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如何利用《金剛經》來修行
         
2002.11.23.  
2 ()    張玄祥居士   講於 法爾講堂

     (本篇文章為張玄祥居士所撰,未經同意,請勿引用轉載。)


四、世尊五時判教之說

(一) 華嚴期(續)

10.第七會:

地點:佛的應化身隱藏後又回到人間來,再回到普光明殿;普光明殿位於古印度摩竭提國阿蘭若法菩提道場中,有時又稱為普光法堂。《華嚴經》翻譯成中文的兩個版本六十華嚴與八十華嚴中,第七會普光明殿說法,在六十華嚴中就沒有列進去,只有在八十華嚴中才有。因為經典原稿不同,翻譯來翻譯去,有的多、有的少,有的拿到什麼版本就翻譯什麼版本有的部份。

對象:百千億那由他佛剎微塵數菩薩摩訶薩俱,皆一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各從他方種種國土而共來集,悉具菩薩,方便智慧。

經典:講離世間品,講菩薩有十種依,菩薩有十種善知識,有十種心得安穩,十種成就眾生,有十種戒(不捨菩提心戒、遠離二乘戒、觀察力益一切眾生戒、令一切眾生住佛法戒、修一切菩薩所學戒、於一切法無所得戒、以一切善根迴向菩提戒、不著一切如來身戒、思惟一切法離取著戒、諸根儀戒)、十種受記戒、十種入、有十種知三世、有十種差別智、十種陀羅尼(1.所謂聞持陀羅尼持一切法,不忘失故。2.修行陀羅尼,如實巧觀一切法故。3.思惟陀羅尼,了知一切諸法性故。4.法光明陀羅尼,照不思議諸佛法故。5.三昧陀羅尼,普於現在一切佛所,聽聞正法,心不亂故。6.圓音陀羅尼,解了不思議,音聲語言故。7.三世陀羅尼,演說三世不可思議,諸佛法故。8.種種辯才陀羅尼,演說無邊諸佛法故。9.出生無礙耳陀羅尼,不可說佛所說之法,悉能聞故。10.一切佛法陀羅尼,安住如來力無畏故)、說十種佛(1.成正覺佛、2.願佛、3.業報佛、4.住持佛、5.涅槃佛、6.法界佛、7.心佛、8.三昧佛、9.本性佛、10.隨樂佛)、發十種普賢心(1.發大慈心,救護一切眾生故。2.發大悲心,代一切眾生受苦故。3.發一切施心,悉捨所有故。4.發念一切智為首心,樂求一切佛法故,發功德莊嚴心。5.學一切菩薩行故,發如金剛心。6.一切處受生,不忘失故。7.發如海心,一切白淨法,悉流入故。8.發如大山王心,一切惡言,皆忍受故。9.發安隱心,施一切眾生,無怖畏故。10.發般若波羅蜜究竟心,巧觀一切法,無所有故。)、有十種普賢行法、十種觀眾生而起大悲(1.觀察眾生,無依無怙,而起大悲。2.觀察眾生,性不調順,而起大悲。3.觀察眾生,貧無善根,而起大悲。4.觀察眾生,長夜睡眠,而起大悲。5.觀察眾生,行不善法,而起大悲。6.觀察眾生,欲縛所縛,而起大悲。7.觀察眾生,沒生死海,而起大悲。8.觀察眾生,長嬰疾苦,而起大悲。9.觀察眾生,無善法欲,而起大悲。10.觀察眾生,失諸佛法,而起大悲。)、十種發菩提心因緣、親近供養善知識時應起十種心(1.起給侍心。2.歡喜心。3.無違心。4.隨順心。5.無異求心。6.一向心。7.同善根心。8.同願心。9.如來心。10.同圓滿行心。)

53卷至59卷講離世間品,在離世間品中,世尊皆以十為數目,來說明種種法相,處處顯現出佛的無上智慧,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

 

11.第八會:

地點:逝多林(祇樹給孤獨園),佛陀最後又在祇樹給孤獨園講《華嚴經》,此地點是用祇樹太子與給孤獨長者這兩個人的名字合稱,其緣由是祇多太子他擁有很廣大的一片樹林,很適合作為講經說法的道場。當時有位給孤獨聖者,他老人家很希望為釋迦牟尼佛建造一座講經說法的道場,因緣促成看中了祇多太子的這塊林地,祇多太子打趣說:「只要你能夠以黃金打造舖滿整個林地,這一塊地就不用買了,當然無異議的可以獻出來蓋道場!」雖然祇多太子是一句玩笑話,給孤獨長者是一位有錢的聖者(他很喜歡布施給窮困、沒有人奉養的這些人,因而得名給孤獨),這位長者就認真的用黃金去舖地,舖了一大片的時候,感動了祇多太子,一句玩笑的話竟然當真!他也就發心的獻地來蓋這精舍,以便世尊弘法,後來就稱此道場為祇樹給孤獨園,名稱就是這麼來的。也有的地方稱作逝多林,逝多林就是用祇多太子的名稱來稱呼的,因為是祇多太子的林地,翻譯的則是用音,雖然字不同,但是音差不了多少,所以第八會的時候,釋迦牟尼佛又回到祇樹給孤獨園這邊來說法。

對象:都是菩薩摩訶薩五百人俱,以普賢菩薩、文殊師利菩薩而為上首。其他的前名為光焰幢菩薩、須彌幢菩薩、寶幢菩薩、無礙幢菩薩、華幢菩薩、離垢幢菩薩、日幢菩薩、妙幢菩薩、離塵幢菩薩、普光幢菩薩、地威力菩薩、寶威力菩薩、大威力菩薩、金剛智威力菩薩、離塵垢威力菩薩、正法日威力菩薩、功德山威力菩薩、智光影威力菩薩、普吉祥威力菩薩、地藏菩薩、虛空藏菩薩、蓮華藏菩薩、寶藏菩薩、日藏菩薩、淨德藏菩薩、法印藏菩薩、光明藏菩薩、臍藏菩薩、蓮華德藏菩薩、善眼菩薩等五百人俱。

經典:講入法界品,述說有關文殊師利菩薩一切莊嚴,文殊師利菩薩勸大眾發菩提心,之後有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首由文殊師利菩薩指示,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復欲親近諸善知識,問菩薩行,修菩薩道。親近供養諸善知識,是具一切智,最初因緣,是故於此,勿生疲厭。因而善財童子問:菩薩應云何學菩薩行?應云何修菩薩行?應云何趣菩薩行?應云何行菩薩行?應云何淨菩薩行?應云何入菩薩行?應云何成就菩薩行?應云何隨順菩薩行?應云何憶念菩薩行?應云何增廣菩薩行?應云何令普賢行速得圓滿?

文殊師利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求菩薩行。善男子!若有眾生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事為難。能發心已,求菩薩行,倍更為難。善男子!若欲成就一切智智,應決定求真善知識。善男子!求善知識,勿生疲懈。見善知識,勿生厭足。於善知識,所有教誨皆應隨順。於善知識善巧方便,勿見過失。

因此文殊師利菩薩告訴善財童子,首參南方國土一比丘,名為德雲比丘,為其解說「憶念一切諸佛境界智慧光明法門」。之後進行一連串的參訪。他續參訪的是:2海雲比丘,為其解說「諸佛菩薩行光明普眼法門」、3參訪善住比丘,為其解說「普速疾供養諸佛成就眾生無礙解脫法門」,4參彌伽大士,為其解說「妙音陀羅尼光明法門」,5參解脫長者,為其解說「如來無礙莊嚴解脫法門」,6參海幢比丘,為其解說「般若波羅蜜三昧法門」, 7參休捨優婆夷,為其解說「離憂安隱幢解脫法門」,8參毘目瞿沙仙人,為其解說「菩薩無勝幢解脫法門」,9參熱勝婆羅門,教他上刀山、投火坑,證得菩薩善住三昧及菩薩寂靜樂通三昧,10參慈行童女,為其解說「般若波羅蜜普莊嚴法門」。

11參善見比丘,為其解說「菩薩隨順燈解脫法門」,12參自在主童子,為其解說「一切工巧大神通智光明法門」,13參具足優婆夷,為其解說「菩薩無盡福德藏解脫法門」,14參明智居士,為其解說「隨意出生福德藏解脫法門」,15參法寶髻長者,為其解說「菩薩無量福德寶藏解脫法門」,16參普眼長者,為其解說「令一切眾生普見諸佛歡喜法門」,17參無厭足王,為其解說「菩薩如幻解脫法門」,18參大光王,為其解說「菩薩大慈為首隨順世間三昧法門」,19參不動優婆夷,為其解說「求一切法無厭足三昧法門」,20參遍行外道,為其解說「至一切處菩薩行」。

21參鬻香長者,為其解說「調和一切香法」,22參婆施羅船師,為其解說「大悲幢行」,23參無上勝長者,為其解說「至一切處修菩薩行清淨法門」,24參師子頻申比丘尼,為其解說「成就一切智解脫」,25參婆須蜜多女,為其解說「菩薩離貪際解脫」,26參鞞瑟胝羅居士,為其解說「菩薩所得不涅槃際解脫」,27參觀自在菩薩(觀世音菩薩),為其解說「大悲行法門」,28參正趣菩薩,為其解說「菩薩普疾行解脫」,29參大天神,為其解說「菩薩雲網解脫」,30參安住地神,為其解說「不可壞智慧臟法門」。

31參波珊婆演底主夜神,為其解說「菩薩破一切眾生暗法光明解脫法門」,32參普德淨光主夜神,為其解說「菩薩寂靜禪定樂普遊步解脫法門」,33參喜目觀察眾生主夜神,為其解說「大勢力普喜幢解脫法門」,34參普救眾生妙德夜神,為其解說「普現一切世間調伏眾生解脫法門」,35參寂靜音海主夜神,為其解說「念念出生廣大喜莊嚴解脫法門」,36參守護一切眾生主夜神,為其解說「甚深自在妙音解脫法門」,37參開敷一切樹花主夜神,為其解說「出生廣大光明解脫法門」,38參大願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為其解說「教化眾生令生善根解脫法門」,39參妙德圓滿神,為其解說「菩薩於無量劫遍一切處示現受生自在解脫法門」,40參釋迦瞿波女,為其解說「觀察菩薩三昧海解脫法門」。

41參摩耶夫人,為其解說「菩薩大願智幻解脫法門」,42參王女天主光,為其解說「無礙念清淨莊嚴解脫」,43參遍友童子師,並未示法,僅言可參善知眾藝童子,44參善知眾藝童子,為其解說「四十二字母法門」,45參賢勝優婆夷,為其解說「無依處道場解脫法門」,46參堅固解脫長者,為其解說「無著念清淨莊嚴解脫」,47參妙月長者,為其解說「淨智光明解脫法門」,48參無勝軍長者,為其解說「菩薩無盡相解脫」,49參最寂靜婆羅門,為其解說「菩薩誠願語解脫」,50參德生童子及有德童女,為其解說「菩薩幻住解脫」。

51參彌勒菩薩,於毘盧遮那莊嚴藏樓閣前,彌勒菩薩為其解說種種法要,復開樓閣門,命善財童子入內。此樓閣廣博無量,同於虛空,善財童子於此聞不可思議微妙法音,即得無量諸總持門,住菩薩不可思議自在解脫。

52文殊菩薩摩頂,善財童子至普門國蘇摩那城時,思惟文殊師利菩薩,文殊師利菩薩感知後遙伸右手,過一百一十由旬,按善財童子頂,說:「若離信根,心劣憂悔,功行不具,退失精勤。於一善根,心生住者,於少功德,便以為足,不能善巧發起願行,不為善知識所攝護,不為如來之所憶念,不能了知如是法性,如是理趣,如是法門,如是所行,如是境界。若周遍知,若種種知,若盡源底,若解了,若趣入,若解說,若分別,若證知,若獲得,皆悉不能。」於是文殊師利菩薩為其解說妙法,令得成就阿僧祇法門,具足無量大智光明,令得菩薩無邊際陀羅尼,無邊際願,無邊際三昧,無邊際神通,無邊際智,復令入普賢行道場,於是善財童子渴仰普賢,欲參訪普賢菩薩。

53參普賢菩薩,善財童子於如來前一切寶蓮華藏座上,起等虛空廣大心,捨一切剎離一切著無礙心,普行一切無礙法無礙心,遍入一切十方海無礙心,普入一切智境界清淨心,觀道場莊嚴明了心,入一切佛法海廣大心,化一切眾生界周遍心,淨一切國土無量心,住一切劫無盡心,趣如來十力究竟心。善財童子起如是心時,由自善根力,一切如來所加被力、普賢菩薩同善根力故,見十種瑞相。並於眾會之中,見普賢菩薩坐寶蓮華師子之座,身上諸毛孔出光明雲,普賢菩薩即伸右手摩觸其頂,為其解說諸法,令善財童子得入一一毛孔,一念所入諸佛剎海。善財童子於普賢菩薩毛孔剎中,行一步過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得一切佛剎微塵數三昧門。如是善財童子於普賢菩薩毛孔中,一剎經一劫,經微塵數剎劫,教化眾生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是之時,善財童子則次第得普賢菩薩諸行願海。

以上53位除大菩薩外,其他都是得解脫道的聖人、外道等。在《華嚴經》示知我們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要如何去參學,要怎麼修學佛法?也就講入法界品,這裏面有很多聖人,現法界間之種種事蹟說明,最重要的、我們也常常能聽到的,就是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這也是世尊在最後回到人間說法時,告訴我們要到處去參學各地的聖人、善知識,這裏以善財童子為代表。

每個人所修的法門不一樣,當釋迦牟尼佛成佛時,是從最根本的善法,一直修到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四空處定、八背捨、九次第定、十遍處、菩薩十地,三三昧、陀羅尼門、、等等一系列的境界,都要去修證地走一趟。但是我們不能如佛這樣地次第修證,我今生喜歡《大般若經》,就會參與《金剛經》課程的研討,你只是在行菩薩道,在行菩薩道這一段期間,你接觸到什麼?有的是聲聞、有的是緣覺、有的是菩薩、有的是長者,有的是婆羅門聖人,等等很多的善知識,善財童子每一個人都去參訪。

若今後那個道場或師承們不讓弟子到處參訪,那就是非佛弟子,甚或是邪魔外道,魔力控制故不能自在地去參問;或犯門戶之見,不讓弟子們去到處參訪,這就有違世尊的教化。要成就菩提道除佛在時可教化,文殊師利菩薩卻還要善財童子去參訪各善知識,以增廣智慧,學得更多的神通,以速成菩提道。

善財童子參訪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參熱勝婆羅門,善財童子參訪時,他說:「仁者,我已經發菩提心了,要學無上正等正覺菩提,應如何去做?」這位聖者學到上刀山、入火坑的法門,就直接教導他。當時聖者已經破了空有的境界,帶著善財童子到一個有火燃燒的火坑,要善財童子跳下去,以期進而能體悟出世間的一切本來都是空無的,由於根深蒂固的我、法二執,心執著所見為真而成真,有朝一日能夠看破它,一切法也都是不真實的。

但是善財童子尚未達到那個境界,他一看就不敢往跳下去,這位聖人乃示範地往火坑裡跳下去給善財童子看,過一會兒又跳上來,卻毫髮未被燒傷毀損。這行為就破解了我們所知障,我們認為火就是會燃燒東西、物質的,認為我們的身體會被燒毀 的。或認為身體是物質的,不能穿透牆壁的,、、。這些種種所知的知見,造成我們的菩提性迷失,根本沒有辦法回復到原來的境界,這是一個最淺顯的例子,也是最有意思的代表。
 

12.結語

五時判教華嚴期,我們也就講到這裏,起碼讓你了解,釋迦牟尼佛坐在菩提樹下証悟了以後,發了三七、二十一天在七個地方講了八會,欲界天、人間講了以上這些經典內容。我想龍宮的《華嚴經》上、中冊,可能世尊上色界天或在某處對無色界天的天神、菩薩們,講一些更不可思議的佛法。可惜我們智慧不足,故沒有緣份看到此部份的經文。(待續)


[ 《金剛經》選讀 ] [ 經典選讀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