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金剛經》來修行
--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續)
2003.9.20. 第 6 講(之11) 張玄祥居士 講於 法爾講堂(本篇文章為張玄祥居士所撰,未經同意,請勿引用轉載。)
四、金剛經經文解釋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三)名詞解釋(續)
9.無量無數無邊眾生:
無量無數無邊之眾生,眾生無數遍於無邊空間、時間,無數者不可數,其量遍於三千大千世界,時間無不可計量於過去、現在、未來之意。所以無量無數無邊眾生係指空間、時間、數量之無限,遍及六道故不能量,故名無量;又涉及三世,故名為無量;又言無、空、無有之量,故可稱無量。無數者言阿僧祇,梵語是謂不可數,是為無數。無邊者言空間之無有邊際,廣博不可思議之各世界間,即有三千大千世界。此處佛說無量無數無邊眾生,不可以有相來觀之,應是無相義、空無義。以諸法皆空故,乃說無量無數無邊。以法無相故,乃說無量無數無邊。同時以眾生空故,所以度盡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又言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以眾生無相故,所以度盡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10.四相:四相者係指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我相:我相者指人之色受想行識等五蘊色心法中,妄計身為我,有我所(受、想、行、識)等情見與想念,誤認此等為實有,起分別想中以為有我,我執當道則不能得解脫。若細分眾生界對於五蘊身心之執著,則欲界天以下眾生以色蘊為我,色界天眾以受蘊為我,無色界天眾以想、行、識蘊為我。進而言之,根本我執有兩種,一為世間所說我相,此大家較易了解;一為聖人所有之我相,稱為聖教所說之我相。世間所說我相者為有情、意生、生者、見者等之我相;二為聖教所說者為預流果(須陀洹)、一來果(斯陀含)、不還果(阿那含)、無學位(阿羅漢)、菩薩、佛等之我相。聖教之我相是以假我之身心,來修練成無四相之心,即能證解脫 知見。
我相:是指人於色、受、想、行、識等五蘊身,所產生的色法與心法之中妄計我、我所為實有,主觀意念的一個我,還有一切習氣毛病,讓你的心能去應緣的,就是我所,把這些都認為是實際有這些法,再這樣起分別想,以為法中有我,以致我執深重,不能得到解脫。
色、受、想、行、識五蘊身,在三界裡面,還可以分出不同的執著相,欲界眾生執著色蘊為我,因為實際感覺我有一個肉體,或者天神也一樣,以色蘊為最主要的,執著色蘊為我。修到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境界的是以覺受,因為這些在打坐之間,會起歡喜心、會起身體的痛苦、身體充滿氣機的快樂,在色界天裡面以覺受的受蘊為我。無色界是已經沒有色身,覺受也只有一個捨受,憂、喜、苦、樂、捨這五受之間,只剩下一個捨受,觀諸法平等,這無色界都是以心想為主。
再下去是行、識二蘊,這些都是心觀到非常微細的藏識裡面去,行陰微細是以這些為主,識陰是你的心還不是真正的清淨,雖然是沒有色身,但是識可以變化,還有一些心識產生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都是從識心而起,所以無色界以想、行、識這三蘊為我,大家把這五蘊稍微分類一下。
再進一步來分別,這個我相還可以從世間相與聖人的境界來分,世間所說的我與聖教所說的我相兩種,世間所說的我一般還有很多名詞,有情、意生、生者、見者等,這是見惑,看什麼有自己主觀意念的這些世間人,是稱為我執眾;聖教就是聖人、或者聽佛法所修證的這些行者,他們裡面還是有一個我相,只是愈往上去,對我的執著愈淡薄;或者是佛菩薩們有一個我相,但是衪們不執著,在小乘的四果預流、一來、不還、無學、菩薩、或者 佛,也都是還有一個我,只是不會去執著。
另外一個講法是真正的無我相的,只有佛菩薩,預流、一來、不還、阿羅漢,雖然我執不去執著或者比較淡薄,但是法的執著還是很重,法的執著也是微細的我執在作怪,沒有徹底摧毀我的執著,對於法的執著要滅也是不可能。這些小乘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的行者,還有法的執著。
人相:人相者謂人於受想行識等四蘊法中,妄計我生於六道中為人,故著有見取,即有人之見時,人與人之間即有分別想,有分別想就有對立之勢。我們有我相,就有對立的人相會產生,你都不去執著了,對方對你等於是似有若無;人相是我們人在受、想、行、識等四蘊法中,妄想執著推計我生於六道中為人,當有人之見時,人與人之間即有分別想,有分別想就有對立、不同人的對待角度;你沒有我相,則人相就不存在,他雖然站在你旁邊,你也不以為 有物,也不以為有一個東西、有一個人在前面,你心中都無礙。
眾生相:眾生相者指人以色受想行識等五蘊法中,妄計色我依受、想、行、識四蘊和合,與諸眾生緣緣相依,與諸眾生結善惡緣,成就眾生顛倒因,始有輪迴之根本。人人之間,三個就變成眾,有很多因緣會變成一個眾生相,眾生相者指人於色、受、想、行、識等五蘊法中,妄計我依受、想、行、識四蘊和合,受就是我們的感情作用,想是我們的心意念,行是微細的心所起的潛意識裡面的,眾生緣與緣之間的交义遷業流識都是在這裡,或者是八識所現的一切現象,這四蘊和合,就跟眾生都有因緣,是緣緣相依,與諸眾生結善、惡緣,在互動之間有善緣也有惡緣,當然也有無記,這些因緣之間攪和來,就成了眾生顛倒因。
在《楞嚴經》裡面所開示,人的輪迴有兩種根本:一個是眾生顛倒因、一個是世界顛倒因。眾生顛倒因就是有人相、眾生相,你不能夠去掉我相,會跟他們對立,有對立在互動之間,難免會招來恩恩怨怨的業,等待因緣成熟就去輪迴了;另外一個是世界顛倒因,世界顛倒因的眾生相已經成了,這世界顛倒因是欲界、色界、無色界,世界不是只有娑婆世界,還要往上看天界,這個世界裡面,你是感召到哪一天界?就會出生 到那一天界。
世界顛倒因是一個空間,你到底要出生哪裡?最重要的,世界顛倒因以壽者相而言,修行的人是往上看,不是往下畜牲、餓鬼、地獄道看,都是往欲界、色界、無色界這麼看。
壽者相:壽者相者係指人於受、想、行、識蘊法中,妄追求之壽命,人身欲追求不死,則修練仙道,或行善得生於欲界第一天,四天王天天壽五百歲,第二忉利天天壽一千歲,第三天夜摩天天壽二千歲,第四天兜率天天壽四千歲,第五天化樂天天壽八千歲,第六天他化自在天天壽一萬六千歲。欲界六天的第一天是四天王天的天壽五百歲,這裡講的五百歲,與我們人的歲數不一樣,因為天上一日夜,凡間這裡是五十年,一年以三百六十天算,五十年乘以三百六十天再乘五百歲,這是第一天四天王天的天壽50×360×500;第二天是忉利天天壽一千歲,在民間信仰常常有什麼千歲、什麼千歲的,都是忉利天玉皇大帝那邊的天神,忉利天這裡一日夜是凡間一百年,一百年乘以三百六十天再乘一千歲,這是他們的壽命,比我們人間的壽命還長;第三天已經離開須彌山,依空而居的夜摩天天壽是二千歲,夜摩天這邊離太陽、月亮更遠,這裡一日夜是凡間二百年;第四天兜率天的天壽是四百年;第五天是化樂天天壽八千歲,這裡一日夜是凡間八百年;第六天他化自在天天壽一萬六千歲,離太陽、月亮更遠,一日夜是凡間一千六百年,一千六百年乘三百六十天再乘一萬六千歲,是他化自在天的天壽,欲界眾生沒有斷掉睡慾、食慾、色慾(性慾)就是出生在這六道裡面的最高天六欲天。
再來開始修打坐,就會感召色界天的天壽,這不是算千歲的,都是算劫的,一小劫一 千六百八十萬年,廿小劫是一中劫,廿中劫是一大劫,後面都是算大劫的,現在色界天是算中劫。色界初禪天天壽有半中劫(梵眾天)、一中劫(梵輔天)、一中劫半(大梵天);二禪天天壽二大劫(少光天)、四大劫(無量光天)、八大劫(光音天);三禪天天壽十六大劫(少淨天)、卅二大劫(無量淨天)、六十四大劫(徧淨天);四禪天天壽一百廿五大劫(無雲天)、二百五十大劫(福生天)、五百大劫(廣果天、無想天)。
色界諸天天壽都是以倍數乘上去的,也就是他們距離日月多遠,與他們的身高都有關係,這裡沒有把他們的身高列出來,都是用「由旬」來算,愈往高的天,身高就愈高;與四禪最高天等齊的無想天,此修行人誤認不起心動念是為涅槃,其實無涅槃之證,所以此天就跟廣果天的壽命一樣,無想天這是外道天。
再下來有佛教修行的聖人,是住在四禪後的五淨居天,這五淨居天天神雖然四禪有神通,但天主也還是看不到五淨居天到底在那裡?四禪之上有五後淨居天,此是三果聖人阿那含(不返果)所居處,其天壽一千大劫(無煩天)、二千大劫(無熱天)、四千大劫(善見天)、八千大劫(善現天)、一萬六千大劫(色究竟天)。
無色界天空無邊處天感召二萬大劫天壽,識無邊處天感召四萬大劫天壽,第三天無所有處天是感召六萬大劫的天壽,非想非非想處天感召八萬大劫的天壽,八萬大劫是世間凡夫最長的壽命,16,800萬年(一劫)×20(中劫)×20(大劫)×80,000(八萬大劫)天壽大概有五百三十七億六千萬年之多,這是凡間相等的壽命。對突破色身的天神只有一個心,會出生到哪裡去?出生到無色界也是一樣,對於空的執著而感召,另外還有微細的、沒有斷的習氣又感召的一萬大劫,總共二萬大劫;識無邊處天的天神也感召四萬大劫的天壽,也都是兩萬與兩萬,一個是用心感召、一個是用習氣毛病剩下感召的。
有禪修行者天壽由半中劫至八萬大劫等,壽命長短不一,因人修證而異。但壽命要之即有盡,你為什麼會出生到哪一界地?為什麼壽命感召這麼長?是誰來感召的?修佛法沒有我相,就沒有這些被感召的我,就能自在無礙,不出生到哪一天去。所以阿羅漢悟得無生,無人、我、眾生、壽者相。菩薩悟得離四相,不愛涅槃,亦不怕生死,永遠於世間中度化眾生。
禪修行者的天壽由初禪天的半中劫至八萬大劫不等,壽命長短不一,因人的修證而異。了解《金剛經》所講的,要去除我相,就沒有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沒有我相就沒有眾生顛倒因、世界顛倒因,就能夠自在了,入涅槃寂靜的境界。我相、人相、眾生相是製造眾生顛倒的因,而沒有真正的去掉我相,雖然修得不錯了,眾生相、人相都沒有執著,但是也會感召天界的天神,出生到天界去,所以我相、壽者相也要注意,不要去貪求壽命,不然就沒有辦法超出三界。
第三品裡面,世尊告訴我們應該要如何降伏其心?就是要離四相,能夠做到離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能離這四相,就能夠把你的心調伏。四相的人、我、眾生、壽者,前面這三個相是關於跟一般眾生結眾緣成顛倒因,也就是眾生輪迴的根本;第四個壽者相與第一個我相有關,是天壽感召的根本,當然我相是最根本的,我執沒有滅,就會與人、眾生結無量恩恩怨怨的一切因緣,眾生的因緣能夠控制,我執的心就會比較淡;但是修行到愈高境界,還是有一個心識、還有一個我,就會感召諸天天壽,當然天神也是眾生之一。這四個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都是以我為根本。
(四)經文大意
佛陀即告訴須菩提說:「你問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諸菩薩摩訶薩應該這樣先來降伏自己的心,首先要破掉眾生相,自然就能降服自心。所有一切眾生共十二類者,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非有色、若非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若非無想等十二類眾生,都因情、想、合、離等顛倒因,有所妄執而成四類聚,成欲界、色界、無色界等三界內十二類眾生,我皆要令此十二類眾生證入無餘依涅槃,讓他們得命終證果,滅障度苦,證得寂滅。如是如來雖使無量、無數、無邊的各類眾生,都實證入圓寂,但終歸到底,實無有一眾生是因如來而滅度者。為什麼這麼說呢?須菩提!若菩薩心中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等四相,來做救度眾生的事,那就已有此心,有心即是著相,一著相就不是大菩薩矣!大菩薩之所謂大菩薩者,不要依我、人、眾生、壽者四相來想度盡一切眾生。若菩薩說有眾生可度,就會著我、人、眾生、壽者相,這樣就不是大菩薩。」
第三品中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先講降伏其心,須菩提問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釋迦牟尼佛先講:「降伏其心」,是在下一品講「云何應住?」何以會如此先問後答,後問先答?其實依修行的層次,先能知道如何降服其心,而後再來說云何應住,這在實修上,先 知心病,再依法而行,這是有次地的。所以第三品世尊先講如何降伏其心,且先講世尊自己的例子。
諸菩薩摩訶薩應該要這樣先來降伏自己的心,首先要破掉眾生相,自然就能降伏自心,眾生相的所有一切眾生共十二類,世尊皆要令此十二類眾生證入無餘依涅槃,讓他們得命終證果,滅障度苦,證得寂滅,這是先破眾生相。是大菩薩的,就要學習能夠度十二類眾生,問題是度完了以後要沒有一個眾生可度。
如是如來令無量、無數、無邊的各類眾生,都實證入圓寂,但終歸到底,實無有一眾生是因我而滅度者,度眾生是一回事情,但度完了就算了,為什麼這麼說呢?須菩提!若菩薩心中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等四相,以這四相來做救度眾生的事,那就已有心執,有心執即是著相,一著相就不是大菩薩了!因為很可能就去跟他們結緣,或者感召壽者相。
大菩薩之所謂大菩薩者,不要依我、人、眾生、壽者四相來想度盡一切眾生。若菩薩說有眾生可度,就會著我、人、眾生、壽者相,這樣就不是大菩薩。在第三段是講我們要當大菩薩的人,先要學習釋迦牟尼佛發大慈大悲的心,來度十二類眾生,雖然度了十二類眾生,要無一眾生可度者想,為什麼呢?因為你離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來做度眾生的事情,這樣就不會與他們結緣,本來要度他們的,結果卻結了一大堆緣,到最後沒辦法自行解脫了。大菩薩要不住四相才能自在,也就沒有眾生顛倒因、沒有世界顛倒因,當然就能自在無礙。
(五)如何依本經文修行
1.「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
若是你想學習成大菩薩法,就要這樣來降服自己的心。要修菩薩道就要最上乘、無上乘,以佛陀所做所為來做為學習的榜樣,世尊怎麼做呢?就是要度卵、胎、濕、化、有色、無色、非有色、若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這十二類眾生,讓他們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已,但是要抱著實無眾生得滅度想,這很重要!為什麼要這麼做?因為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大菩薩,佛是已經成佛了,已經空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我們要跟衪來學習,不要依自己胡思亂想的心意來修練,或者在修行過程之間執著一切有為法。
你懂的佛法與外道世間法最大的不同,佛法是一直在捨一切法,在修行過程之間所面對的一切境界、方法,與所證到的、體悟的種種事情,都要把它觀空,這是真正的佛法。剛開始不見得每一個人都能做到,但是觀念很重要,很多外道法心能夠看到光,每次打坐就要看到光,或者在光中裡面讓它產生不同的光,或者光會怎麼變化?心裡怎麼想,光就怎麼變化,都是在玩這些,要知道你的習氣與境界執著,就會感召天上的哪一天去?有光就感召第二禪天的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這三天。
在我們修行打坐之間,你可以體會諸多境界,但不要去執著,這般若波羅蜜的智慧,就是告訴我們對於境界還不懂,懂了以後體會一下就放下;若常常看經典,經典之中都有載明種種的境界,就像小乘的世間修行法有《禪秘要法經》、《坐禪三昧經》、《坐禪三昧法門經》《坐禪法要》等,世間禪裡面釋迦牟尼佛也有講這些法,這與世間禪都一樣,像白骨觀、不淨觀都一樣,都用心去觀,先觀白骨人,然後讓一個白骨人、變兩個,兩個變成好多個,然後充滿一個房間、整個台北市、整個台灣、整個世界,整世界充滿了白骨人,四大部洲、整個宇宙都充滿了白骨人,這都是心所變化而成的。你的心會有這些變化,沒有代表什麼,這些都是心用的問題!你就知道心有這個功能,但若不放開,就會感召出生到哪一界地去!
以這色界四禪天,前面有十二天加無想天總共十三天,這是世間禪,小乘有修佛法的五淨居天(不返果聖人)總共十八天,你會陷在這裡面去。我們修習佛法,第一個要空掉四相,因為沒有我相、沒有人相、沒有眾生相、甚至於壽者相都沒有,才能成為大菩薩。我們除了智慧有限,沒有辦法像世尊可以遠觀三千大千世界,能夠了知所有世界裡面、所有眾生的因緣果報,我們沒有這種能力,所以看經典只是學習世尊,到時候我們要如何降伏其心?空掉我自己?
我相不是肉體的這個我相,心裡面的那個心才重要,心還執著色身,這修行還離太遠了。若行者還執一個微細的我,就沒有辦法破掉世間因緣的感召。這不是開悟了以後就能怎麼樣,開悟了以後,心感還是沒有辦法斷掉我相,沒有辦法把人相、眾生相這些都把它空掉,因還有一個對立的現象存在,就沒有辦法自在。
講起來空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很簡單,其實是不簡單!因為世尊告訴我們要用四相來調伏自心,才有辦法成為大菩薩,既然我們智慧有限,經典剛好做為我們的導師,我們才知道怎麼來做。方法現在知道了、目標現在也清楚了,要成為大菩薩,什麼法都不能執著,把我空掉、把人、眾生空掉、把追求壽命的心也空掉,不怕死亡、不怕生生滅滅,有生有死好像是自在了;大菩薩是從小菩薩來的,小菩薩都是在世間禪定裏面這麼磨練、累積智慧的,這一世出生又死了,不要怕壽命短。現在人壽只有七、八十歲,你就追逐壽命,要能活千萬歲。讓怕死的心滅了以後,死了再來,來了以後再死,這樣不怕壽命短暫,這是大菩薩的修證。行者不一定要去追逐長壽,像天上那種很長久的壽命,佛教徒應該要有這些體驗。
今生好不容易已經懂得一點點佛法,死了以後真的下一世再來,有的人怕下一世又迷糊了,怎麼辦?今生所種的善因,永遠就是一個善因,不用怕!今生所造的無明,當然也會有墮落的時候,墮落都是有階段性的。當你懂了這些因緣果報,您也都不必怕會墮落到畜牲道後,說要怎麼辦?因菩提種子還是在!菩薩這麼樣的不去追逐壽命,學一切法、不去執著一切法,現在知道要怎麼來用功了!第一個要調伏此心,調伏此心先破掉內心的我執,我有憂、喜、苦、樂這些覺受,有一個想念的心,有一個潛意識裡面,可以與眾生之間因緣牽扯的行陰,我們有一個阿賴耶識的識蘊,你要去懂這些,諸識裡面都不要有一個我、不要有一個人、眾生,這個觀念很重要!
很多人有一些靈知靈覺,看到某個人,這個人是誰?是我以前的什麼親人?我們同學就有這樣的,知道然後放不開,這樣不是修佛法的,這是有我相、有人相,看到這個人是我前世的丈夫,今生又趕緊再嫁給他,這還有一個我,我看到以前的丈夫就再嫁他。若是一般人看不到,迷迷糊糊隨著因緣牽扯,看到了又來結婚。但既然在修行了,又修到了這個境界,過去的因緣是這樣,就要空掉我,沒有我了!就沒有以前的丈夫、不丈夫了,它只是個緣、是善緣,這種心能夠超越,才不會在人世間裡面攪和,才能成為一個大菩薩。
覺知了又放不開,表示我相很重,當然有我相,就有人相,這個人跟你是什麼因緣?就從眾生相裏面去了知、從行陰裡面去了知、從阿賴耶識去觀。這個我相要怎麼破?若行者有宿命通了,每一個都有因緣,你又脫離不了這些緣,怎麼能當成大菩薩?要先把自心的那個我,不是這個肉體的我,這個肉體把它觀成空假的可能比較容易,但內心的那個我執心才重要,我們破掉這個心,當然我是男的、我是女的,要轉這個念也很不簡單,若能轉這個念,女生也不是女生,把她看成是中性的、不男不女的、或是空的,這樣你才能下一世不見得再出生做女生。
這個我要轉成無我不是那麼簡單,從各個境界裡面去,從心裡面去,從超能力裡面去感知的很多事,其實簡單的一句話,就是「放下」!不要讓緣去成就一切的因緣果報,這樣才能夠超越。很多人都喜歡講緣,誰跟誰有緣、誰又跟誰有緣,當然是真的有這些事情,但是你要空掉我相,就不能去講這些,可以在心裡面去體會,不是用感覺的,讓你真正的了知,誰跟誰之間的因緣,你要能夠不受它左右,這也是最難的。你要受它左右,我喜歡的緣就天天黏著,我不喜歡的緣就很痛恨,這個心也就一直很不舒服,正是我相的存在。
不論是善惡因緣,儘量要把我拿掉,儘量能空掉我,才能去空掉對方的喜歡、不喜歡的人,這樣一個能做得到,你就能無數個做到。三個以上就是眾生了,無數個眾生,未來的緣、現在的緣、過去的緣,都能夠不受他們的左右,這時才有一點做到真正我相滅的樣子。要空掉我相不是這麼簡單的,要從各個層次去思考,從你所體會的因緣果報之間、恩恩怨怨之間,各各個體所合成的眾生間,這麼去中立、客觀你自己,然後把對方一個或無數個把他中立化,這樣你才能夠破掉我相。
是要調伏其心,而這裡沒有講調伏,只是告訴我們要破四相,破四相就是要調伏你的心,光有我內心的喜愛、不喜愛心很重,都沒辦法調伏,可以感覺哪一個因緣是善的?哪一個因緣是惡的?人相就沒辦法脫離,要把我相空掉,所感知的善緣、惡緣,自然也就比較能自在,不會受到他們的影響,如此人相就能夠把它破掉。一個能破、其他的就能破,或者厭惡的、不痛不癢的,這些平淡因緣你能破,那些親因緣,非常親近的這些人,你就比較難,要能夠轉你的心,對你的親近家族裡面的成員,能夠保持一個沒有我相,這個會更難。
為什麼我們出不了家,就是這個情太重,有的人為什麼能出得了家?就是把這個情能夠淡薄,這就是人相、眾生相裡面的一個因緣能夠加以控制。當然現在大部份的人,有的是身出家,心還是沒有出家,心裡面還是罣礙俗家的父母、兄弟、姐妹等一大堆的人,心還是有煩惱,這是還沒有完全出家。要調伏這個心,若是心裡有很多的情見,是成不了大菩薩,小菩薩是有一點小成就,不能成為摩訶薩,所以要空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才能成為大菩薩。
講到目標是要成為一個大菩薩,第一個應如何降伏其心?方法就是要斷空四相,是破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等四相,破這四相都是在講心裡面的因緣牽扯關係,你要如何來控制?空四相最根本的就是斷我的執著,我的執著是心,這裡在講如何調伏其心,怎麼對的上來,對於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都是你的心去變化、執著而來的,我們要修的是心,要看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你的心都沒有,它就沒有,這樣就是把你的心調伏了。
下面世尊慢慢的一直把方法講出來了,現在我們要依佛陀的教言來修,不依佛陀的教言來修,頂多只能修到世間的色界、無色界的禪定而已,甭說會成為大菩薩,連阿羅漢、小菩薩都證不得。為什麼有的修行人、有善心的人,都沒有辦法接觸到經典?有的人一接觸到《金剛經》就非常喜歡,天天抱著唸,有的人唸一次、兩次、或來唸幾次就不來了,有這因緣但是這個因緣曇花一現。
我們能夠讀誦《金剛經》是不可思議的,你在修行過程、讀誦《金剛經》之間,常常碰到被人家修理、遭到人家侮辱、看不起,尤其上班族這些長官很會修理你,《金剛經》的果報不可思議,有的人是要墮落到三惡道,經典的能力是不可思議,但果報也不可思議,就會現出常常被人家輕賤或侮辱的這種現象。
若沒有出生到下三惡道的因緣,讀《金剛經》你應該是可以自在,在大眾中可以與大眾非常協和,這表示是順緣。不管是順緣或惡緣,還有所看不開,就是有我相,順緣、惡緣都是緣,也都能夠沒有我相,即使他再欺負你,這個人相、眾生相,你都空掉、都不會在意了,對事不對人,那個人把他空 掉了,事情過了就算了,這就是我們隨時要去調伏的心。
2.「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若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從這段經文裡,世尊在告訴我們要發大心,要學習佛陀的大慈大悲胸懷,要能令十二類眾生都能入無餘涅槃。問題是我們夠不夠能力?世尊有此大慈大悲的無量心,是因已修證到如來十地,自然能使十二類眾生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因此,我們亦要先成就自己,不然自己不能成就解脫道,就要令一切眾生得解脫,怎麼行呢!自己沒有大神力,就要來度一切眾生,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要先學習成就自己,然後有能力時就要學習諸密法,來令一切眾生得度。
反觀有些人修習密法者,自己都沒有真正成就,就已在執行施食給非人眾生,像這樣也僅是布施的一種小慈悲,若不去真正修內心,去除習氣、毛病、妄執,自己永遠都沒辦法成就。所以我們把世尊的此種大慈、大悲心記取做為目標,然後努力用功,經無數無量劫當會有所成就的。要能度人天眾,要有具足的福德,以德服人天,使他們入真正佛法解脫道,能入有餘依涅槃已是不錯了,哪能像世尊能令所有眾生入無餘依涅槃。要度卵胎、溼化等眾生眾,得靠諸佛密咒,有如《一切如來心祕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中的密咒,在高山野外誦持此咒,對於此卵、濕、化眾生聞此神咒,都當得去除此惡報而生於人世間,之後能修學佛法,即有證得涅槃的一天。此經咒一誦持了,所有微細眾生被你感召,聽到這個咒的這些眾生,在荒野之間的小蟲都可以得度。
行者修到一個境界以後,空掉四相了,就是開始要學密咒的時候。當然我們還不行,沒有修到大菩薩,到底什麼叫做大?是起碼要到八地以上的菩薩,七地以前的菩薩,還是有學位是小菩薩,不會神通變化、不會虛空咒語;每一位菩薩都有自己的咒語,像中土普庵禪師一樣,他是證得八地菩薩位,就自己能唸出一個咒語出來,所以說是八地菩薩了。
第二段提出來的,接著講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若非無想,這裡少了兩個,若非有色、若非無色,不知道是原文漏掉,還是世尊那時候就漏掉的,不知道?所有一切眾生應該有十二類,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你有沒有做到空掉四相?世尊為什麼先講如何調伏其心?先把這十二類眾生列出來,「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度十二類眾生入涅槃這是一回事情,是大菩薩所應該要做的。我們從這裡要學習到發大心,為什麼我們不能做大菩薩?我們自己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怎麼還有辦法幫助別人?是不行!但是發心很重要,你要發菩提心,你要發證得無上菩提、如來菩提,既然發了大心,就要做大菩薩,做大菩薩這十二類眾生都要度,就像世尊一樣,令他們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現代有兩種人,一者就像我們在修自己如何解脫?已經忙得很,對內心的毛病都要斷除,已經花了很大的精神;另外有些人不修心,也不去認真用功,這些人常常去行施捨,學一些密法在施食,做些什麼供的?去供養這些非人之類的,光修那個法而不知去修心,是沒有機會滅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的。你把我相滅掉了,還有什麼法?有什麼眾生?
現在佛教的情況很複雜,當然每個人的因緣不同,有的修小乘法、大乘法,有的修大乘的密法。修密法者上師怎麼講,學生就怎麼做,也不知道在幹什麼,繞了十幾、廿年,心地也沒有什麼進步,照樣我相還是執著者多,我相就是習氣毛病太多了,我的執著常常還是很重耶。
現在世尊要讓這十二類眾生進入涅槃而滅度之,這就是大慈大悲的胸懷,這是我們要學習的,我們要反省,以前為什麼這些蚊蟲、螞蟻看了很痛恨,恨不得把牠們踩死,現在要後悔、懺悔了,我為什麼不度牠?為什麼要把牠們踩死?度到底要怎麼度?有沒有能力度?當修到一定境界了,就會想世尊是如何度這十二類眾生的?這些微弱、下賤、卑微的螞蟻、蚊蠅,世尊怎麼度?問題是我們也想發大心,證到離四相後世尊如何教你化度眾生?如何將卵、胎、濕、化生把它們度了?或者世間色界、無色界的這些天神,你有沒有辦法度?他們每一個也都是神通變化無量,神通變化無量要心不動入空,你也可以教他們,這倒反而還比較好教導入解脫道,但那些卑劣、微賤的眾生,尤其是濕化的,像蛆、蚊蟲、蟑螂、螞蟻,你怎麼度化?你的能力夠不夠?這個讓我們常常在想,是不是學一些密法來度這些?問題是你能否空掉四相,空四相沒有做到,又怎麼能學無上心法來度這十二類眾生?這是互為因果的。
當然末法時期要成為一個菩薩或大菩薩是很難的,大菩薩祂不會現身,祂不會在我們人世間裏面,除非再化一個像寒山、拾得,或者布袋菩薩等,祂們都是用一個化身而現在世間。現在看起來是神通變化無量的菩薩,末法時期愈來愈少,我們德行不夠、道德淪落,這些聖人出現的更少;我們雖受了菩薩戒,在這世間打混或者來來去去,可以說是有學位的菩薩,還在學習如何解脫,但在學習之間也要發大心,像釋迦牟尼佛一樣有大慈大悲、大喜大捨的四無量心,我們是沒有,但是起碼也要發慈悲喜捨的心,慈悲喜捨是菩薩的境界,佛是有大慈大悲、大喜大捨的四大心;如來衪是大慈大悲,十二類眾生也都能夠度,也有能力度,能夠令十二類眾生入無餘涅槃。
世尊有大慈大悲的無量心,已修證到如來十地,自然能使十二類眾生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現在你會想,世尊若把所有的眾生都滅度了,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的眾生?這不是有一點矛盾?我們為什麼會輪迴?我們還沒有輪迴以前,也是在無餘涅槃之間,都是一念無明又下墜了,就像在高樓上看星星一樣,看的眼花撩亂,一不小心執著虛空之間,本來沒有東西,看久了空花水月的影像就會出現,你認為是真的,會去抓這種瞪得發勞的幻象,你就會踩空而淪墜下來,心動念就會淪墜,之後我們就這麼一直再輪迴。
不管怎麼樣,現在學《金剛經》,是在學如何來破四相?破掉四相以後才能像世尊一樣,有能力來度十二類眾生,舉這十二類眾生只是一個前引,要講的是後面這一句話:「實無眾生可滅度者」。空掉眾生相,先提這一句,我們在這裡要學的是,我有沒有廣大心想要來度他們?
眾生不是絶對的入涅槃,也不是入涅槃就不會再下墜,天上的天神壽命盡了、又下來,地獄道的眾生感受地獄報去受苦,受苦完了又要上來,起起伏伏的、上上下下的,眾生都是在這裡面打轉;但是我們學習到一個,是要有如來的心地─大慈大悲的心,我希望高等的、低等的、所有的眾生,都能來度他們。因此,我們要先成就自己,有沒有能力?是最大的關鍵,自己都救不了了,還要救別人,自己受一點苦就受不了了,如何承擔其他眾生苦痛?
有的同學也有菩薩心想幫別人,怎麼一幫別人,自己身體就發病?這樣怎麼能幫?馬上就走回頭路,行不得也!菩薩不是那麼好當的,要學習無我相,無我相就沒有什麼痛不痛、病不病的,都無所謂了,即使幫人家,自己生病就生病了,這種菩薩精神,是菩薩道踏出去的第一步。就像維摩詰大士示病,這大菩薩也會生病?祂說:「眾生有病,所以我亦有病。」一個剛要跨出菩薩道的行者,一碰到障礙了,就懷疑自己有沒有這種能力?有沒有能力,是在於有沒有空掉我相?能空掉我相,就能空色身的病痛,其實都是互相有因緣的。能夠空我相,再進一步空法相,就些因緣也左右不了你,能夠左右也是短暫的,你都能夠把它擺平,這樣鍛鍊、鍛鍊,就能從小菩薩成為中菩薩、成為大菩薩,菩薩在學習之中得到很多的智慧、得到很多的道理。
學佛法不是學那種有招式的有為法,是在學習無為法,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些也是無為法,無為法你學到了,可以產生你的功夫、能力,您先要成就自己,不然自己不成就解脫道,怎麼能令眾生得解脫呢?要先自我成就,自己沒有大神力,就要來度一切眾生,是不可能的。
剛剛我講的,有的人剛踏出去一步就碰到障礙,碰到障礙又不想繼續下去,就不會長進;想繼續下去,起碼要有一種定力、要有點智慧,靠自己去學習,自己學習所得才是自己的東西;我們有的人還沒有建立一種正確的觀念,碰到障礙就去求菩薩,菩薩來幫我解決就好了,這樣永遠的依賴菩薩,怎麼長大?要從苦難、困境中,如何殺出一條血路出來,這個過程之間的曲折,那種絞盡腦汁、智慧靈光一閃所產生的智慧,這才是你的。
現到碰到障礙了,自己的障礙也求菩薩,或者是別人的障礙,為了幫他也感召障礙,你也交給菩薩去解決,這樣還是沒有辦法鍛鍊出自己的功夫出來。當然,佛法修空觀,一路走來空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就有能力慢慢地去建立那種無為的寶刀,然後能無往不利。
有個公案是「蛤蟆背大象」,癩蛤蟆可以背大象,癩蛤蟆是那麼微小,但是可以背起大象,是用以比喻無為法是能四兩撥千斤,像癩蛤蟆可以背著大象跑。問題是我們沒有辦法做到對法的不執著、對肉體的不執著、對我們心裡面有一個我的觀念不執著。若是做到能夠空掉色身不是我,空掉對大家感情、感受那個不是我,對眾生之間的那個感受也不是我,因緣之間的牽扯那個不是我,這樣慢慢的學到無為法,就有很大的能力,不用一法就可以瓦解敵人的一切法,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先自己成就然後才能度化眾生。《金剛經》就是在教你這些方法,做到這樣就有大神力,有大神力才有辦法來度這十二類眾生,所以先要成就自己。
最後證到空、無相、無願等三三昧,真的解脫道了,這個時候要再回返過來學習密法;當然我常講,剛開始學初級密法的人,都不是利根的人,所以要繞一大圈,由諸佛菩薩來幫他。但是有的人因為太依賴了,認為我天天唸咒,氣充滿了身體,可以看到光、可以看到佛、菩薩,身體會有怎麼變化,可以看到鬼神什麼的、、,以為這樣就是在修行。不是的,要成就菩薩道是要空四相,離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金剛經》開宗明義就告訴你,要如何調伏其心?要空掉我相、空掉人相、空掉眾生相、空掉壽者相。如此真行者還在搞什麼從我的肉體之中產生的什麼炁?什麼光?什麼相?這都是有為法,愈學愈著迷那就完蛋了,根本就變成外道或鬼神之類的,所有的外道法都講靈通變化的,都是這些天神、鬼神之類的。
有一很奇怪的事,最近看了到印度朝聖團的資料,我們看到世尊證道的時候,天神就在衪的周圍之間,用神通力變一個蓮花池,給釋迦牟尼佛去洗澡,釋迦牟尼佛已經成佛了,為什麼自己不會弄?要天神弄個大水池給世尊洗澡呢?弄個會出水的泉給世尊喝水,既然成佛了,世尊不會嗎?這些都是很好的問題?留待您去好好思考!
不學佛法就什麼都不會,只是心可以不受外境的干擾,不受外境的干擾就是解脫了,而去學有為法,有神通變化無量,但卻是解脫不了,為什麼天神都會變?沒有來學佛法,就沒有辦法修到解脫。當然在這個時候,我們成就以後要去度眾生,要學習世尊有大慈大悲的心。
前幾天有個常字輩的出家師父來,看起來六十七、八歲了,以前生意做得不錯,自己也在修行兼修密法。在家修後覺得有點樣子了,應該可以出家,他也就出家了,出家後跟了些上師,卻搞不出什麼名堂來,天天還是只會施食、唸咒,這樣是在修什麼?他說得很實際,搞了半天只學會施食,後來覺得不對,這樣就是在修密?修密就是天天給非人施食、供養他們,這樣就是在修佛法?自己知道不對!
後來他看到元音老上師的書,才知道原來認識自性就是這麼簡單,明心見性也是這麼簡單,發現自己以前走錯路。前幾天就來道場,希望能夠有心中心法的灌頂,我請他到上悟下本法師那裡,因為沒有傳承,我不幫人灌頂。他也很用心,當天就回豐原,回到豐原就打電話給我,要我告知何時方便去找上悟下本法師,我告知他要儘快去,因為我們要出國,經過上悟下本法師同意,在第二天他就去灌頂了。
對一個法求之不得的時候,他年紀又大求法的心很急,隔天清晨六點馬上坐車南下,從高雄搭計程車進去六龜,到達的時候已經早上十一點,十二點吃完飯後,上悟下本法師馬上給他灌頂,再灌完頂供養師父後,接著又搭計程車回程,下午五點多又打電話來,告知已經完成了灌頂;有時候因緣成熟,他又那麼發心,很積極去做該做的事情。您看他過去搞了一、二十年的密法,天天都在那裡施食、唸什麼咒、、,都沒有進步與成就。
上悟下本法師告訴他一天要唸四萬遍的咒,那怎麼可能?上悟下本法師唸給他聽,唸得好快!我們修法兩小時,才唸一千次,四萬遍要唸幾小時?但總是要唸得很熟;他還沒有修法,現在先唸咒,他很用心!用心是一回事,根基、有沒有那個福報?就看他的造化了!
為什麼要去掉這些習氣毛病?沒有去掉這些,我相永遠都在,最基本的我相就是心病,是對我的執著,我的執著來自於種種的習氣毛病,對於這個因果要搞清楚,這些不斷我相怎麼去成就?再者這些習氣斷了,我相不見得就能滅,度了以後還執著有一個我,為什麼?因為還有一個眾生可度。後面也講到了:「實無眾生可滅度者」,雖然幫忙了很多眾生,或者做一些法幫助眾生,過了就算了,不要再去檢討,到底有沒有效?到底他好了沒有?連這種念頭都不必去想!這樣你就是沒有那個度人的心。
我們要記取世尊的這種大慈大悲的心,做為我們學習的目標、努力用功,今生不能成就,但是經過無數量劫以後,總是會有所成就的。度人、天眾要有福德具足,因為人、天眾大概都是福德比較好的;尤其是天神,你的德行、智慧要比他更好,他才會服你。度人、天眾使他們真正入佛法解脫道,能夠入有餘依的涅槃已經很不錯了。有餘依涅槃是沒有破色身,色界天的天神,或者是人,他今生無法破色身,但是他修初禪到四禪的境界,你跟他講佛法,他可以悟到解脫道,心空無我就有得有餘依涅槃的境界。
我們不能夠像世尊能令所有眾生入無餘涅槃,要度卵、胎、濕、化這四生的眾生,我們得靠諸佛的密咒,這《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的咒語,我們讀過經典就知道,在高山野外讀誦此咒,可以使這四生眾生聞此神咒,當能去除惡報而生於人世間,之後能修學佛法,即有證入涅槃的一天,起碼小乘的解脫能夠證得;這是度十二類眾生的一個引頭。(待續)
(2003.09.20.講於法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