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金剛經》來修行(21-1)
-- 第十八品 一體同觀分(本篇文章為張玄祥居士所撰,未經同意,請勿引用轉載。)
四、金剛經經文解釋
第十八品 一體同觀分
(一)前言
上(17)分須菩提尊者重提第三分所問,祂問世尊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世尊重答:發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菩薩不能有四相,有四相即非菩薩。
第十八品是一體同觀分,這一品在講五眼,五眼之各個功用,佛是俱足五眼者,有五眼的如來,可以觀盡虛空一切世界,所有眾生皆能了知於其心,這品解釋名詞比較少,但五眼是很個重要的觀念。第九品的四果位,有果位進而修般若波羅蜜,修種種波羅蜜,最後會產生五眼。此十八品的五眼,五眼不是用修的,要用修的是天眼,天眼是從禪修中磨練,佛所得到的天眼,是波羅蜜俱足後所現起的,後面講如何用《金剛經》修行時會談到這一部份。
1.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須菩提尊者重提第三分所問的: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第三品中問一次,這裡十八品又重問一次,此後問者世尊不能和第四分所講內容重答一次。世尊重答部份是菩提心發的人,當生如是心,我要度盡一切眾生。發此心後就開始修行,有時是邊修邊度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要能觀沒有一個眾生可實度想,如果還有個可度眾生的人,還有個被度的眾生,這就不是真的菩薩。因菩薩不能俱有四相,要離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有四相就非菩薩。所以菩薩要度的是眾生,但不要把眾生看成是可度的對象,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做後心裡不要掛礙。
2.欲證無上正等覺者無有少法可得,諸法如義
此外佛陀也提示一重要觀念,說實無有法得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換言之,要修無為法始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修無所得法,始能得佛授記。另如來說悟得佛如來境界時,就是證得諸法如其義,客觀一切法,無心於一切法,所以實無有法,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於一切法中能觀其無實無虛,所以佛說一切法都是佛法,又說一切法,即非一切法,是為一切法。整個《金剛經》修持方法與心無執的境界都已標示得很清楚了。
怎麼才能得無上正等正覺,所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是不用一法,不執著一切境界,能捨的心都放下,才能得到真正所謂正等覺。證無上心法有法可得嗎?沒有!修真正佛法就是修持無為法。有人不懂這些道理,心有點靈通力,不知修無為法,不能安住自心。要度眾生又常常有個可度眾生的心,執著四相─有人、我、眾生、壽者相。有時遇到冤親債主障礙眾生,他用溝通方法,就用心念溝通、溝通,這種是不正確的做法。
當然有不正確的做法,就有不正確的果報,自己本身就無法得到無上正等覺。無為法是何法?當然後面經文會講,先學無我觀,欲學無我法,經文說”無我得成於忍”,所以修忍辱波羅蜜是唯一之法,也是真正修行佛法者。在修行過程之間,「忍」是學習無為法的最好方法,忍自己所欲到的種種困境。
3.度眾生間要與非人眾生用溝通法?
那有人度眾生時,若用溝通的方法,為什麼說不好?溝通就是有為法,就是讓它滿意,兩造都還是處於世間,無緣承受菩薩佛的攝受,往生淨土。而修忍法者,是不會用什麼法來傷害眾生的,還是用無為法面對此境。於無為法之間用方便,來利益兩造眾生。你當下想到用什麼法,可以解除兩造眾生的苦難,就用什麼法。
當然到某個基礎境界,真正要度眾生,還是可以用有為法,有為法用了也不執著它,觀一切作業本不生,有這種修證,做不做都一樣。但初學菩薩還在學習,最好都用無為法,才能學習到無上正等正覺,得一分清淨,少一分煩惱。
修無為法如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始能得諸佛授記。若有佛在世,你親近哪個佛,聽祂講經說法,自己依此能以無為法修內心,已經有個初步的基礎,未來成佛就有希望,如來就會和你授記。像釋迦牟尼佛一樣,在燃燈佛時就是修無為法,修得功德差不多了,也以無有法可得為目標時,就受燃燈佛授記,你未來會成佛,於娑婆世界成佛,名為釋迦牟尼。
4. 再述諸法如義
如來說悟如來境界時,觀世間一切相,諸法如義,這個世間相是這樣,你就讓它僅止於這樣,亦即如來無心於一切相。在學悉曇密咒時,知道觀世間一切相,就是這樣地觀此相。如你安一個阿狣字在裡面,以悉曇來講,世間一切相是字相,一切相字義又是從阿狣字生,阿狣又是本不生義,不可得、無所有義。這種體會就是真正圓滿時,可以讓世間相這樣就是這樣,你懂了,看了,了解了,也不會執著諸相,這就是諸法如義。解釋名詞時花很多時間講這個道理,世間相都能不執著,讓它安住於法位上,這是真正的自在。
5.得無上正等覺則能不加功用即能化身而出
所以實無有法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心於一切法就是正等覺。所謂阿耨多羅是無上的 (無an+上uttara=anuttara) ,沒有比這個更高的,三藐三菩提又是正等覺,而佛陀是最清淨覺者,是真的證得最無上的如來菩提。聽如來住這樣境界,好像沒事可做了,祂已經修證到成佛,法身最清淨,法身會起千萬億應化身,此應化身是眾生只要憶想祂,祂才會應化一個化身出去。此化身不是如來要化的,是眾生的心憶想祈求,如來空無中不加功用就會化一個化身出去。有千萬億人同時憶想佛,佛就能化千萬億化身出去,這是修無為法的最後要得到的果實,不是修到無所有就沒事做了,這是如來在因位時發要度盡眾生的願力,祂成佛的目的就是這樣,要度盡一切眾生。
發菩提心時,開始第一句就是要度盡一切眾生,這裡講的觀念是度盡一切眾生,不是自己去做,是用清淨法身被動的起應化身,化起去做就度眾生事,這種化起不是祂主觀意念去化的,因法身無相,化起之間祂也沒有感覺,如果如來有覺而化身出去,這不是真如來,不假功用而化這是真如來。當然祂的報身是可以知道,應化身也可以知道,此等是如來於因位時有修加行,所以自然就會有勢力發起應化身。而如來法身本來就是無形、無相,是不受覺知所影響。如此思維如來神變境界,經典看多了,聽得多了,當然可以憶想了解。聽得少的,或者剛接觸《金剛經》的,也不聽禮拜三的《解深密經》課程,就是不能互相引用,懂得就可能比較少一點。
6.無一少法可得是金剛經要旨
我們上一品講到實在沒有一個法可以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果真的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要執著無上正等覺,一執著就不是菩薩。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於一切法中能觀無實無虛,一切法在菩薩、佛的眼中,一切法沒有順逆、善惡、好壞差別相,法就是法,是因緣法,無實無虛。解釋名詞時將「無實無虛」花很多時間說明,哪一個時候,該觀法為虚不究竟,或者自己妄想,不要當真;如果有實因緣來,要擺脫它的糾纏,就觀它虛幻不實在。
每部經都有階段性要教導的法理,現在講《金剛經》是世尊於般若期所講,接著講法華八年,法華經講完了,就是講密法─密咒陀羅尼。阿含期所講是自修自利,方等期自利中學習利他,般若期學習發菩提心,無心、無執一切法,悟等正覺,而後入法華學一乘佛法,大行菩薩道。然遇眾生業障重者,不用陀羅尼門無法救拔,所以悉曇密咒、手印、觀意等三密,對於末法時期眾生救度就很重要,因眾生無明多,造無量業,不用諸佛三密不能救拔出三惡道。所以世尊於法華期至涅槃前,這中間就講諸多密法,到最後講《涅槃經》後就入滅了。
7.菩薩觀一切法都是佛法,學習遇緣如實轉境
或者是為了利益眾生之故,能自在觀實或虛,能這樣了解,不被外境人事物所影響,能自在轉換虛實之間,這才是真菩薩。所以佛說一切法都是佛法,要虛要實或者是所發生的一切法都是佛法,一切法包括邪法、正法都是法,包括外道法、佛法,佛法裡又包括天界的善行,色界天的禪定,無色界天的禪定,或者是佛法真正的解脫道,四聖諦、十二因緣觀、三十七道品、六波羅蜜、十波羅蜜、、、等等一切法,都是出世間法,所以世間法也好,出世間法也好,證到最後能圓融一切法,所謂的出出世間法,這些更是真實佛法。
我們要思維一點的就是外道法、佛法、邪法、正法,這些法看你智慧到哪裡,就可以體會它都是佛法,如果是邪的,不好的,您就可以引以為鑑,不要犯著;如果是好的,當然要學習執行,執行中又不能執著,執著就不是正等覺,和無為法有違背,就有少法可得。
8.無分別心是真佛法的體悟
一切法要好好思維,如果有一切法都是佛法的觀念,就不會有分別心,佛是了知一切世間相、出世間相、出出世間相,唯有祂真正沒有分別。我們世間人學佛法,剛初學的話,分別心很強,尤其對好人,壞人分得很仔細,這個人好,就非常的欣賞,這個人不好,就覺得很討厭,最好不要理他,這都是我們心的執著,你從這樣也可以學習一切法,因此都是佛法。
有的修到執著善的,執著空,執著無相,這樣也不好,有的故意破解過去所修證,很完美的個性,完美的人格。此現象在菩薩道之間,比較有這個現象,但當生要成佛的人,像釋迦如來一樣,一生之間修證,這一生祂要成佛,所以造業的機會,等於沒有。像龍樹菩薩,祂還沒有真正學佛法以前,學一些外道法,學一些術士,江湖道術什麼都會,因為學了這些,心還不淨,所以就會造業,隱身跑到皇宮裡,去玩弄宮女,看起來是明顯地在造業。但若以因果或未來要成佛、菩薩歷練來講,這也是一個法,我們看事情要超越,不要被世俗善惡觀念束縛,如果一個人現在不對,以後會對,對時就是好的,以前所作也是一種經歷,他的經歷會變成他的經驗,他的經驗會變成他的智慧,是不可為惡,因一切有為都是苦,所以我們人的智慧,來自於腦筋激發出來的,還有一部份來自於經驗.經驗可以由自己的經驗得,和吸取別人的經驗得。
9.一切法,非一切法,是為一切法,──修行過程知見
一切法包括很多很多,但最後如來又說了,觀一切法即非佛法,即非一切法,面對一切法之間,能用就用,能放就放,不要被有為相抓住,這就是非一切法,亦即是非一切法,空掉以前所用的一切法,你所看到眾生之間的一切法,這才是所謂的一切法。後面這一句,是為一切法,就是很客觀的,即實相觀,諸法如其義,無實無虛的,面對這一切法,這也是講菩薩的境界,或如來最後的境界,也都是這樣子。
要能容納多少世界、眾生在心中,但又不被這些眾生、世界所影響,你的解脫知見,就是從這三段論中學。觀一切法,即非一切法,是為一切法;觀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為般若波羅蜜;觀佈施,即非佈施,是為佈施;把一切名相用其他名相取代,能取代多少,智慧就能想到多少,那就是一切法。一切法,又要觀它即非一切法,是為一切法。
如果出個題目,觀想名相,今天、過去、未來所發生的事,你可以想起來的名相,再用阿狣字觀觀它,把它化解。想我坐在這裡,坐相,即非坐相,是為坐相;走路即非走路,是為走路─走路就走路,不要太執著,被它影響。吃飯即非吃飯,是為吃飯。如果是這麼在打坐中去思維,腦筋不停的連想諸名相,然後一個名相取代一個名相,這裡面都有阿字狣觀。
第二句就講阿字觀,現在你在學密法,顯密兩邊都可以互用,顯密互相交流學習。你說此考題寫得多完美,沒有完美的,,世尊講阿字狣觀時,祂說如一劫、兩劫都講不完,講義裡印了一百句給你,那一百句是釋迦牟尼佛隨便講的。出現一個名相,每一個名相,都不可得。不可得、不可得,即非一切法,就是觀一切法不可得,不可得才能解脫。如果觀一切法,就是一切法,而很執著一切法,就不是一切法,這種人是有什麼毛病,沒有辦法修無為法,走不到最後無上正等覺。
10.本無自性、唯無我觀─往前學無量法的動力
假設我們腦袋可容納一千萬個事,一千萬件,把一千萬件塞進去,不用無有觀,沒有空掉,腦筋塞滿就爆了,不能再學什麼了。佛法的微妙就在這裡,學就放,放就能再學,這樣才能一直往前走。這是大乘佛法的本無自性、唯無我觀等理念,唯者遮偏有,不入有即是空無我。
如果行者根基不雄厚,或者接觸的道場,不對眼,學唸佛,幾十年就一直唸佛、唸佛,也沒有觀唸佛,即非唸佛,是為唸佛,反而很執著唸佛法,每天沒有唸,就睡不著覺,唸珠就一定要轉多少、多少,幾千次,幾萬次,開始學唸佛若這樣是沒有錯。但若你已經超過唸佛的階段,要發菩提心,要誓度眾生,但還僅只是在唸佛,已受了菩薩戒,天天唸佛或在搞什麼,妄記發菩提心,誓度一切眾生了,所以當然還是要自修,斷內心習氣毛病,但要去度眾生啊!
這時所接觸的人事物,都不能執著,用在你所學的法,你要學太極拳,自發功,人電,什麼都好,反正不要被卡住就好,卡住就死在那裡,不用了就放下,學太極拳,我大學時學過太極拳,為什麼現在不去打,該打之時已經過了,後來學過一段氣功,什麼是氣功,就是比一比手勢配合呼吸,如果你有一點氣功的底子,可以自己創造招式,把招式連結起來就是氣功了。
11.任何氣功色身法都是法,要用時可用,用後要放下
我看到網路上有人在討論法爾的「雲手三式」,好像什麼功連結起來,把所知的招式,弄成一個連續性的動作,配合呼吸就是氣功了。張三豐古德的太極拳,還不是這麼弄出來的,你學到一個基礎,有智慧想利益別人也可以去弄一套,當自己身體已打開的話,氣機具足,別人的招式動作有何瑕疵,你可以校正他,有什麼對,有什麼不對,哪個好,哪個不好,都能加以改進,因為你全身有氣機,動一下分支,做對的話氣機更順,如果不對就效果有限。
像以前人家在練香功,我教你們雙手畫八字時,要能注意如何畫,不知道的人隨便畫,知道的人就畫對了,因會帶動到手的經絡,你說這樣比畫比較有效。對於沒有基礎的人,怎麼甩都是一樣,這樣甩比較用力(比畫示範),其實不要這樣用力,簡單輕鬆一點比畫。若無基礎的身體氣機,不知道有效在哪裡。
學什麼一切法學都可以,都可增長智慧與境界,以後要度眾生都可以用上。如這個人犯了什麼色身毛病,教他怎麼做來改善;那個人犯了什麼毛病,教他怎麼做。其實也不必人家教,有一些病症,我常常在上課時會講一講,無心說其實是有意讓你聽,您們有沒有聽進去不知道。
12.長期病看不好就是業障病要找大醫王
像有些人生了長期的病,一次看醫生,十次看醫生,還不能好的,就不要再看了,這是業障病,好好來佛前懺悔,好好拜佛,一天五百拜、一千拜,什麼重病,三五個月就好了。有些人年紀大了,一方面身體衰弱,當然沒有像以前靈光,又遇到障礙,有障礙來,拜佛懺悔是最好的,這個大醫王─釋迦牟尼佛或阿彌陀佛都不找,光找些好醫生、爛醫生,看了好幾次也沒好,這邊看三五次不好,再換一個,然後再換一個。
我有時候也湊熱閙,就去看一看您們在搞什麼,哪個醫生多高明?現在沒時間,也不想去湊熱閙了。以前是你們硬拉我去:哎呀!老師你太累,來來來,哪裡有個很好醫生,不去又好像沒有隨順,去的話,他又講些什麼:哎!你哪裡有病,工作太多了,休息就好了。我也知道休息就好,就是不能休息、沒時間休息。
修佛法本來教你不要胡思亂想,有些時候你要想,就要教你記得:一切法,即非佛法,是為一切法。你就去想,想一想之後,把它空掉,不要又執著,沒有用阿狣字觀空掉,如此就很執著。
13.轉入談論色身相,世間法有相即非大,除如來身無量等虛空
如來舉出「人身長大」有為相,須菩提尊者已悟真實義,即答世尊:「有身即非大身,非大身是名大身。」所以菩薩若執著有眾生可度,即不名菩薩,因菩薩不能執取有為相故,實無有法名為菩薩,連菩薩亦無名,何有眾生名,何有眾生可度。最後如來結語,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因為在講一切法,如何用無為法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現在舉一個人身來講,世尊一提出人身又長又大,須菩提尊者悟空第一,接著世尊講到有為相,須菩提尊者即說:有身即非大身,是名大身。有形有相東西,不管多大,就一定不是最大,無形無相的東西,不可量其多大,故虛空有多大,不能量,因為太大了,大的不能去講,如果講得出來就不夠大,虛空就是虛空,無窮無盡。但若要知如來頂相是有形有相,但非菩薩所能究知,到底有多高?其實是與虛空等高,所以才說是無見頂相。《大寶積經》裡有說,他世界前來看釋迦牟尼佛的風持菩薩,見後打妄想,想見見釋迦牟尼佛頂髻相,即用神通過百千萬恒恆河沙外世界,還是不能見其頂相。凡夫的腦筋在分別東、西、南、北、四維、上、下等等十方,那邊多少世界,這邊多少世界,其實在世間相裡,有神通當然可以觀,沒有神通,懂世尊講有這回事就好,沒辦法觀恆河沙外有一個世界,恆河沙有多少,我們沒有智慧可以觀。世尊先講有形有相的身,須菩提尊者本來說,這不是最大身。
14.菩薩離四相不能有眾生可度想
菩薩若執著有眾生可度,等於有個身,有個眾生想,就不是菩薩,因為你執著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四相一執著,就不是菩薩。做什麼可以做,修什麼法可以修,證什麼境界可以證,但就是不能執著,《金剛經》的精髓就在這裡。因菩薩不能執取有為相故,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既然不能執著一切名相,你說我是菩薩,這句話如果自己講出來,就不是真菩薩,自己講自己是菩薩,就不是菩薩,因為你還執著有一個菩薩可成。
菩薩是沒有果位,聲聞阿羅漢有阿羅漢的四果位,辟支弗有辟支弗的果位,而菩薩是沒有果位。菩薩是未來要成佛的,成佛才有果位得,如來佛是有果位的。菩薩是朝向如來成佛的修行者,雖然分成初地、二地、三地、、、到十地,那是方便說,心清淨到哪裡,就安第幾地,你的能力到哪裡,安第幾地。例如有個法身現起應化身,僅一個應化身,大概有三地菩薩的境界;如果能化起三個,不是你主動要化,別人同時三個人想你,能化三個化身出去,這大概有五地菩薩的境界。越高的菩薩,心清淨越高一點,但還不是究竟。究竟者是釋迦牟尼佛,祂是最清淨覺,所以就神變無量。這樣你在修什麼,你在修眼睛可以看到光嗎?天眼通、宿命通、他心通、…,這些通不能代表你心是已清淨,只是真如性的功用而己,你能找出那個東西出來?不能的。所以修得一切法,沒有觀成非一切法,卡死在那一切法上,這不是在修佛法。
15.成佛如來的境界是什麼?
學佛法很奇怪,只有清淨清淨自心,不執著一切境界,到最後所有的境界,你都體會到了,成佛如來時,什麼境界都有,不要講天神,天神的境界你也有,天神的境界太低,太低你也有,人的層次你也有,每個階段修行,成佛那一世都要體會一下。
現在說我喜歡修到這裡,從這裡接下去修,如果哪一世,你要成佛了,開始出家打坐,從呼吸開始,體會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四空處定、八背捨、九次第定,直到世間禪定都了解,再修出世間法,修菩薩、如來的種種三昧,所以祂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祂們的一切法,和我們所知的一切法不一樣,層次越高的一切法,範圍更大更混雜,更要觀它非一切法,所以佛說眾生心悉知悉見,又說祂無心於一切,這是標準的無上正等覺、最清淨覺。
我們目前接觸的人事物,所接觸的因緣果報、聽經聞法,聽歸聽,當然記筆記是好,不記筆記也沒關係,在當下聽懂了,回去就忘記,要用時,馬上想起來又可用,這樣就好。對於震撼內心的法,可以記在心裡,有時記不起來,記不起來就是無忘失法還沒有發揮。無忘失法,看字面可以講,但要像龍樹菩薩去龍宮,一個字不漏的背《華嚴經》等回世間,祂不是用背的,是看過就記起來,像這種到快成佛階段的菩薩,都有這個能力。所以我們聽了以後不記得,也不用太要意,修解脫過程就是這樣。
16.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有的聽了以後記起來,記起來再回想一下,那也好,就是不要執著它。因菩薩不能執取有為相故,實無有法名為菩薩,連菩薩亦無名,何有眾生名。所以有什麼眾生可度,本身在修菩薩道,自己都不稱自己為菩薩,我常常開玩笑說,像立法委員一樣,本席某某,或說本醫生、本菩薩,那你就不是真菩薩。可以稱人家菩薩,但不要叫自己是菩薩,這是你自我執著,佛法沒有搞懂,人家叫你菩薩,你也要懷疑我真的是菩薩嗎?菩薩不像我們這樣,大菩薩、小菩薩境界如何?小菩薩也不得了,登地菩薩就不得了,以快得法眼淨了,理念要清楚。
最後如來結語,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一切法裡不要有我,不要有人,不要有眾生,不要有壽者相想,這樣就是觀一切法,即非一切法,如此的話,就是佛所要說的一切法的道理,這是佛提出如何證得無上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觀念。
17.無相、無修是為真莊嚴佛土
最後如來怕大眾執取無相莊嚴,所以提出若菩薩有莊嚴佛土想,執取空無來莊嚴佛土,這樣也不是真菩薩。總之,通達無我、無法者,無有為、無無為者,才能說是真正菩薩。
你說不要執取四相,就怕反過來執取無相,無為相,或清淨莊嚴相,喜歡好的,不喜歡壞的,喜歡無為,不喜歡有為,這樣也不是菩薩,所以世尊祂趕快又提出一個觀念,說菩薩若心中有莊嚴佛土想,就不是菩薩。莊嚴就是清淨,清淨就是沒有習氣毛病於心,如果你的心能這樣就和佛的心一樣,所以說心淨則佛土淨,就是這麼來的。
18.日用應緣中安住此心
如果說我在修行,天天誦經、拜佛,忙得不亦樂乎,但一個心就是不清淨,習氣毛病沒有滅除或沒辦法控制,這樣就是不莊嚴。不莊嚴,是心不清淨,佛土也不清淨,菩薩就是在做這個工作,做任何事不要執著,說我在做這個工作,隨時要修心是對,但不要一直執著修心。如果事情來了,面對境界,控制這個心,就是在修行。事情沒有來要怎麼修心,每天坐兩小時修法,手印一結似很用功。一下坐後,境界來了什麼都應付不了,就是修得還不夠水準。如果修得好,日後因緣來了,境界來了,要能安得住這個心,這就是真清淨。當然一兩下的煩惱、心念會起沒有錯,但要安住它。
昨天不知道什麼因緣,在腦筋裡亂竄,想要對話,我從不與眾生對話,不管它安住自己,搞到六點還沒睡。睡不著起來看大藏經,看到三點半、五點還睡不著,後來聽佛頂尊勝陀羅尼到六點多,躺下去終於睡著,睡到八點多,趕快起來洗澡。所以像遇這種因緣時,要安住這個心,能安住就莊嚴,當然這是無形的東西干擾。
若是對人,發生人和人之間的恩恩怨怨,今天因緣比較複雜,一個心浮浮的,本來不安,心不淨,境界來了,糊糊的,看到這個人不痛快,多講兩句話,多講兩句話就死了,卡住應緣了,少講兩句話,本來大家歡歡喜喜,因緣來時,就閉著嘴巴,少講兩句,平時已經看不慣,緣來就更沈不住氣,更喜歡講話,不駡人的,喜歡駡人,所以你要體驗這些,遇緣能安住就是真正清淨莊嚴,這是我們要修的。但不要常常這麼想,不想說我要做什麼,自然面對境界就隨緣做這件事情,這樣沒有迷失本心就好了。
19.不能修空觀後執頑空
不要修得空觀現起,無相觀做到,你說好舒服,好清淨莊嚴,這種還是個假相,在有為法中得到清淨莊嚴境界,才是佛法所要修的,就怕你執著有為相不放,反過來執取無為相。所以世尊提出清淨莊嚴佛土,有菩薩這麼想執取空、無,來莊嚴佛土的話,空、無是最清淨,莊嚴佛土就是這樣子,既然這樣我就用一個最好的來莊嚴佛土。佛土本自清淨,何必你來莊嚴,是希望鼓勵你要清淨自心,和佛土一樣,佛土不必你來清淨,它本自莊嚴。我們在講《解深密經》,了解釋迦牟尼佛修到最清淨覺,種種功德相現起,何必你來莊嚴,莊嚴不必要,何必你去讚嘆。
20.無所執後才能發心讚嘆諸佛菩薩功德
喔!讚嘆是要啦!因為讚嘆有功德。如用嘴巴讚嘆佈施,無本錢、財產佈施錢財,就要能用口讚嘆。在《解深密經》裡有這一段,談佈施時,佈施你的讚嘆,讚嘆佛、菩薩,這種功德很好,有時修得差不多,心很感動,就要寫一些讚偈,像佛頂尊勝陀羅尼時,古德有寫讚偈,我也來寫一下,我就用押韻,押在第二句,每二句的下面那一句,字雖沒有很深,但覺得意境不錯。讚嘆佛三身遍十方,樂利十方諸有情,把佛的功德相讚嘆。你要自己寫,自己不能寫,就去看看古僧大德所寫的,拿來唸,有時做法會,做功課之前,讚嘆讚嘆諸佛菩薩。這一部份我們做得很少,不知道怎麼做,這種不必花錢的功德不會做,最近找到這一段,哎呀!很好,光讚嘆諸佛菩薩圓漢功德,就會有很大的好處。
總之,通達無我、無法者,無有為、無無為者,才能說是真正菩薩。反正就是不能執著一法,這才是真正的菩薩,這是上一品講的。
21.如來五眼具足虛空界眾生界無所不知
本(18)品如來提問如來有五眼不,須菩提尊者都如實答言,如來有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佛眼是最高境界如來始能得,那佛眼到底有什麼能力呢?如來先問須菩提尊者,無量無邊恆河沙等世界,如是世界寧為多不?當然是很多囉!但如來告訴須菩提尊者,如是沙等世界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此是五眼具足的如來,才能做到的境界。
然後如來說眾生心,其實都是非真心,真心只能覺照,不會起心念,眾生有起心念都是妄心,然如來能觀此等眾生心,是為非心,這才能說是為眾生心。若佛陀不這麼無心來觀眾生心,就會非常忙碌,也是不究竟,但佛陀已得無礙,所以能知一切法而不執,才能容納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之心。最後如來總結一句話,謂三心了不可得,凡夫才執取自心、他心,聖人無一心可取。
22.只有佛如來具足五眼無所不見
如來提問如來有五眼不?須菩提一句一句表達,如來是有啊!如來有肉眼、有天眼、有慧眼、有法眼、有佛眼。佛眼是最高境界者始有,其他的聖人無法得到,就是只有天眼、慧眼、法眼,後面講義有講到,哪一個聖人,可以俱足哪一眼,我們也有俱足一眼,好不容易耶,但此眼是個肉眼。不過我們的肉眼也是很菜的肉眼,看不到兩公里遠,像你們戴眼鏡的,看不到外面的小鳥在飛,公的,母的看不清淨,有死角。菩薩的肉眼,可以觀在一百由旬或一千個世界,最高可達三千大千世界。這五眼在很早以前,就覺得是可以好好來評估修行的境界高低的。
一般在網路很少找到好好談五眼的文章,我們把所有經典,菩薩的註解,搜集起來,這一品好好來作個了解,五眼到底是講什麼,哪一個境界時,得到什麼眼。
如來先問須菩提尊者,無量無邊恆河沙等世界,如是世界寧為多不?當然是很多囉!但如來告訴須菩提尊者,如是沙等世界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此是五眼具足的如來,才能做到的境界。無量無邊恒河沙等世界,這世界算多不多,無量無邊不可數是很多,但每一恒河裡的沙更不得了了,不是河岸邊的沙,是在恒河裡滾滾流的沙,當然是非常多。
但如來告訴須菩提尊者說,如是恒河中一沙一世界的話,一世界等於一銀河系,虛空之間有多少不知道,世界裡面的眾生更多,每一個眾生起一個念,現在這樣想,過一秒又想那樣,過去、現在、未來,三秒鐘想三個念頭不一樣,那麼多的眾生,那麼多的心,如來攏知道,如來悉知悉見。所以你在這裡起心動念,如來也知道,想不好的,想慚愧的,祂也知道,想未來要成佛好好學的,祂也知道,因為祂有諸法如其義的心,所以你想胡思亂想不好的,如來不會怪你,但護法神就不一樣囉!因為他之所謂護法神,就是脾氣還有,還會修理人的,你犯戒祂處罰你,怒目金剛菩薩就這樣子。
23.順逆不同角色的護法神
每個人因緣果報不同,該配哪種護法神,要觀其因,有的護法神看你不習慣就要修理你,然後額外給你一點點好處,因果就是因果啊!為什麼會牽扯到這些護法神,因果是另外一回事,以後還會去受因果報應,但護法神先修理你一下,所以才有壞的眾生,有些護法神、天神、天龍八部,他們也會作弄人,懂得因果外,還有很多眾生來照顧您,當然他們是為你好,不讓你一直沈迷下去,所以先將你修理一下,你會警覺,警覺要好好用功,出發點是好的
菩薩有順的、逆的,順的話是什麼事情都好,只要講出來都好辦事,逆的話專門抓你的缺點修理你,修理到你真的不掛礙那件事情,解脫了,那就ok啦!很多同學,一遇到障礙,說我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你習氣毛病沒有斷,所以天天你要這樣好看,你要問自己,不要問我。我是和你講道理,像這樣子的事,同樣護法神,為什麼有的人不去作弄他,專門作弄你,就是你有那個習氣毛病,所以不要光睡覺,好好聽,心裡有那個習氣毛病,天天護法神就給你磨練,磨練到你真的對某事情已不在意,這樣再磨練你就沒意思了嘛!出一個考題,你都不動心,給你一個念頭,你又不去接下去亂想,那他還有什麼意思玩下去,就不好玩,如此考及格了。原則上是你心有病,才會被考。有的人很在意病痛,天天就有病痛,不在意病痛,就去好好運動,慢慢忘記病痛,身體就好了,這些觀念大家都要有智慧。
24.久病不癒就是業障病要自我療治
我的經驗告訴你,我摔倒兩次傷了腰部,沒有一個醫生能醫好的,都是自己用蛤蟆功,這麼慢慢懸空伸展運動,不厭其煩地每天都做,然後要再墊磁枕,早上墊三十分鐘,晚上墊三十分鐘,一二個月就好了。你們磁枕拿是拿了,又不用,腰痛天天看醫生,腰怎麼不用磁枕,有時候覺得很奇怪,總歸一句話,業力使然,業力障礙你,你就沒有信心,做兩天又休息四天,怎麼會好。
當然我現在不是說腰不好,前一陣坐在電腦前面八小時都沒問題,受傷後腰坐不住,打坐兩小時中要彎腰下來休息,這樣覺得不對勁。我以前打坐奔體腰都不動的,挺得很正的,從幾年前開始天天用磁枕,以後還是可以坐在電腦前,腰不會痛。
腰痛的,沒有撇步,只有健康教室的磁枕、綁帶,好好用,每天用,當然你不能像我用磁枕墊做半小時,你受不了沒關係,做五分鐘嘛!天天做,早晚兩次,延長到十分鐘,到十五分鐘還可以,一般功夫的人,像你們打坐過的,墊住腰十五分鐘還好。如果要墊做三十分鐘也要有耐性,肩立式能夠做三十分鐘的人,他的心一定很平靜,不然你試試看,做到十幾分鐘,心就很煩了,腰還不酸,但一個心已不定,下來吧,再做下去幹嘛!心不定,就像你偶爾感冒,教你做肩立式也會好,你就不想做到三十分鐘,心有點煩,定力會退轉,所以不是說打坐腳痛,瑜伽心不平,還是做不久,好在瑜珈動作都不長,頂多一分鐘,二分鐘,真正瑜珈一個姿勢幾小時都不動,潛到水裡都不起來,幾小時都無所謂,這才是真正瑜珈。
25.有關如來的境界要深入經藏中學
佛眼到底有什麼能力呢?有的講有前面四個眼就是佛眼,如果有前面三個眼是法眼,前面兩個是慧眼,不能這樣講,佛眼有它佛眼的功用,不是只有眼睛看,智慧方面,神通方面,都包括在內,很多人沒辦法想到這樣,你要思維祂,為什麼如來可以觀虛空一切佛剎土,祂都可以看得到,只有佛才可以看得到,為什麼可以懂得一切眾生的起心動念,不是只有娑婆世界,所有虛空宇宙之間的一切世界的眾生都知道,而且無情類眾生的因果報應也知道,你要懂得《佛地經》、《解深密經》,講佛境界,佛對大菩薩所講要菩薩學習如來的境界,從那裡去吸收,佛的功夫到底到哪裡,不然我們想像不出祂有什麼功夫。
當然啦!連大菩薩都不能盡知道佛的智慧、功夫到哪裡,無窮盡,像文殊師利菩薩一樣,觀不盡佛的智慧、神通,我們更不用說,我們可以從經典裡,哪一部經說,佛有這個能力,佛在教導菩薩等,菩薩問這句話,祂來解釋,能解釋出來,祂當然有那個境界,才能解釋清楚,我們從那裡去學到很多東西,所以為什麼教你深入經藏,智慧如海,是要這樣子。可惜就是你踫不到那種經典,我也不是全部看,是有需要我就去找,找就會找到,或者在看看看,還沒有找到以前,看到另外一個境界或者現象,一般經典講經說法的人不會去講這些,我們要的就是這些東西,增長我們的智慧,到底佛的功夫如何,我們做不到沒有錯,三大阿僧祈劫做不到,但我們要了解它,要能懂。
每個眾生,如果阿羅漢觀三千大千世界的眾生,只有八萬劫內外因緣果報知道,當下他的心也知道,當下起滅起滅,有時候我們看到這些神通有點可怕,你過去受過什麼,你現在會講什麼,未來哪個時候,你會講哪一句話,如來都和你看清楚了,這樣的話那我們實在是活在威脅之下,過去講過人家的什麼話也知道,現在要講的也知道,未來哪一個時候,會講什麼話也知道,佛就是有這麼樣的能力。
26.五眼具足的如來眾生心悉知,如來無心於一切始能知盡一切
然後如來說眾生心,其實都是非真心,都是妄想心,然如來能觀此等眾生心,是為非心,這才能說是為眾生心。眾生心都是妄想心,不是真正的心,所以說非心,真正的心,初級班上個星期講,如何空心,因為心不真,所以要空掉,如果真心就不必空,悟到真正的心就不必空了,有的人馬上問,說不依妄想流轉,但依真性主行,真性是什麼,問得很好,初學的人,能問這樣是很好,
思維一下什麼是真性,當然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有六個心,六個心都有它的真性,六塵有六塵的真性,六識有六識的真性,這樣一直下去,十八空、、、等等一切《般若經》所提的法都真性,不要講那麼遠,講到我們凡夫的真性,離不開六根、六塵、六識,六根、六塵、六識之間不要有第二念,第二念是分別心,好分勉強有第二念,我看講義,我一看不起分別,看東西看到了,是真性主行,如果再說這什麼講義,這是第二十份講義,我看進去有分別,有分別不要再有第三念,第三念再下去,要看是講什麼,講十八份,十八份是什麼什麼,講經說法還好,後面的這些第三念都是妄想,講經說法講起來也是妄想,所以才講va va ,言說不可得,前面說到為什麼世尊講了那麼多的法,如果說世尊在說法,是謗佛,為什麼?一方面是隨緣而說,二方面你不懂說的道理,因為va裡面有阿,所以有說等於沒有說,不懂密法的道理,解釋起來很難,現在你懂了密法,和你解釋,你比較能接受,馬上能聽懂,不要抬貢,一切有為相,最後歸寂靜,歸本不生,這樣世間相,該怎麼樣,就怎麼樣,不會去掛礙。因為不是真心,都是妄心,旣然妄心,佛當然也知道,真心佛也知道,自性現什麼,佛當然也知道,祂真妄兩心都知道你的狀況。
27.眾生心,非眾生心,為眾生心
如來能觀眾生心,非眾生心,為眾生心,不管真心還是妄心,不把它看成一個心,只能這樣有看沒有進,就能接納無量無邊的心,如來者無心於一切境界,包括眾生心。如果看了這個人的心在想什麼,你只能看到他,不執著一切相的話,心量才能遍虛空,如果你執著他在想什麼,你專注點在他這個人的心,其他就不能包容。佛心不住在每個人的心,所以祂可以懂每個人的心。我們凡夫不是這樣,凡夫注意力在這裡,就是這裡,一集中在這裡,就只有懂這個,這樣不會廣大。
大菩薩有大菩薩的心量,小菩薩有小菩薩的心量,如來當然無窮盡了解一切法,所以祂能觀他們都非心,知道他是心,但不去執著它,就是非心,無心於一切法,才能說是知眾生心,所以說「眾生心者,即非眾生心,是為眾生心」,這和「一切法,即非佛法,是為佛法」,中間那一段,多安了一個阿字,本不生,不可得,你的心量才會接收到無量無邊的眾生,心才可以了解。
28.過去、現在、未來等三心了不可得
若佛陀不這麼來觀眾生心,就會非常忙碌,好在佛陀已得無礙,所以能知一切法而不執,才能容納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之心。最後如來總結一句話,謂三心了不可得,凡夫才執取自心、他心,聖人無一心可取,而如來則知遍一切心,而不具緣者能不應,知而不動心。
若佛陀不這麼來觀眾生心,祂不是很忙碌?每個心都知道,每一個都要了解他,每一個都要救度他?救度這部份,不是這麼去做的,祂知道是知道,應救度時,是應化身出去,由法身化出,所以祂不會很忙,我所講的祂,祂是講佛的報身,當然不是說佛報身,就不度眾生,一樣可以示現到十方一切佛土去,祂怎麼化,不可思議的,自己本身還在那裡,卻可以化無量無邊的化身,到各個世界去。
像我們到過毘舍離,此處古代得到瘟疫時,因好久不下雨,瘟疫流行,國王請問諸大臣,這場瘟疫要怎麼來解決。這些策士向國王建議,在摩揭陀國的大聖人,應該可以解決我們的問題。國王說:好請他來,世尊被請時,經現在的巴特那(patana),過了恒河往北毘舍離國境,就開始下雨。國王請世尊慈悲化解此場瘟疫。
世尊本來也可以處理,那一個佛不能治療這些瘟疫,但祂能觀因緣,祂說有一個佛可以救度,是藥師琉璃光如來,你們要虔誠唸藥師琉璃光如來,祈求祂來救度此劫難。不久藥師琉璃光如就示現空中,誰知道是不是釋迦牟尼佛化的,不然藥師琉璃光如來在東方世界那麼遠,當然祂要來是很快,但不見得藥師佛祂本身來,是化佛前來的。
所以分別心較強者,三佛藥師佛、阿彌陀佛、中間釋迦牟尼佛,到最後都能觀成一尊。佛是無形無相,要化千萬佛,是很簡單的事情,本來就很簡單的事情,我們又分別心很重,所以你要拜藥師佛,就化要師佛讓你拜,你要拜釋迦佛給你拜,那是本師釋迦牟尼佛,若覺得阿彌陀佛比較好,就化阿彌陀佛給你就拜。拜來拜去還不是一個佛。
29.當下一念之間即是佛土
不是只有我這麼想,經典也這麼講,諸尊只有一個,但可化無量無邊,利益眾生,救度眾生。如果說一個,太簡單了,有病的就求藥師佛,化一個藥師佛,西方極樂世界淨土美麗的,化一個極樂淨土,我也想去極樂淨土,如果真悟到的人,不會想去極樂淨土,旣然發了菩提心要度眾生,還去極樂淨土要幹嘛!有一點違背誓言,功夫不好的人,要去西方極樂淨土進修,去大概要一劫到十劫練功,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當導師教你,教到你成菩薩,然後才可以周遊各個世界,後來發願倒駕慈航,再來娑婆世界度眾生。
我常常開玩笑和你們講,修得不好的,就要去菩提伽耶,三個月到半年,去那邊留學,一樣的道理,修得好的在這裡就修得好,不是說我花半個月到那邊修,因為你還有時間、空間距離的觀念,每次誦到南無祇園會上佛菩薩,就觀想祇園精舍,諸聖人就來參與你的法會。白天法會時每觀祇園精舍就現,因我們有去朝聖,去過那個地方,你才能觀得起來。
如果談到靈山,馬上靈鷲山的整個影像五山頭都要觀起來,你去或者祂來,不是很簡單的事情嗎?所以佛為什麼化現十方國土,一切如來講什麼祂都懂,祂們發什麼光,祂也看得到,祂的世界是很窄狹的,因為祂沒有空間的距離。我們想像恒河沙外的世界有多遠,太空梭不曉得坐幾次才會到,事實也不會到達,因我們想得太複雜了。
有時候你要去思維這些道理,佛法很簡單,如密教作阿字觀,諸法就沒事了。你若全部看完《大般若經》六百卷,還搞不懂佛法真道理,這就是我們希望追逐什麼浩浩湯湯的佛法。最簡單精要的佛法,最精髓你卻不要,所以學起佛法來就很累。不然一句阿彌陀佛也很好用,你就是唸得不透徹、不專心,沒有辦法究竟。
30.佛心即眾生心
因為談到佛的境界,有時候啟發我們的智慧,作腦力激盪,思維祂為什麼有這個能力,因為祂心和眾生心合一,當然可以知道眾生心,我們這位新同學,說:哦!摸摸人家身體,結果自己身體也不舒服,你現在才體會到,你是有菩薩身,你的身體和大家是一體,你的心和佛的心也是一體的,為什麼?因為祂告訴我們,每個人的心祂都知道,我們眾生心和祂相近。所以你打妄想時,要打好的念頭,當然世尊已經諸法如其義,不動於衷,不要打不好的妄想,好不好念頭當然佛陀祂是沒有分別,這是我們的業嘛!造了業都會想想過去,造了什麼好的,造了什麼不好的。
你要了解,天神來考核,祂會讓你進入妄想境,然後知道您最近所造之業,所以您不要常常胡思亂想,天神也沒有什麼大神通,玉皇大帝、忉利天主,只是二地菩薩,祂的太子善住要死了,會受七生的下三惡道苦,祂也不知道,若沒有用禪觀也不知道,就是知道了後也化解不了,所以到最後想到佛陀。
31.天上與人間之時間相對論
有人寫mail來問,天住天子七天以後要死了,七天是天上七天,還是人間七天?如果人間七天,不是眨了眼睛就過了嗎?如果天上七天,天上一日夜,人間一百年,那還有七百年的人間壽命,到底哪個時候才會死。這是問題很好啦!但是也很會打妄想,我在想天上時間雖然過得好像比人間的時間長,七天相當於七百年,七百年在天上也是眨一下眼睛,很快天亮又暗,天暗又亮,因為他們在愉快時,總是時間過得很快,這是相對的。
像你打坐一樣,打得很好時,怎麼一下子鬧鈴響了,兩小時到了,進入好的狀況,時間飛快的過。如果今天不對了,昨天吃得太多,腳發漲了,氣不通了,坐不到半小時,就在那裡動來動去,受不了看一下鐘錶,怎麼才過一分鐘,真是度日如年,這是相對的。所我們分別看起來好像是有七百年之長,以人的時間來講,天上的時間也很快,七天啊不久就過了!
世尊三個月上忉利天,去講一部地藏經,天上的時間也是短短幾分鐘,經典也沒有人講這個,只有菩薩解釋才算數,現在的人解釋不算數,你去思維人間七天,不是過一下,呼一口氣就要死了嗎?也不合理啊!人間七天,報身壽命也沒有七百年,這是爭論,七天等於人間七百年。若是人住世是沒有那麼久,人間時間的化,不是天上吸一口氣之時間就要死了,是很急迫的。
不管怎麼樣探討這些都較沒有意義,最好是當時講清楚就好了,搞得我們現在時空兜不起來。數學專家楊大德,算一算人間七天,天上幾秒鐘,它一天我們一百年,一百年時間幾秒,七天看天上幾秒鐘。若沒有算錯的話,人間七日只是舠利天上0.24秒。
32.息心即能入佛心
心歸心,其實心都不相離,所以佛心和我們沒什麼分離,如果修到心清淨,感覺安詳,就是已經走入佛心寂靜的境界,可以感受到佛陀是在加持你的心,很安詳而沒有煩惱。或有時無形中會產生一種非常high的情緒,快樂的喜心,感受到寂滅為樂的,產生快樂感,這樣也不對,禪修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感覺過。我們能接觸到祂,沒有胡思亂想,沒有掛礙時,你的心就可以接觸到佛的心,它本來是無相、安詳、寂滅的心,可以感受到實在非常的快樂愉悅。千萬億眾生心,有千萬個心,是各別說。若歸入一處,還是只有一個。所以修行不要那麼複雜化,修行對境界的了解也是一樣,眾生是同一個體,同一個心。佛是眾生之外,菩薩以下的九法界眾生,都是依附於佛的心,除非我們不向著祂。
《解深密經》、《佛地經》裡面講佛的光是普照的,沒有分別,有的人為什麼有照沒有到,照是照到了,因為他想的是另外一邊,犯法的,貪慾的實現,或者造業這方面,佛光照樣照他,有照沒有用了,因為他的心已經被埋沒,不認識佛光。如果回到清淨自性,可以接收到佛光,就有愉悅的心起,你的心和佛的心相應了。你要這麼思維,有時心煩想想佛的心,身體不舒服,觀想佛的金身給你依靠,或你進去祂體中也好,這樣你會覺得好一點。
你說有為法好嗎?有為法也可以用啊!因為你受不了,何不用用。我講你會用,有的人用的很好,像教唵湡字觀,你就會觀起來,表示過去有那個能力,今生不知道怎麼去用,和你講您就要去試試看,有時就會管用。業力要出來時,有時一句話驚醒夢中人,突然間醒過來,我怎麼聽佛法聽那麼久,從來都沒有想,用有為心去做一做事,因為你無為法不能克服一切相,業力也走不出去,只有用有為法來對治。
33.學佛法障礙多就多用方便法
發菩提心是因,悲心是菩提的根本,一失慈悲心,菩薩就不是菩薩,它的根本不見了,要達到自己修證有成就,是以方便為究竟。方便簡單講就是分期付款,一下子存不了幾億,那我幾百、幾千元存起,一下子走不到阿羅漢、須陀洹境界,一邊走,一邊看,一邊學。教你說修行最好能守戒,菩薩戒守不到,那守五戒也很好,總是有進步比沒有進步好。有的人去受五戒,戒師問說,你能持不殺生否?不殺生大概沒有問題,是!可以!你能守不妄語否?不妄語常常犯,惦惦(靜靜)不要講,少守一戒啦!能守不飲酒否?偶爾要應酬還是要喝點酒,這一戒也不能守,不要講,不要講。如此五戒又變成手三戒,你說他不好嗎?有總比沒有好,三戒就三戒啊!
有時候用方便法,你看他長大有成長,天天有進步就好,每個人的根基不一樣,昨天我們在講受戒,班長說受五戒一次點一個戒疤,我一受五戒點九個,當然我的因緣比較特殊,你點幾個不是你講了算數,還要點的人同意,點的人是被控制,我們人很笨就這樣,喜歡講也是被控制,不講也是被控制,好像我們沒有自己,就是沒有自己,所以很無奈,不能成佛,成佛就可以自主。
34.佛弟子受戒點戒疤之意義
我講道理給你們聽,講實際例子,比聽名相要好得多。若有人說我要點九個戒疤!師父反應是:你要點九個幹嘛!點三個就好。點的人他是最大,你不能和他諍論或吵架,一吵架就不莊嚴,那三個就三個。我們就有這種同學,他去說要點幾個,點的人就不給他點。加點三個加六個不就九個戒疤了嗎,那九個和十二個和三個有沒有差別?講起來是沒有差別,但其實是有差別的。像將級軍人肩膀這裡掛三顆星,和一顆星有沒有差別,四星與三星有無差別?
三個、六個、九個戒疤差別在哪裡,一般你發心去受戒點戒疤後,想再去復戒,代表你心有成長,才會想再去復戒,講是復戒其實是新的被認可。有的說那這樣我全身都點不更好?那又是另一回事情,點太多了,若習氣毛病都一樣,變成只是一種好勝心。有這種人,他整個手都點光了,但就是愛講話,心愛浮動什麼的。
35.無事不要打妄想之原由
如果有他心通的人,心開就有他心通,如果兩個都心開,更容易感受到,真正的他心通,不管有沒有開悟人,你都要懂得他的心念,另外還要懂得螞蟻交錯時問候的話你也要懂,這不是簡單的事。所以神通的境界,有三不等,同樣一個名詞,有大通,小通的差別,聖人已經知道眾生心,然後不執取,所以沒有煩惱,佛更是知悉一切眾生心,更不會有煩惱,看哪一個因緣成熟,哪一個要救度,或者祂看你在煩惱,這個人可以接收到佛的心念,一句話就過來了─放下,哪裡來的賓聲說─放下,旁邊都沒有人,不知者會嚇了一跳,不敢再胡思亂想。
這種佛的身語意化,會依因緣而現,這個人可以接收到,祂心念一起─放下,一個念給你,你就知放下,我胡思亂想幹嘛!有的人在胡思亂想,都不知道自己在胡思亂想,天神來考核,讓你胡思亂想,你就開始亂想,最近這一個月,幾個星期,幹了什麼好事,幹了什麼壞事,他就在旁邊記錄,好了!OK了!回家交差。可怕啊!你不知道世間事很可怕,要想是可以,想一些好的,想一些眾生的苦難,天神想這個人有菩薩心。
如果你今生修得好,當然你不在意他記錄,若能直接證到阿羅漢,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他記等於白記,是沒關係的。就怕你沒有辦法成就出離,最後還是受欲界天在管轄,逃不過此關。若沒有到色界天的境界,還是受欲界天在管轄,警察局在那裡您跑不過去的。
36.如何證得悉知眾生心
此品所講視野越寬廣者,越要能無所住而生其心,這樣證知包括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而如來皆能知而不住。如果你偏執在一個人的心,你可以感應到,那你心感知會不廣,要懂得很多人的心,那你的心不能專注在一個人、一點上,所以等於沒有專注,我感覺到,但我不去專注,有因緣我可以觀,像剛剛我講一個修行人修得不錯心眼開,在打妄想,要讓他學習沒有妄想心,佛就來個心念─放下,因為你沒有修阿字觀,沒有修密法,如果和你說悉曇阿字,你說阿字是什麼,因為國語是放下,放下不要胡思亂想。
無所住而能生其心越強的人,他的心接觸面就越廣,如果你到處不和人吵架,你的人緣也越來越廣,一樣的道理。如果眼睛容不下人家不好,看到這個要講兩句,看到那個要講三句,到處都不歡迎,所以你只能會陷在這兩個人身上,和人家揪結在一起,你找人家毛病,看有沒有看進去,聽有沒有聽進步,決定你心量能擴大接觸到多大的眾生面。把世間法解釋成非常深的《金剛經》佛法,就這個樣子,像如來為什麼懂得眾生所有的心,因為祂已經無所住,所以祂懂眾生心是應該的。我們沒有這個能力,我們還執著世間相,被習氣壓住沒有辦法,菩薩要度眾生的心,菩薩本來可以不造業的,因為要當菩薩所以要造業,阿羅漢就簡單了,阿羅漢自己解脫,我管你要不要上進,要不要學佛法,我自己解脫就好,他能自在清淨,沒有大慈悲心,所以他的接觸量不太,總是有死角,自己是很好。而菩薩現在是很苦難沒有錯,帶著病度眾生,帶著心病度眾生,身心兩病沒有關係,這是在練智慧,練忍辱力,有一天你真的能夠完全成佛,你的心量就和如來的心量一樣大,一切眾生心都悉知悉見。修行什麼角度去看,三心了不可得,過去心、未來心、現在心,如來俱足五眼都可以看到,希望大家以後也可以做到這個樣子。
如來對眾生的三心悉知悉見,不是只有眾生三際─過去、現在、未來,眾生包括虛空之間所有佛剎土,所有眾生,甚至於無情眾生也知道,有情無情都知道。你說無情眾生的心怎麼知道?釋迦牟尼佛知道,我們不能意想祂怎麼知道,無情眾生哪一個時候會出生有情眾生,會怎麼樣輪轉,因為祂無始無終的宿命明,祂當然知道,你不要懷疑,只是我們想不出一個道理,到底這個木頭有什心,怎麼未來會變成有情眾生。
37.初步色受陰魔相當度過
這個無情有沒有個體,有沒有心,您在打妄想,你怎麼想都對,很奇怪你在五陰魔相可以看到,一個人心開時,如果鑽到木頭裡就不怕冷,心是可以鑽到木頭,可以依附在草木,就不怕冷,不怕霜雪,但這樣想法是錯誤的觀念。沒有錯,但這裡面有他的心,五陰魔相的境界,有時候你想不出道理,你不要還沒有走過五關,這五關全部走過,不得了了,起碼阿羅漢,末法時期是不簡單做到的。
走到第一關色陰魔相,是跨外道和佛法兩邊,到受陰魔相盡時,才是佛法的第一關,才是十信位的初位,以六十四菩薩位階講,初信位還是幼稚園小班,這樣你就覺得修行境界了不起,不是的。我們五陰魔相看得懂的就很喜歡,看不懂的就寄回來。五蘊魔相要度過,度過就沒有此魔相了,所以過去有此能力不代表現在還有,那是在講過去初期的事情,現在也沒有那個能力,如果有那個能力,還卡死在五蘊魔相那裡。此種人講經說法是講不出來的,有那個境界的人,都不會講話,專注於修心,因為心太熱鬧了,天天都在管這個心,不要去造業,稍微動一點,那個就出問題,稍微動一下,影響人家的果報,心太厲害,所以不能動心。
修行到此時較好修,管住這個心,不是就好了嗎?什麼誦經、拜佛、六小時,四小時打坐,不必要啊!把心管好就好,所以說修行很難,這個時候是最簡單的。問題是怎麼進去,這個才難,有時候不進去,就不懂佛法的真實。
38.三心不可得如何任運
解脫自己煩惱也要如此修,解除眾生因緣糾葛,也是要如此。修行要學習過去心不執,過去心已經過去,想都是妄想;現在心,現在面對事境,依緣運作就好,不必有什麼預想掛礙;未來心還沒到,你在掛礙什麼,了不可得。如此三心了不可得,怎麼不可得,你就是做不來,天天還是掛礙,解脫自己的煩惱,要這麼做。
如果起了想,想到昨天的事情,想昨天幹嘛!已經過去,不要想了。想明天幹什麼,明天還沒有到來你在想什麼,不要想了。有位同學在任運這個心,他說有感覺一個因緣要靠過來,要不要採取什麼行動。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還沒到,要不要採取行動,你應該會知道怎麼回答:放下!放下!未來還沒到,不要去預防那個因緣,若因緣來要面對時,那個時候再來處理。要怎麼處理?來時當下的現在之心,它知道怎麼辦,就以這樣子心態處理事情,那不是很自在嗎?
為什麼你們修行修得那麼辛苦、困難重重,佛法講得都很真實,用的人要有智慧和魄力,所謂魄力就是你願不願意打死念頭它,有個理智說打死它,有個說拜託讓我想一下,兩個天天在吵架,怎麼辦?談不攏。所以禪宗的心地法門很重要─不通商量,不要再一問一答,一再來求情,打死念頭它。
昨天我們同學說和無形的要不要商量、溝通,我說溝什麼通,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要溝什麼通,有溝通就永遠沒完沒了,修有為法的人就是這樣,不懂《金剛經》的經義,《金剛經》講空,講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都不可得,還有什麼溝通法。不溝通事情就不能解決?不能解決就慢慢解決,業還沒有要空時,障礙就是成就你的道業,到底這樣對不對?
讓你溝通,問題解決,不障礙你就不能長進,講得不好聽是高級乩童,實非修行人。溝通了,讓苦主身體沒有病了,有的人病好就再去造業,以前不能喝酒,血壓高,又是肝病,什麼病的,突然間菩薩點鐵成金,肝變得很強壯,馬上又去喝了,這種您救他有什麼用。要他徹底覺悟,障礙就是讓他、讓你徹底覺悟,你現在溝通:拜託你不要再障礙他,不要再障礙他,他還是這個老樣子,他堅忍的力量沒有被逼出來,業力沒有打出忍功來,那有什麼用。
39.幫人不能以溝通方式
這一件還沒有完結,掛到下一世再還他好了,下一個再來找您呢?那你不是天天在溝通,金剛經教你無為法,你又在溝通,你要讀《金剛經》,讀《金剛經》的人怎麼會想到這種事情,我也有啊!常常出現這些念頭什麼的,當然我不是像你們去幫他寫消災,我常常念頭起,念頭起歸念頭起,當不知道,這樣以後就沒有這種事情了。若是天天溝通,自心怎麼定住,要六親不認,不通商量,禪宗就是這麼不通人情,對外面的眾生不通人情,這樣對你的心才能堅定。
哪個時候表現你的慈悲,看到眾生有苦難,對他的症狀去處理,不是對他的業力,你處理症狀,冤親都要平等觀,不能對付冤親,你說這個是我的同學,要保護他,保護他不是打別人來保護自己人,用你的方便法,來保護他,你要把他打死,我就讓他不死,像你在受報時,佛菩薩在保護你一樣,要沈下去又浮起來,業力要報,讓他出口氣,他就是不會把你打死,因為佛菩薩在保護著,打不死的,留下最後一口氣,那不是兩邊都好,打你的人也出氣,就是不能要你的命,我被打幾下總可以的。
40.如來無心於一切法
經云三心了不可得,無心於彼此,而能應一切。最後引《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作一總結:「如來在定無心可轉,無心所行,無心伺察,無心遍行,無心可增,無心可減,無心散亂,無心可高,無心可下,無心攝護,無心隱密,無心隨順,無心違背,無心沈下,無心動轉,無心喜悅,無心愛箸,無心分別,無心離分別,無心計度,無心隨識流轉,無心依止眼耳鼻舌身意,無心依止色聲香味觸法,無心於彼法中行,無心於彼智中行,無心於彼過去觀察,無心於彼未來觀察,無心於彼現在觀察,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如是安住三摩地中,心無少法而可生起,然於一切法中,以無礙知見,而常隨轉都無發悟,如來離心意識,於定分位亦不減失,復常施作一切佛事,然無發悟。」
(2007.12.23.講於法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