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解《解深密經》的奧祕(1-2)
(本篇文章為張玄祥居士所撰,未經同意,請勿引用轉載。)
一、序品(續)
五中第四說經處所
「住最勝光曜七寶莊嚴」
初明如來住處莊嚴,後釋世尊總別功德。
講到第五個正信序的第四說,提到住處。住所提到兩個層次,一個如來住處的莊嚴,怎麼莊嚴法?一切莊嚴,是佛心最清淨故,所以莊嚴,都是因為佛所修功德所獲得的,後面講這世尊總別的功德。
就住處中有其二義,初明住處同異,後正釋經住處差別。言同異者,依《解節經》化身如來在穢土說,故彼經云:「如是我聞,一時佛婆伽梵,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若依《深密經》即受用身在淨土說,同《解深密》。
在我們四個翻譯版本之中,在說明佛住處所時,有一些不大一致,有的是像在這裡講的「最勝光曜七寶莊嚴場」,這不是在人間講的,是在清淨法界裡面,佛陀報身所住之處講來,它是有不同的。言異同者,異者是依《解節經》所說,佛陀的化身如來在穢土說,所以在《解節經》裡面他翻做:「如是我聞,一時佛婆伽梵,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耆闍崛山就是靈鳩山,位於中印度摩羯陀國首都王舍城之東北側,為著名的佛陀說法之地。若依《深密經》所言,即是佛陀受用身在淨土說,祂是以「最勝光曜七寶莊嚴場」來做為衪的住處。同者是此經所言住處與《解深密》所譯相同。
何謂「住」處之義,一住威儀、二住聖住、三住佛住,故名為住。何不直說解深密義而說住處耶?說時、方、人,令人生信故。復有三住,一者天住,謂六欲天住法,二者梵住,謂色、無色天住法,三者聖住,謂佛獨覺及阿羅漢住法,於三住中佛住聖住。復次,施、戒、善心三事,名為天住。四無量心名為梵住,空、無相、無作三三昧名為聖住,於三住中佛住聖住。復有四住,一天、二梵、三聖、四佛,三住如前佛住。首楞嚴等諸佛無量三昧、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一切智等種種諸慧,及八萬四千法藏度人法門,如是等種種諸佛功德是佛所住處,佛於中住故名佛住。
如果以每個「住」來解釋如來境界的話,什麼叫做住?有幾個意義:依《智度論》第三三義釋住,一住威儀、二住聖住、三住佛住,佛具足威嚴、四儀具足、威德無量;第二聖住,證到心地清淨,解脫境界的聖住;第三個又是住在佛住,只有佛的境界才能夠住的,有神通住、智慧住、福德等。此三種住是不一樣的。你住在什麼境界?你住在天界!就有天的果報現象,有天界威儀、天心之清淨住,有天界的禪定住等;住在清淨地,如聲聞就有涅槃的聖境,聲聞之威儀,聲聞之解脫智,聲聞之神通等住。證到如來境界功德圓滿,就有如來威儀,如來最清淨福德具足,如來智、通、德等圓滿,這就是所謂的佛住。何不直說解深密義而說住處耶?因為要講經說法,要講時間、地方、聽眾,令大家能夠產生相信這部經,所以這裡還是要講住處。
還有一說,另外三種住,一者天住,謂六欲天住法,修到善行,所居住的地方叫做天住;二者梵住,謂色、無色天住法,就是修色、無色界的德行所住的法;三者聖住,謂佛獨覺及阿羅漢住法,得到解脫的法,就像獨覺、阿羅漢他們住的法叫聖住。於三住中佛住聖住。因為這裡講到佛住,如果有特別列佛住,那就是有佛聖住之別,這裡的聖住要歸類到獨覺、阿羅漢的境界住。
天住,就是布施、持戒、善心用這三等事,你可以住於天,你果報可以升天,天神大概都有這三個德性;如果你證得四無量心名為梵住,慈、悲、喜、捨這四無量,稱為梵住;空、無相、無作(無願)等三三昧名為聖住;要修解脫、實相觀、無作、無願這三三昧,等於得到梵行,在這三住中佛住於聖住,因為此處沒有提到佛住的地方,所以佛可歸於聖住,膽此聖住應不同於聲聞、緣覺、菩薩等聖住,下面一個就講到佛住的地方。
復有四住,一天、二梵、三聖、四佛,三住如前,佛住言聖住。首楞嚴經等謂諸佛有無量三昧,佛具足無量三昧,也具足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一切智等種種智慧,及八萬四千法門,能夠度一切眾生的法門,如是等種種諸佛功德是佛所現,也就是佛所住的地方,佛於中住故名佛住。只有最後這四種講到比較完美的佛住,提到三三昧以後的德行,只有佛才能修至的,故言住於此。
何謂「最勝」?世間三界不能及,故說最勝。眾德所成,故說最勝。清淨自性所化,故說最勝。佛住處中,顯彼淨土具十八圓滿,故說最勝,《佛地論》云:顯如來住處圓滿,謂佛淨土十八圓滿事故,說名圓滿。謂顯色圓滿、形色圓滿、分量圓滿、方所圓滿、因圓滿、果圓滿、主圓滿、輔翼圓滿、眷屬圓滿、住持圓滿、事業圓滿、攝益圓滿、無畏圓滿、住處圓滿、路圓滿、乘圓滿、門圓滿、依持圓滿。
第二句講到「最勝」,什麼叫做「最勝」?世間三界不能及,故說最勝。我們這個娑婆世界裡面,包括天界,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當然無色界定他沒有住所,只有以色界天為代表的話,也不及這個佛所居住的地方,所以說「最勝」。眾德所成,所以說「最勝」。天有天德、阿羅漢有聖德、菩薩有菩薩聖德,但是,佛是具足一切福德,功德圓滿,具十八圓滿事,故說最勝。若是以最清淨自性所化,化成一個佛報土,那不是一般的眾生可以相比的,故說最勝。佛所居住的地方,就是所謂的報身淨土,具十八圓滿德行,故說最勝,《佛地論》裡面在論《佛地經》這部經,這也是《華嚴經》裡面的一段,顯如來住處圓滿,謂佛淨土十八圓滿事故,說名圓滿。既然具足十八圓滿,故說最勝。
十八圓滿是東西?
第一謂顯色圓滿,所顯現出來的光明顏色是最美好,圓滿就是最美好的,連一點點缺失、瑕疵都沒有,叫圓滿。
第二是形狀與形色圓滿,顯出來的那種顏色是顯色,用形狀表示它物質的形相,這是形色,也是最圓滿,後面講的是用七寶來裝飾。
第三個分量圓滿,周邊圓滿分行無際,所現其量難以測知,此顯分量圓滿。在心量方面,具足圓滿。第四是方所圓滿,方所,就是指四方各個角落都是具足圓滿的,這都是在講形相、世間相、時空裡面的空間物質形相,謂大宮殿處所方域超過三界所行之處。
第五、六是因圓滿、果圓滿、因地衪成就一切功德相,才能夠成就佛地圓滿,如果,還沒成佛,那就是在因地還做得不夠圓滿,就沒有果的圓滿,此佛淨土如來識中無漏善根為因而生。果圓滿是謂大宮殿最極自在,以佛無漏心為體相。
第七主圓滿是謂大宮殿是佛世尊所居首要之宮殿,世尊為其主,非有其他之主。
第八是輔翼圓滿,謂大宮殿常有無量大菩薩僧共所雲集,諸來朝者名為輔翼。主要的本身功德圓滿、次要的輔翼也圓滿、自己圓滿,教化無量。
第九是眷屬圓滿天、龍八部都是佛德感召所幻化,於最勝光曜七寶莊<lb n="0688b08"/>
嚴宮殿,常作翼從。天龍八部原為守護佛法而有大力之諸神,八部眾中,以天、龍二眾為上首,故標舉其名,統稱天龍八部。
第十是住持圓滿,所持者是謂所任持,依廣大法味,生喜樂心依法任持。所住的、所持的這些一切功德都是圓滿
第十一事業圓滿,如來於此中,自能現作一切有情一切義利,或令一切有情自作一切義利,所以所造的事業也成就圓滿,當然佛所住持的無非是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所做的事業都是度化眾生的事業,能夠圓滿。
第十二攝益圓滿,攝受眾生、利益一切眾生,沒有缺陷,所以圓滿,是謂攝益圓滿。依佛地論煩惱纏垢二種差別,佛以八萬四千法門攝益諸眾生。
第十三無畏圓滿,對事、對理都滿足,所以心地清淨沒有什麼恐怖,可破四魔,是說破煩惱魔、五蘊魔、生死魔及與天魔,四種魔皆能損害諸善法故說名為魔,能破是謂無畏圓滿。
第十四住處圓滿,這裡講的住處,住什麼地方?住最勝光曜七寶莊嚴處所,此中佛所住處勝過一切菩薩,及餘莊嚴住處,唯是如來玅飾莊嚴為所住處,由勝一切莊嚴住處,是故說名住處圓滿。
第十五遊路圓滿,道路圓滿,你要成就佛道的這條路,具足各個層次,佛都能知悉,所以說遊路圓滿。
第十六乘圓滿,佛所乘道,入諸三摩地,止觀二等任運殊勝,故名所乘圓滿。如來以大止妙觀為其所乘,化三乘,最後變成佛乘,這是乘圓滿。
第十七門圓滿,就是法門無量無邊具足,所以說圓滿。門圓滿是謂受用體大宮殿,依大三解脫門為所入處。「空」是佛教行者重要修證之一;「空」與「有」相對,遮有為空,其空亦空,即說有空亦空之,是為究竟之大空。對於小乘之「偏空」,而稱大乘究竟之空寂為大空,即大乘之涅槃。
第十八依持圓滿,所依附在正報以外的所住持的事業也是圓滿。住持、依持有十八種淨土居住的圓滿事,謂大宮殿建立於無量功德所莊嚴而成,依大寶華王眾等所裝飾而成。此宮殿如地等依風輪等,或如世間宮殿依地而建立。依時空量等無從計數之無量功德,來成就大宮殿莊嚴事,所以才說是最勝。
何謂「光曜」?佛陀三曜之明具足,故曰最勝光曜。光曜之明有三,即:(1)外光明,指日、月、星光及火珠、燈炬等光,此等光明能破除昏暗,故稱外光明。(2)法光明,指隨所聞之法,觀察修習,明心見性而顯現之光明,此等光明能破除愚癡之暗,顯發本覺妙明,故稱法光明。(3)身光明,指諸佛、菩薩、二乘及諸天等之身所顯現之光,此等光明亦能破除黑暗,稱為身光明。
何謂「光曜」?光耀就是光明。光明來講,日光是最明,但是,佛光具足不同的光明,下面講不是只有光,佛陀三曜之明具足,故曰最勝光曜。光曜之明有三,即:
(1)
外光明,在面的光明,日發日光、月發月光、星發星光、火珠,寶珠發微光,燈光、火炬發燈光,此等光明能破除昏暗,故稱外光明。佛善發外光明外,還具足法光明,我們也有法光明,只是沒有佛的法身光明無量。(2)
法光明,指隨所聞之法,觀察修習,明心見性而顯現之光明,每個人如果心明了以後,看到自性清淨,他會看到光明,有的人光明自己看不到,心如果還有見根的話,可能看到光明,別人可以看到你的光,你可能看不到自己的光,我們不是佛,祂可以自己發光,我們不能自己發光。此等光明能破除愚癡之暗,顯發本覺妙明之光,故稱法光明,你有具足法光明,你就不會再落入輪迴之流。(3)
身光明,指諸佛、菩薩、二乘及諸天等之身所顯現之光,他們身可以發光,此等光明亦能破除黑暗,稱為身光明。天神也可以身體發光,但是,他的光不夠大,佛光是無量,衪本身不放光也有光。世尊要入涅槃時,衪還坐在那裡還沒有入涅槃,有一個好心的人要上來做一些服侍的工作,世尊就叫他走開,不要擋住我,因為諸天在天上要瞻仰衪的光,你擋在我面前他們就看不到,所以叫他走開。為什麼天神有光,還要看佛的光?這兩種光是不一樣的,一睹到世尊的佛光,他們就是增智慧、去愚癡。這三種光,智慧光、身體光超過了外光明,在所有的世界裡面,日光最大,但是,佛光是可以蓋過這些,才叫光曜,一切光所不能比較的。
何謂「七寶」?言七寶者,一金、二銀、三吠琉璃(vaidūrya)、四頗梨(sphatika頗胝迦--水晶)、五車渠、硨磲(musāragalva牟婆洛揭拉婆指大蛤或白珊瑚之類)、六赤珠(赤真珠)、七碼瑙,深綠色之玉,但異於後世所稱之碼瑙。法華經卷四則以金、銀、琉璃、硨磲、碼瑙、真珠、玫瑰為七寶。如是等諸寶是人中常寶所莊嚴一切國土是最殊勝。諸天所不能得,何以故?從大功德所生故。
法華經卷四則以金、銀、琉璃、硨磲、碼瑙、真珠、玫瑰為七寶。吠琉璃(vaidūrya),指青色玻璃。頗梨(sphatika頗胝迦--水晶),屬玻璃的一種。車渠、硨磲(musāragalva牟婆洛揭拉婆指大蛤或白珊瑚之類,海底的一種稀有美麗的東西。赤珠(赤真珠)。碼瑙,深綠色之玉,但異於後世所稱之碼瑙。
這裡在講的七寶,好像世間也有的東西,佛所居住的地方,不是這些世間的東西,顯現有此七種,樣子是一樣的,但,本質是不同的,如是等諸寶是人中常寶所莊嚴一切國土是最殊勝。不要講說有佛所居住的地方,諸天所居住的,比我們人世間的這些七寶還要好、還要莊嚴,因為都是德行感召,所現的這些七寶。大功德所生故,諸天所不能及,凡間更不能相比,雖然七寶意義、名稱是一樣,但是,實質的形相是不一樣的七寶。
何謂「莊嚴」?此處指佛住處莊嚴,即國土莊嚴,即佛國土之莊嚴功德,又分為莊嚴清淨功德成就、莊嚴量功德成就等。《十地經》說一事莊嚴,為莊嚴淨,有三種含意,一神通莊嚴,一切境界變現無礙;二光明莊嚴,常有光明滅除闇冥;三相莊嚴,眾寶裝飾。」
莊嚴此處是指佛住處莊嚴,在《金剛經》裡面講到莊嚴,莊嚴就是內心清淨,自然就莊嚴。佛土莊嚴即國土莊嚴,分好幾種層次,即佛國土之莊嚴功德,又分為莊嚴清淨功德成就、莊嚴量功德成就等,這裡面有好幾種莊嚴意義。《十地經》說一事莊嚴,為莊嚴淨,此含有三種含意。
一神通莊嚴,一切境界變現無礙,隨心所意能夠變現,一個實有的境、實有的物、實有的人,這是一切境界變現無礙;
二光明莊嚴,光明剛剛有講是光曜,下面還要講光明,因為衪常有光明能滅除闇冥,像地球一半時間有光、一半時間沒有光,莊嚴的國土隨時都是光明,你在欲界天,如果依靠太陽發光,近太陽就有光,像夜摩天遠離太陽太遠了,太陽照不到,就無光明,但天神自己有光,夜摩天是無光的、自身有光,第三天沒太陽光,但是,自身及物體會發光,人會發光、天神會發光,不依靠太陽。像兜率天以上更是不必依靠太陽,遠離太陽太遠了,也照不到,祂們自己就有光明,這些光明就是能夠長明不闇;
三相莊嚴,這是表面的,可以莊飾的,用七寶來莊飾、用種種花蔓也可以莊飾成莊嚴,這種物相的莊嚴,在世間也是一樣、在天上也一樣,但是,我們談到莊嚴,一定要談佛功德圓滿、內心清淨所感召的這種莊嚴相。
住處最勝光曜七寶莊嚴,係指大宮殿顯示有最勝光曜七寶莊嚴,或大宮殿七寶莊嚴故最勝光曜。《佛地論》謂大宮殿用最勝光曜七寶莊嚴,此釋光曜屬於七寶也。或大宮殿七寶莊嚴故最勝光曜,此釋光曜屬於宮殿。
住處最勝光曜七寶莊嚴,係指佛住處大宮殿,是用最勝光曜七寶來莊嚴,佛所住的大宮殿或大宮殿七寶莊嚴故最勝光曜。形容詞不一樣,最勝光曜來照耀這個七寶莊嚴,它的七寶莊嚴,發出無量光,它的光最勝。《佛地論》謂大宮殿用最勝光曜七寶莊嚴,此釋光曜屬於七寶也。也就是從七寶之中所發出來的光明或大宮殿七寶莊嚴故最勝光曜,這也可以說明光曜是宮殿所發出來的樣子。當然文字上的解釋,倒是個人的理解,我們要了解佛的功德相,從七寶莊嚴產生無量的光明,最勝光曜只是一個結果,七寶莊嚴,是佛功德性所感召的一種住所的樣子。七寶莊嚴的宮殿,產生最勝無量的光明,這都是如來德行所感召的佛淨土。
「放大光明普照一切無邊世界,」
此顯第一放光相,放者發放,此處佛處於放大光明三昧,放大光明普照無邊世界,佛薄伽梵放光普照,他受用土體雖不遍以光普照,自受用土以體遍故光亦普照。佛放大光明普照一切無邊世界,無量方所。
是誰在放大光明?這翻譯的人沒有講清楚,是佛放的、還是最勝光曜七寶莊嚴所放出來的光明?暫時把它當成是佛在放`的光明。佛處在放大光明三昧之中,放大光明普照無邊世界。無邊,就是虛空之間一切世界,沒有邊際,一個佛剎土有三千大千世界,虛空之間有不可數、不可數的微塵數的佛世界,這叫做無邊。我們這麼理解的話,才可以理解宇宙之間是不可量的大,雖然是無邊的世界,但是,佛放光都可以遍及無邊世界、一切的世界,是謂佛薄伽梵放光普照。
為什麼叫佛薄伽梵?
一是佛非婆伽婆,即聲聞二乘觀四諦證無餘涅槃,在其自位中得名為佛,不修功德行非婆伽婆。
二是婆伽婆非佛即是菩薩,功德行滿名婆伽婆,既在因位智慧未滿不得名佛。
三非佛非婆伽婆是凡夫,其不修智慧不名為佛,不修功德非婆伽婆。
四亦佛亦婆伽婆,即是佛、世尊,智慧圓滿故名為佛,功德具足婆伽婆。
在其它的翻譯本裡面把佛薄伽梵放在一起,這有四種意義:一是佛非婆伽婆,即聲聞二乘觀四諦證無餘涅槃,在其自位中得名為佛,不修功德行非婆伽婆。如果不是薄伽梵,那就是只有菩薩、聲聞。
一是佛如果不是薄伽梵,那就是聲聞二乘,聲聞、緣覺,觀四諦證入涅槃,聲聞乘聖人是偏重在智慧的定中,得名為佛,佛只是一個覺者而已,祂不修功德行,所以不能叫薄伽梵。
二是婆伽婆非佛即是菩薩,功德行滿名婆伽婆,既在因位智慧未滿不得名佛。是薄伽梵但不是佛,那就是修功德,因為修得還不夠圓滿,所以就是菩薩,沒有覺悟得到無餘涅槃的自在,功德行圓滿才叫做薄伽梵,因為智慧未滿不得名佛,智慧圓滿才可以叫佛,這裡的智慧是指解脫智慧、知見,聲聞二乘觀四聖諦苦集滅道證無餘依涅槃,在其智慧中僅名為佛。
三非佛非婆伽婆是凡夫,其不修智慧不名為佛,不修功德非婆伽婆。第三句非佛非薄伽梵,非薄伽梵是凡夫,也不是佛也不是薄伽梵,那當然叫凡夫,他是不修智慧,就不能叫佛,不修功德所以不能叫薄伽梵。
四亦佛亦婆伽婆,即是佛、世尊,智慧圓滿故名為佛,功德具足婆伽婆。第四個也是佛、也是薄伽梵,即是佛、世尊,智慧圓滿故稱名為佛、世尊,功德具足叫做薄伽梵。一個名相代表一種功德相,如果佛十號具足的話,那是如來佛,得稱為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這每一種名稱,是衪修證所得具足的功德相。我們在講佛跟薄伽梵名稱,還有八個功德相,這十號具足,如來具有這十個名號,就是如來佛。這裡講的是佛,跟世尊這兩個之間的辨別。
他受用土體雖不遍以光普照,自受用土以體遍故光亦普照。佛放大光明普照一切無邊世界,無量方所。佛陀衪是主動、意願的放光,普通在講一部經時,世尊依不同的情況都會放什麼光,或者從身體哪裡來放光都不一樣,下面會闡述,佛所放的光無所不照,叫普照。我們說請你到我們家來普照,那是就太菜了,去你家才能照,佛只要發光明就無所不照,遍一切世界,叫普照;既然佛光普照了,為什麼有的人受益、有的人沒有受益呢?是有人不受佛光的普照,因為他的一心是污垢、不淨,感覺不到佛光在普照,一心的邪思、邪念,光做一些違犯戒律的,佛光縱使普照,也不能受益。
這裡講的他受用土體雖不遍以光普照,就是說我們一般的佛土以外的世界,是要受佛光普照,自受用土是佛自己的報土,它自己能發光,自己照己佛土。他受用土,是遍光普照,佛只有放光才能夠照他受用土,像佛居住在最勝光曜七寶莊嚴場的地方,那裡的光當然自己具足,所以可以遍照。其它世界沒有佛光,都是要佛光來普照,才能夠接受到佛光。
所以說自受用土以體遍故光亦普照,佛放大光明普照一切無邊世界,無量方所。各個角落都有佛光照到,還有佛光不是因為有物質阻礙就照不到了,像太陽、月亮跟地球這三個星體關係,如果月亮在中間的話,光明照不到我們地球就稱為日蝕,佛光是無相光,它不因為你的阻礙而照不到。像我們的燈光,透過牆壁就被阻礙了。為什麼佛放大光明可以普照一切世界,一個世界跟另一個世界有可能像日月跟地球一樣排成一線,就照不到。但佛光照樣可以照得過去,才可以照一切無邊世界、無量方所。
入放光三昧始能放光,是百八三昧之一,佛、菩薩入於火遍處定,得神通力,自由放出種種色光,照諸三昧,悉皆明了,稱為放光三昧。《大智度論》:「放光三昧者,常修火一切入故,生神通力,隨意放種種色光,隨眾生所樂,若熱若冷,若不熱不冷。照諸三昧者,光明有二種,一者色光,二者智慧光,住是三昧中,照諸三昧,無有邪見、無明等。」
現在,我們來探討為什麼佛會放光?我們為什麼不會放光?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上回去美國他們在研討《楞嚴經》,剛開始不久,在講釋迦牟尼佛放光,化佛坐蓮花頂,這樣是世尊在放光?還是化佛在放光?根據經典講,放光也要學習,要入放光三昧才能發光,怎麼修放光三昧?放光三昧是一百零八個三昧之一,佛、菩薩入於火遍處定,得神通力,自由放出種種色光,這裡我們要了解佛、菩薩在修定之間,衪進入火遍處定,到處都是火光,我們看到火就會害怕,這火會燒人,但是,佛、菩薩是覺者,所有物性都懂,可以化熱為不熱、化冷為不冷,隨心裡面怎麼想來化,所以你對物性的了解,本來是物性是無差別相,因為我們有分別心,所以現差別相,你說火就是熱,水是流。
如果你能夠去觀照它們的性,其實都是相等的;水性,是它往下流、它是流動的,火是往上飄、往上燒,它火燄往上,其實這個基本上來講都是一樣的,不見得水冷了,結冰不見得就是冰冷了、火熱了不見得就是一定熱,不過佛菩薩衪們徹底去了解這些物性以後,進入火遍處定,得到神通力,自由放出種種色光。在《楞嚴經》裡面講的,世尊常常發百寶光,光光清清楚楚,不相留礙,我們普通這個光跟那個光雜夾在一起,就變成另一種光,但佛所放之光不會這樣,衪所發的光雖然有交雜,但是,不會被另外一種顏色把它給改變了,佛放出種種色光,不相雜礙。
用這些色光照諸三昧,三昧就是正定,悉皆明了,稱為放光三昧。《大智度論》:「放光三昧者,常修火一切入故」,《大智度論》是龍樹菩薩在解釋《大般若經》之論著,菩薩常修火入一切,那些阿羅漢要現神通時,上半身發火光,下半身是出水,水一直噴出來,上面火光一直燒,這顯現出他的神通,水火本來就是同一性,我們凡夫才有分別想,好像水火不容,他一個身體同時可以出水也可以發火光,神通自在無礙就是這個樣子。生神通力,隨意放種種色光,隨眾生所樂,如果喜歡熱,祂就變成熱,如果喜歡冷祂就變成冷,或者不喜歡冷熱,他就變不冷不熱,所以說若熱若冷,若不熱不冷。
照諸三昧者,光明有二種,一者色光,二者智慧光,色光是有形有相,智慧光是無形無相,那你怎麼化成無量無邊的種種色光?要以智慧光來化,智慧光學不起來,你就現不出來這種種光明。智慧光,要心清淨,要入正定,正定就是心凝固不動,不因為一切境來左右你,有這種境界,你才有辦法入這個火遍處定,來產生神通發光明。
住是三昧中,照諸三昧,在正定中可以去體會一百零八種的種種定,在一個三昧中去觀照所有的三昧定,而且不能起邪見、不能起無明見,清清楚楚的如如不動,這樣磨練、磨練,自然就能夠說放光就放光,你要到心清淨時,要學諸佛、菩薩衪們所有的行為,不然你學佛還是學了一半。小乘的自我解脫,修到解脫了,但,不會用心去化一切的神變,像阿羅漢只有六神通,世間禪定最高也只有五神通。世尊衪能發光,也不是一般的阿羅漢可以做的,因為阿羅漢祂是修空無的定,沒有修智慧,智慧是修菩薩道的人要累積的,成就了就是如來佛。所以如來有智慧光,當然是從各種定中來得到,這是就是為什麼佛衪可以發光,菩薩不行、阿羅漢不行,我們更不行,所以要去學諸定。
放大光明之大者,梵語 mahā,音譯摩訶、麼賀,指自體寬廣、周遍含容,或指多、勝、妙、不可思議。《首楞嚴義疏注經》:「周遍含攝,體無不在,物無不是,非因待小,當體受稱,故名為大。」
放大光明這個大是什麼意思?大者梵語 mahā,音譯摩訶、麼賀,指自體寬廣、周遍含容,如果以心地來講的話,心地空無容納萬象,這才是大,如果有一個範圍的大,那不是真正的大,空、無心什麼都沒有,才能夠容納一切相。大也可以指多,不一定只有大,我們說大好像是大小的大,數量當然是多,在境界來講是勝、在品質來講是妙,或者是不能講的,不可思、不可議的才是大,就像我們剛剛講的一切無邊世界到底多大?如果有邊際就不是大,因為它無邊際,所以才是大,不是一個空間的大。
《首楞嚴義疏注經》:「周遍含攝,體無不在,物無不是,非因待小,當體受稱,故名為大。」佛能周遍含容攝受,其體沒有、不在,就是空無才能周遍含攝;如果有一個固定的體、有形的體,沒有辦法周遍含攝,總是有個限量。無物不後體含,沒有一個物,非因大小,當體受稱,都能為體來受稱。所以說沒有大小之分,才能稱為大,如果有大、有小還是一個限制。
光明---指光(ātapa)與明(āloka),為十二顯色中之二色,太陽所發之焰,稱為光;月、星、火藥、電等所發之焰,稱為明。光有黃、赤二色,明有青、黃、赤、白四色。此處當指佛所發之光明,梵語 prabhā,又作光。若由佛菩薩自身發出之光輝,稱為光prabhā;而照射物體之光,則稱為明。光明具有破除黑暗、彰顯真理之作用。此由佛菩薩身上所發出之光,又稱色光、身光、外光;對此而言,智慧具有照見事物真相之作用,故稱為心光、智光、智慧光或內光。外光明(日月等之光)、法光明(智慧光等)、身光明,合稱三種光明。
「放大光明」,何謂光明?光跟明有什麼不一樣?我們中文光明,光明像是一個名稱,在梵文來講光有光的意義、明有明的意義。很多翻譯或者梵文跟梵文的對照,如果你不懂梵文,你不知道它是什麼意思,如果你仔細去推敲才能理出一個門路出來。svabhāva自性,sva是”自”,bhāve我們翻成”性”,如果此處自性分開來講的話,就是心生或者是生心,這樣才能解釋就是發起,自性就是發起義,英文creation是創造,從自己裡面所生起的念,或者讓念生起就是自性。有人不知道這個”性”是什麼意思,把它看成男女之間的性別,那就不能解釋,這個不能這樣去講,所以從空性之間能夠生起法,而這個空性是自己,我們自己也有空性,自性生起法叫svabhāva,性生、法生之義。
大光明王是以前釋牟尼佛有一世當國王,衪的名稱叫做大光明王。我們分開來講,光明---指光(ātapa),與明(āloka),為十二顯色中之二色,在印度他們講這個色有十二種可以顯現出顏色的裡面兩種色,太陽所發之焰,稱為光;月、星、火藥、電等所發之焰,稱為明。光好像比較大,焰好像比較小,火焰、火焰連在一起成光,月亮、星星、火藥、電所發的焰稱為明。
光有黃、赤二色,明有青、黃、赤、白四色,如果以五臟來講的話,黃色是脾、赤色是心、青色是肝臟、黑色是腎、白色是肺,此五臟都有光明。放大光明,這光明裡面有很多種顏色,雖然你沒有講到百寶光,這光明裡面有雜夾黃紅青白黑,此處當指佛所發之光明,統稱光明,梵語 prabhā,又作光。若由佛菩薩自身發出之光輝,稱為光,或佛光;而照射物體之光,可以使物體發明,則稱為明。
光有主動的照,明有被動被映照到所現的亮叫明。我們知道光明具有破除黑暗、彰顯真理之作用,在修行上是彰顯一切法的本質,在功能上光明是是破除黑暗,用智慧就破我們不好行為、執著,個性習氣你要能轉它,如果心光不發明,內心沒有辦法自己清淨,因為你自己也搞不清楚怎麼清淨?沒有一個可覺知的,來管那個妄想習氣,所以不知道怎麼來修行。
此由佛菩薩身上所發出之光,又稱色光、身光、外光;對此而言,智慧具有照見事物真相之作用,故稱為心光、智光、智慧光或內光。你發外光照一切眾生,那是眾生感受到這種溫暖相。如果佛、菩薩發起心光、智慧光等這種內光,你才可以形成智慧光,才可以照破你自己不好的習氣毛病、根本無明。我們剛有提到外光明是日月光,法光明是智慧光,身光明,這三種光明,佛都具足的。
無量者不可計量之意,指空間、時間、數量之無限,亦指佛德之無限。對於佛陀的二種無量義,係指實無量、不知為無量。(1)涅槃佛性之理,譬如虛空,實無限量,一切菩薩皆不能量度,稱為實無量。(2)如須彌山大海之水,唯諸佛菩薩能知其斤兩與滴數多少,諸天世人等,智力淺劣,所不能知,稱為不知為無量。
「放大光明,普照一切無邊世界」剛剛講無量邊際、無量方所。無量者不可計量之意,指空間也可以,時間是說過去、現在、未來也可以,數量不可數都可以,無量無邊世界、無量煩惱、無量過去、現在、未來世。這裡的無量是指指佛德之無限,佛可以照見一切無邊世界,無量方所。對於佛陀的二種無量義,係指實無量、不知為無量。
實無量,就是修到實相觀的無,像虛空一樣,實無限量,一切菩薩皆不能量度,稱為實無量。另一種我們凡夫所不能測知的,所以稱無量。像須彌山大海之水,唯諸佛菩薩能知其斤兩與滴數多少,諸天世人等,智力淺劣,所不能知,稱為不知為無量。
以前釋迦牟尼佛在時,有一個外道想考釋牟尼佛的神通智慧,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佛祂在大樹林裡面,這個樹葉到底有幾葉子?外道想問這個問題,想佛大概不知道。但是,佛清清楚楚的告訴他有幾葉,這外道也不大相信,然後他就跑到好遠好遠的一顆樹去摘了很多葉子下來,然後又跑去問世尊,現在樹林的樹葉有幾葉?世尊就告訴他,你摘了幾葉下來,然後幾葉是新發的,又掉了幾葉,現在總共還有幾葉。
我們很難去想像佛的智慧,像下雨或者颱風,不管是北部下,到底下幾滴雨,佛都清清楚楚的,雨滴那麼小、那麼多怎麼算?只有佛智慧始能知,衪所有的佛世界衪都知道,像這種世界的雨,當然也知道,像這種是稱無量,我們很難去想像的這種無量。
普照者佛之光明能遍照一切處而無所障礙,故亦稱無礙光明,所以能遍及一切世界、一切方所。《大寶積經》記載釋迦牟尼佛有決定光明等四十一種光明相。《無量壽經》以無量光等十二種光形容阿彌陀佛之光明。
「佛光普照」為什麼佛光能夠普照?剛剛講的沒有障礙,普照者佛之光明能遍照一切處而無所障礙,故亦稱無礙光明。如果碰到牆壁就照不過去,那就有礙,碰到一個世界就照不到另外一個世界就是有礙,不能叫無礙光明。我們有時候思考諸佛、菩薩修證到空無那個樣子,才可以產生這種神變,有此不可思議的能力,相對於衪來講是無相,衪照樣讓衪的光明透視一切物相,這叫無礙光明,因為它是無礙光明,所以能夠遍及一切世界、一切方所。哪個角度、哪個地方都可以普照到。《大寶積經》記載釋迦牟尼佛有決定光明等四十一種光明相。《無量壽經》以無量光等十二種光形容阿彌陀佛之光明。當然這是好像被動發的光,如果你主動要發百寶光、發千萬無量光都可以,這是衪心通裡面的一種境界。
(2006.10.25.
講於法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