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如何利用《金剛經》來修行(21-16)
               --
八品 一體同觀分

  (本篇文章為張玄祥居士所撰,未經同意,請勿引用轉載。)


()經文大意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lb n="0751b14"/>世尊!如來有肉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須菩提!於意云何,恒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lb n="0751b22"/>菩提於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是諸恒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爾所<lb n="0751b25"/>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lb n="0751b27"/>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第十八品在講五眼,釋迦牟尼佛問五次須菩提尊者,如來有沒有肉眼嗎?有沒有天眼?有沒有慧眼?有沒有法眼?有沒有佛眼?這五個眼睛,代表修行境界與層次,總共能現起五眼,而只有如來才有五眼具足,其他的眾生都有肉眼,菩薩祂們肉眼,但還具有天眼、慧眼、法眼,只有佛才具足五眼。

如來有肉眼不?如是,<lb n="0751b14"/>世尊!如來有肉眼如來<lb n="0751b15"/>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如來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lb n="0751b20"/>
有佛眼
這五段的重複意義不在說如來有沒有,如此是有此五眼沒問題,因為接著它要延伸到十方一切國土,修行人用什麼眼可以看到什麼境況,所以祂先問五個眼睛,接著下來祂才講虛空之間有無量恆河沙世界,只有如來五眼具足的人,才可以看到所有宇宙裡的世界,及其世界裡的眾生,祂都能知道。

如來五問須菩提尊者,如來有肉眼不?有天眼不?有慧眼不?有法眼不?有佛眼不?當然須菩提尊者皆答:如來有具足五眼。如來之所以要成為如來,當何所為?僅一大慈大悲之心,誓願度一切眾生。若要度一切眾生,當要知一切眾生相,以及一切眾生心。

如來祂問了五次,如來為什麼能具足五眼,因為祂是發願度一切眾生,故祂是具足大慈大悲心者,也因為目標要度盡一切眾生,此目標讓祂能成佛,所以祂具足大慈大悲大喜大捨的心,如來怎麼能知道一切眾生相,就是依此五眼。

如來如何能知一切眾生相?具有肉眼者,眼所見不及數里;具有天眼者,眼見僅三千大千世界中眾生;而佛眼所見是無所不見,故欲度盡一切眾生者,當修證得佛眼。再以如來欲度一切眾生言,其眾生心成熟、非成熟,是世間根、天界善根、出世間善根、出出世間善根,如來當得全部能知、能悉見。故如來要具足五眼,有形、無形眾生,皆得以五眼察照無誤。

具有肉眼的人,眼睛所看的不及數里,如果不分辦仔細,光看形狀,當然可以看到一公里,二公里外的東西,如果要看清楚,若色相較小的看不到,所以說眼所見不及數里;具有天眼的,眼見僅三千大千世界中眾生,天眼還有大小天眼,具足圓滿的天眼,是可以觀到一個佛剎土。我們說一個佛,祂所弘揚的範圍,大概有3109次方那麼多的世界裡面的一切眾生,真正有天眼通的要能觀到三千大千世界,才是真正天眼具足,也就是一佛剎土。下面還有講到菩薩用淨肉眼可以看到一百,一千,一萬個世界,不必有天眼。這一段讓我們瞭解,這些聖人,祂具足五眼與否,是有不同的修證境界,所看的對象又不一樣。

佛眼所見是無所不見,有形也看,無形也能看。什麼是無形呢?如風神是無有形象,只能被感覺,或吹過樹木有動相。還有能見眾生的因緣果報,以及眾生的心念,心念是無形,一切眾生所起的念,如來祂可以悉知悉見,佛眼無所不見,因為祂要度盡一切眾生,當然要修證到佛眼境界,不然連看都看不到,怎麼度他,連他的心也看不到,怎麼度他,這個也等於是祂以度盡一切眾生為目標,最後祂修證到五眼具足,最高的佛眼境界。

再以如來欲度一切眾生言,祂可以觀眾生的心,成熟了嗎?還是非成熟,觀他是世間的根機,還是天界根機,還是能修解脫出世間善根,或成就菩薩道的出出世間善根,這些祂都要能知道。既然要度盡一切眾生,就要知道他的背景,知道他心境程度,所以才能教他什麼法。佛法是無量無邊的多,但不是每個眾生都可以說要學就學,有前後次序之別。像一般修小乘入大乘,大乘解脫空、無相、無願三昧證得,才能進入陀羅尼門、真言門,真言門真正要受益,內心要有最基本的空觀成就。

阿字觀就是學空觀,修阿字觀時當然他不用心去想,既然空觀就不要用心動念,光觀,或者心念,但不要執著,如果修密法,悉曇梵字能修的有成就,方便再進入修字門,最後再修字門。故修行都有次序,如來要度一切眾生,當然要瞭解他的層次到哪裡,例如說你過去有修行,也是皈依三寶,也很用心在行菩薩道,今生依願力再來人間,祂每個眾生心都知道,所以祂知道這個人今生來種了善因,祂要讓他繼續再修行,因緣到了自然就會讓他進入修行境界。

這種事情發勝於人時,你有時回想過去的幾十年,你會發現好像冥冥之中有個力量在牽引著你學佛,這邊的因緣,那邊的因緣,造成這麼走走走,走到修行的路上,然後又接續到你過去世以前的路上。這個修行路冥冥中都有佛在安排,當然菩薩、大菩薩也有,祂也是在負責還沒成就以前的教化,這些大菩薩、小菩薩和佛,祂們唯一的工作就是在度眾生。

如來如果要度一切眾生,每個人的根機,每個人的成熟範圍是什麼都要知道,所以祂要具足五眼,基本因果關係第一個是要誓度一切眾生,標榜祂的目標,無始劫修菩薩道,學習無量智慧,最後五眼具足,滿他的願,便能洞知一切眾生根機,哪個時候成熟,該度祂就會進展,既然這樣如來當得全部能知。

如果有些都看不清楚都不懂,那怎麼度一切眾生,如來的智慧,無形中我們看經典懂得祂,果報上若有人的形狀,動物形狀,天神形狀,鬼神形狀,當然祂是可以看到,如果有些眾生,無色界天神,或是風神,這些都沒有形相。沒有形相,但如來也要能知道,不能觀形,也要觀他的心,這些只有五眼具足的如來才能全知道故如來要具足五眼,有形、無形眾生,皆得以五眼察照無誤。

時候釋迦牟尼佛慈悲,看到風神沒有身體,有時牠要聽經聞法,要和牠化一個身體,讓牠能現,不然人家看不到牠,佛當然可以知道,可以看到,可以體會到,一般眾生看不到風神,因為牠是無相,經典講有時要讓眾生看到風神的樣子,就方便加持牠現一個身體,這不是風神的能力,是佛給牠暫時的形狀。這簡單五眼有無問答,只是一個開頭,從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這裡面概括心能悉知悉見,形狀也要能悉知悉見,有這種能力的才是真正的如來,既然這樣祂便能度一切眾生。

當然度眾生都是在心,後面都在講心的問題,開頭講五眼,這五眼和心又有什麼關係,眾生如果在定中,我們知道一般人看不到他形象,我們凡夫可以看到這個人的肉體在那裡打坐啊!入定啊!真正在生死輪迴的阿賴耶識,不是這個肉體,另一個我們稱神我身,這個白無常、黑無常要抓這個神我身,祂們是看不到肉體的身,要看裡面那個神我身,起心動念時神我身就會現,如果人一入定不起心動念,這個心不起就等於和虛空一樣,是無形無相,但誰能觀照到心,只有大菩薩和佛,或破除色身的無色界眾生,祂們都是以心感,以心感應心,無形相但心是存在的,也因無形相所以才能遍虛空,以修行的境界來說,無色界是世間禪裡最高的境界;四空處定,如果再修佛法求得解脫,便證得無餘依涅槃,這種聖人就可以遍入虛空界。所謂地上菩薩一定是要這樣,所以五眼開頭講的,埋下伏筆就是五眼便能觀一切眾生,一切眾生在哪裡?遍虛空一切佛剎土裡的眾生,祂要度眾生,一切以心為主,具足五眼的如來,能觀眾生的心。

因此,如來以恆河及恆河沙來譬喻虛空中之世界,有無量無邊地多的佛世界,每一佛世界又具三千大千世界,所以此等世界數量是不可說、不可說的多。但如來都能夠悉知悉見各個世界,這就是要具足佛眼者始能辦到。再說虛空中一切佛剎土世界中眾生,亦是無量無邊、不可稱、不可說的多,但每一眾生的心,如來亦悉知悉見。這也要具足慧眼、法眼、佛眼等眼始能辦到,因如來是五眼具足者,所以能悉知眾生心是無有疑議的。

因此,如來以恆河及恆河沙來譬喻虛空中之世界之多,既然有無五眼問完了,如來都有具足五眼,有無量無邊地多的佛世界,每一佛世界又具三千大千世界,所以此等世界數量是不可說、不可說的多。接下來祂要講什麼呢?就是引入虛空世界無量無邊的多,一個佛世界(佛剎土)就有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虛空的世界有多少,除了佛以外,沒有一個人可以講出來,因為佛祂是悉知悉見,要講也講不完,祂知道但也不能用語言文字說明完,只有講經說法提到的時候,祂才會講哪個世界在哪裡,哪一個方向。

比如說祂講《八大吉祥經》(收於大正藏第十四冊。),舍利佛尊者問釋迦牟尼佛,有沒有佛現在弘化沒有入滅的佛,釋迦牟尼佛就說有,簡單講東方過去一個恆河沙外的地方,就有一個佛世界,這個佛叫什麼名字,祂的世界叫什麼名字,然後再講從我們這裡過去東方兩個恆河沙外的世界,有一個佛叫什麼名字,世界叫什麼名字;講經說法在度眾生中,這麼往東一直說過去,有八個恆河沙那麼多外的佛世界,一個恆河沙,二個恆河沙,三個恆河沙,一直到八個恆河沙外,往東過去都有八個現在還沒入滅的佛在講經說法,都有其名字。

這部經說如果今生誦這八個佛的名號,你一生中當能榮華富貴,智慧增長,這就是在《八大吉祥經》裡講的。《八大吉祥經》同樣的經典,翻譯的人不一樣,有的講《八陽神咒經》,有的人講高陽經,翻譯得好的,是求那跋陀羅,他是在隋朝前的劉宋來中國,大概是西元300多年時,他來中國很早,翻了很多經典,《八大吉祥經》他翻得比較好一點,像這樣你有肉眼才能觀,人家問一句,你都要能答。

有的人喜歡打妄想,打妄想也有好處,就是他很想知道現在的情況如何,既然是佛,人家問了你,你說:啊!我不知道。那怎麼辦?因為佛具足一切智慧,這種智慧是很不可思議的,弟子問什麼,佛都要能講出來,要能無所不知。那麼多的世界,到底往東過去一個恆河沙到八個恆河沙,再過去還有啊!只是祂講到八個恆河沙外世界,已經不得了了,一條河裡的沙就很多,然後每個沙裡又有個佛世界,你看有多少世界,代表無量無邊的多,所以此等世界數量是不可說、不可說,你要講也講不完,不能說完就用一個數字來講。虛空多大,非常的廣大,我們沒有天眼用想的還不知有多大,有天眼的人觀三千大千世界,但世界還沒盡,這只有一個佛剎土。

就像我們居住的華藏世界,教主是毘盧遮那佛,祂法身清淨的佛,弘化二十個三千大千世界。普通一般人的佛,大概只有一個佛剎土,毘盧遮那佛的福德很好,所以祂所弘化的世界,有二十個佛剎土,整個範圍就稱為華藏世界,我們娑婆世界是在第十三層裡,一層裡就有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的十三層裡有個娑婆世界,十三層裡總有三千大千世界,3109裡有一個娑婆世界、地球,這種宇宙觀這麼瞭解,沒有五眼具足的根本就看不到,我們末法時期眾生,相信經典所說的,瞭解虛空是有多大。

但如來都能夠悉知悉見各個世界,各個世界也都是個星球一樣,世界裡也有都是善道,沒有惡道眾生,有的當然像娑婆世界是比較不好的六道具足,像阿彌陀佛世界沒有善惡道,聖人居住的地方,每個世界它的存在和哪個佛出現教化的眾生都不一樣,這與過去菩薩因地的願力有關。所以那麼多的世界,五眼具足的如來都要能知道。所以具足佛眼的佛,前面四個眼也一定有,你有法眼,不見得有佛眼,有慧眼,但法眼、佛眼不見得有。像須菩提尊者祂是慧眼第一,慧眼第一祂的法眼還不夠,佛眼更不瞭解是何現象,名詞是知道,內涵不知道。

等一下我們會看到五眼要如何修,這一段也很精采,一般人沒有講到如何修五眼,每個菩薩具足什麼眼,看到什麼遠方,本經第九品和十八品都是一個重點。第九品在講四句偈,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有沒有證得,有沒有須洹陀的心,剛好九乘二是十八品,十八品是在講五眼。你們如果天天在誦,如果用心一點的話,知道第九品在講四句偈,第十八在講五眼,每個佛、菩薩、聲聞、緣覺、天神,祂們五眼境界差別在哪裡,第九品知道祂們心清淨程度,證得四果位之不同。

現在講祂們的眼睛具足五種神境種類,每個種類能力如何?怎麼修?這一品裡我們要瞭解這些事情。再說虛空中一切佛剎土世界中眾生,亦是無量無邊、不可稱、不可說的多,世界已經是那麼多,一個世界裡的眾生也是很多,像我們娑婆世界不得了了,到底有多少眾生?光是螞蟻來講,像四川大地震,地震來時螞蟻聽說搬家跑出來了,蟾蜍聚集處也搬家跑出來,這種異象沒有經驗的人說,哎呀!怎麼會有這個現象,不知道會有地震,地震好像只有日本、台灣的專利,在四川幾十年沒有地震,這次爆發在那裡,這個比我們九二一還要大四、五倍,九二一已經很恐怖,大到四、五倍,我看了啊!比九二一還要慘,他是講擠壓跳動式地震,不是搖晃,都是擠出來,地殼導致喜瑪拉雅山多了九公尺,整個喜瑪拉雅山往上擠九公尺,歷史要改寫了,教科書,八九千公尺再加九公尺,這是娑婆世界地殼最厚的地方,光一個地球裡的眾生就無量無邊的多,何況是那麼多虛空間的世界,眾生更是無量無邊。

但每一眾生的心,如來亦悉知悉見。佛能每個眾生的身看得到,他們的心也能被看到。普通我們眼睛能看到人就不錯了,但心眼開的人,他可以看到人的心,可以體會到每個眾生的心,像《大乘理趣六波羅蜜經》裡云,《大般若經》裡的一品,把它拿來另外翻譯,這種神通都有三不等,你要真的五眼具足,所有一切眾生的身、心,你都要能知道,能夠看到,修行也一樣,修行會看到人,但看不到他的心,看到眾生、鬼神形相,不知道他的心,心眼沒有便沒辦法,心要感應到心,心一定要開,所謂心眼開就是自性脫離肉體限制感知外境,感知眾生心念,真的如果一個師父他的弟子心開了,這個師父他也心開,這兩個心是不必講話,起心動念都可以互通。

如來對眾生呢?眾生有的根本沒修行,沒有修行祂也要能觀照到他的心,不是只有如來,如來是超能力的人,沒有話講,主要天神境界也有此能力,鬼神、菩薩、阿羅漢的境界也可以做到,不然怎麼去除外來的業力,阿羅漢為什麼可以解脫,祂是當業力來時,過去和祂有因緣的眾生,心念來往感召時,祂知道了,但祂能安住,不會迷糊掉就能解脫,這心念很重要。

像今天突然間某同學哥哥往生了,他是不修行的,助念時他的心就比較亂一點。修行的人知道,打坐不要亂想,這樣練要往生時,不要胡思亂想。沒有修行的人,有人在助唸,他的心還是無法跟著唸。今天可惜沒有引罄,大家唸了又怕不整齊。不知道台大是不是不能用引罄,他們也沒有想到,還是沒有用引罄。臺北醫學院是不准用引罄的,朱大德在那裡往生時,我拿了引罄去,但不允許用,那是沒話講。台大醫院應該是可以用,用引罄有其意義,可以攝受亡者的心念,真的有修行的人還好一點,大家在幫我助唸,我要專心跟著佛號唸。有的沒修行,往生時,大家唸歸唸,他還是自打妄想。今天大致講來,還不錯啦!

覺得很奇怪,眾生所有這個心,佛、菩薩都會悉知悉見,如來更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見,三世心都能知道。金剛經先從第一品一直引導我們,先要調伏其心,…。現在開始講如來有五眼,所以你們有這些心,祂都能知道,不知道的話,怎麼救度他們,這也要具足慧眼、法眼、佛眼。

慧眼是講空,有空悟的人就有般若慧,觀一切相不被黏,觀一切心也不罣礙,有空觀的是須菩提尊者,祂是悟空第一,所以祂是具足慧眼一,祂沒聽過《金剛經》,一聽到《金剛經》非常激動,感激流淚,活了那麼久,也千萬世修行,從沒聽過《金剛經》的這種義理。所以我們今生能聽《金剛經》,是福報很好的,和須菩提尊者一樣,祂是修到慧眼第一才聽到此經。我們沒有慧眼,也可以聽到《金剛經》,是真的很不錯了啦!

法眼是世間一切因緣法能了知,一切緣起法,有法眼的人都要能知道。佛眼是前面四個眼外,它還要能遍一切世界的範圍,可以構得到一切眾生,每一個身、心都要瞭解為對象,有佛眼的如來才能無所不知啊!你要懂得眾生的心,要有慧眼具足當基礎,然後有法眼觀一切因緣起滅,再用佛眼觀視範圍和所及眾生量是無量無邊,每個眾生都可以觀照到,這樣才能具足後面三個眼,才能對一切所有眾生的心悉知悉見。因如來是五眼具足者,所以能悉知眾生心是無有疑議的。

 

問題是一個人知道虛空中一切世界裡的一切眾生心,六十心、百六十心、無量無邊的心,時時變易的心,有好心、有壞心、有不好不壞的心,當要如何去面對,當然要以實相觀來觀其心,這樣子觀眾生心,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

下來這一段是我們花了那麼長的時間,講了無修行到有修行者的六十個心。禪宗是不大講心,喜歡觀空,安住這個心,自在解脫就好。現在你要度一切眾生,你這個心都不懂得,那怎麼度他。比如說上面六十個心所說,一個人不認真修行,一定得去十方一切道場參訪,然後哦!甲道場什麼法,乙道場什麼法,跑了幾百個道場,才來比較選擇一下,我要修什麼法,像這種多聞的是什麼心?或是一切法很喜歡什麼都來,就像水池的心一樣,哪個時候下雨,各處的水進來它都照收,喜歡什麼法都要學,那怎麼學得來。

菩薩是可以,菩薩有基礎的能力和智慧,一下子懂,哦!這是幹什麼用的。你還沒到菩薩境界,到處都要學,禪宗要插一腳,淨土宗也插一腳,密宗也插一腳,…。什麼經典都讀,把你時間和精力都搞垮了,因為你基礎不夠,像這等等六十心我們講過來,也讓我們瞭解,哪一個人,有哪種心態,是叫何種心,才只有六十心,再演變下去,一百六十個心,再下去就有八萬四千個心,再往下去就無量無邊的心。

心是有很多,所以一個人如果要知道虛空中一切世界裡,一切眾生的心,大略講六十心,再以25乘上去得到一百六十個心,所以心是無量無邊的心,而且這個心是在變的,時時變異,前一陣子是心不想好的,等一下一個心就想壞的,灰色的,一天變來變去,時時變異的心,有好心也有壞心,起壞心眼,也有起一些不壞不好的妄想心,隨時都在想。

如果這樣給你悉知眾生心的話,你煩不煩啊!你說:哎呀!這處的人沒幾個倒還好,如果給你真的有能力,娑婆世界眾生,每一個人的心你都知道,所有下三道眾生心,你也知道,他們在痛苦咧!受苦咧!煎熬的心,慘叫的心,你都能知道,你能安住嗎?懂得越多,越放不開,便越煩惱。

為什麼佛可以知一切眾生心,悉知悉見,因為祂自性已經清淨了,可以面對這種好心,壞心,什麼樣心,這就是修行境界。當你接觸的觸角越來越廣大時,你心若不清淨,搞得神精兮兮,這是相對的。你的心越清淨,越有解脫的能力,給你知道的範圍越來會越廣,這是合理的。

有的人剛修行,還沒有解脫能力,就可以知道每個人的心,也可以知道鬼神的心,鬼神起心動念,你也可以感知到,這樣就會搞得神精兮兮。沒有經驗的人就這樣,有的人不學佛法,他會執著一切心念感召,就以為是真的,然後就去做,搞得迷迷糊糊。

這一段是很重要,這種現象把它用在我們心裡,一個是你自己的心如何安住,第二是當你有能力感召外來眾生心時要如何安住,或是如何能幫助他,這是你自利利他時,就要瞭解心的問題。所以懂得那麼多的心,你要如何面對,當然要以實相觀來觀其心。

昨天楊大德來了,特別點名提他,他修行以來一直都執著有相,所以就搞得神經兮兮的。前幾天又突然間跑來上課,該度就要度,就接受他來上課,不要說他這個人不行,執取有為相。放牛班就放牛吃草,不能這樣,要來就來,有進步才會再來。他過去常常抓妄想心當真,前幾天打電話,剛好是法宣大德接的,說廣老師父說,叫大家去什麼公園打坐?這個法宣大德應該猛敲醒他,大大地點醒他一下。他又不敢太直講,說啊:不好吧!沒有辦法一棒下子把他敲醒,明明知道他是不對的。你在那裡說:啊!不好吧!不好意思直說,沒有抓住機會痛宰敲醒他一下。

以前也有一次,有聲音叫他去汐止肉身菩薩慈航法師那邊去打坐,是何菩薩叫他?菩薩吃飽那麼閒,邀你去哪裡打坐?修行人當下要安住這個心,還有抓個念去,要去哪裡、去哪裡?哪裡不能打坐,就一定要去哪裡打坐,像這種執著聲音、心念的人,是無有空的智慧。我們講起來是很簡單的事情,他都不知道用實相觀觀它,不要理什麼念頭。

昨天我們特別點醒他,不曉得有沒有醒,不知道啦!有沒有聽進去,你懂那麼多眾生心,如果不能以實相觀照它,一般人會發神精病的,因為你心安不住,有好心也有壞心,你都不能知道而不住在上面,當然會心亂。所以以實相觀來觀其心,這樣子觀眾生心,諸心皆為非心。心就是心,什麼是非心,因為你實相觀觀它,就不是一個心。你要用、要幫他,那是一個心。我來怎麼幫助你,怎麼開導你,那是菩薩。如果他因緣還不成熟,盡是一些壞心眼,沒有具足善根,你就實相觀他的心,不要理他。如果這個心是善的、是要想修行,因緣也夠了,菩薩和佛都會去幫他。

當你能觀照到眾生心時,你要能觀「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實相觀的三段理念。佛就是這樣說的,祂悉知悉見所有虛空無量世界裡一切眾生心,祂都可以觀它成為非心,當然祂沒有說因緣成熟要度他,祂有在意要去幫他,因緣還不具足,胡思亂想的心,好壞的心,都用實相觀它,這才是真正修行人,應該處理外在眾生心的一種心態。你從自己修行開始,自己妄想習氣斷除外,你的心也慢慢擴展到和外界眾生可以互相交流互動時,你就是要麼去做,用實相觀,來觀每個眾生心。一方面保住你的心安住,不和他攪和,這樣可以安住你的心;二方面你因為觀自己感召的心,不住一法,有空、慧、法眼,你越不執著,也可以幫助他。如果他在煩惱,你用空性感召他,他可以當下感受到安詳,他就沒有恐怖感,也不會再胡思亂想。

所以有一些該去幫他,去度他,有一些當下佛的心安住讓他感受到無畏的空性,眾生也可以接收到這種定。你有事沒事時,也可以想一想法爾的幾個佛像,你就可以把煩惱心安定一下,想一想釋迦牟尼佛,煩惱的心自然可以安住;你雖也沒有看出一個什麼道理來,但卻是可以得到心安,無形中如來無上智慧,安住你的心。在安住之間,祂又可以觀眾生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這種能力是不用一法,反而能利益一切眾生,這是不可思議的能力,在如來、大菩薩的心地裡都是這樣子的。

另一個問題是,如來知一切眾生心,若是妄想心者,可以「諸心皆為非心」觀之。若是有發勇猛心者,就不能以「諸心皆為非心」觀之,而是要以身、語、意三化來化導善根成熟眾生。

菩薩怎麼來分別說要採取行動,不採取行動?當然善根成熟與不成熟有關,如果不成熟的,若是妄想心者,眾生不修行,善根不具足,喜歡打妄想,你不要去理他,此時如來觀諸心皆為非心,用實相觀觀它,有看沒有到,有體會沒有罣礙。若是有發勇猛心者,善根有具足,才會發勇孟心,很認真在用功,如來不能視而不見,就不能以「諸心皆為非心」觀之,祂自己無形中,就會以身語意三化,來化導一切成熟眾生。如果眾生心眼開了,祂不必現垂跡加持身來加持,只要起心動念便可以利益此眾生。

因為虛空沒有南北東西之分,進到佛境界的如來,是沒有時空分別,祂可以隨時進入過去,進入未來,祂也可以隨時東南西北,恆河沙外世界示現,這是如來啊!所以祂如果觀眾生因緣成熟,有在調伏這個心時,或遇到障礙時不能脫離困難時,第一次都是要人教導的,我們第一次面對境界,不知如何去處理。

比如說你的心剛開發出來,就像小雞孵化時蛋殼脫落,頭剛伸出來接觸空氣,因為牠是動物,看到周圍之間有東西,牠還不知驚嚇,我們不是啊!心眼開時可以接觸外境,像小雞打破蛋殼接觸外境一樣,想不到這種自性能力和外境,第一次很新鮮,當然不知道如何應對,所以佛在不起坐以法身,用語化意化,一念起你那邊就同時收到,因為沒有時空距離,你就接受到訊息,最簡單的一句話:「放下」。佛法沒有講一大堆道理,叫你放下,那時兩個字放下,就像銳利寶劍,拿起來就砍,非常受用。你在鑽牛角尖時,叫你放下,你突然間放下,放下你所面對的境,你反而像卸了千斤擔一樣,很輕鬆。為什麼?因為有人叫我:「放下」,放下你就放下,放下就是那麼舒服。為什麼剛剛放不下,我們的業力啊!我們的執著,面境應緣呀,沒有經驗呀。我可以感覺這個,我可以體會這個,體會以後又沒有能力離相面對,當然心會亂啊!

所以佛的身語、意化,是很重要。你要佛示現身化,是比較要有實質因緣,比較淺機的人才會現。像你現在在修密法,從悉曇開始,你說我觀悉曇字母,佛就會現加持垂跡身來和你加持,哪一個菩薩會現垂跡加持身來加持,垂跡如來,垂跡示現的菩薩,不是本地的,本地是在如來清淨法身那裡,祂所示現的加持身,示現在各個地方,依眾生的需要示現各種身。尤其初修行的人,他要看到才會知道有佛菩薩,祂就示現一些有形的身,給這些人看,普通地上菩薩祂看不到佛,也不必看,心感就好,祂無畏施給你,你就不慌亂,心安住了。或一句話放下,簡單明了,你就知道放下,放下後不執著。

原來修行是這麼簡單的事情,對你的習氣也一樣,逆境來在攪和時也一樣,兩個字「放下」很好用。不知道你們會不會用,煩惱障礙來了,面對不預期的逆境,一般人沒有這種能力,都要抓起來想一想,煩惱、煩惱一番。你練習久了,磨練久了,知道這些都是外來的業緣,都要放下,唯一的方法就是放下。我們瞭解如來能懂各個心,對發心修行的人就會幫助他。

如來教導大乘菩薩們,這樣觀「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後,才能建立實相觀、中道觀、無所住觀,悟得正等覺菩提。修行中如何來學習「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應觀「三世心」了不可得,如此慢慢熏習,即能得「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

如果你有能力體會眾生心,就要這麼去觀它,這是初步磨練你的心,不要和他的因緣攪和,這樣才能慢慢建立中道觀、實相觀、無所住的觀。先求自我解脫的第一步,這是無相三昧,我們常說修行的觀法,顯密皆相同,分水嶺在三個三昧,空三昧、無相三昧、無願三昧等三。顯教的人證得這三昧,才可進入密教,進入陀羅尼門,進入陀羅尼是做什麼,修後面的神通,你要能恆住捨性,永遠的住在平等觀上面,才能學五眼、六神通。

如果你心不清淨,怎麼會得到五眼、六神通,那怎麼能得到。佛法前面都是說放棄、放棄,捨掉、捨掉,棄捨一切執著,我等在世間禪定時,是有能力開發五神通,為什麼我不去開發,因為那是不真實的。我們修佛法修到三三昧證得了,心也空了,過去丟掉的東西,你該得的還是要得,藉著持如來的咒語,你就可以得到五眼、六神通。

有一些修世間禪定的得五神通,你處此境放下不去用,最後清淨心有的話,還是可以得到的,而且是得六神通,增加漏盡通。不是說四禪境以前丟掉的,後面就沒有,覺得很可惜?不會這樣的,只是世間禪者,你雖得到五神通,卻沒有漏盡通。世間禪的這些行者,有五通卻擺脫不了業力,修佛法的人,他寧願沒有五通,但漏盡通一定要學得,學得後因為因果關係,你既然得到漏盡通,心清淨了,那過去應該擁有的五神通,你也應該可以再得到。這個時候再進入陀羅尼門,持咒可以得某些通,像某些宿命通,你持哪個咒,就可以得到過去七世宿命,或十四或二十一世,或無量的宿命,這樣不是很好,心清淨時來持咒,所能顯現的是真正的。

我們對佛法學習,要這麼融會貫通,為什麼當時不這樣做,因為那個是不究竟。如果放棄不是很可惜?你不要後悔,因為後面可以得到,從三三昧後就開始產生學習智慧嘛!產生無量辯才。像現在你學悉曇,悉曇就是在開發其無量辯才,無量辯才就是要降伏外道,度一切眾生。三三昧所說一切眾生的心善根具足,你怎麼教他?哇!不會啊!因為你自己都沒有一點成就,怎麼能教人家。

如果你開發正智慧,自己智慧具足,就可以教別人。菩薩是在累劫培養智慧,還是為眾生啊!如果不為眾生,就入涅槃,得阿羅漢果就好了。因為你發菩提心,度一切眾生,學一切智慧,四無礙辯、四無量心、恆住捨性、五眼六神通、佛十八不共法、一切三摩地門、一切陀羅尼門、一切什麼門都一直來,像這種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都來了,這就是因你過去已捨掉餘習,你才獲得最大的收益。

你不學佛法,或光聽道理,但不能捨一切法,習氣無法捨,那沒話講,習氣捨了,把該有的能力也捨了,最後得到三三昧,進入陀羅尼門開發智慧,你就可以記憶力增強。我們以前常常說記憶力不好,你開始學悉曇時,就是要恢復記憶力,持陀羅尼門有二十種好處,裡面一個就是強大你的記憶力,咒語背一次不記得,背了千百次,或上十萬次當然會記得,這一世記得,下一世還會記得,所以你的記憶力越來越強。

如果你背了一個咒語,裡面根本意思也搞不懂,對不對也不知道。我們帶大家在考證,考證完了就用心去背,前後淺略意思懂就可以背,背完了記憶力越來越好,然後懂得越來越多,可以利益一切眾生。所以五十個字母也好,四十二字母也好,學了四十二字時,就是開始進入真正密教基礎,五十字母背完,四十二字也趕快背,背完了要觀,四十二字就要學空觀。怎麼學到時候會教你,空觀學完了,用四十二字裡哪幾個字?又要學無相觀,然後如何學無作觀、無願觀?都在這四十二字裡。

你看這分水嶺多重要,假設你過去修的都歸零,現在從悉曇四十二字開始,從裡面學空、無相、無願三昧,因為有佛的加持身加持,所以你認真用功,就可以得到實質的利益,甚至修得好,三三昧證得了,當然可以進入壇場,依儀軌進入另一個時空,可以和諸佛、大菩薩在同一個時空裡,這才有點修行的樣子。顯教不談這些,但密教裡當生就以進入法界宮、密嚴淨土,這些慢慢你進入密教就可以體會。

此三種觀,我們講實相觀、中道觀、無所住觀,悟得正等覺菩提。這才平等觀建立而已,平等觀建立已經很不錯了,才能進入另一層次的修行。修行中如何來學習「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應觀「三世心」了不可得。當你想到過去時就是過去心,當你想到未來時就是未來心,當你面對現在的情景生起心時就是現在心,你學佛法當你觀這三世心起時,觀它了不可得,不要執著,過去已經過去了,果報還沒來,那個是妄想;未來心還沒到,你想東想西有什麼用,你又沒有宿命通,說未來哪個時空會發生什麼事?想這些幹什麼,不必想!你說面對現在的,那很好,你活在當下,聽經就聽經,吃飯就吃飯,做事就做事,不必做事時就想過去想未來,或無事找事,想過去想未來。這些毛病你要警覺,馬上觀它了不可得。

如此慢慢熏習,即能得「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當你的心感應到外界因緣,起滅起滅,你也可以輕易觀它諸心皆為非心,不會很在意。你修到一個境界,有時心起很不如意的念,你說這和我有什麼關係?好像人家要嚇你,拿一個很嚴重的話語,結果你不當很嚴重,觀它為非心,不會上當,也有實相觀能力,這是正修行者。

如果沒有修行的人,哦!這個念頭起,不得了了!好像四川大地震一樣,不得了了。為什麼?因為你不知觀它是心為非心,所以會害怕,會恐怖,會怎麼樣。你越不害怕,越不恐怖,越不會怎麼樣。你真的有善心在修行,有時突然間來個念,這個念頭一般人是受不了的,就沒有帶傷,也會病好幾天,結果你輕而易舉,不痛不癢,甚至於三秒鐘以後忘記了。剛剛那個念頭是什麼?根本都不黏它,這種能力是要去熏習的,熏習得越好,就越有實相觀。

有時菩薩考你一下,明天來去死!看到死就很害怕,你說死就死,有什麼好害怕,此心一起或不動,此念就沒有下文。你連死都不怕了,還有何掛礙的。你如果是真修行,便不會想這些。修得不好,就會想:我明天死了,那兒子怎麼辦,家人怎麼辦,想這些心就亂。

講得很簡單,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不是妄想心,妄想,想什麼都無所謂,有時很嚴重一句話體會了,哦!這是很嚴重的事情,你修到一個境界,生死不是嚴重的問題,生死哪裡有什麼嚴重?這幾天我常常不耐煩啦!乾脆再見算了!怎麼可以再見,不再見又很煩!不怕死,哪個時候來死都很好。

如果人家來考你「死」,結果你很怕死,不想死,當然會很害怕,這是實際例子。你對那個小妄想,觀它諸心皆為非心,好像不痛不癢,等到很恐怖心起,你有沒有辦法觀它諸心皆為非心,是不是很自在。這一段很重,一切輪迴離不開心,諸心都要觀它為非心,不要執著它,這樣才是覺知的心。知道了但我放在那裡,不去在意。

整段來講,從世尊開頭問須菩提尊者,世尊有沒有這五眼,有!是安下伏筆,要講有佛眼,具足五眼的人,祂就可以觀虛空一切世界,沒有世界就算了,有世界就可以觀照到,觀照到世界裡眾生,有形眾生,無形眾生,都要能知道;甚至十二類眾生,有的是現在處於石頭、礦物、植物,如來能知道這些心。

你覺得很奇怪,這些樹木有什麼心,你沒有看網路上,在《阿育王傳》裡講釋迦牟尼佛,我們要講釋迦牟尼佛的八大聖地,先要瞭解歷史,世尊整個的一生是如何,祂經過東門、南門、西門,看到生老病這些現象時,跑到宮園裡去那裡思維,人有生,有老,有病,怎麼解脫,在那裡想想想,這樹木看太陽要照到悉達多太子,樹木就開始移動移動,一直有陰影遮住世尊,不讓悉達多太子照到太陽,連樹木都會移動,用樹陰來讓悉達多太子不會照到太陽,你說樹木沒有心。

經典常講有樹神,老樹都有樹神,有時候你要去砍這些老樹,最好小心一點,沒有正當理由,不要亂砍。如果你可以望見一些現象,就不敢亂砍樹。以前有位同學可以看到異象,臺北市這些整理園藝的工人,在那裡鋸路邊大樹,樹神很痛苦,他看了很心痛,他不是看樹木,他看到樹神被鋸來鋸去,那種痛苦的樣子。世間事無奇不有,所以說如來怎麼可以看到一切眾生的心,連草木礦石這些眾生心祂都知道,不是只有六道眾生,十二類眾生,有情無情,有形無形,都能悉知悉見,這個才不得了。

所以祂從五眼有無開頭講,然後進入,祂能悉知悉見,而祂是如何來安住自己的心,觀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當你的心入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心時,你要觀諸心了不可得。因為心你要抓它時抓不到,你在想時它在,你要抓它抓不出來,是吧!這是你心的實際狀況,你講非心也是這樣,沒有一個真正的心,如果有真實的心,我抓它應該可以抓到,你要抓它就沒有;如果你心在起滅起滅,胡思亂想,你想留住這一句話,到專心留住那一句話就不見了,因為你一專心它就不見了,你一疏忽它就又來了,像貓抓老鼠一樣,你沒有覺知老鼠來抓住妄想,當然它就是會晃!晃!晃!

如果貓出來了,貓代表你的覺知,專注觀心,它不滅,代表有因緣,有因緣不是你在妄想,是有外在的因緣,外在的心念,飄到你的心中來,你感受到才起這個念,這不是我自己的念。那時候你可以看它,但要抓也抓不到,也留不住,內外的心緣要知道,這個心是自己的,還是外來的,不管外來或自己的,皆抓不到留不下。既然這樣的話,就是三心了不可得,你還在煩惱什麼呢?放下。

三心很重要,起碼記得,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不要煩惱罣礙任何事,放下!要這麼學。用中道觀、實相觀,你起了煩惱心,要叫它:放下!不然你會過得很辛苦。當然遇到障礙,自己處理不了,就要找人家幫忙處理,不要鑽牛角尖,鑽牛角尖也沒有用,觀它非心、非心、非心,也許障礙就抓不到你。為什麼聖人可以脫離這些障礙,因為心起他就能不理它,甚至於壓住它,不讓它起,這樣障礙怎麼會來。障礙是趁虛進入心裡,就是要讓你恐怖,你對那個心不恐怖時,自然它也起不了作用,這些阿羅漢、聖人,祂們都有這種絶對解脫能力,就是觀心皆為非心。

你要當菩薩,也是要這麼訓練,現在從第二品阿難問如何調伏其心?如何降伏其心?心如何安住?這裡在講如何調伏其心!根本的心就是這麼調伏,就是這麼簡單,觀它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

再下來是如何利用《金剛經》來修行,這一段我剛講是很精彩,我們學不到像這樣,但我們要懂得這些聖人到底如何學到。

 

()如何用金剛經來修行

1.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

佛圓具五眼,即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肉眼共人;天眼共天;慧眼共二乘;法眼共菩薩;佛眼唯佛獨具,不共餘乘。

佛陀是圓滿具足五眼,即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肉眼所有人所共有,一切眾生都有眼,只要有人就有眼睛。有修得天眼者能與天神共有天眼。天眼照道理講,只有天神才有,天才有的天眼,有天眼就應觀很遠、很清楚。但人修得天眼,或天神具足天眼,依此能力一起心動念才會現天眼功能。

像《佛頂尊勝陀羅經》裡的帝釋天王(玉皇大帝),祂兒子善住天子和祂講,我聽到一個聲音,說我七天以後就要死了,死了以後出生地獄,完後出生畜生,又完再後出生為人尚要眼盲。

這時天帝釋還要觀一觀才知道是真實的,為什麼帝釋天主天眼境界不會現在心中。因為祂有想才會現,祂兒子和祂講一下,祂就入定用天眼觀,真的七天後就會死,死後會出生七世的畜生,然後就去找釋迦牟尼佛才有這一部咒語出現。

天眼和佛眼不一樣的地方,就是要想才會有,佛所具足的五眼裡的天眼明,此明是日月明,日月明不必觀它隨時現在心中,這種是佛的境界,大菩薩的境界。剛剛我們講的諸心皆為非心,如果你看了那麼多,知道那麼多眾生心都清清楚楚,如果沒有實相觀,怎麼接納此些心,會很煩!

因為這些具足天眼的天神或人、阿羅漢,他不是完全心清淨,不是完全心清淨,懂得越多當然會越煩,或多少有點煩,這是相對的。只有佛完全清淨不煩,祂可看得很多,知道得很多,觀它諸心皆非心,是名為心,祂才可以知道那麼多。所以天眼有證得的人共天共有天眼,每個天主都有天眼,但天眼是起心動念才看得到。

慧眼共二乘,聲聞、緣覺二乘人共有慧眼。修空、無相觀,有空修證的人才有慧眼。慧眼是看世間相,別人看不懂,你可以看得懂。為什麼加慧字於眼上,慧眼的基礎是空,從空裡面觀事情就很透徹,如果你心裡有很多心病,你看的都以心病為主在判斷事情,這個人好、不好,依你主觀意念在看,不會客觀,不會深入,也不會符合事實。

慧眼證得的人,因為他沒有自己內心的喜怒哀樂想,觀事情很客觀,看人事物就能超然,洞悉裡面的種種因緣。慧眼是第一關,小乘人要證的空觀,共二乘是什麼,就是聲聞、緣覺二乘所共有。聲聞、緣覺就是辟支弗、阿羅漢,這二種聖人祂們具足慧眼。當然辟支弗多了一點點菩提智慧,起碼多學了怎麼觀一切相,不必絶對否定,可以容納一切世間相而不煩惱。阿羅漢就根本不理諸法,啊!反正什麼世間相和我都沒關係。

最近四川大地震,很多同學說:我看了什麼和我以前不一樣感覺,我以前看到地震要哭、傷心,現在看了好像和我沒關係。你說你是這樣,我也是這樣,是心都不動,沒有慈悲心。阿羅漢就是這樣子,和我有什麼關係?這是因果啊!和我沒關係。佛說眾生有九種橫死,他們如果沒有造業,該死也是橫死,平時沒有修,沒有唸佛,所以到這種時候,當然菩薩不會保佑他。如果很虔誠唸佛,就是整個房子塌下來,有的還能沒有死,他有他的必然因果在。

阿羅漢第一階段修行的空觀就像這樣,心修死掉了,什麼世間相現起,沒有什麼好煩惱的。說這樣子好不好,沒有第一步這樣,怎麼會有後面慈悲心發起。若能懂得那麼多,每個人的身心都能悉知悉見,然後懂了就要煩惱,那是無量煩惱!現在只有兩搓人,兩搓人就幾十萬,甚至於上百萬,緬甸伊落瓦底河流域,死了上百萬人,不得了,四川有的整個鄉村都埋了,留下幾十個,幾百個,像這樣你如果悲心很重,沒有諸心皆為非心,那不哭死,淚流光了,也沒有解決問題。

慧眼先證得,才不會亂動心,慈悲當然,哦!這個眾生要度是沒錯,因緣成熟要度他,這是慈悲心,和那種心柔軟、傷感不一樣,有時要分辨一下,也不是說心死了不悲傷,就好像不是佛教徒。

法眼共菩薩;法眼是菩薩才具足共有的,菩薩要度一切眾生。當然眾生一切大小事,因緣關係都要看得懂,這是菩薩才有的智慧。菩薩為度眾生,以清淨法眼觀諸法,能知能行,得證是道;菩薩又能知一切眾生,要依各各方便法門修行,故能令眾生修行證道。

佛眼唯佛獨具,不共餘乘。佛眼具足的佛,當然也有法眼、慧眼、天眼、當生還是有肉眼,悉達多太子成佛以前,他有肉眼,成佛以後祂還是有肉眼。現在我們進一步瞭解這些眼有何不同。

 

如來與眾生無二,是有肉眼,肉眼雖凡夫眼,當知眼為五根之一,五根有四事增上,五根者意指眼、耳、鼻、舌、身等;增上者,乃增勝之義。據《五事毘婆沙論》記載,五根具有四種增勝之義,即:(1)莊嚴身,謂眼、耳、鼻、舌莊嚴於身,然後完美,於此諸根若缺一者,便成殘陋,若不缺者,完美增勝。(2)導養身,謂眼能見安危之色,耳能聞美惡之聲,鼻能嗅香臭之氣,舌能嘗甜苦之味,如是等諸識,於色聲氣味,若好若惡皆能分別,導引於身,趨好避惡,令身增勝。(3)生識,識,即分別之義。謂眼對色、耳對聲、鼻對香、舌對味、身對觸,而能生於分別之識及相應法,俱得增勝。(4)不共事,謂眼唯見色、耳唯聞聲、鼻唯嗅香、舌唯嘗味、身唯覺觸,如是諸根各有所用,不相雜亂,於本根相應之法,自能增勝。

如來與眾生無二,他出生做人,修行成佛,和人的肉體沒有兩樣,所以具有肉眼,肉眼雖凡夫眼,當知眼為五根之一,眼、耳、鼻、舌、身這五根之一,五根有四事增上,有四種事情特別殊勝的,增上就是殊勝,如果壞的增上,那就更不好,好的事情增上,就是一般人所沒有。

五根者意指眼、耳、鼻、舌、身等五根,增上者,乃增勝之義。據《五事毘婆沙論》記載,五根具有四種增勝之義,眼、耳、鼻、舌、身,如果你有修行,它就會現出這四種別人所沒有的能力或境界,即:

(1)莊嚴身,謂眼、耳、鼻、舌莊嚴於身,如果你沒有眼睛,眼根不具,就是有殘缺,你五根不具便不能出家,出家就是六根要圓滿,意根當然是圓滿,每個人都有心,但眼、耳、鼻、舌、身有沒有殘缺,殘缺就不能出家,為什麼?因為殘缺代表過去的業很重,才會缺生哪一根。五根如果具足,這個人看起來就很完美。於此諸根若缺一者,便成殘陋;若不缺者,完美增勝。這只是具足五根完美莊嚴,如果長得漂不漂亮,那是另外一回事情,這都和過去的業有關。

所以這個慢慢學密教悉曇,我們會知道很多事情,佛的三十二相前面講過怎麼修,當然除了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外,就是這麼修,每斷貪、瞋、癡、慢、疑種種習氣,就圓滿一個功德相,這樣慢慢具足三十二相。孝順父母,恭敬師長等等的,感召三十二相。

現在你說:哦!那麼多的功德相,我要來修很難吔!那怎麼才能具足三十二相,依密教來說,你要觀三十三個字母,就可以成就三十二相,所以悉曇五十個字母要不要記,五十個字記完了,三十三個字,這三十三個字,就是五句門二十五個字,加上遍口音八個字,加上k=a─即yaralava0asahak=a,八個字加起來是三十三,三十三字之間,一個字對另外三十二字組合去觀,觀得成就了,你就可以下一世圓滿三十二相具足,這麼簡單的事,你要不要做啊!和顯教修三十二相,去除貪、瞋、癡、慢、疑,供養師長,孝敬父母,做那麼多功德才慢慢具足三十二相,這是密教殊勝的地方,觀三十三個字,就可以成就三十二相,有機會再講這些。

(2008.05.18講於法爾)

      


[ 《金剛經》選讀 ] [ 經典選讀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