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如何利用《金剛經》來修行(18-13)
               --
十五品  持經功德分

  (本篇文章為張玄祥居士所撰,未經同意,請勿引用轉載。)


四、金剛經經文解釋

第十五品 持經功德分

()如何利用金剛經來修行()

5.「如是人等,即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眾生修行最後當然是要求能成佛,而成佛首要是先發菩提心,誓度一切眾生,然後行一切善,具足善根後,就要讀誦、受持《金剛經》,因一切佛是從此部經而出的,然後能建立「有法無執」的圓融空性,然後廣為人說此道理。如是人等已充分理解《金剛經》義理後,能為人解說,也能促人讀誦、受持《金剛經》,也能使大眾成就佛知見、悟佛知見,此等人已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之功德,這種人是足以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我們先來看世尊講《大般若經》時,是誰要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般若波羅蜜經》云:『爾時大衆瞻仰尊顏,異口同音倶傷歎曰:如來滅後,誰能荷擔如是世尊大法重擔,謂於無量無邊大劫修集所得無上菩提。爾時,衆中便有一萬二千菩薩,爲護此法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偏覆左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説頌言:「我等捨身命,不求未來福,護持佛所説,此甚深法要。」爾時衆中五百天子賢王爲首,復從座起頂禮佛足,偏覆左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説頌言:「爲度諸有情,成大悲願力,護持佛所説,此甚深法要。」時天帝釋,持髻梵王,毘沙門王,皆從座起,頂禮佛足,偏覆左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説頌言:「能療一切病,世尊今所説,般若微妙藥,我等頂戴持。」執金剛神,亦從座起頂禮佛足,偏覆左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説頌言:「法本無名字,佛以名字説,大悲眞教法,我今頂戴持。」爾時佛告持髻梵言:「梵天當知,佛讃三事最爲無上。何等爲三?一者發菩提心,二者護持正法,三者如教修行。如是三法最爲無上,能修行者眞供養佛。我若住世一劫或一劫餘,説此功徳亦不能盡。護持如來一四句頌,所獲功徳尚不可盡,況能護持三世佛母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何以故?三世諸佛皆因般若波羅蜜多而得生故,以法供養眞供養佛,若以資財非眞供養。故法供養最爲第一,若有護持佛正法者,當知彼類二世安樂。是故梵天,常應擁護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汝由護法已,當得見賢劫千佛悉爲請主。梵天當知,於此穢土護持正法須臾之間,勝淨土中若經一劫或一劫餘所獲功徳,故應精勤護持正法。」世尊復告天帝釋言:「憍尸迦!甚深般若波羅蜜多隨所在處,當知即是如來生處得菩提處、轉法輪處、入涅槃處。何以故?憍尸迦!一切菩薩、一切善法、一切如來皆從此生。若有法師宣説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此地即爲佛所行處,諸有情類於法師所,當生善一劫或一劫餘,説此法師流傳此經所獲功徳亦不能盡。憍尸迦!若此法師所行之處,善男子等,有能刺血灑地供養未足爲多。何以故?無上法輪難受持故。時天帝釋白言:「世尊!未來世中説此經處,我及眷屬皆當擁護彼地方所及説法師,若見此經所在之處,即生前説四種處心。爾時世尊讃天帝釋:汝能如是。善哉!善哉!吾以此經付囑於汝,宜於來世擁護流通。時天帝釋即白佛言:我等諸天得生善趣,皆由般若波羅蜜多,發菩提心亦復由此,是故我等不顧身命擁護世尊如是深法。…。」』

前言,有人發大乘者,發最上乘者,一聽聞到《金剛經》經文,理應能得《金剛經》深義、精髓,當然是等人即能入如來身法,如來法身本無相,此等人當然會開始以修無為法為依歸,即能讀誦《金剛經》,依《金剛經》深義受持、修心養性,悟得中道觀、實相觀,不會執取一切法相,於世間事中自然能「謹言慎行」,不執取一切世間法對錯、順逆、好壞、高低、優劣、名聞、利養、…,最後當證得無上正等菩提,如此的人就能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把真正菩薩解脫法弘揚並流傳下去,這樣的人已得到荷擔如來家業的知見與能力,才能真正弘化如來家法。

所以我們應當先認知,真正能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是誰?當然依上述經文,如來所說是發大乘者,是發最上乘者,此包括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等。但此等人若是初發大乘心者、是初發最上乘心者,於今生雖認真修習、受持《金剛經》經義,不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還是不能當生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但有的人今生只要真正發大乘心、發最上乘心,時時刻刻認真實踐《金剛經》義理,於行為間常住安忍波羅蜜、能安住般若波羅蜜,也能隨緣行無量布施波羅蜜,也確能做到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一生中亦不好與人諍辯、亦不毀禁戒、亦不詆譭四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亦不毀謗大小二乘,能行普賢十大願: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恒順眾生。十者普皆迴向。如是人於今生當證得正等覺,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然就能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真正荷擔如來家業。

如來一大事因緣示現於世,本說一乘佛乘,因娑婆世界眾生智慧卑劣,不信此言,不信自己能成佛,所以世尊隨緣述說三乘教法,聲聞、緣覺、菩薩等三乘法隨緣先開示,最後惟希眾生都能入一乘佛乘。而末法時期眾生道德卑微,有法師、居士方便示教,故意示教往生淨土者,有故意示教入小乘涅槃者,或故意示教住空寂禪定者,…。等等芸芸眾生都不知自己能成佛,也不知今生雖不能成佛,但是只要真發菩提心,未來世當得成佛。其實一切佛剎土諸如來,唯說一法,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亦不例外,此法是「廣博嚴淨不退轉輪法」,是各佛剎土各如來所必宣說,他世界眾生、國土可能殊勝微妙,而此娑婆世界淨穢同土,惟世尊也還是講「廣博嚴淨不退轉輪法」,要娑婆世界眾生發菩提心,誓度一切苦難煩惱眾生,勤修無相法,依般若經要義深耕,終能成就佛道。

因此每個人都要發大心,學大乘法,至於如來方便示說聲聞、緣覺、菩薩三乘法,無非是要等待眾生根機成熟,最後再提出一乘佛法。故如來於《佛說廣博嚴淨不退轉輪經》中云,小大二乘,無非是一,無有所謂小乘者,下列摘錄片段偈語組合(非依原經文),此處再提醒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等四眾弟子,今生有幸能讀誦、受持《金鋼經》深密義,應當要速發大心,修無為法,先證空、無相、無願(作)三三昧,實入實相觀、中道觀,再累劫中求無上如來菩提。

《佛說廣博嚴淨不退轉輪經》云:「…,是乘無分別,無漏無戲論;佛乘無有上,清淨無濁穢;此乘無所有,畢竟無所生;菩提無音聲,亦無來去相;雖說諸音聲,其性不可得;是處不可著,無音聲文字;音聲猶如風,無性無住處;諸佛微密語,宣說菩提空;諸佛菩提法,皆悉空寂相;無有諸方所,亦無有住處;菩提如虛空,無生亦無滅;亦無來去相,唯佛能顯示;猶如虛空中,無有諸相貌。我說三乘法,諸果差別名;隨其所樂聞,分別而為說;五濁世眾生,其心多怯弱;畏佛智慧故,不趣佛菩提;成就第四果,名曰阿羅漢;從聲得悟者,是名為聲聞;我說縛解相,因緣各差別;曉了此諸緣,能現見諸法;便名阿羅漢,亦號辟支佛;通達無生法,是名為菩薩;果相及乘相,此是佛威神;亦是本願力,為拔苦眾生;分別說三乘,文殊無畏者;慇懃勸請我,唯願大法王,說菩薩所行。…。」

先來談出家比丘僧,有出家師父個人持戒清淨得戒法身、定法身、慧法身、解脫法身、解脫知見法身,當生可能已成就聲聞、辟支佛果,此等聖哲今生當然要轉修無上菩提道,因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等聖哲,皆是菩薩摩訶薩,見契經云,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就是菩薩摩訶薩,所以小乘四聖眾是菩薩摩訶薩,當生成就聲聞果位就要發菩提心。為何當生就要發菩提心成為菩薩摩訶薩,因阿羅漢就是入涅槃,也不是永遠能住於涅槃中,一、二萬劫後還是得發菩提心,成為菩薩摩訶薩,這樣諸比丘、比丘尼就成為菩薩比丘、菩薩比丘尼,若真能修般若經有成,此等菩薩比丘、菩薩比丘尼當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還有末法時期諸優婆塞、優婆夷,以居士身受完五戒,就當要再去受菩薩戒;因五戒僅係止於今後一生之果報而已,而菩薩戒是生生世世永劫的菩提心戒律,是永恆的發菩提心。優婆塞、優婆夷居士身,受完菩薩戒後,再依《金剛經》義理而修,在發菩提心誓願度一切眾生後,當離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修三波羅蜜法(布施、忍辱、般若),如此即能成就實相、中道觀理念,今生能悟得無上正等覺,此等人亦當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所以出家菩薩比丘或居士,都要成為:「如是等人,即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出家師父有的可能要問:比丘一定要成為發菩提心的菩薩行者嗎?在中國因傳統的關係,好像出家人就是當然菩薩,所以稱為菩薩比丘,出家、在家等眾也都自然能接受。但很多南傳佛教國家的比丘們,祂門認為出家修行就是要脫離三界輪迴的,今生成就涅槃道的,所以度眾生不是每個比丘之責任。此等比丘若不是受某種業識限制,僅閱讀南傳古德著作的教化書籍,或僅是光讀誦、受持世尊講的《阿含經》等,以致其知見才會如此這般。若祂們也能讀到大小乘、顯密教等一切經典,那祂們就不會有大乘、小乘之別,把大小乘經典分得那麼清楚了,也知道世尊所言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等都將是菩薩摩訶薩,既然如此這般,何不早一世行菩薩道呢?

大家應知道十方一切如來出現於世,都要說《廣博嚴淨不退轉輪法》,此法是沒有小乘法、大乘法之別,只有娑婆世界眾生根劣,釋迦牟尼佛才分別說三乘教,但最後都當要導入一乘佛道。舉如《佛說廣博嚴淨不退轉輪經》中云:

(1)、「云何如來說菩薩摩訶薩名須陀洹?阿難當知!不可思議佛道名須陀洹,菩薩摩訶薩住無所住近於佛道。不受諸法無所依倚亦無所緣,不住諸法畢竟無生,菩薩摩訶薩為得是道故。…。」

(2)、「云何如來說菩薩摩訶薩名斯陀含?阿難當知!菩薩摩訶薩,隨學佛智解了菩提不從緣生,為無緣智故而求佛智,以眾因緣求無處所禪,而求佛智得燒煩惱法,燒諸煩惱得佛平等法,求未得法如諸佛阿羅訶三藐三佛陀,雖度眾生而不動眾生。…。」
        (3)、「云何如來說菩薩摩訶薩名阿那含?阿難當知!菩薩摩訶薩,已過分行得佛所行,遠離一切諸所行法,知無來去法,於諸法中無所依無所住,是故不來此間。所以者何?亦不見法來去相故,已過凡夫離凡夫想,亦離佛想過無所住法,無有因緣能使來者。…。」

(4)、「云何如來說菩薩摩訶薩名阿羅漢?阿難當知!菩薩摩訶薩,離諸分行應行佛行,拔濟一切眾生行破諸煩惱,應為煩惱所苦眾生解煩惱縛,而不得眾生亦不得煩惱縛,應作是事名阿羅漢。捨有所得住無所得知一切空,此空亦空通達無相,以離諸相離一切想,知眾生想是過患法,能捨無智達無心法,曉了空法應逮菩提,應生不可思議佛菩提,以是事故名阿羅漢。…。」

從以上四段經文能知,世尊教化娑婆世界眾生,不是要人證入聲聞、緣覺乘者,而是終究要入一乘佛乘者,所以不要以小乘法自修自居,應該在持戒清淨後,要依《金剛經》深義要法而修,要能速發菩提心,培養般若智,修忍辱法,誓度一切眾生。這樣發心者由自修到度他,得自利後又到利他,再從利他能自利成就無上如來菩提,這樣才有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能力。

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什麼意思?現在我們來看世尊對於荷擔名相有何解說。佛言重擔者,若同世間頂戴背負在頂髆者,是謂世間愚夫力負。此種非菩薩之荷擔,言菩薩荷擔者,誓願荷負一切眾生,出離世間,非用頂來背負也。若言不是項髆荷負,以何義故名之為擔?佛言:如東方一切無邊世界所有眾生,菩薩發心荷負,悉當令入無餘涅槃南西北方四維上下盡虛空界所有眾生,菩薩安處亦復如是十方所有諸眾生界若現、不現,菩薩皆令住涅槃中,以是因緣名之為擔所以說一個菩薩行者,不管出家、在家行者,若不能教化後學入有餘依涅槃、無餘依涅槃者,依世尊教言,是不能稱為是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

故所謂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是度盡無量無邊眾生入涅槃,度盡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可度想,這就是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薩摩訶薩憐愍眾生故,一切樂盡皆與之,乃至令入無餘涅槃,是故名為荷負重擔如是菩薩憐愍諸眾生行大精進,亦令眾生行菩薩事,速疾成熟諸波羅蜜,亦滿自身精進莊嚴

末法時期如何才能荷擔如來家業?要有極愛眾生心,極愛即是顯示出哀慜世間諸眾生,世間無救之眾生何其多,要能教他們入佛解脫法,定要令入《金剛經》深義法要,這樣使般若經義不致斷絕。有如是事業之行為者,可稱為是真正荷擔如來家業如來嘗言何者是為大事?荷擔大重擔是大事。那修菩薩道,多久才能捨此擔佛曾言:菩薩當作是念,我當令一切眾生度生死海,入無餘涅槃若眾生盡者,此擔方息,因此眾生無盡,自無停息,直至成如來佛,一成如來佛具有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心,還是再繼續度一切眾生,讓一切眾生入無餘依涅槃,所以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是無有休止的

最後來談談「荷擔如來家業者」,與「佛法存滅延續」問題,兩者有何抉別,諸菩薩荷擔如來家業,與佛法存滅有無直接關係?前者是指把如來真正要悟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教導眾生能延續下去,把此菩薩的正解脫法門講給發大乘者、發最上乘者聽。後者是指要如何維繫佛法不滅,就是能行小善,得生往下劣天處,讓芸芸眾生,不為諸魔障難,及諸魔迷惑而淪滅。前者若能證得初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者,累劫都能處菩薩道行中,有世能成為八地菩薩,即能於十方國土遊歷而度一切眾生。而後者欲能使佛法不滅者,當要靠比丘僧,此比丘要嚴守具足戒,佛陀嘗言,若僅有一比丘僧能嚴守禁戒、不毀禁戒,則佛法就不會滅亡,因佛法不會為諸魔所毀滅。

所以於此娑婆世界,兩種人都得要具有,一為延續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培養眾生菩提種之菩薩種性,讓此等種性者未來都能成佛。二為維持佛法正法不為魔眷屬所毀滅者,此得依賴戒嚴比丘僧。前者能弘揚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得藉由菩薩比丘或居士菩薩等,祇要是大乘根基者都能做此工作;然而後者要能使佛法常住、久住,末法時期諸聖隱沒不現,只有依賴小乘比丘僧,有此等比丘修得戒法身、定法身、慧法身、解脫法身、解脫知見法身等,依此等比丘才能維護佛教正法不致滅亡。

還有雖出家成菩薩比丘者,現已在度眾生,但所說法若僅是說些有漏善法、有為法,闡述小經、淺經之法,不是講述《大般若經》、《金剛經》等成佛之義理,沒有教化後學般若智、實相觀之法,此等出家師父也是非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是菩薩比丘教導眾生往生哪個淨土,不教導他們當下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樣也不是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是出家或在家眾都不能接觸《金剛經》,或有接觸能讀誦《金剛經》,卻不能依深義理修習者,如此最後也不能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或若是有菩薩比丘或居士受菩薩戒,能確實弘揚大乘法印之中道觀、實相義,此等人受持之時,當然會離言說相、離文字相、不好名聞利養,能徹底地去除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如是讀誦、修習、受持期間,這種人不可能出現於人世間雜亂事件裡,都是默默無聞地修心養性,長養聖性()

值得在此一提的是假相的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如果自己認為修行打坐、念佛、修密咒、…,已有初步成就,然後就依緣深入經藏,讀一些大乘經典,也大談「心識功用」,大談「自性功能」,大談「如來藏性」、…,且好與人辯論佛性如何、佛法不如何,這些人雖說是學大乘法,但已是本末倒置,未先入《大般若經》,更未看到《金剛經》甚深義理,不知要空寂一切心、一切相,因此等人未先修得空證、無我,卻反而執取一切有為法相,這是未入《大般若經》,更未看到《金剛經》精深義理,或是看了《金剛經》義理,光讀誦而不去受持,所以其人所作、所為,非能荷擔如來家業,也就是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要能荷擔如來家業,當要先自己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義理,然後才能入更深一層的佛法修證,也才能悟得空、無相、無願等三三昧,然後又能轉入陀羅尼門殿堂,依此陀羅尼門才能真正荷擔如來家業。

 

6.「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

再來談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要做何種弘法事業呢?當然是弘揚此《金剛經》法要,多印此經典流傳也可以,再來是要能廣為人說。《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云:「我今應當諷誦此經廣爲人説,能生此念即名圓滿檀()波羅蜜。何以故?一切施中法施最勝。若持此經守護法身,即是圓滿戒波羅蜜;順無生忍,亦即名爲忍波羅蜜;如理不懈此,即名爲精進波羅蜜;安住寂滅此,即名爲靜慮波羅蜜;得自然慧不由他悟,是即名爲般若波羅蜜。舍利弗!若復有人,受持此經四句偈等,速能圓滿無上菩提。若諸菩薩持此法要,讀誦書寫或持經卷,所在之處,則爲有佛。當知是人已得如來一切法藏,若有受持此經典者,形雖差別,而菩提心無有二相。何以故?舍利弗!此經則是「不退菩提實相法印」,以是當知,若諸菩薩隨順此經,當知是人得不退轉無上菩提。若諸菩薩隨順此經,當知則是隨順一切佛法。」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是《大品般若經》的一部份重譯,而《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也是《大品般若經》之577卷所譯出。由《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經文中所述,我們今天應當諷誦此經、受持此經,之外還要廣爲人説,只要一心生起廣為人說之念時,即是名圓滿檀(布施)波羅蜜。為什麼呢?一切施中,法施最殊勝,何況施給人的是要「成佛的經典」,此經是論本母、本母、佛母(密教則稱佛母─佛以法為師,由般若菩提法而成佛,故謂法為佛母。),世尊說一切佛都從此經出的。圓滿檀波羅蜜後,接著下來就會圓滿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波羅蜜等法,故此法施可說是最勝、最利。

所以我們都當要發起弘揚此等《般若經》之心,尤其是《金剛經》,此經流通最廣。我們現在因緣成熟,已刊印了《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及《大悲咒》合刊課誦本,與大眾結緣,未索取者可以來mail索取。接著下來也是要整理《金剛經》所講的講稿,網路上雖已掛上,但文章比較口語話,就覺得份量很多,要整理這些文章,此工程雖然是浩大,但遲早總是要完成的,此舉還是基於「廣為人說」,能利他也能自利。所以大家若有能力宣講《金剛經》就隨緣開講,不能講的就要助印此經典流傳,做個法布施功德,這樣功德也是無量無邊,當然自己最好早晚各誦一部《金剛經》,保證各位菩提智增長快速,也許今生即能悟菩提。

何以我們學《金剛經》後,還要廣為人說,契經云若菩薩摩訶薩,已曾供養無量諸佛,則尊重正法,由重法故應廣爲人説,爲維護正法不惜身命。若是您本人已悟到了《金剛經》深義,即能重此法要,重此法要者即當依教而奉行,首當要發菩提心,次要修行實離四相,再行布施、忍辱、般若等三波羅蜜,如此依教奉行後,即能悟真正佛道,能悟實相觀、中道觀,悟得「不退菩提實相法印」,能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後,即會更重視此法,所以也要讓學佛者大眾知道此法是成佛之本母,故要廣說此法。

若有聽聞《金剛經》,然後能受持、讀誦,恭敬供養《金剛經》,此等人以如來的隨念神智力、心通力,佛的無量智慧都能悉知是人、悉見是人。我們雖不知道如來的智慧與神通有多廣大,但祂能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的能力是真實不虛的,因如來已圓滿具足圓成實性,也已證得如來藏性,祂的最清淨法身可遍滿虛空、盡一切法界,其能知能見之神通能力有多大呢?大到所有佛剎土世界中的一切眾生,只要是起心動念,如來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甚至於過去已起的心、未來的要起的心,都能悉知悉見,還有所有佛剎土世界裡的有情、無情眾生,如來都能夠悉知、悉見其因果輪迴現象,這是證得「如來藏性」的如來所具有的神通力,不是一般大菩薩所能證知的,中小菩薩更不用談了。所以說有人受持、讀誦、弘揚《金剛經》,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此能力是不容置疑的。

所以大家要認真讀誦《金剛經》,修學《金剛經》,依此經深義調理自己的心性,當您能悟得《金剛經》深理,也能離四相、不執著世間一切相後,就應該為人講述《金剛經》甚深義理。因有人能讀誦、受持、供養《金剛經》,甚至於有能力廣為人說,甚至於能刊印流通、廣為宣揚此成佛之本母經典,當然釋迦如來或十方三世一切如來,都會攝受、護念、賜與此等眾生福德,因是佛如來所賜之福德,所以大家皆可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的功德。

 

6.「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

樂小法者h1n2dhi muktikah1n2dhika是小的,不大的,muktika是解脫法之相貌,一般言鈍根者始樂小法,因貪著於生死,急欲入涅槃得解脫,故此等人於諸無量佛處,不能行甚深妙道。又因樂小法者,則會著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更會求趣見,一切趣見都是有性教引發之法相,常著四見故,不離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也。此等樂小法的人因會執取一切相,《佛說廣博嚴淨不退轉輪經》云:「…,于非水中而作水想,不但于非水中而作水想,亦於非色中而作色想,非受想行識中作受想行識想,非堅信作堅信想,非堅法作堅法想,非八人作八人想,非須陀洹果作須陀洹果想,非斯陀含果作斯陀含果想,非阿那含果作阿那含果想,非阿羅漢果作阿羅漢果想,非聲聞乘作聲聞乘想,非辟支佛乘作辟支佛乘想。」所以《金剛經》所言,不著四相,得聲聞諸果亦無有諸果可得想,如須陀洹果不作須陀洹果想,斯陀含果不作斯陀含果想,阿那含果不作阿那含果想,阿羅漢果不作阿羅漢果想,這是《金剛經》裡所說的四句偈。

又《佛説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云,衆樂小法的人若能讀誦受持此經,無有是處。契經又云,知衆樂小法,而畏於大智。或說少智樂小法,不自信能作佛,是故以方便智,分別説諸果,雖復説三乘,但最後爲教其菩薩法。本段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執取如來弘法早期所講的有性教。當然此等人於此《金剛經》,不能聽受、讀誦,甚至爲人解説。

上述已提過若有修行人樂小法,學習聲聞、辟支佛乘,這還是暫時的過程,祂們終究還是要學習大乘法、般若波羅蜜法。對於樂小法者因為祂們因緣未成熟,而於此大法無有志願學習。所以經典中,佛如來常用種種隨心智慧,為諸菩薩開示演說種種方便法與真實大法。當然佛陀善觀因緣,知道這些樂小法的人等,還是會以方便智,隨說一些聲聞法、緣覺法,再進而隨緣說些菩薩法,當然這些樂小法者,當時自知不是真是佛子,但佛陀並不會這樣認為,最後還是要講般若法。

現在我們佛弟子,有的連樂小法的資格都搆不著,為什麼呢?有些人信佛後,不知佛真正言教,佛陀說依法不依人,依了義不依不了義,某些佛子總是依人後,僅知道要行善、布施、濟窮、救困、放生、…等善行,這些只是下劣天善行,而尚不知要樂小法。因樂小法當得離一切因緣果報,求得自我解脫,既然要這樣求得解脫,就要學得涅槃法,要學習涅槃法就要學四聖諦、十二因緣觀、卅七道品等解脫義理,然後實際去打坐、修行、禪觀,天天於打坐、長坐中,思惟自己如何來脫困輪迴之法,然後依之而修心養性,達到自我解脫之目標。

若有佛弟子,包括出家眾、居士等樂小法者,能打坐、禪修,也已求得自我解脫者,當要如何來突破樂小法、心住寂滅為樂的心態?《金剛經》裡頭已講得很清楚了,一切佛都從此經出,那您就要好好依此《金剛經》要義去做:

(1)先發菩提心─去受菩薩戒,順緣發菩提心,發菩提心即誓度一切眾生,之後要進行伏心菩提、明心菩提、出到菩提等階段的修心養性工作。

(2)天天讀誦《金剛經》─讀誦《金剛經》是熏習義理入阿賴耶識中,能背誦《金剛經》更好,當您能背誦部份或全部經文時,日常遇到如意、不如意事,《金剛經》經文字句,自然就會應緣現起於心中,使您產生般若智慧,離諸相後即能安然地度過此事端。

(3)隨時受持《金剛經》義理─受持是如實地去做,觀一切法虛幻不實,遇一切境界就當沒這回事,不要有證到什麼境界想,不要有已成什麼果位想,或是幾地菩薩想、或是已成佛想,…。若遇冤親債主來騷擾,亦能觀其虛幻不實;平時不要打妄想,不切實際的妄想更是不能有,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

(4)遠離四相─離我相、離人相、離眾生相、離壽者相,要達到此離四相目標,就要淨除六根門頭攀緣的心念,遠離眼耳鼻舌身意等所現的主觀意念,不要與人諍辯,不要亂逛不正當網站,不要用文字與人在網站上論筆戰。行持要嚴守戒律,不說別人短處、不誇自己長處,不要違犯戒律,不要毀謗大小乘,不要毀謗佛門四眾弟子(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修行只有能把嘴巴閉得住不講話,能把手牽得住不寫文章,如此已在做《金剛經》甚深義理的修行工作,最後再連心也能停得住不動,此時世間智、出世間智就能圓滿成就,最後能得到出出世間智,成為一個真正的善知智,不為異境所迷,亦能成為別人修真正佛法的眼目,不會譁眾取寵,以盲導盲,同入三途深淵。

(5)經文中三波羅蜜法當要修習─布施、忍辱、般若波羅蜜等三波羅蜜法者,是本經中世尊所提示者,是成佛之要訣。先要好好依此而修行,凡有善行都要去做,做完後當要忘記,不得再提起做什麼善事,這才是所謂的布施波羅蜜。凡有生活中順逆的境況,都當要修忍辱法,最後達安忍境界,是能做到不忍之忍,是謂忍辱波羅蜜。一切因緣果報,修行境界、異相、異能等,都要觀其無所有、不可得,這樣遠離顛倒妄想,才能究竟涅槃,這就是般若波羅蜜。

(6)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不要學外道法、小乘法,學得有個能來能去的神我身出入自身軀,要知道世尊說「心即是佛,佛即是心」,這樣修持不黏一切境後,於己心清淨後,即能善於觀心,體悟真正實相觀、中道觀之道理,即能悟知自己的如如佛性。往後隨緣入陀羅尼門,以真言門入一切神通、變化,以真言門廣度有緣,這是最後的目標,也是入真正佛心之中,也才是入真正的大乘,因能廣度一切眾生。

(7)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不要有斷滅相─當您腳根已站穩,佛陀所教的般若深理已搞懂了,即要能入菩薩行,行持間作有為時,不作有為想、不作無為想。行持間作無為時,不作無為想、亦不作有為想。隨緣起一切法,處一切法中能無住,如此隨法自在無礙,這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我們要修行的中級目標,最後如上所述,當入陀羅尼門殿堂,一者依此自己能入佛之他受用土外,二者也能依佛如來法身、佛如來的垂跡加持身,大利一切有情眾生,廣行佛事。

 

7.「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即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此處世尊言,有《金剛經》的地方就有佛法身在,有《金剛經》處也是如同塔廟,表示有佛在,所以人天、阿修羅等都當要恭敬供養。契經亦云:「若諸菩薩持此法要(般若經),讀誦書寫或持經卷,所在之處則爲有佛。此經則是不退菩提實相法印,若諸菩薩隨順此經,當知則是隨順一切佛法。」從此處經文知悉,只要有《金剛經》法本在的地方,就等於是塔廟,都是有佛法身常住,所以我們應該恭敬作禮圍遶,以諸華香而散其處。當然您擁有此經,因為此經是不退菩提實相法印,所以您一定要依教奉行,生活、起居、日常應對中,不能執取一切法,不執一切法就是要能閉嘴、止心、避免惡行,如此就不會造諸惡業,這樣慢慢修學般若經之不退菩提實相法印,今生當即證得不退轉菩提。

我們於2002年建立此法爾禪修中心道場時,我就想在三尊大佛像後做一道背牆,此牆壁上用近代電腦科技印出整部《金剛經》經文,結果設計單位不負所望,真的用很大的相紙輸印出此部《金剛經》經文,然後《金剛經》背牆後有一走道,走道再過去是藏經櫥櫃,方便於遶佛、遶經,後來此種設計也被數位建小道場(住屋式道場)者所採用。法爾道場建立好後,從2002年11月份起,即開始講《金剛經》,講到現在已是六個年頭了,也才講到十五品,等於是《金剛經》不到一半。而每週日的《金剛經》讀誦、繞佛、禪坐,在誦經完後遶佛時,剛好依著佛像、佛像背壁的《金剛經》經文等繞著走,真的是做到了經文所說「作禮圍繞」,所以您們能參加周日金剛禪座者,真的福德、智慧都能日日增長。至於我們此處的金剛牆有無諸天、阿修羅等下來供養,我們是不得而知,但世尊經典裡如是說,應是真實不虛的。

另外,契經云,當知是般若波羅蜜因縁,能具足菩薩道,是故諸菩薩,若欲得一切智慧,應當信受般若波羅蜜,讀誦正憶念。又有般若經云,如説修行,廣爲人説,亦當了了書寫經卷,供養恭敬、尊重讃歎,以諸華香、瓔珞、末香、塗香、幡蓋、伎樂等供養,如是則是奉行世尊教法。因此,我們除要廣爲人説,讓大家能了解《金剛經》中甚深義理外,亦當供養所有名花、名香、繒綵、華蓋,若干方便當供養之。所以者何?契經云,般若波羅蜜者,是諸佛所尊,是尊道之御。所以無論如何,都當要如法供養,能供香、供花、供果、供燈、供燭、…,隨心所願而廣為供養之,如是當於今生得證金剛般若經之不退菩提實相法印。(待續)

  (2007.05.27.講於法爾)

 


[ 《金剛經》選讀 ] [ 經典選讀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