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金剛經》來修行(21-2)
-- 第十八品 一體同觀分(本篇文章為張玄祥居士所撰,未經同意,請勿引用轉載。)
四、金剛經經文解釋
第十八品 一體同觀分
(二)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須菩提!於意云何,恒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是諸恒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這一段主要在講五眼,大意解說如下。「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如是重覆一直問,問到天眼、慧眼、法眼、佛眼,這五眼俱足,世尊再問,須菩提!於意云何,恒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沙本來就是沙,又問: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每一沙算一個恒河,每個恒河沙又是一個世界,是諸恒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如是一恒河中的沙,每一沙有一世界,這樣世界是當然非常多。須菩提說,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大略來講本段先談五眼,能證得五眼的人,應該可以觀到十方一切佛剎土,既然能夠觀到十方一切佛剎土,佛剎土裡面的眾生,心起心滅,五眼俱足的如來,也都可以觀照得到,中間牽涉到,有看沒有到,雖然有這個能力,可以觀到眾生的心起滅起滅,但不去執著。不去執著,怎麼利益眾生呢?能觀的心,一定是報身佛、應化身佛,應化身佛是像釋迦牟尼還沒有入滅,這是應化身來化導眾生,報身圓滿是在最勝光耀七寶莊嚴法界寶宮,法身是無相遍虛空,所以三身,報身、應化身都可以看,看十方一切世界,包括一切眾生心起心滅,能夠清清楚楚,因為祂有能力觀它,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金剛經》最根本理念,都在言實相觀,有能力觀一切相,但卻不執著它,是為知道一切心,然後用法身清淨,有因緣果報的眾生,憶想祂時,祂就能有個化身出去,不必用到報身,而是應化身。報身、應化身,可以說見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另外一個法身,應化一切身,去救度眾生。我們看經典要了解祂的神通能力、境界,如何度眾生的概念,對這一段來講,就可以分明得清楚一點。
當然祂下一個結論,三心了不可得,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如果不執著它,過去的心是妄想,是過去的種子法塵,未來果報的因,或是過去果報的果,因因果果的種子,留下來的影像、心念,常常現起現滅,這些都是過去的,你看它幹嘛!果報還沒有來,還沒有到現在心。
處現在心不去管它,過去心根本都虛幻不實在,不要去執著它,先做到不要打妄想,過去的已經過去了,如果過去所種的因,不好的,好的都一樣,果報現前時,是現在心,如果現在的心,不是因為果報所影響,也是妄想心,沒有因緣的心,就是妄想心,你想它幹什麼,這也不可得。所以如果有人來問話,你答話,就是現在的心,沒有因緣果報,冤親債主不來,那不是現在心,是妄想心。雖然是過去的因,過去的影像,誘起內在現在心的妄想,這更不可得,所以現在打妄想和現在這個心,當然不可得。
如果有冤親債主真的來了,你要觀它不可得,用密教阿狣字觀觀它,果報就不會完成,不會變成真正的果報。像打棒球一樣,雖然滿壘,但沒有跑進來,就沒有得分,在三壘之間封死一切跑者,果報現不起來。所以不管妄想的心,實際應緣產生的心,你都要觀它無所有不可得,這樣你就不會慌亂,重要的是現在心不可得的這個”現在心”,是有冤親債主有境界來時,你要如如不動的面對那個境,妄想境不必想,妄想境和過去心差不多,雖然現在在想。
所以現在的心,你要搞清楚,有兩個層次,一個是實際有因緣的冤親債主來了,人、事、物來了,你要如如不動的應對,不慌不忙的應對,應對之間不必強求,不必恐佈,不怕害怕,因為一切心都不可得。禪修也是一樣,面對什麼幻境,觀它不可得,心就不會有恐怖。
未來心是未來的事情,未來要發生的事情,未來的事情,怎麼知道哪個時間會來,未來的事情,怎麼知道事情會變為好,還是壞?這些心也是不可得,如果罣礙什麼事情不好的不要來,當然就很煩惱,如果期望好的事情一定要來,那你心也不定會慌亂,所以對於未來的事,未來的人,未來的什麼,都不要有期望,或者是有不要來的心,該來則來,不該來就不會來,坦蕩蕩的面對這種境界,未來的心不必動來動去。
所以這三段過去、現在、未來之法,你要仔細思維,這個心是什麼心,這樣三心了不可得,有什麼可以罣礙、盼望、絕望,什麼都不必要,安住現前一念之間,這是最踏實的。煩惱就是你有所期望、排斥、逃避,有這種心態,自心就不安,所以好不好,順境、逆境都好,讓你的心安住於如如不動的境界,這樣悟知三心了不可得,你才是徹底了解它的意境,然後也是試著去做,要做得到。
過去、未來胡思亂想,還無所謂,我們要緊的是現在這個心,尤其現在面對冤親債主,果報要現不現的當口,如果不能觀它心不可得,你就會隨緣受報,不好的事情,該發生它就發生,如果你觀它不可得,一直不去執著,該來的事情,大事會化小,小事會化無,就是你心不相應結果,這就是累劫這麼修的。或者是今生聽經聞法,在做的就是面對因緣果報的當下,你怎麼去處理,不必怎麼處理,安著你的心不動,一天過去,兩天過去,事情就轉。
如果你進入煩惱境,心和心的攪和,你就會真的隨緣受報,心法就是這麼現實,你能脫黏,你就沒事,三、五天以後,又是好漢一個,還是活跳跳。就怕你當下安不住,小則亂了心與起某些行為,或者是和別人造成不痛快,大則逆境真的來時,學佛的人是有佛菩薩保佑的,還發生很不好的事,這就是你自己心不清淨,佛要幫你,結果你還是要胡思亂想,你的自性無法和佛心相應,教你不要煩惱,你一直煩惱,佛光和你普照,也照不來,因為你心不安,不能接受佛光。
所以這三心重要的還是現在,你現在能觀它不可得,過去、未來比較好辦,力量沒有那麼強,都是你的妄想而已,只是毛病太大,過去的影像,過去的觀念,怕不好的東西,這些你看不開,自己煩惱自己,自己嚇自己。未來的,也是你心的問題,希望好的趕快來,不好的不要來,有這種期望和逃避,就會入煩惱,這個還可以思維,突破心理障礙,到底是哪一點會有問題,練功夫時就在過去和未來練此心。
試驗你的解脫功力就在現在,面對冤親債主時,你怎麼應對,當然應對的方法很多,最上上根,就是如如不動此心,逆來順受,忍辱,忍一切法,安住你的心,以無為法,克服一切境。次根機的,知道要忍,但心不定,考試要來,就很心慌意亂,想要請假,請一個月休息,請一個月假以後還是要受考試,那何必呢?趕快來考磨練磨練,事情你這麼看開的話,哎呀!ok!有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學佛法,要用在生活上,現在你的事情,要來就來,該做的你去做,每個人都有潛能,你用功了就會過關,你們不用功,一講就怕,連看都不看,一講就怕,再怎麼考也考不好。未來這個心,你也還是現在看得開,面對現實去用功,當然這是題外話,但是,跟佛法扯在一起的話也是佛法,一切法都是佛法。
昨天悉曇學有兩個提前考,有的要請假、有的要出國,人家磨練一個禮拜,懂的人一天就好,你五分鐘一個字,你這樣連接下來,一個迦字門五個字,寫寫寫,分別清楚十分鐘就完了,五句組的話你五十分鐘寫完,遍口音狣等於是一個字,再加狣、玅、珃、 珆,這很簡單的四個字,這個你慢慢去學的話,以後再進到三十二字,狣四個字根本音,一、弋、巴、凹、扔這五字門,前面每一組的四個共二十個,加狣的四個,再加遍口音裡面的八個字,共三十二個,這三十二字觀想,畫字輪觀想的話,你就可以進入如來的報身,你會觀照到如來的三十二相、完美的報身佛。
所以,悉曇五十二個字是很重要的,十二個女聲音轉變音扣掉的話剩三十二。基本的是很重要,你這個沒有學,一切咒語要成就都在於觀字輪,慢慢帶你們進入觀字輪的話,以前叫你們觀,那是單一的字,雖然符合,以後再慢慢觀,譬如六字大明咒,有六個音裡面含七個字,其他佛菩薩的咒,越短不是說不好,金剛頂輪一字咒等等的,一字也好、五字、六字比較少的,我們這麼能觀,正觀、反觀,字相、字形、字義、聲音,再身口意三密之中再結手印就好,跟佛身口意三密合一,你的身就是佛的身,佛的身就是你的身,佛有什麼能力你就有什麼能力,佛有什麼智慧你就有什麼智慧。
所以,你現在這五十個字不背,怎麼可以?!就是飯不吃、電影不用看、電視不看、連續劇不看,也要把這五十字記起來,不要說困難,你要去做了才知道,哪裡有什麼困難,人家五分鐘背一個字,一天背一個字,二個月也會背起來。現在我們上好久了,就怕你不去背,還有功夫好的、程度高的,羅馬字英文會的就怕你不去背,就跟不認識字的會去背的,你們看他們都背起來了,所以,不要怕!如果,你念了,但不會的,我來補償你們,看怎麼補償你,你都不念,考不會,那沒有辦法,所有的經典所提到字母品,最多《涅槃經》提到五十個或者四十七,或者《華嚴經》裡面四十二,有個時間我會教你們背華嚴四十二字母,雖然它不是佛講的,是一個菩薩講的,但是,背了以後,正唸倒背,然後這麼唸,唸聲音天天唸,唸了一段時間什麼都有了,什麼神通都有、什麼智慧都有,你要說欠一塊牛樟芝,你要知道牛樟芝哪裡有?這個背的好的話,你就知道哪裡有,可以去採藥。哪裡有寶藏?當然,不是說你要去賣錢做什麼,是眾生需要什麼寶藏你才能去救度,你也知道。所以,四十二字母的用途就在這裡,當然,解脫智慧那是會增加你的智慧,所以,字母品是很重要的,五十一個字,你要千方百計,千求萬求你們要把它背起來,還有一個禮拜。
回過來講,你這未來的心,不用怕,現在趕快去用功,這三心把你各個層次、內容、文義,你要去思維三心了不可得,這段很重要。他出現幾個義理,第一個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當然,佛具足這五眼,菩薩具足二眼、三眼,天神具足二眼,肉眼、天眼,所以,不同修證的人得到不同的眼,我們也得到一個肉眼,肉眼我們是具足,其他的天眼就不容易獲得,因為我們沒有專心的去修持。
小乘的行者,容易得到神通就是這樣,尤其是出家人或者居士,擺脫這些世俗的人事物,到深山裡面去或者閉關,這麼五年、十年的修行,他也會有神通,因為心淨就會有神通,世間禪,當然跟氣旺又配合在一起,也會有神通。所以,五通裡面的天眼通,會列這五眼裡面,是他可以觀未來,未來的事情,你出生做什麼、眾生未來的果報也可以觀,有宿命可以觀過去,所以,觀照過去,知過去事、能策勵未來,過去做了好事有好報,做了壞事有壞報。因此,你壞的都不敢做,好的要多做。天眼是看未來,天眼看世界以外,可以觀未來,所以,你未來可以得到什麼好的現象,當然會激勵你今生趕快做好的事情。
大略的,我們不用文字這麼去解釋,一個五眼名相,我們把重點放愛佛具足的五眼,五眼具足的佛,可以觀一切佛刹土,跟一切佛刹土中的世界裡面的眾生,衪觀個體當然可以觀,衪還觀到心,一般人觀東西都觀到人的物相,觀不到心,只有菩薩可觀進眾生的心,因為,菩薩是登地,登地以後,沒有肉身也沒有神我身,都是以這個心來體會眾生的心,你心不淨或者心有不正常或者心清淨種種現象,除了起滅起滅,這些菩薩跟佛清清楚楚以外,這小菩薩也可以了解眾生的心。
一般人用天眼、肉眼,有時候只看到個體看不到心,看到這個人長得英俊瀟灑,非常的帥或者酷,但是,他內心裡面都非常糟糕,我們肉眼看不清楚,你沒有法眼,不知道這個人心地非常不好,你僅看外表,看不到一個人的心,那是沒有法眼,只有肉眼。用天眼也看不清楚,天眼只能看到色相,看不到心,所以,這種物相跟身體的看法是一回事情,看眾生的心,好不好又是一個層次,不一樣的。
你可以看到人身體裡面長了什麼問題,身體裡長癌細胞或者長了什麼腫瘤,你看不到人的心地。所以,這是不同層次的。為什麼佛說,衪能夠觀十方虛空一切眾生的心,就是真的能夠觀,起滅起滅,不是說只能觀現在心,更可怕是祂連過去的心,起了怎麼樣、怎麼樣之心,過去的心起滅起滅過什麼心,未來什麼時候,他還會起什麼心,這種等於是我們一生或無始劫之間,心的起滅起滅衪都知道,而且能夠預知,還有過去的也能夠如實知。所以,我們學佛法,把佛的境界神通搞懂的話,你才知道修行是要讓心清淨,得個清淨心,就有這麼多的功德現。
不要講一些名相講了半天,還不懂得佛法,你要如實的去了解、確實的知道如來、菩薩的境界,你起心動念佛菩薩都清清楚楚的,為什麼衪不去管?壞的,你自己去受報,好的你自己也會受報,問題是你發心要修行,要怎修?積福德夠不夠?這等於是說你種的因,足夠衪來幫忙你、協助你,感動衪們,這也是因果。你種的善因不夠,所以有的人會覺得進步很慢,或你種的善因所種的對象可能不對,起碼我的煩惱心要放下,我的嘴巴少講二句,嘴巴少講心就安,心安,就清淨,清淨就可以跟佛心、菩薩心相應。所以,衪的那種安祥會感召給你,衪的智慧,無形中會傳遞給你,這樣生活在人世間的一些行為,你當然會有所改進,當然,你學了那麼久,不是說沒有進步,是有!但為什麼沒有突飛猛進,一下子就有很大的改變?自己積的福德不很強,發的願力不是很大,這個因不大,當然,所反應的果報或者怎麼樣的好事,就會受限制。
所以,有時候你們要思維一下,也許你出錢、出力,有!但是,你的心亂糟糟的、不安定,沒有辦法讓佛菩薩把衪的這種念力安祥輸送給你,輸不進去,像電腦中毒一樣的,電腦中毒,你要怎麼跑程式都跑不出來,這都是一樣的道理。工作要用的電腦就買好一點,不要常常在那裡修來修去,一樣的道理,你的心如果清淨一點的話,你自然可以感受佛菩薩真的在你身邊,如果心常常想煩惱,家裡的大大小小的事都煩惱,這個不該想,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不該想的你也一直想一直想,難怪佛菩薩要弄一些好的訊息都插不進。
你要想一想,我學佛法怎麼進展那麼慢,而我每一天好像都有很大的收獲一樣,講經說法另一回事情,有時候佛菩薩就教我這個那個,無形中我就學了很多,你看,我也沒有去哪裡拜師學藝,那,為什麼我上課可以講那麼多可以給你們聽,那不是我的,當然有一些是我看經典悟的,有一些重要的是要佛菩薩教你,你起碼要有個心清淨,衪要教你時才有辦法,教你這麼做、那麼做,你才有辦法接受到訊息,總歸一句話,你這個三心都要打死。
既然,三心都不可得,你要想什麼心,要想,就打死;要煩惱,就打死掉,恐怖!一恐怖就不行,恐怖,就沒有阿羅漢了,我們學佛法,簡單在密法裡面,有bhaya vigate咒句,這就是要去除恐怖,《心經》裡面講的很清楚,「以無恐怖,菩提薩埵」,如有恐怖,你就沒有覺悟,恐怖是我們人最大的毛病、敗筆,如果,不恐怖的話,好壞事情都不恐怖,你心還有什麼可怕,連死都不怕的話,其他還有什可怕!所以,這是對我們的心地改造最重要的,什麼都以最壞的打算的話,沒有恐怖心,你說有病來,就好好生病,還債!但是,我用功也是要用功,誦經還是要誦經,唸咒還是要唸咒,你就會覺得很奇怪的,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最後也沒有什麼不好的結果,障礙會變,慢慢會轉為好的。所以,恐怖心是不必要的,用功心是要的,不捨一切法,用功!大略我們講這幾個重點。
有了五眼以後,世尊再把他帶入恆河沙,有很多,恆河沙裡面的每一沙把它當做再有一個恆河,然後每一個恆河裡面的所有的沙,有那麼多沙的佛世界,世界當然很多,這裡面的眾生更多,世界那麼多,眾生更多。但是,所有心,衪用五眼都可以觀照的到,這不是一般的菩薩或者是其他的這些天神能夠做到,衪總結看眾生心那麼多,衪可以不在意。所以,衪觀眾生的心悉知悉見,但此等心皆為非心,不去執著它是真的,那就不是真的心。當然,這裡面的真心不多,過去心當然是虛幻的,未來心還沒到,所以也是虛幻的,現在的心有一半,一半是妄想,一半是因緣現實果報的現象。
所以,總共有幾個心?過去心妄想、未來心妄想、現在心有一半,四種心只有四分之一是真的,真的,你如果處理的好的話,觀它不可得,以後,有果報也不會成果,這樣去思維是很有意思的。你還有要得什麼、害怕什麼?沒有!《金剛經》不讀的人,永遠會走錯路,不管你有什麼通,真正修的還有可能會走到世間禪去。如果不是真正修的,卡到一些鬼神,我們稱邪悟,邪悟就是鬼神和你加持,然後有一些身體改變,有一些和別人不一樣的能力,可以感知心念,感知一些影像。
如果以《金剛經》、《般若經》來講,觀其都是無所有不可得,很多人都執著這些,外面的道家、算命仙、通靈,講起來都是鬼神通,學佛法遇鬼神通度不過的話,就死掉了,以後不管是穿著袈裟,或者是出家理光頭,玩的也是這一套,附佛的外道,而且講不好聽是鬼道,違背佛所講的道理,連你有善境界都要放下,何況不是你的境界的境界,你要執著,當然就變成鬼神幫,以後死的話就是鬼神,與鬼神為伍。
學佛法是把心放下,放下、放下,沒有所謂的什麼法,能夠學到空、無相、無願,這種正定或者解脫門,就可進入密法。一方面可以成就更深的道業,二方面也可以有一些真正神通現起,所以正知正見在於修行路途,境界的認知,和佛法用的很正確,那你不會走錯路。
修佛法的,修三心了不可得的,平平穩穩,没没無聞,他不會讓你知道什麼能力,以心清淨為主。修鬼神通的,要求知名度很高,為什麼?因護法神都是鬼神,鬼神一大堆,鬼神也會幫他,供養那麼多鬼神,有恩就要報,它們幫你拉客戶,道場名聲越來越旺,人家幾十年度不到幾十個人,你幾年就結了千萬個緣,緣是一天的緣,兩天的緣,有成就嗎?沒有。搞不好做些不三不四,還把他們帶到鬼神道去,所以有段修行時間,我們很感覺很無奈啊!這個世間早就預料末法時期,出家眾也一樣,沒有走真正佛法,不求高深的證悟,只有講淺機的道理,講來講去,二方面都沒有學空,沒有懂三心了不可得。而學一些有為法,永遠都在邊邊轉,學不到真正的佛法。你說它不是佛法,當然也是佛法,但不是究竟的佛法,這樣誤導眾生,末法時期就這麼無奈。
當然有善根,過去有善因緣的,還把持一點點佛教的味道,還是堅持一定要心解脫,三心了不可得的這麼去修證,我們這段學的是佛的神通變化和修行,自己對於心的認知,要有一些思維。
(二)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須菩提!於意云何,恒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
(三)名詞解釋
1. 五眼
五眼pañca cak=93si,指五種眼力。即:(1)肉眼(mājsa-caksus),為肉身所具之眼。(2)天眼(divya-caksus),為色界天人因修禪定所得之眼,此眼遠近前後,內外晝夜上下皆悉能見。(3)慧眼(prajñā-caksus),為二乘人之眼,能識出真空無相;亦即能輕易洞察一切現象皆為空相、定相。(4)法眼(dharma-caksus),即菩薩為救度一切眾生,能照見一切法門之眼。(5)佛眼(buddha-caksus),即具足前述之四種眼作用之佛眼,此眼無不見知,乃至無事不知、不聞;聞見互用,無所思惟,一切皆見。五眼在梵文來講就是pañca,pañca就是五,ñ鼻子音,變成n的尾音而已,普通單一眼就是cak=us是,五眼是多數,cak=93si,後面語詞便化所加出來的複數,故就成為cak=93si。在印度西北角有一個旁遮省,就是用此pañca,很靠近德里,pañca在咒語出現很多,五部,密教裡五智,就是pañca jñānāni。
(1)何謂天眼?
這五種眼,第一個肉眼mājsa caksus,mājsa是人,肉身所具之眼,我們也有啦!第二個天眼,divya caksus,為色界天人因修禪定所得之眼,此眼遠近前後,內外晝夜上下皆悉能見。Deva是天,divya也是天,caksus是單一眼,天眼是什麼,為色界天人因修禪定所得之眼,為什麼只講色界,不講無色界,無色界的天人,已經破五根了,所以沒有用天眼去看,我剛講法眼、慧眼都用心,去認知眾生的心,你用眼見看不到眾生的心,只看到他的個體,看到天上的皇宮,看不到眾生心裡在想什麼,因為他是用五根之見性,可以觀到天上,哪一天、哪一天,色界禪定四禪天才有的,當然俱足3乘109的世界,最高可見三千大千世界,四禪天天神可以得到此天眼,阿羅漢也可以得到,觀到3乘109的銀河系,小小成就的佛弟子、天神,祂可以觀一百銀河系,一千銀河系,沒有辦法觀到三千大千世界。所以天眼通也有大小,真正天眼通要滿足能觀三千大千世界,這才俱足真正天眼通,其他都還不究竟,能觀一點點者還不算真天眼。你能看到鬼神更不是天眼通,民間常常講這是天眼通,我們定義為陰陽眼,陽間可以看到,陰間鬼神也可以看到,這是正確的講法,不能講天眼通,尤其我們真正學佛法的人,要把它界定清楚。
(2)人間修心清淨者可得天眼
人間修得好的,心清淨的,也可以得天眼divya-caksus,因修禪定所得之眼,眼是掛在我們肉體上,卻可以觀照到娑婆世界的天宮,或其他世界的淨土或非淨土,此眼遠近前後,障礙不障礙,內外晝夜上下皆悉能見。遠近你可以了解,遠到天邊海角,近到目前可以看,前面可以看,後面沒有長眼睛也可以看,你就會覺得很奇怪,其實是你的見性在看,半頭天眼、全頭天眼是以見性看,見性是不透過眼睛的,不然後面怎麼可以看,也沒有長眼睛,照樣可以看,外面的世界可以看,內心我們肉體裡面的五臟六腑也可以看。
有的人在色陰魔相時,自己裡面的五臟六腑,大小腸看得到,外面就看不到,是你的精靈內溢可以看得到自己內藏。精靈外溢可以,看到外面,看不到自己。這樣不能稱為天眼通,天眼通自己的肉體內外都可以看,白天,晚上都可以看,無障礙他看。如果晚上看不到,那是肉眼,太遠看不到也不行,上方天宮,下方世界,下面不是地獄,當然地獄要看得到,是在須彌山,八萬四千由旬,拉一個斜線,總共八重層的香水海,香水海的末端就是鐵圍山。我們銀河系以須彌山為中心,四大部洲,然後再拉過去,感召下地獄不是墜落到地球中心,地球中心裡面都是非常炎熱的石漿,地球中心裡面很熱,過一陣子要爆炸,噴火,我們以為地獄一定是地球裡面,不是啊!上方的地球,下方的世界都要能看得到,這是天眼。
(3)悟空聖人慧眼之功能
慧眼(prajñā-caksus),能了知諸法平等、性空之智慧,故稱慧眼。因其照見諸法真相,故能度眾生至彼岸。慧眼是為二乘人之眼,能識出真空無相、實相;亦即能輕易洞察一切現象皆為空相、定相。第三個慧眼,由悟空所產生的眼睛,不是有形有相的眼,也不是從第三眼隻看的,不看天,不看地,以自己的無著智慧,觀一切相而不執相能自在。慧眼者聲聞、緣覺、阿羅漢、辟支弗都具足慧眼。諸聖修證到的二乘人智慧眼。此修證到的眼睛,不是長在眼根,是心的眼能識出真空無相,所謂真空,能空一切法。如契經云:「為實相故求慧眼,得慧眼,不見眾生,盡滅一異相;捨離諸著,不受一切法;智慧自內滅,是名慧眼。」
三心了不可得就是空,否定一切心所知之相,也就是空相、無相,不否定諸相而不去執著它,就是無相,無相是有法無主,沒有法之主,是為無相三昧。空三昧是連法是什麼懶得去管它,不去想它、面對它,所以有法也不在意。無法當然是空,這種小乘或大乘菩薩,修證到這空三昧後就會產生慧眼。
慧眼是從起心動念之間,可以知道事情是這樣,是那樣,雖然不一定用肉眼,或者你有沒有天眼,有天眼去觀還觀不到,如果你用天眼去觀一切相,不執著它,是空,或是無相。如果眾生的心,起滅起滅,你用天眼也看不到,只有用心感,能認知真正的空、無相,二乘學人的眼睛,也就是能輕易洞察一切現象皆為空相,能對一切現象如如不動,這種是得慧眼者的定相。
我們禪修修行,就是對一切相還會去執著,執著離不開是你期望、厭惡、逃避,變成空不了,空不了就是沒有定,如果有基本的定力,可以洞察一切因緣,不受它影響,這就能空就得定,這樣就是真正有慧眼者。慧眼是可以感覺一定有能力面對一切境界,然後也知道境界大概是什麼事情,光悟空的話,不知道事情大概怎麼樣,沒有智慧的眼睛,只有無動心之定,斷滅一切法,產生不了一切相,是故沒有智慧。有眼可以照,但不能判別,不能分別,是什麼事情,這種不是智慧眼。智慧眼大略能觀知事情是這樣,是那樣,所以還不究竟時,也許能擺脫種種因緣的糾纏,搞不清楚到底怎麼回事,還是有點不圓滿。
(4)徹見佛法正理之慧眼即是法眼
法眼(dharma-caksus),指徹見佛法正理之智慧眼,亦即此眼能見一切法之實相,故能分明觀達緣生等差別法。菩薩為度眾生,以清淨法眼觀諸法,能知能行,得證是道;又知一切眾生之各各方便門,故能令眾生修行證道。而菩薩為要救度一切眾生,能照見一切法門之眼,故是具足法眼。若是說法眼淨dharma caksu-viśuddha,是指具有觀見真理等諸法而無障礙、疑惑之眼,又作淨法眼、清淨法眼。
第四種眼是法眼,法,你知道是dharma,法眼dharma-caksus,即菩薩為救度一切眾生,能照見一切法門之眼睛,不是真的肉眼,心裡面一把尺,它會量測,能知道一切法的眼睛,這種很難解釋,反正就發生事情,就有能力觀照到,事情大概是什麼因緣產生的現象。凡夫就只看到事情的表面,人和人吵架,只看到吵架,菩薩觀照到吵架之因是那裡來,一定有非人,冤親債主來搗蛋,不然就無形非人來踢館,大家就刊始吵。那個時候不吵,就現在吵,逆境來就吵,平時好的要命,不好的日子來就吵,你不會看台面底下那個看不到因緣,看表面的講這句話,”氣毛”不好,那個行動看了不爽,就要吵,
菩薩是看得很清楚,有時候看你們吵,像小孩子,吵就吵,也沒有辦法。和你講不要吵,不要看事情表面,不要看人,要看背後的因緣。到法眼淨的話,這種法眼看了很多東西,也知道很多事,又沒有罣礙,用感知的,用眼睛看也好,反正都不在意,這真的是法眼淨,後面會講到此。當然不是只有菩薩,二乘聲聞也有法眼淨的一天,成大阿羅漢時就是。
救度眾生要用的,能照見一切法門之眼,一切法門是修行用的,一切眾生內心死角,所謂死角是習氣最重的地方,你看不清楚,常常會被矇閉。菩薩要度眾生,要觀照他到底哪個習氣最不好,擒賊擒王,教他這一點要修持,或者針對他這一點,和他教導,或者該修理修理,調整調整,重點調整。菩薩有這種法眼,法眼就是哪個時候,該發生就讓它發生,釋迦牟尼佛是神通廣大,知道過去、未來,知道現在是得度、不得度,祂都清楚。菩薩的法眼,隨自性運轉,不會刻意去壓抑,也不會刻意製造。
例如吵架一事,製造一個因緣來吵架,隨緣該發生,順著緣吵架就吵架,吵架中調伏你的瞋心,他起碼知道,事情來當然有點知覺,事情過了,你會去看事情有沒有改進、轉化,這個人的心地有沒有轉好,這也算是法眼。有時候看事情發生,覺得很可笑,很好玩。你如果能慢慢學,一次,兩次,幾次以後學乖了,盡量不要去應這個緣,代表你成熟了,你的習氣毛病在轉了,轉不轉也可以從菩薩眼睛裡看到,是有在轉,但轉得徹底不徹底。
例如瞋心一習來講,再考一次的話,面境不痛不癢的話就及格,不痛不癢地,把您所說當在放屁一樣,根本不理你,就及格了。以前是隨緣發作,現在不發作了,長出智慧,一回生,兩回熟,經驗變你的智慧,學佛是這樣。不要一回生─犯錯,兩回生─也犯錯,三回熟─還犯錯,沒辦法轉,這習氣太重轉不了,自己也要好好反省,我的毛病在哪裡,盡量不要再犯。或者怎麼轉,自覺覺知的話也可以轉,常常拿出自己的問題,然後說我要怎麼改,盡量不要再犯;或者知怎麼轉,最大的改變,就是不相應,不要起心相應,習就不會發作,心就會安得住,這樣沒有一百分,也有九十分,錯過那個因緣,就錯過了,佛講兩邊菩薩和眾生之間,是法眼。
(5)只有如來才有的佛眼
佛眼(buddha-caksus),buddha就是佛,即具足前述之四種眼作用之佛眼,法眼概括前面,有法眼的人,一定有肉眼,有慧眼的人,當然應該有天眼,除非不是真正得到慧眼,沒有究竟空、無相悟得,有法眼的人,應該俱足慧眼、天眼,這裡俱足這些還不夠,佛眼不是只有這樣,此眼無不見知,法眼、慧眼見有死角,天眼不夠廣大,這些現象,佛眼就是無所遮,什麼東西遮不住它,不能遮,不是不遮,眾生心,過去、未來事,無所不知,無所不聞,聞和見互用,無所思維,一切皆見,講不必思維,還是可以隨心而說,這個智慧就大。
你看世尊弟子問佛什麼事情,祂沒有說等一下,我觀照一下,然後再回答。像《佛頂尊勝陀羅尼經》中,天帝─玉皇大帝,其善住天子說有個聲音告訴我,說我七天以後要死了,死了還要墮到七世惡道,然後出生做人,出生做人,又兩隻眼睛瞎,他害怕。當然兒子有事第一個要找的是爸爸,找他天王玉皇大帝─帝釋天主,帝釋天主說有這回事嗎?讓我看看,即入定觀。哎呀!真的有這回事情。佛要是也這樣的話就不成為佛了,玉皇大帝就到世尊祗園精舍去找祂時,祂已經知道,所以我們說天眼通與天眼明差別就在這裡。
天眼通看什麼要想一下,然後那個境界才現。例如說我要觀照你的家,用心法使你的家清淨,觀一下後你的家境像出來,即用有為法om ram,這樣消毒、消毒,你的家就清淨,聲聞、菩薩等還要觀。而佛呢?你的家就在祂心中,你的家人也在祂心中,祂清清楚楚,你家乾不乾淨,你人現在安不安,祂都清清楚楚,就是你不去問祂。有事問祂,當然祂就要馬上回答,沒有因緣,你不問,祂不答,你問了祂就要答,而且隨心這麼講出來,不必觀來觀去。
以成佛具佛眼者就是俱足三明,《解深密經》講有三明,天眼明、宿命明、漏盡明,因為漏盡明所以祂的自性完全清淨,完全清淨相對的才有天眼明、漏盡明,祂的自性得最清淨時,十方國土一切眾生,和祂法身沒有分別,祂為什麼能擴展那麼大,你問於祂,祂能隨時知道,你還沒問祂也知道,對於佛的神通、智慧,要盡量去認知它,這樣對你修佛法的意願增強,你也才會一方面謙卑,二方面建立一個高標準,我就是要成佛,才能像如來祂這樣。這樣一方面激勵我們懂得佛的神通變化,以前不是講過,順緣的話,你因為要得到佛這種功夫,而發菩提心想學習,未來會成佛,慈悲救度一切眾生。
(6)諸聖所具各眼不同
若是地前無學迴心漸悟菩薩道,具天眼及以惠眼、法眼,已捨分段,故無肉眼、佛眼可知。若是有學迴心具有四眼,未捨分段,故有肉眼。若至八地已上,十地已來,但具三眼,所謂天眼、惠眼、法眼,無二可知。若至佛位,三身有具、不具。化身具五眼。報身具四眼,以無肉眼故。法身體是真如,不具五眼,若約法性之眼,亦具五眼。天台家說因位有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四者,果位有佛眼。又藏、通、別、圓四教於五眼之義各不相同。密教則認為五眼無優劣之分,主張前四眼之德皆與佛眼相等。此外,真言家特重佛眼,將其佛格化,稱為佛眼尊。
故知地前菩薩,是無學迴心漸悟菩薩,是還沒開悟,還俱足五根,當然意根也在,以肉體講主要是五根。於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這四十個地前菩薩,如果十信位拿掉,大乘講十住、十行、十迴向,這三十位地前菩薩,照道理來講是有學位,漸漸悟道以後成為無學,如果嚴格講起來,八地菩薩才住無學位,含七地菩薩以前的都還要學。若以小乘來講,阿羅漢是還沒有入菩薩位的聲聞聖人,但祂得漏盡也是無學位,無學就解脫了,有解脫知見就不必再學,但祂是不以思維修故還沒有智慧,沒有智慧這一部份要學。
(7)無學阿羅漢不是佛
無學位和證到阿羅漢、辟支弗,因為心裡解脫,不必再學,階段性的解脫,沒有行菩薩道,沒有發菩提心,所以祂會迴小向大,叫做迴心。聲聞菩提是聲聞果之智慧為聽法之結果,與緣覺、佛之智慧分別由思惟、無師自修而得者不同,稱為聲聞菩提。《優婆塞戒經》云:「若得菩提,名為佛者,何以故,聲聞、辟支佛人不名為佛?若覺法性名為佛者,聲聞緣覺亦覺法性。以何緣故不名為佛?若一切智名為佛者,聲聞緣覺亦一切智。復以何故不名為佛?言一切者即是四諦。佛言:善男子!聲聞之人,從聞得故,不名為佛;辟支佛人,從思惟已少分覺故,名辟支佛;如來無師,不依聞思,從修而得,覺悟一切,是故名佛。」
聲聞因為祂智慧比較不足,所以要漸漸修,漸漸悟,成為菩薩,智慧不俱足的人,不能大開悟,大開悟是一下子就開悟`自心,一下子開悟自心,等於第八意識全部的種子都現,智慧不俱足的話,馬上會像發神精病一樣,被那麼多念頭沖垮,你很執著這個念頭,看不了三心了不可得,過去心起就煩惱,未來還沒到,你心也煩惱,現在當口有個靈知心,也安不住,那更煩惱,所以永遠都在煩惱,最後神精兮兮。
這樣菩薩不會讓你大悟自心,讓你漸漸的,一部份一部份的悟,打開心扉三天、五天心慌意亂,給你看一下八識種子,因為參加禪七已經很累了,回來就休息,打開了又被關起來,三、五天裡是有看到自心妄想,一個星期又不見了,這樣屬小悟一下子。後來因為你好吃,不常打坐,又被關起來。這樣一年幾次、幾次的漸悟,幾年中慢慢悟,慢慢悟總是有好處的。上一次的經驗,變成下一次的智慧,慢慢面對心裡一切起滅起滅,自然會說:哎呀!這都是假的,如此就有能力看破虛幻的心
(8)菩薩練心不怕走火入魔
沒有這麼佛法熏習的人,一談到打坐,馬上想到走火入魔,走火入魔是你心不清淨,故說是心魔,才有什麼魔不魔。你如果三心了不可得,不怕死的話,什麼魔都沒有,就怕你怕死,越怕死越會死,越不怕死越不會死,你要有這種魄力,不要害怕,就沒有可能被人趁虛而入。有害怕恐怖的心,很容易被滲透,為什麼禪宗講的要把心練得像銅牆鐵壁,好像石頭一樣,沒有縫隙,可以被雨水打進來,被人家的念頭滲透進來。心為什麼講是銅牆鐵壁,就是吃了秤錘鐵了心一樣,什麼都無所謂,看著你怎麼辦啦!我就是這樣,看你啦!你有這種魄力,什麼魔不魔,隨後你的心慢慢安定下來,什麼魔也沒有,都是自己嚇自己。
(9)地前無學位者具天眼、慧眼、法眼等三眼
地前無學位者,無學就是已經成就阿羅漢道的辟支弗,祂迴心向菩薩道時漸漸悟,這種人具有天眼,也有慧眼,也有法眼,阿羅漢、辟支弗,有法眼、慧眼、天眼,已經捨所謂的分段生死。分段生死就像我們人一樣,來投胎然後到幾十歲,死亡了就使一段生死。如果有升天就升天,沒升天再來投胎,然後又死亡,又一段,這就分段生死。這種聖人,祂捨去了分段生死,證得了不再受生,如果祂沒有滿兩萬劫阿羅漢,或沒有滿一萬劫辟支弗,也不會發菩提心,時間到了就會發菩提心,轉修菩薩道。那時候開始學智慧,在這之前祂捨去分段生死而已,祂沒有肉眼,也還沒有俱足佛眼。我剛剛講法眼、慧眼、天眼具足,就是不能構成有佛眼,故只是阿羅漢的境界時,未入滅前就俱足四個眼。若是有學迴心具有四眼,有學位還不究竟,祂迴心向菩薩道,不入涅槃,這是十住、十行、十迴向的地前菩薩,祂有四種眼睛,肉眼,天眼,慧眼,法眼。還沒捨分段生死時,未入涅槃前,所以祂也還有肉眼。
下面是得到聖人無學境界,是捨分段生死,則具有天眼、慧眼、法眼三眼,沒有肉眼、佛眼可知,這就是說得很清楚。有學還不究竟,是還有點煩惱的,迴心向菩薩道的人,祂雖不捨分段生死,但俱有四種眼睛,多了個肉眼。阿羅漢肉眼沒有用,因為祂會天眼,肉眼沒有大用,為什麼呢?你說肉眼沒有大用,那吃飯走路怎麼看,用天眼看,所以肉眼有等於沒有,因為你有一個天眼,何必用肉眼,閉著眼睛也可以走路,不會踫到人的,所以說無肉眼,阿羅漢、辟支弗無佛眼。如果是十住、十行、十迴向地前菩薩,祂們加了個肉眼,因為祂沒有肉眼看不到,天眼也可以看,你用肉眼有肉眼的好處,起碼看世間相、眾生相,看近的。
(10)八地至十地菩薩具天眼、慧眼、法眼等三眼
如果八地以上菩薩,這是大菩薩囉,八、九、十大菩薩,十地已來,但具三眼,只有具三種眼睛,這和阿羅漢差不多,是天眼、慧眼、法眼,也沒有肉眼、佛眼可知。若到佛、如來位的,法身、報身、應化身,三身都是具足,或不具足的話,各有不同具眼。如果化身則具足五個眼睛,釋迦牟尼佛,哪一個眾生想祂,祂化了一個化身出去,這個化佛祂有五個眼睛,有一個實體上的肉體化出,你看了好像是真肉體,肉體就要有眼睛,所以祂有肉眼,祂又有能力觀十方虛空一切世界,所以祂有天眼,知道一切空的智慧,所以祂有慧眼,知道一切因緣果報的種種現象,所以祂有法眼。
當然也有無所不知,廣大世界一切眾生的心,所以祂也有具足佛眼,故說化佛有五眼。圓滿報身盧舍那佛,報身佛是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隨好,如來三大阿僧祈劫證得的報身,報身莊嚴,報身佛有四個眼睛,少了肉眼,因為祂不是凡夫身。化身是化得和人一樣,所以祂具有肉眼,報身祂不是凡夫,不是我們動物和人,所以祂沒有肉眼是必然的,比五個眼睛,少了個肉眼。
法身佛,體是無相、真如性,法身的體是真如,可以現一切法,但祂五個眼睛都不具,如果真具一個眼睛,那什麼是空真如體?什麼是無相,真如無相?真如是可以產生法,但不具眼睛。若約法性之眼講,如果你的真如性,要產生一切法的根本,真如是無相,沒有錯,但遇緣會化成一切因緣法,產生因緣法時就會具足五眼,這是約法性來講,是沒有眼睛的。若祂具足五眼,就和化身一樣,沒有因緣,法身是無相的,有因緣要從真如性化起一切法,法性就會具足五眼。
(11)佛的三身─化身具五眼,報身少肉眼,法身是具五眼
佛的三身,化身具五眼,報身少肉眼,法身是無眼,但法性身產生一切法時還是具足五眼。天台宗又說在修行位時,有肉眼但不成佛,所以不管修在哪一階段,有四種眼睛,肉眼、天眼、慧眼、法眼,若得到最高如來佛果位,有佛眼,佛眼當然也有前面的法眼、慧眼、天眼、肉眼,故說五眼具足,佛眼的範圍和廣度、深度智慧,比菩薩、聲聞前面三個眼功能要大得多。
天台宗智顗大師所立藏、通、別、圓四教化的法門來講,於五眼之意義各有不相同,我們要懂一下天台宗他們怎麼說。密教則認為五眼無優劣之分,你得到什麼眼,沒有什麼高低,只是有沒有,主張前四眼之德皆與佛眼相等。這個有點和我們所認知的不大一樣,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和佛沒有兩樣,其實佛有天眼明,你沒有天眼明,只是天眼通,這是有差別,當然佛和佛間沒有差別,佛和菩薩、阿羅漢間就有差別,和天神間更有差別,怎麼會沒差別?當然認知而已,不講對錯,我們這樣講是有根據的。
四眼之德皆與佛眼相等,若以前四眼來講,神通變化應該有不一樣,德行來講,什麼德行得到什麼眼,這樣講是可以。問題是我們的道德行為和心清淨度,會影響神通發起的大小,所以佛得天眼明時,是心都無一絲毫的障礙,所現的一種無所不見,無所不知。天眼通者其心還有死角,有障礙,才現不起天眼明,只得到天眼通,觀諸世界還是受限制。若不能以神通大小範圍來認知,你就會有錯誤的認知,你不懂天眼明,天眼通,到底是什麼分別?有的顯教的天眼通、天眼明,它講得很清楚,就是範圍廣度、深度的問題。
(12)密教所謂佛眼尊
此外,真言家,總持法門行者,特重佛眼,將其佛格化,稱為佛眼尊。密教特重佛眼,把佛眼看得非常重要,將其佛格化,把佛眼當成很好的目標,稱為佛眼尊。佛眼尊係指能產生諸佛、諸菩薩者,將之神格化,稱為佛母、佛母尊。如般若波羅蜜能生諸佛,並給予諸佛一切智,有示現世間相之作用,故將之神格化,稱為佛眼佛母,乃金胎兩部之總母。
當然佛眼是觀盡一切世界、一切眾生,是很好、最高的沒有錯,但天眼、慧眼、法眼是過程中而得,也是你具備的一種能力,你不能說前面三個神通眼,沒有辦法得到,馬上說要得到佛眼,是不可能。我們了解他們主張的,可以理解,以後學到密咒,佛眼咒,佛眼尊,了解密教有這些理念就好了。
(13)僅如來具足有五眼
如來五眼者,即是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也。《傅大士頌》曰:「天眼通非礙,肉眼礙非通,法眼唯觀俗,慧眼直緣空,佛眼如千日,照異體還同,圓明法界內,無處不含容。」
傅大士是善慧傅翕大德,祂有個偈頌,祂用頌偈解釋《金剛經》,講到這些眼時,說「天眼通非礙」─天眼通看時是沒有障礙,牆壁物體阻礙不了天眼通者看任何物及處,若用天眼看天上人間一切世界,不會被牆壁阻礙,也不會被有物質形相的東西障礙,若還會被障礙,那是凡夫眼,是肉眼,不是真正的天眼。所以我剛剛講的鬼神通、陰陽眼,那不是真天眼,天眼是可以看到一百個世界,一千個世界,最高到三千大千世界。
「肉眼礙非通」─凡夫普通的肉眼見有障礙,你眼看不過去物體,很奇怪天眼不是用眼睛看。一般的鬼神,所知見障礙他的行為,雖然他沒有肉體的罣礙,有時候進進出出凡間的門戶,他還是要開門、關門,有時有人會說,三更半夜沒有人,但聽得到有人按叮噹、叮噹。開門沒看到人,奇怪!如果沒有定力的人會害怕,這是另一世界的眾生,在那裡夜晚很忙。有肉體門牆當然不通,也走不出牆壁,但這些非人,是沒有肉體,若知見和有修行的佛菩薩一樣,照樣可以穿越牆壁。肉眼和肉體一樣,有障礙它就通不了。
「法眼唯觀俗」─俗氣的俗,也是說世間事,法眼看世間相,世間一切事情,都能如實了知,而能無礙。當然這俗諦來講,有點比較表面化,看到事情的因果現象,甚至於眾生心態等等,具法眼者都要能觀得到,這所觀應不是一般的現象而已,它是這麼寫,要了解一下。
具法眼層次應該比慧眼更高一點,次序於《金剛經》裡所排的,所有佛講的名相次序,你不要動它,因為你的知見、體驗沒有到那裡,所以你會認為這樣、那樣比較好?舉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天台宗開山祖師─智顗大師,祂在《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中把打坐呼吸的四相,次序做為風相、息相、喘相、氣相。喘相本來世尊於《大安般守意經》中是放在最後面,再來第三個息相,風相、氣相,氣相最先,故次序是風、氣、息、喘。智顗大師祂把喘相放在前面來。一般息相時呼吸是很順時,而喘相發生是因呼吸有不順暢,然後突然上氣不接下氣才開始喘,而且不是一般人能體會的喘,就像是得到氣喘病的人那種喘法。不懂的人,就會在那裡一直喘著,如果有經驗的人,就不能讓其喘,而要用寶瓶氣來閉氣,把丹田的氣誘發起來,它就不會再喘了。上氣接不了下氣時,行者就會開始用力吸吐,出現喘相。祂把此等名相對調,所以有體驗的人,就會說:哦!原來世尊說的,是對的。像這裡一樣,傅大士大概沒有世尊的修證,法眼、慧眼對調,這是有不同的意境。
「佛眼如千日」─好像一千個太陽一樣,無所不照,這樣講還不夠,佛眼應是無所不見,無所不知,這才是厲害。不是只有見一千個世界,如果一個世界,一個太陽的話,千日、千個太陽千世界而已。像古代出現七個太陽,后羿拿箭射掉六個,剩下一個,當然是神話,早期是不是真的這樣,但不知道?經典裡有言,世界分段滅後,再現時是也會有七個太陽,有興趣者可入藏經閱覽。如果是真的這樣,那時大家都很難活下去。此處千日言,代表佛的眼很亮麗,能觀照很多、很遠,但這樣還不能夠說明佛眼的偉大。依大乘經典講,佛是可見宇宙諸世界,觀盡宇宙裡眾生之因緣果報現象的,這才是佛眼。
「照異體還同」─照是能照者,異是所照各種不同的個體,能照所照都是沒有分別,可說是同一體性。有照、沒照其實都同一體性,其實佛是無住一誒法,雖能照又是無所照。
「圓明法界內」─圓滿通達一切法界,周遍一切法界。一法界裡面,都是一法界,沒有分你、我、他,融合在一體,佛的境界是這樣,沒有錯。
「無處不含容」─因為佛祂法身無相,遍虛空、盡法界,所以無處不遍,虛空就含容一切世界、一切眾生,所以佛心法界兩個沒有分別。為什麼佛能於眾生起心動念間,問祂時,祂馬上就能答出來,因此兩個沒有分別故。佛的知見、智慧、神通,就是這麼大。這是傅大士講的五眼。有一點還不是很圓融的說明佛的境界,你知道這是傅大士所怎麼講。
此之五眼,通該十界,而優劣有殊。十界就是娑婆世界裡從佛算下來,佛其實是於十界以外的,不能算在界裡面,你要把它算成一界時,此佛僅是代表覺者而已,實非理實佛、如來佛,要有這樣認知。佛、菩薩、聲聞、緣覺、天、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這十法界五眼各通於十法界,但有優劣之別。
比如說天眼通,有天眼通的人,其所能看世界大小範圍,有可看到、不可看到,所以它還是有優劣。如果到佛的最好境界是天眼明,比天眼通所見要大得多,十方一切世界都可以看到,每一個眾生都可以看到,有情、無情也可以看到,所以優劣有別,這個我們要了解。談到這些修行的境界,如果您對這些還搞得不清不楚,影響我們的知見,就會有斷見,可能還會錯認境界而著魔難。如經所說,五眼皆如來所具,沒有錯,只有佛才有五眼,無佛非佛眼也。
講來講去前面四個眼,其實都有含在佛眼的功用中,但佛的天眼就是不一樣,有佛眼含在裡面時,天眼通就會變成天眼明,所見廣大如虛空,有多少世界,祂都能看到,虛空世界有多少眾生,祂都能觀照他們的因緣果報,前四眼中每個眼裡面若俱有佛眼,把佛眼加下去的話,每個眼的優劣點,就變成完美的,能力擴張到最大,眾生心無所不知,世界相無所不能見,世界相裡的眾生,過去、未來、現在的事,祂也都知道。所以佛眼加下去,前面四眼就不一樣了,不是一般聲聞、緣覺、菩薩,所證得的那四個眼睛─法眼、慧眼、天眼、肉眼。故說:照耀塵沙者,如來以五眼,悉見恒沙世界,眾生之心也。
佛如來具足五眼的話,每個沙是一世界,然後那麼多的恒河沙,每個沙當作一個恒河,又恒河裡又有那麼多沙,這麼一直下去,無量無邊的虛空之間,俱足那麼多的世界,如來以五眼,無所不知,無所不見,這是非常的殊勝,我們來了解佛眼的內容,後面還會講到五眼之外,有個十眼,談十個眼睛時,裡頭是牽涉到智慧方面的事。
(2007.12.30講於法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