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如何利用《金剛經》來修行(22-2)
            --
法界通化分

(本篇文章為張玄祥居士所撰,未經同意,請勿引用轉載。)


()如何用金剛經來修行()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世尊跟須菩提尊者講,你的意思如何?若有人用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來佈施的話,以這樣的因緣,他的福德多不多,當然世間眼目來看,供養那麼多,所以須菩提就講:「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這是從世間相來講,一般人供養佈施都是有形有相的物質、錢財、勞力、、、等等的,但世尊馬上開示:「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如果福德有實際福德,就是一個數字,一個量,有數字有量就不多,你要表示三千大千世界也是一個數字,三千大千世界裡的七寶,七種寶物這個數字,跟它乘以七種寶物,寶物裡無量無邊的多,不管多少總是一個數字,所以祂說:「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真正的福德,沒有福德性,歸於原點空無,要化成多少福德,那才是真的。

像釋迦牟尼佛修證到成佛時,祂的福德有多大,無量無邊的大,怎麼個大法,很多人依祂在生活,依祂在賣東西賺錢,像這一次去朝聖,很多飯店、小弟、開車的、導遊、領隊,都靠釋迦牟尼佛在吃飯,這就是釋迦牟尼佛的福德,引伸到出家眾修行,受人家供養,這也是釋迦牟尼佛的福德,如果能修行到空無,不執著一切福德,那個福德才是多,只要能舉出一個數目,一個概括的概念,這種福德不夠多,不管講的多大,還是無實性,後面也講過,福德性無實性,無實性才大,如果福德有性,那這個福德衍生出來就有限量,自性如果還有餘習,還有功德,依功德多大,給你多少報應,如果福德已經沒有可估量之空無,你要引申多大,依時空因緣所現的報,不可能限量。

但是修行修什麼呢?修到空無,不執著一切相。未來的福德是很大,福是有形有相的壽命、錢財、食祿壽、、、等等都是福,德就是道德行為,修行的方向,很多人本末不能抓住,在枝節上很用功,反在德行上忽略,修行要注重心,心跟德行有關,德行就是戒律,戒律離不開一切律儀,人和人之關係,你能很自在和六道眾生應對,你德行就非常圓滿,有的人一半的德行修自己,像阿羅漢、聲聞,修自己可以悟到解脫,但不見得能降伏六道眾生,讓它信服,如果你功德不夠圓滿,天神也不會佩服,不會來護持。修行不在有何神通變化,而在於你道德行為是不是非常高超,心地是不是空無,對眾生是不是慈悲,不去懊惱,不讓它們起煩惱,這都包括在福德。

福報和德行合稱為福德,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金剛經》是在講空無,講回歸到空性、最基本的自性,如果你修不到一個境界,聽不到《大般若經》,《金剛經》更不會好好研究,所以就走錯路,《金剛經》是修到空三昧、無相三昧境界的人一定要讀的,一切都在講空,不做善事又不能積福德,做了善事又不能執著,一執著就沒有功德,這裡講,以三千大千世界那麼多的七寶來佈施,如果說有福德,那這個福德還是不夠多,因為福德無福德性。

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為什麼沒有福德,又變為福德很多,空中化有,化多少隨心意念而化,你若做了一百件功德就有一百件報應,報應完就完了,那不是絶對的數目,你做一件報一件,做一件惡報一件惡,善惡是分別清楚的,如果不執著所造的功德,就是了解釋迦牟尼佛講的福德無福德性,所以你不在意有沒有功德,這樣慢慢修才會進入空無、最原始的自性,那時你就懂,哦!佛法原來是這樣,所以你能隨緣化度,隨緣享受福德,並不是說福德沒有,就沒有福德可以享受,修行這福德是絶對有的,只是這裡在講只有空無才是最大最多,有數目就不多,這個概念在《大般若經》、《金剛經》裡面要特別去了解。

()名詞解釋

1.因緣

這裡面出現了很多因緣,因緣就是佛法裡最主要的,有因有緣才有果報,所以因緣果報是佛教真實道理,懂得因緣就可以觀事情為什麼這樣、為什麼那樣,無緣不起法,有緣一定有因,像你想去印度,就是過去和釋迦牟尼佛有因緣,不管一面因緣,或者十世、百千萬世的因緣,都是因緣,越深的因緣,這個力量越強,一世一次的因緣,或者幾世的因緣。有的很淡薄,去了一次可能就不想去,緣比較深的,去了回來又想去,從你心裡的感受,可以知道你和釋迦牟尼佛因緣的深淺,所以善觀因緣就有智慧,不用神通也知道,周圍之間事情的發生,皆有其因緣。

因緣非常微妙,某些人過去世的因緣,該如何?無形中慢慢就會形成,緣起聚集在一起,緣滅法也滅了,大家又散了,一段因緣產生一段法,法滅了,因緣也滅了,緣滅時又是下次因緣再生,因因緣緣,緣緣因因,不斷的在衍生變化,在人生中,如果控制不了,就隨因緣在六道中輪迴,如果修得好,控制得好,當生就可以跳出三界,證得阿羅漢果,或更進一步轉大乘菩薩行度化眾生。

學來學去離不開因緣二字,因緣旣然在佛上那麼重要,在解釋名字第一次出現,我們就列出它的基本概念,你聽完,大概最基礎佛法也懂了,這不只是說名相,還講和你心裡的關係,講你對佛法的認知。我們講因緣,後面也講果報,講苦集滅道,因就是集,緣就是現在苦果,苦不代表不好,現生所現的果報現象,雖然你再來受苦,但好像很有錢,不愁穿,不愁吃,他沒有感受到苦,但死時就會有苦,等到要捨棄家人,入生死關頭時,才覺得人生是苦,生不知道為什麼來受生,反正哇哇墜地就來了,還不知苦,等到病了或要死時就知道,這些都是過去集的業在今生現,我們要懂得滅它。

苦集滅道四諦,都是在滅這個因緣,滅有兩種,一種是面對因起緣產生果報時,不隨它相應,或者大事化小,小事化無,這是修行佛法該學的。你不要去學三腳貓功夫,說你今生會怎麼樣,未來會怎麼樣,幾天以後會怎麼樣,你又沒能力轉它,那學這種功夫做什麼,那是外道的功夫,沒有擺脫因緣的能力,那就沒有學到佛法,學《大般若經》、《金剛經》或者小乘《阿含經》,控制你的行為、心,守善戒、不動,這樣業力來不見得能動到你,阿羅漢是這麼得解脫的,那就是學到擺脫因緣

你能懂得滅是在滅你的心,因同是因,緣同是緣,緣包括時間、空間、人物,因是你和某個人,產生某件事,因緣、時間、空間成熟,果報就會現,你怎麼安住內心的習氣毛病、不隨因緣,能安得住就是做滅的功夫,不是滅火,是滅心中的執著,外境因緣來怎麼客觀看它,佛法是很簡單的事情,若把它搞成太複雜,十二部經都唸完,你也抓不到重點。很多人看他很忙,到處聞經聽法,看他十幾二十年來長進不大,就是太執著外境,不善觀因緣,不善觀心的反應,不善觀自己習氣,這樣再怎麼修,二、三十年也看不到什麼功夫。

先把因緣搞懂,再把內心因緣種子搞懂,再學習怎麼控制,觀一切法,無所有不可得,觀一切相,虛幻不實,講很簡單《金剛經》、《大般若經》所說道理,已經朗朗上口,六字大明咒:「無所有不可得」,這種顯教的六字大明咒,不是「嗡、嘛、呢、叭、彌、吽」。

無所有不可得,唸歸唸你要做得到,做不到就會隨緣發作,事情來時就是因、就是緣,你要在裡面應對,如果應對的好,滅就做到了,滅做到就悟到了,苦集滅道之道理就得了,得了當然就能解脫,能擺脫因緣,像釋迦牟尼佛到最後該還都還了,因緣都滅了,沒有了,清清楚楚。

我們去朝聖,聽到一個故事,釋迦牟尼佛為什麼會喝到髒的水,那是過去祂出生做小牛時,祂媽媽在飲水,小孩子無知在水中跑來跑去,這是世尊入滅前倒數第二個因果,所以如果語言行為,違犯三寶、父母、師長,果報要加五百倍還,祂在水中跑來跑去,讓祂媽媽喝到髒的水,等到祂要入滅,該還的果報是喝到五百頭牛走過弄髒的水。阿難要去取水,看到水髒不敢取,回來向世尊報告水太髒不能喝,世尊知道果報是跑不了,要他再去取水,梵天王知道了,現神通讓水變清淨。但再什麼神通力都是幻化的,《解深密經》講到幻化,一切因果都是幻化,把污水變清淨也是幻化,是騙世間人,阿難那時還沒證到阿羅漢,只有二果的境界,他一看水變清了,就把水取回來,世尊喝完了才跟他說:阿難!你取回來的水,你看是清的,但我喝的還是髒水,然後說了過去的因果,因牠無心的搗蛋,果報加了五百倍。釋迦牟尼佛成佛為什麼還要受因果,因果是逃不了的,祂很自在喝髒水,這是世尊入滅前倒數第二該還的。

最後一個是度須跋陀羅,他是一位一百二十歲的外道,跟他也有過去好幾世的因緣,當釋迦牟尼佛行菩薩道,有一世出生畜生道當大象,大象也在行菩薩道,有一次森林大火,牠站在河水中,讓動物踏過牠的背部跳到對岸去,當牠心力交竭時要沈下去時,有一隻小動物跑來說:大象大哥,等一下!我還沒有跳過去,牠已經沒有力氣,勉強站起來,讓這隻小動物踏過去,然後沈下去死了,這隻小動物就是須跋陀羅,這就是須跋陀羅為什麼老是到最後面才出現的原因,那一次的因緣就是這樣。

孔達拉先生講有三件事世尊選擇在拘尸那羅入滅,第一是諸佛都在入滅,當時在吠舍離世尊跟阿難提示,一個修到什麼果位的人,可以住世一劫(一劫是16800萬年),不要講一劫,就是半劫好不好,那也不只八十歲,何況是成佛的如來,阿難不知道世尊在講什麼,經典講當時祂是被魔掐住脖子,講起來是眾生福薄,無法讓世尊住世,所以這是必然的結果,世尊連講三次,阿難都不知道趕快請佛住世,法都是這樣,沒有因不能勉強,一個成佛的人,不是要留多久就多久,要有因緣。

釋迦牟尼佛丟一個球給阿難,阿難不會打,跟他提示三次,他還不知道趕快請佛住世,天魔在天上知道阿難沒有請佛住世,就馬上下來請世尊入滅,魔就是怕祂度太多眾生,世尊說:好!為什麼好呢?因為僧團成立了,佛法也講了,不依人依法就好了,祂可以入滅了,旣然沒有人請祂住世,祂法身馬上入滅,法身雖滅,但報身還沒滅,祂還撐了三個月後才入涅槃。

第二就是須跋陀羅還沒有度,為什麼還沒度,過去和祂因緣很深,好幾世因緣,非僅於小動物因緣。

第三個是祂知道在分舍利子時一定會發生戰爭,所以就選摩羅國這個國家,這個國家裡面有一個國師,此婆羅門的威德不錯,他講的話這些國王都會聽,這三個因緣,祂選拘尸那羅入涅槃。

度一百二十歲外道,是祂入滅前最後一個因緣,結束後沒什麼欠人家的,所以祂入大般涅槃。大是入虛空最大,福德性有就不大,入大般涅槃也是無形無相,無形無相的身,才可以遍十方虛空,阿羅漢為什麼不能入十方虛空,因為祂還有一個阿羅漢的身,雖然會變,有形有相就不大。

所以只要是菩薩或者佛,佛是絶對入大般涅槃,小菩薩、地前菩薩和阿羅漢一樣還有身,還可以看到物相,看到另一個世界,表示你還有個相,有相就是有身,這個身不是肉體,是有一個有形有相的身,所以你可以看到,如果今生沒有進入無色界境界,還是有餘依涅槃,還是有一個身,有身入涅槃就不大,可以看到鬼神,可以看到佛菩薩,就算修得再好、因緣可以控制,還是有餘依涅槃,不究竟,以後還要再來修,要修到無餘依涅槃沒有身,像一般的地上菩薩沒有身,只有一個心,像佛更是沒有身,祂可以遍虛空盡法界,道理就在這裡。

祂所有因緣還了,再來就度眾生的願,第三品講的是發菩提心,第一要度盡一切眾生,眾生每個都要度,因緣先成熟先度,因緣未成熟要等,永遠沒完沒了在度眾生,還是講因緣果報的,把因緣的解釋名詞搞懂了,再懂得怎麼控制因緣,怎麼升起、怎麼滅,如果是業力的因緣,如何控制自己習氣不去相應,學習解脫,一切佛法都在這裡面,不是就講因緣、因緣,會講做不到。

因緣hetu-pratyayahetu為因與pratyaya緣之並稱。因,指引生結果之直接內在原因;緣,指由外來相助之間接原因。依此,因緣又有內因外緣、親因疏緣之稱。廣義而言,因即意謂因與緣,包含內因與外緣

因是hetupratyaya,因和緣兩個併稱,有因無緣起不了法,所以因不可怕,有因有緣起了法,果報就現,或一切事就開始發生,所以緣才是動力。不要怕因果,果是已經現,因是產生果的種子,你要怕的是緣,如果能控制緣,因起不了作用,或修得更好,緣起法可以坦然承受,那因緣有何可怕。果,好的當然覺得很好,不好的也要坦然承受,很多證到阿羅漢果的,為什麼當生或過去殺了人的業力,今生被殺,祂心甘情願受報,並不害怕,這是真正解脫。

我們看事情不要只看表面,或最後一生好不好,像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祂還是被人用石頭砸死,但祂袒然入滅,選擇在希拉瓦入滅,祂跟世尊講祂要入滅,世尊說:好!你可以入滅,祂就在那入滅。

這些聖人,像禪宗二祖也一樣,祂過去是將軍,帶了很多人殺殺打打,殺死多少人!要受報的,達摩祖師跟祂講,如果這樣人家會毀謗佛法,我准許你免受報,那是達摩祖師這麼講,等到祂找到傳人三祖時,祂還是從容受報,該死就死,死了後成阿羅漢。因緣怎麼修要搞得懂,不要花很多時間在無謂的事上。不是說唸經不好,唸到一個程度就好,不要從開始學佛到要入滅了都還在唸經。當然唸經是因,種植善因以後才會踫到善知識,跟你講怎麼修行,這過程是要的,但你不要三、四十年都在誦同一部經,《金剛經》已經講了,這一條船坐到彼岸,要再換另一條船,不要從頭到尾都坐在同一條船,已經到彼岸了還不下來,這樣就不知道長進,這講起來又是因緣,你的福報就是這樣。

有智慧的人,隨時可以點醒你要轉,該下船就下船,換更大的船去坐,旣然懂因緣,既然要滅這個因緣或控制因緣,就觀你的心,你的習氣毛病,如果能擺脫因緣,那你就解脫了。佛法不在於你懂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懂,擺脫不了有什麼用,我們要學的是面對事情去處理,該死的把它救回來,不讓他死掉,該發生的事,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是要學這種功夫,不是學看到鬼神、看到未來,那和算命的一樣,會算命,自己的命不會轉。佛法不學算命,要學習如何轉因緣,這才重要,你的心如果不執著境,因緣有何可怕,你就是沒有學到這功夫,教你無所有不可得,你就很執著那個境,叫你觀現象不能太認真,你們都看得太清楚,就會入神、入其境,入其境就迷糊,所以,不要看得太清楚,用餘尾稍微瞄一下就好,不要執著。心就是心,因緣起的,誰知道真假,如果是真的也沒關係,你不抓它,因緣就是因緣,不會形成果報現象,一切法都在這裡面。

hetu-pratyaya,我們在唸法身緣生偈,hetu prabhav2,就是緣起,prabhav2是產生,一切因緣起,有緣起就有過去的因。所以你會想去印度朝聖,那是過去是佛弟子,經典講,只要你是佛弟子,今生就會回到印度,世尊的聖地去朝聖,這就是過去的因緣,因緣成熟就會去,有的人學佛幾十年沒想去,也許看到一篇報導,一篇文章,就想去,就是有潛在因緣。

因,指引生結果之直接內在原因,如果一個人你認識,看到這個人你會多看一眼,多關心一下,如果這是因,如果和這個人沒有關係,不管好的壞的因緣都沒有,你不會內心留下影像、不會產生共鳴、不會產生感情作用,如果有因就不同了。

因,是指引生結果之直接內在原因,我講實際情形給你們聽,用實際例子來講比較清楚,在名相講引生結果之直接內在原因,你也聽不懂我在講什麼,看到這個人覺得很喜歡、很投機、講話很親切,是過去和他結善緣,這個種子在內在,所以要不要神通?看到這個人講話半句都嫌多,一看就討厭,過去有惡因緣,這個你自己就會反應,這樣你就可以判斷,這個人跟你過去緣深不深,善緣?惡緣?

所以,因緣很奇怪,我們這一次印度朝聖報名早就結束,突然卻冒出一個老法師,七十幾歲也想去,透過他的比丘尼女兒打電話來,演成法師接到電話,直接以報名截止否決,這個惡因緣已經埋在那裡。若你會善觀因緣,就知道這個法師和我過去不是很對盤。他的比丘尼女兒不死心,說想找張老師講話,他講老法師如何如何……,我就想到一兩年前也有個人,講一個老法師要去朝聖,看到我們文章很感動,想參加我們的朝聖團,我想可能就是這個人。

她說花蓮一位老法師要去,我問身體行嗎?她說行啊!她會種花,在土地上動的,反正鄉下人,沒有問題,我說:好吧!就不想拒絶他,這就是過去多少跟他有點因緣,所以一個是惡因緣,一個是不能拒絶的因緣。後來他也蠻感激的,如果沒有張老師,他不可能去印度,因為沒有一個團體可以參加,有時和吃葷的團體,去美國,去那裡,搞到最後自己買機票回來,參加葷的團,他們吃葷,他吃素,怎麼會合得來,當初沒考慮好。從很小的事情,就可以看腦筋內部的因緣,觀這個人和那個人之間的關係,你會想去,一定過去世出家,或和釋迦牟尼佛有因緣,想了一生之願去八大聖地。因,指引生結果之直接內在因緣,如果沒有因緣,沒有動力,哪怕照片多漂亮,傳記寫得多好,他看都不會看,這是內在因緣。

緣,指由外來相助之間接原因,這原因有時間、空間,人在六道眾生之間,加上扮演角色不一樣,時間空間湊在一起,緣就俱足,這因緣兩個俱足,法就起了,緣起法就來了,你要如何面對?如果學到《金剛經》裡觀一切所變化之事,能圓融應對,這因緣對你來講沒有傷害,你逃過了,你很自在、柔軟的應付過了,所以不是硬梆梆應付,要像水在流時,你用一排竹子閘起來,水是柔的,它會滲隙縫流過去。

所以學佛法要心地柔軟,不是嘴巴會講,懂得很多,好像就不得了,這樣硬梆梆的一種表相,人家不會信服你。若你現出家相,心地又柔軟,人家看了非常莊嚴,非常喜愛,法喜充滿,人家很願意親近你,那你要行菩薩道就輕而易舉。我講實際例子,兩位代表出家男眾,兩位代表出家女眾,優婆塞、優婆夷,四眾都俱足,哪一個扮演什麼角色,哪一個人現什麼個性習氣,大家都看得清清楚楚,不是出家眾,人家就信服,你親和力越大,人家跟你互動就越好,優婆塞、優婆夷,親近法師是應該的,如果你沒有柔軟的心,又不和人家交往,人家看了好像上面的佛一樣供在那裡,如果佛你會想祂還好,有的根本不想,得不到佛的好處。

我講這個是機會教育,講因緣、修行,很細的行為之事,不是經典會背,三藏十二部經都看完,看完又如何,不是真正修行料子,會講不代表能擺脫因緣,為什麼沒有能力擺脫因緣,因為沒管好內在的習氣毛病,你是聲聞種性、菩薩種子,這和過去有因緣,如果過去只學了一點,今生要馬上學菩薩道是學不來,那從聲聞乘開始,聲聞乘人在一般人看來不是很完美,就是格格不入,但祂自在就好,管你怎麼樣,反而不自在的人、心有病的人,看了就不自在,那是個人的業力,沒有辦法。

因緣又有內因外緣,內因是我們的因,外緣是外面的時間空間,如果沒有朝聖十六天相處在一起,你和他有什麼關係,一個在東,一個在西,湊不在一起,因為這個因緣湊在一起,才有海水和岩石相踫,激起浪花這種美麗的記錄,如果你們喜歡記錄的把它寫出來,這就是因緣產生的現象。

也有親因疏緣,因比較親,但緣比較淡。這些裡面因緣很複雜,廣義而言,因即意謂因與緣,一般講因果因果,其實因果就包括因緣,果是果報,果報有善、惡。因包括因跟緣,包含內因與外緣,先有內因種子,再有外面的人物、時間、空間湊在一起,一件事情就發作了。這是講緣起而已,事情發生時你採何種心態面對它,這是學佛法要用功的。若你學空觀、學無為觀,什麼事情都很容易度過去,如果你學有為法,手印啦!如果你心不清淨,用有為法去面對,當然就隨緣受報,因果就如此。

那學佛法做什麼?學如何控制因緣現象。要學什麼法?無法可學。最高的法就是無為法,學了放,學了放,有什麼法可用?今天唸了經典─無上正等覺,沒有一法可得,那你還學什麼佛法,如果你學佛法,認為有所得,那不是真正學釋迦牟尼佛的法,那是學方便法,或外道法,甚至是更前面階段的善行,只是佛法的基礎而已。

因緣要這麼認知,雖然講因緣包括果報,如果果報不讓它現?你要如何管制你的習氣?管得好就可以擺脫因緣,管得不好就隨緣再加一點點業力,過去的因再加一點,所以我們一淪墜,就是這樣沒完沒了的。好像有人在十六天朝聖中有提到,他第一念是怎麼迷糊掉的,第一念怎麼受果報,然後就沒完沒了……。《楞嚴經》有講到,本來虛空是無相的,你眼睛瞪得發牢了,自已產生空花,結果就把空花當真去抓它,一抓就造業,一造業就迷失,怎麼學習不要空中產生空花,或產生空花或實際有因緣產的花,不要去抓它,如何控制內心的境不去抓它,最好的法就是無為法,《金剛經》中提到:「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如果徹底的無為做到了,就是真如無為,那就是聖人。如果提醒自己,任何因緣來不要抓、不要抓,還得提醒自己,那是第二種人,還勉強好一點,比因緣來時迷迷糊糊隨緣流轉還好,你能這麼提醒自己,不要抓!不要抓!最後也沒有抓。最怕就是你連提醒自己的智慧和能力都沒有,緣來了就應緣。人家講一句話,你就彈回去,就得罪人了,因緣不是你高興怎麼樣就怎麼樣。年紀大的倚老賣老,年紀輕的、穿袈裟、穿出家眾的衣服,對在家眾講一句不客氣的話就造業了,不是穿袈裟講話不客氣就不造業,照樣造業,若是在家居士更不應該去講出家眾的對錯,這樣是毀謗四眾,這個罪很大。

學佛法都無所得,一切法都虛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心裡不痛快表示你修得還不夠好,眼睛看了不痛快─眼根不淨,耳朵聽了不爽─耳根不淨,心根亂起、蹦蹦跳,認為對,認為錯─意根不淨,六根沒有一個淨,那你也修得不怎麼樣,大家各依本份思維,各依因緣去應對,你可以全身而退,皆大歡喜,那你就成功了。

一切萬有皆由因緣之聚散而生滅,稱為因緣生、緣生、緣成、緣起。因此,由因緣生滅之一切法,稱為因緣生滅法;而由因與緣和合所產生之結果,稱為因緣和合。一切萬有皆由因緣和合而假生,無有自性、無實性,此即「因緣即空」之理。若以煩惱為因,以業為緣,能招感迷界之果;以智為因,以定為緣,則能招感悟界之果。

一切萬有皆由因緣之聚散而生滅,因緣、時間、空間湊合在一起,緣生了,因緣時間到了,各自回到自己家裡,緣又滅了,一切法皆如此,因緣起滅,這個現象是為因緣生,或簡單講緣生,緣成,緣起。有因遇到緣,緣包括六道眾生、時空,湊在一起,法就起,因緣果報,事情沒有了就滅,世間事離不開這個現象,六道輪迴也離不開這個現象,這樣善思維你的行為,你和人之間的關係,隨緣踫到發生的事情,你要如何擺脫善惡因緣,什麼善要擺脫,善不擺脫,你會被它黏住,你沒有菩薩的功夫的話,度了一個人,這個人抓住你不放,那你又沒有能力不受它影響,那不就兩個結了善緣,很多就是被眾生度走,眾生也會度人,你度眾生,眾生度你,度你是把你拉下來,度他是度脫三界,功夫要夠啊!不是說你要度人就度人,度得不好,反而被他度走了,懂得因緣,善加利用,佛法就在裡面,如果你不懂,善因緣就黏啊黏,惡因緣就駡啊駡,你沒有度成都是造業。

因此,由因緣生滅之一切法,稱為因緣生滅法,我們修行講生滅,離不開動靜、根、覺、空、滅,這六個粗根毛病,你如果學過《楞嚴經》裡一切相是動,由動中修靜,由靜中修到五根、六根,進入修心,會進入覺,如果修不到覺,就是心眼沒開,就修不到心,如果進入覺空,覺了後要再空掉,如果有覺沒有空,就像剛剛講,會算命不會擺脫命運,就是沒有學到空,學到空,覺了後不住法,不執著,你才能解脫。證到空後又要把空空掉,像《解深密經》講的,證自己的習氣、證到自性能力神通變化,要把這些拿掉,為何要拿掉,世間人壞就壞在這裡,好東西捨不得拿掉。,

《大般若經》講,有天眼通,不要有天眼通想,有他心通,不要有他心通想,有宿命通,不要有宿命通想,得到五眼六神通,都不要有五眼六神通想,為什麼?教你不要執著,證了後要斷,不要有那個習氣。你說放掉不是就沒有了嗎?不會!有一天成佛的話,功力比這個還要高,證可以,但要放下,習氣要丟掉,功夫體會一下就好,丟掉再往前走。

我們說動靜根覺空,空證得還要把空空掉,才有辦法回復相對的空,覺知歷歷又不執著空,才有覺知歷歷,又有解脫能力,這是菩薩法,如果執著空到底,是阿羅漢、聲聞乘,這樣很容易走偏,這生滅法點到為止,你要再去聽其他的或楞嚴經五蘊魔相在這方面的解說也講很多。

由因與緣和合所產生之結果,稱為因緣和合。因一定要有緣,因緣和合產生結果,稱為因緣和合,若因和緣不和合,緣不俱足,因成不了氣候。因成不了氣候就好?不好!因為你不能像釋迦牟尼佛那樣入大般涅槃,大是盡虛空才大,般是圓滿,pri ,有翻成papan,後面ri只有唸輭密,實際翻成漢字,涅槃是寂靜不二的心體,大又圓滿,那只有盡虛空、遍法界,有這種能力只有如來,十方一切如來皆如此。那我們沒有這能力,所以因緣和合時,要學習如何擺平它,或不受它影響,功夫不好的就要擺平它,功夫好的,它怎麼來怎麼走了,也沒困擾到你,因你不會和它相應,若這樣你就是聖人了。

但這樣怎麼和眾生交往?怎麼度眾生?那是另一回事,你要度眾生,一定是有為、無為兼用,《解深密經》講:「住有為不住有為想,不住無為想,住無為,不作無為想,不作有為想」,這是度眾生在用,《解深密經》已經靠近後段修行,是在培養菩薩,不是教你空空空,什麼都不要理,那是學第一階段的解脫。法,哪一部經在講什麼你要懂,不要抓了一部經學習,永遠都不放,要懂它是在對阿羅漢講,對菩薩講或對哪一個眾生講,要搞清楚,法,有境界程度不同,不會互砥觸,要善於分別,不懂就要多聽人家講。

一切萬有皆由因緣和合而假生,生就生為什麼安一個假呢?你實際抓它就變實生,菩薩、阿羅漢,觀它不真,所以雖有但不去抓它,不抓它就安一個假,假是要真的能做到,要觀它而不受影響,看是看了,有看沒到,如果像某大德,到印度,看到大迦舍小廟上的法輪,發白光,不發你當然不會注意,它發了白光,你就很注意,一直看,就看壞了,不能一直看,你就是有看沒有到,看成假生,你不執著光,神識就不會一直跟它去,佛法就這麼簡單,看是可以,瞄一下,但不理它,把它看成假生,因緣而生,你執著它變實生,看它似有又不在意,那就假生,你要這麼訓練自己。

你說:哎呀!這個簡單。小事情時是簡單,在意的事情時,就會執著,修得好不好,就在這裡考驗。不是在於你一天拜五百拜、一千拜,誦幾部經,不是考這個,功夫那是修行法門,最後結果就看因緣起時你如何面對,面對時及不及格,如果根本就不理它,讓它緣生緣滅,你就一級棒!解脫了。如果還有執著,但還會提醒自己:一切法都是虛幻!那是第二種人。學得不夠好的、不懂佛法的,就抓它,就一直跟它去,這樣就不行。

回過來你怎麼看它,如果阿羅漢或菩薩,自然就有能力看它假生,連假生都不必安名相,有看沒有到,不會在意它起滅,一般人修行做不到假生,所以才要用佛法來熏習,告訴你無有自性、無實性,如果有實性就不滅,為什麼是假生,因為它是因緣和合而生,產生這個相、這個法,這個影相,因緣滅就沒有了,所以是無實性,如果有實性是不滅的,世間相哪裡有實性,只有空才是實性,因為空永遠不滅。你說空我又看不到,不因為你看不到空,空就不在,不因為你不能體會空,空就不在,不因為你體會了空,空就不在,體會也好,不體會也好,它都在,那要如何來認識空?這要你實修去印證,如果你對一件事,一個影相,一句話,一件生活上雞毛蒜皮小事情,你都不在意,那就是空了,這種空性每個人都有,你不認識它而已。

大部份的人,看到一件事情,會依自己的習性在講話、發洩,你有反省自己是這樣嗎?如果不度眾生,可以閉嘴巴,你講好聽也好,講不好聽也好,做這件事情好也好,做那件事情不好也好,對你來講都無意義,這樣你就有空性。若還沒有悟到這樣,你可漸進式學習空觀,空觀有兩種,一種是有東西看它沒東西,一種是有東西,看它有東西,但又不執著它,這是絕對空和相對空的比喻,聽佛法聽多了就知道這種現象。

因緣和合而成假生的這個法,它是無自性,無自性為什麼會生,它是由你的妄想習氣種子所產生,如果有自性,諸佛菩薩怎麼不生,因為祂們證到清淨,沒有習氣毛病。你為什麼會生,因為你還有習氣毛病的種子,因緣才會生,才有自性。自性有空的自性、有習氣養成的自性,我們稱之為邪真如,諸佛菩薩有的是真如,為什麼我們的是邪真如,邪真如也會發芽成為一個法,所以叫做真如,真正如其本來功用,會發芽,會產生法,雖然邪它也會產生,我們的邪到底是多還是少,大還是小,每個人不一樣,你修得好不好,在這裡分別。

少講話,少去影響別人,修行要做到不要影響別人,你說他是他,我是我,我的行為沒有影響到他,但你的行為,顯然失於常理,失於一個修行人的行為,你覺得沒影響到,但人家看了就頭痛,實際是影響了,不然他不會煩惱,因為他不清淨他還會煩惱。

佛菩薩不在意你怎麼做,那是你的因緣,佛菩薩不在意。我們做善做惡,為什麼佛菩薩都在那裡坐著不動的看著我們,我們前面講了,眾生心,如來悉知悉見,菩薩、鬼神都知道,你自己起滅起滅,以為沒有人知道,而祂們知道為什麼不來跟你講:你這個心不對、這個行為不對!如果善因緣祂會提醒你,甚至有些護法神,會跟在你身邊指導你,這個對、這個不對,你太依賴護法神,會變成沒有自己主觀意念,到底怎麼樣做才對,很多人就陷在這裡面。

到底要不要護法神?我修得不好,所以要護法神,護法神又要管你向東你向西,向東你就向東,向西就向西,你的自性、空性、定力在哪裡?就沒有了,那怎麼辦?這很複雜的。最好是佛來當你的護法神,佛是無形無相,你做錯了,一個念頭給你─放下!祂不會教你往東往東,往東也是執著,往西也是執著,教你放下就不執著,不往東也不往西,放下!佛只有這個法,沒有教你往東往西,沒有教你印度可以去,印度不能去,去也是執著,不去也是執著,那你到底去不去?

講起來這個護法神不高明,這冤親債主也不高明,如果是佛,當你想:我要去印度?放下!我不去印度?放下!到底去、不去?!因緣到該去就去,不該去就不該去。像有位師姐,所有報名的只有她沒去,訂金一萬被沒收,她還發心再出二萬,其他說不去的也去,說不給去的也去,說要去的當然都去了,因緣和合,該去就去,不該去就不該去,你在那裡執著什麼?

生活上可以這麼觀因緣,事情就去辦,就去做,上飛機之前說不能去,那就認了,不能去。若有念頭說:不能去,喔!聽是聽了,不要執著,上得了飛機就是去了,因緣和合假生的法,不要執著。這樣學佛法才會快、才會進步,不要天天陷在名相裡,看了那麼多文章,講得道理就這麼簡單,放下!放下!用無為觀一切法就很容易,該怎麼樣,就怎麼樣。佛法不是那麼高深,但我怎麼搞了一、二、三十年,還是沒進步?因為沒有抓到重點,你要找對人聽,找對因緣湊在一起,才能學到真正佛法,遇到障礙的魔障,大部份《佛心經》裡有講毘那夜迦障道事項。

很多出家眾不講解脫道,講起來不是真正在傳佛的法,講佛法一定要講解脫,三法印!如何印證一位法師或居士講法?看他有沒有講諸法無我、諸行無常、寂滅為樂(小乘三法印)。學《金剛經》,它告訴你大乘法印,只有一法印,就是實相觀。實相觀是什麼,因緣和合假生,看它無自性、無實性,以實相觀它,因緣起滅,對著我也好,不對著我也好,你都可以客觀看著它,也不會煩惱,也不會喜愛,也不會拒絕,也不會討厭,什麼心都沒有,你要逆著來,我就逆著受,你要順著來,我也不會高興,該做就做,如果因緣不俱足,做不了就做不了,這不是很自在嗎?就是實相觀,中道觀。

再怎麼磨鍊?剛剛講的,無實性、無自性,你要去體會,體會後要去做,初步,因緣和合產生的一切法,你要觀它不可得,這樣慢慢訓練自己,你們很多在座的喜歡修有為法的,在這裡要轉,不要光喜歡算命,最後轉不了命,你連算命都不必看,若很不幸的讓你知道未來,你也不要當真,你這麼學佛法,惡因緣慢慢就轉,大化小,小化無,善因緣該成就就成就,完了就放下,也不會捨不得,完就完了,再好戲的也要下台。

所以,眼見起高樓,眼見樓塌都好,什麼都好,隨緣,你這樣慢慢體會,因緣就是空,你要有這個能力,不要光講空空空,要做得到,什麼叫做得到,因有了,緣來了,產生法,你不隨緣受報就是做到空,你光會講因緣即是空,唸得頭頭是道,又做不到,沒用。

若以煩惱為因,以業為緣,能感召迷界的果,這是六道眾生。天神,小煩惱,因為祂沒有根的業因,有善因,煩惱少一點,但還是三界眾生,學佛法要完全煩惱沒有,就是六根本煩惱斷,基本三毒斷,這不簡單咧!貪嗔痴三毒斷才阿羅漢。所以,欲界天、色界天、無色天,這些天神,看起來是有禪定,但不究竟,還是有煩惱,煩惱在於執著其真如神通自性功用,那也是煩惱,祂們不知道,如果一知道那些神通都是煩惱,哪一個人會去抓它?這是沒有學到佛法的究竟法。

這一次印度行,你看了世尊第一個外道師父,祂修到非想非非想處天的境界,已經是世間天裡面最高的,祂的理念世尊聽完後,馬上去思維修證,證到後發現不究竟,因為還執著起心動念那種快樂、應緣的快樂。剛剛講,因緣和合而生,無自性、無實相、因緣即空,你這麼認為,祂們也是這麼認為,這個是不究竟的。

你知道這個是不究竟法,你學到這裡只是半路,不是究竟的路,你要創造因緣,然後又不被空抓住,若學空就永遠空到底,那你就學到阿羅漢,佛法只學一半,你要學菩薩法,創造因緣、與眾生結緣,有因有緣度他們,又不被他們抓住,這樣自在的菩薩才是究竟。所以《般若經》、《金剛經》、《解深密經》、《圓覺經》、《楞嚴經》、、、等等的大乘經典,都是在講這個道理,不是在講空空空,空空空只是第一階段要修的,世間禪定的人有微細的煩惱沒有斷,還是在色界。

如果修佛法的,以智為因,以定為緣,則能招感悟界之果。修佛法的人,以智為因,學智慧,以定為緣,沒有世間禪定的那種定,世間禪定行者他們是氣旺,氣沒有旺,產生不了智慧(指講經說法、理解力等的世間智慧)。昨天有人問怎麼產生智慧,當然走對路開悟了就一定有智慧,這是真的智慧,不是世間人嘴巴講了半天,但離一切戒律、一切因果在講,那種是不真實的,是邪悟,甚至是卡到鬼神。一個真正悟的人,他的行為道德知見都是一極棒,為什麼?因為有佛直接教導,怎麼會去犯戒。

你隨因緣講一講教導後學是可以,不能寫在書上,講了翻成書,那是白紙黑字,菩薩戒裡有一條:不能毀謗四眾,白紙黑字,你說我沒有毀謗,沒有毀謗書出了幾十本,裡面都是在毀謗居士、出家眾,而且都是有名、有地位的,像這樣外道、邪道,很多人不認識,還趨之若鶩,像這種書,看一行就知道了,不用看整本,有人還看了幾十本, 講來講去抓不到重點,直接看經典,經典看不懂,看真正的名詞解釋,《佛光大辭典》算是望月大辭典,是日本那些聖人寫的,佛光山把它翻成中文,加入漢文化,你要看他們怎麼寫,這是真正的佛法。

自已胡說八道亂講的,講了半天名相很多,抓不到重點,一個喜歡講蓮花,蓮花講了半天,不知道如何修行,一個喜歡講開悟,無相拜佛,無相唸佛,講了半天要看他的書,到底如何無相唸佛,看不到方法,這種書還可以看嗎?很多人喜歡看,很多人也許也是迷糊,我都找不到重點,他怎麼知道是真是假,講了半天,唸佛三昧、無相拜佛、無相唸佛,講了半天方法如何,你要寫出來嘛!第一步驟怎麼做,第二步驟怎麼做,有境界怎麼做,起碼因緣即空、無我自性、無實相,你要講一講吧!怎麼拜,講個道理給人聽。

講了又是因緣法,有邪因緣就會接觸到邪的師父,怪誰都沒有用,你說他不對,不對又那麼多出家眾在跟,邪法都有魔在助力,所以發揚很大,正法反而很難生存,真正的正法,不是說出家人講的就是正法。這一次孔達拉博士講個笑話,很多人信以為真,一個台灣去的朝聖團員問孔老師,釋迦牟尼佛頭上一顆一顆的是什麼,他說:這是佛的三十二好相。那裡?!我們台灣的電視上講,那是世尊打坐時鳥在頭上大便。

經典上講的很清楚,《佛說法滅盡經》裡講,佛法是滅在出家眾,為什麼滅在出家眾,第一他不講真正解脫法,帶你去做善事,帶你去做人心關懷,不教你如何解脫,不教你因緣和合,觀它假生,觀它不要執著,解脫出來,不講這個道理,為什麼?這個道理太深,幾個人能聽得懂,教你做善事很簡單,今天時間到了去關懷,那邊時間到了去做善事,沒有教你觀這個心及逆境中如何解脫出來。

剛剛第一個講法、講錢、講人家喜歡聽的,末法時期是如此。第二是出家眾,旣是出家眾,又沒有真正守戒律,二百五十戒、三百四十八戒也好,比丘、比丘尼,沒有一個認真去守,經典講,只要有五個人守清淨戒修行,佛法就不會滅,可以給人授戒產生佛子。佛法不是講這些,這是菩薩法,佛法是講正法,正法是講戒律,有五個人不犯,祂就是阿羅漢,阿羅漢在世間法就在,真正的阿羅漢,不是你自稱的阿羅漢。

我們美國有一個同學跟我說,他有一個師父,是真正阿羅漢,我說:哦!現在還有阿羅漢在世間住,不得了!我說:他有沒有五神通,有沒有六神通?沒有!沒有就不是阿羅漢,有時候境界不懂,所以佛法會滅就這樣子。一個不講深的,講大家願意聽的,講淺的。

第二個沒有嚴格守戒律,你說空啊!一切法那裡有實性,連戒也是空,守什麼戒,很多人不是這樣講嗎?空魔就是這樣講。不是這樣的,空的體證是一回事,但行為要守戒律,盡量不去犯。你說:老師!你常常駡我,犯戒!對!但我自在啊!你被駡不自在,所以我成不了阿羅漢,我和你耗著。當菩薩嘛!

所以菩薩是有病,才可以和你在一起,阿羅漢祂心無病,祂可以入涅槃,菩薩是帶心病、身病,菩薩不是完美的,完美的是大菩薩,已經接近成佛了,小菩薩不要求祂完美,如果祂完美,祂就不會跟你搞在一起,看你不順眼要駡,駡你才知道,我錯了嗎?這件事不能做!這樣不對!如果自修,簡單,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菩薩很累就這樣,雖然和自己沒關係又得駡,駡了,有的誠心接受,有的不高興,不高興又要在虛空中交戰,兩心交戰,然後一個禮拜,二個禮拜,三個禮拜,醒過來了,才心平氣和,菩薩沒有這種功夫,不能跟你玩這個。

講簡單,講了半天你也做不到百分之十,就不能駡一次,把你的毛病找出好好修理一下,這樣進步比較快。自己修,十幾二十年還是在原地踏步,所以有因緣被駡的話,不要苦惱,已經駡了一次,差不多了,還得再講,講完了,差不多,又得再講,落井下石,不這樣你怎麼會完全爆發出來,一次又一次,不擇手段,不是我故意的,反正就是隨興而講,講就講了,受不了是你的事,這樣你才會發作,你才會怨,怨恨到最後,不對咧!你才會反醒,反正過了慢慢你會轉好,到底多久會轉好,就是你的智慧。

以智為因,以定為緣,這是學真正佛法,則能感招悟界之果。你才能得阿羅漢的空、無相、無願三昧,或才能得菩薩的智慧,進入陀羅尼門度化眾生。菩薩沒有果,菩薩要追求如來果,如來果是遙遙三大阿僧祇劫得到的,這個果是遙遙無期,但是最後有結果。講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阿羅漢、小乘是有果位的,菩薩沒有果,但是以地來稱祂,地不是一個果,心病少一點排在初地,心病再少一點是離垢地,心病沒有,心發明、發光,微習是在,排在三地菩薩。

再回來講,怎麼產生智慧?如果你心空了就有智慧,不執著一切相就有智慧,無形中看到,或有形眼睛看到,若都很執著,那就沒有智慧,總歸一句話,修到空的人才有智慧,因為他可以客觀觀因緣所生法。

須菩提悟空第一,也是智慧,悟空智慧和講經說法的智慧不一樣,但可以擺脫一切因緣,這種智慧第一,你要學的就是這種,對因緣所產生的法,如何做到空、無相,要修空啊!空如何修?《金剛經》中的一句話:觀一切法無所有不可得!這是《般若經》講的,《金剛經》沒這樣講,但《金剛經》是《般若經》五百七十七中的一卷,你看我們網站,是先把《般若經》裡的摘要放在前面讓你懂,你再來看《金剛經》,才看得懂講,如果不這麼名詞一個個解釋,一下子就進入《金剛經》,你抓不到重點,當然學不好。

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不能執著一切相,相包括什麼,念頭、影像、光,都不能執著,學空啊!如果因緣來的話,那首偈語:「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惡因緣的話可以這樣破解它,你唸這四句,安定你的心,也破解對方的神通、定力,他要害你、破壞你,你可以想:你不要耍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是一天、二天、三天、五天的事情,最後會泡沬化,這樣一方面告訴你自己忍耐一天、二天、三天,二方面破解對方念力,他要害你,用咒語或用什麼害你,當然你要用念力:不用假了!你這個沒效!唸久了,他的法就沒有力量,如果你做不到不執著,就唸這個,瓦解敵人,建設自己。

《金剛經》裡有很多實戰法,只是你不會用,每天唸唸唸,不知道用在什麼地方,境界來了不知道怎麼用,被人家欺侮、身體生病。當然不知道怎麼用也好,把身體氣搞通,障礙就沒了。昨天好幾個人都胃痛,你不用去追究為什麼痛,你把胃弄好就好了,把氣弄通,或者吃藥,還要去研究什麼原因嗎?解決事情也要智慧,你看很多書,看中醫,看經絡,化解很多病,這也是智慧。

為什麼學不會?你沒有學到空,你學到空,這些東西很容易就吸收,越不執著世間一切相,看什麼事都懂,提網挈領,甚至於還可以深而化之,更入精髓,不是世間事就完美,可以改它,增加它的功夫,增加它的內容,這就是智慧,先空自己才有智慧產生,如果你執著這個,執著那個,看到鬼神,看到什麼,然後執著為真,你永遠學不到智慧,這個不真,那個不真,什麼都不真,才是悟的境界。

講到這裡大概也講完了,修行法門、因緣果報現象都完了,後面還有很多是插播,能作因、增上因、什麼因,越講越細,為什麼講那麼細,菩薩就要把一句話變成千萬句話,如果沒有這個能力就不是菩薩,講空的人,把千萬句變一句,修行空容易,要講無量無邊,讓智慧產生出來,讓行菩薩道的人懂,就要真正有菩薩種性,這不是每個解脫的人可以做,什麼料子,修什麼法。

階段性做到了不要滿足,今生永遠不要滿足,要轉,從小乘修行轉入大乘,從大乘修行顯教進入密教,密教若能圓滿,不得了!顯密全能,這樣你弘揚佛法,這個人有什麼毛病,善根俱不俱足,給他什麼法?如果一個人亂七八糟,心很執著,你要教他什麼法?只有兩個,一個唸佛,一個拜佛,其他法都不用講,如果這個人智慧很高,心很柔軟,恭敬心夠,有慈悲心,天天為眾生煩惱,吸收力強,教他菩薩法。

從顯教到密教,顯教都講道理,講空觀,進入密教,就是由菩薩、佛來加持,那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要有相當水準,如果沒有相當水準,勞動佛菩薩來,你造業啊!不要隨便亂教人家咒語,鬼神來比較快,根基夠的才能教他什麼法。

古代的人比較客氣,哎呀!我沒有辦法教你,我介紹你去哪裡。現在不是,你依哪裡出家,就是他的人,你不能亂跑,就只能跟著他,學什麼,就是這麼一點,三、五天學完了,要學什麼,沒學什麼也不能跑,末法時期就是這樣,一千多年前祖師大德,都介紹來介紹去,因為修行的路和你的根基、背景不一樣。

如果真正懂佛法的,若他教不了你,應該介紹你去哪裡學才對,以後你們要出家,或現在已經出家了,要有這個概念,能教的留下來教,不能教的,你還是讓他另請高明,不要捨不得,他走了沒有人工作。

你要出家也要稍微看一下,如果出家去工作的要想一想,如果出家去修行,可以給你三年、五年時間,不成就就來工作,那你就考慮考慮。如果出家去工作的,我看你要考慮,不要說一講到出家,悶著頭栽進去,現在每個道場都缺人手,因為一個道場不夠,要開十個道場,十個道場不夠,要開百個道場,所以缺人才,也缺工作人員。

你要學佛法,真正好好學,給你三年五年悶著頭打坐,有成就再來修心,修心不在於打坐,修心可以到大眾廣場裡去磨練,有逆緣才可以修,這個人駡你,污辱你,你都要能自在,你不要到深山裡去修,開悟的人,照道理來講,智慧高的人,不要閉關入山,要在人群裡,照樣可以上班,長官部署與部下關係也都處理的好,扮演什麼角色,隨時都能自在,變來變去,幾重人格?因為空所以可以八萬四千種人格,隨時變,如果變不來就是修不好,我只能當出家師父,不能當一般的人,那怎麼修的好!你在家,我也可以跟你相處得很好,隨時轉變,外面怎麼轉變,心永遠不變,空、執著!無礙,不能變,不要被這種勢利或是什麼,把你降伏,然後你又迷失掉。

 

2008.11.02 講於法爾禪修中心)

 


[ 《金剛經》選讀 ] [ 經典選讀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