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  試解《解深密經》的奧祕(2-16)
             
勝義諦相品第二
          (本篇文章為祥比丘所撰,未經同意,請勿引用轉載。)  


二、勝義諦相品()

斷惑依其性質,復分為二斷:(1)自性斷,即如煩惱本身,其性質染污者,若自體不再起,則能自然斷除。(2)緣縛斷,又作所緣斷、離縛斷。如有漏善或色法等,由於成為其煩惱之對象,而為煩惱所束縛,故並非斷其自體,而係斷除能緣能縛之煩惱,始得解脫。

修行都是對這個心在斷一切疑惑,離不開心地法門,離開心無所修;依妄境、妄想,得不到心清淨。所以聽佛法,要能運用在修心養性上,如果能這樣,才可開顯智慧證到解脫。斷惑要怎麼斷?

(1)自性斷,第一種是自性斷。即如煩惱本身,其性質染污者,若自體不再起,則能自然斷除。自性是清淨無為,但隨緣會化一切法性,我們的空體空性會依緣,種種妄想也是依緣,是從根本依緣──從第八識起,第七識執取其相分著,第六識抓它來妄想。依內是妄、依外也是不實,什麼叫不實呢?有法但不真實。所以不能加以執著它是有法,如果不能做到這樣,你就不能解脫。所以內心為妄,外亦不實,這兩種都認知了,你就能夠從自性上去斷除它。如果完全清淨,就像如來一樣;如果是一點點不清淨,那是菩薩、阿羅漢;如果是很多不清淨,那是凡夫,包括世間禪定的行者也如此,因他們仍不知道怎麼去斷內在的習氣,雖然自性現起神通、有異能,但沒辦法往內斷諸煩惱。

如來是最清淨覺者,無心於一切境,祂自性本就是清淨;而如果是開悟的人,他的自覺性也是自性,應緣是可以自覺,又有煩惱法生起,自己可以觀見到煩惱,觀自己在應緣之間的起心動念,而能夠不受它影響,自然就容易斷惑了。所以心眼開的人或開悟的人,於起心動念間是可以看到自己的心,看到自己的習氣在起在滅,是清清楚楚的。例如,因緣來了,引起你的瞋心、慢心或其它種種心,你都能夠警覺。有此自性斷能力的人,都一定能警覺,警覺不與它起鬨,不執妄為真。這樣你的習氣也好、毛病也好,它都起不了真作用。起不了作用的意思就是,煩惱是煩惱、汙染是汙染、自性覺知清淨是本自清淨,它們在這修行過程中是共存的,但不能共榮,因為你要慢慢要消滅它,不能讓它永遠的共存共榮,否則不就還是沒解脫?

所以有覺有知、有能力觀你的起心動念,又不受它影響,漸漸地,起心動念都是清淨法、白業,像如來一樣。這一般人是還不能作到;但是在世間修行有成就的人,他起心動念是有(不管是外緣,或內心勾起過去的所作所為、前塵影事),難免都會起法,但是他能夠自體歸自體,不跟煩惱污染同一性質,這樣慢慢它自然就會斷除,不假修治。開悟後的人是無所修的,不修而修,因為你若沒有境界來,就沒辦法誘起你的習氣、瞋心而修治之。比如說一件事,這事是人引起的,你能夠面對這件事、這引起的人,看著自己所現的瞋心、所現的種種不利的心,都只對著它不假修治,修無所修,治無所治。這樣就是我們說的不相起鬨,不要跟它一般起作用。能這樣的話,久而久之,這個煩惱它自然起不來,自然就斷除。

所以祖師大德常常講,開悟的人要修無所修。看起來好像有個事情在心裡面起滅、起滅,有一個執著什麼的在心裡起滅起滅,但你只要不跟它相應,這樣慢慢自性自然就斷惑了。所以叫修無所修,不修那要做什麼事?你如果有上班,一邊上班、一邊面對外境人事物,要學習很自在的去應對,很瀟灑的去扮演各種角色。所以正常來講,開悟的人智慧很高,然後自性又能安得住,雖然煩惱與汙染的法都還有,但已經不是很強。所以上班時,一切的人事物,你都能夠隨緣去面對,該講話就講話,不講話就閉嘴。然後話講了,也不用管外境反應好不好,你自己要去承受,要坦然去承受,這樣你就是在世間法裡,自在面對這些人事物。如果是對自己內心的起心動念,不管是外因緣或內因緣引動的,你都不加以執著,不取一法,僅用無為法去面對,久而久之,自性就跟你的妄習互相斷掉,不往來了,這很自然的。如果以上還不能做到,就要用第二個法,緣縛斷。

(2)緣縛斷,第二種是緣縛斷。又作所緣斷、離縛斷。是要面對外境來斷,如果外境來的,當然有其因緣,有因緣來綁住你,你怎麼斷?以因緣來考驗,你內心是否清淨。如果你跑到深山裡面去,沒有人來障礙你,你怎麼知道你到底清淨多少?要像忍辱仙人,受歌利王用刀割截祂身體時,都能夠不動心、不起瞋心,這種才是真正的考驗。雖因緣要來綁住你,但你能自在不受它綁住,這個就能慢慢斷,所以才叫緣縛斷。自性斷其實跟緣缚斷兩個是不能分離的,不管你內心或者是外境,這兩個是互相依附的。你自性說內心沒有煩惱,但是你對外在的呢?如果碰到人事物來障礙你、冤親債主來討債、或有一些人來欺負你,你有沒有斷瞋心?所以有的人是假斷,不是真斷。好比說人跑到深山去,說自己內心很安詳、很清淨,那是假的、靠不住的。所以還是要緣缚斷來考驗,看是有沒有斷!

如有漏善或色法等,這世間一切人事物的因緣,由於成為其煩惱之對象,而為煩惱所束縛。我們修行不管有開悟、沒開悟,都是從面對有漏善、一切色身的魔相、或者是人世間的人事物,這麼一一去修的。這些事物多半會讓你緣起煩惱法,你逃避也不行,你不逃避就要面對。如果還是有煩惱,你就是被煩惱所束縛;如果你對人事物都能自在無礙地去面對,這樣的話,煩惱就綁不住你。由此說來,並非斷其自體,自體不可能斷,這個像自性一樣,因緣起了自性就起,因緣滅了自性就沒有了、不見了。自性自己不可能滅掉什麼,而只會是隨緣而發,緣滅它又回空。所以不是斷自體,而是要斷這自體以外的煩惱。煩惱是你自體清淨空體以外,累劫這麼薰習所加進來的。所以若未能自在,便引起煩惱──包括六根本煩惱、二十隨煩惱(十小、二中、八大煩惱)等等,都是所謂的煩惱法。總歸一句話,就是你內心不清淨才有煩惱;如果內心清淨,就沒有所謂的煩惱、不煩惱。

而係斷除能緣能縛之煩惱,始得解脫。能緣是自性應緣起自性。為什麼會應緣?如果是一般的緣,比如說人來了我看到,聲音來了我聽到,這種六根性的因緣,這是自然應緣的;你能看、能聽、能聞、能嗅、能味、能覺,這五根所現的現象的自性,那是自在地起心識。如果你連這些功能都不讓它起用,那這個佛性就死掉了。當然不至如此,應當還是會用。但如果因為用了而產生因緣,你被它所綁住,一被綁住就成為煩惱。為什麼有人可以不被綁住?像阿羅漢,或是登地菩薩到二、三地之後,就漸漸不被因緣綁住,而能夠自在。所以你不被任何人、任何事綁住,就沒有煩惱;你被綁住,就會煩惱多多,所以你修行就要反觀自己,做哪件事,你執著不好、執著好就是煩惱,有執著就要放下,哪一個人哪件事發生了,當下過去就要放下,不要在那裡執著,一執著就變煩惱,所以就不能夠解脫。

解脫是你自己內心解脫,不是靠外在的人、外在的事物來給您解脫。外在的人事物是沒有用,這人過去就算了,這事過去也算了,但是你自己不會算了,都在會自尋煩惱。所以講到修行,你就是要這麼認知、這麼修行。我們一般人常會講「對事不對人」,那是對的;但修行要更進一步,「既不對事也不對人」。事情發生有其因緣,事情過去也就算了。不用去講哪一個對、哪一個不對、哪一個好、哪一個不好。你要懂得善觀因緣,如果你能觀因緣的話,你就能隨緣;能隨緣自然妙用就在其中。講實際一點的例子,真正在修行的道場都有護法神,護法神不會跟你講這樣、講那樣,祂會引導事情怎麼去發展,那發展的棋子,就是會找那個比較修得不好的,會被找來當做作事的棋子。

所以我常常講的,道場不清淨、障礙來時,都是這些人在起鬨;護法神在解決事情正是這樣,找這些比較雞婆、比較安不住心、比較好利用的人,加以利用,當然不是利用來幹壞事,而是利用來製造一個事端。這個事端無論是考驗別人也好,或是某件事接下去應該要怎麼轉也好。當一件事情,做到某個不能再做下去臨界點點以後,就要轉折。在這個轉折的點上,祂就會製造一個事端,這事端看起來像是障礙。修不好的人會把它看成障礙,如果修的好、有善智慧的人就會觀察、會隨緣。所以你們要做什麼,我都說好,除非是太離譜的事。現在忽然冒出這件事了,我不會去想是哪個人對、哪個人不對。我只會想,這件事如果該完結了,就是該完結;如果該繼續發展,就繼續發展;如果該轉進,就繼續讓其轉進。這樣修行不是很自在?為什麼你們修得那麼困難?

上次講《金剛經》時我也提過:「某一個人煮飯,煮的快生病,就會發生事情,吵來吵去,鬧來鬧去,這結果就顯示,不應該讓她再煮下去。」我看事情就知道,這個人不應該煮下去了,所以護法神安排她不要再煮了。如果不這樣給你弄一下,你每次都找她來煮飯,到時候生大病了怎麼辦?所以煮過幾次以後,血壓飆到一百八,就是一個警訊。事情發生了,你們要會客觀看事情。發在你身上,你要客觀看;不是發生在你身上,你更要客觀看,去洞悉這件事怎會這樣?而不要有好、壞之想。反正事情就是發生了,該怎麼轉進就轉進,該怎麼做就怎麼做。不要對人、對事在那裡起煩惱。如果起煩惱,這就表示你修佛法沒有修得透徹,所以才會有這些煩惱。所以你要解脫、你要脫離煩惱,就是在這些人事物裡去轉、去考驗。離開人事物你修什麼?你是說修得清淨,不見得!你要在這個世間裡面這麼玩、這麼攪和,同時都還能自在,這才是真修行。

有時候講例子比較好讓您懂得。像我看一些同學,本身分別心太強。有同學來了,看到水果擺在那裡想吃,這同學就說:「不行,這個是要留給老師、師父吃的,不能給你們吃!」那就完了!你心中只有老師,沒有別人,這樣不好,是有分別心!應該是誰要吃、誰先動想吃的念頭,你就給他吃,吃完就算了,這樣大家都好。雖然你恭敬老師,想留給老師吃,其實老師跟你吃的一樣,有得吃就大家吃,沒得吃就大家都沒吃,最好!所以修佛法第一個要破解的,就是分別心。當然尊敬是在心裡面,我感知這個人恭敬老師,用心感,不是用吃東西來辨別。你給我太多東西吃,我現在都很煩惱,不是胖了就是傷胃,所以孝敬不是在於吃。

你要怎麼做才對?誰想吃就讓她拿去吃,吃完就算了,這樣他高興、你也不會得罪人家。不然人家會怪罪說:「哎呀,你這個人怎麼不通融!人家肚子餓,或者看這個水果好吃,要吃一下,你又不給人家吃!」這樣講起來,就是不夠慈悲,用佛法講起來,不慈悲,很嚴重!我們修行就是這樣,不要製造人家的煩惱。出家人首先要唸的第一偈,就在講──「身語意業不造惡,不惱世間諸有情。正念觀知欲境空,無益之苦當遠離。」我們修自己的身語意業,讓它清淨,也不讓眾生起煩惱,這樣才能夠淡化自己的煩惱,也不要引起眾生的煩惱。解脫是自他兩邊兼顧的。你解脫一定不會得罪別人、不會障礙到別人。如果你說覺得說心裡很自在,卻專門製造障礙給別人,那這種就是魔眾,魔類都是這樣子,這樣是不究竟的。

 

大乘唯識宗主張,依邪師、邪教、邪思惟而起之分別起煩惱,為見所斷;與生俱來之煩惱,即俱生起之煩惱,為修所斷。斷除見所斷煩惱之種子,為初地入見道時;斷除修所斷煩惱之種子,則為金剛喻定時。

大乘唯識宗主張,依邪師、邪教、邪思惟而起之分別所起煩惱,為見所斷。邪師就是他沒有正確的概念,而導引眾生入三途,那是最糟糕了。比如說,如果他說修到什麼境界了,不用守戒,因為要自在,因為悟空啊,那他就是住標準空的邪思,因為還沒到究竟,他卻教導人不要守一切戒律。以此而言,其所作為,都是導入三惡道。或者有人是專講一些不究竟的法,算是世間法、不究竟法,但不一定是邪的;若是邪的,就表示一定會導引眾生入三途。不究竟的法,比如講經說法鼓勵大家生天,當然生天也是好,因為對方的根基因緣就是僅止於這樣,那就生天吧;如果對方的因緣是有解脫的智慧、也有那個福德,那你只講些不究竟的法給他聽,講起來也是邪思,雖然它不是真的邪,但是講得比較低淺還令人深信,這種就不契機。像對大乘料子講小乘法,或者對小乘料子的人講大乘法,都不合宜。佛法中最精髓的是無為法,再來是空有不二的菩薩道就更高段了。

契機是很重要,除了不導眾生入三惡道以外,最圓滿的應該是能依對象的程度來教學。對於初學者,教他五戒十善法;對於基礎修得不錯也有進境的人,就教他修大乘法,修空有不二之理;如果對方已經深諳佛法,進入空、無相、無願三昧(sam2dhi)這種是真正定了,你就帶他跨入陀羅尼門。空、無相、無作這三個三昧,是最關鍵的,一證得,就要進入第二階段修空有不二。無作,就是沒有祈求、沒有願求,對一切法沒有願求,不起心動念,這樣才能修到空三昧,也才能修到無相三昧。能夠證到這樣一點消息,他就可以進入陀羅尼門。所以我們修斷煩惱以後,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就像本段末尾提到的金剛喻定(vajropam2-sam2dhivajra金剛,upam2是類似,sam2dhi是正定,指類如金剛般堅利斷惱之三昧定),有金剛喻定後,就是要接著修陀羅尼門,然後去度化眾生,這是有成就的菩薩。所以並非修到最後反而無事可作,不是!無事作的,是在中間過程的阿羅漢,休息、入涅槃,一萬劫、兩萬劫都在休息。去生天的,對修佛法來講,只是跨一小步,去生天也有可能再下墜到地獄道、惡鬼道、畜牲道、或者人道,隨時都有再淪墜的可能。所以我們今生有幸聞到佛法,便應要求最究竟法,也要多用心點。你不要說:「我年輕,我還有幾十年!」時間過得很快,像我一學佛法到現在,也三十幾年了,看似很漫長,但感覺上是一轉眼就過去了。你看人生能有幾個三十年?所以要趕快多用功,不要放縱心裡面那隻牛,都放牛吃草、隨牠任意發作,那樣不好!

你不要依邪師、邪教、邪思惟起分別,否則就會起煩惱;或者,邪師、邪教你沒有依,而依你自己的胡思亂想、不正確的想法,(不正確的想法就是你的習氣),也還是煩惱。最好是把它都空掉。為什麼要想?如果對人就不必去想,不要去講這個人好、不好、可愛、可恨,不用去想這些。你要思惟,就是在禪修、打坐時,自己想:「我這習氣怎麼放不掉?我六根本煩惱還有哪些?」一個、一個拿出來檢討:貪嗎?有什麼貪?從貪吃,一直檢討到貪錢,貪名、貪利有沒有?沒有你就安心,有的話趕快轉──當下放下!是啊,放下!你不要認為都無所謂,無所謂、不去管它,它更會伺機而發。有的人就是──明明知道有這個習氣,偏偏不去斷它、不去轉它,這樣很不好!

比如你很不喜歡某個人,為什麼不喜歡?你為什麼不想去斷這種好惡的分別?其實你認真去想他好處的話,他也不是一無是處。真正修行人,當然也不必再去想他好處,反正就是你不應該去恨去愛,有分別就都不對!要抱持一個空性的心。為什麼你做不到?就是你沒有去好好思惟。所以你要善思惟,善思惟什麼?就是善思惟這種:你恨哪一個人,愛哪一個人。你說修行的人不要想,那是高級的境界才如此。例如登地菩薩不能想,因為登地菩薩一想到誰,祂就會影響那個人,知道嗎?所以祂不能起心動念。開悟的人,如果心開了,心一想到誰,誰就受你影響,等於影響到別人,影響到對方。尤其如果讓你想到就起恨意的,那還得了,直接影響到他;你起了一個心詛咒他,他馬上發生效果,很可怕的!你們修行不入此境,不知道利害關係,我們心一起念遍虛空,你有一個特定對象的話,就針對那個人發生作用了。

如果你們幾個人,對同一個人指指點點,這個人馬上受不了、會生病的。你不知道諸惡心之利害!所以一個心開的人,不要胡思亂想。如果想要扮警察主持正義,更會障礙人家的因果。好比說你有一個同事,雖然不至於很壞,但都沒有認真在辦公,剛好長官想提拔他出國被你知道了,你就想:「這傢伙憑什麼可以出國?」動一下念而已,過一、兩個禮拜,局勢改變了,這同事出國的事果然泡湯了,那你知道後還敢不敢打妄想?你障礙了他,以後哪一世他來障礙你,你不讓人家出國,你障礙他,以後哪一世你要出國去,人家也是這樣障礙你,這因果就是這樣,這個是結怨。我們這個心實在是不要去障礙人家,除非你不來受生,你來受生當人總是會有見面的一天,總是會相碰,也許在畜牲道也會相碰,惡鬼道也會相碰。所以你不修行到一個心開時,你不知道這個心是多可怕。

這個心放不開,你認為只有你在懊惱,不是!你會影響到整個道場、整個磁場氣氛,是很厲害的。當然無風不起浪,一定有因緣,才會讓大家起煩惱。碰上因緣你又沉不住氣,就像我說過的,修的不好的都會帶頭,所以你們要警覺,不要自豪說:「我最有意見、我勇於講話、我最正義。」因為這種習氣都容易被利用。你們有人是無知無覺,有感覺的話,就知道有時候虛空氣氛很低迷。像前陣子虛空是很低沉,每個人都很鬱卒,股票跌了那麼多,然後經濟也搞不起來,跟著物價上漲,然後電視台天天報一堆有的、沒的,真的、假的都都還不知道,卻也是天天報這些。你看了會不會鬱卒、很悶?當然我不會悶,我是感覺,這個世界有如要沉下去般,後面這幾天是還好一點了。

道場也是一樣,前兩個禮拜我跟你們講,你們要沉得住氣。我們會講說有障礙,障礙來了的話,你會感覺氣氛不對,氣氛不對就要自己收斂一點,嘴巴少講一點,就自修、沒有煩惱,也不要造成別人的的煩惱。善思惟以後,你要對你自己內心,不要太愛惜。凡夫不只愛惜肉體,還愛惜那個心念,或者愛自在無礙的去對別人好、對別人壞,這樣就是你太縱容它,難怪永遠都轉不了它。所以你要想的就是這個──你的毛病在哪裡?大毛病沒有,但也都在感情上執著,以及在親戚之間、在同儕之間、在父母之間、婆媳之間具有很多矛盾,你能夠善思惟去轉的話,就不是煩惱,一念轉即海闊天空。你一念轉不動它,它就變成你無量的煩惱。所以在這裡,你如果要修見惑,要見所斷。見惑是對外,剛剛講的對外境,六根對六塵,你要有所見,要把妄執斷除它,不要受五根六塵的影響,這都能夠做到才能真正修內心淨,才能轉內心的種子。

再來講與生俱來之煩惱。有這種恨心、瞋心的,也許是阿修羅道來投生的。所以忌妒心、恨心很強的,這都是與生俱來的煩惱。或者是,上一世修了一點功德,但是對自心太姑息,像這種人就很容易生到阿修羅道。所以天龍八部──天(deva)、龍(nāga)、夜叉(yak=a)、阿修羅(asura)、迦樓羅(garuda)、乾闥婆(gandharva)、緊那羅(ki3nara)、摩睺羅迦(mahoraga)中,像龍、摩睺羅迦(大蟒神),以及男的阿修羅,都長得很不好看。在天龍八部裡,阿修羅算是福報好的,像個天神,只是男的很醜陋,女的則比較亮麗,但瞋心都非常重。其它都是動物,金翅鳥、大蝮蛇……之類。這些眾生雖然都是有修善,但不去斷除內心的邪惡,(最主要的就是嗔心跟嫉妒心,這兩個心沒有斷除),所以縱使有天之福,沒有真正的天之德。雖然享受福報跟忉利天沒有兩樣,但相比起來,德行就是差一點。

普通的天神,至少都是悲天憫人的,都具有德行的,因為宿世修過十善法,修十善才能生天。孝順父母、恭敬師長,都能夠投生忉利天。所以阿修羅等,往生天趣以後,到死後還是要輪迴,好一點的是生在人間,有的還到畜牲道、惡鬼道、地獄道。你的嗔心很重,就是阿修羅再來。你有時候自己要反省,或者冥冥之中感覺:「哎,我脾氣這麼壞,恐怕過去世也是阿修羅來的。」百分之九十有可能,因為斷這個嗔心跟忌妒心是很難,如果你斷了就不得了,須陀洹!就跳過六欲天,直接到色界天的第二天左右。但須陀洹比第二禪天還要好,因為有在修內心的毛病;二禪天的天神,則只是修自性的功用,不知道徹底去摧毀內心的這些毛病。

佛法跟世間法差別就這裡,你要懂得這個。外道也打坐啊,台灣的道場太多了,都標榜是真的佛教,那人家要問:「你修佛禪幹什麼?有什麼不一樣?」禪哪裡有什麼功?禪是在斷心的毛病,哪裡有什麼功?沒有功!佛法是要斷內在的習氣、毛病。當然打坐有氣感沒有錯,那個氣是打坐練丹田的氣,借它來修心,不是借它來玩其它的異能。不是練汽車壓過去不會死掉,或者你上電視表演會飛起來之類的,那些都沒有用,死了還是一樣再去輪迴。所以唯有內心一直清淨善思惟,讓它清淨清淨,讓它轉向,有什麼毛病就轉、就轉、就轉,轉到最後根本就沒有了、清淨了,你內心沒有煩惱,也不會去煩惱別人,所以這樣就成功了!修行就是要這樣子。

這邊講與生俱來的煩惱,既然是你俱生來的,表示不是只有一世,上次講課說過大概有七世熏習,講過那個「書到今生讀已遲」,為什麼?今世要讀已經太慢了,人家七世以前已經就讀過了,所以作文、考試時,過去世用功的筆記都浮現在腦筋裡面,都唸得出來。像現在我在教你們悉曇,我為什麼看得懂?好比看到某段內容,我就會思惟──什麼才合理、為什麼這樣,不怎麼樣。這不是靠人家教的。你說男聲音是宇宙根本音,那男聲音跟女聲音有什麼不同?都寫在大藏經裡面。你看了,不懂就是不懂,那我為什麼能跟你們講,能跟你們說明清楚?應該也是過去世有薰習過。

發音位置分三段:下部聲、中部聲、上部聲。女生音是上部聲,聲音高亢;男聲音是下部聲,是喉嚨的聲音,聲音低沉,開悟的人一定是唱男聲音。同樣的「阿」,難道還有不一樣?當然有啊,雖都是阿,但音調不同。像我以前都是低沉的聲音,所以即使整天唸經,喉嚨都不會疼痛或沙啞;最近就不行了,為什麼課誦氣愈來愈短?年紀大了,快七十了,兩次法會又喉嚨痛、喉嚨沙啞,自己知道,這是氣下不去!所以這幾天就斷食,藉機會斷食三天。好久沒有斷食,既要斷食又要工作,無法光躺在那邊不做事。沒辦法像阿欣同學這麼好命,就天天待在房間裡躺著斷食。我們斷食中還要工作、還要寫文章,面對著電腦做什麼的,一天還是七、八個小時在工作。這當然也是自己福薄,沒辦法逍遙自在,把什麼事情都放下,然後去遊山玩水,在山裡面練氣功,那不是很好?就是沒這個命!

你們要學會天天保持這個下丹田能發「阿」的聲音。如果你丹田有成形,一定唱的是這個低沉的「阿」音,宇宙根本音就是這樣,你練過氣功一定也是這樣發聲。像我們維那,為什麼唱多了就要貼磁能寶、小磁片?表示他也不是用丹田在唱,雖然他年輕,比我年輕的多,對不對?這就表示他方法也不對。希望你們趕快用功,有一天可以維持用下丹田來發聲、講話。像有的人,講話根本沒什麼聲音。大聲講話又不是吵架,是丹田有力;你講話都很小聲音,我聽不到,沒通過我考驗的丹田都不及格!你說:「我講話小聲是個性比較閉俗;是家裡的習慣、教養,所以不敢講大聲。」在特定場合要講大聲,也是要這丹田有力你才講得出大聲,若你丹田無力想要講大聲也不行、也不可能。

看古代的武俠小說,那些大和尚或是武功高手的,一出口都是口若洪鐘,這是自然的,因為是用到下丹田的聲音。女生如果能夠練一下,也能夠降到中聲,甚至能夠下到下沉聲,那是很不錯的。用喉嚨底下聲音講話、唱誦,也比較不會傷害到喉嚨。你去研究悉曇,就知道它的殊勝與奧妙,發音時那個音、那個轉折點、出聲的地方,您體會著它走的路徑,確實是非常微妙的。你如果不懂,光看白紙黑字在那裡,一千多年了,當然印刷一版又一版,可是看得懂的又有幾個?久了就失傳了!所以你們現在就了解,五句門中的每五個字,第一、第二是女聲音,第三、第四是男聲音,然後第五個字是發大空音。

下一次要講涅槃音,為什麼要發涅槃音?悉曇十八章的第二章,講過這個kya,還記的嗎?kyaya是哪裡?ya是遍口音,九遍口字母的第一個,所以放在第二章講,第一章是講kakha等等體文,每字十二轉。所有的三十四個子音轉十二轉,包括從ka開始,到九遍口音,都是接a2i1u9eaioaua3a`這樣共十二轉,所以就產生有四百零八個字。到第二章,體文的第二部分就是講遍口音,所以kya是在第二章介紹。而kya是在講涅槃,九個遍口音的字都是涅槃字,只要碰到這九個字,你就要知道是在講涅槃。咒語不是光讀表面發音這樣而已。你現在已經知道大空音,一唸到大空音就從鼻子出音,ㄣ出去,你還要能觀空。

順便講一下給你們了解,這個穢跡金剛咒,為什麼有的人修得脾氣愈來愈大?因為u=man祂是火頭金剛,祂是化佛,以火性為主。如果沒有修到空觀的人,你修這個火性的法就會脾氣壞。就像某法師也說過,以前他脾氣很大、正義感很重,喜好打抱不平,出家人好打抱不平為什麼?因為修穢跡金剛法。現在修了心中心法,唸心中心咒以後,心地已經柔和了下來,因為心中心咒是慈悲法,是讓魔產生慈悲心的,這是他自己講的。為什麼叫穢跡金剛?這故事講好幾次。穢跡金剛是大權力士神王佛,是跟世尊要入滅時的事情有關,不再贅述。

過去沒有人找出u=man這個字,我們找到這個字,好高興!日本資料有,它跟你講得很清楚,這是烏深暮u=man。但是那些大師級的都翻Ucchu=maUcchu=ma是另一尊金剛菩薩。穢跡金剛名號的關鍵是u=manu=man就是火、火性,就是它講的這一段,所以火是祂的三昧耶(samaya)形,亦即手中執持的火輪。所以你如果唸咒唸不對,當然火氣會愈來愈大,壓不住啊!你要空掉,你修有為法也要空、你修無為法也要空,這正符合我們今天《解深密經》講的意義。你修有為法要空,你踏在火上也要空掉火性,你不能愈修愈火大,看了每一個人都冒火,都要吵架、要幹什麼,看見哪一個人不對你就要打他,你想像警察一樣、像大俠一樣,這都不對!要柔軟的慈悲的這麼去度化眾生才是。附帶預告,下次我們要共修,修穢跡金剛咒,不傳手印,只共修唸咒,這個咒短短的,才四十三個字而已,裡頭又有八個是重複的,然後兩個o3,這樣就十個不用記了,其它剩下沒幾個單字。

好,回過來看,修所斷。對治與生俱來的煩惱,是為修所斷。剛剛講,俱生來的煩惱,就是七世甚至累劫以來,薰染的習氣,它會一直出現,這些就是你內心要斷除的煩惱。比較看看就知道,「見所斷」是針對外面人事物所發生之事情;「修所斷」則是針對你內心的起心動念要去斷,這就是修所斷,用修的才能斷。那怎麼斷?自性斷是最好,再下來配合緣縛斷,這兩個都一定要境界來磨,你才有辦法真正斷掉它。所以修所斷,是斷掉我們內在的思惟習氣毛病。

斷除見所斷煩惱之種子,為初地入見道時,如果你要摒除外在色聲香味觸這些法,看了、聽了、聞了都慢慢無所謂,慢慢不起作用,則要到初地以上。初地就是開悟,真正開悟,也就是看到自性起滅、看到心起滅,看到自性的覺知,自己有個覺知可以看到自己在想什麼、在妄想什麼,是在發脾氣,還是在產生什麼不正當的邪念等等,對內心種種都能如實瞭知,這樣就是見道。見道沒有什麼了不起,猶如看到道路有什麼了不起?雖能見到自心,但這個心還是有不好的,有種種妄習、不清淨。見道又入道是何意?有的說法認為,初地是入道,證到四地才是見道,因為見道是已見到空。無論名相怎麼講,你都要懂這些解釋者他們的立場以及表達的意思是什麼。

若說初地是見道,有見苦集滅道之義理,得四善根─煖、頂、忍、世第一法,或見道即指見到自己的習氣;若說四地是見道,則此見道乃指見到空、空性,空性就會產生智慧,所以四地叫做燄慧地,智慧像火燄一樣。初地見道,一般正統講的是講入道,入道次第,見苦集滅道之義理,內在可以看到自心打開,可以看到習氣毛病,然後修到見道之前要明心,叫明地,三地菩薩是明地,心如果沒有這些貪、嗔、癡、慢、疑種種毛病的話,心就清淨會發光,發光就有智慧,四地菩薩有智慧就能夠照破一切煩惱。所以這裡講要斷掉你心裡面的煩惱,一定要修惑斷,要到四地以後見道,所以見道一定要到四地燄慧地,因為明地心明以後才有智慧破一切煩惱。若是在聲聞乘則是心明,心明者是得證斯陀含果。

在三地菩薩就有一個化身,四地很少看到資料說有化身增加,到五地才說有三個化身,所以三、四地菩薩應該只有一個化身,一個化身的功夫就是,誰想你,你還不清淨法身就一個化身出去,但你本人不知不覺。如果你心明剛開時會知道,誰想你會知道。為什麼從有覺有知,慢慢變無覺無知?這就是解脫的能力。這還不是從頭到尾都能覺知,或是斯陀含也不可能全部覺知,到阿那含果行者使能。佛是每一個眾生起心動念祂都知道,而且是過去、現在、未來的心,祂都知道,包括你未來要起什麼心,哪一個時候會講什麼話,過去講過什麼話,起過什麼心,現在想講什麼話,祂都知道。這個就是如來的境界。

我們修行也是這樣,一步一步來。剛開始你的心打開,大家的心你都知道,慢慢修修修,修到不知道,是人家問你你才回答,其它的你都不知道。你怎麼會回答?是隨性而出、有講必中,這個很神奇──你隨便講就隨便對,不是刻意講,不是打妄想講,是直覺而講。別人問什麼話,你直接回答,這是率性而出的自性。佛更不得了,祂的智慧不僅知道眼前的事,你請教祂虛空的所有事、大小事,包括像你問:「這個黑板幾歲?」祂都能夠答得出來。佛的這種智慧,一定有人不相信,是吧?但是看過經典、過去學過佛法的人,就一定會相信。

我們修行在還未成佛前,都是走這一條路。所以是從自性打開,感知無量以後,然後減減減,讓它無知無覺。不是像外道,心打開了到無色界境界,然後永遠都處在那個境界,誰起心動念隨時他都還是知道。這樣,三十年前如此,三十年後還是如此,不就等於沒進步?天天在搞這個,沒有捨掉,就是原地踏步。所以我們同學有知道人家講話,或者心裡面在想什麼,這種知道只是剛開始,過程中是會有這能力沒錯,但要慢慢進步到不知道。會知道,就表示你還有執著,有這天性、真如性。像今天有同學講說他可以看,可以看到另一個眾生界,或者佛、菩薩、護法神……等,那就是在色陰魔相。色陰魔相慢慢你再修,慢慢什麼都會看不見。

如果突破色身的五根之後,你就只有心感。像有的人就是會心感,心可以感覺人家在想什麼、要講什麼。他用心感,不是用五根看。第一階段色陰魔相是用五根,用眼睛看異世界,用耳朵聽非人聲,或者隔很遠也聽得到。前幾天來一個電子郵件,參問者是在美國,他說多年前去參加禪七,然後就有這個遠聽的能力,打坐開始身體就要浮起來,然後躺下去就聽到好遠好遠的聲音,什麼都聽得到。標準的色陰魔相就是像這樣。但你不能說,十年前、三十年前都聽得到,現在還是這樣,這表示你都沒進步,你的自性永遠都是在玩這個,你沒有往前走、沒有捨掉、空掉。所以像這樣,就要趕快用功、打坐用功,然後突破、突破、突破,到最後捨掉。

你要先做到不愛講話。修行到重要關頭,都不能講話,要回到空的人,一講話都是不舒服。然後你空性悟夠了,要學陀羅尼門、要增加記憶、要講經說法,如果你還不講話,誰知道你在幹什麼?前面自修時,一定要這樣不講話、不動心,但是你到下一個階段,便要捨空回有,再入世間。前面三三昧證到以後,你自己就有智慧。通常這種學空的人,氣比較旺;但是接著你不慢慢去捨掉這些氣的話,你智慧就起不來,腦筋空空洞洞、空空憨憨,動不起來。為什麼會這樣?這是過程中的必然性,是要讓你斷煩惱,所以一副空空憨憨的樣子,被人家欺負也不知道生氣,被人家罵也不知道生氣,這是需要氣來幫助你有此定力。

一般人的話,被欺負怎麼會沒反應?一定反應!被罵了就生氣啊、看不開啊、懊惱啊,或者是憂鬱啊,什麼負面情緒都來了。但這氣旺的人,首先就是腦筋笨笨的、沒有反應,而且不知道憂愁,也不知道高興,什麼都平常心、無所謂。所以經典上講,這個是二地菩薩的煩惱,就記憶力差,二地菩薩的煩惱是失念,念頭記不起來,因為記不起來,所以對煩惱也記不起來。剛剛發生的事情,一過了你就忘記了,正因如此,所以很容易過日子,也很自在。這樣對你修行也有幫助,得到空,雖然還未到金剛喻定的境界,起碼你自己已經可以自在、解脫。

如果能夠斷除心裡面修所斷的煩惱種子,你就可以得到金剛喻定。以金剛為喻,譬喻金剛的什麼?兩個特性,一個是堅固,一個是透明、清淨、沒有瑕疵。金剛鑽拿來看,都是亮晶晶的像玻璃一樣,從任一側看過去都是清淨無瑕,所以你內心有汙垢就就不是金剛,內心有煩惱就不是金剛,內心有貪嗔癡慢疑諸毛病,那更不是金剛,習氣種子應當這麼清除。知道金剛的特性以後,就知道譬喻成像金剛一樣的定,必定是沒什麼可讓煩惱著落的,因為清淨無瑕疵,內心已經沒有什麼貪嗔癡慢疑,或者二十種小毛病的煩惱,都沒有了,暫不講六根本煩惱這些,至少是一般的小毛病都沒有了,所以清淨了。

所以這境界不是一般人可以修到。金剛喻定的意義你懂了,但是對於斷煩惱也有三不等。你說表面沒有煩惱,但是內在還有起滅起滅,那個就是煩惱,但是對於起滅,你又能不煩惱,這狀況你有嗎?阿賴耶識本身執著某件事,但是浮現在心裡時,你似乎不以為然:「哎呀!沒什麼大不了!」但是你幾千萬億劫以來所薰習而成的阿賴耶識,它會在意,所以它還是會想。像如果你被老師罵了,都無所謂、很自在,那就是真正初步之金剛喻定;要是你被罵了,覺得很在意,這就是還沒有定力,心裡面有罣礙,罣礙被罵,罣礙為什麼被罵。放不下?什麼放不下?就是心裡面還有習氣。如果什麼都看開、無所謂了,就像失念一樣,什麼都不想,過去的事情就不必記憶了,這樣也是慢慢在培養金剛喻定。

總言之,俱舍宗承認有漏智能斷惑,但經部、唯識宗則主張有漏智僅能制伏煩惱現行,而不能斷其種子。因此,俱舍宗主張有漏、無漏之無間道皆能斷惑,稱為斷道。

總言之,俱舍宗承認有漏智能斷惑。總之,一切的修行,開始都是用有漏智來培養無漏智,先用有漏智來斷惑。所以剛講過,你要善思惟,善思惟是一種有漏智慧,但你不能不思惟啊!你說:「哎呦,修禪不能思惟!」不能思惟,但你又沒有一個覺知去管住這個妄心,你還達不到那個境界,因為你心還沒開啊,那你要怎麼修?你如果要是開就自己想:「這件事我為什麼要執著?我的習氣為什麼會執著這件事?我為什麼習氣會很在意這件事?」你要這樣去思惟,思惟以後放下,不是就沒事了?放下,要多久?一秒鐘就解決啦;你們往往是揹起來,而且揹了好幾天、好幾夜、好幾年,都放不下。要會一秒鐘就放下!

但經部、唯識宗則主張有漏智僅能制伏煩惱現行。制伏就是用石頭壓它,好比說用石頭來壓草,是沒辦法斷根的。所以有漏智只能調伏。修行是兩階段,在未開悟自心時,你所謂的沒有這個習氣,那僅是壓伏、調伏,並非真正沒有。習氣真要沒有的話,應該是不管碰到什麼事情都不會發作,假使身體不好也不會發作,障礙來對著你挑戰,你也不會發作,應當要這樣子。但各位不是。所以我剛剛說,修不好的人,碰到道場有障礙就會先亂、先起鬨,為什麼?因為他平時只是壓住,等障礙出現時,那個石頭又壓不住,所以習氣它就發作。

有沒有功夫,就在這上頭見真章。所以你們師母常常說我:「哎呀,你的習氣毛病我都很清楚!」對,你是很清楚,但是障礙來的話,我可以四兩,甚至不用四兩只要一兩,就能撥千斤,都不用一絲一毫的力量,我都不會著它的道,你有這個能力嗎?不要看人家嘻嘻哈哈,跟你們沒有兩樣,你要笑我跟你笑,你要大聲我跟你更大聲,但是障礙真的來,我會自己面對,不會受影響。隨時隨地都有障礙,有人的障礙,有無聊人士的障礙,也有這些非人眾生、……什麼的障礙。你能夠對它,都不執著,這種功夫怎麼練出來?如果你用調伏、壓抑的,沒有辦法,一定要打開心扉,然後磨練千百萬次的這麼磨練,練到如如不動。再怎樣大的障礙,都能穩住陣腳,這就是要真正真槍實彈去修上來。所以這前面的有漏智慧,不能夠斷惑,只能制伏煩惱現前,而不能斷其種子[根本。

開悟的人學用無漏法,可以斷種子,若那個種子滅了,你再大的障礙也不會慌亂。好比說,人家突然給你一個「你要死了」的念頭,要是你視死如歸,認為死跟生還不是一樣,就算人家說你會死,你也不會去在意;但假若你很想活下去,不想死,被這樣恐嚇當然會害怕、嚇得要命。這些是比較奇怪的例子,但過來人常常會被這類考題考驗。或者有障礙出現時,這些眾生也會這樣嚇唬你。所以如果你沒有用這類制伏、斷種子之修行法的話,隨便三兩下你就會被它們嚇死,因為你沒有那種定力又怕死!

有時候它也會把出問題出在你的家人身上,或者針對你的房子、你的財產等等。就像說騙你「火燒房子啦!」你就趕快打電話回家問看看,偏偏家裡怎麼都沒人接?有電話打到沒電話,更加擔心:「一定是鬧火災了!」於是乾脆衝回去看,衝急得要死,一到家才發現──根本沒事,被念頭耍了!如果你修到都無所謂的話,有智慧、有魄力,就不會被耍得團團轉。所以無論是個人的修行,或者處理世間事,都是一樣,極端的這種無所謂的話,真沒有任何人可以動到你一根寒毛!就怕你半調子,避重就輕,那你就沒辦法有定力,怎麼修都修不堅定、不穩固,沒辦法達成像金剛喻定那樣子都無所謂。所以這裡講,有漏智慧是不能斷種子的。

因此,俱舍宗主張有漏、無漏之無間道皆能斷惑,稱為斷道。前面講的俱舍宗,它說有漏法也可以斷惑,斷大小惑,當然斷惑是不究竟,它因為是一路不間斷修行上來,叫做無間道。如果你修打坐是由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四空處定、無量三摩地門,這麼一直修上去,這個就是無間道。如果你今生用小乘的須陀含、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一路能證到四果就證阿羅漢,這個也要智慧、要有過去宿世因緣才有辦法。上次我們講過,海比丘誤入快樂地獄,祂要求給祂七天活命,於此際來思惟,不是思惟要成佛、成阿羅漢,而是思惟自己有什麼毛病?有什麼習氣?把這個拿掉、那個拿掉、某個拿掉,通通拿掉,內心都沒有毛病了,心就清淨、無所謂,就發光了!

心發光,你想要怎麼樣就怎麼樣,因為意念隨你的所想而成就,這阿羅漢果六神通就起來了。不是在想我怎麼成阿羅漢、我怎麼成阿那含……,不是在想這些;也不是在想如何發光、要用哪一個梵字等,不是想這些。而是想我內心還有什麼習氣,還有什麼執著,……,想到後就一直丟!比如說「十二因緣」,為什麼來受生?你如果不貪愛、不執取的話,就不來受生。那你為什麼會貪愛、會去執取可愛東西?就是你有覺受,有喜歡就想拿,不喜歡就想打,所以一打一拿間就有因緣,有因緣就有受生。你這樣一直倒著想,那就知道,不要再打、不要再愛,這些都不要玩啦。眼睛看了不要喜歡,耳朵聽了不要厭惡,就這麼一直推。一直推上去,到最後你的無明破了,你還有什麼看不開的?當然心清淨,就什麼都沒有事,沒有事當然神通就會發起。所以你修有漏法、無漏法都一樣,要認真的去反省、去善思惟此心,就是這個意思。

你們沒有從《阿含經》看上來,比較不了解。《阿含經就》是在講這些道理。包括四聖諦、十二因緣觀、八正道、卅七道品、……,這方法論很多。你一跳進來學佛,就跳進來聽《金剛經》,聽禪宗講的觀心法門,一入學就是大學程度,甚至進入這個《大般若經》、陀羅尼門,都是研究所的程度,所以有的人就會學得很辛苦。現在咒語班的,有的是被考的很辛苦,想要跟又跟不上,心力交瘁,然後別人也愛莫能助。我知道你們壓力很大,但是你們自己要檢討,那些壓力有時是因為多走冤枉路造成的。雖然說要見多識廣的話,走冤枉路是一定要的過程,但你要衡量自己看看,你多花多少時間,張老師花多少時間?這幾年來我投入的時間很多,看的經典很多,參考的悉曇資料也很多,所以一看到某個字,就能判別發音大概是怎樣。

現在工具很多,你就去查查,很容易查出來。從法國網查到英國網查到日本網。現在你們算很輕鬆了,工具更齊全。以前都只能土法煉鋼。所以最早做出的大悲咒,現在看起來大不完美。最通俗的字是不會錯,但是普遍的都不知道是什麼字,所以就要不斷用工具去查。你們有人查得很痛苦,在那裡繞,繞了半天,正事不幹,先從文法去讀,文法讀完已經三個月過去了,才發覺文法用在咒語一點用也沒有。你去讀文法幹嘛?我覺得很奇怪!你又不是要成就梵文語言學家。你現在應該要做的是,知道漢字怎麼切出音來,然後把梵漢兩邊去聯結起來,用字典找看看有沒有這個字,漢譯音裡就有此辭類,不必用到文法。

這麼簡單的事情,你繞那麼大圈!你不直接搭高鐵到高雄去,你一定要從海線這麼繞,然後又去山上玩一玩,然後再繞回來,繞到最後高雄到了,已經好幾天了。會累?當然會累!今天就上到這裡。

2008.09.03講於法爾)

 


[ 解深密經》選讀 ] [ 經典選讀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