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如何利用《金剛經》來修行(21-20)
               --
八品 一體同觀分

  (本篇文章為張玄祥居士所撰,未經同意,請勿引用轉載。)


()如何用金剛經來修行()

4.「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

五力pa#ca bal2ni,指五種力用。三十七道品中由信等五根之增長所產生之五種維持修行、達到解脫之力量。(1)信力(0rah2-bala),對三寶虔誠,可破除一切邪信。(2)精進力(v1rya-bala),修四正勤,可斷除諸惡。(3)念力(sm4ti-bala),修四念處以獲正念。(4)定力(sam2dhi-bala),專心禪定以斷除情欲煩惱。(5)慧力(praj#2-bala),觀悟四諦,成就智慧,可達解脫。此五者均有破惡之力,故稱為「五力」。其內容與五無漏根相同,為佛教之實踐道。其實踐上,係由前者循序漸進至於後者

 

(1)       信力(0rah2-bala),對三寶虔誠,可破除一切邪信。

五力,第一個信力,不接觸佛法,不知道什麼叫正信、邪信,接觸了佛法,聽到正法,你才知道正法是什麼。跟著邪師、外道跑的一大堆,信仰的力量超強,比一般的佛教徒還要強,你跟他講不對,他不認為,這種邪信很難破除。

(2)精進力(v1rya-bala),修四正勤,可斷除諸惡。

第二種精進力v1rya-bala),修行發心後就會精進,如果進進退退,是資糧不夠。精進力跟資糧有關係,有的人一開始要修行就沒障礙,有的就障礙重重,如果是正精進的話,每天該修行、該做的功課,都能夠按時去做的話,是正精進是。修四正勤,善根不起,要讓它發起,已發起,要讓它增長,邪念發起,要去除,去惡的心沒有發起,要讓它發起,未發之惡讓它不發。剛開始修行,善惡兩方面,都要積極去思維、去斷,有時候智慧不具足,或者身體的變化不夠,不能夠直接修心,就要用想的,不要胡思亂想,多想些轉心念、轉習氣的問題,一些心裡面的問題,哪一個對,哪一個不對,都要清清楚楚,慢慢了解,心裡知道對,知道錯,知道哪件事情好,知道哪件事情你做到哪裡,清清楚楚,知道了又不執著,這就是般若波羅蜜的智慧。不要誤認境界,沒那境界說有,就是不正知,這要特別小心,所以四正勤,就是正確精進的去增善斷惡。

(3)念力(sm4ti-bala),修四念處以獲正念。

第三個念力,一般斷惡,增長定力,其實都靠念力,要正精進,也要靠念力,有的是自然精進。這裡講的念力,比較是有為的,我要怎麼樣,我要觀想,我要成就一個法,都可以用念力。有的人比較少用念力,有的是要用用不來,想來想去都是妄想,哪有什麼力量!你心眼開的話,觀想一件事情,轉變它的樣子,就是念力。譬如:你身體不舒服,觀想身體清淨,它就真的清淨不痛,身體的病痛真的就轉了,這種念力要很強,心開的人,念力是最強的。

三十七道品裡,開發出這五種力時,過程還是要放下。但還是要有這種念力,念力是漸進的,先從身開始,修四念處,sm4ti是念、思維,思想的念頭,能成為力量就是念力外道用這修有為法,讓木頭著火,讓湯匙彎曲,這是心的力量,知道有這力量,還是要去掉,不去掉,後面講的般若波羅蜜智慧,就沒有辦法修。,。

像忍者,都是用心力,持咒也是一樣,結手印也是,持咒能夠產生力量,像電影演的有時是真實的,手印一結,咒語一念,他就隱身不見了,密教裡有這樣的法,這種也要靠心念。一個咒語要唸得有效,是你唸的時候沒有雜念,如果對方心力大,他念頭插進來,也不會障礙到你。一般持咒要持的很快,念念不斷,讓人家沒辦法插進來,要修到那個樣子,你唸咒唸得沒力量,當然是你沒用心念。

為什麼密法要念一百萬遍、幾百萬遍?心眼不開的人,就要這麼念,這樣才不會忘記。我們都不精進,唸咒念個幾千遍就擺著,四十二字母觀了幾天也擺著,然後就忘記了,沒有天天觀、天天念;要是天天觀、天天念,它自然就一直跳出來,這是相互影響的,你精進力夠,念力慢慢修,就會產生,當然這些都是從身開始。身受心法(四念處), 都可以安住的話,就是四念住,身安住了,感情覺受也安住了,心也不亂動,一切法都能無礙,這是修四念處後的正念。

所謂正念就是心覺知因緣但不相應。知當然知,不知的話,佛性就死了,因緣來時知道,但不障礙覺性,這是正念。所以正念自己不會胡思亂想,有因緣來了,不起第二念,知道什麼事,什麼念,但不再胡思亂想,這樣就能夠安住,攝受心不亂動。再往下,菩薩要行有為法的話,心念動就可以成就。「動」是為別人,「不動」是自己要定,每個階段都要去體會,如果沒有這些能力,就是沒有入門檻,不然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為什麼要深入經藏?就是這樣子。

你們以後,要寫書就寫經典的解釋,不要亂寫文章,經典一定會牽涉到名相,名相就是一種境界跟現象的闡述,外道,假借佛法,都是沒有名相的,不然就是說見性、不然就是說開悟、不然就是說明心,都是在講這些,但是在經典裡,有沒有這些名相?禪宗的名相比較特別,那不是佛講的,是後代祖師大德講的,所以佛法的名相很重要。很重要,為什麼很多人不講?因為他們不是真正佛弟子。所以我們佛弟子不要說三十七道品沒有意思,今生要弘揚佛法,還是要依此去講。如果你有境界,這些都可以講,雖然不能像佛講得那麼仔細,但是起碼心的境界是相關的,這種念力,有時候可以講得很清楚,不是只管住身受心法,一定還有其他這些能力,但是又不能用它,用它以後,般若波羅蜜就忘記了。

我們現在講五眼,五眼要成就,都跟般若波羅蜜有關係,六波羅蜜裡面最重要的是般若波羅蜜。像今天講義後面講的佛眼,還是離不開般若波羅蜜。所以為了要得到後面的五眼六神通,或者更高的佛法,都還是要以六波羅蜜來修持,然後以般若波羅蜜,放下一切境界。你說佛法光叫我放下、放下,到最後我得到什麼?得到四無礙辯、十八佛不共法、無忘失法、恆住捨性、大慈大悲大喜大捨的心、一切智、一切相智、一切相智、一切三摩地門、一切陀羅尼門等等。前面的修行是品嚐味道,如果沒有這些,你真的沒有境界,所以佛講很多的法,從禪修(靠自力),到密教(靠佛力),都講了,你沒有跨入門檻的話,還是要多學習其他的法。如果打坐十幾、二十年沒有進入那個狀況,沒辦法體會念力、慧力,這在方法上,還是要多改變。

(4)定力(sam2dhi-bala),專心禪定以斷除情欲煩惱。

如果念力安住了,不再亂動,就有定力(sam2dhi)sama是平等平等,平等平等的法界根本法,dhi是法界,再加一個根,根本法,或者諸根平等,諸根的法界平等。你學悉曇有這個好處,以前跟你講定力,你自己去思惟,sa是「諦」,ma是我,裡面包括我執、我慢,我執、我慢放下,就變m2長音2就是寂靜,我慢沒有了,我執沒有了,寂靜了,這種平等法界的力量,就是定力。所以你在生活間,在人事物攪和之間,都能夠心平氣和去面對,這就是在修行。

這些有信心,才有精進力,有精進力修念力,有念力以後,就得到定力,定力以後,專心修禪。禪是心的動相,對人事物,對因緣感召的法,你要有定力。什麼叫定力?平等心!什麼叫平等心?就是有法障礙我,我不認為是障礙,有法順著我,我不以為高興,如此有平常心,就是平等。這不是很簡單嗎?很簡單!做了十幾、二十年,還是在做這個事情,有時候,你要思維這些名相,修禪定,要平等心的話,要斷除憂喜、苦樂、貪嗔癡種種毛病,要斷除情慾、煩惱,這樣就有定力。

所以《解深密經》講到七種聖人,第五種身證,身證,就是從身體裡的氣脈,來產生禪定的狀況,可得到阿那含果,阿那含果,就有五神通。另一種人,從慧下手,沒打坐禪修,他用觀念去轉習氣毛病,轉是轉,不根本。就算根本轉掉內心的習氣毛病,也現不起神通力,因為,神通力要在念力、定力之間產生,所以有的僅是證到身證第五個聖人位。

如果從智慧修入,真的可以做到修心斷煩惱,不是嘴巴講講而已,這是再來菩薩。再來菩薩,智慧夠,可以講經說法,但是祂沒有神通變化,因為祂沒有修禪定,所以法,都是要兼顧的。有個兩年前回的mail,他說六祖不提倡打坐,祂講得很清楚,所以是被人家冤枉的。他說:心直何必持戒?問題是你心不直,心不直當然要持戒。人家修的好的,已經心直、柔軟了,他很自在,他不用持戒,因為他不會去犯戒,犯了戒,也不會犯大戒,不會為自己犯戒,都是為別人,這是心直。心定何必修禪?問題你定不定?所以六祖講了幾句話,都是很好修行境界的人才有的現象,你智慧不夠,認為佛法就是像這樣子,因為你心不直,也沒禪定力,所以不知道祂在講什麼。為什麼不用修禪坐?這都是方便說,只是把最後的境界講出來,人家以為最後的境界,就是開頭的境界,所以,沒智慧就會說:「不用打坐,不用修行,修心就好了。」修心修了半天,每天在網路上罵來罵去,諍論你對他不對,這哪裡有定力?所以,從慧入手得到解脫,是「慧解脫」,我們知道,第六位聖人,慧解脫,沒有定解脫,沒有身證,這種人,沒有神通。所以智慧跟身體的五根能力,自性能力是相當、一致的,不會偏頗,一偏頗,你就沒有完全成就,所以阿羅漢有定、有慧,就是俱解脫,這是第七種聖人,七聖講到此。

(5)慧力(praj#2-bala),觀悟四諦,成就智慧,可達解脫。

慧力(praj#2-bala),佛法的智慧力,當然也包括世俗的智慧,如果你看得開,什麼事情都無所謂,憨呆憨呆,這種不是真正智慧。真正的智慧,就是世間法講什麼我懂,不講我也懂,你不懂的我懂,但是我什麼都可以放下,這才真正是佛法講的般若智慧。智慧力,不是只有世間智慧力,也包括出世間智慧力,你要成就,都是以這個為主。三十七道品這都是牛刀小試,這樣可以觀四諦,苦集滅道,成就八忍八智,十六種行相,最後成就真正智慧。苦忍法智、集忍法智、滅法忍智、道法忍智,如果你修得的話,就變成苦法智,先有忍,才有智慧,你不忍,就沒有智慧。所以四諦能夠成就,就成八種智慧,這八種智慧,包括世間、欲界的智慧,包括色界、無色界這種高天的智慧,你都要忍,不要執著,才可以達到解脫。

此五者均有破惡之力,故稱為「五力」。其內容與五無漏根相同,為佛教之實踐道。其實踐上,係由前者循序漸進至於後者

這五個有破滅惡習之力,所以稱為五力,這還是比較低淺的力道,後面還有菩薩五力,還有佛的十種力量。內容與五無漏根相同,為佛教之實踐道,這方法論一定要去做的。修禪是修控制這個心,執杖牧牛, 忘記了什麼叫做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因為禪宗講的是直接了當,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但是要講給人家聽,不知道怎麼講,其實都有經歷過,因沒有看過名相: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隨自性動、應緣,可以用,但不會講,很多阿羅漢都是這樣,解脫是解脫,但是沒有辦法講經說法。

菩薩要能夠自己體驗,修證跟經典搭配,能夠演繹的話,這是最好的,能夠利益大眾。有的是自己體會的,沒有實際走過來,出家兩三年,就能到處弘法,徒弟很多,今天到某地,幾萬個,明天到某地,幾十萬個,到最後這些人都不了了之,因僅是一日、兩日的因緣,這個不會讓他們得到很深的成就。看很多號稱修行佛法的,到底成就的有幾個?沒有什麼大成就,都是搞一些亂七八糟的,不是真的佛法。

所以,我們佛弟子,老老實實的去了解名相,去思惟這些名相,到底做到哪一項?哪一項沒做到?為什麼有這些名相?這些是必然的。不喜歡看,表示你還沒到那境界;時間到了,你不得不看,一看就能夠記起來,看的很有興趣,可以循序漸進地進入狀況。《金剛經》是講菩薩的境界,因為上面提到五力,所以回來講,希望大家,在名相方面,不要忽略。

 

4.「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法眼,能如實知所有集法皆是滅法,由知此故便得五根。舍利子!是名菩薩摩訶薩清淨法眼。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法眼,能如實知此菩薩摩訶薩最初發心,修行布施波羅蜜多,乃至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成就信根精進根,方便善巧,故意受身,增長善法,是菩薩摩訶薩或生剎帝利大族,或生婆羅門大族,或生長者大族,或生居士大族,或生四大王眾天,乃至或生他化自在天,住於彼處成就有情,隨諸有情心所愛樂,給施種種上妙樂具嚴淨佛土,供養恭敬尊重讚歎諸佛世尊,不墮聲聞獨覺等地,乃至無上正等菩提終不退轉。舍利子!是名菩薩摩訶薩清淨法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大般若經》很廣博,其他還有很多經,今天講義就引用了三、四部經,般若波羅蜜經,今生不管怎麼樣,有空就要進去看一看,看得懂多少沒關係,盡量看,我會找跟金剛經名相有關的,要怎麼修?我要告訴你,因為這堂課是《如何用金剛經來修行》。

講了半天,怎麼修肉眼,肉眼還要修什麼?肉眼每個人都有,有是有,菩薩最少可以觀百由旬,你的肉眼可以嗎?你看兩公里就看不清楚,是身體的變化不夠,氣不夠,神通變化,都跟氣有關係。觀梵字,腦筋一片黑,觀不起來?殘留的影像有,但都是黑的?黑的就是氣不夠(真氣不夠)。如果氣旺的話,它會產生顏色,現實看不到的顏色都會現,這才是真的。所以你要看,原來的自然顏色,它是什麼色,就什麼色,你說草是綠色,花是紅色,有一些是黃色、七彩色、…,天然的這種顏色,你一看就能看出來,就像在看電視一樣,你閉眼睛觀想的時候是這樣,那是氣很旺。所以,菩薩能夠肉眼觀千世界,都是這樣的,這樣要不要有氣?當然要有。

你氣若不夠,又不打坐,吃的又特別多,觀梵字,彩色變白色,變黑色…。觀四十二字,要少吃飯,經典有講,最好是日中一食,或七天吃一餐,這樣你不成就,難啊!現在沒有人像古代這些修行人了。古代,出家人七天吃一次,很正常的事情,每個人都這樣。奇怪!人家六天六夜,觀一個a字成了,你們觀了五、六個月,我看還沒有一個人觀成。什麼叫成?觀起來還不算,要有顏色,然後要大就大,大到宇宙那麼大。我雖然做不到,希望你們去做,你信力堅定就會去做,你說,這個好像放屁一樣,哪有這回事,那就免談了!

經典裡講:觀a的時候,就少吃、少睡,打坐、觀、打坐、觀,66夜,每天24小時,這樣144小時就觀起來了。所以世尊講的法,都有附帶條件,你要看那個附帶條件。你說我觀了六天六夜,為什麼沒觀起來?因為你吃太多了。了解修行打坐跟氣很有關係,吃多了一定沒有氣,氣不夠要在飲食上限制,然後多用功,多練氣功,你說不要講氣功!氣功很重要,沒有進入狀況還是要多做。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法眼,能如實知所有集法皆是滅法,苦集滅道的集,就是造一切業,都蒐集起來,過去的因,集結在一起,就是果報。修行,就是要滅一切的因緣,不是把因滅掉,是要滅內心的執著,執著心沒,因在也沒有關係,這是苦集滅道的滅法。由此故便得五根,五根就是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用功完就後變五種力量。

舍利子!是名菩薩摩訶薩清淨法眼,對一切法,你能夠體會,能夠懂,也能夠放下,這是具有法眼。所以菩薩對一切法,都要懂,一關一關修上來,有一些要看經典才能懂。我們不是佛,佛是於當生,從幼稚園開始修,初中、高中、大學、研究所到成佛,每一階段都自己修,自己體會。每個佛成佛都是會這樣,懂得每一個法,這樣才能講,才能教人家。再來的菩薩不這樣,過去修到哪,今生,諸佛菩薩接引到過去修的境界,然後看你的福德,再繼續往前走,也許今生走得很快,也許就走一點點,看你的因緣。

因緣發生在哪?就在你發菩提心的點,發菩提心做什麼?《金剛經》講,發願要度一切眾生,發願度一切眾生已,就開始修自己,你不成就自己,怎麼去度眾生?所以你要去掉四相,修六波羅蜜,《金剛經》強調三個法─布施、忍辱、般若波羅蜜,一路上用般若波羅蜜,知道法,捨掉!知道法,捨掉!三十七道品,到最後都放下;然後再十二因緣觀,懂,放下!六波羅蜜、十波羅蜜,懂,去做!一邊做,一邊放下,這樣一直不執著,你就能清淨法眼。所以,法眼就是一切法,包括善法、惡法,什麼法都懂,而且能清淨!放下!這就是法眼。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法眼,能如實知此菩薩摩訶薩最初發心,如果你有法眼的話,發心時是怎麼發的?發菩提心度眾生是在哪個時候?哪個因緣下發的?修行布施波羅蜜多,乃至修行般若波羅蜜多,發了以後,第一關,修布施波羅蜜,再修持戒波羅蜜,要去受戒,再來是精進波羅蜜,再來修忍辱波羅蜜,禪定波羅蜜,乃至修到般若波羅蜜。這六波羅蜜,成就信根精進根,方便善巧,故意受身,增長善法。善巧方便,是能很圓融的修佛法,不要修佛法修的非常僵硬。剛開始,看修小乘法的人,都一板一眼,因為不這樣的話,他心會亂,為什麼會亂?碰到因緣,他沒有辦法看這因緣不黏,不能放下因緣,搞得心裡壓力很大,所以他守戒嚴謹這樣定住。修自己可以,避在家裡都可以,你在裡面怎麼都很好修,只要把心安住就OK。修菩薩法不是這樣,少則三、五十人,多則千人、萬人,不是你一家飽全家飽,那麼多人都還沒吃。所以菩薩難修行就是這樣,你淨別人不淨,別人影響你,你定力不夠的話,就被他度了。

所以還沒定力的人,不是隨便要度眾生就度眾生,要有定力,還有一些能力,不是你有心就好。你幫人家,如果他有病,你也要病,他不舒服,你也會不舒服,菩薩跟眾生同一身、同一體、同一心,你要耐著住,承受的了,不行就方便,量力而為,不要硬撐,能挑幾斤擔,就挑幾斤,不要硬挑大的。

現在台灣流行宇宙大覺者,宇宙大覺者是誰?宇宙大覺者很多,只要佛都是大覺者。有一次,我聽嚴法師講:「我們宇宙大覺者世尊」,他是講宇宙大覺者是講世尊,他沒講錯,是他弟子稱他是宇宙大覺者,嚴法師是講宇宙大覺者是講世尊,然而他弟子講宇宙大覺者是講他師父,這樣很不好。大覺者是什麼?宇宙又多大?都搞不懂!知見很重要,希望你們要多聽、多思惟,每個法都要懂,然後自己體會,增長善法。

或者生在剎帝利大族家,剎帝利是印度四個種性裡的貴族。或生婆羅門家,婆羅門是比較高階的修行人、居士,是第二階級的;或生長者大族,或生居士大族,或生四大王眾天,乃至或生他化自在天,住於彼處成就有情,隨諸有情心所愛樂,給施種種上妙樂具嚴淨佛土,這是在講大菩薩摩訶薩,法眼淨的話,往後就有可能有善報。既然是菩薩,天上人間,不論哪個地方,都會來來去去。供養恭敬尊重讚歎諸佛世尊,不墮聲聞獨覺等地,既然是菩薩,就不應執著小乘的修行法(一人吃飯全家飽這種修法不大適合)。所以不要墮入聲聞或者辟支佛等境界。

乃至無上正等菩提證得還不退轉。不退轉的說法,《解深密經》也一樣,《金剛經》也一樣,只要悟到實相觀,只要對一切法不執著,有為無為,都可以證到不退轉,這是真的不退轉,不是位不退轉,或行不退轉,是心不退轉,菩薩勇往直前的心不退轉。你勇往直前要去哪?沒去哪!就這麼一世過一世,平等心,時空平等,沒有要做多少,不做多少,隨緣這麼度眾生,就是不退轉。所以能懂得這境界,能安住這個心,處在哪個時空都很自在,可以說是菩薩清淨法眼。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法眼,能如實知此菩薩摩訶薩於無上正等菩提已得受記,此菩薩摩訶薩於無上正等菩提未得受記,此菩薩摩訶薩於無上正等菩提已得不退,此菩薩摩訶薩於無上正等菩提未得不退,此菩薩摩訶薩已到不退轉地,此菩薩摩訶薩未到不退轉地,此菩薩摩訶薩已圓滿神通,此菩薩摩訶薩未圓滿神通,此菩薩摩訶薩神通已圓滿故能往十方殑伽沙等諸佛世界,供養恭敬尊重讚歎諸佛世尊,此菩薩摩訶薩神通未圓滿故,不能往十方殑伽沙等諸佛世界供養,恭敬尊重讚歎諸佛世尊,此菩薩摩訶薩已得神通,此菩薩摩訶薩未得神通,此菩薩摩訶薩已得無生法忍,此菩薩摩訶薩未得無生法忍,此菩薩摩訶薩已得勝根,此菩薩摩訶薩未得勝根,此菩薩摩訶薩已嚴淨佛土,此菩薩摩訶薩未嚴淨佛土,此菩薩摩訶薩已成熟有情,此菩薩摩訶薩未成熟有情,此菩薩摩訶薩已得大願,此菩薩摩訶薩未得大願,此菩薩摩訶薩已為諸佛稱譽,此菩薩摩訶薩未為諸佛稱譽,此菩薩摩訶薩已親近諸佛,此菩薩摩訶薩未親近諸佛,此菩薩摩訶薩壽命無量,此菩薩摩訶薩壽命有量,此菩薩摩訶薩得菩提時苾芻僧無量,此菩薩摩訶薩得菩提時苾芻僧有量,此菩薩摩訶薩得菩提時有菩薩僧,此菩薩摩訶薩得菩提時無菩薩僧,此菩薩摩訶薩專修利他行,此菩薩摩訶薩兼修自利行,此菩薩摩訶薩有難行苦行,此菩薩摩訶薩無難行苦行,此菩薩摩訶薩為一生所繫,此菩薩摩訶薩為多生所繫,此菩薩摩訶薩已住最後有,此菩薩摩訶薩未住最後有,此菩薩摩訶薩已坐妙菩提座,此菩薩摩訶薩未坐妙菩提座,此菩薩摩訶薩有魔來試,此菩薩摩訶薩無魔來試,舍利子,是名菩薩摩訶薩清淨法眼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法眼,能如實知此菩薩摩訶薩於無上正等菩提已得受記。這裡還在講法眼,菩薩摩訶薩,於無上正等覺菩提,未得受記要清楚,受記,當然更要清楚。已經接近大菩薩境界,佛受記當然清楚,還沒被受記,也要清楚。沒被受記說受記,怎麼可能?你自己了解,我沒那能力,我還不是真大菩薩境界。

看!清淨法眼多不簡單,證得無上等正覺,知道有佛來受記。我們離法眼太遠了,慧眼就有得拼了,天眼沒得倒無所謂,因為天眼一定要修打坐、禪修。末法時期小菩薩要講天眼、有通,那不可能,修小乘聲聞、緣覺的,很容易得到五通,行菩薩道的人,會講經說法,不見得要通,他也不在意通,通都是在最後,佛眼後面都在講通,放下一切波羅蜜法,用般若波羅蜜這麼去修,就可以得到五眼、六神通,或者種種佛的境界。 

此菩薩摩訶薩於無上正等菩提已得不退,此菩薩摩訶薩於無上正等菩提未得不退,如果菩薩摩訶薩,於無上正等菩提,沒有得到不退轉,也要知道。這你心裡知道,碰到個障礙,馬上就說不幹了,要休息了,我那麼辛苦幹麼?這就是退轉。菩薩事是很辛苦的,勞心勞力,沒有人幫忙,每一樣都還要我來做。可以做一點的,沒有那個心;有心的,沒那個能力,所以可能到最後都沒。所以你們有心的,最好能夠出來幫忙,幫忙自有好處,有什麼好處?等於是因果現象,你沒栽種,當然沒有果,所以認真幫忙的,可能哪一天就得到好處。所以你幫忙煮飯有煮飯的好處,幫忙我,我給你好處,哪個時候,因緣成熟就會。

尤其密法,不是隨便教,要服侍師父六個月,這六個月中間,不是只有服侍,師父會教你理念,偶爾跟你講佛法真正的道理是什麼。般若波羅蜜是不執一切法,六個月裡面,都跟你灌輸這些觀念,然後半年行了,就教你一個法去修。現在課堂上一起教你們,你們覺得太容易得了,人家拜大禮拜,拜了41萬拜,天天服侍上師,之後才跟他講一句法。結果,你星期六來上個課,三小時就聽到法,愛聽又不去做,太容易得到沒有好處。

當然,你給他們方便,他們有因緣,要修就修,不修就沒話講。這修好,才能真正學正法,預備的方便法都沒修,要求什麼正法?有天才兒童,我一邊講,他一邊觀,就觀起來了,什麼顏色,怎麼變化…,但你要繼續擴大,繼續修,不是觀一個就完了,還有很多要觀,觀到一個手掌大、一個房子大、一個台灣大、一個宇宙大。我們講宇宙,就是我們這個小世界,再往上擴展,怎麼擴展?這是心量問題,你心有多大,他就會擴展到那,可以這樣的話,也不錯了。有幾位很適合修觀,講理論他不懂,講觀,他很會觀,每個根基不一樣。到後面雖然是講菩薩摩訶薩的法,但其實修的時候,都跟密法很有關係。

到這個階段,般若波羅蜜的法,跟禪定波羅蜜的法,都很有關係,從靜態的禪定,到動態的禪定。什麼叫動態的禪定?就是無中化有,化後還能安住這個心,現恐怖,不恐怖;現好的,不執著,這種定力要練成,菩薩摩訶薩是這麼修的。不是光聽一聽,是這樣!是那樣!光知道有什麼好處?起碼聽了以後,有個概念,他們這樣,為什麼我不行?要發起你的心,講這些話,希望引你深思。 

此菩薩摩訶薩已圓滿神通,此菩薩摩訶薩未圓滿神通,菩薩摩訶薩已圓滿神通或未圓滿,這離我們太遠了,不要講圓滿,我們連一通都沒有。有人說,有小小心通,那個不算通,起碼要五通裡的一通。人家的小通,是肉眼觀一千世界,那還只是小通,這離我們太遠了,但我們要了解。這裡講的法眼,每一樣祂都懂得、體會得,有沒有神通,祂自己也懂。他知道這個境界,我有或沒有此境界,有這個境界的大菩薩,得到了也不執著,你看這些境界越來越高了。 

此菩薩摩訶薩神通已圓滿故,能往十方殑伽沙等諸佛世界,恆河沙那麼多的十方世界,大菩薩都可以來來去去。所以聽《金剛經》或《解深密經》,你的視野,已經到無量寬廣的宇宙,所以,不一定生生世世在世界,在這成佛,因你的因緣,你的成就,過程還很長。如果五億年一個佛出現,如果兩千位,兩千位乘以五億年是多少?兩萬億!兩萬億,這世界就沒了,所以還是要到別的世界去。所以,時空已經超越了世界,雖然我們還沒到那境界,起碼你看到此處講,已有圓滿各種神通的菩薩,是十方國土都去弘揚,去教化眾生。而且祂們也有能力,這邊示現,那邊示現,你想,觀世音菩薩就在普陀山,怎知道祂永遠在普陀山,祂也回西方極樂世界,因為祂們沒有時空的距離,法身遍虛空,哪個地方需要示現,祂就示現,哪一個時空,需要度哪個人,祂就度那個人,這些大菩薩,都是這樣的。

這些菩薩摩訶薩,不是成為大菩薩就不得了,大菩薩心都非常柔軟、謙虛,沒有貢高我慢心,不要說大菩薩,有一點樣子的小菩薩,也沒慢心。這些大菩薩,供養恭敬尊重讚歎諸佛世尊,普賢菩薩十大願裡,祂是讚嘆諸佛,請佛住世,這個每個菩薩、大菩薩都要做的,讚頌、恭敬供養,或請祂們出來度眾生。佛,有因緣,有人請求,祂加持身會化,會出現在那個世界。 

此菩薩摩訶薩已得神通,此菩薩摩訶薩未得神通,此菩薩摩訶薩已得無生法忍,此菩薩摩訶薩未得無生法忍,祂說對每一個人,祂得到神通沒有,祂沒有得到;祂有沒有無生法忍,祂得到無生法忍。這是在講菩薩摩訶薩,大大的菩薩、真菩薩,祂得到什麼,你要懂!像你們自己,以為得到二禪了,得到三禪,哪有二禪,哪有三禪,沒那境界,你自認為有,我連你們都看不清楚?你們每個人毛病在哪,多少都懂。心很重要,打坐沒到心眼開,就看不到,不是佛菩薩加持,你才看到,平時就要看的到。道場,不是只有你來,隨時都有眾生進進出出,如果有眾生來了,你也不知道眾生來,是根起不了靈通,心根沒開,有開的時候,可能是法會,或者是去哪個聖地,諸佛菩薩跟你灌一個氣,你暫時可以看,這個都不是你的。所謂證得,是打坐,不打坐,隨時都要感覺,都有那境界,打坐才看的到,下坐,什麼都沒有,這樣不行。

此菩薩摩訶薩已得勝根,此菩薩摩訶薩未得勝根,此菩薩摩訶薩已嚴淨佛土,此菩薩摩訶薩未嚴淨佛土,祂有勝根、祂沒有勝根;祂已經得到嚴淨佛土,就可以去淨土,或者還沒有。所謂嚴淨佛土,就是你的心,已經可以爭取到佛的一個他受用土。佛有無量的他受用,菩薩證到一個境界,祂就會化一塊清淨地給你,你既然成不了一塊淨土,所以就只有佛他受用土給你用,他受用土是無量無邊,菩薩也無量無邊。我們講《解深密經》的密嚴淨土,或者最清淨七寶莊嚴土,就是毘盧遮那佛的清淨國土,大菩薩修到可分一塊清淨地,這才是大菩薩。

所以你不要動不動說,你是大菩薩,或中菩薩,或什麼菩薩,講你是地前菩薩還差不多。地前菩薩就有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四加行,每個人都受戒,每個人都有菩薩心,但是都沒有真正的境界,所以要用功!從打坐、斷食、到現在在學密法,不行就靠密法了,因為密法有佛直接加持,要開悟也是佛來成就你,只是祂製造因緣的時候,你不知道。修密法是直接了當要求佛來加持,已經有心裡準備,打坐禪修的人,沒有這種概念,就自己修,祂看你差不多了,就會來加持,所以這種人,大概都不知道,而且被考試,考得很精彩,但是祂都會給你勉強及格59.6,下一次你就學乖了。

所以正法在守護著菩薩,菩薩不會出紕漏,不會犯戒,都是在心裡面被考試,在你最怕、最罣礙的點來考。譬如,你很愛你的兒子,兒子要進台大、兒子要什麼…,規劃的很複雜,祂就製造逆境,違逆你的期望,看你有沒放下。既然什麼事都隨緣,要讀就讀,管他是不是台大,什麼學校,就讀什麼學校,反正都好,都好,就一定考一百分。如果你一定要怎麼怎麼,期求到哪裡,要到哪裡去,你就會碰到逆境,這個也沒有,那個也沒有,真正修行,不能求,隨緣。

其實你認真修行,佛菩薩會跟你安排。你在為佛教做事情,孩子不要怕,隨緣,能讀就讀,不能讀,過一年再讀,如果真要讀,最後總是可以讀,不要怕沒得讀,其實菩薩隨時都在保佑著你們,你們不知道而已。

此菩薩摩訶薩已成熟有情,此菩薩摩訶薩未成熟有情,你到底根基雄厚成熟了沒,有的是有那佛根,但是還沒成熟,天天想賺錢,叫他出錢贊助法會,他很願意,叫他修行、吃素,他說我還沒有退休,這是善根不俱足,沒辦法!有的是沒事做,應該很適合修行,但來一次,就不來了,這也不成熟,有幾個比較雞婆的同學,就一直拉他來,他就待不下,你叫他來有什麼用?勉強好像聽得懂,第二次他就不來了,真正到這種大學程度的佛法,很難聽得懂,你要真的聽得懂,就會留下來。來就待的下,這要善根成熟。有的是有善根,但是聽不懂,他也願意來,這個你們以前都碰過。

佛法到一個程度以後,實在太深了,很多有聽沒有懂,像我們講這一段,菩薩摩訶薩都知道自己怎樣,未怎樣,你有這個能力嗎?沒辦法,那沒辦法,你光聽一聽,不知道實際上怎樣,所以聽起來就沒意思。但我們覺得很好,菩薩有這種能力,知道別人,知道自己,知道有,沒有,這才是菩薩,如果菩薩自己都搞得不清不楚,人家聽了會笑話,其實懂得這些的人不會講。

菩薩摩訶薩已得大願,此菩薩摩訶薩未得大願,發大願不簡單,此菩薩摩訶薩,已為諸佛稱譽,由佛來讚譽你,這個就更不得了。你看所有經典裡面,這些被讚譽的,都是大菩薩摩訶薩,像地藏經,佛就公開讚譽,佛說:「你不要小看地藏王菩薩,地藏王菩薩,累劫已經修了好久了,可以成佛了,他的神通力不輸我(釋迦牟尼佛),你不要小看祂。」祂是不願成佛,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祂度眾生的能力,跟幫助眾生的能力,都不輸於釋迦摩牟佛。佛公開稱讚的大菩薩,每一個都不得了,因為佛知道過去的因緣,有宿命通,都講得清楚,哪一些菩薩摩訶薩,還沒有得到佛的讚譽,雖然修的不錯,但是還不夠佛來讚譽。

此菩薩摩訶薩已親近諸佛,此菩薩摩訶薩未親近諸佛,有的跟佛比較沒緣,有的是生生世世,我出生就一定有佛出生那種願力,所以有親近佛,沒親近佛,這些大菩薩也知道。此菩薩摩訶薩壽命無量,此菩薩摩訶薩壽命有量,哪一個菩薩,壽命多久,哪一個菩薩,壽命有限量,這些大菩薩們也知道。

此菩薩摩訶薩得菩提時苾芻僧無量,就是祂所教化的出家眾無量無邊,此菩薩摩訶薩得菩提時苾芻僧有量,此菩薩摩訶薩得菩提時,跟祂學的出家眾不多。每個人的福報不一樣,有的跟著學的出家眾一大堆,有的出家眾不多。此菩薩摩訶薩得菩提時有菩薩僧,裡面有隱藏著菩薩僧;此菩薩摩訶薩得菩提時無菩薩僧,此菩薩摩訶薩得菩提時,根本就沒有菩薩的出家人,不是菩薩出家人,就是聲聞、緣覺。

此菩薩摩訶薩專修利他行,有的菩薩一直修幫助別人,不求自己什麼;此菩薩摩訶薩是自利利行,修小乘的,大概都自利利行,或者度眾外,再兼修自己,這個講起來都是因果,有的是不惜自己怎樣,就這麼為別人做,有的是為別人,但也要考慮自己,像這樣,雖然不是很正確,但我們起碼了解。雖然不是大菩薩,你這小菩薩的小菩薩,到底是偏向什麼?是光想別人不想自己?或者想別人,也想自己?我們看這些經文,蠻有意思的,大菩薩都了解對方大概有些什麼現象。

此菩薩摩訶薩有難行苦行,要行苦行,有點困難,此菩薩摩訶薩無難行苦行,或者此菩薩摩訶薩,祂行苦行,沒有什麼大困難。像有些人不能這麼痛苦修法,有的人就甘之如飴,般舟三昧很難修,有的人就很喜歡,這很難講。元音老上師以前有個侍者,他去修了一次般舟三昧以後,就脫胎換骨。所以有一些法是很難,但你不怕難去做,你就會得到好處。像禮法師那種,是耐苦型的,你教他什麼,他馬上就可以做。以前簡大德來修心中心法,手印一結,痛的要命,就在房間,一直走一直走,一直繞,很痛,因為過去沒有修行的底子,所以全身筋絡都不通,不通要通,是必然痛的,你要講消業障,也是!你不度過這關,怎麼去成就,所以每個人的發心,可以修苦行,不可以修苦行,有的人很耐操,有的人就不行。

此菩薩摩訶薩為一生所繫,此菩薩摩訶薩為多生所繫,證得法眼的菩薩,一生所繫,就是還有一生,出生為眾生的菩薩,也還有好幾生才會成佛,一生所繫就是最後身,再出生做人,就可以證得佛的果位,也有多生所繫,當然多生到底多少,有的好多生,阿僧祇劫的時間,很難去講,此菩薩摩訶薩已住最後有,如果一生所繫,再出生就是最後有,一生所繫做大菩薩,再下一次出生做人,當生證到佛的果位,所以是最後有,像釋迦牟尼佛出生做悉達多太子,就是最後有,當生祂就證得佛道。【現在的彌勒菩薩一樣是最後有,祂是天神身,如果再下生人身,就是最後有,《解深密經》現在正在講這個。最後身、最後有,跟補處有什麼不同?你如果是大菩薩,應該知道。像有一些淨居天的天神,祂們也是菩薩,就知道這菩薩是最後有,祂要下生,祂們就下來幫忙,釋迦牟尼佛就是這個樣子。】此菩薩摩訶薩未住最後有,如果多生所繫,祂不是最後一次,不是最後一生成佛的,還有很多。

修的越好的人,越沒有防備的心,為什麼?不能防備,要任人家欺負,任宰、任割,因為你既是菩薩,覺悟了,就不能夠再造業,不能夠再跟人家怎樣,所以安住這個心,逆來順受。那誰來保護祂,都是這些大菩薩,或天上的天神幫祂安排,有神通力不能用,修到最後都這樣。你在修定的時候,是可以用心力,你修理我,我就用心念打回去,你用草人釘釘子,我只要起心動念,把你整個壇場燒掉,修到後來就不行,一個法都不能用,越來越沒有功夫,只能安住這個心,逆來順受,這是真正的忍波羅蜜。

所以越修越沒有功夫,知道嗎!所以才要十六個人保護,一個管吃的,一個管睡的,一個專門驗食物有沒有毒,一個…,這種人都是智慧高,都講正法,所以就會去惹到一些人,每個人都要你死,所以要有人保護。智慧開顯的人,越沒有能力造業,這不是大菩薩沒能力,大菩薩有能力,就是修行過程之間,從定到慧,到以後解脫的時候,什麼都不能用,就是這麼現實的事情。你懂很多,因為你走過來了,你知道很多,但你又不能用心法。所以你有什麼問題,我用什麼方法,跟你講這麼做,那麼做,事情解決了,這就是智慧。不是你來,我幫你做法,起乩跳一跳就好,佛弟子不用這一套,只用講方便法。

譬如:發燒,發燒就吃藥,氣不通,就打一打色身穴道,氣通就好了,好就好了。你要懂得,修到最後,能力越不能用,不是絕對不能用,如果絕對不能,又偏向於執著,《解深密經》講,住有為,不住有為不住無為;住無為,不住無為不住有為,哪一個時候,隨緣,想動就動,不想動就…,看因緣。像這幾個月的情況,一般人早就去閉關了,所以你常常聽到某師父在閉關,不稀奇!若不是生死關,就是碰到障礙而去閉關,我這個命比較差,永遠都是跟你們在一起。

此菩薩摩訶薩已坐妙菩提座,發菩提心後,修菩薩行中間,經過伏心菩提、明心菩提、出道菩提、如來菩提、、、等等的修行,他能講經說法,說無量義,坐妙菩提。坐就是能在某個道場,弘揚真正的佛法,講《大般若經》,有的菩薩,雖然是大菩薩,還不能坐妙菩提座,也就是智慧是有一點,不多,不能度十方一切眾生,度六道眾生等等,菩薩有三不等,雖然是大菩薩,還是有一些要累劫修的。

此菩薩摩訶薩有魔來試,如果你要成佛,就一定要有魔來考驗,就像平時冤親債主考驗一樣,冤親債主來了就迷糊,不會想境界來是有因緣,只會鑽進牛角尖裡,在那執著發生的事。佛要成佛,前一天,魔來試,不是只有他來,先派他的子弟兵、兒子、女兒,經典《佛本行集經》裡的故事,祂和諸魔對話,你有空要好好研讀一下。故事的內容:魔來考驗,祂用慈悲忍面對,有空,網路上文章,耐心看一看,這些可以當我們修行上的參考,釋迦牟尼佛是怎麼想,對魔的境界,怎麼開導,怎麼化解。如果你沒有魔來考驗,表示還早,修得不夠,魔放心,所以不會障礙你;如果智慧夠,修行有成就,能講經說法度很多人,他一定會障礙你,看你夠不夠資格跳出三界,所以魔考到底好不好?

此菩薩摩訶薩無魔來試,根本就踫不到魔,表示你還差得太遠,踫到魔障你要高興,有魔來試你,如果還沒魔來試,表示你還差很遠。修行,有的很順利,好像都沒有踫到魔障,表示你功夫不夠,如果因緣成熟,功夫不錯,德行也不錯,魔來考你,你真的定力夠嗎?不經過魔考,你不會知道你修得好不好。真的能渡過去,考及格了,就是解脫,智慧增長。

我們了解過程間,從上面一直下來,都是菩薩道踫到的境界,上面所說的,有修苦行,沒有修苦行,很多的境界,都是過程,我們對這個過程需要了解,你要成佛,都會有這些境界,每一個境界都會踫到。

舍利子,是名菩薩摩訶薩清淨法眼。這一段還在講法眼,我們講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這五眼到底是何內容?為什麼要引經據典,講那麼多經典,讓你了解有什麼眼,就有什麼能力,如果你沒有那些能力,什麼眼都沒有,只有肉眼。凡夫的肉眼,看的最近的,一百公尺、二百公尺,有的不戴眼鏡,看不到一百公尺、二百公尺,模模糊糊,近視,這種肉眼,凡夫眼。光菩薩的肉眼,就可以觀百由旬、千由旬,甚至到千世界。每個眼內容是什麼,讓大家了解,菩薩證到天眼,有什麼境界,慧眼、法眼有什麼境界,你對法眼的了解,前面提過的,每個階段都會踫到,每個階段踫到,那就是諸法,修行過程之間,每一個法你都要踫到。

2008.06.29 講於法爾)

 

      


[ 《金剛經》選讀 ] [ 經典選讀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