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金剛經》來修行(19-2)
-- 第十六品 能淨業障分(本篇文章為張玄祥居士所撰,未經同意,請勿引用轉載。)
四、金剛經經文解釋
第十六品 能淨業障分
(三)名詞解釋
1. 罪業
罪業nigha,指身、口、意三業所造之罪。據北本《大般涅槃經》載,一切眾生所造之罪有二,一為輕,一為重;心、口所造之罪為輕,身、口、心所造之罪為重。而惡業即指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常與害母、害父、害阿羅漢、破和合僧、惡心出佛身血等五逆地獄罪因並提;與此十惡相反即是十善業,造十善業能生欲界天。《無量壽經》傳入中國早於《金光明經》,故僅說殺、盜、邪淫、妄語、飲酒等五惡,此即五戒之由來。蓋佛教關於惡業之說法,由來已久,稱此等破壞人倫秩序之行為為惡業,係原始佛教乃至大乘佛教之一貫思想。
罪業nigha,指身、口、意三業所造之罪,身、口、意三業也有善業、惡業、無記業,因為是罪,所以當然是指不好的惡業。以這罪來講,並不僅指犯的過錯,也包括你跟眾生之間的恩恩怨怨,當然有恩也是一個麻煩,牽扯不休,愛得不得了,不能解脫,如果結了惡緣,跟你過意不去,要找你算帳,障礙你修行。我們說身、口、意三業,能夠招感不好的果報的都稱為罪,並非你犯了什麼錯,有個管賞罰的誰要來罰你,最重要的還是你自己的心,如果心徹底清淨了,無執著,那這個罪業不成為罪業,阿羅漢他們就是這樣子,能夠修到內心不執著一切境的話,過去的業雖還未消掉,但已不能感招這些阿羅漢心起煩惱,所以他們能夠得到自我的解脫。
據北本《大般涅槃經》載,一切眾生所造之罪有二,一為輕,一為重,重的是犯了性戒,就是我們的自性會被障礙,另一種是比較輕的,都是跟眾生之間的瓜葛,比較輕的過節。《北本涅槃經》記載心、口所造之罪為輕,起心動念,有不好的念頭也是造業,這種罪比較輕,但是,這是對凡夫而言,並不是心所造的罪,一定是輕的。如果起心動念,可以讓一切業,馬上成就的話,就像是心眼開的這些修行人,起心動念都可以成所作辦,甚至可以殺人,傷害眾生身體,那這一定是重罪。比方一個人心眼開了,他很怨恨某個人,起了一個咀咒心,咀咒對方出去被車撞死算了,結果,對方出門真的被車撞死了,那是你心起,讓他成就這種現象,這是殺人罪、是重罪。這裡講的心,指的是沒修行的凡夫心,起的一些不好的妄念。凡夫起心動念,對對方來講,並沒有直接的影響,不至於馬上造成果報,充其量口頭罵一罵,造點口業得罪了誰,這些都是跟某個個人之間的過節而已,你罵他、他罵你,結個惡緣,如此而已,所以罪業是輕。
身、口、心所造之罪為重,如果你心有這個念,嘴巴也講了,然後身體又去執行,做的都是前面我們提到的五戒或是菩薩二十八戒中前五戒,那這是重罪,為什麼?因為侵害到眾生的身體即是重罪。而惡業即指殺生,殺害對方的身體;偷盜,偷盜對方的財物,這些都是行為;邪淫,侵犯人家的身體;大妄語,就是未證言證,沒有修證卻自誇修證到什麼境界,這種是大妄語,都是屬於重罪。前面講的殺、盜、淫是重,妄語,如果你是犯大妄語,那也是重罪。口業有三,妄語、兩舌、惡口、綺語,反正你挑撥是非、出言傷人、或者講話都是些不由衷的虛偽話,這些都是造口業。
另外,貪欲、瞋恚、邪見,我們一般講癡─邪見,就是不明了因果,邪見,一般人沒有境界的話,接觸了不當的言論,無論是來自書本或網路上,造成了錯誤的觀念,那種邪見是間接的。有一些人常入邪悟,就是他的心眼也是開了,他有悟,但是,他是因為邪因緣而悟的,也就是碰到鬼神、魑魅魍魎,讓他身體的氣脈改變,這樣他也是開悟了。開悟後,他自以為是,知見不夠,在邪悟以後造成了邪見,還到處宣揚他的邪知、邪見,如此斷人慧命,罪業是深重,當入無間地獄;一個真正開悟的人,為什麼會沒有邪見?修行人到了真正開悟時,他沒有話講,為什麼沒話講?因為有佛菩薩在看護他,他不會亂說話,就不會出差錯,他在任運過程中籍籍無名,不求名聞利養,默默地深入經藏,以增加自己的知見,這樣即使心裡知見有點錯誤,但是,他沒有講出去誤導他人,沒關係!久而久之,增廣見識後,就能有正知正見了。
開悟的人都是心有靈通,這時,他的心是離不開戒律,真正開悟的人,起心動念不大會造業,他不會隨便去起心動念,他管住這個心很嚴格,即是禪宗所講的「執杖牧牛」,讓這個心不亂動。當然五根對六塵境反應很快,如果反應不快就不叫開悟,反應很快,而且知曉很多,什麼都知道,譬如看到一個孕婦,瞥一眼就知道她懷的是男的、還是女的;哪個人在起心動念,這個剛開悟的心也都知道念中之意,這時就要練心,讓心不那麼敏感,我們有這個靈知靈覺的心,反而要把這個心空掉,要慢慢練,練到最後什麼都不知道。真正修行人開悟以後都是要修心,默默無聞地修心,六祖悟後藏身入獵人隊中十五年修心,每個開悟的人都是要花十幾二十年修行制心止,最後把佛理稍微搞的融通些以後,才能夠講經說法,這樣就不會犯邪見。
最大的邪見,都發生在境界上的錯誤認知,譬如五陰魔相裡講的,阿那含境界或者行陰區宇的行者,有八萬劫內的宿命通,看得到八萬劫內的因緣果報,但是八萬劫外,他就搞不清楚了,八萬劫後,此靈死了以後去哪裡?他看不到,所以會說死了以後就沒有了,這就是斷滅論。像這種邪見還好一點,至少他有境界看到了一小部份;最遭的是佛教的根本道理還搞不懂,剛剛講邪悟的人,那些魑魅魍魎家持灌氣,只會在神通這一部份下手,不會增加你的道德水準與智慧,所以佛教的根本道理還搞不懂,就自以為是地說這樣、說那樣,這就是貨真價實的邪見,即使終其一生搞得轟轟烈烈、有聲有色,跟隨的弟子很多,通常到最後死時都很慘的。
惡業,還有五重罪,害母、害父、害阿羅漢、破和合僧、惡心出佛身血,當然有時候,不小心出佛身血的也有,但是,惡心如調達、提婆達多,在靈鷲山有一個山頭,作一彈弓一樣幾十個人拉住,用一個大石頭掛上,把石頭彈出去要把佛陀壓死,後來沒人敢拉弓,他就自己來拉,今剛護法神知道了,就派一個金剛羅剎,去接那顆大石頭,因為石頭太大,就把這個金剛羅剎壓死了,結果石頭是碎了,但碎片還是傷到佛陀的腳趾,一般擦撞到腳趾是不大礙事,最多上點金創藥就好,但業力就是這樣,這腳的傷口怎麼都沒有辦法癒合,佛的德性這麼好,為什麼這傷口治不好?業力的關係,後來一個金剛護法神說,佛陀以您的功德性去觀此傷,應該都會好的。結果佛陀說,好罷!如果我功德圓滿的話,就不應再受這種果報,衪這麼一講,真的佛陀的功德圓滿,最後此傷就不藥而癒了。
這是惡意的出佛身血,調達犯了這個錯事,佛還原諒了他,後來他又去破合和僧,鼓動五百僧人脫離僧團,這就是破合和僧。出佛身血佛陀可以原諒他,破合和僧因是共業,佛陀要救祂也沒有辦法,最後祂就墜下到地獄裡去。據說下地獄的地方是在祇園精舍外,一個比較低窪的水澤地方,聽說是從那裡墜入地獄的。這個地獄,其實也不是在地球的底部,地獄是在九重鐵圍山的最外面,須彌山有八重香水海,第八個重外的地方是鐵圍山,這就是諸地獄處,並垂直向地球的底部落下去再轉去鐵圍山地獄處。這是犯五逆地獄罪因,跟前面合起來,總共有十個重罪。
與這十惡相反即是十善業,你如果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惡口、不兩舌、不綺語、不貪、不瞋、不邪見,這個善業都是每造一善,都可以生欲界天,至於生到哪一天,這就跟你的貪欲心還有多重有關係。如果你的淫欲心跟一般人一樣的話,沒有辦法升高天,你就升四天王天,或頂多到欲界天的第二天忉利天,第三天以上貪欲心愈來愈淡薄,到第六天的話,就只剩一點點熱惱而已,男女對看一下,淫欲心就滅了。所以並不是你造十善業就一定能升去哪裡,還跟你的欲心有關,像天主教講去耶和華菩薩那邊,這要看你心地有沒有真正到那個程度,天主教的神父,他的淫欲心就比較淡薄,牧師就不一樣了,牧師可以結婚,有太太,戒律也寬鬆些,果報可想而知。
所以不是你信哪一個教,死後你一定就到哪裡?你信佛教,你也不一定成佛、證阿羅漢,也不一定往生淨土,要看你心地、福德成就如何?這就回歸到基本面,你心到底清淨了多少?如果你說你在修佛法,但是你的瞋心不滅,有一點功德,罪業也有,這樣頂多是天龍八部。我們講《解深密經》說過,天龍八部都是在四天王王管轄之下,天龍八部都長得不是很好看,阿修羅的女生比較漂亮,男生也都長的很難看,有肚子大大的,像蛇一樣的樣子,也有吃香的,反正這些都是依附在四天王下。四天王天是最低天,為什麼最低天?他有一點福德,但是,也不清淨,最主要是嫉妒心、瞋恚心很重。如果你有在布施、供養佛、供養僧,幫助貧苦,但是嫉妒心很重,瞋心也大,那你的果報可能就在第一天四天王天;再上去要加上善行、恭敬師長、孝順父母,才能到忉利天;再往上去,一定要從淫欲心去斷,才會升到欲界裡的高天。這十善業,簡單講,就是欲界天的果報,不是色界天,色界天要修禪定行。
《無量壽經》傳入中國早於《金光明經》,故僅說殺、盜、邪淫、妄語、飲酒等五惡,此即五戒之由來。這是《無量壽經》裡面講的,《金光明經》不只有講這五個,還包括上面講的,所以戒律愈來愈多,《金光明經》有一個合本的《金光明經》,因為原來的範本,這個人也翻譯、那個人也翻譯,誰拿到什麼就翻譯什麼,後來就把它匯合在一起,變成一個合本的《金光明經》,內容比較完整一點。在《金光明經》裡面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十地菩薩要各自唸其咒。初地菩薩要唸初地菩薩的咒,護持他不會退轉,十地都有其各自咒語。翻這個咒語很難,一個字找不到就卡在哪裡,我已經把它整理出來了,但還沒有完全翻完。如果你開悟了,就要去唸初地菩薩的咒,離垢就要唸二地菩薩的咒,每一地菩薩都有各自的咒。《金光明經》這部經裡面提到更多的戒律,《無量壽經》只提到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這個不飲酒,包括現在的不吸毒。我曾經聽說有一個自稱是佛教徒的販毒被抓,他辯說這毒品是素的,因為從植物裡提煉出來的,真是胡說八道!飲酒是亂性,吸毒當然也是亂性,吸毒跟飲酒是一樣的,吸毒更糟糕,這毒癮不去,沒錢買毒品就去偷矇拐騙,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毒品應該包括在五戒裡面。
蓋佛教關於惡業之說法,由來已久,稱此等破壞人倫秩序之行為為惡業。其實惡業,是人際關係不好的一面,你跟這個人不對頭就是跟他造單獨業,你跟一群人對立,那是跟一群人造共業,一次得罪一群人、一個團體。造惡業,這個惡業不一定是指有理、沒理,對或錯,你讓他人引起煩惱就是惡業,煩惱,他就會想報復,並不是你行為公正就是對、就沒有造業。公正由誰來判定?學佛法,標準要比世間法理還要高,所以不要講公正與否、合理與否,不要講原則,佛法只講,對方感覺好不好而已,你讓他感覺舒服就是善業,對方感覺不舒服就是惡業。你雖然很有原則,但你讓他起煩惱,那就是惡業,不能用世間的原則來講。再說,要講做人的道理,也不是你說了算,你說你有理,譬如你排隊上車,這是道德水準,但你去干涉插隊的流氓,他感覺不爽,拿刀砍你,你說你有理,有理,但你造成他的煩惱,他砍了你,你們結了惡緣惡業。
不錯,社會也許講公義,但佛法是講因果,你這共業該怎麼走,它就怎麼走,你要當小說裡的俠義之士去打報不平,那跟人結怨的都是你,你還不了。你們當公務員,在合理的範圍內、在不違背原則下,只要不會被長官責罵,要多給人通融,這樣你是跟人家結善緣;你一句話否決他,打他回票,甚至態度不佳,那他心裡恨的就不是你口中振振有辭的制度,他恨的是你這個人,無形中他的意識對著就是你。你不懂阿賴耶識的可怕,很奇怪,他其實也不認識你,你們就見這么一次面,但是我們這個腦筋裡面所含藏的一切,清清楚楚的,來世再碰到,他就說不出原因的討厭你,如果位置倒過來,換你找他申請東西,本來可以同意的,他就故意刁難你,他自己都說不出為什麼,還以為自己是心情不好。這些都是惡業,所以你要把罪業搞清楚,如果碰到果報來了,你要耐心去承受。
這幾天心血來潮,開始在寫心中心相貌,其中第二項就是遇到障礙,你要把這些冤親債主、天魔、魑魅魍魎,當做父母一樣看待。忍耐又忍耐,逆來順受,這樣你才能夠學到佛心,佛心就是這麼慈悲。釋迦牟尼佛證悟時,天魔來考驗,這些魔眷屬,排山倒海興兵來亂,釋迦牟尼佛用什麼法?釋迦牟尼佛法力高深,衪是以慈悲忍來面對有為法。這些天神都很會幻化,變狂風暴雨、變出大堆兵器等等,但釋迦牟尼佛都住在慈悲忍之間。其實這個觸地印(降伏印),不是一個印,是當時魔刁難衪,魔說你說不用一法,你怎麼證明你不用一法?很簡單,釋迦牟尼佛,當時就把左手放在肚臍下面,右手隨便這麼一擺,也沒有結手印,就進入慈悲忍。
慈悲忍,就是用大慈悲心觀眾生,他們搗蛋、作惡,你把他們當做父母,忍受他們,這種無為法是最高段的破解法,再來更多威力更強的魔軍,都拿衪沒辦法。面對苦難亦是如此,慢慢這么修,有一天你也可以像釋迦牟尼佛這麼自在,隨便你要如何,心不動,肉體也不受影響,那就真的是有佛的定力,這是累劫修的,我們也要這麼學,學無為法。《金剛經》都在講無為法,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少法可得,怎麼練起來?要去我相、人相、眾生相、壽生相,怎麼證明你沒有我相?就是以忍來修進去,無我得成於忍,這幾個觀念,就在告訴我們,學佛法沒有什麼高深,就是放下一切心的執著,後來人家講這是觸地印,因為衪手長,手快靠到地上了,又或者說是降魔印,因為天魔對衪沒有辦法。你們也可以這樣自在無礙,不用一法,心安住,忍受那種外境的逆境。
係原始佛教乃至大乘佛教之一貫思想,原始佛教對這個惡業是這樣講的,不要去破壞人倫、秩序,因為破壞人倫跟破壞秩序都是跟眾生結惡緣,這就是罪業。你要去思惟,同修之間、夫妻之間、兒女之間、父母之間都一樣,不要去爭鬥,惹惱對方,出家人的四句偈「身口意業不造惡,不惱世間諸有情,觀諸正念欲淨空,無利之苦當遠離」,不惹惱眾生,你只要一句話或一個動作讓眾生起煩惱,你這個出家師父就不清淨了,那我們在家居士可以嗎?在家,雖然道德行為沒有那麼多的規範,但你要認知因果歷歷不爽,該講就講,不該講就不要講,你該講,是為了度他、引導他,你明知道講了人家會不高興,會怨恨你,為了度他,你要去學習逆來順受,因為你造了惡業,讓他起煩惱,怨恨你,你要去忍受這因果,修行,就是盡量不要去惱怒眾生。
2.惡道
惡道即惡趣durgati,為「善趣」之對稱。趣,為往到之義。即由惡業所感,而應趣往之處所。據俱舍論卷八載,五趣之體為無覆無記,又五趣攝於有情數;即謂由善惡業所招感之異熟無記之果體,名之為趣,故說一切有部主張「趣」不通於善、染及器世界。
惡道即惡趣durgati,即走到不好的地方,就是惡道。惡道有三處﹕地獄、餓鬼、畜生道,為「善趣」之對稱。人道是善趣,阿修羅道是善、不善之間,天道是好的。趣,為往到之義,往哪裡,到達哪一個地方。即由惡業所感,而應趣往之處所,為什麼我們造地獄因?誰拉了去地獄的?沒有人!惡業之所招感,沒有人把你打入地地獄。學佛法學到這裡要去思惟,剛剛我們講人跟人之間的恩怨,我打你,你又打我,我殺你,你又殺我,然而在殺人之外,倘若你的惡心感招地獄因,就下地獄去了,這不是誰來把你打入地獄。我們這個心跟業,善業惡業都一樣,這招感力是很微妙的,如果你的心沒有這種惡道因的話,你招感不了地獄三惡道,這都是因為我們的心不清淨。
反過來講,有的人心不清淨,為什麼不招感呢?像釋迦牟尼佛的第一個外道師父,他修到非想非非想處天的境界,先升天去五百三十七兆億年,然後,下來就直接下地獄,為什麼他可以升天?因為他同時有天道和地獄的因在,天道的因先成熟了,然而即使升了天,地獄因還沒有滅,那個種子還在。善業和惡業是不能互相抵消的,如果你沒有抓緊時間在惡因成熟之前把心練好的話,這惡道因終究還是要報的。修阿羅漢境界的那就不一樣,阿羅漢從心裡面去鍛煉,看這妄心所起的一切了不可得,對惡業,以前所造的業不讓它感招,如果能夠練到感招懸絕,就可以不受後有,哪一道都不去,這就是外道跟佛法最大的分別。
所以我們的心如果能夠把握得住,不被惡緣感招,就不會下地獄去,一個臨終的人或是剛斷氣不久的人,如果你能夠在他還沒有往生之前為他開釋,他也不會下地獄去。真正的要點在這裡,你如何不被惡業感招?當然,如果你覺得沒把握練到感召懸絕,求生西方極樂淨土、兜率天淨土或哪個佛淨土,都是比較保險的,這是一條路;另一條路,有的人不升天,要留在娑婆世界行菩薩道,你就要有能力把你的心練到不受業緣的感招,否則在這裡也有危險,想在這裡行菩薩道要擔風險怎麼辦?不怕!如果你發菩提心誓度一切眾生,堅持不懈一直學佛法、一直度眾生的話,隨時都有佛菩薩在護持你,佛菩薩不會讓你走歪路,一定幫你、訓練你,讓你愈來愈懂佛理,有一天你道理完全通了,就不會迷失掉。所以,行菩薩道有行菩薩道的好處,不行菩薩道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先放洋留學,以後再倒駕慈航回來也可以,每個人的願力不一樣。
據俱舍論卷八載,五趣之體為無覆無記,天、人、地獄、餓鬼、畜牲這五趣,它的體本來是無覆無記性,無覆就是不會被污染、蓋住,也沒有記善惡。哪一個是善、哪一個是惡?沒有,它的體是空的,所以是無覆無記,但是你如果造惡,它這個體之外,加附一個業的種子在裡面。你要說合起來也可以,你要說勉強分離也可以,因為這是兩個分不開的東西,清淨歸清淨,污染加進去,清淨之間含有汚染,我們受報都是污染這一部份。又五趣攝於有情數,即謂由善惡業所招感之異熟無記之果體。這個不清淨的、附著在我們無記無覆的體上的種子,它有能力招感你的善業、惡業,善業就在往生天上、出生人間,惡業就感招餓鬼道、畜牲道、地獄道,這是我們這個異熟。
異熟無記是什麼意思?無記是不善、不惡的無記,異熟是有善、有惡的,我們業有三個形式,一個不善不惡的無記性、一個是善業、一個是惡業,善業、惡業也是根據你跟眾生之間所造的來判斷是善、是惡,因緣成熟先受報,不是一成不變的,像英文所講的「先到先服務」,就像剛剛講的釋迦牟尼佛的第一個外道師父,地獄因他以前已經造了,這一世出生人時,他認真修行,修到他的非想非非想處天的境界,這個果報先受報,因為這一生他很用心灌溉、培養這個善業,所以,他先升非想非非想處定,果報完了候,他沒有更好的因緣,再來排第到的就是下地獄,釋迦牟尼佛以衪的宿命明,觀照到他第二個去處是下地獄,第三個則是出生在畜牲道,還是三惡道。可怕!所以並非升天以後就一勞永逸了。
哪個先成熟,哪個先受報,所以這個惡業所招感的異熟無記,它的果體,是一個果報的體,跟我們五趣的本體,空、無覆無記是依附在一起的。那麼怎麼樣才能夠控制這個果報體?維持我們這個無覆無記不受果報的體,就是你要用功的地方,要不然你惡業感招異熟無記果體的話,名之為趣,你要趣到五趣裡面的哪一道?故說一切有部(小乘的)主張「趣」不通於善、染及器世界,趣無關善、染法或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它是以你的果報體來現,也就是你果體裡的一種趣向的力量。從這個業的力量的角度而言,沒有什麼善、不善,污染、不污染的。你說善法,對一個修行的人來講,沒有什麼善法;你說惡法,對於一個已經修到阿羅漢境界的,他沒有什麼善、惡分別心,沒有分別就沒有善惡。
反之,凡夫喜歡分別對立好壞,才會有這個力量趣向於五趣,阿羅漢把心修得很緊,不會去受它們感招,這種懸絕的力量成就以後,他就不會去受報,因果不是沒有,因果永遠都在那邊,只是他練的功夫夠了,只是他把握他的自己心不會亂動去相應、去受感招,這種功夫,要境界來才知道。我常講,佛法是要境界來磨,逆境、痛病,禍不單行,甚至動輒得咎時,你還有沒有辦法安住你的心?還有沒有釋迦牟尼佛那種慈悲忍,對一切逆境都無所謂,不以眾生之忤道?侵犯了你都不在意?要練到這樣子,真的對眾生都沒有好壞想,反正業力就是這樣,我接受加諸在我身上的一切,都無所謂,這樣練雖然苦,但一定能超越這種果報體,修行要知道自己應該修什麼。
一般以地獄、餓鬼、畜生三趣稱為三惡趣,又稱三途、三惡道,為純粹惡業趣往之處;其中,依瞋恚趣往地獄,依貪欲趣往餓鬼,依愚癡趣往畜生。相對於三惡趣,阿修羅、人、天等三趣稱為三善趣,為行善業者所趣往之處。三惡趣若加阿修羅,即為四惡趣。三惡趣加人、天即為五惡趣,又稱五惡道、五趣;其中阿修羅包括在餓鬼、畜生、天上三處,或為地獄所攝。五惡趣再加阿修羅即稱六道,又稱六趣。一般以地獄、餓鬼、畜生三趣稱為三惡趣,又稱三途、三碳途、三惡道,為純粹惡業趣往之處,所造的業是不好的,感招三惡。一般講畜牲比較不聰明,你喜歡睡覺、不精進、不用腦筋,可能很容易墮到畜牲道;你慳貪,捨不得布施、救濟別人,很容易墮落到餓鬼道;地獄道,你當然是造了五逆罪、性戒,犯了殺、盜、淫、妄都要下地獄去;其中,依瞋恚趣往地獄,地獄,殺人放火才會去地獄,殺人放火是一個行為,來自於什麼?來自於瞋恚,你如果不是瞋心重,你不會去殺人放火,去侵犯眾生的生命。瞋恚心很嚴重,是一個很大的毛病,你如果瞋恚不至於到殺人放火的地步,那還好些,反正只是你心中有忿,人家也感覺不好,如果瞋恚失去理智,幹出一些驚天動地的惡事,這一定是往地獄,所以脾氣不好的,要盡量控制你的脾氣不要亂發 ;依貪欲趣往餓鬼,你貪念重,什麼都想據為己有;依愚癡趣往畜生,這裡的愚癡比較偏向於對因果不認識,不明了因果的道理,就是不會去觀照什麼事應該做、什麼事不應該做。
相對於三惡趣,阿修羅、人、天等三趣稱為三善趣,為行善業者所趣往之處,這裡所謂的善業,大概有天性的愛,我常在講天性的愛跟菩薩的慈悲不一樣的,天性的愛,就是看人家在受苦受難,你有種愛心想去幫助人家,但是,個體上還是他是他、你是你;菩薩的慈悲,這兩個個體是合一,你達到菩薩境界的話,他的病就是你的病,他煩惱,你也會感受到心煩,這就是菩薩身、菩薩心。菩薩,不是人家叫你菩薩就是菩薩,即使是受了菩薩戒的地前菩薩,也未必有那種境界;地上菩薩一定要身心跟眾生合一體,這樣眾生的業、眾生的病,當是你的病感同身受,而且是自然感同身受,就算你不想感同也得感同,為什麼?因為這病是直接受收過來,你不病也要病,你如果沒有這個能力,就是心眼還沒有開,不是真的菩薩。
有些人還沒有受菩薩戒,但已經有這個能力,怕死了,怎麼我去看個病人,回來就病了好幾天?因為你有那個能力,你不去看他,當然不會病,去看他你就會病,連跟他講個電話也要生病,因為你過去就已經有那個能力了,現在騎虎難下,你到底要不要去化解這個病痛、煩惱?你不化解,你自己要跟著受罪,所以你當然要想辦法去化解,你要修忍辱也是這麼去修,病病病,煩煩煩,我忍忍忍,把病苦煩惱看成不是病苦煩惱,最後你好了,他也好了,這是真正菩薩的慈悲。「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不是主觀的心意解,是客觀上你要有實質能力做到,就算你不願意也有這個能力,這才是真正的菩薩,慈悲。
天性愛,人民愛物,看人家受痛苦、受災難,心就很痛苦,很想出錢出力幫他,這是天性,這跟菩薩慈悲不一樣。菩薩的慈悲,完了就放下、忘記了,過了就沒有這回事,不去執著福德,無所為的福德才有福德性。所以如果你的身體還沒有到那個境界,還不能接受到眾生的病、眾生的煩惱,那你還要用功,這個標準的雙盤還要盤,要把這個身體打破,至少要相當程度的打開,菩薩的慈悲,這是修行必然的一個過程、一個現象,跟你的主觀意願無關。很多外道不了解佛法,但也有這個能力,他不來學佛法,不懂到底是什麼現象?要怎麼去化解?你要真正有善因緣,你才有辦法碰到哪一個道場在講這些,要不然,大部份都是知其然,不知所以然。
要怎麼化解?你要修忍辱,此外,你再用什麼方法用功也沒有用,就是修忍辱,讓你的心境對一切法、一切境都不執著,入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你才有辦法解脫這種困境,也才能像大菩薩一樣如如不動,終至《解深密經》裡講的如如不動之間,眾生憶想你,你給他一個化身,千萬億眾生憶想你,千萬億個化身出去,自己本身都不動。這目標我們要懂,修行的境界要懂,做不到是我們福德還不夠,要認真修,今生三年、五年、三十年、五十年花下去,在有生之年趕快練這個功夫。
你要超越惡道以外,善趣也要解脫,不要跑到善趣裡面去,這也不好,這裡講的善趣是一般因果報應的善趣,對學佛法的人來講,是要超越三界,不是要跑到天上去。雖然我們看很多經典都是導引人到天上去,這是無可奈何權宜之計,不然去哪裡呢?菩薩看這個人沒辦法,程度不夠,修了半天也沒多大長進,只好把他送到忉利天去,讓他去化城休息一下,總是比去惡道好;如果他能夠在內心毛病的控制上用功,就學到真正的佛法,從心地去建立他的功德,他自己就能夠超越六道輪迴,然而大部分的眾生做不到,道理講了半天,他也沒辦法做到,那也只有去天上化城休息一下,總是比你去惡道好,這是不得已的。不是佛法就不概括天界,佛法從四禪後才開始講的,四禪天以上才是真正的佛法,四禪再加修斷去內心的執著,才能夠有阿那含、阿羅漢的境界,甚至於不進入阿羅漢,直接走菩薩道路,那也可以。智慧的學習,每一天都在增加智慧,增進對佛法的理解,你今生所熏習的佛法融通為智慧後,永遠都會留下來,未來世便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從前沒培養智慧的,人家講什麼你一句聽不懂,講了幾遍也還是聽不懂,這智慧差別就在這裡。
三惡趣若加阿修羅,即為四惡趣,三善趣不包括阿修羅,阿修羅是天龍八部之一,他有天之報,但無天之德,他的德行差一點,差在哪裡呢?嫉妒心、瞋恚心這兩個毛病。天龍八部是在四天王天或是須彌山的山腳下一個阿修羅宮,有的阿修羅出生在人道,有的出生在畜牲道,出生人的就很喜歡鬥爭,這個人的個性很喜歡爭戰。為什麼把阿修羅放在惡趣裡面呢?因為他有瞋心、有嫉妒心,他出生阿修羅,有時候變成一種魔,為什麼呢?他看這個人在修行,故意跟他搗亂一下,人家打坐打的好好的,故意讓他起惡心、起瞋心,你看大悲咒裡的偈語祈求「我若見修羅,惡心自調伏」,你為什麼會起惡心?就是阿修羅來到你旁邊,你受他感招,不平的心一直冒起來,看到這個不舒服,看到那個也不順眼,就想發脾氣,這個惡心就一直起來。
為什麼這么阿修羅無聊多事?阿修羅也要征召一些法眷,你有在修,希望你加入他們團體,你死了以後與他們為侶,如果你有修行,沒有警覺心的話,今天脾氣不好,讓它脾氣不好、發作,那就不好了。你要警覺,唸大悲咒,今天脾氣不好,趕快唸大悲咒惡心自調伏,觀世音菩薩保佑,你惡心就沒有了。「心中心相貌」裡面講到比那夜迦,比那夜迦更厲害,他不是只有搗蛋,他還給你好處,你要境界給你境界,你要名聞利養給你名聞利養,用順境把你幹掉。修行在逆境中如臨深淵薄冰,不容易跌倒,因為你一定小心翼翼的踏穏每一步,但是在順境時,人家灌迷湯、說好話、戴高帽,耍得你迷迷糊糊的。自性本空,這個好言、惡語都是平等平等,大家都是喜歡聽好聽的,不喜歡聽不好聽的,就這樣迷失掉,這都是比那夜迦來作怪。
《佛心經》講得很好,你修行沒有境界,比那夜迦不會去找你,你修的有境界,這順的來了、逆的也來了,就看你吃哪一套?順的、還是逆的?沒有智慧,逆的就可以把你扳倒了,逆的扳不倒就給你順的,你失去警覺就迷失掉,讓你徒眾愈多、成就愈大。其實你心的清淨,可以用經典去印證,你到底是幾地菩薩?當然,我們證到幾地菩薩,也不要去說自己是幾地菩薩,證到四果,也不要說你是什麼果,問題是你心地裡面那些要斷掉的毛病,到底斷掉了沒有?你根本沒斷,徒眾一大堆,每個縣市都有一個道場,看起來很了不得,很偉大嗎?沒有!是比那夜迦把你收編了。修行,順、逆都要如如不動,修得如何,以經典來印證,如果你沒有一個果位,也沒有解脫,那就是修得不夠好。
三惡趣加人、天即為五惡趣,為什麼?人、天不是善趣嗎?善趣是善趣,沒有脫離輪迴,所以,在佛法來講,還是惡趣,你說升天很好,有天報、有天壽,你就會再迴輪,佛法是不得已,把你送到天上去,並不鼓勵往生天上,鼓勵你往生淨土。以佛法來講五惡趣,沒有一個好的,因為不究竟,又稱五惡道、五趣,其中阿修羅包括在餓鬼、畜生、天上三處,餓鬼道也有阿修羅,畜牲道也有阿修羅,天上也有阿修羅,在阿修羅宮,照道理來講人道也有阿修羅,他也有胎生,或為地獄所攝,阿修羅也有地獄道,這很複雜,不是我們智慧可以了解,只有佛才清楚,經典提到的是這樣,我們也稍微了解一下。五惡趣再加阿修羅即稱六道,又稱六趣。
人類亦可謂於六道中輪迴生滅。此六道若以現實人生取譬,瞋恚即為地獄,貪欲即為餓鬼,愚癡即為畜生,鬥爭即為阿修羅,喜悅則分別為人間、天上。
人類亦可謂於六道中輪迴生滅。此六道若以現實人生取譬,瞋恚即為地獄,喜歡生氣的人,好像處在地獄一樣,也會感招到地獄去,因為瞋恚就可能會殺人放火,所以要小心一點;貪欲即為餓鬼,有種種的欲,譬如你想升天是一種欲望,如果你沒有這種欲的話,就不會感招天上的果。我們在講五陰魔相裡修到行陰區宇、識陰區宇的話,已經有宿命通,觀眾生因果報應,已經有心可以變易的能力,他喜歡那種能力,喜歡那種自性、天性真如的作用,因為貪欲它,所以會升天上去,這也是貪欲。如果是層次低的,貪欲吃的方面,當然就是餓鬼了。愚癡即為畜生,鬥爭即為阿修羅,喜悅則分別為人間、天上,這是以他的果報形態來講。
這惡趣稍微了解一下,理解了以後就忘記這個惡趣,如果你常常在想惡趣,自己又還有地獄、餓鬼、畜生的種子,這樣很危險,要小心被感召去!如果你從來很少去想到三惡道,那你可能以後都是走入善趣,人道、天上、淨土去了;如果你總是怕地獄、餓鬼、鬼神,你可能還有這些種子,要超越,不要怕什麼,看到可疑的影子、聽到奇怪的聲音,甚至睡覺時有人拉你的腳,不要理睬他。你學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管它是什麼,都不理就是了,修行就是這麼簡單的事情。你故意裝痴做啞,當作不知道,大智若愚,對方也搞不清楚你到底知不知道我在搞你?這樣不是很好嗎,觀沒有這件事,他也好、你也好,大家都安。觀它無所有不可得,這樣你才能自在,也才能不再跟他結善緣、結惡緣、結任何緣,都沒有了,事情過了就算了,船過水無痕,不在你的阿賴耶識裡留下什麼,般若智慧講了那麼久,這就是般若智慧。
(2007.05.27.講於法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