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金剛經》來修行
-- 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
2004.10.30. 第 11 講(2) 張玄祥居士 講於 法爾講堂(本篇文章為張玄祥居士所撰,未經同意,請勿引用轉載。)
四、金剛經經文解釋
課前話語
修心很重要,知見、智慧也很重要,没有智慧的人修什麼法,要進步都很難,有智慧又有機會接觸到正法道場,在善知識的開導下,你能夠馬上修正心,這樣才能進步,不然天天以自己想的為主,那些亂七八糟的習氣不去除,還自以為是,我們誦《金剛經》法會要穿海青,像今天有一位新的同學要誦經了,有同學請他穿上海青,他還回應說海青是別人穿過的,可能上面有其他人的細菌,他不敢穿了。細菌哪裡沒有?除非你沒有抵抗力才會發病。此等怕死的心根本沒有智慧,怎麼修?雖然報名了,我看這種人是修不下的!
第一個是知見不正,因為修行要不怕死,就是會死,也是你壽命的依報,受報該幾歲就是幾歲,不是因為細菌就會讓你死掉。哪裡沒有細菌?如果沒有細菌,你這個人在這個世界活不了,像在温室裡面都把你保護得好好的,在裡面你可以活下來,一到外面來馬上被感染、馬上會死掉,接觸不了外在環境,只能用温室把他保護起來,等到長大出到社會怎麼辦?虛空之間都是細菌,我們身體會接觸到細菌的,然後免疫抗體會產生,才會有抵抗力,這兩個物質隨時都在對抗,免疫抗體失敗了,就是要生病了,生病後又產生免疫抗體,以後對此細菌就不生病了。連這種智慧都沒有,心放不開,那說要修佛法,要怎麼修?很簡單的一個智慧都沒有,其他的更不用講了。
上一次有一個台中人要報名學習,他很小心謹慎,因怕走到外道、邪道道場,問了一些問題,一問、二問、三問,最後問說為什麼學習不要錢?到我們法爾的修行不要錢,他說是不是現在不要錢,以後要交大錢?或者什麼的問題、什麼的念頭一大堆,懷疑心一大堆,既燃有這種念頭。這是心沒有能力感覺,哪一個道場是對的?是不對的?人學法要有智慧去分辨,我們也要看他一個動作、一個行為,之後就可以知道八九不離十,此人無慧不能修大法,沒有這個智慧來修。所以有時候來了很多人,留下來的不多,像有人還問可以不可以要帶小狗來上課,連他離不開小狗,連狗都放不下,你說要學解脫、要修佛法,尤其要修法爾的佛法,當然也不用拒絕他,到最後他不能來就是不能來!
因緣很難講,有緣千里迢迢都會來,無緣的在身邊怪里怪氣的念頭障礙你,現在講《金剛經》、《般若經》,就是講擺脫心裡面的這些執著、自以是的觀念,連這些都不能放下,這會障礙你修行,其實這些都是你的業力,很多人都是家裡不順,又不能洞察因緣,其實這些都是家裡的共業、個人的業力。你要認真修行,認真修行除了轉你的習氣,努力用功以外,你要依佛法去做,《金剛經》在講觀一切法無所有、不可得,現什麼相?逆境、順境我都不理你、不執著,要這樣去做。
很多修行者開始修行喜愛密法,我們這邊修密法起始的比較少,心中心法先修班修密法的人很多,修心與環境很有關係,環境哪裡適合你都不在意,那心裡面的毛病,你還會有能力去抓它嗎?不會去抓了!眼睛、耳朵、鼻子、舌頭、身體接觸的外境,你認為什麼都很好,在內心所起的妄想、習氣毛病、執著,你也不會認為是不對,道理很簡單,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人修的好、有的人修的無所得,搞了十幾、二、三十年也是一樣,道場跑了很多,也許布施很多、供養很多,但就是沒有進步,我們對於業障來的時候,要看得開!對於周圍之間的事情要管得嚴,對內心的這種起心動念更要打死掉,其實修行就是這麼簡單!
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要講那麼多的法?每一個人的層次與智慧都不一樣,才會說了那麼多三不等的法,就像剛剛所舉的那位同學,看了幾百遍的《阿含經》、還聽了《阿含經》什麼的,會的人看一遍就已經得到很多了,甚至於不必看或者看一部經就很多了。不會的人就是聽了千萬遍、有聽沒有懂,不知道怎麼去做?聽沒有用,上等智慧的人看到經文一句話,就從內心裡面去改造起就完了!沒有智慧的人,聽別人講了也不會反省,這個意思是在講什麼?就像開場白所講的這些,是不是佛法?這些能夠做到,你就不必修得那麼辛苦了,做不到就要打坐、要懺悔、要結手印,幫你去做懺悔的事情。
上《金剛經》這一班都是比較穩定的老生,我會找時間,再慢慢的把你們再往前帶,你們心智要成熟、習氣毛病要斷,不要認為反正我練心就好了,我對道場護持就夠了,那是一個資糧,但是你還是要進步,不然這一生很快的二十、三十年就過去了,很多年紀很大的,雖然也有年輕的,但至少也三十幾歲了,天天忙是可以,但是心裡的執著要把它放下、把它轉過來,不要看我有時候嘻嘻哈哈,障礙來的時候,我卻可以面對那個障礙、把它克服,不要平時很用功,但是障礙來的時候,就完了!病是無所謂,當然病的很痛苦、心慌意亂,病得勞騷一大堆,或者以前的智慧、理智都不見了,這就是逆境的時候,你沒有辦法去面對克服。
修行不止是在平時,尤其是大乘佛法,平時可以跟人家一樣嘻嘻哈哈的,好像沒有事、也沒有在修行,但是在真正大障礙來的時候,卻可以克服,在內心裡面自在的克服,這才是真正的金剛身配合金剛心,具有金剛般若。金剛心要有金剛身來搭配,金剛身能夠不被打倒、不被破壞,不造成很嚴重的生病,這金剛心自然就能定,金剛心是對智慧,智慧可以破解一切逆境,但是有時候身體上,難免多少會受到外在的這些外道、邪師的作法干擾,你要有金剛身去抵禦這些邪因緣。
不是光聽一聽就好,希望今生能夠走入菩薩道,有一天能夠獨當一面,慢慢的去實踐你的菩薩行,你自己的身心都沒有定力,都解決不了一些小障礙,要怎麼走出去?菩薩道難行!因為到處都是魔障,尤其是開放的外地,三道九流各個宗派,真佛教、假佛教,或者真的是外道,甚至於民間的鬼神道都來了,因為你要去獨當這一面,身心都要練得有一套功夫;台中有三十位師兄、師姐,有的是沒有感覺,有的感覺比較敏感的,有人新來就會帶來這些生病、障礙,這就要有智慧、定力去處理,要有金剛心、金剛身來克服。
誦《金剛經》誦到最後的偈語,不是只有讚嘆而已,是要你去做到,剛開始的偈語也是一樣:「云何得長壽,金剛不壞身」,你要長壽就要有金剛不壞身,當然我不是說要求仙道,該入滅就入滅、該圓寂就圓寂,但是在有生之年行菩薩道,你要有這金剛不壞身,小生病可以,不要生病到最後,連行菩薩道的基本功力都沒有辦法,這樣不好!要把身體養好一點,維他命、營養素要夠,不要造成內臟發生問題,內臟不發生問題,外來的這些邪氣、符咒,可用佛法克服,要有一些預防的方法。
菩薩道以後,慢慢的進入金剛密乘,就是讓你有金剛不壞身,修到最後慢慢的就會跨到那領域去,要看你發心多少?慢慢的就有機緣,會去得到你所該有的密法,佛法無量無邊,不要以得少為滿足。我也是隨時在用功、也隨時在進步,我懂的也認為你根基好、認為你德行不錯,以後不會成魔,我會找機會教你,有的看不出自己的習氣在哪裡?是有進步,但是潛在的習氣還有很多。譬如說瞋心、害心、不甘願的心,沒有真正修忍辱波羅蜜多,這些也許你們自己觀察自己,還不能知道,我不必每一個人邀到面前來問或在這邊駡。今天中午,我是講了三位維那業障現前,提醒他們要帶領大眾,都要認真一點,要把禪定力拿出來,不是隨便唱唱,敲敲打打鐘鼓。
結緣當然有很多方式,像對道場的護持、對道場教學的護持、對香積組的護持、或者是其它的工作都是一樣的,不是只有叫你們去做,我隨時都掛在心裡面,你的心、身,讓我覺得虧欠你們一樣,要做到這樣子,我都會盡量的想辦法,為什麼有的人跟我講他有什麼毛病,我好像一下子就忘記了,有的人講了以後我就天天在想、想,有的人是比較積極一點,隨時、主動一點的就會來找我,你找我、我就會去注意、就會去專心,有的人比較客氣,客氣也是一種障礙,有問題就不要客氣!
除非打電話來講一些有的、沒有的,亂七八糟的話,什麼家裡的貓、狗或隔壁的親戚朋友講的一些什麼閒話,像這種話就不要來跟我閒談,你自己的事情自己解決,講這些有的、沒有的做什麼?要講的就是有關你自己身體、心理的問題,碰到什麼障礙?你不能解決的就要提出來。不要講這些有的、沒有的,像某同學打電話來,她是屬於不打不行之類的,問題講完之後,就講一些囉囉唆唆的,像水果給人家,人家也不高興,不高興正好讓你修行、磨練你,對你也沒有什麼不好,然後又怪東怪西,盡是在講這些,她不打不行,過一段時間一定要跟我打打電話,像她就是定力差一點的。
她用功是很用功,你們沒有一個能像她,她是從心裡面去打出一條路來的,說辛苦是很辛苦,但是逆境之間會成就一個人,她寫的修行境界,你們沒有她那種體驗,其他當然還很多,她是這麼去磨練出來的。但有時候迷糊的話又完了,障礙來了又迷糊了!當然每一個人都不一樣,聽歸聽、迷糊歸迷糊。我希望每一個人都要積極的去做,每一個人都很忙,我也很忙,忙得要趕文章上網什麼的,我忙完回家再去調理色身,但是在忙之間,如果你們跟我一樣,打坐與否都無所謂、心平氣和,碰到障礙用一些方便法,就可以把它化解。
我也希望打坐,打坐就是在休息、養生,像去美國三個禮拜,我是去那邊休息,禪三天天都不吃飯,在那裡打坐帶眾禪三,會很辛苦?不是的!去那邊剛好休息,打坐就是在休息,每個人都是上班的,沒有上班的是福報很好,有幾位福報很好的,退休了還可以再領退休俸,但是不要忘記修行,要認真的打坐修行,把這個色身打開,進一步看到你的真心才好修行,在還沒有上課前講這些,也是佛法!
(三)、名詞解釋
1.世界
世界的梵語是loka-dhatu,音譯路迦馱睹,此世界是有形相,故也意謂可毀壞之處所,略稱為界。世界若分開解釋,「世」者即遷流之義;「界」者是指空間方位。世指時間故有過去、現在、未來等三世遷流,界者指空間有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上下等十方定位場所。
梵語loka-dhatu,loka路迦是世,dhatu馱睹是界,這個界以後常常會出現,當你在念咒語的時候,就常常會出現這個界,此世界是有形相的,故也意謂可毀壞之處所,略稱為界。只要是有形、有相,都是因緣所和合而成的法,最後終究會毀滅,毀滅的時間久遠,端視它的因緣,就像我們這個世界的壽命,究竟有多長?有些著魔的修行人,常常給他一些亂七八糟的念頭,卻信以為真,高喊著:「世界末日到了!」要趕快準備逃難了!快把所有的錢花光了!痛快一下子!結果世界也沒有毀滅,錢都花光了!這些都是著魔了還無覺,真會胡思亂想。
我們修行就不要犯這錯誤,你可以受外力的干擾,起了妄想念,若觀它所謂:「起念頭者,即非念頭,是為念頭。」那個念頭就不必去執著了,你就不會犯這種錯誤,不要認為自己有心通了,感應都是真的,要看所謂:「感應者,即非感應,是名感應。」如此感應的念頭,根本都是虛假,不會被它欺騙了,所以念頭可以起,卻不要去當真,真的會發生就真會來,真的不會發生,好在我沒有相信所謂:「是真念頭者,即非真念頭,是名真念頭。」這一句話常常背一下,把它倒裝句、或者把名詞取代一下,可以很好用的:所謂「妄念者,即非妄念,是名妄念。」,所謂「神通者,即非神通,是名神通。」不要去執著那些有的、沒有的,真的、假的,準確、不準確,念頭起滅隨它,自性要自在!佛法那麼難學嗎?很多同學迷糊的時候,就是忘掉《金剛經》裏面這些好的方法,如果你會用,放不開的才要用,放得開的根本不必用,無法可說了還用什麼?
有世界就會滅,我們現在是在住劫,一切相有成、住、壞、空這四個劫,我們這個星球開始成立時,那是成劫。成後即住,有眾生是住劫的延伸,這個住劫是無常,不會永遠一直住下去的,總是有緣滅的時候,緣滅就壞了。最後壞了就滅了、空了,這是成、住、壞、空四法相。我們的念頭也是一樣,念頭起是成,在想的時候是住,念頭滅就沒有了,又回到空,念頭是這樣,何況是有形有相的東西。你看地球好像很久遠,是沒有錯!但總是會滅的,地球要滅還要好久,還有1,996位佛出現以後才會滅掉,地球只去掉三分之一的壽命而已,還有三分之二的壽命會繼續下去,你只要相信佛的智慧就不會錯。有些科學家在預言,地球會被哪一個星球相撞了、會毀滅了,你也就不必去太相信了。但是人類會階段性的毀滅是真的,而地球還有很久、很久的時間才會滅掉的。
世界若分開解者「世」者即遷流之義;「界」者指空間方位。像阿彌陀佛的世界,在我們娑婆世界的無量恆河沙世界的西方,把我們這娑婆世界當作中心,當然有這方位,但是不要執著它,因為以阿彌陀佛的世界來觀我們這邊,我們好像是在它的東方了。以另一個世界再來講,到底是東方?西方?南方?北方?上方?下方?所謂「上方者,即非上方,是名上方。」你都不能去執著一定是在哪一個界、哪一個空間,只要知道就好了,所以修學佛法,要能夠充分的利用:所謂「世間相者,即非世間相,是名世間相。」是有那個世間相,它有一天是會毀滅的,就不是世間相,你現在暫時在,就可以看它是一個世間相,你要看它是一個世間相,又不能執著去看它是一個世間相,這些佛法應用久了,你就非常自在,眼睛看了、耳朵聽了,也會很自在!
世指時間故有過去、現在、未來等三世遷流不息,界者指空間,是在宇宙裏面的哪一點,有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上下等十方定位場所。這方位很難加以界定,看你是以哪一個為中心在說?我們娑婆世界的時間,以格林威治為中心點,離我們差八小時。英國當時是最強盛,大家都聽他的,若是現在來定,可能以美國為中心了,哪一個是在東、南、西、北?很難加以界定,這只是一個有形相的,但不是絕對的、是相對的,所以這個世界也是一樣的,不是西方就一定在西方、東方一定在東方,若是下一世你成菩薩了,也許你出生到另外一個世界去了,以那個世界來講,娑婆世界是在東、南、西、北?都搞不清楚了,這只是一個概念。但有一點大家要認識清楚,此世界的中心點是在印度中北部,這也就是世尊為何選迦毘羅衛城出生的道理。下一位佛菩彌勒佛也是下生於較迦毘羅衛城南面一點的曲女城附近(現在的拉克讓、卡瑙吉處),也是世尊上忉利天下降人間之處。
修習佛法你可以懂它,卻不要永遠執著它,是這樣、是那樣,若是以佛的智慧就可以明確地說出,西方世界是在我們娑婆世界的西方,到底有多少恆河沙的數字,佛總是可以講出一個數字出來,但是只要祂講出來了,這個數字不會變嗎?一切是無常,世界永遠有生、有滅,我們現在把它縮短到一億個西方星球的部位來講,也許在講話之間就有世界滅了,然後中間又有三個世界生了,一滅、三生,又多加了兩個,這怎麼去界定?只能相對的講,是有恆河沙數,有無量無數世界的西方有一個極樂世界,不能絕對的去講、去界定,因為時間、空間隨時都在變化,地球、星球也隨時在生、也隨時在滅,這是因緣法,我們修學佛法要靈活去修學。
一般言一佛施行教化之範圍(即一佛土),稱為一佛世界(佛剎土),世界亦指眾生居住之所依處,如山川、國土等。由此可知世界原指三界之有為世界;另有一無為世界者如蓮華藏世界、彌陀淨土等世界,此等即包含超越相對世界之絕對世界、無為世界。一佛施行教化、弘化的範圍是一個佛剎國土,稱謂一個佛世界,如我們的佛剎土是由毘盧遮那佛教化,祂隨時會化出一尊佛出現於世來教化眾生。一尊佛同時在單一世界裏面弘化只有一位,不會有兩位,等到這一位佛滅了,或者是祂不再弘化了,另外一位佛才會再出現。彌勒佛要來出生的時候,是在祂天壽盡時,祂的天壽有四千歲,在五億七千六百萬年後,祂才會下生人間成佛。那釋迦牟尼佛的弘化期到什麼時候?是弘化到彌勒菩薩下生之前的數千萬年前,這中間佛法會滅掉了,沒有佛法!佛法要滅以前,依在《法滅經》裏面所講的,就像蠟燭在燃燒一樣,到最後要滅掉了,火苗特別旺,我們都有這種經驗,在火最旺的時候,啪一下!就沒有光明了!
我們佛法要滅也是一樣的,佛法要滅也是在佛法最鼎盛的時候,什麼是鼎盛?也就是科學很發達,以前我們要抄寫一部佛經,要花多少的精神去抄寫?抄寫一部佛經這功德是無量無邊的,現在的印刷術這麼快速,電腦拷貝更快,傳播到世界更快速,而世界要滅也是很快的,科學越來越發達,造成佛法要滅,因為佛法的鋒芒太亮麗了,在未來五億多年,之後的數千萬年,佛法會滅掉了,那才是佛法的空窗期,最後彌勒菩薩下生人間再成佛,那時才再有佛法可聞!
很多同學也許會打妄想,但是還不至於落到這種以想為主的,有時候想自己是誰來出生的?也不要太當真了,太當真講出來了,真的也許是好,若不真也許著魔了還不知道。《楞嚴經》五十種魔相裏面,常常有這一類的說法,某一位佛在哪裡講經說法,或者跟你說可能是未來的哪一位佛了,現在末法時期也沒有佛來跟你授記,又講這些豈不是著魔了。修行妄想在內心裏面是可以想一想,想了也不要把它當真,就不會被耍了,講出來你可能就被耍了,所以就有釋迦牟尼佛的哥哥也出現了!
以前在三重市時開一先修班,有位女孩子跑到邪道場那邊去,因為此主持人說是釋迦牟尼佛的哥哥,當然很會怪力亂神,又在同學之間講一講,有人又被吸引了,就被拉去了,不再來這邊上課。這裏沒有釋迦牟尼佛的哥哥,不講怪力亂神的。你要想一想,釋迦牟尼佛的哥哥有什麼了不起?調達、阿難尊者都是釋迦牟尼佛的堂兄弟,也沒有成佛,調達還因害世尊下地獄去了,哥哥、弟弟有何用,不是哥哥就高了一級,凡夫就是凡夫,不是聖人就不是聖人,這些都是被鬼神一個念頭搞成,無知的人就信以為真了。佛就是佛,祂的父母親還是凡夫,只能生天而已,這跟釋迦牟尼佛有什麼關係?不是比佛高一輩份就怎麼樣?悟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是法無有高下。在後面就會講到,佛就是佛,都是相等的,在沒有成佛以前就有高低,成佛以後就沒有高低,都是悟到無上正等正覺了。
世界亦指有情眾生居住之所依處,如山川、國土等。由此可知世界原指三界之有為世界,三界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另有一無為世界者就是如蓮華藏世界、彌陀淨土、藥師佛土等世界,此等即包含超越相對世界之絕對世界、無為世界。講到世界可以分因緣果報的世界,絕對世界是我們有生滅的世界,另一個是聖人所居住的一種無為的世界,無為世界是不生滅的,是聖人所居住的,是為佛報土;一般講世界要蓋括這兩種層次,要往生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那個世界因為是阿彌陀佛的願力所化生,沒有三惡道,只有聖人所居住的,每一眾生都是聖人或準聖人。
蓮華藏世界也是要一樣的,我們的世界就是蓮華藏世界裏面的一個世界,但是蓮華藏世界是清淨的常極光淨土,有修、有證到的這些行者,都可以到蓮華藏世界,蓮華藏世界也是毘盧遮那佛的世界,祂化成很多的化佛來出生,就像釋迦牟尼佛一樣,也是由毘盧遮那法身佛所化的,祂化成三千尊佛,所以我們這邊就有三千個世界,都是由祂所化生出來的,要懂得這些就要去看《華嚴經》,到了更高層次心會變化時,就要進入蓮華藏世界裏面一樣的,每一朵蓮花就變成一個世界,有千萬億朵的蓮花,就有千萬億的世界,每一朵蓮花上面有一尊佛,變化是無量無邊。這不是我們凡夫的心可以去思量的,我們現在所要做的,只是對我內心的煩惱,怎麼斷?若去討論這些世界相,是超過了我們的智慧,到了那個境界,你可以去讀《華嚴經》,或者是《法華經》這些神通變化的經典。
一世界以須彌山為中心,周圍環繞四大部洲及九山八海,稱為一小世界,乃自色界之初禪天至大地底下之風輪,其間包括日、月、須彌山、四天王、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梵世天等。
以我們娑婆世界或者是有情世界來講,都是以須彌山為中心,你在禪修的時候,會進入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的境界,你的心量就可以蓋括一千世界或者是一大千不等的外世界。此世界都以須彌山為中心,周圍環繞四大部洲及九山八海,稱為一小世界,九山八海我們也把它列出來了,來增長你的見聞,一般都講到四大部洲,南瞻部洲是我們所居住的,還有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北瞿蘆洲,這四大部洲都有人類,果報是不一樣的,在這之間有九個山、八個海,就涵蓋一個小世界。
乃自色界之初禪天至大地底下之風輪,地、水、火、風,風輪在最底下,世界要滅的話,從地先毀滅了,然後火、水,再來是風來滅天界諸天。在最後風輪起的時候,我們這個世界及天界最後就會滅掉了,所謂的劫末,就是我們整個世界要滅的那個時候,就起了火災七次、水災七次、風災七次,就把我們這個地球滅了,以及會滅到三禪天以下的這些天界都會滅掉,只有四禪天才不會滅,所以四禪天才被稱為是風災頂,這以前都講過了。
其間包括日、月、須彌山、四天王、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還有欲界的第一天梵世天等。若以一個小世界來講,世界主是誰?不是耶和華(六欲天主),是梵天王,是耶和華菩薩再上去的,耶和華菩薩是欲界天的菩薩,再上去是初禪天的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大梵天王就是涵蓋六欲界天,包括日、月、須彌山等等的,梵世天要去參看我們基礎篇講義、參證篇講義,就可以了解他們的天壽,以及執著什麼?才會出生到那一天界裏去。
一般梵天王是我們這小世界的最高世界主,梵天王也是佛法的護法神,也是最高的護法神一樣。釋迦牟尼佛証悟了以後,觀察眾生的根基實在是惡劣,不值得教化,要教化眾生很難!世尊就想入滅了,梵天王就出現了,祂懇求提醒世尊:「當初您行菩薩道的時候曾發願,有朝一日成佛,要化度無量無邊的眾生,乞請您現在不能入滅,應該要出世化導眾生!」也因為梵天王的乞請,所以世尊就沒有示滅,才繼續地住世、留在世間,講經說法四十九年。
梵天王比他化自在天的天主還要厲害,眾生好像都是從他所幻化出來的,一般被幻化的,就成梵天王子民,梵天王是我的父、母親一樣的,因為他幻化我出來,這是比較低天的就有這種想法;如果是高天的,知道是業力來感召,我們就化生到那一天去;你也可以不受它所幻化,這中間在《楞嚴經》五十種陰魔相裏面的識陰魔相,就有這能力可以化出眾生,或眾生從自己的身體化出來,或者是化世界,甚至于化一切眾生在你心中,或者是你化成一切眾生,這麼化來化去的,都是心識在變化。梵天王也有這種能力,所以梵眾天、梵輔天的這些天眾,認為他們是梵天王所化的,尊梵天王為父、母親一樣的。
我們對這個小世界先了解一下,下一次再來了解大千世界,世界還有三千大千世界,藉這些名相的出現,我們來了解一下。
要修無為法,與世間做事情是有一點不太一樣,修無為法有什麼好處?很玄妙吧!原來你早知道了,這事情最後會不了了之,不會成就,所以你不必著急,無為法就有這種好處,是真性主行,你的真性已經能夠超越時空,觀到未來的因緣,會、不會來他早已經知道了,只是我們凡夫的肉體,還用思考的邏輯,所以要相信你那無為的自性。
2.大千世界
大千世界maha sahasra-loka dhatu,略稱為大千界、大千,這是古代印度人之宇宙觀,也是被釋迦牟尼佛證道後佛眼所見者。古代印度依須彌山之說成立宇宙論,在佛經上講了這些廣大的宇宙觀,有時候我們還搞不清楚,現在佛經愈看愈多了,才覺得以前的觀念都還是太小,以前認為三千大千世界已經蠻大了,但是好像宇宙之間,還不止只有三千大千世界,你看恆河沙之遠的地方,還有某些世界,恆河沙是多少?應該不止十的九次方(109)那麼多,所謂三千世界實則為十億個小世界,而三千大千世界實為千百億個世界。佛教徒對於宇宙觀應較明確,與一般人泛稱的無限世界、宇宙全體之模糊概念不同。佛是可以觀遍滿宇宙十方一切三千大千世界。對這個「世界」的定義,我們現在大概對於一個銀河系的世界有點了解了,再擴展到其它的每一個銀河系,又是一個小世界,每一個小世界裡面有四大部洲,有欲界的六欲天、色界的四禪天,當然也有無色界的四空處定。
依經典所說,世界以須彌山為中心,周圍環繞四大洲及九山八海,稱為一小世界,乃自色界之初禪天至大地底下之風輪,其間包括日、月、須彌山、四天王、忉利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梵世天(四禪十三天,加五淨居天)等。此一小世界以一千為集,而形成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集成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集成大千世界,此大千世界因由小、中、大三種千世界所集成,故稱三千大千世界。然據正確推定,所謂三千世界實則為十億個小世界,而三千大千世界實為千百億個世界,與一般泛稱無限世界、宇宙全體之模糊概念實有差距。佛典中的宇宙觀中,三千大千世界乃一佛所教化之領域,故又稱一佛國。
現在我們看「大千世界」,為了學咒語,也希望你們有心的、英文程度比較高的,羅馬化的注音、西班牙文的注音,但現在梵字沒有列出,慢慢的我會把梵字跟這些羅馬注音對照出來,因為現在悉曇梵文已經慢慢失傳了,剩下的都是用英文去拼音的,像這個 maha 就是大,sahasra 就是在講千,是數字,loka 是世,dhatu講界,maha sahasra-loka dhatu 是大千界、大千,以後慢慢聽多了、看多了,對照下來反而可以學習到很多的咒語,就會學習的比較快,以後給你咒語就會有中文、梵字、英文,現在阿玲大德的幫助很大,電腦的字型改善,功能加強,把字造出來,也都可以印出來了。以前英文字型沒有辦法把上面一點一橫,或者下面一點的字印出來,現在都可以現出來,如果有英文底子的,一看就很容易去記,沒有英文底子要從A、B、C去讀一下,以後給你們的咒,就很容易去背,因為已經有英文注音,然後看久了,梵字也好像似曾相似,中文也八九不離十,可以把它拼出來!
梵字以後就儘量列在後面,大千世界maha sahasra-loka dhatu,簡稱為大千界、大千,這個世是講過去、現在、未來的,界,就是在講空間,時空、世界就是我們輪迴的一個根本,過去完了、現在做的、未來要受報的,都是在這三界之間,這世界是過去、未來、現在世,空間到底要在天上的哪一天或者在地上做人、做畜牲、還是做鬼神、還是下了地獄,這些都是三界九地之間的不同,這是指對我們的小世界來講。
有很多的小世界,變成一個中世界,普通講的二十個小千世界就是一個中世界,二十個中世界就是一個大千世界,這就是四禪天的天神的心量可以涵蓋到這個境界,我們不必修世間禪,我們可以從內心去修證,斷六根本煩惱,證得解脫道,不必去經過世間的這些禪定也沒有關係,但是對於宇宙的概念,我們沒有天眼通、沒有佛眼,我們依佛經的解釋要去建立這些觀念。大千界或者大千也好,這是佛教或古代印度人所稱之宇宙觀,當初的婆羅門教所看到的,也是這麼的大千世界,中國的道家相信他們也可以證到,可以看到一千大千世界,沒有像佛的神通是沒有時間、空間的隔,幾千萬億恆河沙的三千大千世界衪都可以了知。
佛教或者是古印度的印度教,本來都是息息相關的,佛教跟古印度的婆羅門教或者印度教,差別就是在於理念的問題,就是能不能解脫的問題,修行過程之間都是一樣的,在世間禪的四禪,佛教小乘的也可以修到這個四禪境界,若是突破黑漆桶,進入登地菩薩的境界,也等於入無色界的天神,婆羅門教也有這種修證,我們古時候的道家也有這種修證。古代世界的真正精神文明是在印度,再來就是周圍之間的幾個國家,再來慢慢的傳到中國,我們的世間禪的程度,當然沒有婆羅門教那麼高,但是佛法在印度已經慢慢的消失了,反而傳到中國來。
中國是維持真正佛教的一個地方,在西藏、尼泊爾的,雖然號稱都是佛教、密教;每週三上課,我們現在在講的是「六種外道邪師」,《楞伽經》、《金剛經論》裡面都很清楚的告訴我們,出家人吃肉就是外道,不是出家人帶著妻女住在寺廟裡面去,在那裡吃肉、喝酒,這樣就是外道,喜歡占卜、算命也是外道,以釋迦牟尼佛當初的正法都沒有這些,為什麼?都是教你們從心裡面去得到解脫,改變命運,這才是真正的佛法。
既然要解脫,怎麼去玩這些?前面的吃魚、吃肉,雖然穿著袈娑或者是什麼的,這是日本的和尚也是一樣,西藏的喇嘛也是一樣的,講起來不是真正的佛教徒,就算是佛教徒,也不是正法的佛教徒;正法的佛教徒,依《楞嚴經》來講,是要求無上菩提的,不是要求伏心菩提,心裡面的糾葛要怎麼調伏它?還在求發菩提心,我要發菩提心,《菩提道次第廣論》是西藏的佛教,中國的佛教是禪宗,禪宗是比較正一點的,但是,毛病是在於修到「空」,好像什麼都沒有了,連佛像也可以拿來燒,怎麼修到都目中無佛了,變成一種頑空,每一派都有它的缺點,要有真正的了解佛法,才知道修行過程是這樣、是那樣。
若是禪宗再加以修學,破掉你的無為執著的話,就進入圓融的境界,就進入華嚴境界,每一宗派都有死角,我們要學習釋迦牟尼佛,要有整個完整的佛教概念,但是對於各個宗派,是位於哪一個境界?我們要認識清楚!我們不以他為同志,雖不列為同志,但也不必去毀謗他們,這也都是因緣關係。我們台中有位同學不吃素,在網路上談到他不吃素有五大理由,我告訴他這是一般人似是而非的觀念,沒有正知見;中國古代的出家人修行,為什麼不吃素?那時候他是在求無上菩提道,只有達摩祖師,在梁武帝的時候,將正式的佛法傳到中國以後,此時大乘佛法才在中國生根,達摩祖師請來的經典就是《楞伽經》。
《楞伽經》裡面在最後就告訴你,一個人如果要修無上菩提道,就一定要吃素,他講了十五個理由,這次網路上我把它全部列出來,不吃素說你不行就好了,不要有那麼多的理由,簡單講就是貪吃、沒有慈悲心,這樣講起來藏密、東密是不是這樣?他們都以密教為主,密教都是一些本尊菩薩,拜什麼哪一個菩薩或者金剛薩埵,金剛薩埵也許是未成佛的境界,你去拜祂,你的程度就是這樣的,你拜祂,祂足夠當你的師父,那也沒有問題,那一個真正在學《金剛經》、《大般若經》的,不是普通的菩薩就可以來當你的護法,因為你本身的德行、智慧都高人一等了。
修法二、三十年,有沒有護法我都不知道,有一些要來當我護法的,起心動念我也不讓它起,這樣不行,那樣也不行,這要求太高了,所以少有謢法神跟著。沒有真的謢法神,那有釋迦牟尼佛就最好了,心空與佛菩薩相應這樣最好。當然若有不知的護法神,它自己會去做護法的事情,不要跟著你到處走,這樣大家都很累!它起心動念也不行,也不跟它講話,為什麼要起心動念?有事你去辦,該怎麼辦就怎麼辦,這樣不是很好。信密教的人就是這樣,自己不行、沒有智慧,就一定要找一個無形的護法,來當你的本尊或者護法,你怎麼知道它是佛?或者是魔?魔可以化成佛、菩薩、比丘、上師,甚至於老師或者很親近的父母,你不要太相信這些,能看的最糟糕了!有的知道這個人可以看,真正的佛不化成一個佛,衪化成一個普通的這些非人給你看,其實佛不會管那麼多的閒事,衪是以無形的心,在管十方虛空一切修行人的事情,無相之相才是真的佛相、如來相,修《般若經》、《金剛經》這個觀念要建立,見不見佛都無所謂,心感最重要了。
這一次不知道是巧合,還是什麼因緣,我請這一位徐大德來這邊教大家動功,他回去以後請了心中心法讚頌咒的CD片,他聽了以後非常感動,因為這個調他以前就有了,他們那一班是我從印度回來之後灌頂的,他灌頂修法以後,這個咒語的音調,就在他的腦筋裡面這麼繞,他說更熱鬧的還有鼓樂伴奏,他也不以為意,他聽他的、它唸它的,倆不相礙。上一次來這邊上課以後,他拿回去CD片一放,他發現我唱的跟他腦筋裡面的聲音是一樣的,這到底是誰去教他的?不知道!覺得很不可思議!
我常常講第五期的同學,有兩位:一位是徐大德,還有一位是吳大德,兩個是快留級、不留級的,他們兩位的腳太僵硬了、坐不下來,現在兩位都有這種境界,腦筋裡面自己會唱咒。這位同學非常的謙虛,每次寫信來就非常的客氣,上一次上課又寫信來告罪,來上課又遲到,老師上課他又不告假而回去,好像很自責,好像沒有一次是對的,這種人非常的謙虛;他們同班的另位何同學,這一次又來上先修班了,上次好像因太太生小孩,上了一半課就停了。上週下課以後來告訴我說:「老師!很想不到,當初徐同學坐在我旁邊,我看到他腳根本都是打坐打不了的,好像很痛苦的樣子,現在他可以上來當老師了!」這要看你用不用功,看你有沒有用心,把不聽話的腳弄得聽話,如果每一個人回歸到原點,他說他以前也是出家人,今生接觸佛法太慢了,搞了耳朵也有很多的毛病,雖然流水的問題,我用兩個藥方幫他治好了,現在的聽力也只有帶耳機;但身體這些障礙沒關係,內心心地要柔和、質直,這是最重要的了,不要胡思亂想。他有一點比較不好的,就是能夠感知一些事情,感知後又常常會當真,這很不好!這一點是他比較麻煩的,感知真的也好、假的也好,都不要太在意,這樣才好!
現在,回過來講,印度婆羅門教,其實修證世間法裡面是蠻高的,我們中國道家也是不錯,現在道家慢慢都變成仙道、符咒者比較多,不去求解脫法;我們學佛法,打坐、修行之間有身體的變化,就要轉成修心的境界,心有什麼毛病要自己警覺,不要人家來講,尤其是貪、瞋、痴、慢、疑這種習氣毛病,要警覺、要能改,改到真的心空了,自然就會悟道,心空了以後很多法就自然不得而得,當然還沒有到那境界,還是要有人教,鼓勵大家要參考別人的好處,為什麼我會修了那麼久,還沒有進步?
古代印度依須彌山之說成立宇宙論,有天眼通的人,他可以看到須彌山,須彌山我們肉眼是看不到,因為它離我們太遠了,但是有神通的人,用天眼可以觀得到;以須彌山為中心,再加上周圍其四方之九山八海,九山八海在下面有解釋,四大部洲就是我們有人類居住的四大部洲,又稱為四天下;這四大部洲有一個太陽、一個月亮,一個銀河系大概有一個太陽、月亮的這個星球。古代有一個傳說,后羿時代出現了十個太陽,把大家熱得半死,一些生物都照射得受不了,因為后羿的箭術非常的靈光,射下了九個太陽,剩下最後的一個要射下它,但是不行,射下來的話,整個地球就變得黑暗,這可以當成是一個神話聽一聽!
若真的有十個太陽的話,那整個宇宙,世尊所講的就從來沒有這一回事情,那可以看成是一個神話。但是基本上,一個銀河系會發光的光體就只有一個太陽、月亮,這好像是陰陽配合的一樣,合為一個單位,稱為一個世界;四大部洲與日、月諸天成為一個小世界。須彌山上面就是有日、月兩個星座,須彌山再上去就沒有地了,有通者可以看到須彌山有形無質的地,不像我們這個土地的地,但是它也是一個有形的山,是我們眼睛看不到,不是真的無形的地,因為裡面住著很多的仙人、天神。然後日、月就在旁邊,再往上去的天,就依空而住,它們的皇宮有夜摩天、兜率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此是六欲界諸天,後面四天都是依空而住,他們有皇宮、有天主,都離月亮、太陽太遙遠,所以他們居處就沒有光,太陽照到地球好像還蠻遠了,這些天更高,這些天界沒有日、月照得到,但是他們自己天界牆壁、身體會發光,所以不必太陽、月亮的光。
談到天界光明,《起世經》中云:「人間所有螢火之明,則復不如燈焰光明。燈焰光明,又復不如炬火之明。炬火之明,不如火聚。火聚之明,不如諸天星宿光明。星宿之明,不如月宮殿明。月宮殿明,又復不如日宮殿明。日宮殿明,
光焰照曜,猶尚不如四天王天牆壁宮殿身瓔珞明。四天王天所有光明,則又不如三十三天所有光明。三十三天所有光明,則又不如夜摩諸天牆壁宮殿瓔珞光明。
夜摩天中所有諸光,則又不如兜率陀天所有光明。兜率陀天所有諸光,則又不如化樂天光明。化樂天中所有光明,則又不如他化自在諸天光明。他化自在所有光明,則又不如魔身天光明。魔身諸天牆壁宮殿瓔珞光明,比於下天,最勝最妙,殊特無過。諸比丘,雖然此魔身天光,比梵身天光,轉更不及。彼梵身天,比光憶念天,則又不及。光憶念天,比遍淨天,則又不及。遍淨諸天,比廣果天,則又不及。如是略說。無惱熱天、善見天、善現天、阿迦膩吒天等唯除瓔珞。餘如上說。」
三千大千世界這是一位佛所弘化的一個佛剎土,有時候我們會想過去千佛、現在千佛、未來也是千佛,這就有三千佛,其實三千佛都是從毘盧遮那佛的法身化出來的,這些我們還不能理解的範圍,在《華嚴經》、《妙法蓮華經》或者是《金剛密經》、《大乘解深密經》、《金剛頂經》《大日如來加持神變經》等這些大乘的佛典裡面,才會講比這些更大的範圍,這都已經超出我們修證的一種境界,慢慢的當你修到一個層次,修到空、無相、無願觀的話,就進入金剛密乘,應該就會慢慢的去體驗,甚至於也可以唸誦、持印,真的到其他的世界去看一看,那是大菩薩,不是只有在我們這裡世界而已,十方虛空一切世界,你都可以去的!
依《起世經》、《長阿含經》等經典記載,世界以須彌山為中心,周圍環繞佉提羅、伊沙陀羅、遊乾陀羅、蘇達梨舍那、安溼縛朅拏、尼民陀羅、毘那多迦、斫迦羅等八山,山與山之間各有一海水,總為八海。即:
(1)須彌山(sumeru),意為妙高或好光山,屹立於世界之中央,高八萬四千由旬,頂上顬亦同,中有帝釋之宮殿。
(2)佉提羅(khadiraka),意為擔木或空破,高四萬二千由旬,頂闊亦同,以七寶合成,圍繞於須彌山之外,二山之間有大海,闊達八萬四千由旬,水上遍覆無量之優瀞華(utpala即睡蓮、青蓮花)、瀞摩華、拘牟陀華、奔荼利迦華等諸妙香物。
此海中又有東勝身洲(purva-videha)、南贍部洲(jambu-dvipa)、西牛貨洲(apara-godaniya)、北俱盧洲(uttara-kuru)等四大洲,各分布於東、南、西、北四方。四大部洲,在每一部洲都有人類,我們就住在南膽部洲,其它三個地方還有人類。南贍部洲人,壽命百年,中有夭逝。西牛貨洲人,壽命二百,亦有夭逝。東勝身洲人,壽命三百,亦有中夭。北俱盧人,定壽千年,無有夭殤。《起世經》中云:「閻浮提(南贍部洲)人、瞿陀尼(西牛貨洲)人、弗婆提(東勝身洲)人,悉有男女婚嫁之法。鬱單越人,無我我所,樹枝若垂,男女便合,無復婚嫁。諸龍、金翅鳥、阿修羅等,皆有婚嫁,男女法式,略如人間。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魔身天等,皆有婚娶,略說如前。從此以上所有諸天,不復婚嫁,以無男女異故。閻浮提人,若行欲時,二根相到,流出不淨。瞿陀尼人、弗婆提人、鬱單越人,並亦如是。一切諸龍、金翅鳥等,若行欲時,亦二根相到,但出風氣,即得暢適,無有不淨。諸阿修羅、四天王天、三十三天、行欲之時,根到暢適,亦出風氣,猶如諸龍及金翅鳥,無有差異。夜摩諸天,執手成欲。兜率陀天,憶念成欲。化樂諸天,熟視成欲。他化自在天,共語成欲。魔身諸天,相看成欲,並得暢適,成其欲事。」
(3)伊沙陀羅(is!adhara),意為持軸或自在持,高二萬一千由旬,頂闊亦同,以七寶合成,繞於佉提羅山之外,二山之間有大海,闊四萬二千由旬,優瀞羅華等諸妙香物遍覆水上。
(4)遊乾陀羅(yugamdhara)意為雙持,高一萬二千由旬,頂闊亦同,繞於伊沙陀羅山之外,二山間之大海,闊二萬一千由旬。
(5)蘇達梨舍那(sudar! Cana)意為善見,高六千由旬,頂闊亦同,繞於遊乾陀羅山之外,二山間之大海,闊一萬二千由旬。
(6)安溼縛朅拏(acvakarna),意為馬半頭或馬耳,高三千由旬,頂闊亦同,圍繞蘇達梨舍那山,二山間之大海,闊六千由旬。
(7)尼民陀羅(nimimdhara),意為持邊或持地,高一千二百由旬,頂闊亦同,圍繞安溼縛朅拏山,二山間之大海,闊二千四百由旬。
(8)毘那多迦(vinataka),意為障礙。圍繞尼民陀羅山之外,高六百由旬,頂闊亦同,二山間之海水,闊一千二百由旬,水上遍覆優况羅華等諸妙香物。
(9)斫迦羅(cakrava^da),意為輪圍或鐵圍,高三百由旬,頂闊亦同,圍繞毘那多迦山,是為世界之外廓,出外之方即太虛,二山間之海水,闊六百由旬。
我們現在有很多中文,如果念中國音實在是很彆扭的,以「佉提羅」的發音,與梵音所發的音就差太多了,佉要讀成GA,羅要讀成LA,所以我們實在是文盲,我為什麼不去念很多的咒語?因為咒語用中文去念覺得怪怪的,有時候共修沒有辦法,或者是做法會沒有辦法,其實很多都是不對的音;我在想有種願力,以後法爾要印一本正式的《金剛經》,再把裏面的咒語,用梵音去讀誦,你們才知道怎麼讀它,不要去讀現在的中國注音,那個注音注得實在是不能認同,末法時期就是這樣,但是現在世界上的交通非常的發達,你要學什麼實在是很方便,要學咒語、要學悉曇、要學巴利文、要學什麼、、、只要你用心就可以學得到;以後這些慢慢的要改成正確的發音,讀起來才不會覺得不對勁,好像小媳婦一樣不敢唸大聲,沒有錯、也沒有對,所以講話都小小聲的,以後你念這個悉曇梵字,這個音就是這個音,可以大膽地這麼唸下去,若是因緣成熟,等到我把這些都搞懂了、搞通了,我們也可以開一班是悉曇梵語的教學班,大家從咒語來學習梵咒。
以前有一陣子教過梵語了,那時候大家的接受度很低,英語都搞不懂了,還搞到悉曇梵語!但是你現在說要學咒語,不把這個梵音搞對,你不覺得念起來怪怪的嗎?每一個人都念得很大聲好像很對,當然菩薩是一音,知道你在唸什麼?但是既然要唸咒語,就要念真正梵音的咒語,未來的有一天,可能要大家來學習真正的音,不要念北京話的音,你在念的中國梵語,就差了十萬八千里,譬如bhagavat 是如來、世尊,卻唸成婆伽婆,這樣差了多少?除了世尊聽的懂以外,我搞不懂!後來才知道這兩個原來是一樣的,我是比較希望讀原文,讀到真正的經典。
既然要學咒語,到了無上乘,咒語就很重要了,要發揮它的能力,一方面是心定要空,不為自己為用,誓以利益眾生為用,第二個要有定力、有了空性,第三個手印要結的對。有的人手印結的并不對,我為什麼敢說結的不對?因為有些時候,無形中體會這麼結個手印,可是不知道是什麼手印,後來看到經文,才知道原來是這個手印,我看別人同樣在結那個手印,但是十萬八千里的不一樣,所以密法中佛、菩薩要教你或不教給你,你才學得會,不然光看大藏經是沒有用的。
劉同學講了一個笑話,台中有一位同學,到外面學了心中心法的第一印(懺悔印),所結的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情,手指也不對、方向也不對,整個都不對,有的看大藏經自以為師,佛要付囑給你,無形中會來教導你,教導你又不跟你講這是什麼?直到有一天摸索來、摸索去,這不是在講這個印嗎?這是時間還沒有到,只是一個起頭,讓你知道這是什麼印,尤其是如來印,如來印不是隨便教的,要真的發菩提心到一個心清淨的地步,不是為自己都是為眾生,這樣無形中諸佛菩薩就會付囑你,沒有付囑你,也會透過真正的上師來教導你,這是題外話,有時候講一些讓你們了解,而心地的改善是最重要的。
據《起世經》、《長阿含經》等記載,世界以須彌山為中心,周圍環繞佉提羅、伊沙陀羅(陀羅音念答拉)、遊乾陀羅、蘇達梨舍那、安溼縛朅拏、尼民陀羅、毘那多迦、斫迦羅(金剛)等八山,山與山之間各有一海水,總為八海。即香水海,有時候我們認為,凹下去的地方才有水,其實我們虛空宇宙之間,是有很多的香水海,宇宙也是地、水、火、風這樣在虛空之間流注,這些概念只要記得九山八海,這是我們一個小世界裏面有這些。
(1)須彌山(sumeru):譯為妙高或好光山,屹立於世界之中央,在我們銀河系的中央,在四大部洲的中央,就是須彌山。高八萬四千由旬,頂上祾亦同,亦有八萬四千由旬。此須彌山之外圍,有七重金山、七重香水海,次第周匝圍繞。七金山外有一個大鹹水海中,擁有四大部洲,小洲很多,但這四大部洲是有人,還有八中洲及八萬小洲遍佈安住。鹹水海外有小輪圍山周匝圍繞此四洲等,小輪圍山裡面就有地獄,地獄不是在我們的地球內部或下方。
我們可以參看基礎篇講義277頁,這個香水海、七大金山、香水海、鹹水海,這圖是從《華嚴經》裡面拷貝過來的。華嚴世界是釋迦牟尼佛成佛的時候,對菩薩講的經典就是《華嚴經》,七天七夜在講祂證悟時,所看到的所有世界,一個世界裡面還有一個世界,一個世界裡面再有一個世界,所以在我們華嚴世界裡面,甚至於虛空界中佈滿了無數的三千大千世界,世尊都可以看得到。
這些名詞有時候要去探討,為什麼常用八萬四千?要去算一算為什麼一定是八萬四千?一由旬是四十里,是我們中國古代的里,大概現在的六百公尺,這是印度測量的一個單位,或你有多高,或天神修証到哪一天,他的身高就會有幾由旬、千萬由旬,像須彌山高有八萬四千由旬。
早期頭份有位徐師姐,她跟我同事到印度參訪三次,有一次飛機在空中飛,她是坐在最旁邊的窗戶,突然看到外面怎麼有一個人頭?剛開始她以為是眼花了,再定眼一看,真的那個人頭還在,回醒過來時就不見了。下意識以為打坐中、做夢中腦筋所現出來的,但已經定睛這樣看著它仍然還在,那是錯不了的!那就是天神的頭部,四天王天天神的身高就有半由旬,有二十里長,約一千兩百公尺,飛機飛行高度差不多是三千多英尺,大概一千多公尺,你在飛行中祂走一步,不曉得有幾十公里了,所以祂可以跟你同步這麼面對著看。世間上有一些事是無奇不有的,祂會秀一下給善心人士看看。
好早前我看到一尊雕像,身材非常高大,可是它是躺平著來這麼飛行,那時候我也不甘寂寞,起心動念就起了一個心念,用一個梵字把它動一下,它就砰咚倒下了,這也許是妄相,但我這樣也是在造業,想試試看而已,當時看了覺得哪裡有人那麼又長又大的?好遠、好遠還那麼大的!就去起了一個念頭動它。所以念頭不能隨便起,去打人家一下,這都是在造業,這已經是幾十年前的事情了!
《長阿含經》云:「三千大千世界者,小千世界:謂一日一月,繞一須彌山,照四天下山腰,是四天王天所居。山頂是忉利天(三十三天)所居,此天之上有夜摩天、兜率天、樂變化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梵世天,此名一世界。」須彌山是山頂大、腰身小、腰部最小,基部比較大一點,中間是四天王天,東、西、南、北各一天,是在守護四大部洲的天王。須彌山頂亦有八萬四千由旬,有三千兩百萬里,這中間那麼大的面積在做什麼?你可以想像所有修善行的這些宗教,他們所去的天堂都是在這裏,回教、基督教或者比較低層在修善行的,以後去的都是在這裏,須彌山正中間是忉利天,中有帝釋之宮殿,就是我們中國所講的玉皇大帝,在印度翻為帝釋天天主,梵文是忉利天,翻成中文是三十三天,東西南北各有八天(城),加中間忉利天,總稱為三十三天。
三十三天天主是二地菩薩,四天王天之天主是初地菩薩,夜摩天天主是三地菩薩,…,如是六欲天的他化自在天主是第六地菩薩,色界梵天天主是第七地菩薩,二禪、三禪、四禪天天主是八、九、十地菩薩,所以四禪天天主各為七到十地菩薩所擔崗,各天子民由初地到十地菩薩所教化。
若要求出三界輪迴,當證得解脫知見。解脫就是要擺脫色、受、想、行、識五陰的這些怪力亂神的能力,都要把它放棄!放棄以後再開始修十信、十行、十住、十回向、四加行心,有一天開悟了變成入地菩薩,然後修菩薩道,再進入金剛密乘,這是如來乘,這還有很多的路要走!在我們要出的這一本五陰魔相解說裏面,後面那一句話才是重要,前面的五陰魔相你要了解境界是怎麼樣?你不要去犯著!後來才講到五陰度盡,接下來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心,甚至于菩薩道十地,這還有多少位階?還有五十四位階你要去走,你能否一念之間超越?就要看你的發心,就看你有沒有發菩提心?有沒有去為眾生離苦得樂著想?是否有度眾生的念?只有眾生、沒有自己,若是這樣諸佛菩薩會給你很大的力量、會給你加持。
這樣心地清淨又不為自己,所學的法越來越多,也許就能超越,不歷僧祇獲法身以外,得不歷僧祇得到八地不動地的菩薩,有智慧又有定力,不要像聲聞乘、辟支佛一樣的,他們只修到自己解脫,反正我解脫就好了,不管別人有沒有在痛苦,所以菩薩與小乘行者不一樣,就在這裏!小乘行者所犯的是識陰魔相的最後兩個,就是空掉一切相,什麼都沒有了,有的人修到這個境界,寫那些字都要很小心,我還看到:「無因果」的說法,這是很不好的,你可以體會不受因果的解脫能力,但不是無因果,若這樣說會成外道偏見論,證得姐脫也不能寫在文章裡頭說不受因果。
有因、有果,怎麼會沒有因果?因為在行陰魔相裏面你看不到那麼多,我現在不相信有一個人能夠進入行陰魔相,但是以他的義理、或者是他的心境來講,他已經有能力不去受報,所以他說無因果,這樣也很不好,這樣寫是很不好的一句話!因果是歷歷不爽的,但是你為什麼不受它左右?是因為心裏面已經沒有毛病,不受它的感召,雖不感召但是這個因還是在,果不現而已,所以不能講無因果。我們對這個理念要搞清楚,這樣圓融的話,你跟某一個人講、要講清楚,不然人家只聽到你講無因果,原來你是落入五陰魔相的斷滅論,那你還是外道一個,並沒有悟到菩提,會迷了菩提性!
這在《楞嚴經》裏面講的很清楚,因此我們了解了還要圓融,說法要方便,不要寫在文章上面,我們看了知道他在講什麼,有一些無知的人看了,既然是無因果,他可以為非作歹,殺人、放火,那豈不是完蛋了!同樣一句話講時要小心,不能亂講,尤其是講經說法的時候,不要去撥無因果,去違犯了這個因果論,對於人與人之間的恩怨倒是無所謂,反正是我打你一拳,以後你打我一拳也就算了!對於犯了無因果,這種講錯一句話,五百世的狐狸身,那是很划不來的!
(2)佉提羅(khadiraka):以前我不會發h的梵音,不曉得怎麼發?去印度我請教經理,是朝山會館(中華寺)裏面一位胖胖的印度人,我問說:「這個Kha與ka怎麼發音?」他說:「ka是卡(短音),kha是卡喝(氣音又似降半音)」,我只聽到這樣。後來我回來看到林光明先生所寫的那本書,是劉同學買給我的,他裏面就講了,kha的h,是有氣把它吐出來,kha的氣就有聲音出來了,ka就沒有氣出來了,要有氣出來就要降半音;這是要慢慢學,我們對他們的這種文化,可能慢慢的會了解,為什麼東南亞語系的這個h出現的很多,在西班牙或者英文,th的念法不一樣,但是中間那個h,為什麼當初會加一個h?是他們後來的語系問題,kha念卡曷,中文寫成「佉」,差了多少?念成佉提羅,印度人可能聽不懂,念成「卡曷地拉卡」,也許音調有一點不一樣,起碼他知道你在講什麼?
佉提羅這裏譯為擔木或空破,這是第二座山,高四萬二千由旬,比須彌山低,往外圍的山會越來越低,它的頂闊亦同,是四萬二千由旬,以七寶合成,上面的四天王天那邊,並沒有講是什麼合成,但是下天這裏是有七寶合成,玉皇大帝那邊應該也都是七寶合成;佉提羅這裏圍繞於須彌山之外,二山之間有大海,闊達八萬四千由旬,有三十二萬多里了,我們地球總共是四萬多公里,它是地球的幾倍了?水上遍覆無量之優瀞羅華(utpala即睡蓮,意譯作青蓮花)、瀞摩華、拘牟陀華、奔荼利迦華等諸妙香物,在這山裏面有很多的奇花異種。
(3)伊沙陀羅(is!adhara):譯為持軸或自在持,高二萬一千由旬,頂闊亦同,以七寶合成,繞於佉提羅山之外,二山之間有大海,闊四萬二千由旬,優瀞羅華等諸妙香物遍覆水上。這伊沙陀羅山比須彌山的高度又降了一半,所以你看這些數字要有一個概念,下降的時候好像都是一半一半的,升的時候也是加倍、加倍的,譬如天神的身高與天界的壽命,都是加倍的,往上增加的時候是加倍,天壽也是一樣的,依經典上所說的,第一天四天王天的天上一日夜,凡間的五十年,四天王天的天壽有五百歲。第二天忉利天一日夜,凡間的100年,忉利天的天壽有一千歲,這樣子都是兩倍上去,為什麼?代表它的距離太陽、月亮,是等倍的加上去,四天王天是距離日月的中間。
第三天夜摩天一日夜,凡間的兩百年,欲界從夜摩天開始,是依虛空、依雲而居,也叫做空居天,距離太陽、月亮更遠了,夜摩天的天壽有兩千歲。第四天兜率天一日夜,凡間的四百年,兜率天的天壽有四千歲。第五天樂變化天的天上一日夜,凡間的八百年,樂變化天的天壽有八千歲,換算出來有二十三億多年的人間壽命。欲界最高的第六天他化自在天,天上一日夜,是凡間的一千六百年,他化自在天的天壽有一萬六千歲,換算出來有九十二億多年的人間壽命,有關天壽等可詳《起世經》。
要知道天上一日夜與我們凡間的壽命,等於是多久?譬如夜摩天天神的壽命有兩千歲,可以這麼去換算,以我們人間的時空360×200×2000=140,000,000年。兜率陀天算出來有五億多年,400×360×4000=576,000,000,有五億七千六百年。彌勒菩薩現在是在兜率陀天的內院講經說法,現在已經到天上兩千多年了,還有五億五千多年,祂才會下生到人間成佛。以我們的眼光來看,時間已經是很久遠了,但是以宇宙的時間而言,還是很快、很短暫的,一下子就到了,這是欲界天的情形。
天神的身高與天界的壽命,從這裏面我們可以去思考一個問題,除了高低以外,壽命與果報為什麼有那麼固定的計算公式?這都是釋迦牟尼佛在經典裏面所開示的;我常常講這一段故事給你們去印証,就是不要去排斥天主教、基督教、或什麼教派,只要是天主都是菩薩,耶和華也是一樣的,祂說:「天上一日夜,是凡間的一千六百年。」這與釋迦牟尼佛所講的沒有兩樣,正是欲界最高第六天的他化自在天天主。
這些宇宙觀念要慢慢的去建立,對於宗教走對了路,知道你要去哪裏?那是很好!做善事!不要走到邪魔歪道去,還說你在修什麼法?天道也離不開你的心、守戒清淨、樂於助人、布施的這些道理,然而違背了這些,卻說你會有什麼通,那都沒有用,是要依你的心清淨與否?來判斷你的果報大概可以生到哪一天?不是在那裡號稱可以化身或者怎麼樣,搞不好化到魔道去了、鬼神道了,或者是與魑魅、魍魎當兄弟去了,一定是這樣的,所以修學佛法一定要有正確的觀念,要有好的果報就是守戒,心清淨就有感召哪一天的現象,不然就要修學到內心的真正清淨,然後發菩提心、要去度化眾生。
(4)遊乾陀羅(Yugamdhara):譯為雙持,高一萬二千由旬,高度又降了一半,頂闊亦同是一萬二千由旬,繞於伊沙陀羅山之外,二山間之大海,闊二萬一千由旬。
(5)蘇達梨舍那(Sudar! sana):譯為善見,高六千由旬,又降了一半,頂闊亦同,繞於遊乾陀羅山之外,二山間之大海,闊一萬二千由旬。
(6)安溼縛朅拏(Acvakarna):譯為馬半頭或馬耳,高三千由旬,越來越低了,頂闊亦同,圍繞蘇達梨舍那山,二山間之大海,闊六千由旬。
(7)尼民陀羅(Nimimdhara):譯為持邊或持地,已經快靠近地上了,高一千二百由旬,頂闊亦同,圍繞於安溼縛朅拏山,二山間之大海,闊二千四百由旬。
(8)毘那多迦(Vinataka):譯為障礙或犍與,圍繞於尼民陀羅山之外,高六百由旬,等於兩千四百里,差不多一千多公尺,頂闊亦同,二山間之海水,闊一千二百由旬,水上遍覆優𢴈羅華等諸妙香物。
(9)斫迦羅(Cakrava^da):譯為輪圍或鐵圍,高三百由旬,頂闊亦同,圍繞毘那多迦山,是為世界之外廓,我們娑婆世界最外圍的是鐵圍山,在《地藏經》裏面就是提到這鐵圍山,出外之方即太虛,二山間之海水,闊六百由旬。
我們讀這些超出我們能力的,是要盡量的去瞭解它,我們這個小世界是什麼樣子?今天花了兩小時來講這些,當然前面所講的也是真正要修的心地法門,希望你們大家注重心裏面的改造,有煩惱斷煩惱,有放不開的把它放開,放不開的轉一個念頭就放開了!這樣才能夠一天一天的進步!大家要一天一天的成熟,不要每天搞的就是那個煩惱,十年以後還是那個煩惱,都沒有斷掉!有的人要發心一點,家裏的事情,面對沒有修行的家人,都有多少的麻煩,要用智慧、用你的念力,讓所學的,有意、無意地透露給你們的心法,去弄一弄、看看有沒有效果?看能不能轉寰他?少用嘴巴!用嘴巴他會跟你辯論,要默默的去用你的心,去轉他的境。
最根本的你要心清淨,靈性要提高,才能夠轉他,不然講了半天他跟你抬槓,你就說服不了他,所以無聲勝有聲,就看你平時聽歸聽,佛法有沒有在用?心法有沒有在用?多少可以化解每一天所面臨的障礙!你的障礙可能是親人之間的病痛,每日柴、米、油、鹽,長官、部屬等之間的種種煩惱,要怎麼去處理?用智慧、用心空,要心空才有智慧,心不空你光亂怎能成事,要心空就要常修行打坐、修法,然後在靈性最高的時候就去轉它,要自己轉!真的不行才去求救,要去求救於誰?那就看你的了!
(2004.10.30講於法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