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如何利用《金剛經》來修行(19-6)
               --
十六品  能淨業障分

  (本篇文章為張玄祥居士所撰,未經同意,請勿引用轉載。)


四、金剛經經文解釋

第十六品 能淨業障分

(五) 如何利用金剛經來修行(續)

4.「若復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

 

一佛出世,何以功德如是之大?因諸佛如來真實常存,應身三界現五種法身,度一切眾生。何等為五:一者實相法身,二者功德法身,三者法性法身,四者應化法身,五者虛空法身。所以有名即為實相法身,實相真如指一切萬有之真實,真如與實相,同體而異名,就假諦之妙有而言,即稱實相;就空諦之一如而言,則稱為真如。所以名為功德法身,為度眾生施功積行萬善備足,是故名為功德法身。法性法身者,達悟一切法,相理無不周。從竟生於空解,空解滿足從竟得名,稱為法性法身。何故名為應化法身,如來出世備應五道善惡悉現,物無不濟從化物得名,是故名為應化法身。所以復名虛空法身,虛空無邊,法身無邊,虛空不可度量,法身亦不可度量。如來之身猶如大虛,為度眾生應身五分。故知如來無生無滅,諸法亦爾,為度眾生佛現法興。

 一佛出世何以功德如是之大?我們知道釋迦牟尼佛曾經供養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為什麼你誦《金剛經》、受持《金剛經》的功德,比釋迦牟尼佛供養那麼多的佛還要大,其差別甚至不能用算數譬喻來說明、來比較?這可見你自己成佛有多麼重要!這裡的佛不是如來佛,只是覺者而已,因諸佛如來真實常存,應身三界現五種法身。如果你真的誦《金剛經》、受持《金剛經》,未來有一世你一定會成佛!《金剛經》裡面講得很清楚,一切諸佛都從此經出。你如果不研究《金剛經》你不是未來的佛,還沒有到那個機會、到那個時間點,你誦了《金剛經》,懂得它的理念,也去受持了,你就已經種了未來成佛的因,不管你以前修什麼乘都好,你只要接觸到《金剛經》,就是播下未來成佛的種子。

為什麼這個功德這麼大?因為,如果你用《金剛經》的理念去修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五分法身,而能夠成就的話,就能夠度一切眾生!當然,修學五分法身的過程中你也在度眾生,只是功夫還不夠、智慧還不圓滿。如來度眾生為什麼能夠廣大無邊,而且很自在?因為衪不動而動,衪住在清淨無為的法身之間,誰憶想衪,衪就化身出去,衪根本不必動念,我們要學的就是這個功夫,只是坐在那裡,就可以度盡一切眾生,如來的境界就是這樣子。學佛法,如果學不到《解深密經》、《華嚴經》的境界,那不行!這樣你不懂佛的功德如何殊勝。如來所修證皆為一切菩薩所依。如來怎麼成就?方法、境界都擺在你眼前了,我們看了正確的道路、修法,知道原來佛是這樣成就的,接下來你要去學衪。《解深密經》、《佛地經》把佛的功德都寫出來,裡面有一個功德相就是「一切菩薩所依正智」,衪所做的事情,就是我們要學習的方法跟境界,所以但有一佛出現時,功德就很大,因為祂是一切菩薩所依止學習的對象,而衪又以清淨無為的法身應化度眾。以後,你就會知道原來讀誦修持《金剛經》是這麼殊勝

何等為五,講到如來的五個實際法身:一者實相法身,實相,如果以空來講,就是空寂法身,二者功德法身,三者法性法身,四者應化法身,如果以應化身來講,應化身是隨緣而化的,五者虛空法身,虛空是最根本的無相,如來一入滅,衪法身遍虛空。《金剛經》講到什麼叫最大身?有形有相的身就不大。最大身是什麼?就是如來無相的清淨法身,虛空有多大,衪的法身就遍滿,所有十方一切佛剎土都在衪的法身裡面,每一個佛都是這樣,同樣概括無量無邊的虛空所以有名即為實相法身,實相是有那個相,不管空相、有為相或者因緣而現起的一切法的相,依法而生的,就是實相。實相真如指一切萬有之真實,真如與實相,同體而異名,如果沒有因緣所產生的一個相,就是沒有真如性所現的一個相,你講實相也就沒有了,就回到第五個虛空法身,虛空法身無相,這個相就是真如而起的相。

什麼叫做真如?如來,有無量無邊的真如自性,因為衪什麼都證到了。凡夫有什麼真如?凡夫有六根、六塵、六識真如,他們都以六根看到六塵境,產生六識,這十八界,永遠能產生萬法,煩惱也在裡面,高興、痛苦都在裡面,這就是凡夫境界。凡夫也有真如,五根如實現那個境,就是真如所現,像眼根真如,眼根看到東西,這個東西是塵境,如實的現它的塵境,眼根可以看,東西可以被你看,你用眼識來認知被你看的東西,這三項凡夫也有,有的人說這就是佛性,這麼說也太低估佛性了,不能講這個是佛性;如果你硬要強調它是佛性,也不算錯,因為它是真如,但是,這樣就不必修了。你說這是佛性,肚子餓了要吃飯,熱了要脫衣,如果這樣就是佛性,那大家都不必修了,我們用在六根、六識,專門找這些功能就好了?不是!你還有天性、善根性,上去有八背捨、九次第定、十遍一切處、…,你還有初禪的有覺有觀的真如性、二禪的喜俱、歡喜心生起的真如性、三禪身體充滿氣,樂俱禪的真如性、四禪的一境性,再上去還有四空處定、無想定的眾生,有無想的真如性,再上去有三三昧的空、無相、無願真如性,這些還是在講解脫知見的真如性,再上去陀羅尼門,要會講咒語,才真的有一點佛的味道。

就假諦之妙有而言,即稱實相,在華嚴宗講三觀,假、中、空三觀,觀一切實相裡面有假相,有中道能觀實相,但是,不執著它,它根本的空相。一切世間相,依法而現的就是實相,你要修行,所以觀實相為假相,不要太在意。譬如你叫什麼名字,這只是一個假相,把你和其他人區格開來,人是一個通稱,一談到個體就要有一個假名,分張三、別李四,這是假相,你不要在假相裡面斤斤計較,修行不能斤斤計較,你一起分別心,有假相現,你就會起煩惱。有的人說第一關要修六根清淨,要怎麼修?你看,要有看沒有到、你聽,有聽沒有到,那我到底要做什麼?不是很寂寞嗎?過去你也許不知道什麼叫修行,經典看一下,都是告訴你第一段的修行,要捨識用根,六根對六塵境,所產生的六識,不要去分別,這樣你才不會入煩惱,修行第一階段就是這樣。

六根清淨不好修,但是,是修行的第一階段,有的人心裡總是有一把尺,用來測規矩、量方圓,執著一個有為法,這樣怎麼修?愈修愈糟糕!佛法不是這樣講的。佛法第一階段要捨識用根,無論我看到什麼事,我不加以評論好壞,我知道你在做這件事,好壞跟我沒關係,這樣才是修行。你還沒有行菩薩道的時候,不要在意別人的行為,不管人家做什麼,你都很自在;你要行菩薩道,希望校正他的行為時,那才需要開口發聲。修行這麼難,難,就是因為你心裡面有一把尺,自認是員警、俠士,要有正義感、要有對、錯分明的心,所以愈怎麼修也不進步,自己抓一法要校正別人的一法,永遠都沒有辦法回歸清淨,回歸到原來清淨,要用實相觀、假相觀。

《金剛經》裡面講實相、一相實相,你要有能力去觀一切相,但是不執著它,如此便是實相。這是大乘佛法的法印,如果你做不到就先觀假,觀心裡面所起的念是假的,我看到眼前這個法,我心裡很不舒服,很不舒服就把它看成是假的相,功夫不行就先觀假相。你要有功夫的話哪裡需要觀它是假,修行,權宜也是法門,有一些是方便說、權宜說,不要把方便當成最後的目標,只是因為你現階段做不到,所以需要拐個彎,拐個彎以後,你也可以做到;智慧高一點的人,不必拐這個彎,「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他懂了,此後心裡起的念、起的影像或者打坐看到什麼相,他就是一概「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他不會去抓那個境,很直截了當;不行的、會講的、愛講的,就是還有執著,譬如有的同學參加禪修,我在定中看到什麼,你一講就是有執著,就是沒有做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有位同學在印度看到什麼異相,我跟他說你可以把它寫出來,他說不行,你教的,不能有法執,「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人倒有點像樣,他說可以讓我知道,讓別人知道就不必了。我說,好!好!隨便你,每個人知見不一樣,但這是好的知見。其實你修到一個境界,什麼境相都有,看不到,表示你心眼還沒有開,還沒有跨入另一個世界,看到了,也不要在意,真的也好、假的也好,反正就是那麼一回事情,你如果實相觀能做到,就直接修實相觀,實相觀修不到,就空、假、中三觀,方便去做。

就空諦之一如而言,則稱為真如,真如,是如果沒有因緣的話,就沒有什麼真如、不真如;佛性,如果沒有因緣的話,哪裡有佛性擺在那裡等因緣法起?沒有!有因緣才有對立的自性生、相現起,這些過程你要這麼去思惟,把內心的習氣毛病、外在的實際因緣都搞清楚以後,才能真正修行。真如佛性、佛光、寂滅、…,什麼名詞都可以,你要怎麼去看都可以,這就是一相化千萬名,你要知道哪一個真?哪一個方便?哪一個因緣?搞懂了,自己又控制得了,才知道要怎麼修;如果一下子不能做實相觀,你就方便,用三觀去觀,但重點是不能迷糊掉。所以叫真如的話,名為功德法身,功德是第一個先清淨,然後產生它無量的總總化相,譬如清淨真如,是無相,你看到這個境,它會顯現在你的真如性上面,那是功德法身所現的一個相,而別人為什麼現不起來?因為他們一團迷糊、一團混沌,就像一潭混水,映現不出來。你現在可以映照出來,好!照出來以後,就不要執著它,你一執著真真假假就不好,菩薩可以內心像一面鏡子般,現起千萬種的法相,但祂不會執著,如果不是為了眾生的話,祂不必執著。

這功德法身,為度眾生施功積行萬善備足,是故名為功德法身。功德,也可以說從空中現一切莊嚴有為相,如果做不到這樣,就是功德修得不圓滿。《解深密經》、《佛地經》,為什麼講如來最勝光曜七寶莊嚴場,是佛的報身居住的地方,有十八種圓滿的功德相來成就的,而如來大慈大悲大喜大捨的心,為了度盡一切眾生,衪怎麼來成就?衪就是顯現出最清淨覺─總德相,另有二十一種分別功德相,就是為了利益眾生才有這功德相,如果沒有利益眾生的話,一入虛空法界,什麼都沒有,有何功德相可言?功德相等於是一種如來神通變化中的一種變化相,都是為了利益眾生用的,這是基本功德法身

法性法身者,達悟一切法。一切法,當然,法有很多種,因緣裡面的煩惱法、妄想法、內在習氣不淨所起的煩惱法,有內在實際因緣感招的法,這些,有你的佛性法身,法性現起去跟它相應。譬如,以《解深密經》來講,聖人有三性,遍計所執性外,就是依他起性這個法性真如,依他起性以後,你內心不淨,無所不遍的起一切煩惱相應,才有遍計煩惱。剛開始的第一念空,大家的佛性都一樣,感招一切境,凡夫感招以後就進入煩惱,有第二念、第三念、第四念、千萬念的煩惱性隨起;聖人依他起性以後,這個相起來了,看是看了,沒有分別,因緣完了,滅了,也不去罣礙,以後,你如果修證到突然間冒一個念頭,你也不置可否,隨後這個念頭下去了,這就是法性法身應法,這時你沒有遍計所執性去執著,你就有解脫的知見、解脫的能力。

修行很多時候心裡面是真真假假,菩薩會考你或者在夢中考你,有的人很執著,就會在夢中罣礙不好的事情,比方夢中就發生瓦斯冒火了,還得了?他就很罣礙,這是不是壞兆頭,最近瓦斯要冒火了?胡思亂想,愈想就愈害怕,這煩惱就是這樣,這就是遍計所執。夢可以當真嗎?不要理它,就沒事!真正解脫的人就是這樣。心,不可能不應緣,因緣來,你應緣還是會起法,你不去執著它,不管是真的、假的,它都會滅,這是依他起自性的法性身;但這樣還不夠,因為你只會應緣,依他起性而已,你最原始實性那個如來的真正的佛性,還沒有開發出來,你不可能遍照三千大千世界或是虛空之間一切世界,你看不到,只有如來才看得到,我們離圓成實性的境界,還好遠、好遠,無法想像那是什麼境界與現象?我講過,你唸了《療痔病經》,可以產生七世宿命通,聽起來好像很好,七世宿命不叫通,要八萬劫內眾生的因果報應都知道,才叫做宿命通。咒語認真唸,看哪個時候可以體會一下七世宿命智。

佛法真正神通要心清淨才會現,要現,就像如來那種神通,才是神通,衪圓成實性所現的十方世界都在衪心中、眾生無始劫以來的因緣果報,衪都清清楚楚,回到圓成實性的話,就是這樣的清淨自性,這部份非大菩薩、佛不能體會的。但是,我們可以體會法性法身,眾生起個心,你可以感覺他起個心,眾生起個煩惱,你知道他在煩惱,這是你佛性的一部份,就像你肚子餓了,知道要吃飯,天氣冷了,要加衣服一樣,都是佛性,但是,不要把這些當成很偉大,那不偉大,每個凡夫都可以,有的人說僅僅這樣就是佛性,那大家還修什麼呢?那我不已經成佛了。這樣想就糟糕了!很多無知的人,讀了三五篇文章,認為佛性僅只如此,天天抓著這個就是在修行,這樣就是誤導眾生了。

相理無不周,相是事相,事相是因緣法,理是空性、佛性,這因緣才能起法的,你要能夠全部懂從竟生於空解,要究竟,產生空解,空解就是你對相不執著它為真,就能夠住在空的這一邊,住在空,你就不會去鑽牛角尖、不會用心去思惟,去害怕、煩惱,空解滿足從竟得名,如果你能夠證到真正空三昧的話,才是究竟。修菩薩道,我們希望大家能修菩薩道,是空、無相、無願這三昧要去修證,《金剛經》開始也在講離四相,用忍辱波羅蜜去修、用般若智慧去修,也是在修這三三昧相。空、無相、無願,修證到空相,你就有初步的解脫,修到無相三昧,你就有實相觀的解脫,你可以看、可以聽,但不會煩惱,如果還不行,你就避著六根、六塵,不要去接觸外境,像鴕鳥般眼不見為淨,這樣修行,當然比較累一點,不得已而暫時為之,根基比較不雄厚的人就這麼去修,待將來你練得心如如不動,看到很多、聽到很多,而能裝聾作啞,這是實相觀。這裝聾作啞是真正自然做到的,不必刻意盯著自己甚至去忍,你不會講什麼,沒把它當成一回事情。

何故名為應化法身,這只有三地菩薩以上才有應化法身。三地菩薩有一個化身、五地菩薩有三個化身、八地菩薩就不得了了,多了,大菩薩是千萬億,像釋迦牟尼佛一樣千萬億。如來出世備應五道善惡悉現,如來現一切身無有差別,如來不是只有現佛、菩薩身.衪六道眾生等流身都現,雖然不免跟六道眾生邪行,表現不當的行為,但是,跟佛的法身清淨並沒有兩樣。我們以為好的東西才是如來、才是菩薩。如來要度化哪一類眾生,譬如衪要度地獄眾生,衪就化一個地獄眾生,衪也受果報去地獄,化導那些眾生;度畜牲道,衪就變一個畜牲的眾生,去畜牲道裡面去,去為與祂有緣的畜牲道眾生說法,這是衪的應化身,而二千五百多年前出生的悉達多太子,這也是衪的應化身。

所以,現菩薩身、神成的身、六道眾生身,無不是佛所化現的應化身,祂的應化身是很多形式,你要知道,物無不濟從化物得名,是故名為應化法身,復名虛空法身。因為虛空,是衪的最根本修證到的,什麼都不執著的話,就歸入到虛空,如果你還有一點點不清淨,就回不到虛空,為什麼我們在講《解深密經》最清淨覺,沒有比衪更清淨的,沒有絲毫的微塵,衪跟虛空一體。在十持心裡面,有一「清淨自心,無毀虛空」這樣守戒律,不損虛空。虛空跟我的戒律有什麼關係?你戒律全部清淨了,就像虛空一樣,如果你犯戒了,產生一個汙點、妄想,就像虛空現了一團烏雲一樣,虛空就破解掉了。虛空就是清淨法身,清淨法身,是最清淨覺的如來才有的,我們盡量學,不是說我們可以跟如來一樣的,但是起碼概念要懂。

虛空法身,虛空無身,法身無身,法身無相才無邊,如果有形相,就有一範圍。你看須彌山王,水面上八萬四千由旬,水面下又有八萬四千由旬,加起來十六萬八千由旬,不是很大嗎?能由口裡講出來的,就不算大,也就是《金剛經》講的,有身不為大。那什麼最大?無相身最大,法身最大,因為它可以遍十方虛空,十方一切佛剎土,它都包括在內,這才是大。我們的佛性也可以做到空的一面,如來有,我們也有,但是,我們的垃圾一大堆,還不清淨,我們的虛空破滅掉、不存在,我們要學習。

虛空無邊,法身無邊,虛空不可度量,法身亦不可度量。如來之身猶如太虛,為度眾生應身五分故知如來無生無滅,本身法身無身無滅,雖然,因緣應化什麼身,那是因緣所化的,諸法亦爾,為度眾生佛現法興,有興等於沒有興,有法起等於沒有法起,對衪本身來講,應化身起,是因緣。因緣到底時間有多長?時間到了,會化滅、沒有了。清淨法身,不增不減,應化無量無邊的應化身,隨緣而化,但是,因緣盡了,它還是當下化空。我們進一步瞭解如來五種法身相,除了五分法身以外,你又進一步學到如來五種法身相。

 

5.或有人聞,心即狂亂,狐疑不信。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若是有人一聽聞《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名,心就狂亂不已,不是小鹿亂撞,是心有點懷疑、煩燥、惶恐不安,這就是業力使然你為什麼會有這個心呢?人家叫你去誦《金剛經》,你去誦了以後,抱著一個懷疑心,可能嗎?我可以成佛嗎?我可以如何如何嗎?誦《金剛經》還好,還沒有講到神通,並沒有提到你誦完後,智慧、功夫馬上增加六十甲子的功力,有些經典講你誦這個經,你所有的業立時銷滅,他懷疑有可能嗎?你誦這部經,可以修證到菩薩境界十方國土自由來去,他說有可能嗎?抱著懷疑心,對釋迦牟尼佛所講的話存疑。我們講過,釋迦牟尼佛所說的話,是真語、實語、如語、不誑語、不異語,講出來的話,是真的這樣就是這樣,因為衪有無量的神通,又有無量的智慧,話不是隨便說的。

你為什麼誦此經後會起懷疑?因為你過去沒有親近、供養佛如來,也許修了外道法,不懂佛法,對佛的信心,不知道怎麼起信。有的人一聽到佛就很高興,有的人聽到佛沒有感覺,更不用講恭敬供養,這就是沒有過去世的因緣;也有的人雖有過去世的因緣,但不是很深,這種人大概都會到外道、邪道裡面去繞,繞了大半天以後,很勉強的跨入修佛法的門檻。自己有這種經歷的,都要好好懺悔,好好懺悔過去的業障,今生有幸能夠學佛,就要發大心積極去做。

此人罪業真是深重,如果有這種懷疑心的話,其業力是很重。前陣子有位大陸的網友,說他開始學佛,就是誦《地藏經》,腦筋就起了很壞的念頭,覺得這個經典不好,或者一看到佛像莊嚴就想到男女之間的關係,把他弄得心裡非常害怕,這表示修行遇到魔障,這個魔就是障礙你,不讓你對佛像產生好感、不讓你對經典產生信心,他是在破壞你,讓你不敢再想、再誦。如果你沒有智慧的話,拼命壓制自己的念頭,不敢想,搞得神精兮兮的;有智慧的話,知道這是魔相,不能當真,我佛像還是要看、經典還是要讀,不要逃避它,這是因為誦經有效,才會引來這種障礙,這個障礙也是你過去罪業深重所感招的。

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這時你要怎麼去化解?信佛,衪一定會摧毀一切不好的過去的因,那是罪業深重所感招的,這段是在講這些。當知《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經義有不可思議功德,怎麼個不可思議法?能於今生超越罪業、能成覺者,未來某世就能成如來佛。但是三惡道重罪之果報亦不可思議,這裡面有很深的意義,每個人所得到的業報,如果是三惡道的業報,也不可思議,並非把經典是正的,把果報當成魔障是負的,這兩個都有不可思議的力量。經義跟果報之間,不是絶對那一個力勝,要看你的智慧、信心,你有智慧的話,你會利用不可思議的經義來破解不可思議的果報現象,這才是學佛的一個根本目的,如果你不能做到這樣,你學佛是沒有瞭解佛經的能力,也沒有福德碰到善知識來善導善誘、諄諄教誨您,讓你在浮浮沉沉、信心不堅定之際,馬上再產生信心。

 

有部方等經名為《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經中師子吼菩薩摩訶薩說:「世尊!是陀羅尼呪,八百萬億諸佛所說,我今說之。若有謗此呪者,即為謗此諸佛如來。已謗此呪者,世世與道不成不出三界。何以故?是呪能令失心者使得本心。是陀羅尼呪一經於耳聞以書寫,不食酒肉齋戒自守,去離論戲,不入憒市,常行大慈、貴於坐禪,是人或從無量劫來三障重罪,聞此呪已,至心受持,日日讀誦,經念不忘,是人乃至菩提,不墮三塗。」

現在來介紹這部方等經,名為《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先懺悔滅罪,心清淨就是莊嚴,才會成佛,成為覺者的佛,經中師子吼菩薩摩訶薩說:「世尊!是陀羅尼呪,八百萬億諸佛所說,我今說之」。你看你唸一遍咒,這個咒是有八百萬億諸佛所說,等於你可以連結到八百萬億佛的心中去、衪的法身裡去,這個功德多大?是很大!若有謗此呪者,即為謗此等諸佛如來,何謂謗?就是疑心你這個咒語真的那麼有效嗎?起懷疑心,甚至講一些負面、批評的話。「已謗此呪者,世世與道不成不出三界」,如果你在過去世,已經謗了此咒,那你每一世間修佛法,沒有成就,道不會成,怎麼修都出不了欲界、色界、無色界這三界。 

「何以故?是呪能令失心者使得本心」,你的心為什麼會失去?二地菩薩,有失念的煩惱,這個念頭常常忘記,這也可以說是一種失心的現象,也是消業障的過程;而這裡的失心,主要是在講精神不好、耗弱,現在的名詞是燥鬱症,心慌意亂,神經兮兮,不能安住,叫失心。你唸這個誦,能夠讓這個心不安、不定的人,使得本心,把我們真正的心找回來。「是陀羅尼呪經於耳聞以書寫」,你對這個真言,能夠耳朵聽到、再書寫,這個功德很好,可以讓你失去的心,慢慢的找回來。陀羅尼是什麼意思?就是佛、菩薩,他們修證佛教的道理,把最精義的名詞,累積累積,壓縮成一個簡單句子的意思,你只有唸這簡單的幾句連結而成的無上佛法精義,可以得到你要的成就。有個現象很奇怪,譬如你用中文唸清淨清淨,你覺得有什麼稀奇?心還是一樣亂?但用梵文唸清淨,你認為有力量,這是我們凡夫的分別心在作祟。其實你唸嗡!清淨清淨,照樣會清淨,因為你不懂,才會認為它高深,懂的話,原來這個梵文就在講清淨,你唸清淨清淨,你唸久了,真的不會有煩惱、你煩惱的心就會安祥下來。

這個陀羅尼,就是這樣簡單,不是沒有意思,是有意思,把簡單的幾個意思連結起來,它就是一個真言,你聽了,能夠書寫或者弘揚給別人,那這個功德很大。這裡要講的咒,持這個咒的人,「不食酒肉,齋戒自守」,很多人剛開始學佛,不知什麼齋戒,以為我吃素就是齌戒,不是這樣,普通的齋戒,就是過午不食為齋戒,過了午時就不再吃東西了,今天心清淨、無為,沒有不好的行為,尤其在家居士,一齋戒,當然要去掉淫欲心,居士如果還有男女之事,這幾天就要守齋戒,隔離、獨居自己的身體,叫守齋戒,當然出家師父是天天守齋戒,這是對在家居士而言的。「去離論戲」,不要耍嘴皮子跟人家辯論,大家用自己有限的智慧,表達自己的看法,互相不相上下的辯來辯去,這在修佛法上稱之為戲論。只要你動口就是戲論,修無上心法就不要在那裡辯論,懂就懂、不懂以後也會懂,知道別人不懂也不要跟他辯,去遠離論戲。

「不入憒市」,不要到熱鬧的場所去,不要去逛「微風」、101,好好的在家裡一坪大的範圍打坐修行;「常行大慈、貴於坐禪」,這個大慈是我們的一個目標,要做起來不簡單!大慈,要無緣大慈,沒有因緣的人你也要度他,跟你有因緣的,更要責無旁貸的度他。沒有因緣,就是看到了,這個人很可憐,你具慈悲的話,就去救他,或是人家間接因緣帶來的,那你就幫他一把,然而有時候要幫一個人,業力很難!業力不可思議,以後我們再來講,業力怎麼不可思議法。常行大慈只是一個目標,世尊鼓勵我們盡量有緣、無緣,都要常有行大慈的心,但是,你要有能力,每個人的業力都很重,什麼無緣都要去管一下,這也不能一廂情願,你要有神通,你要有金剛身心,而且講出來了讓他們受用、能夠改。

我們現在一般講度人,多半救人家的病,他有身體的病,治好了,他屁股拍拍走人。另外有的人,給你些供養、餽贈,好像是這就已經報答你了,之後他就是不來修行。我們學佛法度眾生,不是在於人家的供養,最重要是他要來修行,他沒有供養都沒有關係,他能天天來修行,這樣我們幫人才有意義。你說要無緣大慈,對!但是,很多時候能力還是受限制,就像觀世音菩薩是最大慈大悲的,眾生那麼苦,每個人那麼苦,衪在因緣不成熟,衪也不會示現。我常常講你們有時候拜懺、誦經,好像很用功,為什麼沒有感應?上佛堂也不齋戒沐浴,我剛開始在上香的時候,有時候會流鼻涕,手稍為擦一下,再將這個香供上去,奇怪的是那三支香就掉下來,因上供不乾淨故!上供要乾淨、要很恭敬。是你沒看到菩薩、佛,但隨時都有佛菩薩,所以要有恭敬心,你不要這裡鼻涕擦一擦,什麼甩一甩的,就去上香,衪看你修行程度差太多,衪也不會示現給你看。

你說我也擤鼻涕啊!怎麼做也沒關係,怎麼你上的香會被丟下來?這就像有個故事,一個水池,池中蓮花會散出香味,有一個人走過來,聞蓮花說好香,他就湊過去聞一聞,摘一朵花走了。後來又來了一位號稱修行人,他看到蓮花開得好,也湊過去聞它的香味,結果護法神就示現了,你幹什麼,怎麼可以偷聞香?我偷香?剛剛那個人還摘花呢!我不過聞香而已,你都不教訓他,卻講我?為什麼標準不同?境界不一樣!如果你長期誦經拜佛,都沒有什麼反應的話,代表你程度差太遠了,恭敬心不夠,沒有護法神理您。所以你在佛堂要沐浴淨身,穿新衣服,至少穿剛洗乾淨的衣服,再上佛堂誦經,盡量不要打妄想,能這樣如法的話,你就無事不辦,恭敬心顯現在你的行為上,你誦什麼經其實都一樣,都會有很大的好處。如果你要誦了,好久都沒有反應,智慧也沒有增長,病也不會好,那你要去思惟一下,到底我做的,哪裡還欠缺了什麼?

貴於坐禪,什麼是禪?心的動向叫做禪。禪是一種不可思議境界、安祥的境界、寂滅的境界,這種是無相的法身,法身無相的境界,你要講禪也可以,是不可說的禪。但有時候,我們修行過程之間或是你感應眾生因緣之間,所示現的一些心、一切境、所體會的一些念頭都是禪。禪不在坐,坐禪是你去培養這個能力,從打坐、靜身之間,身體靜止下來,去體會心中種種變化,如果有碰到因緣起什麼念、碰到逆境起什麼障礙,你坦蕩蕩面對這個境,不去執著,這就是坐中觀禪心,可以一方面看你的內心,是不是夠清淨可以面對這個境?二方面觀周圍之間的因緣怎麼進展?任它怎麼進展你也不要插手,知禪境以後,不要用有為法去相應。講到金剛經義不可思議,你為什麼要去四相、要修忍辱、要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用一法,你愈放空,事情的轉機愈快,你愈心慌意亂,那佛菩薩要幫你也沒有辦法,因為你心慌意亂,心就變成一圈圈的漣漪,不清淨的心湖,佛菩薩要幫你也沒有辦法,這是你業力顯現,好的境界,你可能會安住,不好的業力一來,你就心慌意亂,心慌意亂之下,剛好讓業成就;你愈放空,菩薩、佛才可以跟你相應。

我一直告訴你們,要修清淨、無為,無為、清淨,這麼一直提醒自己,清淨、無為做得到的話,佛的法身才會跟你相應,你才有辦法去轉你的業力、轉你身體的病痛,不是天天看醫生就會好,最重要的就是那個因,要讓菩薩幫你的機緣成熟比較重要,菩薩幫你是從你根本的業去解決,之後你隨便看哪一個醫生都會好,真的是這樣。你不要本末倒置,認為這個人把我的病治好了就是神醫,其實是已經經過了多少折磨、熏習,到最後,佛菩薩臨門一腳,讓你去看一位醫生就好了。你說這個醫生好,其實前面看的醫生,都是慢慢讓你的業力消下去,消到最後,也沒開什麼特好藥給你,隨便開一劑你就好了,這是過去累積下來的因緣,我提醒你們一下,最根本身心的病,還是要靠佛功德才能夠滅一切罪業,不要本末倒置。

「是人或從無量劫來三障重罪」,三障就是身口意三業,所造的重罪,無量劫,是不可說、無邊、無量的時間,這麼長時間以來所造的重罪,聞此呪已,至心受持,至心,就是很誠心的,要淨身、沐浴、著新衣,帶著清淨心到佛堂去唸,日日讀誦,「經念不忘」,唸過的重點都能夠不忘記,甚至記憶力好一點的,整部經都可以背起來,「是人乃至菩提,不墮三塗」。不要說今生那麼短,有可能證菩提嗎?菩提就是覺悟,覺悟,就是不受你的業力的影響、不受煩惱來幹擾,這就是菩提。只要能夠解脫痛苦、煩惱就是菩提,菩提就是佛,這個佛是覺悟者,不受煩惱來影響、不隨你的病痛來影響,起碼你誦這部經,不會墮到三惡道,不會墮到畜牲道、餓鬼道、地獄道這三塗裡去,起碼你還可以做人、升天。當然,你今生如果學的很好的話,那不一定要升天,可以再來人間行菩薩道,學佛、學智慧,這是經典裡所說的。

下面介紹《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不是滅罪就完了,還要成佛,要成覺者,有時又稱《解脫經》,可滅無量重罪。這部經談到咒語的是獅子吼菩薩,我們把這一段摘錄下來。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雲:師子吼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無二無三,是方廣經典,諸佛之母,菩薩大道,學者眼目,攝諸邪見,救護失心,離三惡道,開無上菩提門,進諸聲聞趣於大乘,我當以大陀羅尼呪以守護之,淨持戒行修學是經亦當護之。或復有人敬是經典修行七日,或有惡魔欲來惱亂,使諸惡魔不得其便。世尊我護是經令得久住盡菩提性。佛言:善男子!汝護是經即護三寶,亦護行教者。爾時師子吼菩薩,即於佛前而說呪曰: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云:師子吼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無二無三,這裡在講佛、法、僧,一還是二,還是三,如果究竟的人說是一,如果不究竟的人才去分佛法僧為三,你說佛就是佛、法就是法、僧就是僧,為什麼三是一呢?其實究竟的人,三就是一,不究竟的人才有佛法僧三分別。上面問了很多問題,因為要行大懺悔,是方廣經典,諸佛之母,菩薩大道,學佛者眼目,攝諸邪見,如果有一些人走錯路了,能夠好好的誦這部經,那這些邪知、邪見會慢慢去掉,把他失去的心救回來,或者你今生還沒有修行心就錯亂了,或是碰到障礙心也錯亂了,這些都是有過去三惡道的因,這一部經在《大藏經》裡有,但是漏了好一大段的字,後來從《敦煌石經》出土後才補回來,所以你如果看大正藏的話,裡面缺失很多,我們以後印的話,會用完整的版本。

下面列出的咒就是在救護失心,離三惡道,開無上菩提門。無上是最高的,菩提門就是覺悟一切因果輪迴的這些法,心裡面的這些障礙,如何脫離的這些法,進諸聲聞趣於大乘,先得到聲聞、辟支佛的境界,然後,再轉入修菩薩道的大乘佛法,我當以大陀羅尼呪以守護之,淨持戒行修學是經亦當護之。如果你誦這部經,或者你守淨戒修學這部經,師子吼菩薩摩訶薩,衪會用這咒語來護持你;或復有人敬是經典修行七日,很恭敬的來修這部經七天,或有惡魔欲來惱亂,因為你有三惡道的因,一定是曾經在魔道裡面待過好久,很難出離,你誦了這部經,你就要出離三界,惡魔就會來障礙你。你修得不夠好,魔不會來障礙你,你修的好一點,他就會來障礙你,如果沒有人理你,未必是好事,所以有人來障礙你,你反而要高興,表示你修得還差強人意,你不要自艾自憐我那麼那麼倒楣,碰到這些事情?像你是個窮光蛋,黑道不會注意你,如果你是個有身份有地位的企業家,壞人就打你的主意;修行也是一樣,你修得差不多了,這個魔就要來障礙你,如果你真能夠跨過這個障礙,表示你功夫不錯、智慧夠,你要高興,你不要怪人家來障礙你。

有位同學說,有東西在障礙他,他很氣,你怎麼老來找我麻煩,實在不可理喻?跟對方要分辨道理,冤親債主的話也一樣,你以前傷害人家、污辱人家,逞一時之快,現在人家來障礙你,你要慚愧、細心懺悔。以前你不懂佛法,現在來聽《金剛經》,要懂佛法,人家障礙你,你要抱著慚愧、懺悔的心。我們另外有位同學被障礙的話,他就心想:你高興就好,只要你滿意、高興就好。像這種心理這就對了,不要呈現不願煩。你被冤親債主捉弄的時候,你要有這種心態,我慚愧、懺悔,讓你高興就好,你不要有不平的心態、抗拒的心態,說:你不要來了、不要再來吵我。等到有一天,你定力夠了,智慧足了,他也不會再來找你,因為他也成就了。你要有這種心態,受魔難未必不好,一方面考驗你有沒有智慧,二方面考驗你學佛學了多少,智慧,有沒有學到?魔障,不是不好,像釋迦牟尼佛要成佛的時候,還是要受到魔考。師子吼菩薩摩訶薩,祂也會使諸惡魔不得其便。世尊我護是經令得久住盡菩提性,令這部經永遠住在世間,菩提性永遠在我們修學佛法人的心中,這部經,是師子吼菩薩發願所守護的。佛言:善男子!汝護是經即護三寶,你光護這部經就是護持佛法僧三寶,亦護行教者,也像護釋迦牟尼佛的教言一樣的,功德實在太大了。爾時師子吼菩薩,即於佛前而說呪曰:

南無 佛陀 南無 達摩 南無 僧伽 怛咥他 嗡 阿亶地 陀羅尼 多陀呵 阿伽闍尼 婆毘 薩婆 達摩尼 婆毘 伊舍摩陀 毘婆舍那 毘摩羅 修鉢離 達摩尼 佉那 婆樓 尼叉夜 多摩隸 遮隸 睺樓 睺樓 師鞞帝 曼哆羅 曼哆羅 沙訶

南無 佛陀 南無 達摩 南無 僧伽 阿亶地(輪迴之趣) 陀羅尼(門戶)多陀呵 阿伽闍尼(凡夫四種姓,裡面的最下賤的種姓,首陀羅之類的) 婆毘(產生) 薩婆 達摩尼(諸法,一切佛所說的經義、教義) 婆毘 伊舍摩陀(伊舍,諸聖;摩陀,像火在燒,意思就是說諸聖一股像火要燒的心,要度生) 毘婆舍那(舍那,指麻黃,你把麻黃剝了皮以後,浸到水裡面,這個皮慢慢爛掉,它一絲一絲很細,整個拿起來會發光,發光,如果照到什麼光,它就反射什麼光,它是引喻這種光,就像麻黃的光一樣;毘婆,就是光輝、光明) 毘摩羅(毘是遠離,摩羅,是不好的、破壞) 修鉢離(修,就是好的;鉢離,就是保護。修鉢離,就是好的一切保護它) 達摩尼 佉那(深的學習住來,深植入我們的腦中) 婆樓(就是諸聖人) 尼叉夜(把我們導向、教導我們、引導我們) 多摩隸(月桂樹,它轉成一種玉潔的話,變成成功、亮麗之意) 遮隸(行為、行動) 睺樓 睺樓(確實、如實的、著越的) 師鞞帝(興隆、興盛) 曼哆羅 曼哆羅(咒語、簡單的經義,連起在的真言) 沙訶(成就圓滿)。

 (2007.07.22.講於法爾)


[ 《金剛經》選讀 ] [ 經典選讀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