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  試解《解深密經》的奧祕(2-47)
             
勝義諦相品第二
          (本篇文章為祥比丘所撰,未經同意,請勿引用轉載。)  


二、勝義諦相品()

法涌菩薩用什麼神通來?法涌菩薩從大名稱世界前來,提出說:「祂們那邊的外道,在談論勝義諦相是什麼樣子,卻不能決定。」而這段經文在探討祂怎麼來,用什麼神通來。以後你成為八地菩薩的話也是這樣,有能力到各個世界,去聽經聞法或度眾生都如此,示現在各個世界度眾生,不是永遠都只有在這個娑婆世界度眾生。

神足通有三種現象。一種是你用觀想意念,把你的身觀空舉起來往空中飛,第二種你就用你的心意念,如意的轉,把遠的地方觀想很近,然後舉足就到了,或把你的身能夠觀想到把外轉外或者把內轉外,這二個現象使你的身體雖在很遠的地方,也是一下子就到了,這是中品的如意神足通。

第三種我們講心速疾通,就是心念一起你就到了,這是八地以上所能夠得到的,令身體能夠輕捷而成滿,止於一心。你心到,身也到了,這是最高明的神足通。我們一般講的舉身如飛,像鳥在飛,像這種比較粗的,起碼你打坐修行,氣脈要通,不是一般人在觀你的身體空能夠飛起來,就能飛起來,你起碼要相當的氣脈通。氣脈通,你腦筋也比較有定力,比較有意志力、念力等等的,才會發揮作用。不是說你一個凡夫不修行、不打坐,身體沒有氣,就能夠飛。像仙人能夠飛,起碼修到身體氣脈能夠通順,只是他不修內心的習氣毛病斷除,心不清淨。第一種要飛的人太多了,當然不是說現在,是過去;現在末法時期了比較難見,當然不可否認的,在高山、聖境還有這些人。仙人他是壽命很久遠,現人的身,但不會死,他可以飛;有的阿羅漢也會示現,他們都是能飛的。

 

若依《俱舍》第二十七及《順正理》意勢神通唯佛所有。故順正理七十六云,行有三種:

若依《俱舍論》第二十七及《順正理》意勢神通唯佛所有。《順正理》是《阿毘達磨順正理》,尊者眾賢造,玄奘大師所譯。故《順正理》第七十六卷的辯智品第七之四,也提到這三種通。跟真諦大師所講的對應一下,因為我們過去很少談神通,既然你要讀《解深密經》,難免以後你要發神通,哪種通不知道,心清淨了就會發通。有時候你也可以安心辦道,離家到深山、野外去專修。若你要在家裡,有家室、有結婚,也行淫,你說這種可以說有神通?是鬼神通,是鬼神附身才有這種能力,這個要搞清楚。心不淨,不可能有神通的,有神通就奇怪了,一定是魑魅魍魎附身。

 

一者運身,謂乘空行猶如飛鳥。(俱舍亦同)。

一者運身,謂乘空行猶如飛鳥。(俱舍亦同)。真諦大師也講,舉身如鳥飛空。

 

二者勝解,謂極遠方作近思惟便能速至。(上同俱舍,已下不同。)若於極遠色究竟天作近思惟即便能至。本無去無來何謂速行,此實亦行但由近解,行極速故得勝解名。或世尊言,靜慮境界不思議故,唯佛能了。(已上正理)

二者勝解,你的心意念,能夠有這種殊勝微妙的理解力後,極遠方作近思惟想。譬如你要到美國,你把美國的哪一個地方觀在你的眼前,然後你就到了。其實你的身體已經到那邊,這距離五千多公里,怎麼一下子就到了?因為你有能力,那個念力心力這麼觀。雖然遠在他方,其實近在眼前,然後你身體跨一步就到了。這跟上面《俱舍論》跟真諦大師所講的差不多一樣。下面就不一樣了。若於極遠色究竟天作近思惟即便能至。現在講世界,你要到世界的哪一個地方,你可以這麼講,一個地球直徑就是一萬多公里,圓周四萬多公里,你這麼想還可以,但色究竟天究竟有多高?非常非常的高,你不要講須彌山它有八萬四千由旬,一由旬,如果以七公里計,八萬乘七,起碼有五十六萬多公里,這個算起來還近,但算起來還是比地球還大。

色究竟天是五淨居天裡面最高的。五淨居天乃色界第四禪八天中之五天。色界有初禪天、二禪天、三禪天、四禪天。四禪天中的五淨居天,為什麼他們還有一個色身呢?這些有的是阿羅漢,阿羅漢還沒有破色身,阿羅漢還有餘依身、有餘依習,這個習是微習,雖然是斷貪、瞋、癡,但微習還沒有滅,讓他沒有辦法脫離這個色身。五淨居天:無煩天、無熱天、善現天、善見天、色究竟天,最高就是色究竟天。一般高天的天主他看不到五淨居天,看不到,不知道在哪裡,虛空很大。我們不要講虛空,我們講這個銀河系,銀河系應該在六欲天,你是可以這麼去推算,是很高沒有錯,但是初禪天更高,二禪天更高,三禪、四禪更高,這都不借用日月光去照明的。

五淨居天就是阿那含果的人才能證得,阿那含果是不還果,他是不來人間的三果,那不來人間,怎麼成阿羅漢?利根的,就在五淨居天那邊就成阿羅漢了;那鈍根的、比較下天的,我們把他分成三階,五淨居天的下天,比較下天的,他還要來人間,當生就成阿羅漢。所以,《金剛經》裡面為什麼講「不還果者不是不還」?就是指這些人,他還是來,才能成阿羅漢;真正利根的,他不必來了,在那邊就能夠修證到阿羅漢的果位,把餘習全部斷掉,然後觀因果。阿羅漢的觀因果,跟阿那含是不一樣的。

阿那含只知道因果,但不知道那個因是怎麼樣,這個人跟那個人之間的因緣果報是怎麼去牽扯,他看不清楚。一定要到阿羅漢他才有辦法觀清楚,他才有辦法徹底解脫。這裡講,這些古代的這些阿羅漢要上到色究竟天,他是一念之間就到了。這是在講勝解的阿羅漢們,能夠遠到色究竟天,把它觀到眼前,然後思惟,即便能至。你說,這些阿羅漢,一下子去色究竟天,一下子到忉利天,一下子去哪一個天,是很簡單的事,為什麼?因為心清淨,這種念力、思惟力,想到哪裡就到哪裡。

你說釋迦牟尼佛去為衪的母親摩耶夫人講《地藏經》,是祂的肉體去的,所以人們才看不到。當時的這些大王、信徒、弟子之中,只有有神通的人,才知道衪去哪裡,而沒有神通的人就不知道衪去哪裡。所以,大家就很憂心找來找去。優填王(Udayana就發病了,之前天天看著很莊嚴的釋迦牟尼佛,現在幾天看不到了,就生病了。既然看不到佛,國王生病了,那怎麼辦?所以,有人出主意,不然就去雕刻一尊釋迦牟尼佛像,但是誰會雕刻那麼完美的三十二相、八十隨好呢?雕不出來!世間人沒有辦法,雖然國王出重金去請很好的雕刻師來,一談到要雕刻佛像,沒有人敢雕,手拙、沒有辦法。天上專門在雕刻的天神知道了,馬上示現下來,變成一位婆羅門,說他會雕,這麼去雕刻出來。雕刻佛像是這麼來的。聽說這個旃檀木的佛像,好像流傳到中國來,那是第一尊的佛像,雕刻佛像有非常殊勝的功德。

所以,你要是懂得這些就知道,雕刻或者裝飾佛像,未來的福報是很不錯的。就像迦葉尊者一樣,祂過去世也有雕刻過佛像,所以祂的身體是金色的,跟佛的身體一樣是金色的。迦葉尊者又好像輩份很高,每次講經說法一定要坐在世尊的前幾位,如果大家搞不清楚會錯以為祂是佛,祂就非常的在意,每一次都要離得遠遠的,注意離釋迦牟尼佛非常遠。雕刻佛像是有這些功德,所以,從那時候才講到雕刻佛像。有些宗教或者什麼的,因為不懂、造口業,認為不要崇拜偶像什麼的,這講起來都是無知,都是造業。所以,我們不懂就盡量少講話。離言法相,離語言文字相、離言說相,什麼都不要講。因為我們不懂的太多了,很多人因為境界不同,過去的因緣不同,接觸的宗教不同,就會常常出口造業。

本無去無來何謂速行?你的身體也沒有來,也沒有去就到那裡。什麼叫做速行?此實亦行,但由近解,他還是有行,只是把遠就近,然後一步登天。我們說一步登天就是這樣子,對我們來講不可思議,對這些聖人來講很容易。行極速故得勝解名,所以,像你這樣,這些聖人要去阿彌陀佛世界,或者阿彌陀佛三聖要來接你去衪那裡,是一瞬間的問題,不要說要騰雲駕霧、要飛多久才到那裡,不是這回事情。當然,你要阿彌陀佛親自化身來接你,你要修到上等上品,祂才會來接你;如果沒有,衪的化佛或者觀世音或者大勢三尊化的來接你;再不行,下品,你根本沒有辦法到西方極樂世界,只是給你一個方便有餘土,接到普陀山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去,或接到哪一個天上,忉利天也有觀音殿。

所以,你看經典看多的話,會發現很多不可思議的現象,都零零星星的散落在各部經典裡面。所以,你為什麼要看得多才懂得多?如果光是他怎麼講你就怎麼聽,那講的人又不是很深入的去看很多的經典,有時候大家都在解釋經典,都有深淺的問題在。不管怎麼樣,講深的有深的人聽,講淺的有淺的人喜歡聽,不是講深的就很好,講得深只有三、五個人聽,有什麼好?也要剛好根機夠,才能夠契入你所講的。那講的不好或者很粗淺,但是他的信眾很多,為什麼?那個低階的。

以山為喻,你看山高的時候,就是只有一點;低的,跟平地一樣的,就這麼寬,當然就是這麼對上。曲高和寡這是必然的,你如果是要行菩薩道、要廣度眾生,各個根機都能夠接受的話,你講就要深入淺出,讓大家都聽得懂。這次有一個十八歲的大朋友來信問:「為什麼○○人,他們的理念、感恩、心都很好、沒有錯,但講的道理都那麼淺?」因為適合大眾──只要賺錢、有錢又不想修行的人,讓他們來出錢。有一點善心,要幫別人的,不懂道理,沒關係,只要有慈悲心、大愛、愛助人就好了,所以信眾很多,每個人都喜歡加入。你們可能也是從那裡起步的。怎麼起步都沒關係,這代表你的境界怎麼變,都是因緣。

這些自性,本來就無來無去,佛性也是無來無去。你這個肉體已經修證到念力很強的時候,到哪裡去,這個肉體沒有什麼重量,不受它的壓力,不受虛空的壓力。我們這個太空人一升空,都要用特別的裝備包得緊緊得,為什麼?虛空上的壓力很薄,就怕爆炸,壓力太重會擊垮了,沒有壓力你的身體會爆了,所以,就穿太空衣。為什麼這些聖人不必要,而且你看經典,很多都是一下子到色究竟天,一下子又回來,然後,就問世尊某一些法,那邊看到的某些現象怎麼樣怎麼樣。所以,你讀很多經典就有這些好處。為什麼一舉足就能到色究竟天?就是他有勝解,這是心的問題。

或世尊言,靜慮境界不思議故。世尊說,你在定中,這個起心動念的能力很強,所以為什麼你要修到一個境界,你才持咒,才有力量。為什麼有人嘴巴同樣唸唸唸,那個咒卻沒有力量?這是念力的問題,念力是靠你打坐修行來的,不是你一開始就會唸咒就會怎麼樣的,沒有!所以,我跟你講,你大悲咒如果是認真持一遍也就夠了。如果你認為:「老師講:一遍就夠了!」你真的只持一遍,但是你又不好好打坐認真修行,這個念力當然不夠。我所講的那種一遍,跟你嘴巴唸的那種一遍,是不一樣的。所以我以前講過,密法為什麼是──持佛如來的咒要持一百萬遍,菩薩的咒要二百萬遍,持那些天龍夜叉等等的天神鬼神的咒要三百萬遍?就從你一個凡夫身的念頭熏熏熏,熏到你自己會唸,起心動念會唸。

你要了解,密法裡面那個手印跟咒語,咒語不是用嘴巴唸,手印不是手結的是用觀想的。所以,釋迦牟尼佛一看到什麼事情,腦筋一觀想,就能現哪個手印、持什麼咒。譬如在王舍城,阿闍世王有狂象名曰守財,牠是很狂暴的,對著世尊衝過來,衪便用「心中心法」的第六印把牠降伏了。這個就是有那個靜慮。你要會觀想,你就要有靜慮、打坐的功夫。修行為什麼要打坐?除非你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專心唸佛就好,如果你發了菩提心,你誦了《金剛經》,就是要發菩提心,你發菩提心就是未來一定要成佛,要成佛就是要度盡一切眾生,未來要成佛就要禪淨雙修,今生就要修,不是只有唸佛唸佛就能往生,因為末法時期眾生業重,所以,沒辦法,世尊才講這《阿彌陀經》,你專心唸佛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會來接你去,那是一定的,但是,你現在要自己修,打坐、修念力,甚至於能夠進入二禪、三禪、四禪的境界的話,你那個念力很強,你想什麼,它就能夠成就。

所以,靜慮就是禪定。禪定的境界之中,你起心動念,用靜靜的來思慮,不是不想,靜慮就是你在靜中、定中去想,那想要幹什麼,它就會成就什麼,那種力量是不可思議的。何況說你要哪個地方去,你都可以到六欲天、色界、無色界,(無色界當然沒有一個地方),反正你無所不去,地獄可以去,天上也可以去。因為他沒有身,只有一個心,那到色界天就有初禪、二禪、三禪、四禪,這個是靜慮境界不可思議,像這樣是大家都可以做到嗎?以你那個四禪天的天神,頂多可以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天界跑來跑去就不錯了;阿羅漢,相當於八地菩薩,他當然可以到三千大千銀河系跑來跑去,他可以做到,但是想要盡虛空、遍法界都能到達,這個唯佛能了。這是第二個。以上是《順正理》所講的。

 

三者意勢,謂極遠方舉心緣時,身即能至,此勢如意得意勢如。(上同俱舍)

第三個用意勢,用這個心念的勢來成就就神足通到哪裡,謂極遠方舉心緣時。很遠很遠的地方,你的心起了一個念,起了一個念就是一個緣,你要一切法起,一定要緣起,你要做什麼事情一定要有緣起。所以,這個緣就是你要去的地方,你就是要去哪一個地方,一定要先想到這個地方,不然怎麼去?這個就是所緣,所緣的境,你那個心起來就到了。所以,極遠方舉心緣時,身即能至,這身體馬上到那裡。此勢如意得意勢如。這種勢力如你的意,你只要起心動念,它的勢力馬上能夠做到,這跟上面的第三個心速疾通是一樣的,這些都是大菩薩的境界。

所以,所謂通,你仔細看各個經典,四禪天的天神的通跟阿羅漢的通,跟菩薩八地的通、跟如來的通都不一樣的!雖然都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等等,內涵都不一樣。心愈清淨的,所現起的通的力量愈大月。我們才會知道,為什麼世間禪者或者阿羅漢的宿命通,只能觀過去、未來八萬劫以內眾生的因果,乃受心不清淨的影響限制。那如來為什麼無窮盡?時間沒有開始、結尾之限,所有眾生的因果報應,甚至於很微細的因緣都能夠了知?這是心的清淨度的問題!

所以,我們在剛開始開宗明義講諸聖功德時,佛衪是「最清淨覺」,衪是覺悟以後,心修得最清淨。這「最」是沒有人比衪更大、更清淨的。菩薩有清淨、阿羅漢也有清淨、世間禪定的人也有清淨,但是這程度有所不同。所以,心的程度不同,所發起的通就不同,道理就在這裡。上面所講的跟《俱舍論》相同。

 

如心取境頃至色究竟故。(已上正理)於此三中意勢唯佛,運身勝解亦通餘乘。謂我世尊神通迅速,隨方遠近舉心即至,由此世尊作如是說,諸佛境界不可思議。(上同俱舍)

如心取境,頃至色究竟故。你的心起了色究竟天,你的身已經到色究竟天,這跟上面《正理》所提的是一樣的。

於此三中,意勢唯佛。這三種裡面,意勢神足通,只有佛才能夠做到,一想就到!上次我講的,要度三迦葉中的大迦葉尊者,世尊衪特別現了很多的神通,然後大迦葉知道衪沒有被毒龍吃掉,一定是很有修行,想要來供養衪,請衪來吃早餐。世尊說:「好,你先走,我馬上到。」衪在這個過程之間,就從南瞻部洲跑到西牛貨洲、跑到東勝神洲、跑到北俱盧洲,都去當地拿到最好的水果,一去一來,而且比大迦葉尊者還早到。

當然他們範圍是很大的,我們去看毒龍洞,我不大相信南傳的說法,南傳說法說那是前正覺山,當然那邊有好多山,不是說毒龍洞那個山就是前正覺山,就是說衪證到菩提成佛之前,衪有先去這個山,衪想在那個地方打坐,結果土地神現身告訴衪:「尊者!尊者!這裡不合適合打坐成佛,這裡不能夠成就,您要到別的地方。」衪才離開那個地方,選到菩提伽耶的金剛座那裡。每個佛成就都在那裡,那個洞燻得很黑,毒龍就會噴火,一發瞋心就會噴火、噴死人,那個地方周圍都是木瓜林,翻成優婁頻螺(Uruvilvā,這個就是我們所謂苦行林那裡,苦行林那個範圍。再過來就是毒龍洞這座山,這座山範圍的六、七公里左右的地方,都是大迦葉尊者五百弟子在居住的。

世尊住進去這個毒龍洞後,收服了這毒龍,然後衪現這個意勢的神足通,到各洲拿最好的水果回來,大迦葉尊者還是不信服,自認為:「你的功夫不錯,但是你所理解的解脫道理,沒有我婆羅門教好。」後來,衪逼不得已更現神通,從那座山又走到木瓜林,我們去看的那個苦行林的地方,那邊不是有一個井?衪走過尼連禪河的時候,那個水都是排開的,衪這樣走過去的,大迦葉遠遠看著,認定這個年輕的比丘在水中一定會溺死的。古代的尼連禪河水很深,不像現在一不下雨就乾枯得見底,我們都可以用走的過去。古代不是這樣,所以,地形變化很大。大迦葉就趕快駛一條船駛過去,結果,看到這位年輕的比丘,怎麼一走入,水都分開來?就問世尊:「要不要上來?」世尊說:「好啊!」結果,一躍上船,那個船就破一個大洞。

衪故意要現神通修理大迦葉一下,因為他一直不信服,假若度了他,等於所有摩羯陀國的這些婆羅門都會信仰衪。度一個等於是度了無量無邊的修行人,因此衪花了很多的精神。這時,世尊反而提著船飛到對岸去,這樣大迦葉才信服。信服就在到毒龍洞那個地方,皈依釋迦牟尼佛。後來他的二個弟弟,各有二、三百個弟子,一個在菩提伽耶要進去的地方,都是在那個河邊上下游的地方,這二個,一看到大迦葉尊者,把所有的拜火的用具、修行的東西,都丟掉河裡,(婆羅門教原本就是拜火神、拜火教,現在因為改信佛教,便不再拜火),他二個弟弟在下游看到,大哥的東西、修行的用具都不見了,都丟掉水中,以為發生什麼事情,趕忙上來看,才知道原來是他皈依了釋迦牟尼佛,後來商量之後,也皈依釋迦牟尼佛。既然師父都皈依了,所以這二個弟弟的徒弟,總共五百個。也皈依,這樣一下子就接收了一千個徒弟,當然其他的,以後影響的更多。

你去看這一段,就知道釋迦牟尼佛用神通最多的,就是度這大迦葉。以後就不再怎麼現神通,而且告誡這些弟子不要現神通。因為你現神通,大家只會想學神通,而不認真去修內心的解脫。因為你用了心,就等於用有為法,而有為法的境界就會不高。像世間禪定的五種通,都是用有為去練出來的,這不會高。所以說,神通的內涵各有不等,依你心的清淨度,會不一樣的。

此三中,意勢唯佛;運身、勝解,亦通餘乘。運身是第一種神通,第二種是勝解。通餘乘,就是指聲聞乘、緣覺乘或菩薩乘的,這些神足通都有,甚至有世間禪定的,他是比較差一點的第一種。謂我世尊,神通迅速,隨方遠近,舉心即至,隨各個不同的地方,遠也好、近也好,只要起心就到了。

所以,衪要去忉利天,甚至於要去度那個鴦掘摩羅Avguli-mālya也是一樣。他要殺一千個人,拿手指頭來做成髮鬘,他師父才要教他解脫之法,因為他要求涅槃,學涅槃法已經著魔了,結果他殺了九百九十九個人,剩下一個,連他母親那天要來通知他官兵要來捉他,母親好心要通知他趕快跑,結果連這個媽媽他都想要殺。佛在定中觀到,知道殺母的罪業很重,不能讓他殺,在前面舉身讓他追,又不跑很快,又讓他追不到,鴦伽摩羅本來很聰明,也跑很快,終於跑不過衪,這個心是一種起心動念,要多快就多快也是一種。他問衪:「你是用什麼神通在跑?」世尊說:「我沒有在跑,是你在跑!」當然,這個義理很深,為什麼你跑?就是你的執著一切世間的什麼、要學涅槃、要學什麼,心很亂,所以亂跑,釋迦牟尼佛其實也沒有什麼跑,起心動念只是遠離他一段距離,不讓他捉到,結果他馬上一醒悟,這句話是什麼哲理。後來,釋迦牟尼佛才跟他開示,不要亂造業,殺母是五重罪之一,不能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這些。

這裡講鴦伽摩羅這種故事還是小case,十方世界衪要來去,都是舉心就到,由此世尊作如是說,諸佛境界不可思議。所以,佛有什麼界,不用我們凡夫的腦筋去想。連菩薩都不知道了,何況是我們?連那些大菩薩、這些補處菩薩,都不知道佛的境界、能力,有多大、多不可思議了。除非那些已經成為佛的境界的,衪有那個能力,但不想成佛,衪一直要度眾生,像地藏菩薩、觀世音菩薩補處佛、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等等的大菩薩,有時候連佛的境界,祂們都還有不能夠想到的地方,這個我們更不用去想。我們只能說,衪功夫很好,好到哪裡,不知道!這以上所講的,跟《俱舍論》一樣。

 

如日舒光能頓至遠,故說為行。若謂不然,此沒彼出,中間既斷,行義應無。或佛威神不思議故,舉心即至,不可測量。故意勢行唯世尊有。勝解兼餘聖。運身并異生。

如日舒光能頓至遠,這種心念起就馬上到的這種能力,就像太陽,只要一出來,我們這個娑婆世界(除非背著太陽的那一面),太陽一出來,大家都能夠接受到它,不管遠近,差不了多久的時間,能頓至遠,故說為行。這樣講起來,才說太陽光有到地球來嗎?沒有!但,它已經照到地球了,它也走到地球上來了,意思是這樣子。諸佛衪們的神足通,舉心就到,所以,你不說行也不行,因為衪真的有到那裡去,所以說,是有行,其實衪是不來不去的,說到就到,無內外。

若謂不然,此沒彼出,中間既斷。那另外一種說法,如果不是這樣的話,這邊失去踪影,那邊又冒出來,衪在現神通降服六種外道的時候,就是在舍衛國,舍衛國的地方,經典說最有名的,這是我們參訪八聖地裡面,這《八大靈塔經》裡面所講的舍衛國,不是說在那裡講什麼講《大般若經》、《金剛經》,在那裡講什麼,它只是說在這裡大現神通降服六道,這六種外道被衪降伏。然後很多國王都參與這一役,所以影響更大,每個國王都信服的話,那他的子民當然也都信服,所以度的人很多。

此沒彼出,中間既斷,攝服魔行義應無,這種沒有所謂的行。真正的行,應該有走一個距離,那這個佛衪的威德力、神通力不是這個樣子,說到就到。當然,所有阿羅漢要現神通才能入滅,如果沒有現神通入滅,人家不信服你是得阿羅漢。世尊交待,每個阿羅漢,要入滅前才能現神通,所以阿羅漢要入涅槃前,都飛到空中,上身出火、下身出水,或者上身出水、下身出火,這四大同時互相起作用,水不會被火燒熱,火也不會被水澆滅。懂得四大體性的人,他這個地水火風四大互不干擾。他飛到空中以後,這邊出水、那邊噴火,這邊飛出去、那邊跑出來,這是常常有的。要走的時候,才示現神通而入涅槃。每個阿羅漢都是這個樣子的。

平時世尊交待,不准示現神通,你要真正修心修行,大家跟著你修心,威儀、行為、心性都非常好,這樣你的神通自然會起,因為你所有的習氣毛病斷盡的話,神通自然就會起。小菩薩為什麼沒有神通?因為小菩薩智慧還不夠,還要度眾生累積智慧,所以,他餘習不能盡,盡的話就不來了,修到八地菩薩才是真的餘習已盡、不動了,那就發起神通,十方國土來去自如。至於賓頭盧(Pindola)尊者,他就是現神通,然後被佛交待不准入滅,因為違犯佛的交待,亂現神通,蠱惑這些大眾,所以他現在都不入滅,為什麼?因為,每次我們要齋僧、供僧的時候,他都代表佛來,才有一個位子,就是這麼來的。

或佛威神不思議故,舉心即至,不可測量,故意勢行,唯世尊有。衪一念勢力,能夠到哪裡,只有衪才有。勝解兼餘聖,第二種神足通,八地菩薩或者聲聞、辟支佛、阿羅漢,甚至於阿那含,也有這種能力。運身并異生。第一種這種舉身飛的這種能力,異生都有。異生就是還沒有脫離三輪迴的,這些修世間禪定的人。世間禪定也有神足通?對!但是,他們沒有解脫,就算他們能夠舉身在天上飛,他們天壽盡了還要再輪迴。婆羅門大概是走這一類的,還沒究竟,雖然能修到無色界境界,還是沒有脫離三界。那世間禪,四禪天也是一樣,更是沒有脫離三界。以上,我們對神通大略有一點了解。

 

今依大乘,大智度論,法用少異。故第五云如意有三:一者能到,二轉變自在,三聖如意。能到有四:一者身能飛行,如鳥無礙(當正理初行也)。二者移遠令近,不往而到。三者此沒彼出(此二即當正理第二)。四者一念能至。(當正理第二。)

今依大乘,大智度論,法用少異。在用法上有些不同,在用法上,《大智度論》第五云,如意有三:一者能到,二轉變自在,三聖如意。

能到有四:上面講的是三種,就是我要到哪裡就到,一種把遠變近,把近變遠。近變遠,是你要去遠的地方,你的身體去就很遠的地方;把遠變近,是把很遠的地方變在你的面前,所以你一舉手投足就到了。第三種是勝意,就是上面所講的意勢。能到又分成四種:

一者,身能飛行。用你的身飛,你作過夢,夢見過去你會飛,代表你過去有修外道法,或者修到世間禪或者阿羅漢或者什麼,他飛的樣子都不一樣。像我們看電影,看到仙人都站在雲端上這麼飛,還站著,第一種則像鳥一樣用趐膀在飛。看你自己修證到什麼境界,你就出現過去怎麼飛,你能飛就代表你過去一定有修行,常常在作那個夢,同樣的夢,飛的樣子都一樣,飛到哪個時候?飛到你腦筋打破了,那個念頭才大概沒有,不然有一點影像,你就開始作夢,又在飛又在飛,很多人都有這種經驗,如鳥無礙。(當《正理》初行也)。

二者,移遠令近。把很遠的地方,近在眼前,不必去就到了,不往而到。

三者,此沒彼出。在這裡沒有,變空、變無形,在那裡又出來。這邊一下子不見了,從那邊再冒出來。這中間是什麼?也沒有飛,也看不到真行,這就是把你的身變空掉,沒有了。此二即當正理第二,也就是《順正理》這本書這篇文章所提的第二種。

四者,一念能至。第四種一念能至,你起心動念緣哪個地方,他就到了。(當正理第二。這是《順正理》的第二種情形。)所以,「能到」有以上這四種。

 

轉變自在者大能作小、小能作大,一能作多、多能作一,種種諸物皆能轉變。外道轉變極久不過七日,佛及弟子轉變自在無有久近。聖如意者,外六麈不可愛,不淨物能觀令淨,可愛淨物觀令不淨,是聖如意法,唯佛獨有。

轉變自在者,大能作小、小能作大,一能作多、多能作一。在識陰魔相的行者,大概都有這種能力,所以,化樂天的天神他變一個天宮、變一個什麼,是很容易的事情,要無中生有是很簡單的事情。問題是,你所化出來的東西,能夠停多久?因為一切都是有為法、心用,你用你的念力在護在持它,它會一直存在,有一天,你的念力不護持它的話,它就滅了。所以,幻化師他為什麼能夠幻化一隻大象、一隻馬或者無量的士兵?因為他用他的念力在支持。至於能夠多久?下面講的,外道再怎麼變,也不過七日。就是你的念力支持很久很久,再怎麼久,也是只有七天,所以,這是給我們一個好消息,就是──當你的痛苦被外力來干擾的時候,你再痛苦也不過七天,因為是無為法。

他用有為法、用符咒或者什麼來害你,你就忍耐一下,七天就過去了。我們還要忍,這些聖人都不必忍,不管別人在玩什麼把戲都如如不動。我們功夫愈高的愈不必忍。同樣的,同學有事的時候,病的東倒西歪,我都不會有事嗎?我也會有事,但沒有像你們一樣倒,我工作還是照做。若像你們這樣的,工作就做不下去了。過幾天,還是沒事,為什麼?碰上再強的念力,會害人的大概都是外道,真修佛法的人,哪裡會害人?這個心管都管死了,管都來不及了,哪有時間害人?不能有害心、不能有騷擾別人的心。所以,外道喜歡用心法,但再怎麼變變變,也不過七天。在你要護持護持。再怎麼堅定的修來的力量,有為法一定滅的,念力不夠或者後繼無力,就滅了。

所以,為什麼阿彌陀佛為什麼那麼厲害?因為衪是成佛的。衪化一個西方極樂世界,跟我們天上的天神一樣的皇宮,還要漂亮、殊勝,它沒有三惡道,那些鳥都是阿彌陀佛變的,他們會唸阿彌陀佛,出鳥聲音,唸佛、唸法、唸僧的聲音。一個地方總是要有各種眾生。像我們這部經剛開始前面所講的,「最勝光明七寶莊嚴場」是釋迦牟尼佛的清淨國土,衪還要讓這些菩薩、阿羅漢或者天龍八部化一些天眾居住在這個地方,不然,衪的淨土只有衪一個,這樣不行,總是要有一些隨眾。修得好一點的菩薩,給一塊清淨的國土,由衪的自身受用土,撥一塊他身受用土,給這些菩薩、阿羅漢、聲聞或者天龍八部,這是衪的眷屬。我們看這些很有意思,多一些概念。

種種諸物皆能轉變。從大變小,從小變大,從一做多,從多變一,但是,你再怎麼變也不過只有七天的能力,就化沒有了。所以,我們剛開始在講經典的時候,這些幻化師在市衢道中,所幻化的一切大象、兵馬等等的七寶穀物,或者這些一切他所化的的,都是用石頭樹枝去化的,再堅持一下,只有七天就沒有了。所以,凡愚看到他變,就認為是真的,因為他不去注意他變,是假,他看他變出來就是真,執著那個真,才叫做凡愚,執著變化為真。那惡慧的,就是執著空理的,自認已經看清楚幻化師在變,變出來那個是真的沒有錯,但惡慧者執著這種觀念,說是假的。假的,你去摸它會跑,有血有肉,怎麼會假!是真的有,你不能說他沒有。

最好就是善慧的菩薩,既不說有,也不說沒有,反正,就知道這回事情,「離言說相」。我們對世間事,修行就是要這個樣子,你看是看清楚了,不必去講,不必去說好或不好,《解深密經》在訓練你這種從偏執空理之間,如何轉到實相觀、中道觀,不要說,我看到你在變,我知道你在變,而且變出來是真的會走路,甚至刀子插下去會流血,都真的,沒有錯,我都是很清楚,連這些話都不必講,這是善慧的人,就是菩薩。所以,我們了解,原來,這外道他們的念力,再怎麼變大變小、小變大,一變多、多變一等等的,怎麼變,都離不開七天的能力,就會化空。

佛轉變自在,無有久近。那再講到神足通,佛及衪聖及衪的聖人轉變自在,不會有要多久、多近的問題。所以,只要是佛變的,不是只有七天,只要是佛變的永遠不會滅,譬如西方極樂世界是永遠不滅的,因為是如來變的。如來自受用土所化的清淨國土也是這樣,它不滅,沒有久也沒有近。

聖如意者,外六麈不可愛,不淨物能觀令淨。如果你的心已經證到清淨,叫做聖,沒有煩惱叫做淨,清淨更是淨。你這種起心動念,隨心所意的如意,能夠這樣的話,就是聖人。當然,阿羅漢、辟支佛、菩薩這三個,還不能跟如來比。外六塵不可愛,就是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塵,講起來是不可愛的,如果是不可愛的不淨物,衪一轉就變成清淨。可愛物因為怕你執著,清淨物又怕你執著,就讓它變不淨。此是聖如意法,唯佛獨有。所以,佛隨時在觀照眾生他修到哪裡。如果這個人很愛肉體,天天在化粧,塗抹都要花二個鐘頭在弄你的臉、身體,也許衪就要教化你,讓你體會──這個肉體是會消滅掉,這個肉體會汚青、出血、流膿,或者讓你看到五臟六腑裡面真的都是髒兮兮,看你喜不喜歡?

如果對執著清淨的,要破解他的執著清淨,就化一些比較不清淨的念頭或影像,讓你去適應。你既然有執著,衪就讓你看到亂七八糟也要自在。有潔癖也是一種執著。那如果亂七八糟的人,也是一種習性,也要改。有的人進到印度的廁所,或者廣大的原野廁所,有的不適應,也要慢慢的適應。臭、不臭是你的觀念,我們知道臭、髒,那你如何去自在的去利用它,該用就自在用。佛為什麼做很多事情?看每個人的根性、執著,讓他們慢慢破解。這就是聖如意法。

 

《大智度論》第三云:問如經說,彈指頃,有六十念。若一念中能至一方恆河沙等世界,尚不可信,何況十方恆河沙等世界,時少而所到處多。答曰:經說五事不可思議,所謂眾生多少,業果報,坐禪人力,諸龍力,諸佛力。於五不可思議中,佛力最不可思議。菩薩入深禪定生不可思議神通,故一念中悉到十方諸佛世界。如說四種神通中唯佛菩薩有如意疾遍神通。

《大智度論》第三云:有人問,如經所說,如經典所說的,彈指頃,有六十念。這個手指頭一彈有六十個念頭,其實這個彈指是一剎那,其實真正講有九百個念頭起滅,我們沒有那個能力,六十個念頭已經很多了,不多不多,如果以行陰區宇,那個是九百多個,我們沒有那種功夫看到那裡。若一念中,能至一方恆河沙等世界,尚不可信,何況十方恆河沙等世界,時少而所到處多。

答曰:經說五事不可思議。到底我們的眾生有多少?這宇宙之間,不是我們世界,這眾生還有有情跟無情二類,有情又有十二類,等等的這些不可思議,這裡講的不可思議只有佛才可以知道。這第二個不可思議的,眾生這樣的因緣果報,到底誰跟誰怎麼樣,這是不可思議的。我們就是這個樣子,只有佛衪可以看到無時間的開始,無時間的末了,無始無終,這叫無時。這無時,不能去講哪個時候開始,事情的開端沒有辦法說清楚,因為永遠就是存在的事實。也沒有辦法說什麼時間結束,所以,無始無終的,這樣時間久遠劫。

第三個,坐禪人力。坐禪人的力量、打坐人的心力。坐禪人力,就是坐禪人的力量,指的當然是坐禪人的心力、念力不可思議。所以,為什麼我說你要利益哪一個眾生,你要打坐、持咒,奇怪,這做一做真的就幫到他了。你會覺得你的心力不錯。這外道或者這些修道不清淨的,要害人,也可以發揮它的力量。所以,我們學咒語有白咒跟黑咒,你不要去學黑咒!白咒就是利益自己、幫助別人;黑咒就是專門害人的,害人破財、生病、喪命什麼種種的。因為你持哪種咒,你去驅哪種不好的天神,天神有十二類,鬼神或者天龍八部或者什麼都屬於天神,他屈服你這個咒,他不得不去做,奉你這個咒的命去做壞事。

所以,這個黑咒,大概都是不好的這些、修一半的人所想出來的念力,成為一個咒。你如果持這個咒,他有某一些護法神在護持這個咒,他就要幫你去辦這個事,你說持這個咒有效,有效,你死了以後就要下地獄!釋迦牟尼佛一直在告誡,不要去學這個黑咒。害人的咒語不能學,唸一唸人家就送錢來、唸一唸有的女生就自動獻身,這不可思議,可以達到目的,但你都在造惡業,下地獄會很快。所以那種黑咒不要去學、不能去碰。你要學就學白咒,學利益眾生的咒。這是在講坐禪人的念力不可思議。

第四個,諸龍力。龍只要噴一滴水,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就要做淹大水,它真的力道有多大?不知道。你說這個怎麼去想?如果,你心眼打開的話,有時候,要下雨,你會看到一條龍在吐水,你就知道要下雨,你說這只有神話才有的,其實真的都是這樣。過去,我就看到這個龍在吐水,吐水以後就下雨。你就會相信,為什麼龍的力量是這個樣子。那龍的樣子像什麼?很像中國人畫的,中國人畫的龍,那些龍是憑空想像出來的嗎?一定是有神通的人看到,才去畫出那個樣子來,中國人畫的龍最像。所以,你知道龍在吐水,如果看得到,就知道真的要下雨。你看我們這些祖師大德、這些高僧大德,這些龍有時候在一個水池裡,你持咒,他就化成很大很大的龍,吐水給你看,如果你要祈雨的話,不是有位大德祈雨,就把小小的水蛇,持咒持咒,慢慢變大,開始噴水、下雨,它一滴水就可以讓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做大水、滿,這個力道有多大,很難去思惟。

西方人沒看過東方龍,看過噴火龍,有腳,但也是用飛的,西方人是火龍,能噴火、能走路、能飛,跟鳥在飛沒有二樣。世界雖然東西方不一樣,體會也不一樣,因為看的不一樣,所以,當然不是說他不對,到底外國龍跟中國龍,有什麼不一樣?當然,龍有很多種,龍也是有各種種類。中國的就是跟我們的遊龍很像。外國人都喜歡畫噴火的火龍,中國是水龍。在印度沒有龍,都叫蛇,這個龍會變,變小就變蛇,變大就成龍。這個龍,它扮演的角色,因為它會吐水,可以給我們水,也可以不吐水,讓我們枯乾、乾旱,而渴死掉。

末法時期,你看經典,為什麼人類為什麼會滅亡?因為龍心不悅。我們古代的人講龍心不悅,很有道理,這個龍心不悅,我們就要招殃。依經典講的,龍心不悅不是對什麼事情心裡不痛快,而是對人類的道德行為愈來愈差,感到不痛快,到最後氣得不吐水,所以才有七年七個月七天七小時,一點水都不吐。最後三大劫,人類毀滅,剛開始大家打來打去,不是用刀殺來殺去,是用核子彈這麼丟來丟去,為什麼?因為我們人類是自己毀滅在這些高科技上。這些發明的人是誰?是過去他們已經發明過的,如果你懂得人類的演進跟過去因緣果報的關係,你實在不用太高興,科技愈發達,發明愈多,這些都是西方做人的,為什麼是西方人?西方人也有過去世是科學家,他發明這些,因為遠離這些東方,道德行為就愈來愈差。

他發明這些,以後,那個領導者心地不好,又常心情不好,看不順眼就丟原子彈,以後,不知道又會發明什麼彈,不知道!龍心不悅,所以,讓人類毀滅。這期網路文章,談為什麼末法時期佛法會滅?就是龍看到眾生道德行為不好,就不吐水,打仗完了,就有瘟疫,瘟疫完了,還沒有全部滅,但,就是無水,不是我們哪一洲無水,是全世界,而且時間還不是只有一年,一年還可能可以用海水淡化來喝,七年七個月七天又七個小時,四個七,都不吐水,造成乾旱,所以,所有的湖、江都枯乾,所以,人類才毀滅。

第五個,佛力。佛的力道,更不可思議,所以,佛的力量更不用講了。這裡講這五種不可思議,當然佛力是最不可思議的。但這五種,以佛的力道,都能夠了解、能夠降伏、能夠克服,也能夠知道。因為佛力對前面這四個都懂。

你龍不下雨,只要有佛的慈悲心,也可以讓它下雨,就是我們沒有那種道德行為,那時候,大家也都不講深意義的經典,都講一些放生、做善事講這些,都不講心怎麼管制、怎麼解脫,不講深義的經典,所以讓法毀滅。也不守戒律,所以佛法會滅。所以,佛力雖然偉大、不可思議,但我們人類不自愛,佛也沒辦法。所以,末法時期諸聖人,一直埋隱埋隱,僅示現教導一些比較有善根的。末法時期就是自己這麼毀滅,沒辦法!所以,很多人很憂心,也沒辦法,這是必然的,你講不出很深的佛經,講的都是很粗淺的,而且大家都很喜愛聽,最好是我一講,你就馬上財源滾滾的,那種法一定很暢銷。若叫你要修心、不要有貪欲心,叫你斷掉種種貪欲,這誰愛聽?所以,只剩沒幾個人聽,末法時期就是這個樣子。

佛力最不可思議,菩薩入深禪定生不可思議神通,故一念中悉到十方諸佛世界,不是說一念中全部到十方諸佛世界,祂也可以一念之間,化無量無邊的應化身,到各個世界去,所以同時現,衪本尊在。譬如釋迦牟尼佛,衪在「最勝光曜七寶莊嚴場」,衪化一個身到各個世界去,各個世界同時出現衪的應化身,這樣佛的力量到底有多大?不可思議!連菩薩在很深很深的禪定之間,都有不可思議神通,一念之間,全部都可以到各個世界去。如說四種神通中唯佛菩薩有如意疾遍神通。這個菩薩,當然指八地以上的,才稱為大菩薩,他們想到哪裡就已經哪裡,而且同時可以一念之間可以到千萬億個世界,就已經千萬億個世界都去了,這種能力,我們講起來是天方夜譚,其實你修得有點樣子的話,你覺得,真的有一點能力,你才可以體會到,這個經典裡面說的,不是不可能。

我們沒有講過神足通,從這裡面得到一些概念,雖然文字很淺,但意境很深,都是超越我們的能力,但是你不能夠否定衪沒有。很多不可思議的現象、神通力,都是從這裡面來的。你說,為什麼諸佛菩薩,去那裡、到這邊,無來無去,無所從來,亦無所去,講的不是沒有道理。你懂得多了,就知道衪是用意念、用什麼所達成。 

2009.05.20.講於法爾)


[ 解深密經》選讀 ] [ 經典選讀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