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  試解《解深密經》的奧祕(2-26)
             
勝義諦相品第二
          (本篇文章為祥比丘所撰,未經同意,請勿引用轉載。)  


二、勝義諦相品()

若諸眾生愚癡、頑鈍,惡慧種類,無所知曉。()

今解愚癡者出無明體,頑鈍者顯癡用也。此即起執本也。惡慧出執體性即是諸見,無所知曉者惡慧用也。此明由癡執,為實有有為、無為也。

今解愚癡者,出無明體,由無明的體性,產生愚癡的凡夫,所以稱愚癡者是出於無明凡夫體。愚癡是不明因果,所以用心去用。這樣就會發起、現起、執取一切法所現者為根本。他不會觀它空,不會用般若(praj#2)功夫去觀一切法虛幻不實在。愚癡不懂因果,是因為從無明體而發作,如果有一些人愚笨到去造業,那就是顯得癡用,「癡」就是因果輪迴的根本。凡夫不懂因果,卻自以為聰明,往往有所作為,便造種種業了。所以佛法常講「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也是因果。

所謂的三性:善性、惡性、不善不惡性(不記性)這三種,這些都是有漏法,都會受報。那麼,菩薩、阿羅漢要怎麼度眾生?因為有所造業,都是有果報的,所以就要學《金剛經》裡面的般若波羅蜜,造一切法,不做有為、無為想,要觀一切法無所有不可得。這種概念要建立!這樣就不怕說去度眾生、去做好事還造業。你若怕果報,而根本不去做善事,這樣不做善事,就無法積褔德,也難成佛了!所以這很微妙。第二個,頑鈍者,顯癡用也,此即起執本也。那頑鈍的呢?也顯現出他不明因果的一種用,把一切法執著為真、為本。

第三種,惡慧出執體性,即是諸見。惡慧出自執取體性,我們體性都會應緣,因緣來了應緣起心念,有天界性你就應緣看到天界,天有二十八重天,都現起的話,你執著它就有所見。修行不一定要現起那種能力,不一定要入禪定觀這些,你只要有智慧在妄想習氣或因緣起法的時候,能安住你這個心,就是有般若的智慧。一般的聰明凡夫他有惡慧,都是出自於執取體性,體性所現起的現象就把它當真,變成自己的一種見解。若以心的境況,以及因緣跟現象間的關聯而言,這些都是虛妄的,是惡慧它發作後,障礙你回到清淨自性。因此,如果是不正當的慧、世間禪定的慧,或者欲界天天界的慧,也都是出自執著的體性。

如果你不執著,惡慧便不現;若你一執著,就會產生種種的見解。我們常提及「邪見」一詞,為什麼會有邪見?因為一個人所知有限,又自以為是,自證自知然後說出來。這樣有什麼不對?關鍵在於他不究竟!像所謂證到宿命通,八萬劫內眾生的因緣果報他知道,那八萬劫以後呢?他說沒了、斷了、滅了,講起來好像因果只存在於八萬劫內,而此外就沒有了。正確來講,不是說沒有,只是他看不到,結果看不到就撥無因果,這也是他的自證知。你說他沒有境界嗎?有啊!但是受時空限制。而且他看到後,又以這種知見去告訴別人「是這樣、那樣」,這就大有問題了。

所以《楞嚴經》裡面講,烏鴉有黑的、有白的,這種人就觀察「為什麼烏鴉突然間冒出來?到八萬劫以後又沒有了?無中生有?」故認為「到八萬劫以外,就沒有了」──這就是所知有侷限,也是一種斷滅的邪見!這類邪見大多是這麼來的,是故要深入經藏就是這樣子,因為我們智慧有限,又沒真正神通,所以更要去經典裡面找答案。釋迦牟尼佛祂智慧無量,所講的都是真的,所以你看了後才知道原來是這樣。不要以耳傳耳,看到一個光,你就自認為說:「哦,我開悟了!」要見光,那初禪境界就有了,例如剛才講的惡慧就是天性,找到天性就有那個能力。你說那個就是佛性?不是。佛性不是這樣,佛性是隨緣應化但不執著、不被粘住,然後遍虛空盡法界之種種都能知道,有那麼多的智慧,這是佛的智慧,不是一般人可以瞭知的。

回過來講,如果你修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到四空處定,你對所現的一切現象、一切超能力,都不去執著的話,這個智慧就是般若(praj#2)智慧。所以在《大般若經》裡面講的,為什麼對於每個境界都要跳過去不要執著?從五蘊、六根、六塵、六識,一直到最後釋迦牟尼佛得到一切智(sarvaj#a),你都不執著,佛有那個智慧祂也不會執著。所以我們還沒成佛以前,都是放下、放下,不要執著!一執著就成惡慧。不好的智慧,出自於你執著的體性,這些都是你有見,有諸種見解,變成你很強的主觀意念。就像我們剛才講的──八萬劫以外的你看不到,你就說:「因果是這樣子,到某時候就沒有,又或某時會忽然冒出來。」這就變成一種執著的境界了。所以世間法,沒有一個絕對的要這樣、要那樣,不會的!都是隨因緣在轉,我們學佛法就要學這種智慧,不要執著,它慢慢就可以轉。

如果你自性這麼隨便一動,譬如打坐時心一動,這牆壁就破一個洞,真的是會這樣,你起心動念它就成就。在南投有位出家眾就是這樣。我們同學去拜訪他,看見牆壁破一個洞,同學就問:「師父,您的牆壁怎麼破一個洞?」師父說:「打坐時心血來潮,就用心去碰撞牆壁,碰!就弄出個洞。」所以這種是天之性,你去練它,練這種念力、心力,就是一種惡慧。所以般若經一直叫你放心、放下,不要執著一切相,因為上述那些都不是真正的智慧。惡慧是不好的,我們要學的是般若智慧,不是這個惡慧,不是沒有解脫的世間智慧。

無所知曉者,惡慧用也。假若無所知又不深入經藏,且有所執著,就會充份利用這不正當、不完美的惡慧。不知就會去用,知了就不會去用。我們有讀《金剛經》,就不會一直想要去解釋或者是體驗什麼佛法,或者高超不可得的神通力。無知、不懂才會去用惡慧。像初禪、二禪的境界,有沒有心通的能力?有,可以感知旁人的心。有些人有這個能力,找個人,對方在高雄,他在台北,兩個人互相想來想去,這個心在空中交會,他們就專練這能力。這就是標準的無所知曉、用極惡慧!佛法剛好是要降低你的敏感度,降低這種能力,這樣才能從跟眾生間的因緣解脫出來。不是讓你去練習愈來愈強的交流、溝通的心力,那樣兩個心會愈絞愈緊,無法解脫。

所以我們講五陰魔相,就是在說這個不能用、不能學,不能去充份發揮它的功用。一如這裡講的惡慧,沒有解脫的智慧。出世間禪定裡的天性,或者我們本身,確實具有此能力沒錯,但它既然不能讓我們得解脫,又有何用?一個人就算能看三千大千世界,能看人家因果,但是自己心不清淨、解脫不了,那有什麼用?這就不是般若智慧,只是惡劣的智慧。所以不管怎樣,上面所講的幻化師、種種的寶物、種種的軍隊、種種的人物是幻化出來的,愚癡的人就把它當真的,然後更愚癡的人就跟他學了。「哦,你怎麼那樣會變?我跟你學,也學這種變。」這是來自於真正的無明!

那後面講聰明的人觀它:「你變了,變出來的東西,好像有那麼一回事情,但是是短暫,能放多久?」果真不用多久,它就幻滅了。為什麼?因為它是幻化的,它不像阿彌陀佛有那麼大能力,化一個西方極樂世界,化成以後就永遠在那裡。幻化師沒有這個能力。幻化師幻化一個房子,過一陣子就沒有了。幻化師的能力跟佛的能力是不能相比的。所以這段讓我們了解,幻化師對所幻化出來的東西,都執為真;而有智慧的人就把它觀實相:「你變我知道了,但我了解你這是變化出來的。」我們第八意識也是這樣,阿賴耶識它會化,化什麼?你想到什麼就化什麼。比如說你想到火,那個火光就在你心中化起來;你想到某個人,那個人的影像就現出來,然後現出來以後,你一直想他、一直想他,好像真的,他的心就跟你攪和在一起。

所以我們行菩薩道,雖然懂眾生的心、懂自己的心,要幫助他時可以攝受他,讓他超越那種苦難,但結束了也就忘記了!有些上師要弟子打坐前看他的相,這在密教裡面無可厚非是這樣子,因為你是依賴上師,但若這上師不三不四的話,那就糟糕了!如果心清淨的上師,你觀想他,他就化一個化身去幫助你,幫助你是讓你得定、讓你心裡的罣礙解脫、讓恐怖得以化除,而不是你倆愈黏愈緊,師父的心和徒弟的心二個愈黏愈緊,那不糟糕了嗎?所以是幫你修行,幫你化解苦難,完了他也就忘記了。為什麼忘記?因為做有為不做有為想、不做無為想;做無為不做無為想、不做有為想,菩薩本來就是這麼自在。此即前面講的般若(praj#2)智慧。

附帶講到,學悉曇(sihhd23)要學這一句:nama` sarvaj#2ya sihhd23 sv2h2,你要懂得──悉曇跟梵文是不一樣。梵文只是個語言,悉曇就有很多的秘密。比如剛講的:麁顯耎密各乘以二就是八,再加上喉音、舌頭的音、嘴唇的音,這樣八乘以三等於二十四種,然後再加男聲音、女聲音、非男非女聲三種,就是二十四再乘以三,等於有七十二種不同的發音了。當中,女聲音比較高亢,在嘴巴裡發音,或者在喉嚨上部發音;男聲音較低沈,是在喉嚨底部發音。五句門中的第一、第二字是女聲音;第三、第四個音是男聲音;第五個大空音,是不男不女聲,在喉嚨的中部發聲。你想要真懂悉曇的話,這是非常重要的概念與唸法。要注意你從哪裡出聲,舌頭放哪裡,才能發正確的發音,所以有七十二種變化。

我們現在不管是在哪裡發音,能唸出來就不錯了,其實你要學得好,一個字一個字慢慢唸,像這個tath2gat2ya,這個tath2、是女聲音,ga又降到男聲音,t2又升高回到女聲音,ya是非男非女聲。這樣唸起來是咒仙(會持咒的咒仙)唸法,唸起來就非常的流利,而且嘴巴變化得很快,那才有一點持咒仙的味道。我們現在還差太遠,現在還在講理論、講概念,但已經有很多人都不懂了。因為早已失傳很久了,各位能跟得上已經很不錯了。把理論告訴你,你有心的話,你要取一部咒,然後好好唸,該高就高、該低就低、該非男非女聲就分得很清楚,然後一次又一次的唸,就像你在唸聲樂一樣,要表演會認真的練。一首要練幾個月,一個咒不是像我們這麼會唸就OK了,你要像這樣七十二種變化都能夠拿捏得準,那個唸出來就真的不一樣了。

此明由癡執為實有有為、無為也。因為他了解由愚癡取執著,然後他認為一切法皆有有為、無為,確確實實有有為與無為。但剛好我們黑板上寫:「做有為不做有為想、無為想,做無為不做無為想、有為想。」這是前面經文就提到的概念,等於是總概括一切法,你要抱著這種心,這樣你學到佛法,在行為上、語言上就能夠有所覺知,都符合經文所講的義理。這部分也等於是複習前面所講。

  

於草葉木瓦礫等上諸幻化事。

第二辨所執境,謂草葉等喻善惡業。諸幻化事喻業所感,或識所變種種諸事。

這裡仍是在講愚者之妄執,其第二辨是在顯所執境。講到草葉等,則是譬喻善惡業。幻師會化出很多的動物、兵馬、或者珠寶、草葉、木頭、瓦礫等等,他都會變,而所幻的物就是所執的境。正如第八意識,如果因緣來的話,你所現的也是這個境、影像、或者念頭,你要觀它為空不執著,一執著就會像幻師的弟子一樣,會執著一切相為真。於草葉木瓦礫上所幻化的果,或者是種子(三惡業),都要認知這是幻師所幻的。當然幻師是主觀用心去意念、用神通去幻化,我們阿賴耶識也是一樣,阿賴耶識所感召、幻化出來的業力,那也是屬於善惡業。之前講《金剛經》時提過,有六種因、四種緣。「因」就是種子(善惡業的種子),「緣」就時間、空間、地點、人事物等來的時候,你就會現出果,這一連串所現起、感召的業力都會來。

諸幻化事喻業所感,或識所變種種諸事,到底是指什麼?你如果讀到五陰魔相的識陰魔相,就知道這個心會變,你想什麼它就變什麼。如果你沒有體會到這樣,在度眾生、在用有為法之持咒、結手印,做一些法時,你就都沒感覺。有的人是沒感覺又成就,有的人是在做之間有感覺,那樣才更善於變化。總是要了解。你對於所做的法不清不楚的話,怎知到底有沒有效?有時候我們是以經驗法則,過去曾做了,體知有效,日後就可同樣來作,使眾生的苦難得以解除。這就是用心識去變化。密教就是這樣。而且這些都是幻化而成的,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所以化了以後就算了,不要去講。但是沒智慧的人就很執著。所以我們心會變!心所變的種種事,你想變什麼它就變什麼。就像我們阿賴耶識變草葉、變木頭、變瓦礫等等包含三惡業。所以識所變,是有一點主觀意念。業所變也是透過你的心、自性、外面的因緣才能成事。這裡的諸幻化事喻業,就是在說我們所執著的那些境界,也是我們心所犯的;或者業力所感召的,這些事情、現象。如果你有學佛法,學《大般若經》、《金剛經》這些,一旦碰到冤親債主,碰到外道干擾,你會觀它為沒有這回事情。

有一位網友他寫信來,說自己有時身體一變化,就容易把它當做不正常,疑神疑鬼。譬如皮膚氣在走,他會覺得身體好像毛毛蟲在爬,而不是氣在表皮走,因此搞得神經兮兮。所以身體有境界最好要懂佛法,不懂佛法的話,心就會亂七八糟。如果過去世也是佛弟子,因緣成熟來了你跟他講,他馬上改,彌補過去的無知,不再執著那個境,這樣很快可以走出來。有的人因緣不具足,搞得神經質,每天像精神病患一樣過日子,這些都是把幻化的執為真。到底「有沒有」?你說有,它就有;你說這影像是假的,它就是假的。

譬如又有網友說:「我上廁所時,突然跑出一條很大的蟲,信以為真!然後去了某個教的道場,他們跟我說:『哦……,你某天上廁所,拉出一條蟲,現在我們把它抓出去了。』」這網友一聽就當真:「對!跟我感覺一樣!」一樣也好,真的也好,這是識神所變,你不要執著它。所以不管幻化師變化也好,阿賴耶識幻化也好,或者業緣所感召而來也好,我們都要觀它無所有、不可得,這樣何必管它真的、假的?懶得去分辨,這樣才能安住自己的心!所以愈有感應、愈有怎麼樣的,愈要觀空,也不要去講。有異於旁人的情況或許是好境界,但不要執著,平時更不該去講。

 

見已聞已作如是念此所見者實有象身、實有馬身、車身、步身,末尼、真珠、瑠璃、螺貝、璧玉、珊瑚,種種財穀,庫藏等身。

第三正明起執,謂由無明起分別,見執實有象等。真諦記云,見已者謂自見即是幻師,喻聰明凡夫。聞已謂從他聞,即是弟子,喻愚癡凡夫。

第三正明起執,第三個,對這種所幻化的東西,明瞭後就開始執取它為真。你修行有時候也會看到、也會聽到,但應該不當一回事!有同學或網友寫mail來問:「我可以看到鬼神,我會害怕。當我看到那些不好看的怎麼辦?我會害怕!」我說:「你用眼睛餘光稍微看到也罷了,需要看那麼清楚嗎?你要看得那麼清楚當然會害怕。」因為天龍八部這些天神,有時候長得不是很好看,而且什麼形狀都有。為什麼會變天龍八部──較低一點的天或龍或夜叉等等?經文常將這八種一起列出來,他們都是有褔報者,是有點修行,但瞋心不去除,所以總是有一個死角沒有修到。

他們是有在修,但最重要的卻沒修到,所以就有這些瞋心、嫉妒心、什麼心還留存的,於是這樣感召。說沒修嘛又有修,所以升天去了;但又修得不徹底,裡面的貪、瞋、癡、慢、疑、瞋心、嫉妒心都留著,所以才會變成阿修羅(asura)、夜叉(yak=a)、迦樓羅(garu6a)、乾闥婆(gandharva)、緊那羅(ki3nara)、摩睺羅迦(mahoraga)等等。所以我們修行要懂,不是光唸佛、誦經、拜佛就是在修行,應該是要設法斷掉自己的習氣,不要留下這些不好的如嫉妒心、瞋心之類的,否則會讓你變成天龍八部,是很划不來的,壽命長偏偏長得又不好看。

看到了、聽到了幻化師所化的,愚癡的人會這麼想:所見到的都是實有。實有象身、實有馬身、車身、步身(步兵的身體,像阿兵哥一樣),末尼(摩尼寶珠是清淨透明的寶珠,甚至有形、有相、有顏色)、真珠、瑠璃、螺貝(即比較特殊漂亮的貝類)、璧玉、珊瑚,種種財穀(能夠代表財富的這種穀類)、庫藏(庫財裡面等等寶物)等身。這明明是幻化師所幻的,但愚癡的人就犯這種毛病,會執著為真。因為看到了、聽到了,就執著它為真。

謂由無明起分別,見執實有象等。開始對這些所幻化的東西起執著,是因為由無明而起分別。無明是根本無明,每個眾生都有,連菩薩也都還有、還沒斷,而阿羅漢也是只斷我的執著,對法的執著也還沒滅,所以都還是有根本無明。講《金剛經》時提過<法身緣生偈>:「諸法從緣起,如來說是因,彼法因緣盡,是大沙門說」,所以彼法要盡,你要緣盡,一旦緣盡即起不了作用,這樣起碼就有阿羅漢的境界,或菩薩的境界。但是因還沒有滅,只不過是緣已經控制了。緣要控制的好,就是你對馬身、車身、步身種種的東西,就像對於一個緣、一個境,都不去執著它。等到能把全部的因都滅了,那就是如來了,該還的大大小小所有業都還光了,這個才是完全清淨。世尊入滅前三個月,都是在還清宿世因果,還光了就什麼都沒有了,就進入大般涅槃(mah2-parinirv25a)了。

否則以阿羅漢而言,還要再發菩提心,再來修菩薩道;菩薩則從地前要一直修到入地,入地還要一直修到八地不動心,不動心但是還有業,異熟識還在。所以你懂佛法也要深入、廣博,不是光持一部經,或光懂表面道理而已。所以緣、因就是從這個變化的。你有沒有執著它?不執著它,緣就可以控制了。控制不了,是無明起分別心,認為它有這回事;有這回事沒關係,但你又執著它為真,那就凡夫了!所以見執實有象等,就將象身乃至於庫藏等,都認為真的有。修解脫道的人,他就不去在意這個地球哪個地方埋了什麼寶貝,不在意哪個石頭、哪塊玉長得漂亮不漂亮。你若還執著這個,還是有起分別心。有時候習氣自己無法察覺,但這些都會顯現在你的個性表現或舉止行為上。

真諦記云,見已者謂自見即是幻師,喻聰明凡夫。真諦大師解釋:自見就是幻師,自己看到自己所幻化出來的這些寶物,那就是幻師,那這也可以講是聰明的凡夫,因為他喜歡變,無事而變,又不是在度眾生。一切佛菩薩是為了度眾生才現一些神通變化,如果不是為利益眾生事,祂不會去變化,而且不是對每個要利益的眾生都起變化。像對於修無為法的人,祂就不會變;變給他看做什麼?把他從無為法導到有為法,那反而壞事。倒是給信心不具足的人,祂會變給他看一下。因為有些人會疑惑:「到底有沒有菩薩?有沒有鬼神?我又看不到,不相信!」此人若有一點善根卻看不到,菩薩就可能示現給他看一下,讓他看了起信,就會用功。

初基的人要這樣,無可厚非;但是你如果修到有點樣子了,反而不能去執著這些,更不要去好談、談玄。像有的同學心裡犯嘀咕:「老師,您叫我不要執著這些,卻又叫我要寫印度朝聖的報告。寫得文筆不順、不好,又要退件。」這樣的文章是給外面的人看,你能講,頂多是童言無忌;如果師父講,就變成怪力亂神。外面的人都是這樣,沒有引誘的因,他們就覺得聖地沒什麼!你給他一些訊息,雖然不致趨之若騖,但是網友他們看了才知道確實有這麼回事。

修行人就是要沒有執著,心地柔軟,然後沒有什麼異樣,就等於沒有了。如果不是為了色身,連吃飯也免了,像這樣你還看不出他修得好不好?所以從行為謙卑、心地柔軟,種種吃喝玩樂都沒有興趣來看,如果你還看不出他修得好不好,那就表示你不知道什麼是在修行。所以你看有些出家眾,仙骨飄飄,什麼都很自在;你看他有什麼神通?沒有!但是他心地柔軟,無所執著,又容易親近,這樣才叫修得好;不是光會變一些什麼,而且變得花花綠綠、光怪陸離的,像幻師一樣很會變,你就以為說:「哦!這個好!」會變也要很無聊的在變,默默地變,所謂無聊在變,是為了度眾生而變,那不是什麼。如果變是為了求得名聞利養,讓人家因此會想向你學或幹什麼的,這樣你會誤導他。很多無知的人會說:「哦,很會變,這個好!」他們以為修行就是在練這個,這不是!修行是在練心,練如何自在、如何柔軟、如何怎樣都無所謂這樣。

幻師會變,變了又自己看,看了以後又自己執著,所以會變當然是有點能力,所以是聰明,但是沒有解脫,只能算標準的聰明凡夫。而聞已謂從他聞,即是弟子,喻愚癡凡夫。從他變了以後,聽到了或者看到了。(「聞」也可以代表見聞覺知,不是只有用耳朵聽,見聞覺知等等五根,所面對外境、所接收到的,都可以叫做「聞」。)這是指他的弟子。弟子從他變,執著這個是師父變的,又執著所變為真。弟子因為不會變,所以是愚癡,且本來就是凡夫,又因為沒有解脫,所以是愚癡的凡夫。這樣我們也可以了解:聰明的凡夫是幻師,愚癡的凡夫是弟子。

 

如其所見如其所聞,堅固執著,隨起言說,唯此諦實,餘皆愚妄。

第四因執起說,謂不知幻故,執為實有。餘人云,不是實者,皆是愚人,及以妄語。

第四因執起說,這是講第四個,因執而起說。如果你內心感覺了或是幻化了什麼事情,完了也不必去講,這樣你才是像密教裡面的上師,真正上師大概都這樣子。如果你化完了,就到處去講:「我變這個有效、我變那個怎麼樣,很真…」,那是因為執著才會去講。愚人認為是真的,所以去講,講了以後還說這才是真正諦實。但「諦」是指真正的道理,會變怎能叫真正的道理呢?只有空才是真正的道理!你所幻化的,不是真正實際的道理,是會幻滅的,會幻化而起就會幻滅。不要認為是真的。所以說其它的都是虛幻的,所變的才是真的。

有的人喜歡去講,有的人不喜歡去講,其實這跟過去的因緣都有關係。如果你過去真的是修解脫道、修無為法的,你自然就有那種對境不執著的能力,哪怕是自己所化起的境!完了就算了,過去了就沒這回事情,不必去講。這個觀念對你們來講很重要。又,你要能夠化得好,有產生做事的效力,若心不清淨也化不起來。想一想,做是做了,到底有沒有效?如果有基礎的定力,大概都會成就。所以出家師父如果過去修禪定、唸佛也好,修得心柔軟、清淨,學了心中心法,不一定要修至一千座才能玩法,也許一、二百座至三百座,就可以玩法了。把咒語練得熟,知道怎麼做,也就會做了,但做了不能執著為真,做完了就算了。如果你因執起說,這邊講、那邊講,每次都一直做那些有的沒的,就是不知道你所幻化的也是虛幻不實的。

幻師幻化了以後是所見,然後他的弟子看到幻師所幻化的,那是間接的,但這二種人都執著變的這回事是真的,隨起言說,喜歡到處去講,講說所見、所化的種種現象都是真的。而且一摸,真的有珠寶,再摸,大象也是真的,一切都是真的般;不像我們近代那些魔術都只是障眼法。古代幻師都是真的變給你看,真的有血、有肉、有體溫;但是心不撐持的話,過一陣子又破滅了、沒有了。總之這也不是真正的,因為是幻化的。所以你修佛法,用密法幫眾生也是一樣,心有感覺然後起幻、生想──「清淨啦、或讓他身體沒有障礙什麼的」,隨心所欲,一想就好像真的一樣,這麼真真假假,也成就了佛事!真正進到密法的層次,都是用心在化;你如果還沒有體悟到這樣,表示還沒有進入佛法的最後一個階段:密教()。當然你心要完全清淨、不執著,才能夠走入陀羅尼門,才能夠真的會去玩這個法,且玩完後就忘記了、放下了,不必去講。

幻師所幻化的本來就不真,別人有智慧、有能力說這不是真的,你為什麼說是諦實、是真的呢?執著幻化為實有,這不是很愚癡嗎?如果你去看魔術師表演,你很入神的在看、在拍手叫好,那就有點把幻化當真了;如果你只是微微的笑一下,知道他有這個能力,也知道他所幻化的都不是真的,沒有激動、也不會太入神,那你就不至於成為愚癡的人。反之,如果人家都知道這不是真的,你卻說這個是真的,還稱讚說:「變得很真。」一執著,就愚痴了。原本只是變的,其它的人都知道是幻化不實的,你卻說:「這真的、是真的。」那「變」忘記講了,對於幻化而成的境也不曉得,對於幻化的能力也不識得,只執著說是真的,這就是愚人。你所做的事情,也是愚癡。

那為何說執著不真也是愚癡呢?你雖不執著真,但你執著不真,那也是執著。所以你不要說:「我在修空觀,否定一切相」,否定一切相就是執著空,那這樣執著不執著?還是執著!所以修佛法修到最後,要像剛才講的:「做有為不做有為想、不做無為想;做無為不做無為想、不做有為想」,這種就是隨緣、不執著。有為、無為,做了就做了。不落空、有兩邊,這樣人家就沒辦法說你愚癡了。有一些人喜歡說:「我沒有煩惱。」沒煩惱也是執著空,怎麼沒有煩惱?如果沒有煩惱化一切法的話,那就表示你光會執空,不會化有。化有了以後又不執著空,這才高竿!不必去講。所以不落空有兩邊,落了一邊就是有毛病,無論是執著有或執著空,都有毛病。你一堅持說「沒有,那是幻化的。」執著那是幻化不真的,這也是很愚癡;執著那個幻化是真的,那也是愚癡。這兩種都是五十步笑一百步,都是愚癡。你說學佛法那麼難,到底要怎麼做才對?反正有因緣就現,你不執著它,不執著它過了就過了,沒當這回事情,這樣就自在了,那是標準有智慧的。

 

彼於後時應更觀察。

第五勸彼更觀。由彼頑鈍,不知是幻,執為實有。於後幻滅,更審觀察,乃知非實。

第五個是勸彼要更仔細觀察。不管是執著幻化為實,或者不執著幻化為實,到最後,你要去進一步仔細觀察。如果你執著有的,要看清楚──它真的有嗎?一段時間後還存在嗎?若是幻化的,沒有心力繼續支撐的話,那東西就會不見。所以有的人化出錢給你去花,結果你跑去買東西,或者放在抽屜中,沒多久錢也會變沒有了!究竟有沒有東西?你說:「沒有。」但是當下所化的境沒有嗎?所以勸彼要更仔細的觀察。你也不要說有或沒有,反正緣起就有法,法滅就沒有,要懂這道理就隨緣,這樣你兩邊都不執著,就不會犯下錯誤。智慧不夠的、頑劣的、遲鈍的人,不知是幻化的,所以才會執著為實有。你要告訴他:「執著實有是不對的。你要等一下或者等一天再來看看,這些幻化東西有沒有幻化掉?如果幻化東西已幻滅,你一直說『有』,到底有在哪裡?」所以於後幻滅,你再來更仔細觀察,更深入觀察,便知不是真的。這是在告訴你要觀察,你執著真的以後要觀察;你執著不真的,當下就要觀察真的、假的。

以上講的是惡慧眾生或者愚癡眾生,他們會執著一切有相,凡是所看到的一切境,愚癡的人認為它真正有那個境界,認為都是實際的、真實的。而惡慧眾生,他所幻化出的境,有時認為真、有時認為假,這些都要重新再思維,所看到的事物,是真、是假。以下則講有善慧的眾生,與上述愚者之不同處。

 

 

若有眾生非愚、非鈍,善慧種類有所曉知,於瓦礫、草葉木等上諸幻化事。見已、聞已,作如是念:此所見者無實象身,無實馬身、車身、步身,末尼、真珠、琉璃、螺貝、璧玉、珊瑚,種種財穀、庫藏等身。然有幻狀迷惑眼事,於中發起大象身想,或大象身差別之想,乃至發起種種財穀、庫藏等想,或彼種類差別之想。不如所見、不如所聞,堅固執著隨起言說。唯此諦實餘皆愚妄,為欲表知如是義故,亦於此中隨起言說。彼於後時不須觀察。

我們先簡單解釋經文。若有眾生,如果有一些眾生,非愚、非鈍,不是不懂因果,不是不懂緣起法,也不會很遲鈍,也有一點善根。善慧種類有所曉知,有一點善慧,(善慧不是去做善事的這種智慧,是有般若的智慧。善根、善慧都表示有點解脫的能力,可以看到法化起,但不會去執著,這就是善慧),能夠觀察法起法滅。有善慧種類的話,於瓦礫、草葉木等上諸幻化事,見已、聞已,作如是念:「此所見者無實象身,無實馬身、車身、步身,末尼、真珠、琉璃、螺貝、璧玉、珊瑚,種種財穀、庫藏等身。」善慧者對於事實有認知,對於瓦礫、草葉木等幻師所幻化的東西,知道是有其幻化的緣起。

如果沒有這些樹葉、木頭、瓦礫,來當做根本幻化的緣,再加上想要變成的物(象、馬、車身,珠寶等等的),那如何無中生有?為什麼此處要先提瓦礫、草葉、木頭等等?因為幻化師就是用這些來幻化的,把這些不值錢的東西,化成大象、馬、步兵等等,如果沒有這些東西,怎麼憑空化出?要藉因緣、要有種子,才能化出。我們阿賴耶識也是一樣,過去的因加上了緣就會幻化,總是要有個根據,不是憑空化出的。現在現起幻化術,你看到了、聽到了,你有這麼想法:「此所見者無實象身」,知道他所看到的,其實沒有真正的相,既然沒有相,那為什麼你會看到?可見只是短暫所看到的,沒有實際的馬身、車身、步身,末尼、真珠、琉璃、螺貝、璧玉、珊瑚,種種財穀、庫藏等等身。實際是沒有。

那為什麼會看到呢?然有幻狀迷惑眼事,於中發起大象身想,或大象身差別之想。用所幻化的狀態來迷惑觀眾,讓大家認為:「啊,真的化起,有馬、有象、有……等等的,還會跑耶!」以幻化而起的種種形狀來迷惑你,然後你看了以後,發起大象身想,或與大象身有差別之想。大象身跟車身、馬身是不一樣的,也許他能從瓦礫變出彼此相同或相異的東西;無論變出什麼大小相異的東西,反正都是從瓦礫、草樹、木頭等等變來的。但是你起了分別想以後,就說大象是大,馬身比較小。至於其它的車身、步兵身……等等的,也都讓你有差別想。乃至後來的財穀、庫藏等等想,也都是這樣。

這在講什麼呢?幻化師用他心意化起大象,你覺得虛幻的東西讓你看到了,然後從內心裡面想:「哦,這是大象!」然後真的你就感覺有一個大象,我們對緣起所現的那些影像、念頭也是像這樣,一個影像讓你看了,你說:「啊,他是一個人,這人是要來打我的。」其實也沒有來打你,這個幻起被阿賴耶識執著為真,跟第一段講的幻化師之幻術相同。幻化師所幻化是在外面,但你為什麼內心也感應,並現起那個相?所以這裡講有迷惑狀態是沒錯,但是起碼有的人不相信,幻術就起不了作用,只對相信的人起作用。

為什麼菩薩、佛面對眾生業力,可以讓它化不起來?眾生也有化,但是祂不接收來。對方的化是在外面,你自己的內心不起共鳴,所以內心的業力現不起那個境。所以化師是化師,或阿賴耶識所化的業,如果你不去執著它的話,你就起不了果報,所以阿羅漢有解脫能力就是這樣!這一段在說明──所化的事經過你的眼睛,你再用你的心執著它:「是真的有」,跟它起了共鳴,那你當然是隨業去流轉,因為已經起了差別想。

或彼種類差別之想。種類就是大象、馬、車身、步兵身、摩尼等等這些寶貝、庫藏等這些差別,這些東西都是瓦礫、草葉、木頭等變來的,當然不是說瓦礫一定要變象身,瓦礫也可以變馬身、變車身,其實這些就是從三處緣來而已,所化的物,把種種穀財算進來的話,就化成總共有十二項。庫藏有很多,比如說大鈔、小鈔,或者是鎳幣、銀幣……種種很多。不管怎麼用,都是因為你的分別想,所以就產生差別相。如果說他化了以後,你不執著、不動心的話,就只有看到瓦礫、看到草葉、看到木頭;你一執著,就變有象、有馬、有……什麼。

不如所見、不如所聞,堅固執著,隨起言說。你有所見,其實不像你所見那樣;你有所聽,但不像所聽那樣,因為那都是虛幻,是幻化師幻化的。本來不像你所看、所聽那樣,但是你卻堅持、執著說:「有啦,我看的是真的!」說得很堅定,然後隨其言說:「這個所幻化是真的、真的!」唯此諦實餘皆愚妄。認為其它人都是愚癡、不真實的,因為你看到為真。為欲表知如是義故,亦於此中隨起言說。如果你要表示所看到的是真的話,於中隨其言說(喜愛去講)。所以,你有差別相、沒差別相,是在於嘴巴有講、沒講。你嘴巴講,代表你心已經執著進去了。有些人,有一些能力什麼的,幻化完了都不會去講;有一些人則是雖會幻化,但做了事卻到處去講。前一種人,有幻化等於沒幻化;第二種人,有幻化卻執著幻化為真,又到處講,這樣就等於還是愚癡人。

彼於後時不須觀察。如果你所見所聞,都知道是不真實、是隨緣而化的,過了以後也不必仔細去觀察,因為你已經知道是幻化的。所以如果某人執著有的,你要叫他仔細去觀察:「是真的有嗎?」要再觀察觀察。如果他已經知道不如所見、不如所聞,是不真的,知道它是幻化的,不會依所見所聞來堅固執著、隨其言說的話,過了以後就不必去說、不必再去觀察,反正他本來就知道是不真實的。此段講的幾個概念、名相,前面也都講過了,可以互相參照。

這一部分是講有善慧的種類眾生,他不愚也不鈍,知道凡事所幻化的是隨緣而幻化,是有那個法但不要執著,因此也不說真、也不說假,反正就是那回事情。因緣所起的法是真,你能夠不執著,就能夠超越。因緣所起的法,緣滅了、因滅了,它也會滅。所以,也不應該執取它的真假,這就是善慧種類,有所知曉。下次再引其他注解,進一步解釋經文內容。

2008.12.17講於法爾)

 


[ 解深密經》選讀 ] [ 經典選讀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