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如何利用《金剛經》來修行
               --
第三品 大乘正宗(續)
          2003.
9.20.   6(之12)     張玄祥居士   講於 法爾講堂

     (本篇文章為張玄祥居士所撰,未經同意,請勿引用轉載。)


四、金剛經經文解釋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如何依本經文修行()

3.「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第二品中須菩提尊者問世尊云:「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世尊先開導大眾云何降服其心呢?「應無所住,不住色聲香味觸法生心」的部份後面再來講,現在反先講如何降伏其心。

世尊先開導大眾云如何降服其心呢?要像世尊一樣,盡量能度十二類眾生,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最後卻自認為實無眾生得滅度者。這是有所作為能離諸相的一個很重要的觀念,也是成就菩提道的根本行法。世尊雖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心中卻無有眾生想,也沒有眾生實際得滅度想。

我們在學習菩薩道,當然也要這樣努力地去度眾生,但眾生已被度、未被度時,不要去執著,既然已做了,事情做完了就要放下,不要再去妄想有沒有真的幫助他,事情有無改善等等。此種做一切善法後卻無有一法可執,正是般若波羅蜜多的智慧,也就因此般若波羅蜜多而心能無礙、自在。這就是所謂菩薩能離諸相,不會因此作為之因緣而去感召眾生因緣,不然跟無量無數無邊三界眾生結無量因緣,自己無般若波羅蜜多智慧將何以超越?也因以般若波羅蜜多來行度化之實,就能自他無礙,因眾生也依世尊的度化而得涅槃道,故能兩無罫礙;若眾生還未得度,還沒入涅槃之境界,因菩薩能觀無人、無眾生想,有此般若波羅蜜多的智慧,就不會感召眾生顛倒因,而反受入輪迴之流。

經文說:「如是滅度無數無量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實無眾生得滅度者」這句話最重要,您做了很多度眾生的事,但是心裡面沒有一個度眾生的這概念,這樣已經空掉我相、人相了。像世尊一樣儘量能度十二類眾生,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這時行者只要有一個念,剛剛做了什麼?剛剛度了誰?以前度了誰?這樣就是有我相、人相、眾生相。這些所做所為,為誰而做,都不要去想,若是還有這個心念在,代表還有我、還有人、還有眾生相。度眾生是我們菩薩的職責、也是執著,菩薩唯一的煩惱就是眾生度不盡,他睡不著覺;能夠修習到像佛一樣了,有緣則度、無緣則待緣後度,這樣就自在了。

我們現要學習隨緣,來了就度,無緣者等待。有的時候人是來的,但都是帶一身業障來的,有時候是連續來了好幾票人,有時候一天來了好幾個case,功夫不好都快垮下來了,這些都是在磨練您自己,到底有沒有真的發菩提心?來者不拒!只要能來就要幫他,當然事情過去就過去了,不罣礙為誰做了什麼事?很多事情過了就忘記了,當時是什麼樣子都搞不清楚了,這就是不必去執著,因實無眾生得滅度者,我們要學習,這樣您才能夠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

我們在學習菩薩道,當然要這樣努力去度眾生,但眾生已被度、未被度,不要去執著,能度就去度,不能度也沒有辦法,所有的人要度,他的因緣在哪?我們不是大菩薩、我們又不是佛,不管他習氣毛病怎麼樣,佛、大菩薩等都能夠轉他,他的觀念、障礙有多大?也都能盡人,盡去化解他。

我們沒有像釋迦牟尼佛的那種神通力,只要去聽衪一場演講,每個人都能證得無生法忍,哪怕您是阿貓、阿狗,智慧低劣、善根不具足,只要有那個心去參加法會,每個人都可以證得無生法忍,這是初步的解脫,起碼是小乘的解脫已得。末法時期,我們這些雖然受了菩薩戒,要度人實在是不簡單,還有要度人度不了,反而在那裡抬槓!我們也無奈,可惜因緣不成熟,沒有那種攝受力把他降伏、沒有那種幫助他智慧眼開,我講的讓他能聽得懂,也真的會相信佛法;但是他善根不具足,不相信佛法,您也拿他沒有辦法,這樣就在那裡抬槓,您講您的、他講他的,就度他。其實小菩薩者當有善巧方便力,善觀此人能否得度,若因緣不具足,不用跟他談論佛法,佛法是無上解脫道,非每個人都能聽得到的,不然反遭到毀謗或諍論不休。

菩薩度眾生雖然有挫折,我們總是要儘量去做,既然已經做了,事情完了就放下了,不要再去妄想有沒有真正的幫助他?他有沒有?他的病好了嗎?他的觀念真的改了嗎?、、,這些都不要去想,有緣就會再來,沒有緣就算了,我們雖然沒有度到無數無量無邊的眾生,但起碼我們學習到實無眾生可度者,實無眾生可度者,意思是教您不要去罣礙,到底度了他沒有?做了那些事情,做對了有?做好了沒有?都不要去想這些,做就做了。

此種做一切善法後,卻無有一法可以執著,是我們所的般若波羅蜜多的智慧,當下要怎麼做?當下要講什麼?就隨性而發去做,做完就放下,他們回去後事情就過去了,也就因此般若波羅蜜多,能讓我們的心無礙、自在,這就是所謂菩薩能離諸相,能離我相、人相、眾生相,不會因此因緣而去感召眾生因緣,您對他做了善事,對的心裡存著一份善心、感激的心,您又沒有超脫、沒有解脫,那他們感激的心,以後可能成為因緣果報的一種牽扯,要解脫反而被他連累了。

我們首先要求得自我解脫,空掉我相,才能繼而空掉人相、眾生相,然後才可以去面對一切眾生,要做什麼事都不會被他們黏住,要度別度不了,反而被別度了,很多無知者都是這樣的,自己練的功夫不夠,沒有空掉四相,又抱著一個非常熱心的態度去幫助別人,結了善緣,結的善緣這是一個緣,今生過、來生又湊在一起,這因緣又發作了,又攪在一起了,這樣就不會自在,還是被他感眾生因緣了。

菩薩要空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為什麼這句話這麼重要?因做不到就不是菩薩,是菩薩就一要能夠做到空此四相,不然結了無量無數無邊的眾生緣,他們不是真的這樣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當有時候還是在六道裡面,一直在輪轉的,這樣不是跟我們有無量因緣嗎?我們與無量無數無邊眾生結無量緣,而沒有這種放下的心,自己又怎麼能超越呢?也因菩薩要以般若波羅蜜多來行度化之實,就能自他無礙,自己無礙、他人也能無礙,他為什麼無礙呢?因為您教他佛法,也能學得解脫涅槃的道理,也不會罣礙了,這兩相無罣礙當然是最好的!當有一些眾生還沒有得度、還沒有進入涅槃的境界,我們有能觀我相空、法相空、人相空、眾生相空,這樣就不會有所瓜了。有此般若波羅蜜多的智慧,就不會感召眾生顛倒因,而入輪迴之流。菩薩要來人世間也甘願來的,不是因為業力感而來的,這差別就像這樣,來的時他能自在,繼續去行菩薩道。

 

4.「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為什麼佛陀說:「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因菩薩若度了如是無量無數無邊眾生,而有眾生得滅度的想法,那就是還沒觀空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樣就不是真菩薩。我們要修菩薩法或解脫道,當要了解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都是因為還有「我相、我執」為根本,所以我們要先空掉我相,不去執著有個我,做一切事、行一切法沒有我相在,這樣就會沒有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的概念。

總而言之,因您能做到無我相,就能跟他人劃清界線,不會與一切眾生產生眾生顛倒因緣,就不會互為因緣而在六道中輪迴不息;進而言之,若無我相就不會產生世界顛倒因,因修行境界而受感召而出生到諸天界中去。我們對佛所說的佛理,有所證取,若不能離此四相,就不是菩薩。所以我們先要了解我相,當我等在於涅槃 裡有所證悟時,不要取其所證,若心執著而不忘,認之為我證、我悟,這樣就是沒有離我相。有沒有離我相?可以用您心中有無人相來印證,若還有人相,雖您不復認證有我,但還存有我悟之心,故不能離人相。若超越了我相、人相,還有沒有眾生相?這當要觀您還有無了證、了悟之心,若還有此有所證之心就還沒離眾生相。若行者沒有了我悟、了悟、了證之心,即超越眾生濁,不在入下劣六道中。

那如果我們能去人相、眾生相,心無所照,心地清淨,已能斷眾生因緣,然世界中的色界、無色界因緣感召還沒滅掉,就還有壽者相。此壽者相是因我們的覺知,雖此時超越了悟之心,但還猶存能覺之智,故猶如命根,潛續於內,世界相要怎麼樣,您都能感知,故沒脫離世界顛倒因,還有受感召天壽的危險。

「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這就是如何調伏其心的重點,第一菩薩是要做到滅度一切的眾生,滅度了一切眾生,要觀:「實無眾生可滅度者」,要做到:「實無眾生可滅度者」,就要空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一個菩薩還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樣就不是菩薩;要當真正的菩薩就要調伏這個心,這個心是發生在自己、發生在自己與別人之間的關係、發生在自己與果報、天壽之間的關係,要如何空掉它?真的做到了,您就是大菩薩。

為什麼佛陀說:「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因為菩薩若度了如是無量無數無邊眾生,而有眾生得滅度的想法,那就是還沒空四相,您還有我相,有我相就有人、我、眾生相,有我相就有感召哪一天界的色界相,這樣就不是真菩薩。我們要修菩薩法或解脫道,當要了解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都是因為還有「我相、我執」為根本。我們要先空掉我相,不是只有觀空:「我這個肉體是假的、是假的!」而是要破掉內心執著有一個我,可以去度眾生的那個心,沒有去破掉那個度眾生的心,是無法做到:「實無眾生可滅度者」的那種境界,還執著有一個人是我度的?哪一個人是我幫他的?哪一個人是怎麼的?、、如數家珍的,從有生之年都記得清清楚楚的,這是還有一個我相在,這樣怎麼放得下?

有些事情過了後,我常常就忘記,我常常講一句話,某個人是受用了,然後說我十幾年前講了什麼話,他還記得、但我都忘記了,就連我昨天講了什麼?我也都不記得了,更何況是十幾年前!這樣不去罣礙什麼事情,發生就發生了,講了什麼話講完就算了,您問我昨天講什麼話?我不記得了,除非辦事情,辦事情比較容易記得,您問佛法的事情,問您心理怎麼解脫的事情,我講完就算了,不會去記得,當下您了解了,了解了去做,做了就受用了,受用就能夠自在,對我來講我是不記得了。

菩薩道最現實的「去我相」的做法,或有無做到「無我相」的印證,就是否能默默為眾生去做事、辦事,但不能讓眾生知道有您為他做事想,這樣就真的做到「無我相」了。但菩薩要能做到這樣,也要能有此功夫及能力,此菩薩就要能真的體知「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的道理,或者是「萬物同體」的道理,如此菩薩就不必親自出面,不必親身到他家也能辦事,辦完事後,神不知鬼不覺,這就真的做到「無我相」了。如此菩薩「無我相」做到了,就不會惹來人相、眾生相之因緣,也就沒有所謂的眾生顛倒因了。

反之,一些假菩薩或外道行者,未辦事先通知您,您家要發生什麼事情了,請您先把錢寄來或匯到那裡去,這樣師父才能為您辦事,這種我相、人相卡得這麼緊,怎能是行菩薩道的人。再說事情到底辦得成辦不成,都還大有問題哩!甚至於根本就沒事,只是他們驅鬼神去鬧事,然後假裝要為您辦事,總之一句話就是要錢,有人還號稱此等人是未覺先知、真菩薩、真活佛?末法時期世間事真是無奇不有也!像這種假菩薩是真的不會去離四相的,不會離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就是讀到《金剛經》,也不知四相是什麼,要怎麼離?因此等人不是真的佛弟子,或只是掛羊頭賣狗肉者,非真修佛法解脫道者。

我們要先空掉我相,不要去執著有一個我,做一切事、行一切法,都沒有我相在,這樣自然就沒有人相、眾生相,沒有我相也就沒有壽者相的概念。這個我相要怎麼去滅它?要空掉心裡面的執著,喜怒哀樂要放下、憂喜苦樂也要放下,人之間的善惡、分別也要放下,這樣才能夠做到無我相。總而言之,因為您能做到無我相,不會與他人或一切眾生,產生眾生顛倒因緣,不會互相變成一種牽扯的因緣,如此就不會在六道之間輪迴不息。

進而言之,若無我相也就不會產生世界顛倒因,我剛才已經講過:「世界顛倒」,您雖然是不會在下三道裡面輪迴,但是會感召出生到天壽很長的天界去,而若能做到「無我相」就不受感召,也就沒有世界顛倒因,也就能夠自在、解脫,進入有餘依涅槃或無餘依涅槃的境界。有餘依或無餘依是看您有沒有破掉此色身?沒有破色身,起碼是證到聲聞阿羅漢、辟支佛的境界;無餘依是破掉色身了,修到四空處定以後再修學佛法解脫道,是可以跟佛一樣,住在十方虛空之間,沒有一個家,卻處處都是家,此法身是無所不在的。

我們對佛所說的佛理,有所證取,若不能離這四相就不是真菩薩或大菩薩。您在修行打坐之間的種種境界也是一樣,那個境界都代表您與諸天之間的境界一樣,都反射在我們色身上、心地上;您若不去管住這個心,您很容易跟他們搭上線。在《楞嚴經》裡面的五十種魔相,識陰十種魔相的最後一個,就在講您的心己經修證到前面的色、受、想、行這四陰都破掉了,您的心想什麼?就會感召天上的哪一天之天神來跟您做為伴侶。當您修到這個境界,不去掉淫慾,有時候會感召第六天魔界的魔王、魔民、魔女來做您的伴侶,當然您以後也去做魔子、魔孫了!

取證世間禪境界是一回事情,我們要能夠做到離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也才能夠超越此等天神的糾纏,不然您沒有做到解脫就不是菩薩,菩薩是覺者,當然我們要先了解我相,當我對於涅槃道理有所證悟的時候,不要取其所證,證到涅槃境界,也不要執證到涅槃了,連這種證涅槃的境界及體驗都要放下了,何況是其他的境界。要像須菩提尊者一樣,證到這種無諍(不與人爭辯)、離欲(沒有任何欲望)的阿羅漢境界,他也沒有說我是阿羅漢。

前幾天有一個叫「如是禪」的主持人毛居士前來,他說哪一個人說他證到十三地菩薩了,我第一次聽到:「有十三地菩薩?」我嚇了一跳,沒聽過有十三地菩薩,還是在這末法時期有十三地菩薩?菩薩只有十地,哪還有十三地?菩薩地再上去就是如來地,如來地還有十地。若依修行心的境界,以「住」來講是有十三住,前二住是地前菩薩,其中十住是十地菩薩,加起來是十二住,那十三住就是如來住,即是果地佛了,就像釋迦牟尼佛,而未來十三住者是當來下生彌勒尊佛也。我們這個大德也主持一個「如是禪---IS ZEN」,在美國還有六個地方有道場,他也不會去分辨這個人所說的真實性。此大德也寫了一本有關《金剛經》的書,他從網路上去找些經典名詞,用來解釋《金剛經》意思,就是用經文來解釋經文,這個倒還可以參考,省得您再去找資料;此書名叫「法身舍利寶光」,書是他的一個學生寄來給我的,這是鄭振煌老師所辦的慧炬雜誌出版的書。

若心執著所修、所證而不忘時,認為我證、我悟,這樣就是沒有離聖者我相。有沒有離我相?再進一步來印證一下,可以從心中有無人相來印證,這個人講這一句話您還有所不痛快,表示您還有我相,不然這個人講話您好像沒有聽到一樣,您都無動於衷,他講他的,我聽我的。順因緣也是一樣的,您起了一個喜歡心也是著相,這表示還是有我相,沒有做到離順的我相。

若還有人相,雖您不復認證有我,但還存有我悟之心,我悟之心已經脫離了這個個體我的認知,您有一個心去感知對方的一切法,然又若不能空掉它,這就是也沒有離人相,懂了很多他人的心事,或他人的什麼事情,但是卻沒有一個想去說、去講的心;若是還有這個心,表示您還有我相外,還有法的執著。悟是有一點悟的樣子了,悟到我心對境界的變化能知,但是您放不下就沒有空掉;悟了卻是覺而不空,我相還沒有滅,當然人相也就沒有滅,人相滅、我相也滅,眾生相滅,我相當然要先滅。

修行到最後,菩薩為什麼能如如不動?不是修到懂得愈多、感應的愈多、體會的愈多,就愈高明了?不的!要了解這,感、體、懂得越、超能力愈多,這樣您的心愈是敏感,愈是沒有解脫,為什麼?因您的我相還在!是我相感了眾生相、感了世間的一切相,這有什麼用?還是沒有解脫!要像諸佛、菩薩一樣,天塌下來或哪一個世界要毀滅?與我都沒有關係!有關係的是,譬如有人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念得衪感應了:「哪一個眾生在呼稱我,不去幫忙是不可以了!」如此祂才化一個化身出幫他,不然衪在那裡是如如不動的,有求才應,這樣就是沒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您到底有沒有一個眾生相?只要有一個了俉、了證的心在,就是還沒有離眾生相。若超越了我相、人相,還有沒有眾生相?這當要觀您還有無了證、了悟之心。我證到什麼?我悟了什麼?連這些心態都沒有,您可能有一點離了眾生相了,如果您觀自己還有了證、了悟的心,還有這種心態是還沒有離眾生相。修行到最後,是與凡夫一樣了,都不知不覺,有覺有知還是凡夫的境界,有沒有眾生相?您都不知不覺,越是不知不覺的,世界要怎麼毀滅了?未來哪一個時候要地震了,您都不知不覺,要怎麼了也都不知不覺,別人要怎麼樣?您也不會去感覺,等到事情發生了、講了,聽到了就懂了,才知道發生什麼事情了。這就是不動地菩薩為何能如如不動之道理,往後再加修證,一入如來地就有無量神通變化與智慧發起。

若行者沒有了一個我悟、了悟、了證之心,即超越眾生濁,不會再入下劣六道中。下劣六道中就是欲界、阿修羅道、人道等下劣界地,或者是修行的人不會墮落入下三惡道(畜生、餓鬼、地獄),但起碼是到色界、無色界等天界上面去。我們如何能去掉人相、眾生相,心無所照,心地清淨,已能斷眾生因緣,然世界中的色界、無色界因緣感召還沒滅掉,就還有壽者相。此壽者相是因我們的覺知,雖此時超越了悟之心,了悟之心是對您的心很清清楚楚,起心動念、應緣都很清楚,但是還猶殘存有一個能覺之智,這是一個敗筆,可以讓您感召天壽,故猶如命根,潛續於內,這就讓您感召天界,您又出生到哪一天界去了,這世界相要怎麼樣?您都能感知到,故沒有脫離世界顛倒因,還有受感召天壽的危險。

世尊在這裡講的離我、人、眾生、壽者相,這壽者相,不是我們人間的壽命,人間的壽命能看得開,當然是要能自在,那就是菩薩了,菩薩不怕生死,不愛涅槃;有我相最怕的是感召天壽,修行在幹什麼?修行得感召天界的壽命,是一定的!我們凡夫幾十年的壽命,您是否在意?壽命盡了照樣要走,您不怕死就是無壽者相;而修行人潛在的危險是,為了怕死要求得長生不老,就可能有天壽的感召,有外道、仙道的感召,一入天界可能要錯失多少個佛出世,您都沒有辦法親近,若證得非想非非想天的無色界有頂天,人間壽命約等於536億年之多,如此可能要錯過一百佛出世而不得親近佛、聞佛法哩!

這我、人、眾生、壽者四相是我們調伏自心要用的,從這四相裡面去調伏自心,如何調伏?在經典後面的部分,世尊會慢慢的一直說出來。下一品就講:「云何應住?」「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世尊要先講破四相,來調伏我們的內心,再講云何應住,不住色相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做一切布施已,不求一切福德,離四相後當離所做一切福德。

(2003.09.20.講於法爾)


[ 《金剛經》選讀 ] [ 經典選讀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