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如何利用《金剛經》來修行(21-8)
               --
八品 一體同觀分

  (本篇文章為張玄祥居士所撰,未經同意,請勿引用轉載。)


()解釋名詞()

11.若干種心()

第廿五井心─云何井心如是思惟深復甚深者謂如俯闚井水淺深之量難知,此心性亦如是凡所思惟好尚深遠,所有善不善事,皆欲令人不能測量,共行住同事亦不識其心行,當知是井心也起法門及善人相,皆顯了易知,是彼對治。

井心者即如是思惟深復甚深者喜歡自己動腦筋的人是井心,而且想的不是一次、兩次,非常深沉的,故說喜歡打妄想的人是犯了井心。昨天我看了一段經文,很有意思,在講若要修密法者,要具般若智慧,此人一切心都要放下,不能執著諸法,般若智慧就在講這個觀念。你不執著才能在踫到什麼境界時,雖看著看著卻不執著它,就不會陷迷進去,著一切法的幻相。

如果你執著時對那個境就會抓,修行人都要把六十個心、一百六十個心,無量無邊的心思都放下,何況要修有為法者。放下這樣才可以產生空、無相、無願的基礎修行,才可以進入陀羅尼門。如果這樣認真修持,從現在開始學習密法,要到十到十二年,要有神通就有神通,要怎麼樣就怎麼樣,所以要先修空觀,心地清淨無執,再來依儀軌學密咒。

若能成為一持咒仙,持咒的速度非常快,古代有一個持咒的人成仙了,他的咒持方式,像本師一樣,持咒時,腦筋一閃就唸一遍咒語了。持咒仙也是要像這樣,那怎麼得到這境界呢?學一個咒要唸百萬遍,不厭其煩去唸,唸得很快,腦筋一閃就唸一遍,我們都用嘴巴唸,嘴巴唸太慢了,唸在心時,心在念時很快,不管多長的咒都可以背,念頭很快掃過去唸一遍,持咒仙要練到這樣。你如果有心要學密法,最好從「大輪金剛總持陀羅尼」開始,把心咒身咒唸得各十萬遍。網路上有講要在「樓至金剛」像前去誦,就是韋陀菩薩像前來誦。

有個同學已經發心要誦,在問要怎麼誦,大略儀軌離不開普通誦經咒的過程,當然還加一些東西,今天晚會上網,你們有心的可以去看一看。然後開始唸,開始誦,不要一天過一天這麼晃蕩。你唸是用思維,是可以理解,咒語是要真心的誦,誦幾十萬遍,幾百萬遍,誦得心也很自在,能一閃就一遍,像持咒仙一樣。

那時才可以產生神通,產生到外世界去的能力,然後又回來,而本尊不動,變化身來去好幾個星球,如果你想要學比較高深有為法,進入有為相,就要靠密咒。當然有的密咒還沒有開始成就,心也沒有開始清淨,這是學學基礎的阿字觀,五字輪觀,這麼慢慢去學,讓心慢慢清淨。剛剛講的持咒仙的境界是已是在後面的,是已有成就了,空三昧獲得以後,才能認真來持咒,進入另一個領域。

這六十個心,都是不清淨心,講到現在你看自己有什麼毛病都要放下,想一想,哎!這個心是這樣子,這個心是那樣子,理解了就要反省我有無此種心。像井心就是自己關著門,在那裡胡思亂想一大堆,想得很多很深入。就如俯井水淺深之量難知,就是俯著身看望、闚見井水,井到底是深?還是淺?自己也不能夠測量,難知難量,自己的心地多深不知道,就如深井。

有的人打坐修行進到頭部黑漆漆一遍時,到深邃得不知再進去是什麼了,就有好奇心起,入深伧沉思維。其實不要花精神在這方面,契機怎麼發動變化也隨它,有心念起就不理它,不執著它,若要直觀它也可以,不觀它也可以,不要特意的去思維太多事情,不然得井心者,此心性亦如是,心性也像這樣。

心到底在哪裡?有多深搞不清楚,自性本空,你要如何去觀它,觀不出來,如果從內心裡去挖掘自己到底有什麼東西,到最後都沒有東西可以挖了,所以喜歡探討內在情形,想一想是不是具有井心,似水井的心。凡所思惟好尚深遠,對於一件事起念時,想得多又廣,這樣怎會有定力,會有解脫知見?

這井心不是說不好!有幾位同學喜歡動腦筋,所以人家所做咒語,就這樣對他起疑懷,這樣對嗎?怎會是這樣。當然這種事是要動心啦!做研究,做世間事,當然要動心,修行和世間事思維不是有衝突,其實也不會衝突,你真的要做事情,就要用心,心用完了就要放下,不要做功課時,已做完了於睡覺中還在想,作夢也在想,那就太深入了,這樣就會影響到心安住和睡眠,對於什麼事都搞不好。

所以說有井心者,思惟好尚深遠,所有善不善事,皆欲令人不能測量。好事不讓人知,壞事也不讓人知,讓人家莫測高深。行住同事亦不識其心行,甚至於大家在一起的人,都不知道他到底是怎麼樣了,莫測高深,不知道他到底有多高境界,像水井一樣,到底多深邃,不知道,當知這是井心。如果有這樣樣子就像具井心者,有井心者要開放一點,修行在過程之間,因為你不執著,所以沒有什麼事可講,平常心處之,這就不是井心。如果是你喜歡思維思想,深遠的發掘內心的思維現象,就有點井心了,和清淨心不一樣。清淨心者就是反正什麼事,我都無所謂,不加思想,六根面對六塵境也不執著,這樣就心安自在,住空無的境界。般若智慧就是這麼修的,回到空、無相、無願自性這麼修。

此井心如何對治?緣起法門及善人相,皆顯了易知。一般人對於緣起法認知後,知一切法從緣起,你要學得一法門,有因緣就要用心去學,體會了就完了,體會就放下,不要一直再想,自己體會或別人體會都可以,這個法門體會了,哦!原來重點在這裡,就放下了,不必把它儲存起來,不讓人學會,不讓人知道,不必這麼閉關自守。學佛法有個好處,就是你懂什麼,讓人家也要懂,這樣你的智慧,就會越來越高,別人永追不上你。如果你學了一招半式就很寶貝它,讓人家莫測高深,也不去和人家講道理、如何學,這樣等於是水井一樣,把它儲存在井心裡。

如果是對別人,善人相,好就是善,善於看別人的心地,當然心地和臉都相通,心地清淨,臉就清淨,心不清淨,臉就不是很清淨。或心慌亂,你的臉也會顯得慌亂不定。如果能平常心,別人看不出來心地。當然看不出來有兩種,一種是沒有妙觀察智,一種是你讀不到他的心。但臉是可以看出來,但他的心若是永遠都是平靜安祥,但你又看不出他的心,到底平不平靜。如果能觀,他心平靜的話,人就平靜,你當然看不出他怎樣。

如果你心可以感應,若他心清淨,就可以感受到他清淨,他沒有煩惱。有的人看不出他是怎樣子,有的人踫到障礙,六神無主,行為就不正常,心安不住,這樣就很容易顯現在臉上、行為上。如果你有能力觀這個人的心,他心都不見、不在了,不知跑哪去了,「憨神憨神」,失魂樣,這不是你故意要隱藏什麼,本來你自性清淨,自然現在外境,是騙不了人的。

起法門及善人相,都讓人顯了易知,心裡、家裡有何事,不必怕人知道,自在啊!有的如果易了知,有的如果臉皮比較薄一點,怕一些家裡的事,自己的事,讓人家知道,把它閉關得死死,這也是有井心。破解自己的毛病,就要觀事情就事情嘛!沒有什麼好壞,好事就好事,壞事就壞事,沒有什麼可以隱藏的,不怕人知道,這樣就能破解你的井心,不會閉關自守怕人家知道,這樣來對治你自己井心。皆顯了易知,讓人能清楚可以看得到,讓人是一般人,如果有妙觀察智的人,你是放不住的,他都可以看到,一般人讓人很清楚明顯的了解,這樣就不會自己形成一種井心,把心思圈圈在一口水井一樣。

 

廿六守護心─云何守護心?謂唯此心實餘心不實者如世人為護己身財物等故,乃至周牆重閣種種防守,不令為他所傷此心亦爾,常守護身心,乃至如龜藏六,不令外境所傷謂唯此行為寶,諸餘有作之務,皆為不實學聲聞者,多生此心也以兼護他人,為所對治又有人自保所解,不欲令他種種異論所傷,謂餘見解悉皆不實亦是也

守護心者,即是此心實,其餘心都不實者只有一個自己認知的心思是實際的,另外的心感都不是真的。什麼是唯此心實,餘心不實者?你的真心,真心才是實際的,什麼是真心?真心是無形無相,沒有煩惱習氣,只有一個覺知正念,那是真心。如果你能守護就守護這個心,其他的心態,都不是真的,所以是謂餘心不實,你的覺知那一念是真的,其餘的起心動念,或者罣礙這個,罣礙那個心,或習氣毛病的心,你要看清楚要守護哪個心,當然守護覺知正念沒有煩惱那個心,要能心明見性,就是要認識那個真心。

如世人為護己身財物等故,乃至如龜藏六,不令外境所傷。認知此真心後,知是真心實性,我們要見佛性,認識它以後要守護它,怎麼守護它?就是像你自己在保護你自己的錢財一樣,一重一重的圍牆,重重的樓閣,把它保護住、防守住,不令他人來偷拿、傷害,身體是不讓傷害,財產不讓它被偷。其實這樣也在守護你的另一種習氣毛病,不要影響邪真如發作,因為一切法都是有因有緣,邪真如性會隨緣發作造業,真心沒有守護到,隨妄心造業,我們要守護實心,其他不實的心,當然不守護要斷除。

此心亦爾,常守護身心,你的身怎麼保護自己真心,保護自己不是人和人,保持距離就是保護,我們修行人,隨時隨地遇人非人時,心都會錯亂,攪和在一起,不是保護身就可以保護到心,你身如果遇障礙,踫到障礙了,你要自己能化解,說守護也可以。如果你學了咒,學了什麼法門,要用咒語去護持自己的身,像結界啦!你們還沒學到結界,結界是一個很複雜密教的法,看學哪個本尊法,菩薩法、如來法,什麼法,都有很多的結界方式。如果比較自在一點的結界,唸大輪金剛總持陀羅尼咒,經典講你唸十萬遍,十萬遍是有但書的,從每月白夜的初八到十五號,唸滿十萬遍,晝夜六時,白天三次,晚上三次,這個沒有上班的人才可以做,他才有時間做。

今天晚上上網的文章會有說明,如果是一天裡面六次來誦這個咒,一個禮拜以內要誦完,八號到十五號,誦滿十萬遍,十萬遍如果唸快一點,看一分鐘唸一遍就快一點,像我們唸得太慢,快一點才有辦法在七天以內唸十萬遍,如果六時裡每一次唸一百零八遍,我算一算一天才四千五六百遍而已,如果唸快一點加倍,一萬遍也要十天,七天以內要唸十萬遍,要唸得很快,時間每日六時,一時四小時,反正四點清晨就在唸,一天我們是十二時辰,它是說六時,一時是四小時,你真的要發心,一個星期內唸十萬遍,以後你要修什麼密法,佛就會幫你結界,結壇場,守護你的身心,不會受外來不清淨眾生來干擾。

現在講修行,怎麼守住你這個心,真心是要守,妄心習氣的心,不讓它發作,怎麼個守法?像烏龜一樣,牠頭尾當然尾巴很難藏起來,四隻腳及頭是可以伸進來,尾巴不能完全縮入,如果把身的六個東西全部藏進來,就不會外界受傷,龜在緊張時全部六肢都縮進來,因為龜殼很厚,可以保護住自己肉體,你傷害不到牠。你要保護真心實性,不去造業的話就像這樣,因緣來了不要感應,不要感召,最後守住它。善惡境界一執著就心亂,你知道─哦!因緣來了,今天身體就不好,心不安寧等都可以,只要能沈得住氣,能耐得住,過一天兩天就沒事。

你說─哎呀!我搞不清楚是什麼境界,什麼因緣,如果真能看得清楚那就不簡單了,就快得到阿那含的境界了。一般人知道有事,但有什麼事是不真知道,有障礙是,但誰來搗蛋不知道。有時候心有點潛意識能力的好像知道,又好像不是這麼回事情,這樣就不用管它,安住這個心,讓它不動心,不要慌亂,一慌亂就心煩,心煩身體生病就沒完沒了。不然就用磁枕、綁帶、連環扣等方便法,讓血氣通順,它就障礙不到你。所以不是只有要安住此心就好,當心不能安住時,方便法門要一起用,如龜一樣藏住四肢頭尾藏六,不令外境所傷,外來的境界,不管怎麼樣,龜殼保住,傷不到牠肉體四肢,你要守護心就這麼守護,如果功夫高的當然不必守護,反正就坦蕩蕩自然,沒有什麼可以被抓住。大菩薩佛的境界,我們都傲學習,還是要保護此身心。

守護心者即認為此住空行是為寶、為實,諸餘有作之務,皆為不實。有此心者認為只有保護真心實性,不去應緣才是寶貝,此種行為才是寶貝的事,其他有為法都沒有用。你要學空、無相、無願等三昧,是最基本的解脫知見,這是對的,但你就是這麼過於保護自己的身心,連其他的有為法都不想去動到,認為諸餘有為之作法,皆是為不真實的、要不得的。這樣子行者,都沒有辦法得心用,是不究竟的。

你慢慢學金剛經》、《般若經》,你知道要捨一切法,保住你的自性清淨,所以為什麼要一直捨諸法,回到清淨自性,因這樣才可以學佛的咒語、密法,結佛的手印,現起神通變化,甚至於利益眾生,度化眾生,這是基礎而已。《金剛經》、《般若經》都在學佛的心法之基礎,如果沒有學好,要跨入真正的密教,神通變化,那是不可能的。現在是學基礎課程,他告訴你保護真心實性最重要,其他有為法沒有用,是不實在的。

學聲聞行者,多生此心也聲聞乘的人,都具有五通。比如說:他要用五神通發起,還要要用這個心,用有為法產生神變,也要用這個心,真言行者他是用諸佛菩薩的咒語手印,來達到神通變化,不用這個心,佛的咒語,簡單的咒語是非常殊勝微妙的,不必動到自性,和祂佛心相應就可以做到。

聲聞乘的人不一樣,祂是靠自己心地清淨,靠自己無漏智升起,這麼多心入無漏智,就有一漏盡通,五神變通啦!有怎麼樣,這樣還是不究竟,因為菩薩比聲聞智慧還要高一級,聲聞緣覺還是不究竟,佛是最究竟,我們希望未來像祂這樣,還沒有究竟以前要行菩薩道,怎麼行菩薩道,就是藉諸佛菩薩的清淨心,身口意三業來利益眾生。學聲聞者,多生此心,為維護此心清淨,不去污染此心,一污染此心,六神通都會沒有了,因心一受污染,其能力就失去

所以聲聞人一方是保護自心要清淨,聲聞就可以保有六通,但祂不追逐無量智慧與神通變化,圓滿解脫這部份。所以他可以守護這個心,如果還不究竟,就是無法解脫,究竟的話,神通不神通都無所謂,究竟解脫也可以玩這個心。這裡講先守護這個心,聲聞也守護這個心,我們更要守護這個心。

對治此守護心的方法,是以兼護他人不是只有守你的自心,還要更進一步有保護他人的心,聲聞是自己保護自己,菩薩要保護自己外,還要幫助別人,保護別人的心,所以不是只有守護這個心,如果守護這個心慢慢變成聲聞。大乘經典都是教人成為菩薩,守護自己以外,要守護他人。像聲聞乘的人,守護自己的心以外,不守護別人的身心。如果自他都守時,這樣都能做到的話,破解你守護自己的心,不要只管自己,菩薩要兼護他人的身心,為所對治如果你常常守護自己不為別人,就要改正過來,才能成為菩薩。

又有人自保所解,不欲令他種種異論所傷。又有的人自己保護自己所理解的知見,道理懂到這樣,懂這樣又不想去降伏外道,因善於守護自心,不善於興起智慧與人辯論,一有辯論就怕受傷害。對於外道人,有時是要用道理去降伏人家的,你說自己智慧不夠如何降伏別人,所以不跟他們抬槓。世面上有些人,根本都不是真正有修行,暗喜歡辯論,死鴨子嘴硬,就說他自己知見對,別人錯,聽不進入對的理念。這種人是不可理喻的,您認為不用理他,這就有點怕受傷害。

如果有一個真的有修行的人,修到一個層次,理念還不清楚,還不究竟,你說這個人是可以點化他,你不要說─哎呀!我自保就好了,不要和他抬貢,幹嘛要與他一般見識!這就是沒有具足智慧,學佛法到最後要能降伏諸外道,就是你的道理搞通時,三言兩語,便能破除對方的不究竟的理念,這樣他就會信服你。你看釋迦牟尼佛成佛以後,當時的這些外道婆羅門,佛的弟子以前都是外道,修世間禪定的,不究竟解脫的,是婆羅門嘛!所以世尊三言兩語,可以度他們。

若是理念知解比他們高明,他們一聽有道理就會信服,一轉他們已有的基礎修行,馬上證道,這個是不怕和人辯論的。像現在和人辯論,不要說面對面辯論,你在網路上帥文章,有時是較為敏感話題時,就覺得這幾天好像不是很好過,因無聊的所謂修行人,心不清淨者有意無意會來作怪,這會影響到大家的心身。但是你為了不和人爭辯,不爭辯像是保護自己的心一樣,你說要有本錢才能抛頭露面和人爭辯,當然要有點能守得住你的心,不然這些心地都不清淨者,有時還學一些邪法會害人的。

你要自己能保護自身心,但有時要破解你保護自己的心,也要和人家講道理,該講就要講,若是無理取鬧的,是可以不用加以理會的,因此等人智慧是有限。有些人提些比較敏感的理念,有時還是要上網去校正他們,雖然不直接和他們辯論,但是你PO到網路上,大家都可以看到,本人到底是看不看得到,實不知道,但起碼不要畏首畏尾,怕障礙來干擾自己,這樣不能折服異論,這樣是不好的,變成守護心太重。

你說不守護心是很好,但功夫又不夠,不守護自己,怕被人家打得半死,那也不好。所以要有點基礎能力時,該講就要講,講了不是和人家抬槓,是校正人家的知識觀念,這是利益他人。

謂餘見解悉皆不實亦是也其他人的見解都不對,自己的沒有錯,但如果自己保護自己,知道他不真實,似要如何站出來降伏校正他們,如果都不敢,那守護自己的心太厲害也不好,完全沒有守也不好,守得太嚴謹,變成無法利益大家,光修自己,這也沒有好處。

第廿七慳心─云何慳心謂隨順為己亦與他法者此人諸有所作,皆悉為自身,故財物伎藝乃至善法,皆好祕惜不以惠人有此相者,知是慳心以念施及無常等,為所對治當念財物伎能,設無常時,無有隨我去者然今此身,念念不可自保,何惜此耶

慳心者是一毛不拔,一法不與是為慳心,故謂隨順為己及與他法者只要自己想怎麼樣,隨順自己的想法,如果自己要的東西,希望要到好的東西,一得就不想給別人;自己有學到什麼法,也不想教給別人,自己拿到什麼好的東西,錢財也好,好吃的東西,好穿的東西,捨不得給人家,這種人就是具有慳心,你知道後要破解它,不要有這種念。

此人諸有所作,皆悉為自身,皆好祕惜不以惠人一舉一動都是為自己,如果錢財、伎藝、乃至善法,都是為自己得,得已皆好祕惜不以惠人,有此相者,知是慳心。有所得捨不得給人家。學佛的人有財大家分,有伎藝大家學,有什麼善法,大家一起去做,不要自己悶著頭去獨做,如果有這種心態就是慳心,慳吝不拔。有好處又怕別人分享,自己學到什麼東西,又捨不得教人。自己有錢財,也不拿出來一起花,如果能拿出來大家一起花,表示沒有慳心,是有施捨心。不能慳吝財物伎藝善法等,都捨不得和人分享。

要如何對治,以念施及無常等,為所對治如果有這種習氣,就要去想到金剛經裡講的三波羅蜜裡佈施波羅蜜,以佈施度到彼岸,馬上想想為什麼捨不得財物和人分享,伎藝為什麼學到後不想教人家,或是有所學到善法不想和人分享,如果有這種心態,要想金剛經》裡的佈施波羅蜜都沒有做,要去做。有些人學到某技巧,要捨得和人分享,不要說我教你,我自己就沒可獨密之法了。

我最近體會到,為什麼密教裡的上師,依密教經典所講,要看徒弟很虔誠、誠實地,天天恭敬供養!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十年三千六百五十天,天天如此,你才可教他一個法。為什麼要這樣子?這樣是不是有慳心?後來覺得不是這樣子的,因為密法很簡單,教你一個金剛頂輪一字咒,和你講了是很簡單,你一學就會,不和你講,你就不會,裡面是什麼義理,《金剛經》講了幾年,搞了半天,你學多少?顯教不怕你學,為什麼?因為你做不來,或知而不做。密法是很簡單,總持法門,一句咒,十句咒,頂多是千句咒,最長的咒語千句,千句全搞懂了才會背,功夫一講破,值不了三毛錢,不和你講,你才覺得:哎唷!這個真的你想不出為什麼要這麼做?儀軌如何進行。為了求法你要不要好好供養他,密教裡都是這樣,看這個人誠心供養,朝夕護持,教他一招半式,我覺得還是有道理,因為密法太容易得,和你講就很容易學起來,學起來和諸佛菩薩的心相應,你就可以得到好處。

顯教講了幾年的空理,到底做到空了沒,不容易做啊!習氣要斷哦!斷三結,什麼身見,身體教你不要執著,痛是很現實的,什麼不要執著,就做不來,所以顯教不怕學,因為學起來很慢。密法裡都是依佛的清淨三業來加持你,能誠心誠意學就很快。我們有時對一些法不懂,覺得很怪,為什麼要這樣。尤其顯教的學人,不是說懂了就要教人嗎?怎麼一要要天天供養,天天噓寒問暖,看這個人還不錯,給你一點好處,這樣覺得有一點利害關係。

修顯的人,若這樣做比較不適應,好在我們在心裡嘀咕,沒有去毀謗人家,走到那裡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如果不這樣,這個法太容易學,心地不好的人,學了做壞事,心地好的人,表示他恭心夠,善根夠,清淨心夠,才可以教他。這些都有應觀察的地方,我們對什麼法,為何要這樣,慢慢到一個時間就會理解它的道理,知道為什麼要這樣,為什麼要那樣。

現在我還搞不懂,為什麼一定要跟上師學呢?把釋迦牟尼佛當本尊不就很好了,為什麼一定要搞一個上師,像藏密上師排第一,再來唸南無佛陀耶,南無達爾摩耶,南無僧伽耶。因上師來直接教你的,如果上師沒有修到很好的境界,你和他學不是比他更低嗎?那為什麼不直接從本尊釋迦牟尼佛、毘盧遮那佛、觀世音菩薩,…等,這些佛、大菩薩學,這不是很好嗎?密教裡有一個上師相應法,上師是教你的人,因為你功夫不夠,經典也讀不來,讀了也不懂,只有上師教你,你要和他的心相應,所以要先學上師相應法,觀想上師,觀想什麼,當然觀想上師人及影,如果有化身他應會化,他會給你感應,密教裡就是這樣。但我覺得修毘盧遮那佛,和如來法身相應是最好的了,不必要一個人間的上師,現在是這種看法,也許以後觀念會不同也不一定。學到哪裡,體會到哪裡。

大略講你要行念施,佈施波羅蜜及念無常法來破解此慳貪。為什麼要觀無常?如何觀?有為諸法都是無常法,有財物,也是無常。技藝學到了,學到不是只有這些,還有啊!隨時都有新的,所以不怕教給人家。我會的大概都教你們,教你們我就沒有了嗎?如果這樣的話,我會三樣全部教你們,我就沒有了,不要有這種想法,你只要基本智慧夠,佛法是越學越多,我們就是從藏經裡也好,或從其他世間、出世間的法去學,還有很多要學的,不怕被人家學了就沒有,不會。基本智慧夠,隨時都有新的體會,新的智慧增長,不必怕技藝教人就沒有了,永遠都有新的東西再來。

乃至善法,善法也一樣,世間法天界法出世間法出出世間法都好,能給人家好處,你就教他,讓他得到好處,因為世間無常。無常一方面就是你現在有了,也許以後就沒有了,現在沒有,不見以後永遠沒有,還會有新的會再來,有這種的無常觀,就不會現在有什麼,就守得死死的,要變來變去,破解你自己心裡的障礙。

當念財物伎能,設無常時,無有隨我去者如果有財錢技能,你死了它也不會和你一起去,帶不走的。然今此身,念念不可自保,因為這個身體,哪一天要捨報,不知道,財物技能皆無常,無常來時,這些對你都沒有用,該捨就捨,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惜此耶,不必太在意,一失一得,得不要高興,失也不要煩惱,誰知道也許失了以後,帶來更大的也說不定。

總歸一句話,心要自在,我們有錢財,就要用錢財,不要被錢財用,自在一點的用,多也好,少也好,覺得心永遠都是滿足,這樣很自在,修行就是要少欲知足。像一切如來心秘密寶篋印陀羅尼,經本裡面講,你如果沒有錢,可持經典與咒語,突然間就會有錢來,有錢來不要捨不得給人,這邊突然間冒出横財,這邊要趕快施捨出去,這樣財源不絶的來去,永遠用不完,是不缺錢。如果你說好不容易得到一些錢,捨不得花,捨不得捐助給貧窮的人,這樣這部經講的,到最後都不靈了,錢不再來了,這是慳貪心障礙你新的錢財再來。

誦這個經咒也不錯,以後真的要多誦,誦誦此經咒就有錢來,來了趕快把它丟出去,給需要的人,用來幫助別人,因為你只是過路財神,自己用當然可以,但你捨不得給人,那就不好,需要的人就要給。

  

第廿八狸心─云何狸心?謂順修徐進法者狸伺捕禽鳥,屏息靜住不務速進,望至度內,然後取之此人亦爾,遇聞種種法要,但作心領受記持,而不進行,冀待良緣會合,則當勇健勵行之又如狸蒙種種慈育,亦不識恩分若人但受他慈惠善言,而不念報,是狸心也以不待時處,如聞輒行,常念恩德,為所對治

狸心者是謂順修徐進法者。此種修行人就是戰戰兢兢,很緩慢思維,又怕走錯路,很小心的,像狐狸一樣,很有懷疑心,走到一個地方,很小心的觀看四周,看有沒有危險,這就是徐進法,隨因緣緩慢修持某種法。猫狸伺捕禽鳥,、狐狸,牠們等候捕抓家禽鳥類,都很小心,腳趾很柔軟,走路不會發出聲音,輕輕的走路,這些鳥雀根本都不知道,牠們在旁邊窺伺,想辦法要抓住牠。所以說似屏息靜住不務速進,呼吸停住,不想很快的就跑到禽鳥旁抓住牠,要能慢慢來,有把握才會很快出擊。望至度內,然後取之。估計已經差不多可以構得到,一衝下去就可以抓得到的範圍時,牠才突然間出手抓住牠,這種人學佛法也是一樣,學哪個法,你說要很勇猛卻不甘願,說要慢慢去學,慢慢去討論,把它搞懂,然後才要學,這種心有點狐裡的心一樣,處處小心。

有的人很怕走錯道場,行動很小心,觀察再觀察,這邊問,那邊問,網路上也有人這麼寫,法爾禪修中心網路上看起來好像還蠻有東西,到底是正?還是邪?有沒有人可以提供意見,若你無聊亂逛的話,上網可以看到這些訊息。這種人是有一點狐狸的心,要稍微小心一點,他怕走錯路是對的,但其實會走錯道場者是受因果或無智慧,如果沒有邪因緣,坦蕩蕩地怎麼走,就一定走不到邪的道場去。像某些邪道場還是很多人去學習,不是佛法的佛法,末法時期是非常叫座的。您認為邪法卻有很有錢去做電視行銷,說是宗教自由呀。不知這是毀人慧命,他們受魔黏後已不知道這些都是因果。

末法時期就是這樣子,有邪因緣的人,真的就會相信他,如果你真的智慧夠,過去都是釋迦牟尼佛教導過的,或某菩薩教導過的,是真正學佛法、解脫道的,心裡根本的智慧都可能看得很清楚,某人一句話、一個行為,都可以分辨正邪,不必像狐狸似的小心翼翼。但初學者或今生才來做人的,剛發起善心要修行者,無慧自己分辨,又有邪親友在拉扯、牽線,就這樣下去了,一去就出不來,已被魔子魔孫控制,脫困當然不容易,若是此等人容易能出來,也就不會迷糊地進去了。

此人亦爾,遇聞種種法要,聽到一個法,用心記起來,用筆記記起來,以後再思維對不對,不趕快去做,不急著進行,先心領受記持,冀待良緣會合,則當勇健勵行之等到哪個日子,哪個月,哪一年,因緣湊合時,才發勇猛心好好學習,這種就是有點狐狸心的人。又如狸蒙種種慈育,亦不識恩分。此種人大多不知有恩念恩,過後就忘了如何學到法的,就像一種猫狸媽媽養了小猫狸,養大了以後,牠不知父母恩。若人但受他慈惠善言,受他人恩惠,好的教言,不思念報,沒有一種感恩的心,這種人也是有狐狸心。為什麼?因為爸爸媽媽把小猫狸養大後,牠也沒有一種有父母的感覺,牠們心性就是這樣子,沒有感恩的心。

學佛法要感佛恩,菩薩好像隨時隨地以人的方式示現來和我們講,以非人方式用念頭校正我們,現什麼瑞相來引導我們….等等,我們當要感激得不得了,那我們要如何報佛恩,真正報佛恩,行菩薩道,續佛慧命,不管和誰學,這些法都是釋迦牟尼佛的,不是哪個人的,他們只是代言人,代表釋迦牟尼佛宣說者。其實有人會講經說法,是諸佛菩薩的加持力,你才能講,而一邊講一邊學,教學相長,這是對你有幫助。

如何對治此狐心?以不待時處,如聞輒行,常念恩德,為所對治怎麼破解它?哪個時候聽到一個法,馬上開始執行,不要在那裡選一個2009年才要開始奮發圖強,2009年還有一年,你現在發心那麼早,為什麼不現在就開始實行。有規劃就是不想現在去做,這些都是具狐狸心。要知法就趕做,學到佛法有好處,你要常念諸佛三寶的威德,常常要抱著行菩薩道,救度眾生,來報答佛恩,破解此狐狸心,不要知恩不報佛恩。

 

第廿九狗心─云何狗心謂得少分以為喜足者以狗以薄福因緣,所期下劣故,遇得少麁鄙之食,便生喜足若稍過於此者,則非本所望此心亦爾,聞少分善法,便以為行不可盡,不復更求勝事此聲聞種習所生也,以增上意樂為所對治,乃至心如大海,少亦不拒,多亦不溢

什麼是狗心?沒有看經典都不知道這些分別名相,都是某一種動物的個性、特性,其實就是牠們果報的現象,你就這麼去思維,狗心是有什麼心理。謂得少分以為喜足者,如果對佛法,學到一點就很滿足,得少為滿足,就如狗一樣很容易滿足。狗以薄福因緣,狗的果報是很不好的,牠只要有吃就好,吃什麼沒關係,只要有狗窩隨時可以遮避風雨就很滿足,而且常佔住狗窩,永遠都捨不得抛棄,這是牠的果報,所期下劣故,牠所期望的,都是非常下劣的,沒有想追求比較高的佛法,比較高的好處。

你說這樣隨遇而安,不是很好嗎?如果學佛永遠沒長進,那也不行,像學悉曇佛法也一樣,有的說我學這樣已經很不錯,人家考一百二十分,我考二十分也蠻不錯,這樣就有點狗心,別人可以考一百二十分,我怎麼才考二十分,我要加倍用功,來得到高一點成績,不要常常說我不行,人都是用功不用功,你看王雲五先賢,他沒有讀書,弄了一本好大辭典,自己苦學,用心學來,什麼東西都是花精神就可以學到的。如果抱著我這樣就不錯,反正我不會,這樣就永遠不會,你不死心,人家會我怎麼不會,你說人家有讀書,有讀英文,讀什麼外語,我不會好像是應該的,就是從ㄅㄆㄇ開始學起,學久了自己也會了,如果像小學生,五六歲時,還是從ㄅㄆㄇ學上來,你現在已經大人,思維接收力學習力很強,如果這麼下去用功,多少都會有所得。當然有的人學習得比較快,花一個小時,人家花一小時,我花十小時,要多加倍用功啊!不要所求一點點就滿足了。

遇得少鄙之食,便生喜足狗狗不會想吃山珍海味,有骨頭也啃,一堆小孩的糞便,牠也吃了,反正有得吃就好能滿足,這就是狗心。若稍過於此者,則非本所望。如果比較高一點的祈求,就說我不想那麼多,要那麼多幹嘛!或者是吃了這餐,下一餐在哪裡,管它的還沒到,這樣修行是很好,但是在學佛法上就不能這樣,佛法是永遠能得好處,追求是沒完沒的,要得到更多才是,這樣你的智慧才會更多,累劫下來智慧就增長。

對於吃穿倒可以簡單一點,對於佛法要發勇猛心,不要以得少為滿足,學顯教學完了,要學密法,密法學完了,就可以學神通變化,我要這樣嗎?如果你有神通變化能力,是可以度很多人,這不是很好嗎,我說是正規的神通,不是指鬼通、或通靈的!鬼附身的那種通不要去搞,正確的有真正的神通變化,像大愚師尊能飛在空中之神足通。

密教學到這裡,現在講十緣生句,持咒結手印後,就會發起很多幻相變化,這個時候不是說你要不要,你不要也不行,因緣成熟,自然就會學到這些,所以不必害怕,學就來學,空心已經慢慢開放,不要執著一切相,一切幻相,真真假假,認知後就沒關係,有這種心,是可以學這些密法。

此心亦爾聞少分善法便以為行不可盡。狗心也像這樣,一點點好的佛法,好像學了一招半式,就可以走進江湖,已經做不完,光學一個小小的什麼東西,就受用不盡,你要學多少,不用啦,這樣不求上進,不復更求勝事。過去學心地解脫,現在學密法,有很多神通變化,你說我不想學,我能解脫就好了,因緣成熟時你就要學,不然死的時候,怎麼去他世界,怎麼十方國土,來來去去自如,這個沒有學到,還是要學,隨緣去學。有得少為滿足,此是聲聞種習所生也。

那要如何對治?以增上意樂為所對治。聲聞種性就是這樣,反正我解脫就好,不要再往前有什麼東西可學,有什麼智慧增長,那麼勞累幹嘛!我心已很安詳,很自在,這樣不是很好?這種是聲聞阿羅漢,自我解脫就好,得到這樣,你要讓他增上,增加往上再得到一點心裡的快樂,心裡依照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法身等等,不同的它都有增上戒,增上定,增上慧,增上解脫法,增上解脫知見法,…等等,不要以得少為滿足。

好像戒守住就好了,如果再往上守不是絶對的犯了戒,心戒進一步就是心不犯,行為也不犯,更進前觀的話這樣就不是很高了,守心戒,守心戒再上去,就是有守戒和沒守戒一樣,平等平等心,這更進一步。昨天我看一部經,說修四念處,觀身不淨,我觀身不淨。有個梵天講:啊!我懂了四念處,第一個就是觀身不淨。然後有個放光如來就講,你只有懂觀身不淨,就是身念處,這樣是不對的,真正的身念處,就是清淨不清淨,平等平等觀之,這才是身念處。後面這個意境就不一樣,你說肉體好髒,九孔常流髒東西,為什麼一定要髒,因為你心裡髒,看肉體就髒,如果心裡說:肉體髒不髒,都是平等平等,那有什麼髒不髒。般若智慧就是在建立這種觀念,小乘厭惡九孔流髒,我要摒除它,不要它髒。菩薩學般若智慧不是這樣,什麼髒不髒,髒和不髒是平等平等,你不認為它髒,它就是不髒,這是突破另一個層次。

佛法只要看一部經,你說:哦!這一部經就是真理,不是啊!你看小乘法,小乘法就是真理,當看大乘法,大乘法就是真理。到如來境界祂有什麼,這些都是多餘,沒有什麼淨不淨,每個境界不一樣。你要求增上意樂,不要以階段性學到什麼,就說已走出標準佛法來,標準佛法到最後是都沒有,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這些永遠沒完沒了學習,不要落入小乘習性。

增上意樂為所對治,不要以得少為滿足,要有強盛心說今世要獲得更多、更高境界,這心就是增上意樂心。經云:「菩薩若在清淨增上意樂地中,乃名為得;菩薩若在諸餘上地,如是相好轉勝清淨;若在如來到究竟地,當知相好善淨無上。」以此增上意樂來破解它,怎麼破解,我若想破解得少為滿足心,就是在過程之間,契而不捨這麼修下去,你就很奇怪的會說,以前踫不到的經典,有一天你就會踫到,以前聽我講都講那些,過一陣子我講的又是不一樣,不一樣就是已經帶你們到另一境界上去,但你要跟得上,不要說你以前都是說苦集滅道,人生好痛苦啊!人生多苦啊!我要求解脫。

慢慢的說什麼叫苦不苦,人生也是很愉快呀,各個意境不同,不要得少為滿足,除非你成佛,那時才是真正圓滿,沒有成佛以前所學的法,不要有狗心,以得少為滿足。乃至心如大海,少亦不,如果你心所學已擴增至大海一樣大,不要拒絶少水它,還是照收啦!不要說我行嗎?他不學佛法,學不下去了,大海吃不下一溪流之水嗎?多亦不溢。

剛開始學就像小溪流一樣,所得一點點。小溪流變大河流,大河流變江,江流入大海,這個大海通世界各個地方,智慧無量無邊,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你說我不要那麼多,我只要像濁水溪的水就好了,這樣的話就是怕所學的法太多。大海遇諸多江水流入,是很多也不怕它流出去,照樣可以受用。少量水流入,亦不拒絕納受。修佛法因緣還不具足時,也不必拒絶,依你的心量學習,不要自己設定門檻,我今生學到什麼就好,不要這樣子,認真用功,一年過一年,也許你慢慢學到很多法,從小乘到大乘,再從顯教到密教,什麼都要學,最後能起神通變化無量最好。今生多多用功,不要有狗心,得少為滿足,把標準定得太低了。

 

第三十迦樓羅心─云何迦樓羅心謂隨順朋黨羽翼法者此鳥常恃兩翅挾輔其身,所往隨意以成大勢,假少一羽,則無所能為心亦爾,常念多得朋黨與輔翼相資,以成事業又因他所作而後發心,不能獨進如見人行善,便念彼尚能行,我何不為。當念勇健菩提心,如師子王不籍助伴,為所對治

迦樓羅(garuda,巴garula)是金翅鳥,什麼是金翅鳥的心?是謂隨順朋黨羽翼法者,有此心者有所行法一定要呼朋結黨才夠力量,如果沒有朋黨作為雙翼,覺得不夠穩定,膽量不夠大,這是金翅鳥的心,此鳥常恃兩翅挾輔其身,經典講這個鳥是很大,如果兩個翅膀伸展出去,跨過三百三十六萬里,觀海之龍命將盡者,以翅擘海,取而食之。金翅鳥就靠這兩個翅膀在飛,一邊當然飛不起來,兩邊飛時不得了,往隨意以成大勢,有這兩個翅膀,飛到哪裡,這個力量好大,假少一羽,則無所能為假使少一邊翅膀,就玩不起來了。

如果你有金翅鳥的心,你也像這樣,常念多得朋黨與輔翼相資,常常要想呼朋道友一起來,有的人來這裡上完課,就組織一個小團體,這就幾個人,隨時去哪裡行動,去哪裡共修,這幾個人結成一個黨派,人多好像壯聲勢,這是有一種金翅鳥的心。以成事業,如果沒有這麼呼朋引友,好像不像一個樣子,似無有事業、影響力。真正修行人是自己修自己,獨來獨往,當然法會是可以在一起,不要有形成一個小團體,這樣不好,如果以破和合僧來說,是有這樣的味道,一個團體裡就是一個團體,不要搞個次級團體,似乎次級團體才有力量。修行是自己心裡的問題,個人可以給你建議,可以說什麼是對,如何是錯。建議也不見得一定要出去外面場所,還是幾個搞在一起,浩浩蕩蕩,進進出出,這就是有金翅鳥的心。

又因他所作而後發心,另外有一種人,見別人有所作為,看到人家怎麼做,有所得時,他才來發心,反正是很被動跟著後面跑,不能獨進無法獨當一面者,是無法自己想,我要這樣,我要那樣,無法從內心自己找出一條路來,這是比較被動一點。如見人行善,便念彼尚能行,我何不為。如果看人家做這個,我為什麼不做呢?我也可以和他一起做,看人家放生,我們也趕快來辦放生。昨天電視新聞有兩派放生的人打在一起,這似乎搞笑話,玩弄佛教。做善事放生,人家放就放了,不管他如不如法,你穿了不同的衣服,擁著不同師父名稱,然後像打對台,兩派人馬在那裡拉扯,當然不會是師父打,是其底下的信徒互打,若兩個師父打就很麻煩,不曉得修到哪裡去了,不管誰有沒有道理。

當念勇健菩提心,如師子王不籍助伴。如果你見有人背後跟了很多信徒,就要自己想,我有沒有發菩提心?發度眾生的心?要有菩提智慧,觀一切法,無所有不可得,理念都搞懂,好,我認真來做,同樣可以有一堆徒眾。如果不想度眾生,又怕幫別人,跟著人家屁股走,那你就是沒有真正發菩提心,好啦!我想幫助別人,但自己阿賴耶識黏一切法的習氣無法斷除,你又說我一定要斷它,不要這一次和你講放下,還是放不下,抓起來不放,搞得身心不安,生病啦!

沒有勇念強健你的菩提心,有沒有菩提心,沒有時沒關係,自己先來修自己,要有這種獨立自強的心,不要靠著兩翼眾朋才能飛行,不要看人家做,我才來做,懂得這些心,經典講得這麼清楚,你就要去思維,我有沒有這種習氣、心術,如果有,我怎麼奮發圖強自己來,要自己能如師子王,不必籍助朋伴,可以弘法利生。

獅子是萬獸之王,牠要去森林走動,需要找一個伙伴嗎?不必要,一走出去大家都怕牠。你行嗎?如果你勇健菩提心,你也行啊!不一定要呼朋引友,靠大家一起來壯膽。比如說:你要去哪個地方,不敢去,就找一兩同伴一起去,這樣你就心安,有的人就是這樣膽量比較小,這就是有迦樓羅的心,希望有朋伴,你要學習自立,解脫一條路,沒有助伴都是自己來,自己內心解脫,家人也好,另一半也好,老師也好,沒有用的,不要死時希望大家能幫您助念,老師在身邊就安了,誰知道誰先走?我希望我先去,不要常常看每一個都一直走了,那很辛苦的。阿羅漢們還捨不得世尊,故先示入滅。所以大家每個能先示死,算了趕快入滅,捨不得看世尊入涅槃而傷心。所以您們要學習自立,要生能生,要滅能自滅,不要一定要有朋黨羽翼,這樣來對治此心。

第卅一鼠心云何鼠心謂思惟斷諸繫縛者如鼠見他箱篋繩係等,輒好非理損壞亦不作念,由斷此故,令我得如是利,但爾無趣為之此心亦爾,所有繫屬及與成事,好為間隙而敗之

        鼠心者是常思惟斷諸繫縛者這個老鼠的心還算不錯,不是膽小如鼠,是常常想我的習氣毛病在哪裡?如何斷此習氣毛病?把綁住你的這條繩子咬斷這是老鼠的心,這裡是見有可斷之繩即斷之,如鼠見他箱篋繩係等,即想咬斷它。如果有個箱子,用繩索綁住,老鼠希望知道裡面有什麼東西,先把繩索咬斷。我們為什麼會輪迴,就是習氣毛病一大堆的,對,我要如何把它咬斷,像老鼠一樣,看到綁住東西的繩就把它咬。

但也有另一種心態,有見到東西就要損壞它,是說輒好非理損壞有一點心不合正常法理者,就要把它損壞,反正看到綁住什麼東西就把它咬斷。亦不作念,不用思維,咬斷有無好處,若有真好處,有東西可吃,才咬斷繩子。所以有無必要咬斷,牠不會去想,說我把它咬斷,應令我得如是利,未先思利,咬了再說。故老鼠心者只喜歡咬斷,不想得到有什麼好處,看到繩子綁住箱子,一看到就想咬斷,好像沒有心於箱子裡的東西,起碼拿起來看一看,自己受不受用,就喜歡才咬。但爾無趣為之,不喜歡思維裡面有無好的興,到底對我有什麼好處,不去管它,只要一看有繩子綁住就把它咬斷。

此心亦爾,所有繫屬及與成事,好為間隙而敗之。如果有所綁住的興,或有所可以做成的事情,你卻常時無事找事,找間隙,把它破壞掉,老鼠心就是這樣。你做什麼事沒有規劃,後面那個什麼好處,做是做了,但無法利用此作為,最後你要得到的好處,不去探究它,破壞了再說。

其實正面來講,這樣子的心以修般若智慧來說,是無可厚非,心被什麼綁,就咬斷。例如:我瞋心很重,瞋心去除有什麼好處,不去想這些,到時候就知道了,心平氣和,不要和人家吵架,自然就做到了,如果為了心平氣和,為了心清淨,所以我有瞋心,要把瞋心去除,這當然有思維的心,這裡講就是你被什麼綁住,就把綁住的繩索咬斷,至於咬斷以後有什麼好處,不會再去思維,如果沒有進一步的說我心清淨以後,產生什麼心的能力,產生什麼進一步的境界,不去探討,這樣也走一半。

老鼠的心就像這樣,講的是你後來的這種心清淨以後,到底有什麼好處,比如說:我心清淨得到空無相無願的境界,就完了嗎?不是的,就要再去學習陀羅尼門、佛的咒語、手印,然後產生神通變化,神通變化包括宿命通、神足通、什麼通都在裡面,都是由持咒而來,我們沒有看經典不知道要想那麼多,我咬斷現在的貪瞋痴慢疑,這種繩索已經不錯了,至於以後會怎麼辦,我們也看不到,看經典多了才知道,哦!心清淨以後可以學很多密咒,現很多神通變化,去思維這些,因緣成熟才能接觸到這些經典,把老鼠心先懂一下。

  

卅二歌詠心─歌詠心梵本缺文不釋阿闍梨言傳法音也如世人度曲於他,得善巧已,復為他人奏之,出種種美妙之音,聞者歡喜此心欲從他聽聞正法,我當轉為眾生以種種文句,莊嚴分別演說,令此妙音處處聞知也是聲聞宿習,亦能障淨心也當念我當得內證自然之慧,然後普現色身而演說之,是彼對治

歌詠心是唱歌讚誦之心,梵本缺文不釋,梵本這一段沒有,缺是缺了,但善無畏上師腦筋有概念,下面這一段是他講述的,不是照梵文去翻的。阿闍梨言阿闍梨就是善無畏大師,傳法音也你已經懂得佛法,把佛法轉變為讚誦法音傳給世人,如世人已得度曲於他,得善巧已,復為他人奏之。如果有人把曲子教給你,你學佛法有點成就了,就要用善巧方便,把它轉送教給別人,唱給別人聽,意思就是把佛法再轉誦給別人,有這樣子心就是有歌詠的心。這樣歌詠心不好嗎?一定不是很好,才會放在六十心裡面,是利益人對,但要知時間、知對象,何時該唱誦,何時才可教,若是時機不對,也是不好的。

談到梵唱,有時我們說修佛法不是要求莊嚴,怎麼會來唱歌、唱梵唄,偶爾唱唱,莊嚴佛法道場,這樣是很好。若變成一種習氣,不唱歌不行,這樣就不好。有的師父很會唱歌,唱梵唄也好,流行歌也好,變成一種大家知道他很會唱歌,這樣就是有歌詠的心。他人奏之,出種種美妙之音,聞者歡喜這樣本來是好的,此心欲從他聽聞正法,我當轉眾生心入佛法如果常常有個心,從別的地方聽到,哦!這個佛法很好,正法解脫道,然後有個心,一定要把它轉給別人,這種心態就是有歌詠的心。

以種種文句,莊嚴分別演說,令此妙音處處聞知也聽到一個法,巴不得趕快轉讓各處都有此法,像有人看到一本書,自己覺得不錯,也許我們看了沒有怎麼樣感覺,他覺得很不錯,就趕快花錢去印,印了一大堆到處分送,不知道那本書到底好不好,他自己認為好就是好,這也是有毛病,為什麼會這樣呢,是聲聞宿習,定是過去修習小乘的人,過去養成這種習氣。

修行人很會唱誦偈語,像經典十二種題材,釋迦牟尼佛講一講,然後用偈語唱誦,再唸一遍,這裡面就是一種題材,學的人,像我們在唸法身緣生偈,唸唸唸也會唱了,變成一種習氣。還有的人,如果過去是中國人,也會作詩填詞,常常會自己剖析,自己腦筋裡會七言押韻,有時心血來潮,哎!這個心境、悟境好像不錯,趕快拿筆寫下來,不然過一陣子就忘記,這種就是習氣。

如果您過去是中國人,喜歡作詩詞。如果過去是印度人,當然他也有作偈語,喜歡唸,這些現象多少都會有。到底要不要讓它發作,修行者要回到空,先不要去做這些,為什麼?後面告訴你,此舉能障清淨心。美國有位女孩子也是這樣,進入深深處後就會剖析,喜歡為賦作詞強說愁,把當時情境押韻寫出來,寫了半天後到底要不要寫?寫了就障礙你清淨心。像我們唸佛一樣,過去如果你有學唸佛,進入心深深處也會唸佛,唸佛到底要不要把它停掉,不停掉就障礙你清淨心。唸佛不是很好嗎?唸佛很好是沒錯,但是你清淨心是不會唸佛的。

那時候要停止唸佛呢?早期在中華佛教居士會上課時,有天下課有個男孩子來,年紀還輕輕的,三十出頭就有點境界了,他說我心裡深處不想唸佛,但我以前都是唸佛號的,現在不想唸佛,怎麼辦?我說不想唸佛就不要唸了。哦!不要唸了,因此時唸佛會障礙你的清淨心,空性哪裡會知道什麼是唸佛,我就說那就不要唸了。他聽了不要唸,好像有人認可,他就非常高興,趕快頂禮拜下去。

一樣的,你說以後境界一來到底要不要唸佛?往後你還是會唸佛,當要回到空性時,什麼法都不要做,妄想不用打,唸佛也不要唸,為賦說詞強說愁也不用了,讓心能清淨住無為境,起碼看它清淨心是什麼樣子。等到你要再回凡時,你還是會再唸佛的,因為無始劫熏的習氣,你還是會唸佛。一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還在會繼續唸的,心煩時、障礙來時,它也在唱的,此時要安住你的心,它不會消失,你不要怕。

現在歌詠唱誦一樣的,你在學空時不要做這些,會障礙你清淨心,有此心怎麼破解它?當念我當得內證自然之慧,這個內證,內證 pratyātmādhigama,是指自內證,即自己內心所體悟證得之真理。據《楞伽經》等大乘經典所說,以內證為基礎而表現於外之活動,稱為外用。內證係自己所獨自證得者,故又稱己證。此時稱為內證智,是內心證悟真理之智慧,如證涅槃者,見如實處,捨離分別心,心所法獲於如來內證聖智。

以後密教裡常常會講到內證此名詞,諸佛內證的功夫會變成一種真言,真言會現成根本咒隨心咒心中心咒小咒大咒,這是祂內心所證,為什麼?因為要證得自然智慧,你要有一些妄想習氣養成的智慧,當得內證自然之慧。一切歌詠,一切的起心動念,到那個當口,你不要去做,不然會障礙你的清淨心,為了看破它,喜歡唱歌也不行,此時不能唱,以後還會唱,那時候你已經回凡了,沒關係是可以唱,這樣能自然清淨一切習氣。何時要唱、何時不唱,隨緣啦!

法會香讚還是要唱,什麼法句還是要唱,那時候唱自然唱,不會那時候執著,一執著就放不下,回不到自然清淨智慧。然後普現色身而演說之,內證到自然智慧,有實質自然智慧,到底要講什麼法就會講什麼法,看到經典要怎麼講就怎麼講,眾生喜歡聽什麼,隨緣就說什麼,這是很自在的,但第一個先內證自然智慧,然後再普現色身而演說一切法。這樣來對治歌詠的心,不要在大修行時還喜歡唱歌,那是不行的,這樣永遠無法回到清淨自然的智慧。

(2008.03.09講於法爾)

   


[ 《金剛經》選讀 ] [ 經典選讀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