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如何利用《金剛經》來修行
               --
第二品 善現啟請分(3)
          2003.
7.29.   6(之5)     張玄祥居士   講於 法爾講堂

     (本篇文章為張玄祥居士所撰,未經同意,請勿引用轉載。)


第二品 善現啟請分()

(五)如何依本經文修行

現在講重點了,我們講經說法的題目:「如何利用金剛經來修行」,我們取了幾點來探討,從這裡面來學習要怎樣來修行?第一段在教導我們什麼?

1.「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這一句話我們能學習到什麼?依照經典來言,此段在表示佛在世時,眾弟子請法的儀式,不但須菩提這樣,就連文殊菩薩已經是教導出七位佛的菩薩,向世尊請法也是要這樣,其他大菩薩請法也是要用這個禮節。當然每一國家的禮節都不一樣,印度當初的禮節,出家人也是這樣子。此處顯示出諸眾向世尊請法的慎重與恭敬。

反觀,現在的人請法隨隨便便,向出家師父請法的時候,在那裡很曖眛的或抖了兩隻腳說:「師父!跟我們講講《金剛經》吧!跟我們講講什麼法吧!」這種根本都是不尊重、不恭敬法師!請法時,都應該先預約法師時間:「我哪個時候想要去覲見法師您!」到時要穿,我們在家人就穿著海青、居士服或者方便裝都可以,只要合乎禮節的,至法師處要頂禮、合掌、請法。

我們很多法師的講經說法,不是像我們這樣的,《金剛經》的講法是我自己想出來的,覺得應該來講這法,因為我們三尊大佛像後面有一部《金剛經》在牆壁上,有《金剛經》在這裡,就是說有佛在此了,我要講經就一定先講這部《金剛經》。二十幾年前我常常去某某寺,有一次去的時候,虛空之間就現了一個聲音:「你一定要演講《金剛經》!」我是聽進去了,但得等時機成熟呀!但自此後講《金剛經》這個心願就永遠掛著,但總是沒有因緣,這一掛就十幾、二十年過去了,時間過得好快。

那時候看了《金剛經》也似懂非懂的,過了十幾年、也有了這個道場,這部經也一體成形地以相紙印刷而出,就裝在佛像背後的立牆上。所以我正式講經的第一部經典,就選這一部經,也算是還願吧!為了講這《金剛經》,我得把此經典搞通一點,我花很多的精神,把很多的經典融會貫通以後,才能講給你們聽,人家講一小時,起碼要花十幾年的實修境界,你們要好好的聽,把重點聽進去,然後好好去做!就像我們博士班在上課一樣,他在上面講一小時,是花幾年學來的,起碼也五到八年學的功夫,才能教這一門課,然後再加以融會貫通講給你聽,你聽了以後,學了當然也不是能完全的學到,起碼能學到三、四成,已經不得了了。

譬如說那個曾仕強教授,他善長講:「中國式的管理」,人家可搞了一、二十年,才弄出一個中國式管理這種思想理念,然後把它寫成一本書、到處去演講,灌輸給你這種觀念,節省你幾十年在這方面的鑽研。所以聽經聞法有這種好處,也要看你的智慧,你聽了以後有没有很受用的去做;有的人聽歸聽,回就忘了,也不知道怎麼去用?這是很可惜的!我們從這一段請法裡面,學習到請法是要慎重其事,理當要這樣子的。

有的人喜歡抬槓,認為那是對世尊,才有這樣的慎重。須菩提尊者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什麼好話都搬出來了。你也在這裡說:「希有的本師父!請您跟我們講講什麼經吧!」本師父現在也準備要講經了,今天阿香又打電話聯絡:「吃了藥又昏迷過去、又睡著了!」他說:「死了以後才能活,活了以後才能講經,不死就講不了經!」死的意思就是開悟,開悟以後就是在學習死亡,死了以後又没有死去,那才是悟道!不是開悟以後就怎麼樣,開悟之後是在學習,當死亡與不死亡之間如何選擇?有一天你去體會這修行層次,不要再聽我怎麼亂蓋!講的太早你會害怕,不講了讓你自在無礙的去應付那個境界,智慧也就來了。

有喜歡抬槓的人認為古代跟現在的情形不同了,向佛請法理當這樣的行禮如儀,現在向居士、或者出家師父請法,意思表達到了就好了,覺得請你來講法就很看得起你了,您還要怎樣、怎樣?現在很多大師演講,都要請幾十部的遊覽車,拜託、拜託請你來聽法,湊成幾千人才能有一個法會。現在的現象是:我要不要聽,還要你來請我呢!更何況是我請你來講法的,現在時代都改變了!

不管古今或現在,請法者恭敬心不夠,說法的人也就隨便講了,反正他懂多少,就在那裡信口開河、在那裡講個三小時,時間夠長了,一個法會要蓋三小時太簡單了。我們不是已經講了二十幾堂課了,也才剛講到這裡!所以真正要講經說法,依古代的講法、章節,那更是煩瑣,我們把它現代化了,以一、二、三、四讓你看得清清楚楚的,以前以甲、乙、丙、丁、戍、己、庚、辛、、等等的,看來搞得天翻地覆,讓修禪的人,看了缺了,我自己看完了,結都還迷迷糊糊的、看不清楚在講什麼。

本文就本文、講解釋就解釋、講前言就前言,讓你各個分段之間去了解,這段佛法在講什麼?你認真的去請法,說法者會認真的去準備,才能好好的去受這個法!你不重法、說法者就隨便講,二小時、三小時也可以講一部《金剛經》,某某法師每次講《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或《六祖壇經》,啪!一下就講完了。用二、三小時就講完一部《金剛經》時間算長的了,但這樣也是講了!這是高智慧的人在講的,也是高級聽眾在聽的,一聽就會,希望都能有這樣子的法師與學人。

若按照禮儀邀請他來說法,如給他一千小時講什麼經,他就會認真的去湊足一千小時,因為講這些法不是那麼簡單的就可以隨便講,十方法界、護法龍天,到時候也心生歡喜,然後來護持,到時候說起法來,定當不一樣了,攝受心強、大家會很認真的在聽,這樣聽者會很受用的。

反觀,網路上來的參問者,嚴格說來大陸人都很有禮貌,每個來信都寫:「尊敬的老師」或者是什麼、什麼的,或許是因為佛法在大陸遺失了幾十年,很渴望這個佛法,一看到網站上的這些法都非常的歡喜,寫mail來還都會尊稱、具名,並且告知為某某地方的人,寫得清清楚楚的。我們台灣人對請法就很隨便,好像我來問您是給您面子。台灣不是到處都是道場、都有講佛法的,法師、居士太多了。台灣讀者來mail雖不具名,但是可以從語句之中了解他是否誠心,還是具貢高我慢心,這是看得出的,還是有些是誠心的請教。有些人反正他也不是真正在學佛法,那倒還没有關係。有的人貢高我慢,認為他修得很好,然後又會見光、又有什麼通,又會幹什麼的,來信了也没有稱呼、也没有具尾,這就不具足禮節。

最近又駡了一個,但駡歸駡,他自覺得又學到了一個什麼?要來分享,又寫了一封信「自性」,講的是有一點道理。然而,佛法不是講道理的,悟的是這樣、你要做給我看,所以我又駡他,你要悟到空性?空性是從死亡之中去悟的,要悟得到空,才能解脫生死,你還沒有到死亡狀態,怎麼去學空?你去做做看,做到了那裡才來跟我講道理,其實一到那裡的行者,他就不會去講這些了。

很多無知的修行人才會貢高我慢,來函無頭無尾的人很多,但很多人為什麼不去駡,專門駡這個人呢?因為這個人看起來比較好駡,也因為他貢高我慢心太強,自認為很有境界、很不得了,這種人就是最好修理他的時候。我們網站上的人都出現這樣子,有來函的可從稱呼及具名與否,來感知他的恭敬心;有的參問者,甚至連稱呼也沒有,有的甚至連誰是請法者都不具名,張三、李四寫個假名也無所謂嘛!也不寫,這些無頭無尾的公案就出來了,也都顯示出他的無知、或貢高我慢的心,有的號稱是保密,修佛法還要保密,那心已有病,再怎麼修也是沒辦法解脫的,這是他們的事情,本來跟我也沒有關係的,都已經接受了幾百封的信,對他們著實都無所謂了!為什麼趁著這個節骨眼特別修理他?有修理才會進步,修理幾次以後乖了一點,那個根本慢心還是没有滅,這一次才又故意提出來駡一駡他!

當然,我們不管他是否恭敬請法,本來就是無所謂,是代表他修證的一種境界與心地,但是他所以如此隨便,顯示出他的道行、人品不高,再給他有些神通了,豈不是不得了,天天搞的都是怪力亂神,或者到處騙財、騙色,到最後身敗名裂、法庭相見,這些人都會是這個樣子的。再者守戒不清淨,就没辦法修得好,能守戒清淨,怎麼會有貢高我慢的心?五蓋的貪、瞋、癡、慢、疑,這個慢就在裡面,這個慢心没辦法去掉,要修什麼佛法?雖然有時候他們不具名,我還是稱他為某某大德,因為我把他看成是未來的、將有成就的菩薩,每次也都要感謝他們的來函與參問。

一般人認為不是向高僧大德請法,也不必這麼慎重其事,且不能這麼說,人雖有高下不平,但是法總是一般無二,向出家僧、居士請法,雖可方便,但也不能夠太輕慢。一個人向人家請教佛法,除了要非常的慎重與恭敬外,既然人家開示了,自己受益就好;不能接受時,你不到那個境界也不知認同,那倒還沒有,不不懂還在那邊強辯,要不然就不要向他去請法。現在來函的,動不動就帶入經典中的一段文章,也不說要幹什麼?不知道是給我看的,還是在強調他的悟境跟這個相同?這無頭公案也不知道幹什麼的?真不知道怎麼回事?mail中有很都是這個樣子的!

我們從這一段裡面可以學到,以後要請法、就要抱持這種心態來做,以前沒有做到就要調整,表現對人、法的尊重,對自己求知慾的調整,你懂了就不要問,就是因為你不懂才要問,你懂了就不得了,不懂才會在那裡這個對嗎?不對嗎?在那不清楚才要去問。

2.「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簡稱為「發菩提心」,在名相解釋中,有說明發菩提心後,菩提道共分為五層次及修行階段:一者發菩提心,叫發心菩提、二為伏心菩提、三為明心菩提、四為出到菩提、五為無上菩提。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這句話很重要,如果修世間禪定打坐的人,没有發菩提心,就跟修佛法没有關係,以後死了就到天上的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天去;或者是修善行的人,就像有個團體做善行、做環保、救濟眾生、開醫院、、,這裡有難就出錢去補助、去救濟,這些都是做善事,做善事的人死了以後就去欲界天,這跟解脫没有關係,這也跟打坐、修清淨行没有關係,做什麼因、就有什麼果,這是不能勉強的。

有些人喜歡做這樣的善行,你也不能去批他對與,世間裡面是有六道,六道裡面你比較喜歡修善行的、喜歡做好事的,就會生到欲界天的六天裡面去。若你斷了淫慾心、斷了吃的慾望、斷了睡的慾望,開始修打坐,就會進入色界四禪天的境界。你種什麼“因”就得什麼“果”,没得商量!都是你的“因”在商量,問題是發菩提心就是佛教徒,不發菩提心,就是你會打坐、會什麼的,練氣功的氣有多長也都没有用,死了還是落到仙道、鬼神道,大概練氣功不修心的,都會出生到鬼神道比較多,因這些人吃肉、飲酒、淫欲,但因為大部份都不修心,所以不能升天;天上的天神都要禪修、要食素、要修心的,不然就是只能去欲界天的境界。

發菩提心在名詞解釋裡面已經有了,你可以看到發了菩提心以後,會有五個層的修行境界,發菩提心是種了這個因,但是果還没有;以後有一天,你會證到菩薩或佛的境界,這要得的果,故發菩提心是講“因中說果”。這五階段在講什麼?第一階段在講什麼?

(1)第一是初發心菩提,亦是指善心者發菩提心,為求無上菩提而發心,成無上正等正覺之佛道,故發菩提心是指第一階段的「發心菩提」,是無菩提之果,但已有種下菩提之因,故說因中說果。

第一是初發心菩提者,亦是指善心者發菩提心,你有喜歡做好事的心,有一天因緣成熟了,才會發菩提心,或者是接觸到佛法覺得很受用。有的人以前不學佛法,一聽到錄音帶唸觀世音菩薩、或阿彌陀佛,就痛哭流涕,或者看到哪尊佛像,就一直非常傷心,這其實是你以前哪世所熟悉的,只是今生出生以後,因緣不具足還没碰上。

有一天生病了、不如意了、或什麼時候,又碰上佛教這些人事物了,才開始修行或做善事,也可以進入發菩提心,然後繼續上一世的修行。也可以繼續發菩提心,惟求無上菩提而發心,成無上正等正覺的佛道。故發菩提心是指第一階段的發心菩提,是無菩提之果,只有發心而已並没有菩提,菩提是謂覺悟了。然而只你發心,已種下菩提之因,把菩提種性發起是後面修行後的事,已發心了未果,所以說是「因中說果」,就是這個樣子。發心菩是無菩之果,但是現在只有種下菩提因而已,只能說是「因中說果」的菩提。發心菩提把它四個字連在一起,「發心」是因,「菩提」是未來的果,現在是一點果、一點智慧也没有,但是有個開始了,開始後就要修心。

(2)伏心菩提---發菩提心後當勤修心養性,定要能降伏諸煩惱,且能配合行諸波羅蜜多,即廣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等六波羅蜜多,是為「伏心菩提」。

在此階段廣行布施,結諸善因緣;然後去受戒,以戒為師,依戒規範自身行為;進而修忍辱法,轉外境給修行人的種種忤逆之法。再進而以精進心,內外兼修,得禪定及般若智等,這是所謂的第二「伏心菩提」。第一階段發菩提心後,當勤修心養性,定要能降伏諸煩惱,且能配合行諸波羅蜜多,行諸波羅蜜多在因地前菩薩、在還沒有證悟前都是修六度,開悟後要修十度。地上菩薩修十度,地前菩薩修六度,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等六波羅蜜多。波羅蜜多在《金剛經》裡面提到三個,布施波羅蜜、忍辱波羅蜜、般若波羅蜜這三個,在經文中這三個波羅蜜多一直在出現。為什麼不講「持戒」波羅蜜多?持戒是你初發心開始在修行時要去做的,做得有個樣子了,才會想發起菩提心。為什麼不講「精進」波羅蜜多?因為精進是你在第一階段就很精進,不然怎麼會修到「大菩薩」的境界?聽《大般若經》的都是大菩薩,所以在這裡也不必講精進波羅蜜多!那「禪定」波羅蜜多是因為你以前修世間禪就修過的,現在修禪定是次要的,是要修般若智慧度到彼岸的了。

修禪定跟智慧有什麼不同?禪定波羅蜜多是没有慧但有定,修般若波羅蜜多是有定、有慧,這個定是從慧來的,用智慧去看破一切事情,這個心就安了,你們要學的就是學這種無上的般若智慧來度到彼岸。很多人修打坐,在打坐之間有定,周圍之間怎麼吵都像没事擾他,下座後這個也不行、那個也不行了,周圍之間吵一點就要駡人,或碰到什麼鼓吹樂隊、人家出殯、或什麼的就受不了,定力在哪裡?没有了!你學了般若的智慧,念轉後所見一切都空,心清淨、定力就來了,外境左不了你,外境就對你起不了作用。

我們佛法要學的就是學這「般若智」,所以菩薩是以般若波羅蜜最重要了,般若波羅蜜是菩薩在修習的。每一劫、每一劫這樣累劫的修上來,才能修到像佛的薩婆羅智,歷經一切智、一切道相智、一切相智(亦稱大般若智、薩般若智),能夠具足這些,就跟佛差不多了,這是要多久?悟後的菩薩要二大阿僧祇劫!八地菩薩還要一阿僧祇劫,慢慢這麼去修。地上菩薩以後再加上四個波羅蜜,就是方便波羅蜜、願波羅蜜、力波羅蜜、智波羅蜜,這四個波羅蜜是地上菩薩要修的,為了要達到還不清淨的心能淨,再讓它更清淨,一切要隨方便法門,學心法、度眾生不能用硬梆梆的只有一個法,要隨眾生因緣方便的度化他,給他種種不同的法讓他成就,不一百個,通通只給一個法。對於自修方面,還不能一下子做到、悟到的,要知道隨緣方便去達成。

有一位吳同學,以前人家問他:「在哪裡共修?」他說:「在法爾」,那又問:「法爾有什麼法?」他說:「法爾的法是“什錦麵"什麼都有!」法爾就是因為懂得法門多才有“什錦麵"!有的道只有一個法,那就是陽春麵,因為教其他的法門他不行,就只讓大眾修一個法。一個菩薩八萬四千法門都要懂,然後,這個人適合修什麼法?就教他修什麼法!那個人適合什麼法?就教他修什麼法!這樣有方便力、有這個智慧來給眾生好處。對自己也是要方便,我自己一下子做不到那個大菩薩的境界,就從小菩薩這樣慢慢學、慢慢學,也是方便在學,做不到也是方便學,不能說一百分就要馬上拿到一百分,反正一下子拿不到一百分,就給出個六十分為標準,六十分比一百分做起來要輕鬆的多了,等到做到了,要求給一個七十分好不好?再教你一個法得到七十分、教你一個法學到八十分,這樣子最後圓滿達到一百分,這就是方便。

譬如吃素的問題,不能說:「不行!你不吃素,怎麼是佛教徒?」一旦吃素他先生就要跟她離婚,那你還要求她說不吃素是不行的!這就是沒有行方便法門。有一位師父教導一位年紀很小的學生打坐,徒弟聽師父的,教打坐就打坐,雙盤打了一陣子,說:「師父脚好痛!」師父回答說:「脚痛是業障,不要理它,再坐!」過了一陣子,實在是痛得不得了,又說:「師父!太痛了!」師答:「你再講!不要理它,那是業障!」坐幾小時?坐了一天下來,到最後兩條腿已報銷了。這是什麼師父?這不是菩薩!他是什麼料子,就要善導善誘,你可以說:「没關係!痛了是不是?痛了那就下來!今天坐幾分鐘?」「三十分鐘!」「那明天坐四十分鐘、後天坐五十分鐘!」是這麼去加的,不是剛學一下子才上座,就要他坐上幾小時,那脚不是一定會報廢掉了嗎?這是什麼菩薩?這就是没有智慧,哪一天要是跟到這種師父,你就要倒楣了!

地上菩薩就有方便智、有方便波羅蜜,有方便波羅蜜多後,到這時候才能發願,這已經要到八地菩薩位了,八地菩薩是不動地,這時你才能發願,你未來的世界要怎麼樣?每一個人都希望世界没有三惡道,像釋迦牟尼佛的世界是有三惡道,您未的世希望都沒三惡道,您發願時就可以這麼說。當你成佛時講經說法,每一位都能悟得無生法忍。或者發願每個人看到我,都能歡喜心發起,這些都是便你去發的。不是發願你能中六合彩、我能做什麼?、、不是要發這樣的願。發願是你未來成佛的時候,我的世界要怎麼樣?我有什麼能力?是這樣子,這第八個波羅蜜是願波羅蜜。

有方便力、有願,成就了就有力,力波羅蜜是第九個波羅蜜,這已經是快要成佛了,到最後智慧開發出來了,就是智波羅蜜,以上是地上菩薩要修的十個波羅蜜,這是在《佛地經》裡面才有講到的,一般的菩薩經典只講到六度波羅蜜而已。

現在你懂了發菩提心以後就要去修心,不是光只有打坐,不去修心養性、降伏你的煩惱,那你修什麼佛法?光練氣、氣很強,練這個色身有什麼用?色身的氣只是幫助我們來修心、來降伏煩惱,它是很有功用的,氣不旺、煩惱就多,氣旺煩惱就少一點,煩惱少一點不表示你的種子就没有了;有一天修到不用氣,譬如說今天我感冒了,真氣沒了,照樣是心平氣和,可以接受外在的一切順、逆境界,這是真功夫、不用真氣。

很多人精神好一點,就是因為氣太旺,看到不舒服的也覺得沒有關係、忍耐一下就沒事,可以這樣就過去了。今天感冒了、氣没有了,每一個人讓他看到了就要開駡了,這個不對、那個也不對,為什麼呢?因為他已經没有定力、没有理智了,這是不真實的、不究竟的功夫。氣没有、修不了心,有氣修那個心還是假的、不究竟的。有一天要修到以真正的智慧來降伏你的煩惱,這是色身的氣與心開始兩者是有關係的,但不是絶對的關係。最後,你要練到氣與心這兩者,不讓它有絶對的關係,那你才真的有成就了。

若能配合行諸波羅蜜多修行,把心調伏,這樣才達到第二階段的「伏心菩堤」,此階段要廣行布施,布施是第一階段的廣結善緣,然後去受戒、以戒為師,才能成就,没有去受戒,就會為非做歹。有的人要他去受戒,他偏偏不去受戒,不受戒造業還是一樣要受報,不不會受報,受戒的戒疤點在手臂上,這犯殺、這犯偷,這犯邪淫、、、,天天拿起手來就看到了戒疤,提醒、警戒你不能犯戒,不是你不去受戒就没有業障。在座的没有去受戒的,要趕緊去受戒,没有去受五戒、菩薩戒的,要趕快去受。

五戒(不犯殺、盜、淫、妄、酒)跟菩薩戒是不一樣的,五戒是表示今生死了以後,保證下一世可以再出生做人,但是要做到不破戒。受了菩薩戒以後,是表示生生世世、盡未來際都是菩薩,其差,受了一次以後,未來世都是菩薩,五戒是今生受完了,死了以後就完結了。我們從五戒受完了、再去受菩薩戒,若還不過癮時,可以將頭髮理光出家,去受具足戒,那是最完美的,那是釋迦牟尼佛真正的入門徒弟。我們要以戒為師,不要以什麼張老師為師、或哪位師父為師。若以釋迦牟尼佛為師,你還没有到那種層次,祂的身、語、意化你也聽不到、意會不到,當有一天開悟了,再請祂為師,否則都要以戒為師,來規範自己的行為。

進而修忍辱法,轉外境給修行人的種種忤逆之法,修行人難免都有外境忤逆你、或者是讓你受不了,尤其是你下一生應該要墮入地獄道時,而你誦了《金剛經》,《金剛經》講的果報不可思議,《金剛經》很不可思議,果報也是不可思議,有的人讀了《金剛經》就要發狂,因為他以前毀謗佛法或什麼的,做了很多不好的事,今生有幸要學佛法,一讀到《金剛經》就要發狂,因為果報不可思議。

有的人誦了《金剛經》就到處都是這邊得罪人、那邊得罪人,那個人要駡我、這個人也要駡我。若是這樣,那這個人一定是死了以後要下到三惡道的,不是出生到畜生道,就是餓鬼道、地獄道,應該都是要這樣的。因為今生有幸讀誦到《金剛經》,剛好大家來忤逆我,消了我的業障,這個駡、那個駡,這個要求、那個要求,你覺得要得也實在是没有道理,没有道理就是道理,能逆來順受,搞得大家不再駡你的時候,你的心也清淨了,不再有人駡你了!心清淨的時候,其實你的業力就不會再墮到三惡道了。

《金剛經》真的是消業的良方,真的不可思議,因為今生所有人都侮辱了你以後,讓你受不了,消你業障後,先世罪業消滅了,你也不必再墮落到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多好!誦《金剛經》不管誦得好、不好,結是會好的;誦得自已解脫、心清淨了,豈不是、更妙!誦得怨親債主一個一個的來要債,然後這些人都不喜歡我了、駡得一塌糊塗了,這的,因為這些人駡完了,過了五年、十載以後,我脫胎換骨了,已不再墮落到下三道去,那不是很好嗎!《金剛經》告訴我們不可思議,《金剛經》說的---果報也是不可思議。所以你要去修心,一定要把心裡的污垢去除,廿隨煩惱、六根本煩惱,前者要能調伏,後者要能淡薄一點,這是發菩提心以後,所要去做的第二「伏心菩提」。


[ 《金剛經》選讀 ] [ 經典選讀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