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金剛經》來修行
--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續)
2003.8.23. 第 6 講(之8) 張玄祥居士 講於 法爾講堂(本篇文章為張玄祥居士所撰,未經同意,請勿引用轉載。)
四、金剛經經文解釋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三)名詞解釋(續)
6.十二類眾生:
除上述一聚卵、胎、濕、化等成四類者,還有二聚八類眾生,各聚均因情、想、合、離等四因成就一切眾生相,十二類眾生有卵、胎、溼、化、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等,現將後八類說明如下。
(1).有色類
色者物質形相,係指「情、合」成類因,此類眾生因色有質色、形相,但性不通明,逐成留礙,因留礙轉成障礙,而成顛倒障礙之惑,終於成就顛倒因。逐崇事禮拜日月、星辰、火水等,以類此情見相合,為求光明色相,展轉努力不息,而感召是類之果報,即如稱做休咎精明之類。吉者為休,凶者為咎。精明者有如日月、星辰,有吉祥、不吉祥之光明。在物者可化為螢火、蚌珠,皆是精明之類眾生。
我們人有這個色身,一定是感情很豐富,然後用情去合一切業緣,才會成為輪迴的顛倒因。此類眾生因色有質礙,但性卻為不通明。我們這色身是有,但不像釋迦牟尼佛修到肉體像琉璃寶珠一樣通明,可以看到裡外皆通明,我們沒有那個修證,所以說性不通明,就這樣變成一種障礙。
有色類就是有我們這個肉身或形相的,包括天神,天神雖然沒有肉體,我們人或動物有四大假合這個肉體,天神是有一種形相,他沒有一個實質的重量,他們拿來秤一下 ,是秤不出重量的,天神有多高?四天王天身高就有半由旬,約有二十哩,一哩大概六百公尺,乘以二十,起碼有一萬兩千公尺那麼高。他們穿的天衣都是好幾層,拿來秤一下只是一、兩那麼重,他的身體有多重?身體一定更輕。你要知道這些,就知道他們還是有色身,並且還有天宮住處。有色類像我們人、畜牲、海產之類、天神、地獄眾生等,這些都屬於有色類的,他們是情合成類因,此類眾生因色而有質色,這種情見就會變成你會有色身,但他們的自性不通明,變成是一種障礙。
當留礙轉成障礙,這個肉體因為性不通明,就會變成一種障礙,要飛、飛不起來,以顛倒障礙之惑,而成顛倒因。你要執著有個身,然後又要出生這類的無色,所以想變成有種東西來依附在肉體以外。你在修行卻不會再稀罕這個肉體,會去追逐一些太陽、月亮、星星之光明,或者是去追求水、火這些有形有相的光明,以你的情見加進去,變成想合,以想成光明的色相,這種觀念不是一次,是輾轉不息的一次又一次的這樣熏習,就會感召變成有色,就會發光、會變成天神、會變成日神、月神、或者北斗七星的神、、,所有日月、星辰、星宿等光明,都是這一類的。
這一有色類的,還有今生崇拜火、水光明者,譬如婆羅門教的,會追逐那種火光,看到火就像看到神一樣,一直拜、一直拜,又稱為拜火教。有沒有火神?有啊!水神都有了,火神當然也有。他們的情見都喜歡火光或水光,以情相合,為求光明色相,展轉不息,而感召是類之報。
即如休咎精明之類,就是這一類的有色類,如日月、星辰,吉者為休,你化做哪一個星球裡面的一個星星、或什麼的,那是好的,心地好是休,壞的就是咎,壞的人也會想去搞這個、搞什麼光的,凶者是心地不好的就是咎,會形成不吉祥之光明。在物可化為螢火蟲、或者可化為會發光的蚌珠,這些都是精明之類。
不是喜歡形形色色的光亮就是好,好者可以升天到日月星辰上面去,不好則會形成螢火蟲也會發光,就像成為蚌所含珠,慢慢的長出這個珠,它也會發光,就會變成這一類的東西,有色類喜歡光明。我們修行不要情、想相合,不要去起這種觀念,光就光、看了就看了,不好的看了也看了,沒有起什麼念想,要抱著這種不即不離、無所有、不可得的心,以般若波羅蜜的智慧去觀它。
一個人真性通明時,他雖有質色也會飛的,譬如心密大愚法師修證到性清淨也會飛。我們人開悟以後,氣脈都通了,要能把你的自性,這些受、想、行、識的毛病都能夠清淨了,要飛,他也會飛。是我們自性不通明,這個質礙變成真的有重量,你要練成炁旺、性通明,叫他飛、他就會飛。我想在座的,很多前世都是修行人,也許每一個人在夢中都有飛體驗。
有一次我夢到上悟下本師父,那時候我跟他在一個小島在修行,那個小島很奇怪,地上有很多的烏龜,像是長壽烏龜之類,然後他在飛、我在看;所以為什麼那麼多人,那麼多師父都不投緣?卻與上悟下本師父那麼投緣,一定要跟他湊在一起,這是因緣!又有一次因緣夢見,他穿白衣道服,在教梵唄、唱誦的,我也跟著他在唱什麼的,這些都是在夢中現起來的景象。
為什麼諸佛、菩薩也有一個色身,但是可以穿牆走壁?可以這樣來去無礙,因為祂們悟得空有不二,沒有阻礙了,沒有阻礙就是性通明;當性通明的時候,你要穿牆壁就可以穿過去,鐵窂關不住你,關在窂房變一個身就出去了,這是怎麼做到的?你把它想空,色即是空,然後用意念這樣就出去了。
明初有個人入定去了,一入定身就不見了,入定的時候意念就胡思亂想,想到他某件東西放那個柴房木櫃裡,開始起想:「東西到底還在不在?」這個念頭一想,好像沒事了,但是一出定醒來時:「唉!我怎麼身在儲存雜物的柴房裡,糟糕!柴房間門是上鎖的!」他怎麼進去的呢?因為在體性清淨通明的時候,他起了念胡思亂想,就這樣身就化空變進去了。結果他要在裡面敲門:「有沒有人在?」最後家人才來開門,問他怎麼將自己反鎖在裡面,他也不知如何來解釋這回事。
已經證到菩薩的人不會胡思亂想,不會去想這個、想那個,他不會罣礙,眾生跟他有什麼關係?沒有關係,除非眾生有難、或是想到他時,才會應化一個身去化解事情、排解他的疑難,有些同學就說,老師你什麼時候來夢中教我什麼、什麼、、,像劉桂英也講過,我也不知道,講過什麼我也不知道,但是去哪裡?裡面有什麼問題?他就會為你開導、是什麼事、你當下就會懂,自己卻不知道,因為我們還沒有成佛,就是我們化身出去,還弄不清楚是在作什麼?但是佛菩薩衪清楚,因為衪已經心清淨了,哪一個人想衪?衪化了哪一個身出去?幹了什麼事情?化了幾千萬億個出去?衪都清楚,我們還不清楚。
有幾位同學提到我有現什麼化身去,你問我,我真不知道,講什麼話我也不會知道。像上悟下本師父也是一樣,有的人會說他的化身來了,有時微笑或說什麼、、,當事人是不知道的。你無形中憶念他,他就會化身出來,這是難免的。
每一個人不管是未來的,或者已經來了,千里迢迢來的,都是有因有緣的,修行要能知道從因緣之間,儘量能夠淡化,能保持一個平常心,道友就是修行人,不是再來迷糊,在情、想、合、離裡面,每一世又攪和不清,那就又迷糊掉了。
(2).無色類
無色者無有質量、形相等,係指「情、離」成類因,因此類眾生無有形色。此類有情認為有色身就成質礙,欲色成為銷散,就能無形入空,故感召成無色惑業,依此妄想晦昧幽潛神識,和合成暗,故感召此無色類之果報。即會出生做空散、銷沉之類,有如無色界四空處定天神,或如虛空神、旋風、魃鬼等類。魃鬼者,此鬼宿因性多婬,為色動亂身心,如風鼓物,故受此報,還託身於風,而成所謂的魃鬼。
第二類無色類,若用你的感情討厭這個肉體,想拿掉、拿掉,因為有這個肉體會生病、會怕冷、怕熱、、,一直要用情想脫離這個色身,就會變成這一類的。此類眾生無有形色,此類有情以色身質礙,很討厭這個色身,沒有這個肉體,我心可以飛了,可以不生病、不怕冷、不怕熱、不必吃飯、、。有這個肉體是很討厭,欲成銷散無形入空;無色界的天神,大概都是有這個心態,認為這個色身框住我、讓我不能自在,一直觀、觀這個身空如甕、如癰、如瘡、如刺,無常苦空,無我欺誑,和合則有,非實有,如是念已,捨虛空緣。色身如甕是一個形狀,把我的身體框住了,不能讓真我一直擴散、擴散,把我的身體纏住了。您也把它看成好像長了瘡、長了痔瘡一樣的很討厭,就一直要脫離這個色身,當然最後能成無色之類。
要能脫離這個色身,另一個我真就真會脫離色身去了,脫離色身就變成只有個心,或這無形的心會徧滿虛空,這就是突破色身了,進入無色界的境界,心不動時就會入空了,故感召成無色惑業,依此妄想晦昧幽潛神識,這種人因為都是用心,就會晦昧不明,心是看不見的。
若講用心觀人的境境,用心觀人的個性,用心觀人現在的喜怒哀樂,這就是心感,但是心感是很微妙的,只是用直覺的,沒有像眼睛要能看到什麼。但心感是超越一切五根之覺受,讓心靈能清楚的了知事情。還沒有到那個功夫,他們都是比較晦昧幽暗的神識,和合成暗,故感召無色類;這一類的空散銷沉之類,有如無色界四空天或如虛空神、旋風、魃鬼等類的,大概都是屬於無色類的。
我們有一位虛空藏菩薩,是以菩薩的精神證得,福、智二藏無量,等如虛空,廣大無邊之意。此菩薩流出無量之法寶,普施所欲者,利樂眾生。虛空藏菩薩不是去厭惡這個色,而是他破了色身,證入虛空等齊。
我們佛陀的法身也是與虛空是一體的,虛空藏菩薩的法身,也是與虛空是一體的,都沒有形相,都如無餘依涅槃。但是相信祂要化有,也是可以化有相的。虛空無形也是有神的,無形的還有颱風,也是有颱風的神,當我們缺水的時候,有的颱風能夠帶水來,但是不進來破壞,這是最好的了。
十二類眾生有有色、無色、非有色、非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這八類,再加上卵、胎、濕、化等四生,總共是十二類眾生,把這些搞懂了以後,與你的修行是有關係的,我們不要有錯誤的觀念,有錯誤的觀念,就會墮落到這十二類眾生裏面去,要抱持一個在修行過程之間,所有的相都是無所有、不可得的觀念,能夠修得自性清淨,不執著一切法,就有可能成為菩薩,可以十方世界來來往往的,大家共勉之!
(3).有想類
第三個有想類,眾生會出生在十二類眾生裡面,主要是因為情、想、合、離這四個主要的法,讓我們形成或墮落到哪一界地去?有想類當然是用想的比較多,係指想合成類因,此類眾生因有想心,而無質色,和合無量無邊之憶想,逐成顛倒罔象之惑。有如出生為嶽瀆、城隍、魑魅、魍魎,或精靈等,如山精、海精、風精、祠廟、土地神之類均屬之。
我們人類是有想且還有肉體,你很厭惡這個肉體,就會成無色類,會一直要把它拋離色身,但是不管你肉體沒有了,卻永遠還有一個心,也只有用這個心來想,這樣你捉住這個心意念,起了顛倒想,就會變成沒有肉身的這個行相,但是還是有念頭。
這一類是太善於用此想心,死後不升天、不下地獄,又無因緣出生人或畜生,七七四十九天無處去,因想合成因就會出生為有想眾生。這些眾生就是我們所謂的鬼神,某些人可以看到、接觸到的山神、城隍、魑魅、魍魎,或精靈等,如山精、海精、風精、祠廟、土地神之類都是屬於有想,但沒有一個質色,只是有個形象。
我們擴大人的視野,此世界是五趣雜居,周圍之間有的家裡還有一些東西,可能是我們的祖先,可能還有沒有去出生的鬼神類。還有一類眾生是城隍廟裡的城隍,他是管一個地區的,像我們的員警管區一樣,如中山區有幾個派出所、有幾個警察局,他們也是管哪一區、哪一區的。臺北市開封街有一個城隍廟,新竹及其他很多地方都有城隍廟,其實這些鬼神他們都駐紮在那裡。
魑魅、魍魎是一些人體與動物之類的化合體,動物牠們也在修行,所以就有一些動物的形狀,這些眾生都有氣。我們有時候修行、打坐要小心,無形中身體突然間來很多的氣,此氣很強旺,這些都是魑魅、魍魎這一類的灌輸進來的;如何跟菩薩、佛加持的氣來分別,若是溫和、安祥不會造成身體氣淤積,難以導順化解的,在下坐後不是散發掉,就是不會造成生活上的困擾。
還有樹神等,我們出去有時候也要小心,愈老愈大的樹木都有神在,都是這一類的。出家人比較在意的,他們在受戒的時候,戒文就會告訴他們不能在樹木旁、草地上隨便方便,其實你在無形中方便時,有時就會碰到這一些,有時候先彈個指,跟他講一下:「某某!我在這裡方便一下,請勿見怪!」這些真有這回事情,你的眼睛可以修到光波長改變,就可以看到這些眾生,當然你不執著他,就只有感覺而已,你執著他真的就會現出他的影像給你看,這看每個人的因緣,有的人很容易感召這些;有的人修佛法有一個好處,當你打開色身時,難免會看到東西,但是諸佛、菩薩有一個神通,就是抑制你不會去看到這些,這就是制盡通,把你這個功能把它壓抑住,所以佛教徒有的不見得會看到這些,但是可以感覺,尤其是打開色身以後,可以感到周圍之間有個東西在,是惡心?是善心?修行難免會有這些現象,你都要能去瞭解這些,也沒什麼可怕的,也沒什麼可跟他們打交道的;要打交道也不好、見怪他們也不好,搞到最後大家互相不痛快,他會來找你麻煩,要儘量的保持一個平常心,不要去在意,這是有想類的眾生。
此等鬼神類他們都有福報,都可接受人家拜拜、供養,只是說壽命盡了時,又要再淪墜。有些山精或鬼怪之類的福報比較好,有人在供養,像土地公(土地神)就是福德鬼,作生意的人初二、十六都要拜一拜,或者很多的小廟,都是在拜這些城隍、土地公,有人建廟供養。這些不是迷信,你要懂得宗教、懂得各類眾生,都有這回事情,要瞭解他們也都有福報,才能受報,你拜他、他就保護你,你要許願,他就幫你成就願力。
修法之間沒有正知見,就常會跟這類眾生搞在一起,與這些有想類眾生攪和在一起,把他當菩薩在追隨、供養,這樣就會走錯路,死的時候也許他們就來找你,你就是他們一夥的;當你要死時,有時候變成你最親近的朋友、親戚來圍在你周圍,你搞不清楚什麼?阿姑也來、婆婆、叔叔老一輩的,甚至於父母親,他們要來接我去了!不是那回事的,那是危險的,是這些魑魅、魍魎、鬼神等來接你了。
諸佛菩薩沒來接你,都是這些化親戚朋友的來接你,化成最親近的人來靠近你,你才沒有防備,不瞭解這些事情都會受騙。像這些鬼神,他們大概跟人一様也沒有斷掉淫慾心,有時候會來騷擾這些人類,男男女女有時候作一些春夢,其實都是他們搞的鬼,這個修行人就要小心,要能警覺,在夢中神智不清楚的時候,做一些淫穢事情,都是這一些鬼神來作怪,當然也有一些毘那夜迦之類的來幹擾,這一些鬼神類的還很多,天龍八部(天─devah、龍─nagah、夜叉─yaksah、阿修羅─asurah、迦樓羅─garudah、乾闥婆─gandharvah、緊那羅─kimnarah、摩砼羅迦─mahoragah)裡面,都是無量無邊的,我們要瞭解,有想沒有實質色身都是這一類的眾生。
(4).無想類
無想類係指「想、離」成類因,此類眾生欲離思想,故以無想逐成輪迴之因,再依愚昧暗鈍,摒棄智識,展轉不息,逐成迷惑顛倒種性。隨因其癡頑成性,繆計無情而要有命,就說金石堅牢不壞,故以無想為修行法門,於無知無覺處,妄生和合而成其類。故此類眾生其精化為土木,其神化成金石之類,所有無想報者盡攝此類之中,有如黃頭外道錯認境界,死後亦化為石頭者亦是此類。
第四個無想類,為什麼會無想?他在生時修行中,很討厭這個念頭,起心動念都認為煩惱,修行之間都不想用這個念頭去想,所以說想離成類因,離開想而成就顛倒因,此類眾生欲離思想,故以無想逐成輪迴因,這些人都是愚昧暗鈍,摒棄智識,展轉不息熏習成此類因。
修行者一方面是錯誤的認知,認為我們打坐妄念很多就覺得很煩,能夠沒有念不是很好嗎?當有這種念頭的時候就想離,要離開這個想念,愈要離這個想念,人就愈不想,愈不想就愈昏暗不清楚,腦筋就轉不過來。
我們修行之間,若開悟後也有一段這種日子,不想講話、不想動念頭,起個念頭也很難,這是在修空觀的時候難免會發生的情況,一進入空的時候什麼也不想動。但是你到一個適當的時候就要轉向,不轉就會一直這個樣子,一直保持這無想,摒棄智識,輾轉不息,就會變成迷惑顛倒種性而不想想。這種人大概都比較沒有智識、頑固成性、無知成性,繆計無情但卻要有命,他們會說金、銀、銅、鐵、石頭都堅固的很,也是有生命的。其實它們的地大跟我們肉體的地大有些相像,他們也是有情、無情十二類眾生裡的一環,所以現在有肉體我們修行是有情眾生之一,你故意要把想離開它,不再去想,就會希望變成金、銀、銅、鐵、石頭之類的,當打坐的時候就不想,認為這個法門都沒有念頭。這樣是不對的,若此觀念一直這樣下去,在無知、無覺之間,就會妄生和合而成其類的無想類。
這一無想類是行人其精化成土木,其神化成金、銀、銅、鐵、石頭、寶石、鑽石之類,所有無想報者盡攝此類中。在印度有一種修行人,黃面塗黃的外道,他們因為很厭惡這個有想,希望念能無想,這外道是有修行的人,因賓念無想,最後為什麼會變成石頭?就是因為很厭惡去用這個心,想離成類因,最後就會變成石頭、金銀、礦石等。
講到娑婆世界剛化成時,也是一樣的,有情眾生、無情眾生分成兩類,無情眾生就像黃頭外道一樣,打坐修行之間都不去想,認為這樣就是空、安住,然後他們的阿賴耶識起現行,娑婆世界剛成立、造成的時候,碰的一聲,虛空之間就多一顆星球,其中還有無數金、銀、銅、鐵、瑪瑙、金珠、泥土,慢慢樹木、花草生長,都是這一類來化成的,誰來化成?當然是前修行中,執著離想成類因的這些修行人。
講起來他們也是我們的兄弟姐妹,有時候你懂這些,祖師大德常在講:「有情、無情皆有佛性。」他們以前也是有情今來化成無情類,當然它們也是有佛性的,樹木也有佛性,比如向日葵,知道它的花要向著太陽;捉蟲花把花張開來,弄成一個花朵,昆蟲跑到花裡面了,它就把花合起來,就能吃掉這個蟲蟲,它是肉食的花草。這種因緣果報是很錯綜複雜的,你不要看成它們好像跟我們不一樣。以前未迷失前都是一樣的,只是在修行過程之間喜歡無想,才會變成這個一類。
我們修佛法要不怕念頭起滅,念頭起來就觀它是心裡面的反射,剛修學的人,心裡面的反射當然是今天、昨天執著的事情,要做、不做的事情,喜歡做、不喜歡做的事情,常常在那裡攪和,這當然是不清淨的心;你一直修下去,修到心不罣礙這些,就會開發出第七意識執著第八意識的法塵種子,甚至把第八意識的種子都挖出來,這裡面都是念頭、影像。你能坦蕩蕩的去面對它,要找出一個菩提自性、如來的真實性,真如的法性起來,這樣子就可以用真如應緣。
修佛法就要有這樣的認知,不要怕想,有時候想可以知道很多事情,當然這事情不見得是真、是假,因為佛法者即非佛法,是為佛法。諸法如義就是佛法,他想你就說他在想,想好的不認為就是好,想壞的也不認為是壞,這樣你不跟它直接發生關係,就有點自在解脫了。
修行不是怕念頭起,就怕念頭起來你跟它同流合污栽進去,這就沒完沒了、沒有警覺,你要隨時隨地知道我在想這件事、想這個人,那是它在想,你清清楚楚的知道它在想,要把這種主、客認出來,這樣才能了解法是什麼。不要怕念頭,只怕覺遲,覺悟這個心念起時太慢了,有時候胡思亂想一段時間了,才發覺自己不應該打這些妄想,這些沒有主觀意念妄想的妄想,就是你內在的執著,我們不要認為無想就是好,最後搞不好下一世出生做花草樹木,或者這些石頭、金礦石之類的。
我們以前也討論了,修行人當生死後會不會出生做草木?也會的!因為有一個修行出家人,他沒有真正的證到有個境界,就接受人家的供養,供養者若不盡心,那還無所謂,有一對父子非常虔誠專心的供養他,他在山裡面修行,此父子三餐就很虔誠的送食物給他,結果這個人沒有成就,就往生了。往生的時候,就是打坐沒有成就,也不應該出生到植物類去,結果他化生為木耳,在這一對父子後院的樹木上,長出甜美巨大的木耳。這木耳長得又大又肥又鮮,吃起來很好吃,但是很奇怪的,別人就是看不到、也無法去摘去吃,只有這一對父子才能看得到,因為是欠他們的、要還他們的。這是人變成這些木耳,算是樹木、菇類之類的。你覺得黃頭外道化成石頭會很奇怪,但這是經典上世尊所講的,有修行的人化成木耳,這是佛教傳承的祖師所說的。此行者化成木耳在當生死後,不是來生、不是下一世、或是世界滅了後,當下也可以這樣化生,這種果報是非常的可怕的。
景德傳燈錄這樣記載,昔日迦毘羅國有一長者,名字叫梵摩淨德。一日,園樹生耳如菌,味甚美。唯長者與第二子羅侯羅多取而食之。取已隨長,盡而復生。自餘親屬,皆不能見。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知其宿因,遂至其家,長者迺問其故。祖曰:「汝家昔汝家昔曾供養一比丘,然此比丘道眼未明,以虛沾信施,故報為木菌。唯汝與子精誠供養,得以享之,餘即否矣。」祖又問長者曰:「年多少?」答曰:「七十又九。」祖乃說偈曰:「入道不通理,復身還信施。汝年八十一,此樹不生耳。」長者聞偈已,彌加歎伏。
因果報應斯如是,無真證果位者,妄受供養,得如是報。最後這位可食木耳的老人,當時他八十一歲了,釋迦牟尼佛傳下來這第十五祖祖師,他有宿命通,聽到這個事情就去看,然後就告訴他:「木耳就是對你們倆位感恩所化的,是受你供養的行者所化的,你今年幾歲了?」「七十九歲!」「八十一歲木耳就不再長了!」意思是該還你的,到兩年以後就沒有了,他也不再出生作木耳。後來此長者子羅侯羅多就成為尊者徒弟,修行後成為釋迦宗後代第十六祖祖師。
某些修行人是不是也一樣會出生作無想類,變成樹木、石頭?所以我們不要怕念頭,只是念頭不要不清淨,不要隨不清淨的心去做一些壞事。若是無所謂的念頭,或者是因緣感召的念頭,讓它念起念滅,有時候你也可以知道一些在潛意識裡面的事情,這是第四類無想類眾生。
(5).非有色類
非無色類係指「情離而合」成類因,此類眾生本非有質色,藉物以成質色,互相假立對待,展轉熏習不休,逐成輪迴因。此類再以虛偽為心,假託形勢,隨成顛倒種性。此類有情和合虛偽染法,因依妄想而成其類。諸如水母等為例,水母以水沫成身,體如荳粉,狀如裀褥,卻實非有色。且水母自身無目,再假藉蝦目為己目,假借它來視物,但不能自己具全有身與目,故非真有其色。水母因蝦而能行,蝦因水母而有托,遞互為因依,逐成為非有色類。其他還有如寄生之類,均為此類所攝。
上面講有色、無色類,現在講有色也不是真有色,而既然非有色類硬是要有一個色身,就要借靠人家的體色,如此先情離本色身,再合他色成類因,這感情作用是跟哪個眾生情不能割捨、斷絕,情離自色但是要跟別人的色身合在一起,就是要假借人家的色身,這類就會出生在非有色類之中。
此類眾生本非有色,沒有一個色身、形象,但是要藉另一個物以成色,要借靠人家色身,互相假立對待,個體是不同的,但是互相依存在一起,這樣展轉熏習不休,就形成輪迴因。這類在《金剛經》中沒有講到非有色類,經中雲:有卵、胎、濕、化、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只有講到這十個,但是十二類裡面有非有色類、非無色類,還是有此二類。
這一類眾生因為心不真實的,它又沒有形式,就假託外來的這些力量,就變成了輪迴的顛倒因。有些修行人,很喜歡假借外力,你沒有那個實力,卻想要表示什麼,就會犯這種無明知見。有時候一般人要假借立法委員、或者是一些官員,來壯大自己的聲勢一樣,我們修行平平淡淡也是在辦事情。
有的人沒有那個名望、道德水準、向心力不夠,要假借別人的勢力,來促成他風光的一面,常常去結交這些高官、顯要的民意代表,這些心態上就有這種問題。不要假託形勢,你有多少力量就辦多少事,不要假借人家的力量。
此類有情和合虛偽染法,因為本身是不真實的、無色的,是自己的妄想而成這一類,在經典上所舉的例子如水母,依水沫成身,依蝦目成行。在看電視廣告中,有時候會有水母的畫面秀出來,是很漂亮的、是透明的,在水裡面晃來晃去,像一朵花在那裡開合、開合一樣,是以水沫成為它的身體,身體像荳荳的粉沫一樣,狀如裀褥,好像是薄薄的一層,你說它有色也不見得是有形成一個形狀,說它沒有色又有一點薄薄的樣子,眾生實在是千奇百怪無奇不有。
既然水母它沒有眼睛,沒有眼睛要怎麼走?就要找一個身體,假借形勢,托一個身體來壯聲勢,再假藉蝦目以為行,依附在蝦子上,蝦子爬到哪裡,它就跟隨到哪裡,等於是以蝦目為己目,這樣對它有用,才不會沒有方向感自己亂跑,起碼是有一個依附的。
像現在有視障的人,出去走路不方便,就用一隻導盲犬,一隻狗可以引導你過馬路,走路、什麼的、、,就像這個樣子;水母這一類眾生托附在蝦,以蝦為目,它自己沒有一個個體的個體,算做無色類。總歸一句話,說它無色卻有一薄薄一層的色身,現無色勉強說有個色,卻無有目,只得依蝦為目。
非無色類要眾生要寄生在哪一個地方,才會成為它生活的一種環境,或者產生一種個體的都屬於這一類的。有些森林裡寄生的,它寄生在那個樹木上就可以生長,現在人很聰明利用接枝,把這個植物接枝到那個植物,把兩種不同品系的植物利用基因學理,弄成一個新的品種,這在生物科技上很成功。早年台灣的水果都是這麼研發出來的,搞出很多的這些糖分很多、很好吃的水果。
常常去國外的人,會發現有些國外的水果真的是很爛,形狀也不好看、也長的不大不肥,台灣人這方面的科技是很高超的,而且二、三十年以前就有這些高農業科技專家在做的,接枝、雜交弄成這些新品系,會長出非常多的水果出來。你去美國看香蕉不像香蕉,那個芭樂不像芭樂,木瓜也不是很好看。當然他們地大物博,沒有專心在研究這些,反正有吃就好。國外比較好一點的大概都是梨子、櫻桃,好吃又好看,其他的大概形狀都很差。(待續)
(2003.08.23.講於法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