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如何利用《金剛經》來修行(18-11)
               --
十五品  持經功德分

  (本篇文章為張玄祥居士所撰,未經同意,請勿引用轉載。)


四、金剛經經文解釋

第十五品 持經功德分

()如何利用金剛經來修行

1.「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

 

聲聞乘行者以戒得定,以定生慧,戒定慧三學成就、增上學,以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寂滅為樂,即能證得阿羅漢果、辟支佛果。大乘菩薩行者發菩提心,為求無上正等正覺之如來法,此法具大慈、大悲心,建立在眾生身上,平等性、無上覺都離不開眾生,是以欲要度眾生,當與眾生結緣,故而菩薩以色聲香味觸法布施眾生、與眾生結法緣,當今世、未來世因緣成熟時,便有機緣度化他們。所以地前菩薩要從六度中開始修,而六度的第一度即是布施,菩薩當要去修為,以證得布施般若波羅蜜多。

 財布施不是很好嗎?為什麼要以身來布施?財施,有錢好布施。很多有錢人,出手動輒幾千萬、幾億,拿出一億來好比九牛一毛。財布施相對來講很容易,但要把肉體捐出來給人,哪個願意啊?你要他捐幾億、幾十億他可以做到,要他把肉體給出來,那怎麼行?不行!能夠布施肉體才是最難啊!所以第一段為什麼拿肉體布施來做比喻?因肉體最難布施。

聲聞乘行者以戒得定,以定生慧,戒定慧三學成就、增上學,以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寂滅為樂,即能證得阿羅漢果、辟支佛果。我常強調初學佛人要受戒,為什麼初學人一定要去受戒?有戒才有定。戒跟定可以說劃上等號,一邊是戒律、一邊是定,一個人不做虧心事,夜半敲門心不驚就是這個意思。初學人持戒要精嚴,要斤斤計較,不能用方便,方便是行菩薩道以後偶一為之,初學的就是要戒律堅定,才有定,從定之間才產生智慧,這是必然的修行過程。

你守戒,不去犯戒,面對一切的魔考、菩薩考、一切的逆境、魔境,你就不會發生問題,你自然就有定力,因為冤親債主或菩薩考試,都是考你的弱點,你最執著的那一點,攻擊你最脆弱的地方。如果你什麼都好,就是愛錢,他就天天在錢上作文章;如果你愛配偶、愛小孩,他就讓你為他們起煩惱,看你能不能夠放下,就看你執著在哪裡。你犯了戒以後就沒有定力,因為罪惡感一直起來,罪惡感起來時,你要嘛就走發露懺悔的路,要嘛就走空、無相那條路,不要去執著你犯戒了,一直後悔不該犯戒,把自己搞得心慌意亂,這樣會障礙你的定。

定,守戒得定,小乘得定是不犯戒得到的,而菩薩是以智慧得定,可以看破戒為不破戒,那這功夫更高了。以戒得定,戒得慧,這是對小乘來講的,於菩薩而言,何為戒、何為定?守戒亦愛、破戒亦不憎,涅槃也不愛,輪迴也不憎,菩薩觀一切法平等,這境界又更高了。哪一個法是對特定一種人講的,你說好,那大家都要做大乘菩薩,因為都不必守戒,但是就這個不必守戒,你的功夫要夠,否則護法神修理你時,生病出意外都有,你要有功夫去承受這破戒的果報,並非你號稱大乘菩薩,就可以為非作歹,當金剛護法菩薩修理破戒的你時,你要有能力度得過,度得過表示你的功夫夠、智慧夠,要有金剛身、金剛心才有辦法度過去。

「云何得長壽,金剛不壞身」,你能不能得長壽?要有金剛不壞身,金剛不壞身得不到,長壽當然也沒有。你要練就到身體怎麼被打、怎麼被加害,你都不讓它得逞,這不是你嘴上說說算了,要真的經過考驗,要怎麼度過去?要靠智慧!要動腦筋去改變你的身體,很簡單的一些方法或動功改變你的身體。當然,所謂的金剛身是氣脈通了,才叫金剛身,氣脈通了,無論他人怎麼障礙它,它都能很快復原,甚至根本傷不了它。真的開悟了才是氣脈通的人,「云何得長壽,金剛不壞身」,就是在講這個。你們不要小看《金剛經》裡面的前偈語,每一句都有其道理的。

金剛讚「絶相超宗,頓忘人法解真空」,一個修到開悟的人,絶相超宗,不會天天講那個淨土最好、你的禪宗最好、你這密宗最好,這樣你就沒有絶相超宗,就是沒有真開悟,真開悟的人是能知八萬四千宗,但都變成釋迦宗,一釋迦宗你就能夠包融一切法,為什麼?因為你可以體會、也可以體會到各宗的精髓,所以你就不會排斥其他宗派,獨尊您悟道的法門;頓忘人法解真空,做到了,你就破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若破不了,怎麼頓忘人法?叫你頓忘,你一下子忘掉,一下子又尊自悟的法門,對他人修證的法門都咬牙切齒地反對,永遠放不開,這樣就是沒有絶相超宗。一個人要絶相超宗就是開悟,悟後皆能知法法本平等。你現在執著一宗一門深入,那是你要用這個法去利益眾生,當然一門深入可以,開悟以後就不能一門深入,為利己利他你要進入八萬四千法門,所以要絶相超宗。

修行上這個心要怎麼頓忘人法解真空?解真空怎麼做?般若味重重,用般若智慧來破掉你的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般若智慧又是什麼?觀一切法「無所有不可得」,就這麼簡單六個字,可惜你們就偏偏不懂。你們現在腦筋清楚,講懂,懂了,就要去做,那一天腦筋又不清楚了,什麼毛病先倒出來再講。你般若味重重的話,自然四句融通,《金剛經》那麼多句,每一句都能融會貫通。

大乘菩薩行者發菩提心,發菩提心有二個,一個是為求無上正等正覺之如來法,第二個是要發願度盡一切眾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色、非無色等十二類眾生,這是成佛的二個目標,你要發菩提心,就要做這兩件事。在第三品釋迦牟尼佛也提出來,菩薩云何安住?云何降伏其心?降伏其心,不是你安就好了,眾生的心也要安,因為菩薩是跟眾生身心一體的,不是你自己解決就好了,如果你修自己,那是聲聞乘的,他心沒有辦法跟眾生一體,身也沒有辦法跟眾生一體,所以他可以自修自利,菩薩心眼開了,身心跟眾生合一,你要先調伏自心,也要調伏周圍的眾生心,就要度一切眾生,這是大慈大悲的菩薩要學習的。

此法具大慈、大悲心,建立在眾生身上,也就是你要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之法,是要在眾生身上去學的,你要調伏自心也要從調伏眾生心開始,這不是你要不要的問題。有的人,天生就可以跟眾生合一、有的人今生修行有境界,自然跟眾生身心合一,眾生病,就是你的病,眾生煩惱,就是你的煩惱,你要自己去調伏,你調伏好了,眾生心也調伏,身心調伏,這種大慈大悲的心是大乘菩薩要學的。有的人說慈悲心,好像到處幫助別人很有愛心就是慈悲心,其實愛心跟慈悲心是不一樣的。愛心是天界天神的善心,仁民愛物。真菩薩身心不是這樣,菩薩的身心跟眾生合一,你不愛也要愛。為什麼?因為眾生有病,你就有病,眾生心煩惱,你也感召煩惱,感同身受,這樣你才有真正大慈大悲的心,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你要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就要從眾生身心跟你自己的身心裡面去成就,慢慢建立平等性、無上覺,要建立平等性跟無上覺都離不開眾生,不是你自己修好就好了,那是心眼沒開,不是地上菩薩,是地前菩薩或聲聞乘阿羅漢以下的修行者。

是以欲要度眾生,當得與眾生結緣,不能跑到深山裡去閉門自修,在深山裡自修,是修自己內心的清淨,沒有人來煩惱你,當然心比較清淨;菩薩不是這樣,菩薩要在五塵眾生間跟大眾攪和在一起,跟眾生來結緣,這麼樣來調伏自己的身心,自己身心能調伏了,眾生身心也就能調伏。所以菩薩以色聲香味觸法布施予眾生,與眾生結法緣,當今世、未來世因緣成熟時,也許今生因緣沒有辦法成熟,也許下一世再來,才有機緣度化他們。你看釋迦牟尼佛累劫修菩薩道時,衪捨身布施去供養很多的畜牲,最有名是飼餵老虎,祂都跟他們結法緣,阿羅漢可以閉關自守,菩薩一定要跟眾生結緣。

所以地前菩薩要從六度中開始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這六度,《金剛經》裡提到六度裡面三個重要的,為什麼只提三個?其他的早期就修了。精進,當然要成就佛道隨時都要精進;持戒、禪定,在聲聞乘時就應該修過了,現在是要圓滿你的菩提性時,修布施跟大眾結緣,修忍辱成就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相,要成就忍辱波羅蜜,就要用般若波羅蜜去做,觀一切忍不是忍、觀一切相不是相、觀一切法不是法,如此平等觀一切法、實相觀一切法,才能夠得到解脫,達到自利利他的境界。而六度的第一度即是布施,菩薩當要去修為,以證得布施般若波羅蜜多。布施是一個,般若波羅蜜多是二個,布施做了,不要執著,這樣就有點般若波羅蜜的味道。

 

布施有色聲香味觸法諸種可布施者,然眾布施中以身布施最難,法施、財施、身外之物施(國城、妻妾、婢女等)都容易,唯獨身體的布施為難。所以釋迦牟尼佛過去世曾發誓願﹕願施千身以眾生,以此殊勝功德,較彌勒菩薩早成佛,因此,若有菩薩能在因位時發心布施身體,其功德無量無邊。

布施有色聲香味觸法等諸種可布施者,然眾布施中以身布施最難,在這品裡才提到以身布施,前面都是以物或者七寶,以三千大千世界或是無量恆河沙世界,那麼多的七寶來布施,功德無量無邊。菩薩做了布施,不去執著福德,就不會受報,因為有福德就有天報,你不執著布施的話,就是波羅蜜度到彼岸。這品裡第一次提到以身布施,眾布施中,以財布施、物布施最容易;法布施就難一點,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講經說法的,你要能夠講經說法,還要能不悖離經文義理,否則一不小心就落了個野狐禪的下場;無畏施,這個心要有某個程度的清淨無為,才有辦法施眾生以無畏,這也不是一般人可以做的。

如果以有相的布施來講,以身布施最難,法施、財施、身外物施(國城、妻妾、婢女等)都容易,唯獨身體的布施為難。物施是你的依報,都很容易,捨不得頂多一下子,捨得的話,一布施出去就忘了,但是,身布施,當下身體布施出去,身體就完了,這一生就完了,我們有時候真是佩服讚嘆釋迦牟尼佛怎麼有那麼大的慈悲心,常常在布施肉體?這跟過去的因果都有關係。一者,願波羅蜜,祂發願:我要布施一千身,一千次的肉體給眾生,這是願力,再者,你修到菩薩境界時,自然對身體就看得很開,這個肉體不是我,你知道自己的修行境界,如果現在死掉了,肉體沒有了,入滅了也還是菩薩身,可以再來受生,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簡言之,願力是一個原動力,其次是你的智慧。如果有一天,你對著這個肉體,可以做到捨身給眾生,馬上入滅都無所謂,很自在,這就是真正的菩薩。

能夠真正以身布施的人,除了願力跟知見增長以外,能夠觀過去的因緣,你就很容易能夠捨得這個肉體,這是我們要學習的。像彌勒菩薩跟釋迦牟尼佛過去在因位菩薩時,同為某位國王的太子,這個王有八個太子,很早以前有六個太子已經成佛,剩下衪們兩個。釋迦牟尼佛因其以身布施的願力,提早彌勒菩薩成佛,彌勒菩薩是八個兄弟中最後一位成佛的。由此可知身布施的功德無量,可以節省好幾劫的成佛時間,釋迦牟尼佛過去世誓願施千身予眾生,因以殊勝功德,較彌勒菩薩早成佛。所以若有菩薩能在因位時發心布施自己身體,其功德無量無邊。

在《梵網經》裡面,出家受具足戒的師父,有一條戒,就是要將肉體布施給諸佛,要有這個願心。有的人就燃身供佛、燃指供佛,當然發起這個願時,不可思議的現象會發生。你看這火好燙,那是你對火性的認知,祂們肢體在被焚燒時,不覺得痛,火是會燒壞肉體沒錯,但是由於祂們的虔誠心,佛菩薩會加持他,讓他在當下不覺得痛。把肉體供養佛是非常大的供養,如果把肉體布施給眾生,則是更大的功德,以求佛道來講,這己經破解了對肉體的執著,對生死能夠自在,這是每個人都應該要學的。

為什麼釋迦牟尼佛,動不動就把肉體布施給眾生?當然除了慈悲心重外,跟過去的因果也有關係。祂以前發過的願,這腦筋就不會忘記,常常會想這些事情。像釋迦牟尼佛最後一世,菩薩身的衪也是捨身餵虎,因為衪是菩薩再來,悲心深切,衪看到有七隻小老虎,母老虎好久沒有東西吃了,又在下雪,如果再這麼餓下去,母老虎可能會把小老虎吃掉,衪悲心一起,就觀過去,原來我過去常布施肉體給眾生,已經是九百九十九次了,衪有靈通,這麼一觀,還是趕快圓滿千身,就這樣捨身餵虎了。

 

一個能發願布施身體予人者,對己而言,已破身見,無有身見之患,亦能提早成佛;對眾生而言,是與受施眾生結最大之因緣。受菩薩身布施的眾生,日後當受施者之教導成就解脫道。如釋迦牟尼佛捨千身,最末一世捨身餵虎,受施之七虎中,五隻即是後來得度的五比丘,另兩隻即是舍利弗與目犍連尊者。

一個能發願布施自己身體給別人者,對自己而言,已破身見,無有身見之患,衪知道這個肉體不是我,真正的我是那個覺知,這個肉體死了,神識再去入胎,再出生,還是有身,已經看破它,不再執著它;對眾生而言,他是與受施眾生結最大之因緣,哪個人吃了你的肉,你就直接跟他結緣。衪的肉體餵了母老虎跟七隻小老虎,這七隻小老虎中,五隻是後來最初得度的五比丘,另外兩隻,一個是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跟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此五比丘是五位最早追隨悉達多太子出宮的侍衛,也是最早受釋迦牟尼佛教化的僧團,皆成阿羅漢,這個因緣不是很深嗎?你布施身給誰,那個人就跟你結最大的因緣,以後,不管因果怎麼轉,都隨時在你身邊出現。這樣除自己能提早成佛外,受菩薩身布施的眾生,當受施者之教導而成就解脫道,你成佛當然第一個要度他們,因為他們跟你結的緣最深。

 

2.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

 

若我們一聽聞到金剛經,產生無量信心,並且在遇到逆境時,都能堅信不移,這種人之福遠勝過上述者。上述何人呢?一日三時分以恆河沙等量之身布施者,再加上以恆河沙等劫的長時間布施己身予眾生者,都不如一個聽聞此經典後信心不逆轉者,此人不因遇到困難而逆轉、起顛倒想,其福德是很盛大的。

我們在講如何利用《金剛經》來修行,若我們一聽聞到金剛經,就產生無量信心,這不是你自己心裡面覺得很好就好了,你要讀誦、書寫、最重要是要受持,受持就是你把《金剛經》的義理,運用在你的修行上、生活起居上。受持《金剛經》的義理很重要,六波羅蜜除了持戒、精進、禪定以外,《金剛經》就在闡述以其他三個波羅蜜為主的修行,跟眾生結緣的布施波羅蜜,修入離四相的忍辱波羅蜜,要完成這兩個波羅蜜時,就要用般若波羅蜜觀你的所作所為、觀業力來時、觀因緣轉時,觀這一切都無所有不可得,這樣學習自在,這才是受持。修行也好、讀誦《金剛經》也好,要能夠在遇到逆境時,用這個佛法,產生無量信心,才不會退轉,能夠信心不逆,堅定不移者,這種人之福遠勝過上述以身布施者。

種種布施中,身佈施是最難的,現在你聞此經典,信心不逆,產生信心,這功德就很大了,更何況後面講的書寫,書寫就是抄寫經典,以前印刷術不夠發達,你獲有一部經典,好不容易抄寫一部給人家,這個功德無量無邊。能夠受持讀誦是為自己,能夠抄寫給人家,讓人家增加慧命,這個功德更大,書寫外,受持、讀誦、為別人解說也好,這些都比你聽到《金剛經》後信心不逆的功德還要大。

一個人一日三時分以恆何沙等量之身布施者,早、中、晚,等於是八小時一個時分,你隨時都要布施,這是一個比喻,而且不僅僅是這樣,還要再加上以恆河沙等劫那麼長的時間,布施己身予眾生者,這個功德是不是很大?一定是!但,即使如此,都不如一個人聽聞此經典,便能信心不逆,不會懷疑,不會反復,就是碰到障礙、困難,他的信心都不會逆轉、不會起顛倒想。顛倒就是心不淨、胡思亂想,要究竟涅槃,就是不起心動念、守住空寂。如果你聽到《金剛經》覺得很好,生起信心,接著開始讀誦、書寫,並且把《金剛經》的義理運用在日常生活的待人接物上,這就是智慧比較圓滿的,若是能夠更進一步為人解說的話,那這個功德是最高最大的。

 

一般福德尚未具足者,雖聽聞到《金剛經》覺得非常殊勝,然臨困境時,對此經就提不起信心;一般福德尚不具足者,聽聞《金剛經》,雖覺殊勝非常,但當臨困境時,於此經便提不起信心,更有些讀誦金剛經者,因為此經功德不可思議,但果報亦不可思議,而福德尚不具足者,業障現前時就會逆轉、失去信心。此等人需要聽聞他人解說金剛經殊勝處,堅定其對金剛經之信心,義理懂後就不易逆轉。

一般福德尚不具足者,雖聽聞到有人介紹《金剛經》,覺得講解非常殊勝,很好,但當自己有困境時,對於此經就提不起信心,不會去思維《金剛經》的義理,一直鑽牛角尖入煩惱境,這是沒有真正的信心不逆,沒有學到《金剛經》的真正義理。更有人讀誦《金剛經》,因此經功德不可思議,但果報亦不可思議,所以福德不具足者,當業障現前時就會逆轉、失去信心,這個在下一品時,就會提到,為什麼有人讀誦《金剛經》會發狂,如果因緣不具足、信心不夠的話,結果會怎麼樣呢?

《金剛經》義理的觀念,是一切要成佛者必具備的觀念,所以才會說一切佛皆由此經出,但是不是每個人的福德都足夠,所以有的人讀《金剛經》反而錯亂,狐疑不信,這是因果報也不可思議,這果報跟讀誦《金剛經》的功德要怎麼核算?就看你受持了沒有?所以我們除了受持讀誦外,還要想辦法書寫《金剛經》,讓別人也能夠結《金剛經》之法緣,讓他們也能去受持、讀誦《金剛經》。

 

受持是要認真去實踐《金剛經》中的義理,並非口唸《金剛經》即是受持,重要的受持法是(1)發願度無量眾生,又無有一眾生可度想。(2)去四相時先去除我相,依經言無我得成於忍。(3)修布施、忍辱、般若波羅蜜多。(4)實施無住相布施。(5)應無所住而生其心。(6)無上正等正覺是無少法可得。

受持是要認真去實踐《金剛經》中的義理,不是唸唸《金剛經》而已。有的人二十分鐘唸一部《金剛經》,讀誦經典不要貪快,要給自己的腦筋一點時間去思維。譬如我今天就在想,你做了很多的福德,觀它沒有福德性,為什麼後來這福德它才是大,怎麼個大法?如果說我身上隨時都有五百塊,我只要有五百塊就好,用完了,需要用錢時,自然就有名目再送進來五百塊,這種空之間的道理,你要用時就有,不必用時,就沒有,這種福德最好!為什麼福德性不執著它,這種福德最大?你要成就什麼法,它馬上成就,你要辦什麼事,馬上就可以辦,這不就是從無中、不執著之間產生很多法用嗎?很多句字,不同時間去唸它,都會有更深一層的體驗。

 

《金剛經》重要的受持法是:

(1)發願度無量眾生,又無有一眾生可度想:第三品就講了,善男子、善女人,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釋迦牟尼佛開宗明義講的,你要建立起大慈大悲的心,發願度一切眾生。你要吃飯時,要想願斷一切惡、願修一切善、願度一切眾生,這就是在發願,願度一切眾生,這樣以後才有機會,哪一天真的就會成佛。

(2)你要修菩薩法,是要得到無上正等正覺:這是目標,目標確立了,要怎麼做?第一個目標要去四相,去四相要先去我相,我相不去除,後面的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就沒辦法去除,所以修行人當先除與外對待的我執,然後再除內在的法執。

(3)修布施、忍辱、般若波羅蜜多:《金剛經》標榜這三個波羅蜜,度到彼案的法門。經言無我得成於忍,你要修忍功夫,無生法忍,一時做不到,就先修忍辱,修忍辱,不要去講對錯、道理,不講這些閒話,就照單全收,全都忍了。在救度眾生時、在行忍辱波羅蜜時,你都要能夠自在無礙的用般若波羅蜜的智慧來觀。用般若波羅蜜觀照中,又無有我在用般若波羅蜜法門想,這種處處離相法,即是真正所謂的般若波羅蜜。

(4)實施無住相布施,布施可以有色聲香味觸法布施,但是,要無住相去行之,如果有所執著,就有福德性,有福德性就會受天報,你要學菩薩道就不能升去下劣天,要無住相布施,才能無始劫中行菩薩道。接著要學習怎麼去做到般若波羅蜜?

(5)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句話很重要,也是實相觀、中道觀修行的一個指標。解深密契經云,不住一切法,作有為不作有為想、不作無為想;作無為不作無為想、不作有為想。用這樣的賓態去面對自性應緣後的事情發展,您會覺得逆順、大小事都能自在,修習佛法就能怡然自得其樂。

(6)無上正等正覺:你要得無上正等正覺,就要知其義是為無有少法可得,也就是要修無為法,受持是要認真去實踐《金剛經》義理。《金剛經》裡面好幾品都一直在重覆講這些道理,中間或有細節不同,譬如以珠寶布施和以肉體布施,都是一樣在強調有為法的布施,不如你去建立無為法的修證,此是成佛的因緣,當有人一成佛,就能度無量、無邊眾生,這功德是最大、最殊勝的。

 

現今印刷術發達,《金剛經》的流通決非問題,然經中儀軌、所附咒語之唸法多有謬誤,無專業知識者以國語音注音咒語聲音,無意間誤導後學錯讀咒音。若說讀誦《金剛經》效果不好,即此無心之失所致。是以發心助印《金剛經》課誦本,應求專家考證咒語音義,方為如法,並非出錢助印任何經典便是功德無量。

現在印刷術發達,要印很多部《金剛經》都不是問題,但是,要流通一部課誦經本,其中的儀軌、所附咒語之唸法,現在的流通本大概都有問題,無專業知識者以國語音來注音咒語,無意間誤導後學錯讀咒音,結果說讀誦《金剛經》效果不好,這樣也是無意間造業,所以要助印包括《金剛經》在內的任何課誦本時,都要特別小心,否則誤導後學,無心造業,不是你出錢印《金剛經》就功德無量,有功德,但是,你印了不如法的儀軌給人家也不好,一舉一動都有因果,好的業還沒有得到,壞的業已經成就了,所以,求專家考證咒的音義,這樣才是如法的。不去修行,不會考慮這一些,你要去利益眾生,這些都要考慮。

 

經云,若有人能進一步書寫、受持、讀誦,其功德大過前述以恆河沙數等身布施,甚或布施時間長達恆河沙劫者,何況若是有人能為他人解說《金剛經》的甚深義理,此人功德無量無邊。

經云,若有人能進一步書寫、受持、讀誦,更何況講說正確的《金剛經》甚深義理,此人功德更是無量無邊。學《金剛經》,道理懂了,除了讀誦,有機會印經流通給別人看以外,自己受持很重要。當境界來時,你就用《金剛經》的義理去對治它,譬如《金剛經》在第一階段講觀空時,要觀一切法無所有不可得,「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這麼去觀它。你在日常生活中受持《金剛經》,行之有年,到了自己能無執一切法,最後你還要能夠為別人解說,因為你能夠講得出來,代表你已經慢慢懂了,消化吸收了,整理出一套有系統的理念,這也是為什麼為他人解說,一直都排在最後講,你要先自利,才能夠利他,重點在哪裡,義理順序滾瓜爛熟了,道理融會貫通了,你才能夠演譯《金剛經》深義。

《金剛經》是有很多人講,能為人解說《金剛經》,要有顯教修行二、三十年的功夫,才有辦法。大部份的人在講《金剛經》,都是引述祖師大德怎麼講,像做學問一樣,就像我們在講《解深密經》,到最後一段總是要講無性菩薩、世親菩薩祂們怎麼解釋,反正都是引用人家,前人怎麼講,你就怎麼講,如此最保險,因為自己沒有辦法修證到佛所說的境界。

能夠讀誦《金剛經》已經不得了了,不是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種諸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除了聽有德者講解《金剛經》外,還要讀誦、受持《金剛經》,這樣才有修持《金剛經》之功德,也才能夠在遇到業障來時不退轉,不會對《金剛經》的義理起懷疑心。你如果今生對《金剛經》從來沒有懷疑心的話,那是你過去熏得太厚重、太厲害了,所以你遇到障礙,馬上想起哪一句話管用,把它拿來用,心裡沒有什麼退轉、不退轉的念頭,那是具有圓滿智慧;如果你還不會用,聽是聽了,臨境不會拿出來用,遇事總先怪別人,不會觀它「無所有不可得」,不會用忍辱波羅蜜來面對它,不會用般若波羅蜜客觀它,這樣總是記不住《金剛經》裡所講的道理,這種人就是智慧還是欠那麼一丁點。

  (2007.05.27.講於法爾)

 


[ 《金剛經》選讀 ] [ 經典選讀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