種定力,不會讓你害怕、怖畏,你只要唸出這一段話的話,他自找沒趣,就會消失掉,如果還不行,你就要誦戒律以除卻之。誦戒,有個名詞叫佈薩,受菩薩戒後初一、十五就要佈薩,佈薩就是拿戒律經典出來唸,記憶一下。譬如菩薩戒有二十八條,從頭唸一唸。出家眾,比丘有二百二十五條、比丘尼有三百四十八戒左右,你唸這個戒威德就很大,可以把這些障礙去除掉。彼鬼即便退去,無能惱亂。為什麼戒可以得定?也可以趨鬼神,我們用《金剛經》是用其義理,用佛的福德來降伏他。戒律,是叫你不要做這個、不要犯那個,你唸一唸不驚嚇,這些鬼他也會退去。


 (3)魔羅鬼,魔羅,梵語 m2ra,意為能奪命。此鬼能奪行人智慧之命,多作三種形相,惱亂行人,即顯現醜色、惡聲等可畏五塵及虎、狼、獅子、羅剎等違情之相,或現美色、嬌聲等可愛五塵及父母等順情之相,或現尋常所見五塵等非違非順之相。以上三相,或令怖畏,或令愛著,皆能動亂行人之心,使禪定不得顯發。

魔羅鬼能奪行人智慧之命,不是奪你的生命、奪你的肉體之命,是智慧之命。有的人碰到這種障礙時神經兮兮,喃喃自語。我們說修行,有什麼通,什麼心通,要特別小心,無定力才會著魔道。為什麼你沒有定力?轉不出來?碰到這些障礙,會把你的智慧生命除掉。

智慧要形成是依空,學空觀,培養慧命,能夠把空觀學得好,就有智慧來面對這些魔障,假假真真、真真假假,對你來講都很自在可以化解掉。有的人碰到障礙,叫他退但它不退,其實都不用講,連跟他講:我認識你、不認識你,都不必講,你心定如如,它自討沒趣就走了。問題是你沒有智慧,一失警覺,慧命失去,就讓它乘虛而入。

這些魔羅鬼,多作三種形相,惱亂行人,第一個,即顯現醜色、惡聲等,以醜臉、惡聲、恫嚇的話語,來怖畏人。不好的聲音或者辱罵的聲音或者是非常吵雜的聲音,來讓你怖畏,這包括色、聲、香、味、觸五塵,聲音、醜陋的形色、不好的聲音或者很臭的味道,或者這裡香臭味是鼻子,很臭的味道,甚至於很酸或者很辣或者什麼這些味,舌頭所接觸的味道等等的五塵境。

甚至變成老虎、狼、獅子、現山羅剎鬼的樣子等不好的違情之相,或者現出正面的、順境的這個美色,來誘惑人。《聊齋誌記》最喜歡寫人鬼相戀故事,它就變成很漂亮的女孩子,如果你淫欲心不斷,又疏於警覺,就會迷失進去。它或現美色、嬌聲,嬌滴滴的、美妙的聲音或現種種可愛的色聲香味觸五塵境,甚至於變成你的父母親等等順情之相有時候會變成你相愛的人。在夢中這種情形比較會有,如果,有類鬼神要採取你污穢、不清淨的分泌物時,淫欲心不斷,人鬼兩種心理鄉合,就是這樣子你說作了春夢。什麼叫春夢?就是這類的鬼神,男的找女的、女的找男的來行淫。修行人一入情境就要警覺,不要在夢中隨其所欲去做,你要馬上警覺,一覺就沒事了。

其實這類鬼神來跟你合好,有的變現成你過去相愛的人,或者你離家在外,就變成你的先生、太太之類的,你沒有警覺,就馬上失身,就犯了淫欲,修行要修要這個境界,睡中是睡了,但是,有這種影像、夢境起,馬上要能坐起來,要能警覺。如果你沒有這種能力,那是禪定功夫都沒有,凡夫一個。

這些會變成種種順情,或現尋常所見五塵等非違非順之相,不痛不癢的,一個是不好的、一個是好的、一個是不好不壞的這三種相,或令怖畏,或令愛著,皆能動亂行人之心,使禪定不得顯發,你的定力就沒有辦法現起來。所以,為什麼般若智慧要觀一切相「無所有、不可得」,好的也不可得、壞的也不可得、醜的也不可得、順情也不可得,這樣如如不動,才是有定力。

再依四法離魔道,謂有四法能令菩薩遠離邪魔之道。據《大迦葉問大寶積經》載:(1)不離菩提心,謂菩薩依菩提心修習眾善行,常欲度脫一切眾生。(2)無惱害心,謂菩薩修習慈善行,於一切眾生常懷悲愍,而不起惱害之心。(3)明了諸法,謂菩薩以智慧照察,於一切法皆明了通達,正直無礙。(4)不生輕慢,謂菩薩了達諸法平等,於眾生常行「不輕慢」之行,而無憍慢之心。以此四法得永離邪魔之道。

除要去除這些種種魔,不管是四魔,還是十魔,或者是後面講的鬼神魔,用四法來離魔相,謂有四法能令菩薩遠離邪魔之道。據《大迦葉問大寶積經》載:

(1)不離菩提心:這裡菩提心又出現一次,什麼叫菩提心?求無上正等覺之心、如來菩提之心,怎麼做?有能力覺知一切境,然後,能觀它一切相、一切心念,無所有、不可得,這就是菩提覺心,你不要遠離菩提心,遠離菩提心就迷了,迷失掉,就是順緣迷失掉,逆緣恐其心、恐怖其心,想要逃避,這些都沒有菩提心智,謂菩薩依菩提心修習眾善行,善行是從內心發起,常欲度脫一切眾生,要常有這種心,度了眾生以後,也要用菩提心觀它,無眾生可度,不要度了一個眾生,就執著度了一個,度了千個就說千個、度了萬個就說度了萬個,不要有這些心念,不然,你就犯了迷失菩提心。

(2)無惱害心:謂菩薩修習慈善行,於一切眾生常懷悲愍,而不起惱害之心。所謂:身語意業不造惡,不惱世間諸有情。對於一般人不要去惱害他、對於這些鬼神魔眾,也不要想要害人家,如果你起了一個心要跟它對抗,起了一個心要害它,你就失了菩提心,你沒有觀這些相「無所有、不可得」。我常常講釋迦牟尼佛為什麼不去降伏這個天魔波旬?衪的慈悲心很重、很大,衪具足無上正等正覺,衪沒有對魔產生不痛快,或者想要害他、修理他,什麼都沒有。一個菩薩也是要這樣,不要有惱害眾生的心,這個眾生包括一般眾生,包括惡劣、行為不正的眾生,專門在害修行人的眾生一樣,這跟道家的行者不一樣,道家的行者,喜歡用一些法來趨鬼神、來打擊,或者利誘、或驅使、怎麼樣的,修菩薩法不能這樣,他不好,你能感化它最好,你沒有感化它,你就不要想害它,不要有害心。

您有定力,它要障礙你,也障礙不了,菩薩修習慈善行,於一切眾生常懷悲愍,一切眾生包括善、惡眾生,都要常懷慈悲,你不要對那種行為不好或者為非作歹的咬牙切齒,修佛法不能這樣,哪一個人喜歡作壞,都是貪心重、業力重,才會這個樣子。我們要對懂得這些因果的道理,不要對他們起惱害之心,你能夠做到這樣的境界,就很不錯。

你說,我不要惱害,這個心念都不起,這是很難得的。有時候,你知道有人作法要害你,無聊的人士想要作法害你時,你也不能把你所學的法,如「心中心法」一座六印的威力是很威猛,你知道了就趕快起來作法跟他鬥法,這是惱害眾生的心,你要解除眾生的苦難,是可以用佛法,你要保護自己不能用什麼法,要用法也只有用慈悲忍,用世尊的慈悲忍,忍一切境,這就做到沒有惱害眾生的心,這是第二個離開魔道的第二個法。

(3)明了諸法:清清楚楚,具足法眼的話,就是明了諸法。很清清楚楚了知這個法是怎麼樣、那個法是怎麼樣。有的人冤親債主來了,出現心神不寧,也不知道有人在作怪。然後,跟先生或者太太就吵架,今天心情不好,吵架。為什麼心情不好?你沒有辦法去了知心情不好的因,周圍之間有冤親債主或者有這些阿修羅或者毘那夜迦來障礙你,你不知道就是沒有明了諸法的現實。沒有明了諸法能力,那你也可以警覺,我今天怎麼心不平、我今天怎麼會亂?一定有因、有緣,才有不正常的心亂現起,這些你修菩薩道,你能了知最好,明了諸法,如果,不能了知,也要警覺,一定有其因,無穴不來風。

謂菩薩以智慧照察,如果你有心力察照,那是明了諸法的現實,如果,你做不到,就從因果去觀想、察照,總比沒有好、總比迷失掉好。於一切法皆明了通達,正直無礙,如果碰到障礙是人的話,是人、無聊的人,修行人還是有很多無聊的人,總是想作法害人。像老上師常常講,他修得好不好?有沒有開悟?跟人有何關係?但總是有很多人要來勘驗一下,當然勘驗不是人來,都是另外一個意生身或者化身,或是什麼亂七八糟的,如驅鬼神等…一大堆,你能了知最好,你不能了知,也知道因緣關係,到時心亂就不對,想一定有因緣,你要清楚這些現象。你正直、沒有惱害心、用菩提心、不離菩提心,就可以克服一切現象,兵來將檔、水來土掩,自在無礙的化解,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情,菩薩要具足這四種智慧。

(4)不生輕慢:你用了禪定力或心通力,了知一切境後,也不要對他或它起輕慢心,起心動念說你功夫不過爾爾,或說你害心不去,還來惱怒我,或者什麼的,這些都不必去講,保持一個平常心,好像是真、也好像是假,什麼都無所謂,這種不輕慢心,是第四種法,這樣菩薩了達諸法平等,你對我不好、你要害我、你要對我幹怎麼、你要障礙我,都不看成是你要害我、你要障礙我,都平等觀一切法,於眾生常行「不輕慢」之行,這眾生對你不安好心,你也不要有輕慢他之意,有的從語言、有的心念起,會罵他或者是消譴他,甚至於講一些傷人家感情的話,修行人有的沒有真正修到平等觀,對你一句傷感情的話、傷他自尊的話,他會記得清清楚楚的,增加他的怨恨心、障礙人之心,說我跟你沒完沒了,那你就糟糕了,煩惱總是較多。

我們要不生輕慢心,對好壞眾生都一樣,不要起輕慢心,如果你能夠做到這樣的話,自己就無憍慢之心起來,對於聖人,當然尊敬,對於這些不清淨的眾生,障礙賢聖法的眾生,你沒有對他們起輕慢的話,他也不會增加起惡意,你自己也有得清淨。

這四種法不是很簡單嗎!第一種菩提心要具足,菩提心就是觀一切法無所有不可得,多修善行,保持這種要度眾生的心,度眾生的心,也是要具足菩提心。第二個沒有惱害心,不要有加害心,語言加害,實際心力加害,甚至於用佛法加害,佛法就是唸咒,有的咒是趨鬼神,去破壞人家、去壓迫人家,這樣也是不好。第三個是明了諸法,清清楚楚、心地明瞭,通達最好,不通達也要思考因果。第四個是對好壞眾生不要起輕慢心,以此四法是無為法,以無為法才得永離邪魔之道。除了講魔以外,還提出對策,如何脫離魔障。(待續)

(2006.12.20.講於法爾)


[ 解深密經》選讀 ] [ 經典選讀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