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金剛經》來修行
-- 第十品 莊嚴淨土分
2005.07.02. 第 13 講(6) 張玄祥 居士 講於 法爾講堂(本篇文章為張玄祥居士所撰,未經同意,請勿引用轉載。)
四、金剛經經文解釋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第六(補講前遺漏)
(二)、經文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第六品「正信希有分」的最後一段,在這一期上網的時候才發覺沒有講到,有點奇怪。這一段很多人引用古僧大德或者是參照他文來解釋,聽說大多是在講空、有,這又與本文相差太遠!前幾天某禪寺一位師父,帶了一位女眾的徒弟來,同時也問到了這一句話,何謂非法?非法就非法,又不是非法相,很簡單的直覺的就說明什麼是非法?
該位女眾徒弟說﹕看到所有解釋的人,都把非法講成是空;我說這樣的解釋似不太對,她就拿出一本我們這兒結緣的某法師的書,那位法師也是這麼寫的,非法就是空。她說很多人的解釋都是這樣,只有張老師你講的不一樣!另外她也曾經看過某一人所講的跟我一樣,其它的千篇一律都是講非法即是空。我說:講空在這裏是說不過去,因為空是在講前面的法相、非法相,這裏是在講正法、非法、邪法,已經從空、有之間衍生出了善法、正法、非法等諸法,在這裏不能再倒回空、有之際來解釋。
今天所要講的這兩段很重要,一個是第六品的這一段,另一個是我們目前講義(12)的第十品莊嚴淨土分,第一段的「於法有所得不?」這兩段在《金剛經》裏都算是重要的經義,我們就再回過來看第六品「正信希有分」的最後一段:
5.「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我們首先回過頭來複習這一段:「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無法相是把法相看成是空;亦無非法相則是把非法相的空也看成是沒有,也就變成有,這是在講法相之間空、有的道理。我們在第一階段要修無法相,要先破我相,我相破了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自然也破。斷了我相﹐就沒有壽者相﹐也就斷了人相、眾生相的因緣果報的牽扯,所以首先要觀我空、人空、眾生空,到最後你自己的壽命、天報、未來所要去的地方,也把它空掉了,都空掉了亦即無法相,在修證過程之間,觀一切法都是虛幻不實在的,也就是無法相。
再過來第二階段的修證,不能永遠執著空到底,要進入亦無非法相的修證,把非法相再空掉,再變成有,這時就是翻過山頭了,就能夠以修空、無相觀的定力,悟空以後再回過來利用我相、人相、眾生相來行菩薩道,這是圓融的境界,是中道觀的修證。
後面又問道:何以故?為什麼要這樣?因為若不先觀無法相、觀一切法空,就解脫不了,所以第一階段的修行,一定要修空觀,在空掉一切相後,已經有定力了,還要把空再空掉,之後就要以度眾生為主,不能再空一切相。
接著下來的經文:「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行者一旦有了我、人、眾生、壽者相的執著,即已經著了我、人、眾生、壽者四相,是沒有辦法解脫了,所以你要取非法相,第一階段的修行,要觀一切法虛幻不實在,不管是真的、假的,一概不睬,禪宗行者所謂的:「佛來佛斬,魔來魔斬」,佛來感知什麼﹐無論真、假,都要加以破除、不理會,甚或是假的,讓你起邪心邪念的魔來時更要斬除,佛來、魔來都要斬的片甲不留!如此你自己才能夠解脫。
「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法相是心所起的一切念、心所映照的一切影像。當然法相就是法相,沒有所謂善惡、正邪之分。如果取了法相,就著於我、人、眾生、壽者四相,所以不能取法相,第一階段一定要先修空觀。
「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若永遠執著非法相,執著一路空到底,就已經著了四相。為什麼呢? 因為若執著沒有我了,所以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也都沒有了,一路沒有到底,那便執著在這個「沒有」上﹐又偏執於空了,所以取非法相到底,一路空下去也不對、也是另一種執著。這一段,以前都說明過了,現在回過頭來複習一下,為什麼不能取法相?不能取非法相?亦無非法相?這是修行的過程。上等智慧者光念這些文句就懂了,而且可以做到,那是再來的菩薩沒話講;一般我們的修行是有階段性的,先要瞭解何謂無法相、無非法相?為什麼要這麼做?文意可以立時瞭解,但修證要階段性的去完成。
最後的一段:「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這兩句話是在說明前面所講的無法相,亦無非法相,總結來講,世尊告訴我們,在修行過程中,要圓滿般若波羅蜜就不應取法,這裡所講的「法」,不是指法相,是指從非法相到法相所衍生出的修行過程中所用的一切法,到底是什麼法?正法?邪法?方便法?
很多人把「取法」解釋為有相,「取非法」解釋為空相,嚴格說來這樣講也沒有錯,但就和世尊接下來的話句意義不吻合:「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這句話不是在講空、有,不是講心的空、有二相的修證;是講世間修行過程中的一切法門,或是出世間的一切法,甚至出出世間的所有一切法。到底在修行過程之間,用了合適的正法?還是邪法?方便法?是在講法門!因為所有的法門是讓你度到彼岸的,所以用竹筏來比喻。在修行過程之間用了正法、方便法、善法,也就是所謂的一切法,要修無上菩提道,過程中現起什麼相?用了什麼法?都不要去執取它,度過去就好了,不應該去取不好的法、方便法或者是比較淺基的法,這些都屬於非法。
總言之,修行中所用的法,八萬四千法門都是法,其中有正、不正、有方便、有初基的、中基的、較高層次的,這些法門都是你要次第往上修證時所要用的法,要實踐上面所講的無法相、亦無非法相,那就要檢討你所用的法,若是正法也要捨掉,若是非法更是要捨掉,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
「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這是如來常常說的,汝等比丘,知我所說的法,當然世尊所說的法八萬四千法門無量無邊,依照眾生的根基,開演了很多不同的法,才有三藏十二部經,這些法無所謂的好、不好,分別有淺基的、有中基的、有比較高層次的,有天道、有解脫道、有菩薩道、有如來道等等,世尊所說的法都是為了讓我們度到彼岸去的,像一隻船、一隻竹筏讓你度到彼岸去,度到彼岸後就要下來了,不要一直待在船上,能夠捨棄才能夠再修習另外一個法。
這裏就講到什麼是法了。世尊所說的、所有能夠讓我們得解脫的都是一切法,每一句話、每一個法門都像個竹筏一樣,哪怕由最開始講的布施,廣結善緣、種福田、最基本的,再到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這些都是法,都是讓你度到彼岸的竹筏。你實踐世尊所說的布施波羅蜜,從供養諸佛菩薩、出家眾,到幫助你認為待援的這些貧窮疾苦之人,就讓你坐了布施這一條船度到彼岸,度到彼岸去後已經捨掉你的慳貪了,也就要下船來,你沒有慳貪了,已經捨得下你的錢財了,還坐在船上幹什麼?要修心了、要持戒、要修忍辱、要精進,要換另外一條船了!
這時候你要不要捨布施的船?當然要!對修解脫道的行者而言,布施是一個法,一個過渡法,並非究竟法。以前對、後來不對了,就成了非法。以前是我要度過去彼岸的一個竹筏,現在不對了,不是這個方法不對,是時空、是你的境界已經不同了,它不是你要一直執著用下去的一個法,就變成不是一個真正的法了。這樣講你可以了解,有善根的人要修行,第一步首先要去布施,去幫助別人,出錢、出力做義工,要去廣結善緣,初始來講它是個法,但如果永遠這樣下去,只得到一個欲界天的果報,佛法不要修入下劣欲界六天,識陰魔相裏講到你修到識陰區宇時,心雖然會神變,已經到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的境界,你一執著,於是樂變化天的天神、他化自在天的天神都會來與你為伴侶,到最後還是進入欲界天,並沒有解脫,沒有解脫就是非法,但是沒有經過這一步,就沒有下一層次的修證,所以從前這法是對的,現在就不對、是非法了。
再者,適當的法是正法,若以層次來講,非解脫道的法,也可說不是正法。同理,按照戒律來持戒修行的,就是正法,違反戒律的就是非法。現在講到第二條船了,亦即持戒,要依戒律來修,乘戒律的船度到彼岸,等到戒律已經守得清淨了,就不要永遠停在戒律的範疇,要再往前去修證,要去修內心,不光守戒律,要修忍辱波羅蜜,這時候又是另外一條船了;若是死守在持戒這一條船上不下來,這時候也可以講,它已經是不適合你的法,所以也可歸類為非法。
講到戒律,世尊講了很多的戒律,善心五戒、菩薩有二十八戒,比丘戒二百五十戒,比丘尼戒三百七、八十戒,大大小小的可以說是五百戒,若是違犯了戒律,這就是非法、不是正法。我們在修行過程中智慧不夠,常自以為是的去行事,這都是非法。以五逆罪來講,四重五逆,五種重大的違逆人倫,或者是世尊所講的戒法之外的五逆罪,是要下地獄的,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眾(僧)、出佛身血,我們怎麼會去做這些事?一個理智清楚的人不會去犯,會犯都是業力在牽引。
你怎麼會去害佛、出佛身血呢?像釋迦牟尼佛的堂弟調達(提婆達多),在世尊成佛的這一世,由於業力的關係去害世尊、毀謗世尊,還要破壞僧團,用石頭要砸死世尊,後來下地獄去了!這都不是要坐的船,更是非法!連可以讓我們度到彼岸的、世尊所講的各種修行、修心法門,度過去了都要將之捨棄不用了,更何況不是真正的法、或是邪法、或是你方便所用的世間法,這些都算是非法。在此分類一下非法:凡是層次不對的、以前用過如今不適用的,都歸類為第一種的非法。
第二種是違背常理,因自己的無明、失智、業力而犯的,和剛剛所舉例的五逆罪業一樣,是不正當的也是非法,或者是邪心邪術,雖然也是法,但不正當的邪法,違背了世尊所講的戒律,犯了戒律就是非法。有時候菩薩為了度眾生會暫用一下五逆罪以外的非法,你不要說這樣就是對、是有理,因為要方便、要度眾生,暫用一下是可以,但不是永遠都是對的!
現在再舉例我們大家比較容易犯的非法,如果未經仔細的思考,根本不會意識到自己犯了什麼法?最近聽說有美國的同學回來灌頂了,說心中心法很好,自己根本還沒開始修,回去就教人家唸咒,至於有沒有教修法?就不知道!未明因果關係前就好為人師,懂了一點就以為是簡單的法,熱心介紹給別人,時間不對、對象不對,這也可以說是非法!
牽涉到密教時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為什麼沒有上師的灌頂,你學的一咒一印,都不能隨便去修?首先要唸大輪金剛陀羅尼身咒、心咒要唸二十一遍,這是求如來灌頂,是皈依三寶、禮敬十方三世諸佛,讚嘆大輪金剛德行,這樣才能去修!不是懂了一點就興致勃勃的,法就是這樣簡單,不付給你時怎麼看都不懂,經典就在那裡,你怎麼看也看不懂。有人教你了,自己還沒去體驗,就沉不氣想教別人,好為人師。從前有人問禪宗的四祖:「你還沒有悟道以前是怎麼樣呢?」,答:「好為人師!」喜歡把所知、所見教給別人,悟道以後呢?不再講了、不再隨便教了!悟道前任何人都想教,也不考慮德行如何?根基夠不夠?就是一股子要度眾的心,恨不能傾囊相授,對方若真學通了,那倒還無所謂!就怕學了法,心不淨而在造貪嗔癡三業。
在一則公案裡有位禪師,有六個人各得到他六分之一的修證,一人得到他的毛髮、一人得到他的皮膚、一人得到他的肉、一人得到他的氣、一人得到他的骨髓。最後一位得到他的心,為什麼不能六個合在一起呢?因為他們的福德不夠,一代不如一代!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所以禪師只好把一生的修證,分付六人,而要完整開悟,成就菩薩道的,便能完全接收的最好是得心地法門。
接下來講另一種非法,我舉一些歷史例子,希望你們以後做事要小心,莫在無形中犯了破壞僧團,破和合眾的重罪。我們法爾或早期的大乘精舍雖不是僧團,但也是一個共修團體,早期在大乘精舍,有一位任職教師的女同學,她有一點色陰魔相的境界,她在大乘精舍上課,自己另外又組織一團,帶領她在學校裡的同事共修,講經說法,這些人都是在大乘精舍上課的,等於是搞了一個小團體。
後來她不來大乘精舍了,我問她:妳為什麼不來?她說:有一個你示現,叫我不要來!我說:有這種事情嗎?我怎麼都不知道!不曉得是護法神化身,還是惡逆之緣所化?我都不知道!我說:我沒有這個意思!但因緣就是這樣,她不來了,繼續帶領那個小團體共修。我還是關心她的景況,曾去過她家,後來聽說她不修佛法了,講到佛法就怕。為什麼?因為她碰到障礙沒有辦法處理,功夫未到家就急於另立門戶,最後退轉了!不管是誰驅離她,這是破壞和合眾的一例。
早期還有位維那,雖不是正式另立門戶,但搞小團體,時而找三、五個、十幾位同修跑到哪裏去共修,這也是破壞道場的行為。法爾是一個實修的道場,自己修都來不及了,哪有閑情去攀緣、集結小圈圈?真要修得好,因緣具足了,要講經說法自有護法神來守護你。後來在一次法會,他心不淨趕著要離開、把法會草草了事,都還沒唸一段落,維那就敲了法器、匆匆結束!後來我心平氣和地講了他,他聽了仍是不快:我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不要提這功勞、苦勞,心不清淨就缺憾了法會,破壞了無形眾生的氣份與法會莊嚴!犯了錯還不知自省,連睡覺做夢都還在冒瞋心,第一階段的瞋心不能斷,怎麼修行?這是另一個破壞和合眾的例子。此人後來離開道場,很多人說:為什麼不叫他回來?法爾是開放的,人人皆可自由來去。來此的人要有心,有心要真正修自己,這裏沒有什麼好處可以分,只有修心!要認真修行、步步高升、不要得少為滿足,這才是我們道場存在的最根本意義!
這五逆重罪的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眾、出佛身血,都不是法,是非法!我們懂了就不要去犯。今天提出這些舊例,是希望大家小心自己的行為,不要結黨結派、搞小團體,要到別的道場、要親近哪位法師,我從不發聲阻礙,但你不要以法爾的名義號召,好像代表法爾似的,有的人假借法爾的名義,雖沒有招搖撞騙,但在外號稱是法爾的學生,要某些出家師父如何、如何通融您,這是極不恰當的,何況你以前是法爾的學生,現在還是嗎?只沾了一點邊,來此幾個月就消聲匿跡的,還說是法爾的學生!?
法爾的學生前前後後也有幾千人了,若是真心要實修,就會一直待下來。還未上路就出局的,還說是法爾的學生,教人怎麼承認?甚至有更離譜的,說是張老師印證他如何如何,這更是不該!我不會印證某人,我祇會教有點樣子的潛默將養,能否成為一塊料子,還是未定之數,甚至悟後成魔的大有人在。所以不管是獨當一面主事,或是代我出去弘法,行為舉止都要小心,因為人家認為你代表法爾,不要去搞小圈圈,要做什麼自己做去就好,不要組成小團體就是破和合眾,這是五逆之一。我現在舉這些過去的事例,是因為你們以後對外接觸、獨當一面的機會會增多,要小心不要因為人家把你當小老師尊重你、捧你就迷失掉,要鍛練八風吹不動,修行人大多逆風來時能警覺,但順風時呢?能覺知而不迷失嗎?代表法爾出去講經說法,要時時保持覺照,不要破壞法爾的形象!
回到正題來,世尊說法的對象是誰?初基的講善法,進入色界境界的就講禪修的四禪八定,進入聲聞乘的就講四句偈的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進入菩薩道的就講十住、十行、十迴向、四加行心、十地菩薩、十地金剛如來,進入佛道的可能就講五眼、六神通、佛十力、四無所謂、四無礙智、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一切智、一切道相智、一切相智、十地菩薩、預流法、一來法、不還法、阿羅漢法、獨覺法、菩薩摩訶薩法、三藐三菩提法等等,這些都是釋迦牟尼佛在各階段所開演的正法。
到了哪一個境界就用什麼法,把它當作船一樣,是度到彼岸去的工具,度過岸後就要下來,所以法要捨,這就是般若波羅蜜的智慧,要捨!有時不得已要用方便法,甚至外道法、邪法,何謂邪法?會讓我們執著身體的法,譬如道家所修、讓氣機發動的偏方,都可歸類為邪法。邪法也是一種法,如果是短暫用它,用完了就放下,也是無可厚非的,不能說它不好。氣功、太極拳、瑜伽這都是外道法,能不能用?身體沒有氣機當然可以用,有的人根基比較差,要她練深呼吸,沒有氣就是沒有氣,這方便法能不能用?可以用!但你不要坐上這一條船後,就永不回頭了,那方便法就變成非法,真是非法了!
有一些同學的年紀大了,身體不聽使喚,是否可用一些方便法?沒有方便法氣機誘發不起來,一些外道、道家法,甚至其它各種世間法,其實都可以暫時用用,當然這不見得是釋迦牟尼佛所講的法,然八萬四千法門離不開六根、六塵、六識、七大,這些由二十五個法門所演化出來的種種法,即使不是真正佛所說的法,我們可以用,但用了,得到利益了,就要放下,不要再執著它!譬如磁能寶,我為什麼不鼓勵你們打坐用磁能寶?我們有一塊大磁餅(21cm),你坐在上面打坐會幫助氣機發動,為什麼不讓你們用?怕你們用多了執著這種磁鐵,到最後變成磁鐵去了,未來世、或說不定下次地球毀滅了,大家因共業再幻化成世界相時會變成磁鐵,阿賴耶識執取的觀念太強,一不當心成了無情類了!我們只能在有病的時候暫用一下,不要天天去用,把方便依恃當為常態,坐上船便下不來,就變成非法!
總之,一個重要的觀念,非法不是絕對的不好,但用的時間要對,境界要對!已經在修入禪定要求解脫了,還大行布施?行布施當然是好,但是不要執著,要行無住相行布施,做完就忘了,不要耿耿於懷,執著我做了什麼善事?捐獻哪一個道場多少錢?執著有一個布施的法這樣就不好,不單不契機的、境界不同的是非法;就是早期用的,後來還執著在用的法,也是非法!這一段經文很有意思,在講空、有之間又轉入你所用的法。以前用的、契機的是對的,但永遠坐在一條船不下來,那又不對了。
其次是外道法,若去假借外道法,或是一些方便誘發丹田的世間法,是無可厚非,但要早一點把它捨掉,誘發出來以後就要放下!因為這還是非法,去執著色身就是非法,凡在身體上發揮功用、對心沒有幫助的,就是非法,對於世尊所講的法用了、得了都要捨棄了,更何況不是正確的法,更是要捨棄。佛法是講心地法門,最後都是要修心的,要斷身見,如果你執著身體,這對修無上解脫道來講無有是處。譬如密教修脈輪---三脈七輪,早期在淨緣講堂有位同學,他是走中脈七輪,修到最後他人都倒下去了,在那邊喘氣,他只知道走這一條脈輪,其它的脈都不走。修仙道的人不修心,練這個氣,把氣充滿了,死不了!為什麼?因為氣太旺了,障礙來他都可以化解,但根本的習氣沒有辦法斷,更沒進到阿賴耶識的潛意識裏,去斷那些微細、微微細、極微細的執著煩惱,自然不得解脫,這樣也是非法。
更糟是著魔了,在淫欲心之間打滾,氣旺、相對的淫欲心也高,這在五陰魔相裏也有提到,氣進入骨髓裏去,會誘發出你的淫欲心,若不知道去斷那個根而行淫,天天以此為樂,本是要求解脫的,卻栽進淫欲心裏去,成了魔子魔孫,這更是非法!所以僅是身體的突破,沒有身見,要得到沒有薩迦耶邪見,要從心裏面去下手,釋迦牟尼佛所講的善法,是方便導入修心的境界,那才是正法,其它的方便法,中間的外道或是世間禪定,每一個過程都要經過的,並非說它不好,但經歷過了就要放下!所以要從身體、心理、正邪之間去判斷,世尊講的法門當然沒話講,你遇上了、用的著、覺得合適,那就坐上這一條船,要好好用!已經突破這些毛病了,就要換搭另一條船,連正法都要捨棄了,何況所學到的還不是正法?不是正法是包括戒律以外的邪見、戒取見這不是正法而是非法。
講這一段是讓你瞭解,世尊所講的法都是方便,無論淺基的、中等的、高等的、解脫道的、菩薩道的,你現在修什麼法?那都對、是一條船!你坐上船渡過了河,就要把它捨掉,不要再去執著它,才能換搭更大的船,渡更寬的河,步步往上修!修到空、無相、無願三三昧,就永遠滿足了?這樣也不好!根據《大般若經》所講的修行境界,四禪八定後就進入八背捨、九次第定、十遍一切處,進入修空、無相、無願三三昧,就是在講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不執著法相,也不執著不是法相,取中道觀、實相觀後,就要往前推進去修習咒語,陀羅尼門才能發起大慈大喜大悲大捨的心,這個心是為眾生所發的,是為眾生離苦得樂而盡心盡力,發起這四無量心,才能跨入菩薩摩訶薩的境界,要以度眾生為己志。
要進入陀羅尼門!昔日禪宗的禪師們表面上修到解脫了,甚至於具有神通,但公案裏很少談到咒語,這表示他們沒有再往前推進一步。若進入真言,就有五眼、六神通、甚至於能得到佛的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佛不共法、產生一切智、一切道相智、一切相智等等,這些都是要學習的,每一個階段都是一條河,度過了、得到了就要放下,初基行者較易接觸到不是佛法的法,若境界已超越,你還執著以前做過的善法,那也就是非法。
度眾的同時也在結緣,其間又要學習如何不被黏住?要能感召懸絕,不被黏住,後面經文也講到無眾生可度,菩薩為什麼要度眾生?在第二、三、四品已經說過,為什麼後來又說無眾生可度?就怕你看不開、被黏住了!這時候又變成非法了,一顆心為眾生離苦得樂著想,極欲助人是很好,但這心念若放不開時,你就被黏住了,對方也黏你、你自己也沒有辦法甩掉,就變成一個負累,原是要圓滿菩提、求解脫,結果又被拖下水、被業緣抓住了!把《金剛經》讀透了,將之運用在與眾生應接之間。要如何做到離四相?如何做到度了無量無邊眾生,卻無一眾生可度?又或者度不了眾生,會不會很在意?很在意也不對,能度就度,不成也罷!度不了、能力不夠,也不要太在意,若是耿耿於懷就又變成一種執著。
這一段我講的很廣,希望大家此後莫再簡單的以空、有來看待本段經文,而對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也能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世尊所講的空、有的法:空也是法的一種,無法相就是空,無法相是一切法裏的一法,講空也是一個法;而無非法相是把空又空去、看成沒有,就又成了有相無執,這個有相更是一個法,空、有都是法,勉強以之解釋本段經文是說不通的。這裏是在講修行過程之間,世尊所教導的法,可以取而為用,但用完了就要放下;不要去取不正的法,若是方便的借來暫用倒也無可厚非,然世尊所講的正法如同乘載你過河的船,渡過了河就該下船,要將之捨棄,正法如此,何況是方便所用的一些非世尊所講的外道法、世間的方便法,這些非法更是要捨棄,是謂「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這是本段經文之意,我們回過頭來補充這一段!
如何利用金剛經來修行(13-6)
四、金剛經經文解釋(續)
第十品 莊嚴淨土分
(四)、經文大意
經云:「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云何?是身為大不?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世尊告訴須菩提說:你意思怎麼說呢?如來我往昔在然燈佛處學佛法,於法有無所得嗎?須菩提尊者馬上回答說:不也!世尊!如來在然燈佛處學佛法,於法有實無所得。若有一法可得的佛法,是善法、聲聞法、有為法,因如來您學習的是要成佛的無上菩提法,這種法是無有一法可得,才可以稱為無上法,一切法與虛空等,所以無有一法可得。
所有的解釋名詞和經文大意大致瞭解了,這裡我們所在意的是,到底要用些什麼經文來修行?第一段所講的是釋迦牟尼佛告訴須菩提尊者:你的意思如何呢?在無量阿僧祇劫以前,世尊在古佛然燈佛處學佛法,於法有所得嗎?須菩提尊者馬上回答說:不也!世尊,如來在然燈佛處學佛法,於法實無所得。世尊所講的法是方便讓人階段性取用,就像坐船度到彼岸後就要放下,所以於法實無所得!
佛法從初始到成佛的過程中,所用的一切法都是要捨,取來用、用過了就要放下,修了二、三十年為什麼還在講這個概念呢?因為做不到,或是不瞭解,或瞭解了卻無法如實做到,所以幾十年了還在唱這齣戲碼,上上根基的菩薩再來的如禪宗六祖,光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悟了。這句話真懂了?在行為上、心地上、待人處事上是否能依此運用?若能做到是上根基的悟了。很多人的個性較熱心,常常大小事項都攬著做,一熱心會出問題,因為熱心常會疏於考慮很多事,熱心會跟你的修行背道而馳的!
我們這一次去美國,看到以前來中心的一位同修最近進步了,以前很熱心,工作能力又強,什麼都想管、都想做,不該做的也強出頭,現在醒悟了,不再什麼事都要做,進步了!經過一、兩年的磨練,知道不需強出頭,不該自己煩惱的,就不去在意,這種禪定的心是難做到的!若是不懂、能力差,那倒好,反正也幫不上忙;要是什麼都懂,又不滿意別人做的,我來好了、捨我其誰?這種想表現的心會障礙修行。修心的第一階段要學空,要空掉一切,若做不到無我相,一直要修有為法,自然熱心有餘,無法在修行上得到進步!
反之,另有一些人該做、會做,卻又不想做,那是沒有積福德的心,抱著最好什麼事都不用做、不要來找到我,我修行都來不及了的心態。修行有時候是要進入人群、在工作裏磨練,於繁瑣中行事而不覺厭煩,做得好與不好都無所謂,這也是在大修行,不進入塵勞裡滾上一滾,如何得知自心是否清淨?閉門而修,沒人來煩,自以為心清淨了;待得他人講句批評的閒話,間接傳入耳就不成、按捺不住了,一顆心七上八下,這是沒有經過磨練的修行,不牢靠!
在學佛法的過程中,順、逆、入、出,自有其道理,你好參與,不該參與卻一直要參與,這是企圖心!有能力、要你參與,又不想參與,這是心病,要如何拿捏?隨緣!隨緣的道理很高深,該你做就做,交你做就去做,做得好壞、被罵、被批評了,都不要去在意,這是在修行!
在無量阿僧祇劫以前,世尊在古佛然燈佛處學佛法,於法有所得嗎?聽是聽了、用是用了,用過就拋棄,有什麼可以得到的呢?如果還有一個法可留下,那不是真正的佛法。佛法是學了它後,也不見得到了什麼;要用它時,它自然由心而生;待要回頭記起它時,卻又無有一物,這就是佛法!很多同學說,聽課的當下懂了,但回家後要回想,卻又記不起來。這是最好的,船過水無痕、雁去不留蹤,佛法就是如此,回歸到自性後,自性自會應緣,佛法、有為法都是方便法,回歸無為法,以無為的體性空去應緣,應緣完了自在圓滿,事情解決了就忘了,不曉得做了什麼?不知!故而沒有一法可學,若是在哪裏學到了個佛法,就還是半調子!
前幾天看到一位很有名的大師講道:一門深入,不能有旁騖,不能學第二個法,批評別人的法太多,聽起來也是對,仔細想一想也不對,若是從頭到尾只有一個法,就如同乘一小舟渡過基隆河後,還抓著這小舟不放,又怎能再橫渡太平洋呢?佛法未徹透,知見有視野不夠的瑕疵,聽者又智慧不足,盲從大師所言,這就糟糕了!
世尊問有沒有法可得到?須菩提是智慧第一、證空第一的,最瞭解了。世尊!如來在然燈佛處學佛法,於法實無所得。若有法可得的佛法,是善法、聲聞法、有為法;善法生欲界天,聲聞乘法執空,會成為阿羅漢、辟支佛,因為他們執著空、執著無法相,不放開心去接納一切有相,未進入空、有不二的修證,無有菩薩境界空、有不二的體會(實相觀)!
因如來您學習的是要成佛的無上菩提法,所謂的如來菩提法。如來於往昔在然燈佛處學佛法,已經在修習這種無有一法可得的無上心法。此法是與虛空等齊,所以無有一法可得。修行過程之間的世間禪定、出世間禪定,或是色界、無色界的禪定,都有它真正的真如性所現起的諸種功能、現象,是階段性的短暫現象;學佛法是要斷內心的妄想執著,一切的根本煩惱貪、瞋、癡三毒,如此即使沒有那些色界四禪、無色界四空處定的神通變化,也無所謂。菩薩不見得都有神通,要證到八地菩薩才會現神通,若有人雖有解脫知見、但無神通,不可謂八地菩薩,因為不具足自性真如應緣所產生的六神通。
在《大乘理趣六般若波羅蜜經》裏講得很清楚,八地菩薩就具足六神通,此種神通非五陰魔相裏的那種小神通,已能來去十方國土,悉知十方世界一切有情、無情類眾生的因果報應。我們不太可能修證到那種境界,六十個聖位中,在前十個聖位的十信位的末段都就很難擠進去了,末法時期行陰區宇已經很了不得了,看完《楞嚴經五陰魔相解說》一書就知道,此路何其迢迢!但再遠也要走,比起釋迦牟尼佛在無量阿僧祇劫之間就在行菩薩道,我們真正走了多遠了?可能只走了一小步,還早!但修習佛法是無有一法可學,在每個階段所學到的善法,暫用一下,用完後就要下船來,不要死守不放,不然就變成非法了!
世尊又問須菩提說:你意思怎麼說呢?修菩薩道者是在莊嚴佛土嗎?須菩提回答說:不也!世尊!為什麼我這樣回答呢!因要莊嚴佛土的人,即非莊嚴佛土,菩薩心中不要有莊嚴佛土想,這樣才是真的名為莊嚴佛土,因一切法無所得故,所有莊嚴佛土者,也不要有莊嚴佛土想,這樣才是真正在修菩提道。
世尊又問須菩提說:你意思怎樣呢?修菩薩道者是在做莊嚴佛土的工作嗎?須菩提尊者回答:不也!世尊!為什麼我這樣回答呢!因要莊嚴佛土的人,沒有莊嚴佛土的心想,即非莊嚴佛土。菩薩行事,心中沒有莊嚴佛土想的這種念頭,該做的事就去做,該度的人就去度,度不了也就算了,是因緣不具足,不要天天想要度他,他都不讓你度了,不必這樣,釋迦牟尼佛或觀世音菩薩,祂們是大慈大悲大喜大捨,也度不了現在的每一位眾生,更何況我們受了菩薩戒要量力而為,能力不到就暫作罷,因緣不具足就等待時機,為什麼有的人來道場一、兩次就不見了?因緣還不到!有的人一來就走不了了,這是善根具足。
以佛法的層次而言,法爾所講的法等同大學程度,《大般若經》、《金剛經》、《心經》的理念,講空有不二、實相觀的道理,不是這種根基的,沒辦法聽下去,言語是聽懂了,實際的意涵沒接收到,不能得到真正的經文利益。經文一會兒教你這樣做、一會兒又教你不要執著,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菩薩應機而做,心中無莊嚴佛土想,如此才真的名為莊嚴佛土,因一切法無所得故,依一切法無所得而行事,順緣去行莊嚴佛土事,做完後不再想,這就是所謂的莊嚴佛土者。同理,想要行菩薩道,因緣來了隨緣去做,要不以為辛苦的去做,正做時不要有我在行菩薩道想,做完後不要記掛我做了多少?做的好不好?都不用去想,這才是真正的在行菩薩道、在莊嚴佛土!
世尊即說:因為這樣原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該像這樣生起清淨心,做一切善事、善行,都不要著相,不要著有為,這樣就能生起清淨心,清淨心一生,就不為所做所為善行而執著。像這樣菩薩摩訶薩不應住一切色相而生心,也不應住於聲、香、味、觸、法而生心,總歸一句話,應該做到心不住於五塵境上,這時所現起的心,只有一真心,此真心不會執取五塵境,所以說這才是清淨心,不著、不黏的心才是清淨心,所以菩薩要記住這句話:「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世尊即說:因為這樣的緣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該像這樣來生起清淨心,清淨心是沒有煩惱、執著的心,是每一佛、每一眾生本來具足的心。諸菩薩摩訶薩應該有這樣的觀念,行莊嚴佛土事卻沒有莊嚴佛土想,這種心就是清淨心,行菩薩道也沒有行菩薩道想,做了無量無邊的佛事,而這些佛事似乎都不是我做的,是因緣具足成就的,你不過是順手去推動,做完就忘了,不要沾沾自喜做了什麼了不得的大事,行一切善事都不要去執著相,不要去執著有為法的相,這樣就能真正生起清淨心,清淨心一生,就不執著所作所為的善行,也不會因做不到、做不滿意而生懊惱,反正做完就完了,不管做得好、不好,這就是清淨心。
像這樣菩薩摩訶薩不應住一切色相而生心,第一關是要在六塵裏破掉這有相,不在眼睛看到的諸色相上、人事物上去生心,做得好不好都無所謂、放下,這就是清淨心;進一步的也不應住於聲、香、味、觸、法而生心,布施了以後生心,境界是什麼?這五塵境在前面已經說明得很清楚了,凡夫的六塵境與菩薩用這六塵境來布施眾生的心,諸菩薩摩訶薩既然做了色、聲、香、味、觸、法等的布施,我們就不要在這上面生心。不管做了什麼?做得好、不好,都要放下!總歸一句話,應該做到心不住於五塵境上,這時所現起的心,只有一真心、清淨心,此真心不會執取五塵境,所以才稱之為真正的清淨心,不著、不黏的心才是清淨心,如此去做利益眾生、莊嚴佛土的事,不執著、罣礙,這就是大菩薩。
菩薩要記住這句話:「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簡單的八個字,就把《金剛經》裏面的不黏一切相的精神顯示無遺。應緣而做,不做就沒有行菩薩道,行了無量無邊的善事、度了無量無邊的眾生、莊嚴了無量無邊的佛土,從來也沒有做了多少善事?度了多少眾生?到底莊嚴了多少佛土的心想?做過就忘記了,所學到的佛法有沒有留下來?不過就是你修證到那個境界了,要用時便自然化起。
要學習不住在眼、耳、舌、身、意所面對的色、聲、香、味、觸、法的六塵境上生心,最重要是內心裏的意根,感知了所有境界、一切人、事、物,不要起煩惱想,感知了就放下!有幾位同學可以感知眾生心,可以感知事情未來會怎樣,不要住在那上面生心,讓它自己發展,該來的就會來,不好的事當然最好莫發生,但要發生了就面對它。有時該來的因緣稍一不具足,結果沒來也是有的!沒來也不要生心,過一段時間該來就會再來,心裏面沒有期望、也沒有畏避,就很自在了!甚至於問題來了,身體不舒服也不要去在意,沒有一個心、沒有一個煩惱的境界可以抓住你,要鍛練到這種境界才是菩薩摩訶薩。
世尊講到這裏,已經把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的重點都講出來了,要怎麼做到?要對境應緣去做,做了後不執著,這才是最重要的。從第一品到第十品,除了第一品教我們行為上的示範外,第二品就開始講如何降伏其心?如何安置這個心?這安心是最好的法門,「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最好的一句話,農禪寺的門口就是安了這句話,《金剛經》裡的幾句重要的話,要能夠隨時拿出來用,這裡當然是用在主動面對一切境,行了菩薩道、莊嚴了佛土,做了無量的善事,而不生其心。
前面所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是在面對一切煩惱境時、冤親債主來製造困惱時、甚至於內心所出現的八識種子的妄想時,不要去觀察它是真的、假的,都是虛幻不實的,之後再慢慢闡述這實相,你若有能力就觀成實相是非相,自然就有中道觀的觀念;若還沒有能力把實相看成不是一個相、做到空、有不二的修證,也可眼睜睜地看著這個相,但不去執著這個相,虛虛實實、真真假假,都在於你的一念,過程都是在階段性的成就你的心。
這裡告訴我們,莊嚴佛土、或學到的什麼法,實無一法可學,沒有莊嚴佛土的念,做了色、聲、香、味、觸、法的布施,也沒有這些布施相,做了一切事應無所住,然後所生起的那個心是什麼心?沒有罣礙的清淨心,沒有一個執著,過去就忘記了,佛法無一法可學,過程之間境界來了要處理時,你自然會用到佛法,甚至於還沒看過世尊所講的經典前,你已會自己生出一些法來用,或是有菩薩教導你的一些法、一句話,就可以克服當時所面對的境界。
這裏進入了《金剛經》裏很重要的,在心地的培養上是無法可學的觀念。做了無量無邊的善事,不去執著、不住於其上生心,這是《金剛經》所宣導的一種成佛的修證。下一回要講很重要的,為什麼親近了佛、學了無量無邊的法,卻說無有一法可學、無一法可得呢?(待續)
(2005.07.02講於法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