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如何利用《金剛經》來修行(21-21)
               --
八品 一體同觀分

  (本篇文章為張玄祥居士所撰,未經同意,請勿引用轉載。)


()如何用金剛經來修行()

5.「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

 

《放光般若經》曰:何謂菩薩得佛眼淨佛言已得金剛三昧得薩云若,佛十種力、四無所畏,行四等心,十八不共,大慈大悲,是菩薩眼所見諸法一切眾事,無事不見、無聲不聞、無物不護、無法不覺

 

《放光般若經》曰:何謂菩薩得佛眼淨佛眼為什麼還要加一個淨,或者法眼還要說清淨法眼?對諸法經過,用般若智慧觀它不黏,就是清淨法眼。現在開始講佛眼,什麼是佛眼淨,佛言已得金剛三昧得薩云若,薩云若sarvajña就是一切智,每部經翻的不一樣,你會梵文的話,sarva一切的,jña就是智慧,所以是一切智。得金剛三昧,金剛是最透明純潔不動,最銳利的定,如果你到金剛三昧定,你就有一切智慧,到這裡,佛的境界就現起。

佛十種力、四無所畏,行四等心,十八不共,大慈大悲,是菩薩眼所見諸法一切眾事,無事不見、無聲不聞、無物不護、無法不覺佛有十種力量,四無所畏,四種無畏法,十八不共法,前面的行四等心,就是我們講的慈悲喜捨,也是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對於行,《解深密經》講到,四住心,三住心,一切眾生,信佛、不信佛、修行、不修行,祂都無所謂,不像菩薩,菩薩老是罣礙。佛是大慈悲,祂能觀因緣度眾生,哪一個人已經信了,哪一個人積極用功,哪一個人不相信,哪一個人時間還沒到,祂也不高興,也不著急,這種心,平等平等,每個人的因果祂都知道,但祂不會動心。

是菩薩眼所見諸法一切眾事,俱足這些能力以外,菩薩的眼睛,見一切諸法,一切事,無事不見、無聲不聞、無物不護、無法不覺佛眼淨的,沒有一件事情,不知道,世間宇宙,眾生那麼多,什麼事情都要知道,佛眼就是這樣。所以這些專有名詞,你如果懂了,佛眼俱足這些,祂就俱足一切智,一切智就是你問什麼,祂都知道,有一些事情我們很難想像,譬如:前天,台灣下那麼多的雨,到底下幾滴雨,有佛眼就一定知道;龍吐多少水,化成幾滴雨,造成那麼大的災情?有佛眼就知道,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會那樣,沒有因緣,不會有這些事情,我們看颱風來好像很自然的事,其實都是有因緣的。

過去有個外道,想測試世尊的神通到底多大,在樹林裡,他問:現在樹林裡,所有樹葉加起來到底有幾葉?提這種問題!你會覺得,怎會有人知道?你有佛眼,你是佛,就應知道。世尊說了是多少葉,他還不相信;跑遠一點,摘了很多樹葉,然後又回來問,現在是多少葉?當然數量很大,即使很大,佛也能講出正確的數目。

你說佛眼好像很簡單,每件事都要懂,要知道,連你家裡的螞蟻吵架,也知道,所有眾生他們會講話,佛也會聽到,所以才是無聲不聞。不是只有我們發聲,祂才聽得到,六道眾生,祂都聽得到,而且別宇宙裡的世界,眾生的音聲,祂也聽得到,看佛經,可增廣你的見聞,原來佛的神通變化有這麼大。只有到大菩薩和佛的境界才有佛眼,佛眼就要無事不見、無聲不聞、無物不護。《金剛經》講發菩提心後,誓度一切眾生,所以你無物不護。你說這個物,眾生護就好了!無情也是眾生,有時還是要保護,我們沒有受出家戒不知道,出家戒連草地都不能踏,草坪有植物,不能踩它,植物是有生命、知覺,有些植物,我們一踫它就縮,像含羞草,有些植物跟著陽光轉,像向日葵,種種物,在佛心中,還是眾生,所以有情無情都要攝護。

無法不覺,你從凡夫的心,或天道的善心,或修禪定的世間禪,色界天,無色天,五淨居天,或阿羅漢,辟支弗,菩薩境界到成佛,佛和佛之間的平等平等,無等等覺,這些祂都無所不知,無所不覺。成佛那一世,都要親自去證的,祂打坐前後不到六年,前三個月,安般守意法,學到十六種殊勝,雪山六年修苦行,雖然沒有證悟,也建立了基礎,後來轉到菩提伽耶(Buddha-gayā),祂就在那裡修行,或在龍洞附近,在那裡六年,祂從身體的變化、境界、心證,都要了解,所以無法不覺。

一個佛要教導眾生,包括聖人、辟支佛、阿羅漢、菩薩、大菩薩、、、等等的,如果沒有比他們高明,怎麼教!所以沒有一個法,祂不了解的,因果報應的每件大小事,祂都能了解。像現在誦《佛頂尊勝陀羅尼》後,你滅了畜生道的因,你還沒到可以觀過去世,經典裡告訴你,誦這個咒,就可以憶持很多生。若誦完了,還是這樣,沒有什麼改變,表示你誦的不是很好,也許咒語、咒音,沒有進入狀況。如果唸得好,就會除去畜生道,畜生道障礙我們的智慧,為什麼你現在智慧開顯不出來,就是過去或未來要出生做動物,這個因蓋住你的自性。你沒有宿命通,無法看到你過去世,哪一世做什麼,如果你再繼續誦,畜生道的因滅了,你也不會做夢。有時睡覺所現的境,不是夢境,是你過去的事情,那些人,有的根本就不知道哪些人,因為今生還沒踫到就不知道,今生踫到了你可能就知道,這是現在的誰,過去的誰,哪一生,你做了什麼。

前幾天做了個夢,反正我過了大概都忘記,那不是做夢,是過去的影像再現,場景像看電影一樣,當然不是一幕一幕很快,如果大修行時起妄想念,一閃一閃,是看不清楚。早期氣旺,要進入觀阿賴耶識裡的種子,是不可能的,因妄念如瀑流,所以觀不清楚。像釋迦牟尼佛,祂無所不知,觀哪一世,隨時可觀,知道你過去出生做人,做了什麼事,就是連一些大菩薩,也不知道什麼因,造成你出生做人,因為每件果都有一個因,你做哪一件事,才果致出生做人,只有佛才知道。佛的所知所見,它是非常微細的,宿命通只知道,你哪一世,會出生做什麼,但什麼因所造成,還搞不懂?!只有佛眼的如來佛才會知道。佛眼、成佛和十二種真如性,這些名詞把它連結在一起,佛十力、四無所畏,行四等心,十八不共,這裡沒有提四無礙辯才,大慈悲喜捨、、、等等的法,祂都要俱足。

舍利弗是為菩薩得阿惟三佛得最正覺眼菩薩欲得五眼淨者,當習六波羅蜜所以者何諸所有善法悉含在六波羅蜜中故,一切菩薩、聲聞、辟支佛法,諸法等者,無過般若波羅蜜等。般若波羅蜜者,是五眼之母,菩薩學五眼者,疾成阿惟三佛舍利弗是為菩薩得阿惟三佛得最正覺眼

舍利弗是為菩薩得阿惟三佛得最正覺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它翻阿惟三佛(阿毘三佛─大覺),就是我們常說無上正等覺,它用意譯,得到無上正等覺的人,就是得最正覺。有覺没有最,有覺沒有證,有的是外道,有的是小菩薩,有的大菩薩,三不等。到佛眼淨的人,一定是最正覺眼,佛眼是最正覺眼,最正覺就是一切事都要知道,一切事都要看到,一切聲都要聽得到。當然祂慈悲心大,無物不護,沒有法是不能被知道的。

菩薩欲得五眼淨者,《放光般若經》云,一個菩薩要得五眼淨,當修什麼法?當習六波羅蜜波羅蜜講那麼多了,最後得到什麼,得到五眼淨─肉眼淨、天眼淨、慧眼淨、法眼淨、佛眼淨,這裡講到佛眼淨,所以修來修去就是這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para 到彼岸,param業格,paramita後面的ita,就是i的動詞變化,加前面的param ,變成mitaparamita),i就是走,到,走到彼岸,度到彼岸,你要學六波羅蜜度到彼岸,度到彼岸就得到五眼淨。整部般若經的內容,都用般若智慧度到彼岸,再產生佛的種種功德相,種種的神通力。

所以者何諸所有善法悉含在六波羅蜜中故,何謂善法?布施也是善法,持戒修行為也是善法,修忍辱法,更是善法,你精進心夠也是善法,才能積極推動六波羅蜜的修證,禪定當然也是讓你成就,最基本的方法,不修禪定,不會知道自性真如相,不知道如何求解脫,沒有定力啊!前面五種波羅蜜都在用功;般若波羅蜜,第六個,還是觀一切法,無所有不可得,用這方法來證道,雖然在做善行,我不執著善行,雖然在修六波羅蜜,不執著六波羅蜜,往後還有,都一直在重覆這個道理。你做了很多善法,不要執著,做了什麼事,不要執著,有了什麼通,不要執著,到最後佛眼淨,一定會神通無量,即使這樣,也不能執著。從你開始修就不要執著,修到後面有很大的能力,也不能執著,這就是般若經的精神,聽了那麼多,你就要依這個原則去做,善法要做,做了不要執著,修行要做,做了不要執著,課要聽,聽了不要執著,什麼法體會了就好,般若經的精神就在這。

一切菩薩、聲聞、辟支佛法,諸法等者,無過般若波羅蜜等。你要學阿羅漢、成辟支佛、行菩薩道,學菩提法,都要以般若波羅蜜等,就是前講的六波羅蜜,辟支佛、聲聞、菩薩,都依六波羅蜜來成就。般若波羅蜜是什麼?是五眼之母─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依六波蜜裡的般若波羅蜜為母親,觀一切法,無所有不可得,度到彼岸,般若波羅蜜是什麼?就是不要執著一切相。昨天我們在閒談,有的人很喜歡去抓心裡的聲音,這就是沒有般若波羅蜜的智慧。不管講什麼好的、壞的,都不用在意,如果很執著就做不到,做不到就沒有般若波羅蜜的智慧。

有幾個同學,心裡可以感知一些心念,不要太當真,當真就會被耍、被玩,念起不執著,念滅,過三秒、五秒、十秒也就忘記了。有人來問:哪個時候去印度?要不要去?我說:還沒決定。結果報名沒報上,名額滿了,你說我跟你講了。昨天講的我都可能忘記,所以你跟我講什麼,不要太在意,要用般若波羅蜜看它。講歸講,和我沒關係,自己的事情,自己要在意點,我常常在這裡想要做什麼事,回去就忘記。我和你們一樣,我不記事情,除了一些比較重要的,我會記住,那種無關痛癢的事,我都不會記得,這就是般若波羅蜜的智慧。

有人說,心裡有個聲音,不讓我去印度,他就很在意!為什麼沒有般若波羅蜜智慧?你要這麼看它─有聽沒有到,不要理它。還有個同學說,他的靈魂會出去做壞事害人家,他很害怕,我問:為什麼你會知道你去害人家?因為有個聲音告訴他。告訴你就覺得是真的,你為什麼要聽他的?這也是沒有般若波羅蜜的智慧。就是出去幹壞事,又怎麼樣呢?你不和他抬槓,不動心念,不和他一問一答,般若智慧就是不動,管你講什麼話。我覺得你們很奇怪,心裡沒有感覺就算了,有感覺就很在意,好的就高興,不好的就沮喪的不得了,出去害人又怎樣,有怕就糟糕,這都是心裡自己的病,沒有智慧。魔就是魔,你聽他的就定不了,會搞得心慌意亂,修行是很簡單的事情,以般若波羅蜜為眼睛就對了。魔考題目隨他出,你的答案就只有一個─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講平常話就是不要理它,管它起好的心念,壞的心念,不要有罪惡感,不要有好境界的想法,這樣的話你不是很自在嗎!你們佛法聽歸聽,就不會用,或者根本不想用,總喜歡聽心裡的聲音,外面進來的聲音,這樣修行會很累。

般若波羅蜜者,是五眼之母,菩薩學五眼者,疾成阿惟三佛。要成就五眼,要很快成就無上正等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要以般若波羅蜜,當然六波羅蜜都要,以般若波羅蜜為主要。這是放光般若經》講的,放光是佛放光,這些都在講佛、大菩薩的境界,你很少會讀到這種經,除非你到《金剛經》懂得差不多了。

《光讚經》曰:舍利弗白佛言云何開士大士佛眼淨佛告舍利弗開士大士所用因與無上道意,金剛之喻三昧正受,具足一切諸通慧、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四分別辯、十八不共諸佛之法、大慈大悲至于開士大士眼,普達一切佛法,於一切佛法無所不見、無所不聞,無有限量、無所不通是舍利弗開士大士逮得無上正真之道,成最正覺時,乃能具足得佛眼淨

《光讚經》曰:舍利弗白佛言云何開士大士佛眼淨開士就是開悟的菩薩,大士不僅開悟,還是八地以上的菩薩。有的民間信仰,不講觀世音菩薩,講大士,這我們較少看到,但在佛教界的出家眾,常常會用開士,如果人家稱你某某開士,就認定你已經開悟了,若有開沒有悟,就常心慌意亂。能感知一些念就是有開,當然沒有全開,所以智慧不行,如果第八意識全開,自然就有般若智慧,就有個覺知、妄想對立的境界,這個覺知知道那個是妄想,知道哪一個是你,不會錯認妄想是你,知道收到訊息起害怕、罣礙心的,是你的習氣,不是你,這些都放下的話,就是般若波羅蜜。

佛告舍利弗開士大士所用因與無上道意,開悟或開悟後,成就般若智慧,成為大菩薩的人,都有其因,也有無上的道意。無上的道意是般若波羅蜜的智慧─不黏一切境。不黏心裡的,不黏外境,…,這樣無上道意才會現。

金剛之喻三昧正受,有的翻成金剛喻定(vajropamā-samādhi),像金剛那樣的平等心,三昧是平等。昨天一個人說,他在觀狣先扔弋巧a ra pa ca na,觀到pa的時候,現出一句話,arhatearhate證得就有第一義諦,第一義諦是pa。不知道你們回去有沒有認真觀梵字,有的同學根機在密教,觀字很容易。種子字或字母,每個字都有其意思,第一義諦pa,你光知道,人家去證,有個聲音告訴他arhatearhate就是應供、阿羅漢,阿羅漢就有第一義諦的功夫,pa證得起碼有阿羅漢境界。金剛喻定比阿羅漢的功夫還高,知道的很多,像剛才講佛眼的人,一切眾生事,無事不見、無聲不聞、無物不護、無法不覺。

如果你心不清淨,什麼事情都知道,那不是很煩惱嗎?不知就不煩惱,知道越多越煩惱。有時因果是對立的,你心越清淨,懂的事情越多,為什麼?因為你不罣礙,你有不罣礙的能力,才可以懂得更多事。光一個心念,就把你搞得坐立不安,你還要知道多少,一天給你十句話,而且都不好的,那你不累死。什麼事情都不要執著,就心清淨了。上面講的這些現象,都是大菩薩的境界,金剛喻定正受,以前《解深密經》說過,這裡不再講,正受就是真正得到金剛喻定的平等覺之定(正受)

具足一切諸通慧,通也有,智慧也有。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四分別辯、有的翻四無礙辯,十八不共諸佛之法、大慈大悲至于開士大士眼,普達一切佛法,一切佛法都要普達,不能侷限於某一部份。阿羅漢侷限於空,辟支佛有一點點空有不二的小修證,菩薩有空有不二的修證,心還不夠淨,所以不能普達一切佛法,只有到佛眼淨的人,才能普達一切佛法。

於一切佛法無所不見、無所不聞,無有限量、無所不通這和上面翻的差不多意思,無事不見、無聲不聞、無物不護、無法不覺,大菩薩要有這個能力,這種能力和心清淨是相對的,心越清淨越不執著,這些能力越俱足。

是舍利弗開士大士逮得無上正真之道,正真就是無上正等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最正覺時,乃能具足得佛眼淨最正覺,不是正等覺,《解深密經》講佛證到最清淨覺和最正覺─正等正覺,只是一般佛的境界,還沒到如來的境界,如來的境界要妙覺,就是最正等覺,才能得到佛眼淨。

 佛告舍利如是開士大士欲得五眼,當奉行六度無極以者何是故六度無極,皆入一切諸善德法,皆悉解了聲聞法、緣覺法、開士法是故舍利弗得平等心至斯行者,則便救攝一切諸法,當觀智慧度無極,智慧度無極是五眼之親母也,開士大士學是五眼,以逮得無上正真之道成最正覺。

佛告舍利如是開士大士欲得五眼,當奉行六度無極度無極又是什麼?沒有比這個更好的方法,有的翻作波羅蜜,有的翻作度無極,什麼是無極?是無可再修了,已盡苦源、達苦邊際。六度無極是六個波羅蜜多法門,六個度到彼岸之要法。中國道家用太極,再上去就無極,無極等於沒有,無就是極端,一切法的最極端的法。不是沒有,佛法不講沒有,佛法是講有,不去執著它,就是般若波羅蜜。六度或六度無極,度無極就是波羅蜜,這兩個名詞是一樣的,六波羅蜜就是六度無極。

以者何是故六度無極,皆入一切諸善德法,善是做有利益眾生,利益自己的事情,德是修行為,道德行為都是高超完美,十善、種種世間禪定、出世間禪定,這些都可以說是修德。

皆悉解了聲聞法、緣覺法、開士法入一切善、一切德時,應該完全了解聲聞法,了解是一回事,這裡沒有要你證。例如說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在經典上講的四句偈,空身、空心、空性、空法,當然要證到聲聞法就要去證。菩薩法其實不一定要修小乘《阿含經》的法,你不用打坐,也可以讓身體,進入空身、空心、空性、空法的境界次第,到空法就是阿羅漢的境界,不執著法。或緣覺,緣覺裡帶有一點菩提法─七菩提、八正道。開士法,開士就是菩薩,開悟的大士是大菩薩,開悟的小士是小菩薩,就是登地菩薩。地前菩薩不能叫開士,因心沒打開,十住、十行、十迴向,這些地前菩薩不能叫開士。聲聞、緣覺、菩薩法,都要用六度無極,進入一切善法,修一切善行,修一切德行。

是故舍利弗得平等心至斯行者,如果能證到心平等,就能像聲聞、緣覺、開士,所證到的境界一樣,假設你證得平等心,則便救攝一切諸法,救度一切眾生,攝受一切眾生,學到一切法,當觀智慧度無極,要學一切法,唯一的方法,要觀般若波羅蜜(這裡翻智慧度無極)。用智慧來觀,度到沒有可以再度的最高彼岸境界,度到彼岸,這和般若波羅蜜多是一樣的,講來講去還是要用般若波羅蜜,才能得到上面這些聲聞法、緣覺法、開士法,求得平等心。智慧度無極是五眼之親母也,這和上一段經文內容差不多,所以你用般若波羅蜜(智慧度無極),證得五眼的母親,你要得五眼,還是要用六波羅蜜。

開士大士學是五眼,以逮得無上正真之道成最正覺。你就要用般若波羅蜜這個法,度到最正覺,前後兩段內容差不多,翻的人用詞不一,強化證到佛眼,還是用六度波羅蜜。六度波羅蜜,最重要還是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又是什麼?不執著一切相,好壞境界都不能執著。後面還會講到,一路上都在講這個概念,你聽多了應該也要醒過來。也許過去在講《金剛經》,侷限在般若波羅蜜、忍辱波羅蜜、布施波羅蜜,搞得不是很清楚,現在引用經典很多了,你就要了解。

般若波羅蜜是怎麼樣?不要執著,不要執著和生活是背道而馳的,但如果真的運用的好,可節省很多時間、很多的錢。動不動,無聊!出去吃一餐!花錢、花時間,如果你窩在道場,一天也過去,道場吃飯又不用錢。所以,心越不動,不往外攀緣,生活就越單純,單純的,對種種的法不會很執著,真的什麼事情都沒興趣,提不起興趣。就說旅遊,除去聖地外,世界上的景點還不都這樣,看電視介紹還漂亮點。去印度意義就不一樣,我們去看磚頭,看的很有興趣,這次要去印度朝聖的,咒語要背!誦的功課內容要變一下,學了佛頂尊勝陀羅尼,去那邊空曠地方唸一唸,跟有緣眾生結結緣,要準備一下,最好會背。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曰: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佛眼淨佛告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求佛道心,次第入如金剛三昧,得一切種智爾時成就十力、四無所畏、四無閡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是菩薩摩訶薩用一切種智,一切法中無法不見、無法不聞,無法不知、無法不識舍利弗是為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佛眼淨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就是《大般若經》,《金剛經》是六百卷裡的卷五七七,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佛眼淨大菩薩怎麼得到佛眼淨。佛告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求佛道心,次第入如金剛三昧,得一切種智今天網路文章提到,密教有三大部,佛部a字門,蓮花部sa字門,金剛部va字門,得金剛三昧,就是離言說,或言說中當下忘言一時了,一邊講一邊忘,不要執著,就是金剛三昧定,聽聞覺知照常,但都不動心,次第入金剛三昧。看到金剛要想到va,九遍口音的伏匡先向ya la ra va,第四個字金剛三昧va是離一切言說,言說中有a字音,所以離一切言說,或者是有言說,當下忘了;或是聽而不聞,這種定力。

sa是蓮花,表清淨無染,一切法清淨不污染。佛頂尊勝陀羅尼談到,蓮花是灰塵沾不上,出汙泥不染,不只這樣,虛空來的灰塵,也不會沾上,你有看過蓮花上沾有灰塵嗎?花一點精神研究一下。一般的花,灰塵來了就黏在上面,就有一層黃黃的沙泥在花蕊,蓮花不會,為什麼?因為灰塵踫到它就滑下去。蓮花部是菩薩在救度眾生,一邊救度,一邊不被污染黏住,不要度個眾生,然後被黏住,那你不是度他,你是被他度了,也就是說你沒有金剛喻定,定力不夠。像這麼漸次修去,心對一切法不染,心就有金剛三昧定,漸次證入,定力這慢慢有了,就能得到一切種智。

我們現在的迴向,我們希望得到的都加進去了,得一切陀羅尼門、得一切解脫知見法、得一切三摩地門、得一切波羅蜜門,得一切種智。智慧,你迴向一切種智,就希望得一切種智,當然不是刻意要追求一切種智,是做很多善法,不執著,以後就可以得到一切種智,這就是般若波羅蜜的智慧,不要都不做,學佛法光聽不做,學不到一切種智,上面講的做很多的善法,做很多修德行的事情,然後不要執著,你就慢慢進入金剛三昧,得一切智慧,一切智慧就是辯才無礙,你被動一點,就可以破解人家的執著。

你有辯才無礙的話,像昨天有人在講閒話,說端供果要怎麼端,儀軌要怎麼做,是在別的道場看的,和來這裡看的不一樣,認為這樣不對。如果有一切種智,要破解它。哎呀!你那麼執著!一句話就讓他沒話講,這種隨機教化,你都不講,是智慧不夠,還是不敢得罪人家?所以,a字觀是根本智,世間一切的語言文字中,你都可以站得住,從哪一個角度,都可破解對方的毛病。你不開口當然抓不到毛病,你一出口就有毛病,所以,不要亂批評,亂批評,人家講你沒教養,沒教養是比較通俗的話,講的文雅點是分別心,你那麼有分別心,是佛法學得不好。所以沒有教養,亂去批評人家,這也是執著,所以人家怎麼樣都好。

一切種智,菩薩要學的,佛已經俱足一切種智,得一切種智爾時成就十力、四無所畏、四無閡智、四無礙辯的意思,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這裡都沒有講到大喜大捨,是菩薩摩訶薩用一切種智,一切法中無法不見、無法不聞,無法不知、無法不識這三段內容差不多,讓你增加印象。舍利弗是為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佛眼淨你得佛眼淨就是得無上正等正覺,得無上正等正覺的人,一定要得佛眼淨,佛眼淨就要有上面這些能力。

如是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欲得五眼,當學六波羅蜜何以故舍利弗是六波羅蜜中攝一切善法,若聲聞法、辟支佛法、菩薩法、佛法舍利弗!若有實語能攝一切善法者,般若波羅蜜是舍利弗般若波羅蜜能生五眼菩薩學五眼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如是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欲得五眼,當學六波羅蜜何以故舍利弗是六波羅蜜中攝一切善法。講一句實在話,能夠攝一切善法,只有般若波羅蜜。怎麼攝一切善法?去做一切善法,修一切善行,修一切道德行為,用般若波羅蜜的智慧去修。再講一次,什麼是般若波羅蜜,就是不執著一切法。做什麼事,不要執著那件事;看到什麼,不要執著什麼;有什麼現象,不要執著那現象;有什麼境界,不要執著境界;心裡現什麼好、壞念,不要執著好念、壞念,這就是般若波羅蜜,走入修行的路,就很輕鬆,不會走得那麼辛苦。

那麼簡單的一件事,有同學跟我說,他被考了兩年,兩年都為了這事情,一直在那繞,喜歡修行,倒說沒有神通,那也就罷了,若有個心通,喜歡一問一答,就死在那裡。心裡的念頭,不要去觀它,不要在意它,不要想知道它在講什麼,不在意它講什麼,就是般若波羅蜜的智慧。修行人不能讓念頭,在那晃來晃去,要打死它。它說你會死,你就想怎麼死?這就是一問一答,它說你會死,你就惦惦(靜靜)。若你又問它:怎麼死?它說一句,你答一句,一開頭,就沒完沒了,這是你有漏洞,你只要動個念就完了,越兜越遠。例如說,一個念頭給你:吃飽沒!你不理它,沒事,你說:我吃飽了,我今天吃什麼什麼,它說:什麼不會太鹹嗎?不會,差不多!我吃怎麼覺得鹹?所以,不管它出什麼問題,不能回答,這就是般若波羅蜜,很簡單的智慧。

怕死,講到死就害怕,它說我會死,我會怎麼死?所以你話匣子一開,這個念頭就無法停,精神有病的人,都有一種慈悲心,它最愛出這種問題:世界的人都在受災難,很痛苦,你要趕快去救他!我要救他,怎麼救?就在那裡打妄想。災難是災難,第一念不要動,你說你的,災難和我有什麼關係,你起了慈悲心就完了,心裡要真的防堵。如禪宗祖師大德說的,像一塊石頭一樣,沒有縫隙可以鑽進去,金剛喻定就是內心現什麼念都不動,不能接話,一接話,考試官就和你兜圈子,兜了一年、兩年,還是兜那個念頭。善啦!惡啦!害人啦!不害人啦!在那裡轉,如果你說害就害,那它就玩不下去了。

我們都很懼怕不好的,殺人啦!放火啦!談到罪惡就很害怕,要有般若波羅蜜的智慧,心裡不要有什麼善惡感,什麼念頭都好,反正我就不理你。幾位心裡可以接收到訊息的,要這麼做,你走出來也許可以當菩薩,走不出來就變廢人,死了以後會很慘。所以要趕快認真用功,用什麼功,放下!用功的方法就是放下。放下就是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是學放下,不要拿一個東西,不要去抓一個念,還是以般若波羅蜜攝一切善法,做了就放下。

舍利弗般若波羅蜜能生五眼證得五眼就要用般若波羅蜜,走十步看的東西都放下,走百步看的東西都放下,不能去抓,這樣以後就可以學到五眼,菩薩學五眼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修神通波羅蜜,以是神通波羅蜜受種種如意事,能動大地,變一身為無數身,無數身還為一身,隱顯自在,山壁樹木皆過無閡,如行空中履水,如地陵虛如鳥,出沒地中如出入水,身出烟焰如大火聚,身中出水如雪山水流,日月大德威力難當而能摩捫,乃至梵天身得自在,亦不著是如意神通

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修神通波羅蜜,你用般若波羅蜜到無極時,沒有辦法再心清淨時,就會現起神通,神通不是學來的,神通是用般若波羅蜜,捨掉修行過程間的一切善行、一切德行、一切境界,捨光後,自然就會現起,這和世間禪五通是不一樣,五通是去學來的,那能力是有限的。

以是神通波羅蜜受種種如意事,如果得到神通度到彼岸,或修般若波羅蜜到神通這邊來時,你就可以產生種種,心想要什麼,它就會成就什麼。

能動大地,變一身為無數身,想要動什麼,要動地球,大地它就動(地震)。旣然用般若波羅蜜,不執著一路走上來,最後心清淨得五眼時,一個身體可以變無量無邊千萬億化身。無量無邊的身,還是只有一個身,因為這些身是從法身清淨化出去的,要顯就顯,要隱就隱,隨你的自在心,怎麼變,它就怎麼變。

山壁樹木皆過無閡,山壁樹林,你要通過,直接就穿過去,不必越過去。像石壁不必爬過去,就直接走過去,如果中央山脈,從台中直接走過去,省很多的路,當然走過去,跨一下就過去了。這是已經到心清淨現神通的時候,你想什麼,它就能做到什麼。

如行空中履水,穿透山壁樹林,像在空中一樣,沒有東西可以阻礙,或像走水一樣,像走陸地一樣,也是可以通過。

如地陵虛如鳥,走路像鳥在空中飛一樣,腳不必踏地,過去修外道法學飛,有的人是站著飛,大概武俠小說看多了,飛好像是站著飛。你夢到的是怎麼飛?每個人功夫不一樣,過去世修的,現在夢中的會不一樣,但這些大菩薩、大開士,他們證到的話,在陸上走像虛空飛的鳥一樣。

出沒地中如出入水,你從東邊的地鑽進去,西邊的地冒出來,好像在水中游泳一樣,從這邊沈下去,從那邊冒出來,為什麼呢?你已經沒有分別心,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心量有最清淨覺,怎麼飛,怎麼鑽地,它就會,你如果不看到這種神通,看大乘經典常常會覺得不可思議。像《佛心經》裡講,佛講到某童子,祂從地底冒出來,從另一個世界,地球的這一邊,直接穿過地心,到台灣這邊來,如果繞地球半周,也要二萬公里,從地心直接穿過,直徑上來比較快,大菩薩就可以這樣。

身出烟焰如大火聚,身體可以出火,身體也可以出水,如雪山的水,阿羅漢要入滅時,都要現神通給人看,祂飛到空中,身體一邊出水,一邊冒火,然後再引發三昧真火,把自己的身體,燒的一點都不留,這才是真的阿羅漢,如果阿羅漢死後還要人家撿骨,那不是真阿羅漢。我們看這些大乘經典,了解祂們的境界,知道這不是學來的,是用般若波羅蜜,不執著一切法,一直放下、放下,最後得到這個功夫的。不管你練什麼,禪定,幾禪、幾禪,沒有用,都要放下。

昔阿育王建愛樂獄,時海比丘乞食至華氏城,不識村落入愛樂獄,這裡怎有這麼漂亮的房子,一進去,是愛樂獄,進去就不能出來,不給出來,他說你行行好,給我七天時間,你要殺要剮隨便你,他在七天時間一直思維,自己有什麼毛病,一直斷一直斷,七天的時間就把他的所有毛病斷盡,悟得阿羅漢。我們修那麼久,你說世尊修六年,祂修六年是要懂得一切法,一切境界,祂要每個境界去學,以後才可以指導人家。初禪是怎麼樣,初禪有覺有觀,二禪,喜俱禪,三禪,樂俱禪,四禪,一境性,這是簡單代表話而已,還要講很多裡面的境界,如果沒這樣,怎麼去教人。成佛那一世,祂要從盤腿,左盤、右盤、雙盤,開始學起,要去體會,什麼是如意坐,什麼是金剛坐,什麼是金剛跏趺坐、如意跏趺坐,有什麼不一樣,祂也要去體會才能講。像這樣,認真的思維內心的執著,放下,七天,海比丘就證到阿羅漢。我們看經典,世尊講一講,八萬四千所有的比丘,就證得阿羅漢果。那麼快,我們聽《金剛經》四、五年,什麼果也沒有,就是光說不練,不去思維。

日月大德威力難當而能摩捫,太陽很遠吧!要摸它就摸到,拿下來也可以拿下來。你不要講大菩薩,阿修羅都有這個能力,阿修羅可以把月亮拿下來,這不是很大的功夫。太陽很熱吧!菩薩要摸它就摸它,要拿下來就拿下來。月亮,看起來好像蠻大的,也是可以摸它。

乃至梵天身得自在,梵天身,祂自己心很自在,也會神變,但祂沒有辦法做到大開士,證到五眼的菩薩如意神通。亦不著是如意神通如意神通是如何,就是你想要怎麼樣,它就怎麼樣,你心想什麼,心想事成,上面講的這些神通變化,都是用心想就可以成就,要飛!要入地,要幹什麼,這叫如意神通。

神通事及己身皆不可得,自性空故,自性離故,自性無生故。不作是念,我得如意神通,除為薩婆若心如是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得如意神通智證,是菩薩以天耳淨過於人耳,聞二種聲天聲人聲,亦不著是天耳神通

神通事及己身皆不可得,等到你證到了神通,身體有這些能力,你要觀它不可得,不要執著。已經證到這裡不得了,這不是很好嗎?在成佛以前,還是要用般若波羅蜜智慧,把它看成不可得,我有這個身體,這個身體不可得,我有如意神通,如意神通也不可得。

為什麼?自性空故,自性本空,自性離一切相,自性無生故,這三句話,自性空故,自性離故,自性無生故,這些神通是隨你的意變的,是虛幻的,你不要執著它。

不作是念,我得如意神通,除為薩婆若心你不要說我已經有天耳通,我已經有什麼能力,證須陀洹,不要有須陀洹果想,證斯陀含,不要有斯陀含果想,證阿那含,不要有阿那含果想,證阿羅漢,不要有阿羅漢果想。不要有阿羅漢果想是什麼意思,也就是般若波羅蜜的意思,你證到了如意神通,有這個能力了,也不要執著它,因為我還要得到薩婆若心(一切智的心)。如果你執著這個能力,你就死在那裡,執著有為,最後產生不了一切智。

一切智,上面所講,無事不見、無聲不聞、無物不護、無法不覺,這種境界你就達不到,過程之間如意神通智,證得了也不能執著,後面講的經典都一樣,所有的能力、境界,還是要用般若波羅蜜觀它,不要執著,證到了,不要用它,我懂了我有這個能力就好,例如:心可以感知人家的念,可以接收到非人、眾生的念,你不執著它,這個能力不會失去,心念還是可以進來,不因為你不執著,就失掉。你得到如意神智通也是一樣,知道了就好,不要輕易去用它,證到那個境界,代表你心清淨,要用隨時就可以用,用也不能執著,一路走來都要這樣。

前面講的,都是不執著不好的,到大菩薩都在執著好的,不會執著不好的,現在連好的也不要執著,都要放下,這樣一路走上去,才可以成佛。所以般若經其實只有六個字,「一切法,無所有不可得」。現在將你引入較深的經典,看到這些大菩薩神通變化境界,還是用般若波羅蜜智,觀它不可得,因為自性空故,自性離故,自性本不生故,這是最基本的理念。你有什麼能力,不要一直執著用它,再往前修證,捨棄你所知道的,捨棄不見得就失去,你還是保有這能力,有一天你想用,照樣可以用,你用了不要執著,一執著,每天都想用。若你會飛,有事沒事就飛出去,看101大樓上面有什麼東西,今天看一看,明天又看一看,天天飛來飛去,就忘記再往前走,就死在那裡,善境界,你一執著,就卡在那裡,不會再往前走了。

2008.07.20 講於法爾禪修中心)

 

      


[ 《金剛經》選讀 ] [ 經典選讀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