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  試解《解深密經》的奧祕(2-41)
             
勝義諦相品第二
          (本篇文章為祥比丘所撰,未經同意,請勿引用轉載。)  


二、勝義諦相品()

又修四聖諦名爲聖道,修於八禪入九次第定,名爲正定。九次第者,名滅定。此滅定者,有四種滅定。一聲聞滅定,以四諦觀識心滅現行煩惱及智亦滅。二緣覺滅定,觀十二緣滅現行煩惱及智亦滅。三權教菩薩觀十二緣四諦,明苦、空、無常、無我人、無衆生壽者,性相空寂都無所縛,行六波羅蜜生於淨土,或以隨意生身住於娑婆,或言以慈悲留惑住世,設入寂定,但隨無相理滅,不得法界大用滅故。四如一乘菩薩,依如來普光明智發心,但達根本無明,是一切諸佛根本普光明智,以此大智以爲進修之體,所有寂用皆隨智門,一身寂多身,用多身寂一身,用同身寂別身,用別身寂同身,用如是同別寂用自在,等空法界無礙,自在重重,如海幢比丘是也。

又修四聖諦名爲聖道。因為修四聖諦──苦、集、滅、道,和類苦、類集、類滅、類道,這八法就可以成就阿羅漢道、解脫了,所以叫做聖道。沒有解脫的佛法,就不能加一個「聖」字;已經證到解脫了,才可以加一個「聖」字。例如聖人、聖知、聖見。這個「聖」字在《解深密經》裡面,已經講得很清楚了,更進一步就是學菩薩法,所以現在這裡說四聖諦名爲聖道。

修於八禪入九次第定,名爲正定。修於八禪入九次第定,四禪八定,雖然這是世間禪定,但是你要修打坐都會經過這些境界。所以講起來,沒有什麼外道法、不外道法,這都是修行過程,到最後得到了四禪八定,就是要用佛法般若經的道理,空的道理,這麼的去求得解脫。所以後面這裡是最重要的,能夠進入聖道,前面的四禪八定、入九次第定,在這中間,四禪八定怎麼會加有一個九次第定呢?這裡面還有一個無想天,如果在四禪的時候,在這四禪天的有一個無想天,有無想定,這是不確實的定。但有的人會誤認為,四禪定的時候進入無想,好像就解脫了,但那只是氣壓住腦,讓你的心不動、不想,不是究竟,不是空性,這是不究竟的。

九次第定以後,還有十遍一切處,四禪八定、九次第定,十遍一切處,這裡的處是進入種種的顏色,夠很觀多的顏色,如果你能夠讓你的心化入這些顏色裡面,那就有種種的顏色,會體驗、會現出來。如果你沒有到十遍一切處的話,觀顏色就比較難,有一些梵字,如果能夠觀起梵字來,可以看到這個字是什麼顏色、那個字是什麼顏色,或是哪一個物品是什麼顏色。像我們臟器,我們看是沒有顏色,但是有這種心眼現,他可以看到,心是紅色的,肝是藏青色,這不是一種形容詞,是它真的會發出那種光,肺是白色的,腎臟發黑色的,脾臟就發黃色的。

所以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證悟的時候,在天神為祂蓋的小廟四周,祂會發五色光,這五色光就現五色旗,就是世尊當初從內在所發出來的光芒,不是就只有這五種色,虛空之間有無量無邊的七寶色、百寶色,這些如果真正修世間禪定,就一定要進入那裡,十遍一切處。再過來,這些講起來,四禪八定都是正定,為什麼是正定!不是只有修行氣和身體的變化,心毛病也有相對的減少,五蓋心沒有,到四禪的一境性,等等都要跟心互相的呼應,不是光有那個境界,我可以看到什麼光、可以看到什麼顏色、可以看到什麼另類眾生,這只是一種自性現起的真如性功用,但是你的心有沒有清凈?當然有連帶的關係。你心清凈到什麼程度,就可以看到光、看到什麼。如果你的心更清凈的話,你就可以看到異世界、百世界、千世界,那還是你的心要清凈了。像阿羅漢或者是四禪天的境界,你可以看到三千大千世界,一個佛剎土,這些就跟心的習氣、毛病去除了多少有關係,所以他講這些都是屬於正定。

九次第者,名滅定。九次第者,名滅定,滅是相對的,對那個境不執著,就是滅,不是全部把它抹殺掉,此滅定者,有四種滅定,在九次第定中,它有世間禪、也有出世間禪的,此滅定者,有四種滅定。

一聲聞滅定。第一種是聲聞滅定,以四諦觀識心滅現行煩惱及智亦滅。以四諦觀識心滅現行煩惱及智亦滅。苦、集、滅、道,樂苦、樂集、樂滅、樂道,這八法,這是心法,對自己的心在修的,也可以講是色界天的。類苦、類集、類滅、類道,這是無色界天的,無色界沒有天,所以一般講無色界頂,它沒有天,只有心,那還要住哪一個天?沒有!有一個肉體、有一個形象,才需要有地方要住;只有這個心,沒有什麼住不住,所以在定中,可以無所不住,可以在天上,可以在地獄,可以在人間,隨他心到哪裡,他就到哪裡。所以這四種就是聲聞滅定。你起現行的煩惱,可以對它不執著,於產生的智慧,也不必執著它一定有什麼智慧,它就滅了。所以智慧只是一種現象,不是說你得到什麼,你就是觀煩惱,我不覺得是煩惱,別人覺得無所謂,你卻很在意,這就是沒有滅,起了那個境。

所以身體有病或者不如意的,尤其是出家眾,吃也吃不好,工作繁重,接引很多眾生,所以處處所現的問題很多,你聽他講話,就知道他身上有沒有病。前幾天林大德介紹一位出家眾來此,沒講幾句話,我就說他不對。他嫌維他命味道太重,我問:「為什麼別人不覺得重,你卻覺得重?要破你的執著!」因為他過去吃很多藥沒有錯,現在他都不敢吃了。當一個人要死的時候,藥很苦,他都敢吃,我們還覺得苦得甘甘的,所以我們覺得很苦甘。有病的人就是這樣,修行就是要破解這樣!看到他們都是很執著。拿哈立巴(維他命A)給他,就問這是魚肝油嗎?就想這裡面有沒有魚油?我回答:「這裡面沒有看到魚,如果真的是魚肝油,吃了不能成佛,當然也就不要吃了,但是不吃,也成不了佛,那你到底吃不吃?你的健康不行啊!」還好他沒有很堅持說不吃。

我還有準備B12給他。心不寧了、有外緣了、可感覺了,你又定不住。道理懂了,他問了他們的同修、同儕,都說:「這是幻相,不要理它!」尤其是佛法都是講無常,講的都很簡單,但就是做不到啊!為什麼做不到?因為你身體體質不好,又沒有營養,所以拿了四罐維他命給他,他還嫌四瓶太多了。實際上我每天都吃一把,也不會中毒。藥會用、毒會用,就是藥;你就是對於藥不會用,就會變成毒藥。所以要善用你的智慧,不要只看到一篇文章或是報導,說吃多會中毒,就把自己嚇死。那三十年來我吃過的毒比你們還要多!當然適度的,要看你的身體需要而去調節。像這種你對法的執著,有時候你不知道,好像說你陷入到這種境界裡面,不會去發覺自己的毛病。像你講一句話,其實就是顯出你的執著。

他的病剛開始是怎麼引起的?同修有人會打呼,打呼有什麼關係?你要慢慢接受它就沒事,但他就是排斥人家打呼,所以才會睡不著。人一旦兩個禮拜睡不著,就會發生毛病。人就是這樣,不能不睡。那你就要改變你自己,去接納它。這些都是說法好像懂得很多,但都使不上力。一天到晚都說:「我不行、睡不著,別人打呼太吵了,我和他同一間房,叫我怎麼睡?」有的夫妻同睡一處,另一半很會打呼,另一半忍受一陣子後就習慣了。所以你要接受它,不要一直排斥。排斥它就是我們的心,如果你把打呼聲當做音樂,讓自己的心跟他起伏,他打呼一次,你就跟著起伏一次,你也覺得沒有那麼困難。哪裡有不好聽?仔細聽一陣子後,你也就自然而然睡著了;以後他不打呼了,反而你會睡不著的,沒有一個伴奏在那裡,沒有音樂在那裡,你反而就睡不著了。

像我表哥以前的房子,就在火車鐵軌旁邊,他們睡覺照樣睡覺,剛開始一定不好睡,這一列車過去,是幾點的車子,又一列車過去,現在是幾點的車子,都清清楚楚,也要照樣睡。所以修行其實無差,就是把你心裡面討厭的,把它轉過來,你心裡面所有不能夠接受的,都把它接收進來。除非你要度人家,看到他這樣不慣,這樣下去不行、沒有進步,就要講、就要罵。自修的話,簡單的很,就只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像融法師這次留學去印度,世尊現了相給他看,「一隻眼很大,一隻眼閉起來」,這是什麼意思?接連三天都出現這個境像,而且不是作夢,不是在定中,是眼睛睜開在看的,怎麼世尊的眼睛是一隻眼開的,一隻眼開的?這就是告訴你,對世間的事都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要太認真,專心修自己。

你如果是要度眾生,不講就不行,不講的話,有的人根本就渾渾沌沌的。你要身教、會身教就要學言教,你要會講,講他又聽不懂,有的聽了還是不懂,那就只好用罵的,罵了他就會怕、就會懂。所以有時候病不是沒有原因的,他是來自一個佛教的僧團,我開玩笑說:「那你自立門戶不是很好嗎?自己修的不好,如果修的好,因緣成熟,管誰惹不惹你,你就自立門戶,開一個大道場,都是想得太多!是不是想得太多,時間都還沒有到,就東怕西怕的,這就是心病,像這樣你要修禪定,什麼叫正定?沒有定!沒有智慧,所以得不到定!」我勸他不要想得太多,如果有冤親債主和鬼神來,頂多你心不寧,你沒殺它,它也不會要你的命。否則頂多是死掉而已,如果連死掉都不怕的話,還有什麼好可怕的?無有恐怖嘛,心經裡面講的。阿羅漢心裡無有恐怖。所以像這種在修行中就會碰到,不是說很多就懂,有時候是智慧和執行力有問題。

醫生說他最少一個禮拜要去一次,不用錢的,所以他以後要自己坐計程車去醫生那裡看病。他的丹田氣很少,就很煩惱,我看他的氣怎麼去運轉,反正已經介紹醫生給他,也診斷出他的毛病了──肝不好、肝火大、脾腫大等等,整個身體發冷,還問醫生說:「全身發冷,還可以繼續下去嗎?」醫生只能笑,他身體很虛弱,其實這都是其來有自。你們自己要檢討你們自己的思想和念頭,有沒有自在?有自在的話,你的身體慢慢就能恢復健康,不自在的話,你的身體就會這邊有問題、那邊有問題。我是勞累出來的,比蠟燭兩頭燒還厲害,是整根蠟燭一起燒,每次看醫生都要被針灸十幾針,灸得都會怕,已經十幾次了,好在經過治療,現在比以前有力氣多了,講話、唱誦有回到以前一點點,還沒有完全恢復,還有三分之二的療程,在此感謝大家的接送看診。第一種定,是聲聞的滅定,用四聖諦的觀你的煩惱,然後所產生的智慧,也要不執著,智亦滅。

二緣覺滅定,再來是緣覺的滅定。觀十二緣滅現行煩惱及智亦滅。觀十二緣,滅現行煩惱,以及你所得到的智慧也要放下、也不要去執著。

三權教菩薩觀十二緣四諦,明苦、空、無常、無我人、無衆生壽者,性相空寂都無所縛,行六波羅蜜生於淨土,或以隨意生身住於娑婆,或言以慈悲留惑住世,設入寂定,但隨無相理滅,不得法界大用滅故。第三個當然是權教的菩薩,就是三教、三法教,或者三教共法,聲聞、緣覺跟菩薩法。再上去就是一乘佛教、一乘佛乘。觀十二因緣、四諦,能夠從無明緣行、行緣識這麼一直觀,觀到愛、取、有等等的十二因緣觀,把它落實在苦、集、滅、道的苦上,把它落實在空,讓它這邊接上來,因為我們根本無明會產生識心,識心就有行,分析的思念、分析的思想,就動異了,對下面對六根入六塵,就有觸,就開始一連串我們的行為出來了。這些你要倒過來修,修十二因緣觀是倒過來觀的。

你如果不來受生,不生就不會死,就解脫了,問題是怎麼不來生?不來生就不要起、就不要有,有就是造有漏業,有漏業造了,不管是好的、壞的,就一定會來生,不是生天上、就是生人間,要不然就生地獄。為什麼會有?造有漏業,是因為你起了,偏見起愛的起,討厭的起,再上去,你就是愛,愛就是取,恨也是起,就起作了,做了有漏業了,再上去就是你的六根接觸到六塵境,所產生的愛、恨等等,你這麼倒觀回去的話,不生,不生就不會造有漏業,沒有了!不有就不要起,不起就對一切不要起愛、不要起恨這種心,你如果沒有愛、沒有恨的話,你六根入六塵,有入等於沒入、有看沒有到,這樣你一直反歸回去,根本無明沒有了,你就是緣覺,觀十二因緣觀緣覺,就等於空的能力就現起來了。

所以這十二因緣,你斷到第幾,從後面斷起,斷到第幾?也許你說諸有不起,但是還有愛、還有恨,還有種子種在那裡,那還是不究竟,如果比較大的愛、恨,你就會發作。你說:「我對這沒有執著、對那也沒執著」,一萬你不執著,但一仟萬,可能就動心了,甚至一億萬,可能就不管怎樣,即使下地獄也沒關係,先拿了再說了。如果貪心,看你能不能放手,很難先講你會或不會動心,當面對考試的時候。菩薩有沒有解脫,是在逆境中、在境界中去印證;你修得好不好,也是在境界中印證。

境界中有六道眾生來了,有冤親債主來了,或者有異教徒、邪教徒的護法神來踢館了,你要能夠面對它。面對它,如果能夠這樣全身而過,這就是你定力夠,不是在於你道理懂多少、佛法懂多少。懂了要能夠用,用就是在境界中用,不是在平時中,平時大家都心平氣和的坐在那裡,大家都很自在,像坐在上面的佛一樣。如果是坐久了、腳痛了,心又開始不安份了;如果再有蚊子來咬的話,那就更不得了,更是坐立不安了。所以要有境界來考驗。如果我們不能反觀自己,那實在是定力差太遠了!

再來是無常。苦、空、無常、無我,這是小乘人要觀的。無常、苦、空、無我,修一切法你都要這麼去印證。苦、無常、寂滅為樂,這是「三法印」,你講佛法一定離不開這些,你才能夠讓人家有出離的心,才能夠讓人家修解脫道!有的道場不是這樣,是在介紹哪一個天多好,哪一個國土多好,哪一個境界多好,講這些會讓人迷失在那裡面,不知道要修解脫,不知道要修涅槃。所以無常、苦、空、無我,從四聖諦也好,從十二因緣觀裡面,你去印證這些、去思惟。你生活之間的點點滴滴,有沒有苦、空、無常?有沒有諸法無我?有沒有諸行無常?有沒有寂滅為樂?這是三法印!諸行無常,你不能說常;諸法無我,你如果證得一切法都能滅,乃知寂滅為樂。

釋迦牟尼佛說:「一個講經說法的人,如果不以這三法印為基礎去說法,就是外道,不是在講佛法。」所以你就可以這麼的去判斷何者為外道。很多人假借佛教之名弘法,實際上卻非佛法。昨天他們在講,我還是第一次聽到,什麼「深層引導」。主持人也是一個佛弟子,然後去創造一個深層引導,有人引導你的念頭,然後一層一層的把你帶到哪裡去,可以看過去世,可以知道什麼事,但搞這種的怎麼是佛法?就像現在義大利發生問題了,你趕快去救災,做好事,這就是佛法?這也是佛法沒錯,但這只是慈悲心、愛心,跟真正的佛法沒有關係,所以你要講經說法,離不開「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這三個重點。如果不是這三個重點,你講的就不是佛法。當然一堂課裡面有時沒有講到這個,但是整個概念如果離開這三法印,就是外道,就是附佛外道,如果再做一些不正當的利益取得,就是邪道。

有的人不講經說法,就專門做善事,這種現象沒有適當的名詞,就給它一個名詞叫「謀福佛法」。什麼叫謀福佛法?講起來都是做善行,但是沒有教導你要用什麼真正的方法、要怎麼真正的修,沒有!有的人說放生有很大的功德,可以長壽、可以有福報等等一大堆東西,但都不講解脫,都不講你人生為什麼會苦,你人生本來無我,諸行無常,都不講這些。這末法時期,什麼都有。所以有時候,你沒有智慧去看,就會被矇騙;我們看了不講,又對你們無法交代,講了又會造業,批評人家。你們的心要善思惟,眼睛可以多看,看看人家在做什麼,這是你本來就有的智慧。但是每個人有沒有看?看得到、看不到,就有高低了。

無衆生壽者相,這是金剛經裡面講的。苦、空、無常,無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最後面這兩句,應該是講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這是金剛經裡面的四句。離四相,就是說離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是目標。好好的用四聖諦,用十二因緣觀,讓你體會苦,讓你體證到空,讓你體證到諸法無常,這樣你就可以證到聖人的境界了。

性相空寂都無所縛,今天有一位網友在問什麼是性相?你們應該比他還懂,你們已經聽那麼多了,本來我們是無,一片無,是空的,要看沒有,沒有因緣法來時,我們的自性在哪?沒有!但是有因緣法來的話,這裡的空就會產生自性。這自性有很多種,大略來講有邪、有正這兩個,以及中間的不定──不邪、不正,譬如你吃飯,肚子餓了:「我的自性體空,我想吃飯了」,這種就沒有什麼善、惡。你想以前的壞習氣就是邪眞如,正確的有空性的薰習,就是正的真如。或是你到世間初禪、二禪、三禪、四禪,每個境界都有它的真如性,這是正定。

剛剛所講的正定,所產生的這是佛的自性,所以六根、六塵、六識都是自性,那五蘊也是自性,每個都有一個自性,自性才會發生功能,所以自性一發揮功能,就會產生種種的自相,所以從性產生相,本來相就是現象了,現在在比執著、不執著了,執著就是凡夫,不執著就是聖人了,這現象一定要順緣去發作的,所以這相起的時候,你執不執著?聖人可以從自性開始發動的時候就可以觀,你心已經在動了,在動的時候是動好的、還是動壞的?動好的,你當然就沒關係,但是動不好的,你就不能讓它發作,就不要執著。

那這裡講的,正也要不執著,邪也要不執著,有這種能力,你就是解脫的境界,所以性相起滅,你有感覺,寂然的自性,然後面對那個境,都不去執著它,有這種能力就是寂滅。寂滅不是沒有,不是空空的,不是靜靜的,不是一切相都沒有,佛法在講的寂滅,我們的空性是寂然的,有的人說是湛然的,寂寂然,這是空性。你面對因緣起了自性、起了法相的時候,你對著它,不執著,這就是滅,不是壓它就滅,不是把這個相消掉就是滅,是相對的面對這個境,面境不執著,這就是滅。所以阿羅漢可以看到三千大千世界,因為祂寂滅了,所以對一切眾生、一切世界都沒有罣礙。修世間禪定的人,他可能還有罣礙,為什麼呢?他照樣可以看到三千大千世界跟眾生,但是他會罣礙,因為他認為那是真的:「我看到哪個世界怎樣?哪個世界怎樣?」一罣礙就有愛、有取,就有有、生老死,所以最後他還是沒有脫離輪迴。所以要把佛法和世間法搞清楚。

講了那麼多,都是繞著這種觀念在轉,不管講到那裡,都是離不開這個道理,所以你懂了以後,你會講經說法,你也會運用你的口才和思惟,講得讓人家聽得懂,把很高深的名相,講的很淺顯,讓人家懂。如果是比較喜歡高層次名相的,那你就去跟他講很深很深的名相,他也可以滿足他的欲望。其實佛法,用很高深的道理講也可以,用很淺顯的道理講也可以,《法華經》看起來是很簡單的經典,其實每個字都在講神通變化,你看不懂就不知道,火觀怎麼發起的都不知道,觀世音菩薩三十三應化身怎麼化?我們在上《金剛經》裡提到過,祂會化起色相,種種色相發起那種三昧,才能夠化,不是你說化就能夠化,要有得到種種色相發起的三昧才有能力化。

行六波羅蜜生於淨土,六波羅蜜你們應該都很清楚了,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最後修證到菩薩境界。一般來講,六波羅密都是地前菩薩在修的;如果是地上菩薩,祂是修十波羅蜜。到七地以上就不得了了,那是方便波羅蜜;到八地的時候,就可以發願了,發大願,不是發我們小小的願,是發未來成佛的願力。這六波羅蜜,再來力波羅蜜,住波羅蜜,這十波羅蜜,不管是地前、地上都是修六波羅蜜,大略來分是這樣。還有很多波羅蜜,無量無邊的波羅蜜,渡到彼岸的法門很多,總歸一樣,生於淨土。

或以隨意生身住於娑婆。有一位韓國居士來問這個問題:「什麼叫意生身?什麼叫化身?什麼叫法身?」這意生身名詞你看過了,在《楞嚴經五蘊魔相解說》講過。到色陰魔相就有意生身:「你有一個形象,由你主觀的意念發起,想要到哪裡,它就到哪裡,這就是意生身。」一般的世間禪定或外道,修的就是這一種,所以有法就有境,跟它不一樣,佛法是要求如來體性,如來體性是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所以你的自性不必有意外,不必有中間,不必有來有去,因為虛空就是你的自性,你的自性就是遍虛空、盡法界,這樣一來哪裡有來、哪裡有去?所以修如來法的人,要懂得這個道理,《金剛經》裡面告訴你這樣:「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你不能說有坐、有臥,沒有這種事情。

法身清淨就沒有什麼坐臥的道理,但是如果你修到身體打開來了,你的心念起,你就產生一個有形象的你,到那裡去,你也可以體會,所以心眼開了,你起了這個念頭,到那一個人家裡看一看,這講起來,都是亂動心念,安不住。外道被卡死在這裡,就是這樣,這樣練一下,覺得不錯,然後再把能力練大一點,現在可以到高雄,再練下去,可以到東南亞,再下去,可以到澳洲去,就是在練這個功夫。從你認識的,到你不認識的,從你去過的,到沒去過的,就是這麼練,就天天練這個,就卡死在這裡。沒有辦法得到真正的智慧,也沒辦法回到真正的自性清淨。每個能力都是真如性發起的沒有錯,但是你一直去玩那個,就會忘記往前走。所以般若經告訴你那麼多的境界,但是你都要放下、放下,不要執著,因為前面還有太多的東西,你只要卡死在這裡,你就走不下去了。

在我們一生之中,幾十年修行,有好幾個關卡,從顯教修到空、修到無相,進入密教,密教還有從 aiueo學起,五十二個字母學好後,再學如何發男聲音、女聲音,會唸了,再來呢?手印還沒學,教了你們幾個手印,手印有好幾萬個,學好手印後,再來是壇城的建立,沒完沒了的。在這裡跟心有關,如果走到前面的,走到前面,不能執著,要放下,再看到別的,再放下,往前走,你就會越懂越多。如果你這樣就滿足,自認為懂得這樣就好了,就停在這裡,因為太累了,走不下去了,這樣你就卡死在這裡了。再累也要往前走。所以我教導你們也有一個好處,逼著我去看,我看懂了,你們就應該懂。有時候我覺得你們都應該要懂,結果搞了半天,你們還是不懂。

不懂還是不懂,這就是不用心,還是智慧不夠,智慧不夠當然不能怪你,前世就不好好修。如果你不用心,就算哪件事情已經講過了,但你就是不去記、不去了解,也不懂的問,當然不會進步。你們只要問,我都會去想。像這發音,已經吵了三次還在吵,明明我喉嚨就張開了,你說我沒張開,為什麼我講這樣,你們會不懂? latalaladala這兩個有沒有不一樣?明明就不一樣,latala就沒有喉嚨聲,是女聲音,ladala是男聲音,你說聽不出來,我說喉嚨張開了。所以早期唸的都不準,最近身體不健康,有時候心會影響唸出來的聲音,所以不是那時候唸的,現在改不過來,後來再唸得都沒有比它好。雖然以前有很多的錯誤,但那種音韻,是沒有辦法改,等到身體好一點後再重新唸一次,根據矯正過後的男聲音、女聲音再把它念好一點。

所以很多事都是一直學、一直學,沒完沒了的。所以你不要說佛法就是這麼簡單的一件事情,管住這個心,學空就完了,空前面還有有,所以沒完沒了。今生有幸接觸到,就盡量要接觸廣一點、多一點,要廣義一點。不要被雞皮蒜毛的小事情卡住了,就不上課幹什麼去了。你們可以請假去玩,我很少請假。本來這星期六是說要上課的,可是因為布置了浴佛的場地後,剩下的空間很小,很麻煩,就停課。不然總是要想辦法克服,不要斷掉一天的修行才好,大家要了解。

如果是你意生身,有修證到心眼開,你去體會意生身,你想一想,如果影像可以現的話,你觀那個地方,你要到那個地方去,你體會一下就好,因為玩這個沒有意思,意生身是外道法,不是佛法,所以在色陰魔相就提到這一個,所以為什麼還不究竟?根本都還沒入佛門。色陰盡才是十信位的初位,這個我講了好幾次,經典也說的很清楚。佛法連如來地都算的話,共六十四位階,菩薩是五十四位階,初位是到受陰盡。受陰盡是什麼?就是你的個性、習氣、毛病都已經沒有了,沒有憂、喜、苦、樂的感覺。這個受陰最明顯的是,無來由的哭哭啼啼,感激的心,或者懺悔的心,或者是起了悲憐眾生的惻隱之心也要哭,動不動就哭,這就是受陰魔相,這也是李大德很煩惱的地方,動不動就要哭,看到我也要哭,這是受陰魔相,你要把它攝住,不要讓它隨便發作。

有時候我們在法會中,你感覺到觀世音菩薩來了,你就流淚,有時候唱誦時,想到眾生都很苦,每個人都很苦,每一家都很苦,為什麼不能救渡?我們能力有限,又要流眼淚。我不知道你們流眼淚是為了什麼理由,但這都是受陰魔相。大菩薩祂們才不會流眼淚。受陰盡後,才是十信位第一位而已、入門而已。幼稚園入小學一年級。所以這色陰魔相還在幼稚園,到色陰盡才是一年級。菩薩總共是五十四級,剛講這個才到十信位的初位,且十信位在華嚴宗、唯識宗、大乘宗他們都不承認這是菩薩。這十住位以後,才是地前菩薩,才列入菩薩位裡面。所以要做前面的加行,要修阿羅漢道,都是在這裡面。若你得到五陰滅盡,就是阿羅漢了,也才到十信位滿,這都不列入菩薩境界。

你們試試看,看看幾個人可以發起意生身。隨意生身,你如果要出生在那個地方,你都可以隨意去受生,真正來講,剛剛意生身是後面,現在講隨意生身住於娑婆,你不一定要出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也不一定要生天,我就是出生在這娑婆世界,娑婆是sahā,發成suahā,這是發音的轉音,為什麼說娑婆,不叫sahā這就是學悉曇的好處,就是這樣,慢慢懂、慢慢懂。這娑婆世界,當然只有菩薩可以隨意受生,其它的都是根據業力而來受生的。菩薩願意來,不怕來,也不怕死,因為有來,有來就有生,有生就有死,但是真的菩薩就很自在了,已經不把生死看得太嚴重。死就死,生就是要來度眾生,這是菩薩的心,所以身住於娑婆。

或言以慈悲留惑住世,菩薩不能入涅槃,他如果心還沒有清淨,果報都還沒有,沒有餘習,沒有做錯,沒有造業,沒有什麼感召,你說菩薩自己來,祂是甘願來的,甘願來的是大菩薩,像寒山、拾得、豐干禪師,這一類的大菩薩或是佛,豐干是阿彌陀佛化的,寒山、拾得是文殊師利菩薩和普賢菩薩,彌勒菩薩是化大和尚,這些都是大菩薩,我們不能跟這些比。一般的這些小菩薩,來的都留有不乾淨的習氣,因為祂慈悲,所以祂不淨盡,因為淨盡就不能來了。如果你說淨盡,然後又有感召來,那因果在那裡?因果重不重?你說祂心已經淨了,就是還有微習,就是還有疑惑點、還有小的過錯,使業力就會感召來受生。

所以你會感覺很奇怪,這個人修得不錯,但是怎麼還會犯這個毛病、犯那個毛病?就是留著尾巴,以後還要來,不然就入涅槃去了。如果這個心都不動、沒有餘習、清潔溜溜了,就沒辦法被感召來了。你又不是大菩薩,大菩薩是化身就來了,已經示現,我們是一定要來受胎出生,所以我們懂多了,不要太在意別人好不好,犯了什麼過錯,也正是因為有這個錯,他才能夠再來,但是他的菩提心永遠不會變,發了菩提心以後,就是度盡一切眾生,然後修心,然後明心,出到菩提,然後轉入如來菩提。如來菩提是遙遙無期的,那是一世又一世的在修菩薩道,來了又來,來了又來,所以多久?很久很久,不必去想,他也不會在意時間,反正就是一世又一世。所以你要注意這裡講的,言以慈悲留惑,留迷惑住世,你不留習氣、毛病,你就不可能感召再來受生,像阿羅漢就可以不來了。

設入寂定,寂定就是入涅槃了,但隨無相理滅,不得法界大用滅故,如果你入了寂定,是阿羅漢的寂定,但隨無相理滅,執著無相、執著空觀這種道理,而入滅的話,你是學一半,你不是菩薩的這種心住有為不作有為想、不作無為想。你沒有這樣的能力,你是永遠住無為,不想去住有為,這是阿羅漢祂們的寂滅。這樣的話,你就不得法界大用擇滅。法界是遍虛空盡法界,大用只有如來跟大菩薩才會用,你如果是入阿羅漢的寂滅的話,你當然就學不到這些功夫,因為我們修菩薩道的人,就是用得到跟佛一樣的能力、智慧跟慈悲心,所以佛是最慈悲的,因為祂慈悲,所以要盡一切眾生,等流三入,入無量世界,又入各六道裡面去度,以祂的大慈、大悲、大喜、大捨的心。

四如一乘菩薩,第四個,如一乘菩薩,依如來普光明智發心,但達根本無明,是一切諸佛根本普光明智。以此大智以爲進修之體,所有寂用皆隨智門,一身寂多身,用多身寂一身,用同身寂別身,用別身寂同身,用如是同別寂用自在;等空法界無礙,自在重重,如海幢比丘是也。這些都是在講神通,這沒有一段一段解釋的話,就這麼讀過去的話,你就不懂,所以我們慢慢來看一看。

一乘菩薩道是要學未來要成佛的,不去入小乘的自我解脫涅槃,才能得到如來祂的大用,就是要有一個目標,依如來普光明智發心。普是普遍,光明當然知道,光明不是說一百個太陽或一千個太陽可以相比的。以前在講佛經的話,如來的光明大於千百個太陽,千百個太陽好像很亮,我們太陽現在是一個,可以遍及哪裡?焰摩天(Y2ma)就照不到,焰摩天(又作夜摩天、夜磨天、炎摩天)位在欲界第三天。欲界第二天是忉利天(Tr2yastri30at-deva)帝釋天(民間常稱玉皇大帝)所居住的地方,又作三十三,位居欲界第二天之須彌山頂上,須彌山的形狀,像香菇頭一樣,香菇的頭是這麼大,底部比較小。須彌山頂四方各有八城,加中央一城,合為三十三天城。而焰摩天是依空而居,那裡為什麼像晚上一樣無光呢?因為太陽照不到。太陽照得到的地方是欲界第二天。

欲界第一天是四天王天所居。再上去是忉利天,東西南北各八天,中間是忉利天,總共加起來是三十三天,太陽、月亮都掛在旁邊,所以它可以照到這些地方。那我們四大部洲,我們住的南贍部洲(Jambu-dv1pa)須彌山下這裡,這四個地方都有人。再上去的虛空,就是焰摩天,太陽照不到,但是天神他們自己會發光,他們的物體會發光,身體會發光,所以不必太陽照,這就是焰摩天。再上去就是兜率天(Tu=ita)。兜率天內院就是佛弟子、出家眾等,許多人想要往生去的地方,現在是彌勒菩薩在那裡說法,而釋迦牟尼佛還沒有下生以前,也曾經在那裡講經說法。下一尊降生的佛是彌勒佛,所以祂現在以菩薩身在那裡講經說法。

所以我們講依光明智發心,普遍發起一切光明的智慧,就是發起一乘菩薩的心,所以你有時候說我要發願、我要幹什麼,其實有時候是諸佛菩薩在幫助你,讓你隨緣然後去發菩提心、去幹什麼,達根本無明,是一切諸佛根本普光明智,你的根本無明如果能夠滅,就像諸佛菩薩一樣,祂有根本普光明智慧,根本是最原始、最基本的無明,我們剛剛講無明緣行,行緣識,起心認知了,這根本無明,我們有這根本無明,所以才有我。

好幾期以前有一個人已經悟了,那個境界就是開悟的境界,自己體悟自己:「我是誰?我是誰?」一直在那問:「我是誰」,突然間冒出一句話:「我是一點,一點無明就是我,那你有很多點,那更是我,我是一點無明。」他就整個頭皮發麻,有個東西就轟的衝出去了,悟到原來的我,有我,有我相,就是有一點的無明。那你很多的無明,就是我相、我執很重,什麼東西都以「我」來思惟,你還沒有到:「今天想某甲,明天想某乙,昨天想某丙」,都是在煩惱眾生他們,不是在煩惱自己,到這個境界,就是菩薩的境界,無我了。

上禮拜美國一居士說:「現在活著幹什麼?不知道!沒意思!」有時候修行修到一個境界,活得沒意思了,但是說你要度眾生,就有意思了,活下來就有意思。在重要關頭,已經快要覺得這世間沒有意思了,什麼都不想,也沒有想要錢,什麼都不想要,要看山水也不想看,像楊大德還花很多錢去印度照相,這實在很沒意思,還不如坐在電視機前看風景,還照得比我們照的漂亮。連這也不喜歡看,沒有意思了,那你要幹什麼?你這一生要幹什麼?就只剩下一件事了,就是發菩提心度眾生,就從這個來,你一天坐四小時,一座座的坐下去,就坐得很有意思了,發菩提心的人就是這樣子。你有發一乘菩薩心的話,你的根本無明,就會慢慢的一點一點的被你消掉。

我們也會學習到剛剛所講的佛根本普光明智慧,當然現在講這太早了,這是最後的目標,因為佛的根本普光明智慧一得的話,什麼都無量,神通也是無量,智慧也是無量。然後隨心智,就是不管你講什麼,你講出來都是對的,因為祂懂得太多了,不必看、不必想,你問祂什麼,隨便就可以答。譬如說你哪一世做了什麼?為什麼有這因緣果報?祂也是可以講得很清楚給你聽,這種智慧是無量的。所以你看《解深密經》也好,或《佛地經》也好,你就很了解佛是什麼境界,是不可思議的境界!那我們未來要成佛,就是希望跟祂一樣,但先決條件就是要對眾生很悲憫、要度眾生,要先練功力,發菩提心的意義就在此。不是講講就是發菩提心,你是看未來希望能夠有大慈大悲的心,每個眾生都可以度,有那個智慧,你的根本無明滅了,普光明智就會發起,我希望未來能夠樣這樣子。

以此大智以爲進修之體,以此大智以爲進修之體,這是你的目標,你得到一點點比較大的智慧了,要繼續修。為什麼有的人可以很精準的判斷事情?佛經不是說怎麼樣都是對,合宜,抱著合佛法,有的人就迷迷糊糊,同一件事情就不能夠分辨。同樣是一堂課,有的人聽了領悟力很強,然後領悟力強,實踐力更強,馬上就可以做到,這種人真的是菩薩加持,因緣成熟。有的人聽歸聽,知道了,但叫你要作,你就說:「哪有可能?不可能的!我還不行!」這講起來也是無奈,因為因果都是這樣子。不然哪一個人喜歡說「我不行」?如果你不行而說行,那根本是扯爛的,當然不行;如果你不行就不去做,那虛耗今生也不好。所以哪時你說賺錢沒有意思,都是全身投入做佛教的事情,就有一乘菩薩乘開始了,已經發心了,真的一乘菩薩心。不是等六十五歲、七十歲退休再來,或是等賺夠本了再來。當然每個人因緣不一樣,但是要把握這個精進的心,不要錯失了今生。

所有寂用皆隨智門,以諸佛的根本普光明智慧,有大乘來作必修的體的話,所有寂用皆隨智門。你一切由空性所起的法,都能夠隨智慧,不會迷迷糊糊做事,這是智慧。當然這很難,你怎麼學?有時候你會分辨,第一念覺得這樣做比較好,第二念覺得這樣做更好,但第二念不見得是對的,因為我們自性有一點覺知,不是說你有方法、有規劃就一定會圓滿,不一定!我們的自性會參照,讓一件事情有圓滿的結果,但開頭不見得是圓滿;如果開頭圓滿,不見得最後也圓滿。因為都是衝突、再協調、再融合、再圓滿,所以你不要怕事情。

今天一位法師,他說他們的師兄弟,如果跟人家吵架的話,就沒有定了,整天吵架,吵架就好像犯戒一樣,不敢吵。如果吵的時候,你沒有心在吵,吵了以後,也沒有成見、很自在,這種人怎會得憂鬱症?這種人怎會孤僻?怎會精神衰弱?我們有人就不是,就是這麼的憋著、憋著!祖師大德爲什麼可以跟徒弟打架?當然這中間打架,有另外的意義,在動來動去之間,氣脈就通了。古代這些大德,其實他們都有武功,身上都有氣保護,你打等於是運動一樣,打下去它馬上反彈回去,有氣保護著。像你氣通的話,頭就很硬,三角鋼、鋼鐵打下去,坐到有氣保護的話,像武俠小說描述般手動來動去,像電影一般,痛的要命,他們怎麼可以這樣?當然電影是假的。確實有氣的話也是這樣,因為他們身上有氣在保護,所以在拳打腳踢之間,等於是在運動一樣,用念力一動,就可以打傷,那是很強的念力,如果這麼打來打去,有保護。

我要講的是你的自性,可以看到這件事情怎麼去做,所以有時侯突然間發脾氣了,我今天發脾氣了,以前你們對我大概是太害怕了,不敢頂老師,我罵的時候就要罵,你要來吃飯來吃飯,但是你不合理的,我就要罵,一個人吃了三、四碗公,這像話嗎?又不是餓鬼,還要講什麼原因,講什麼有的、沒有的,像這種不罵?不罵他也是在修行。你們在修,我是專門在罵人,到最後他就會改正,改正的太僈,每個人的業力都不一樣。所以你們被罵的,或是跟我吵架的,每吵一回,就會乖一點、正常一點,這就是你能夠掌控腦筋,不是你,是他,是他阿賴耶識裡面的那個自性,它那個佛性,它自己會掌控,哪個時候該發飆?哪個時候該柔軟?不加斟酌!不是想好的,不是編好的,不是我要怎麼做、怎麼做。開始發就發了,開始收就收了,完了就過去了,好像沒有發生過一樣,就是這麼自在。

所以賴大德說她敢跟我吵架,我是聖人,我自己是不是聖人我不知道,起碼我不會報復她,她可以很安穩好好跟我吵一架,楊大德對她說:「你可以罵我,可以發洩在我身上。」她說:「不行!不行!老師可以,你們不行!」所以她還很有智慧,會選擇人去發洩。如果我們像佛有普光明智慧的話,什麼都看的清清楚楚,講給人聽,他就知道:「如今受這果報,是過去造了什麼業;現在有這個果報,到底要不要解脫?不解脫就是這麼再輪迴下去!」每個人都趕快成阿羅漢。我們就是沒有這普光明智慧,但是我們發了一乘菩提心的時候,我們就是要學這個,不是去學那些外道的三腳貓功夫,寧願在過程之間,不斷的捨、捨、捨,到最後要拿像如來最好的東西。

我們學佛法也是如此,這麼一世又一世的行菩薩道,有時候覺得很辛苦,但事情過了,也不覺得有什麼,這個就是菩薩慢慢把心弄平的時候,就沒有什麼好不好。心能力都一樣,反正就是天天過日子,生病也照常工作、照樣上班,並沒有在家裡休息。如果哪一天我真的在家裡睡一天的話,大概是很嚴重;不管怎麼樣,你們休息的,總比我多得多。今生有因緣,就要趕快發心,把家裡的事情安排好了,就要做一些比較有意義的事情,就是發菩提心。

2009.04.08講於法爾)


[ 解深密經》選讀 ] [ 經典選讀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