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如何利用《金剛經》來修行(18-8)
               --
十五品  持經功德分

  (本篇文章為張玄祥居士所撰,未經同意,請勿引用轉載。)


四、金剛經經文解釋

第十五品 持經功德分

(三)名詞解釋 ()

11.最上乘

據《究竟一乘寶性論》、《大乘莊嚴經論》等載,聲聞乘屬小乘、下乘;緣覺乘、辟支佛乘(獨覺)屬中乘;菩薩乘屬大乘,佛乘為最上乘;或言佛乘為上乘,如來乘是最上乘。故聲聞、緣覺、菩薩三乘之教法稱為三乘教,聲聞、緣覺等二乘不信受大乘佛法,故稱愚法二乘;至如迴小向大之二乘菩薩,則稱不愚法二乘。 於大乘法中,法相宗區分眾生為五性,其中定性聲聞、定性緣覺與定性菩薩信受三乘教,唯不定性菩薩才能信受一乘教,並得佛果,故採取三乘真實、一乘方便之立場。於此,天台宗、華嚴宗視一乘為真佛教,故取一乘真實、三乘方便之立場。三論宗(中論、百論、十二門論)以三乘中之菩薩乘為真實,二乘為方便;天台宗與華嚴宗則於三乘之外另立佛乘。

 

最上乘,最上,也就是沒有比這個更高的。我們修行有很多的層次,人乘,雖然不是一個乘,也可以講人的報身,像儒家思想修身、齊家,都是從個人的行為規範、個人的心地清淨做起,這是比較初階的。倘若人的一舉一動能夠中規中矩,心雖然沒有完全清淨,但也不錯了;修天乘,天乘是起善心,做一些善行,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對眾生慈悲,出錢出力幫助弱勢,如此就有天的果報,當然所生處還是欲界天,並非高階的天;禪修、打坐,修止觀,修內心不清淨,有世間禪色界天的境界,或是更進一步突破色身,有無色界天的境界,這些都屬於天乘。雖然自性真如現起功能,體會很多的境界,但是如果沒有從內心深處去斷習氣毛病,斷邪真如性,得清淨自性真如,所得到的都只是天界的果報。

剛剛講的這些都只是方便乘,還沒有進入佛教所謂的「乘」裡面,佛教所謂的乘,起碼一定要解脫。你乘這艘船,坐到不解脫的地方,那就不是佛教要走的乘。方才講的人乘也好、天乘也好,都是方便,因為你因緣不具足,學不到佛教的小乘解脫。佛法那麼好,為什麼很多人接觸不來?因緣果報的關係!你沒有那個善因,當然接觸不了佛法,這是因果報應的關係,你起碼要去結佛教的因緣,才有機會聽聞到正法,你聽聞到正法,才可以搭乘解脫的船。

下乘、小乘,就是所謂的聲聞,聲聞就分成四果,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這四果,求這四果要嚴守戒律,從內心去斷習氣毛病,須陀洹要斷三結,身見、戒禁取、疑這三個結使,證得了,你就可以不墮三惡道,然猶須天上、人間來回走七次,才證阿羅漢果,這是乘小船的船,自修、自證緣起法、自證解脫道,這是第一關;第二關再淡薄貪瞋癡三毒,佛教講名相聽起來簡單,可是要做到淡薄貪瞋癡三毒,要花好久的時間,也許要花無量劫來培養資糧。常常很簡單一句話,經典講了,你懂是懂,就是做不到,障礙來時,腦筋就迷糊了,這麼簡單的事情,為什麼就是做不來?因為你沒有開悟!沒有開悟就很難真修行,就是這樣。怎麼修呢?這妄想習氣、瞋心起來時,你就被劫持跟著它走,你沒有辦法跟它對立,不能客觀瞅著它,你沒有這個能力,瞋心一直冒起來,你就發作了,彼時,你不會想到佛法在講什麼、《金剛經》在講什麼?都把法還給佛菩薩去了。是以我再三強調,身體沒有打破,修行很難,道理聽了十幾、二十年,知見是有進步,進的是牛步,然而牛步慢是慢,堅持走個一、二十年也可以環繞世界一圈,重點是要切實去規範這個心。心開悟的人不規範不行,起心動念是天驚地動,因為你開悟了,打妄想會傷害到虛空有緣眾生,所以光是修這個內心就不簡單。

淡薄三毒貪、瞋、癡這是根本的無明,你要能夠讓它微細一點,人都是由妄想起貪、起瞋、起無明,起是起了,但是不要去做,這就是淡薄,如果起了無明心,又去做了,那是很重的習氣。三毒能淡薄了,這樣才有斯陀含果,天上、人間還要來回一次才能證阿羅漢;今生好好用功,再斷五下分結,破身見、破戒禁取、疑病、貪、瞋,這五個習氣,比較微細的斷掉,那時候神通就來,五神通具足,有四禪的境界外,這個時候有學佛法,你往生以後就上升五淨居天。這對在家眾來說比較難,因為在家眾沒辦法專心去用功。出家,我常對出家師父有非常高的期望,他們出家就是要專心辦道,出離家庭,放下紅塵俗事,自己先成就,再來度眾生,有時看到有些師父,出家沒有兩、三年就出來弘法了,弘了半天,他自己很累、很忙,但講的都是比較初淺的道理,真正世尊講的法,他都沒有辦法傳遞,這是比較可惜的現象,當然真正實修的師父還是大有人在。

話說回來,並非在家的就不會有成就,要看你的發心,因緣時節到了,也會有成就;能夠斷五上分結的話,這色界、無色界的禪修境界,一定有體驗,體驗後能夠捨棄它,不會被它抓住。色界、無色界的境界很多,開悟者一定會碰到,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魔相,掉舉心,可以感招世間一切因緣,有形、無形、超時空的因緣,都能夠感招時,你能夠不起妄想,安住你的自性不動,這叫破掉舉,掉舉一破不起惡作,惡作是煩惱念作意起;再來是貢高我慢心,是很難破,因為有時候當它起來時,自已都不警覺。有沒有貢高我慢心?其實心的種子在內在裡,你如果能夠反躬自省,你會發現貢高我慢心,這個慢心是在阿羅漢向、阿羅漢前境界常有的心病,因為阿那含、小阿羅漢有神通,懂得多,常會忽略掉我慢心起,要徹底催毀這個心病,到修行最後時,該滅的都滅的差不多,就破根本的無明,這五上分結滅時,阿羅漢果就證得。坐上小乘這條船,前面六個,後面加五個,身見破掉、戒禁取戒不去守不正當的戒、疑心病沒有、貪心沒有、瞋心沒有、色界縛破掉、無色界縛破掉、安住掉舉心、沒有我慢心,到最後根本無明破,永斷三毒貪瞋癡,證得阿羅漢果,這是小乘的修行次第。

緣覺乘,是觀因緣,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明色,明色緣六入,六入緣六觸,六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你這樣去觀,觀之間還要能夠破解它,不受它影響,從後面倒過來思維,你不想來受生,你就不要有取,不要有愛的執著心,你都不去造業,不會造有漏業,再往前推,破掉根本無明,這不是修內心的清淨,偏向跟眾生之間的因緣,破!破!破!緣覺比阿羅漢有點智慧,他修三十七道品的七菩提分、八正道,八正道是一個正法的根本,導入解脫的法要,但是中間還加一點七菩提分,這離不開智慧跟定,你要從跟眾生的因緣去思維,如何解脫這種互相牽扯的因跟緣?

修緣覺乘的重點,是要依你跟眾生之間的因緣來解套,而不是在那裡講十二因緣,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明色,明色緣六入,六入緣六觸,六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因緣順序這麼研究,你就證緣覺了?不是!要證緣覺,你還是要有能力解開你的心跟眾生心之間的纏縛。你看到好的東西,你怎麼去捨掉愛心、貪心,不去想佔有?是要一直這麼往內心跟外境之間的關係去解套,這要有一點智慧,所以緣覺比阿羅漢高一點。為什麼叫辟支佛?加一個佛,就是有一點覺悟能力,但是,不是完全覺悟,你知道從因緣、從眾生間的牽扯下手,你能夠去觀這些、實際去運轉、去解套出來,這是緣覺乘,這是屬於中乘,跨大、小乘之間的橋樑,辟支佛乘。

菩薩乘屬大乘,菩薩是指地前菩薩十住、十行、十迴向,三十位再加地上菩薩十地,這些都屬於大乘,三十位地前菩薩是方便大乘,不是真的大乘,這些地前菩薩到底升到哪一天?還在欲界三、四、五、六天的天上,他們內心稍微清淨,貪欲心是淡薄,瞋心也少了、柔軟了,寄居在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外院、化樂天、他化自在天以上。菩薩不認真修禪定,修什麼?我們所謂的大菩薩乘,一般都講真正的菩薩,能夠自利而且能夠利他的,能夠講經說法、有能力度眾生,自己也能夠得到好處,這是實質大乘,把眾生帶往菩薩道之路是謂大乘,因為你除了自利,還帶著大家坐上一艘很大的船,一起渡到彼岸,這是大乘。

佛乘為最上乘,一乘佛乘,小、中、大乘都是方便乘,如來地最上乘,如來說法是要讓你去學最上乘,成就如來地,什麼法都教你了,你有機緣聽到最上乘的法,你也發了最上乘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你當然是在學最上乘。有的人學佛法,三皈依以後,就在外面流浪,永遠都沒有聽到《金剛經》,也沒有聽到什麼最上乘,他認為這樣就是在學佛,學得也不亦樂乎,天天忙得要命,自謂是佛教徒。對,也沒錯,只要善心發起都是在學佛,只是你沒有設立目標,又或者有,但沒有到小乘四果,中乘聲聞、覺緣,大乘菩薩的境界。真正的佛法要證解脫,認真說來,至少要學阿羅漢道才可以算是在學佛法。

最上乘,是佛法中的佛法,最後一個你要去得到的,你看《法華經》是一乘佛法,一乘佛法就是最上乘的佛法,你要懂得最上乘,這就是佛地,你一切法次第都一定要搞懂、要做到。《金剛經》裡面講的,你發了無上正等正覺的心,發菩提心就是發最上乘,你要成就如來道、佛道,你要怎麼求?不用一法去求,《金剛經》講那麼多的道理,都是告訴你,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無有一法可得,叫你不要守一個法、一個境界、不要守一個念、不要守一個心的真如性的功能,不要去取,不取,那我就沒有這個能力了嗎?不會的,你懂了很多真如性的功能,有些可以不用,有些利益眾生要用一下也無妨,然而用了等於沒有用,知見上你沒有特別的執著。

若你懂佛法,就知道其實它的精髓就在「無為」。《金剛經論》裡講無為又常為,怎麼無為又會常為呢?你以無為的心,無為的空性,不執一切法時,你的自性才會靈活應緣,該怎麼用,它自己知道,你自然就會,這是無招勝有招;如果你學了一個有為法,比方太極拳七十二式,你就只會那七十二招,出了第七十二招以外,你就不知道怎麼去應付。無為法有一個好處,就是見法拆招,見這個因緣破這個因緣,很自在因應,你要學什麼法,最上乘是無所學,叫你學無為法,無為法能用你的自性、佛性去應緣,這個是最好的法,你的心不守一法,沒有被一招一式所設限,觀因緣因應,你才會變化無量,所以說威靈莫測。

佛乘是這麼學的,光看最上乘佛乘,好像簡單,但道理搞不懂。《金剛經》唸那麼久了,它告訴我們幾個原則:第一個要怎麼修?用忍辱波羅蜜修。第一個一定要修忍辱,忍辱又有好幾個層次,最粗淺的就是忍人之汚辱。你連眾生給你的污辱,你都忍受不了,你要怎麼修最上乘?為什麼要修忍辱?因為要修無為法,所以要忍辱,忍辱可以去掉我執。無為法,光忍辱就好了嗎?很多人學佛法學到空談理論,喜好和人諍辯對錯,這就是沒有把佛法弄通,佛都都告訴你了,沒有一法可得,是無上正等正覺,那你還有什麼可辯說的?除了修忍辱以外,不要去執著一個法,不要好辯論,不要去守什麼原則,很多搞科學的最喜歡講原則、講定律、講辨證、講實事求是,這樣怎麼學佛法?學佛法叫你放下一切,你還在講這些?沒有道理可講,有道理可講就會中箭落馬、被人擒住。你要求最上乘,就是無一法可求。

再來,從忍辱修「無我得成於忍」,碰到什麼境界,要捨一切境界,用般若智慧觀一切法無所有、不可得,這樣怎麼會被黏住呢?不可能被黏住!真如性的功能林林總總,不管什麼能力,你都不去理它,這樣就進入無為境界,我沒有去求執一法,沒有一法可得,到最後,無生法忍會生起。世間人的汚辱、糟蹋、怒罵,有因緣、無因緣的故意刁難,你都能夠忍,甚至是安忍,不要去分辨道理。不要說老闆罵你是沒有道理,沒有道理的背後就有道理,也許他心情不好把你當出氣桶,也許是佛菩薩考驗期,故意讓他來修理你,你怎麼會知道?為了要成就你,讓你的老闆發脾氣來修理你,因為你沒有一個好對象可以修理你,在家裡,父母大概愛你都來不及了,公婆,男生好一點,大概丈母娘、丈人很少會修理這半子,女生被公婆修理的比較常聽到,表面看起來是公婆沒道理,其實妳會被修理也是有點道理,因為妳少修了五百世,妳個性、脾氣都不好,很執著己見,你能這樣反省的話,有什麼好委屈的?好好去修佛法、好好修你的心,不甘願也要甘願。如果你心平氣和,對方更是變本加厲的修理你,那該怎麼辦?你就把它想成是她來成就我,不是在修理我,觀念一改的話,其實這事情就化解了。化解,其實修最上乘者,連什麼叫化解也不必了,就直接用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去面對,你能這麼修,到最後,哪還有什麼甘願、不甘願的心?

道理要搞通,用什麼法,才可以求最上乘?欲求最上乘,是要修無為法、忍辱法、安忍法,除此無法可成。懂了以後,您還要知道該怎麼做。當然,這兩個波羅蜜,忍辱波羅蜜是還有一個有為心在,如果修到用般若智去破一切境的話,根本沒有什麼忍不忍,用智慧得定就是這樣。打坐基礎班,講《金剛經論》講到第三層次的見性,性空時,談到八地菩薩跟阿羅漢的解脫境界相等,課後有人問,那八地菩薩的不動地跟阿羅漢都是解脫的境界,到底差別在哪裡?一個是大乘的菩薩,是用智慧來破解這些因緣,不用過去業緣跟眾生攪和,他用智慧破解它;阿羅漢用戒律來得定,四諦、十二因緣觀、卅七道品得定,他這個不犯,那個不犯,穩札穩打守住他的基本盤,後者是比較窄小的一種定力。菩薩是很靈活,用智慧來破解障礙,用有為時卻也能不住有為,這就是菩薩。當然,最上乘還有一個布施波羅蜜,布施眾生錢財、布施服務、布施佛法、布施安全感,你要有能力真的布施佛法給眾生,布施佛法要能講經說法,講經說法及色聲香味觸種種不同的塵境布施,你要能夠自在。這是《金剛經》裡講學佛乘的方法,最高的目標放在哪裡?是無上正等正覺,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這是求最上乘,《金剛經》是為發最上乘者說。你要求佛地,你就得先把這最上乘搞清楚,然後直趨向此最上乘。

或言佛乘為上乘,佛乘包括佛、如來。佛跟如來又有什麼不一樣?佛是覺悟了,覺悟因緣法,覺悟「諸法從緣起,如來說是因,彼法因緣盡,是大沙門說」,覺悟只是佛稱,是如來的十分之一,因為佛只是如來十個名號中的一個,只是覺悟而已。羅漢、菩薩都已覺悟,要成為如來光覺悟還不行,如來具足十個名號,十個名號都各有衪的功德相。

如來十個名號是(1)應供、(2)正遍知、(3)明行足、(4)善逝、(5)世間解、(6)無上士、(7)調御丈夫、(8)天人師、(9)佛、(10)世尊。

如來稱應供較易懂,稱正遍知即是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無上正等正覺)。明行足之明,即宿命、天眼、漏盡等三明;行,即身、口二業;佛具足成就三明二業,故稱明行足。如來心明了,德行、福德都滿足了,道德、行為都圓滿,又言明,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行足,即戒、定、慧等;佛依戒、定、慧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稱明行足。

善逝即乘如實之道,而善來此娑婆世界之義;善逝,即如實去往彼岸,不再退沒於生死海之義。此二名用以顯示諸佛來往自在之德。所以如來無所來、無所去,善逝,很自在,來去之間很自在,善逝,你要講善死也可以,好死,這是比較初淺的說法,真正如來,衪本身清淨法身毘盧遮那佛,無生滅,化一個化身來娑婆,慢慢修成一個佛,佛有來去嗎?衪化出來,有來嗎?滅時,有回去嗎?其實講起來都無所來、無所去,像這種不是一般菩薩可以做到的,菩薩還是有一個有為心,還沒有完全究竟,光這個善逝,無所從來亦無所去,菩薩還不能,菩薩還有一個要成就如來的目標,從初地菩薩到十地,十地再進入如來地覺地,妙覺地還有十個階段,衪為什麼還是菩薩,沒有辦法化入空?《解深密經》中所言的如來是最清淨覺,為什麼如來的真如性有虛空界、不可思議界,衪的心量是無形,遍及虛空,虛空有多大,衪就可以到達,菩薩的心力,還沒有辦法到那麼清淨的程度,祂善逝做不到)。

調御丈夫,叫你調御眾生,你調御得來嗎?一般人根基好的,也許可以調御,特別有大毛病的人,我們就沒辦法了。你要度一個人,要善觀他的根器,講什麼話度他,製造什麼因緣或把握住他最苦難的時間點,隨緣隨機點破他,他就能悟得解脫了。

釋迦牟尼佛又是調御丈夫,人中之最勝者為丈夫。丈夫有無量義,即:自正、正他、能隨問答、善解因緣義。丈夫者又有長壽久住、妙色端嚴、無病少惱、非僕非女非半擇迦、智慧猛利、發言威肅、有大宗業。釋迦牟尼佛,你看衪過去度眾生的事跡,衪真是調御丈夫,是調御師裡最高段的才叫丈夫,不管是好人、壞人,衪只要一句話就把你點醒,讓你成就阿羅漢道。我們呢?看這個人根性好一點就可以教,根性壞一點就沒有辦法,所以連調御談不上,更不用講是丈夫了。

又稱世間解,佛能了知眾生、非眾生二種世間之一切,既了知世間之因、世間之滅,亦了知出世間之道。世間裡的三界眾生、一切因緣果報的現象你都能了解,依此跟大家講道理。如果你看不到全部的現象,你要怎麼講?

無上士是說世間裡面沒有比衪更好的大士,大士,就是修行者、開悟者。無上士是阿耨多羅anuttara,如來之智德,於人中最勝,無有過之者,故稱無上士。又如來於涅槃法無上,佛自知之,如諸法中涅槃無上,佛於眾生中亦最勝無上。

天人師śāstā deva-manusnāj,如來為諸天與人類之教師,天界天神的境界,佛都懂,人類苦難因果都懂,不懂怎麼知道天神在哪裡,跟他們開示,讓他們解脫,成就佛道?做人之師,能示導一切人應作不應作、是善是不善,若能依教而行,不捨道法,能得解脫煩惱之報,故稱天人師。

佛者覺悟真理者之意。亦即具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如實知見一切法之性相,成就等正覺之大聖者。

世尊薄伽梵(bhagavan)者,直譯為有德、有名聲等。即富有眾德、眾祐、威德、名聲、尊貴者。世尊只是一個名詞,三界裡最高的,欲界、色界、無色界、無想天,甚至於阿那含天、五淨居天,所有的境界衪都知道,而且比他們都還要高,這當然是世間裡最尊貴的。世尊並不是佛教的名詞,是婆羅門教的,他們稱呼他們的上師、師父也稱為世尊。如果以佛教釋迦牟尼佛證悟的境界來講,他們的世尊還不是真正的世尊。唯有跳出三界者,才能夠叫三界之尊,婆羅門教還在三界裡面,即使高如無色界、無所有處定、非想非非想處定,還不是最尊貴的。

佛乘,見性成佛,每個人都要見性成佛,覺悟了,覺悟是只有如來的十分之一。密部常講什麼法可以即生成佛,成佛也是十分之一,那個佛只是覺悟而己,如果沒有定力,覺是覺了,沒有解脫的能力,怎麼叫覺?真正的覺者是心守住空寂的人,不落入世間有為法裡面,於眾生的因緣牽扯能夠不沾黏,能夠自在無礙,既然覺,你還要有法的覺,你要度眾生,在度眾生之間,你還要自在)。

 

下乘聲聞乘、中乘辟支佛乘、大乘是菩薩乘,上乘是佛乘、最上乘是如來乘,你要以如來這十個名號為目標去學習,才能成就最上乘。《金剛經》就是為發最上乘者說,跟你講如來乘的道理。故聲聞、緣覺、菩薩三乘之教法稱為三乘教、三乘共法,也叫權宜設施的方便教,不是叫你去學聲聞,不是叫你以緣覺為目的地,也不是叫你一直修菩薩道,有你把最高目標放在如來地。聲聞、緣覺等二乘不信受大乘佛法,他們的根基比較淺薄,適合修自我的解脫。你叫這二乘行者在市場打坐,他們說那麼吵,怎麼坐?聲聞乘、緣覺乘的人,沒有這個能力;你叫一個菩薩去菜市場打坐,他可以坐得住,因為他對十方虛空的一切因緣,照單全收,不與之抗衡,外間的吵鬧,是你的,跟我有什麼關係呢?他可以安住在那裡。

每個人的根機不一樣,很多人一打坐就要找最安靜的地方,怕吵鬧,要約束小孩子,說媽媽、爸爸要打坐了,你不要吵鬧發出聲響。初級禪坐這樣做是無可厚非,有點基礎了以後,對於鬧聲你要逆來順受。為什麼你會討厭外面的聲音?因為你心不空,這個聲音進來,你沒有讓它流過去,你把它留住了,聽聽這個聲音在講什麼?再來心裡面很排斥這聲音,太大聲都不行,如果你有天耳通的話,那更糟糕,不是聽得遠,是能聽十方眾生的談話,你都聽得懂,那你的心豈非亂死了?怎麼辦?要照單全收,吵雜正是好修行時,如何安住你的自心,不相應?就是這麼修!《金剛經》就是在教你修這個道理。

舉凡公司家裡的大小事情、婆媳之間的角力,這些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情,眼睛、耳朵封起來就好了。大事,掉舉心,阿羅漢的掉舉心,十方虛空一切因緣眾生所為,祂都清楚瞭然,這時要怎麼安住?這個人在行淫,你要怎麼辦?你要心平氣和等閑視之,不然你會去受生;這個人在起瞋心,它的瞋心振撼虛空,你要安住、空掉,不能跟它起哄,他生氣跟你有什麼關係?你是菩薩,他的體跟你的體是一體的,他的心跟你的心是一體的,相互引發掉舉心就是這麼來的,否則你的心如如不動,還有什麼掉舉可言?你不去跟眾生同一體、同一心,當然好修,但菩薩不是自己清淨就好了,菩薩跟眾生同一體、同一心,菩薩要安定周圍的人、給周圍的人好的空性影響,他們是眾生,不是菩薩,菩薩的心要空,才能讓他們慢慢接受你的空性,他們才能淡化淫欲心、發脾氣的心、種種有毛病的心。

修這種掉舉心、不應緣的心,才是真正修行時。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修行,是初基人修的,不是最上乘。最上乘不是嘴巴講一講就好,叫你雙盤二小時,好痛,有同學本來雄心壯志要打坐四小時,快到時間,算了,太痛了,還是下座,你這樣怎麼修最上乘?不怕死的心才有辦法修最上乘。其實道理都攤在這裡,偏偏你心地又搆不到。講到最上乘,每個人看到最字、上字就喜歡,喜歡是喜歡,但又不想去做,連最下乘都做不到,光是破掉五上分結,斷貪瞋癡都做不來了。

覺緣、聲聞的個性、種姓,要來修大乘,他們心還沒有成熟到那個時間點,是沒有辦法的,故稱愚法二乘,還沒有智慧,只有戒律守得好,不去犯戒,那就解脫了,這沒有用智慧去突破,所以稱為愚法二乘;至如迴小向大之二乘菩薩,不管聲聞乘阿羅漢果或者辟支佛果,衪們入涅槃是有一個時間性,依經典講,阿羅漢兩萬劫在空寂涅槃為樂之間,過了兩萬劫後,祂還是要發菩提心,走入如來道這一條路,發菩提心學菩薩道。辟支佛衪休息一萬劫,還是要發菩提心,這叫迴小向大,不是說哪一個人在哪一化城休息,就是絕對待在那裡,不會。阿羅漢、辟支佛一樣,雖然當時衪們的心量小,求得自我解脫,在涅槃寂滅之間享受涅槃樂,但是時間到了,衪們還是會發起菩提心,這叫迴小向大的二乘菩薩,向大以後,就不住愚法了,衪們是有智慧了,不只是固守戒律,還要用般若智慧去化解一切因緣,遂稱不愚法二乘。


   於大乘法中,法相宗區分眾生為五性,其中定性聲聞、定性緣覺與定性菩薩信受三乘教,唯不定性菩薩才能信受一乘教,並得佛果,故採取三乘真實、一乘方便之立場。於此,天台宗、華嚴宗視一乘為真佛教,故取一乘真實、三乘方便之立場。三論宗(中論、百論、十二門論)以三乘中之菩薩乘為真實,二乘為方便;天台宗與華嚴宗則於三乘之外另立佛乘。

 

於大乘法中,法相宗區分眾生為五性,定性聲聞、定性緣覺、定性菩薩、不定種姓、一闡提種姓。這是講到為什麼修行人是天性、小乘種姓、菩薩種姓或大乘種姓?這又跟因緣果報有關係,誰不喜歡最好的?但是你的因果沒有到那個境界,你沒有那個善因、善根,要求最上乘,豈非緣木求魚?一般人沒有佛乘的智慧,要求無上乘、最上乘,這智慧是勉強不來的。眾生的種姓不同,你要懂得這個人的因果的話,你就不會強要把他擺到最上乘去修最上法,因為他根本沒有那個根機、緣份,他是菩薩種姓,不是如來種姓,所以法相宗,分眾生有五種姓,即定性聲聞種姓、定性緣覺種姓、定性菩薩種姓、不定種姓、一闡提種姓。其中一闡提種姓,因為根器惡劣,永遠不能成佛。一闡提icchantika譯為斷善根、信不具足、極欲、大貪、無種性、燒種,即指斷絕一切善根、無法成佛者。華嚴與天臺主張一乘究竟,是反對一闡提不能成佛這種說法,但因果有時盡,惡人有轉善因緣,也不能排除一闡提永不能成佛,這在涅槃經裡有闡述,古代人論述諍辯,一闡提能成佛不,後涅槃經傳入國才停止諍論。

定性是定型了,定性聲聞,就是你聲聞乘的這種種姓已經定型了,你改不了,最後一定要入到阿羅漢寂滅去待上二萬劫,因為你根深蒂固有這種觀念,我一定要這麼修,無常苦空,執取寂滅為樂,這第一種;第二種定性緣覺,祂只要學十二因緣觀,其它都不再學,要學也學不來,祂對這一門深入,其實不喜愛就是因緣關係,這勉強不來,就像一個人要進入陀羅尼門,時間還沒有到時,他就是不想學咒語,就是學了也記不住,因時間還沒到,這是因果關係;再來是定性菩薩,永遠都是在菩薩道裡不會轉變,不可能落入聲聞、緣覺,祂的特性定在菩薩,自己自修,又利益眾生,他們各個信受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的教法,是固定的種姓。

這是指在某段時空裡,你就是定型了,就是這個樣子,要改也改不了,但可不是永遠也改變不了。隨著時空推移,因緣流轉,慢慢把你往前推,因緣時節到了,你就迴小向大,定性聲聞、緣覺,可以修菩薩道,而定性菩薩就向如來地邁進,佛法不是永遠絕對的。唯不定種姓才能信受一乘教。什麼是不定性?就是你可以當菩薩,也可以成就如來的法,這叫不定性。不定性的菩薩,他不是只看《金剛經》、不是只看大乘經典,他看的一定都是跨兩乘的經典,他也看如來地的經典,像《解深密經》、《佛地經》、《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唯不定種姓菩薩才能同時接受菩薩跟如來教法,受一乘法,也就是最上乘的法,如來地的教法,

並得佛果,故採取三乘真實、一乘方便之立場,三乘真實是指真正有其聲聞、緣覺、菩薩三乘的法,但是這些真實法,還是不究竟,最終還是要進入如來地的佛乘。然而又不是每個人一開始都能進入佛乘,所以方便把你擺在聲聞、緣覺、菩薩這三乘裡去學習,方便分三乘於先,最終一定要一乘佛法,學如來地的法。於此,天台宗、華嚴宗視一乘為真佛教,故取一乘真實、三乘方便之立場。天台宗跟華嚴宗倒過來,因為他要追求是最後一個目標,一乘佛法,這是真實的,於是把聲聞、緣覺、菩薩這三乘看成是方便,暫時設在那裡。

法相和天台、華嚴,哪個對、哪個不對?沒有什麼對錯,不是因為你求一乘佛法,你就真的是一乘佛法,道理是這麼講明,但是你做得到做不到?你做得到就是一乘佛法,同時也不會排斥聲聞、緣覺、菩薩這三乘方便,為什麼?因為一乘佛法還是從這三乘人上來的。不是說你今天學什麼法,你就永遠定型在這一乘,起碼你過去有修過聲聞、緣覺、菩薩的境界,你今天才能夠來學一乘如來法、一乘佛法。如果你強調唯有一乘佛法才是佛法的話,那你還只是個半調子,並沒有真懂一乘真佛教的道理、沒有實證一乘真佛教的修行境界。

如果你懂一乘佛法的話,你不會看不起方便與次第,這是你過去修過的,所以今世不必再修一次,你只要看看此道理懂了,不必再去修證。《大般若經》是這麼講的,如果你自認是大乘菩薩,但是沒有小乘的解脫定力,這是什麼樣的菩薩?世尊說的:「無有是處」。你如果真是菩薩,一定是戒律嚴格,內心清淨,具足般若智慧,能夠自利以外,還能利益眾生,如此豈非囊括了前面的方便三乘?既然你以前修過、做過,你應不會排斥。如果你說小乘不好,小乘不好你以前也修過,如此豈非否定您自己?你說我在行菩薩道,但是又沒有小乘的解脫能力,戒律也守不好,那你叫什麼菩薩!不管哪一個是真實法,是對應你的根基、對應你接觸的佛法來講,其實每一乘都是真實法,只是看你的因果報應落在哪一個種姓裡。

三論宗(中論、百論、十二門論)以三乘中之菩薩乘為真實,中論,中道觀,百論、十二門論都是在講菩薩法,三論宗中說菩薩為真實,聲聞、緣覺二乘為方便;天台宗與華嚴宗則於三乘之外另立佛乘。你要懂最上乘,每一個宗派,這麼分好了,有下乘、中乘、上乘、佛乘、最上乘,最上乘是如來乘,你可以分成五個階段。五個階段不是說我求最上乘就好了,你根基不夠,今生望塵莫及,你可以把它當作目標,至於要用什麼方法、什麼手段?怎麼修?你自己要了解自己,弄清楚,然後下手去修,今生中起碼要達到自己設立的短期目標,不要浪費這一生,因為錯過今生,誰知道下一世會怎麼樣?還會不會學佛?業力控制不了!最好今生能有跳躍式的前進,不要被什麼種姓框住,也不要有定性,定性以後就不好,你起碼要做不定性菩薩,不定性菩薩立足於菩薩,放眼上求如來地,是跨兩乘。不要做一個定性菩薩,每一生都在做菩薩,行大乘法,學不到如來法。

你們要多聞思修,聽了,不懂,多聽幾次,道理聽懂了,就要儘量去做。聞思修學入三摩地,這還是剛開始學禪定,這是初學的人在修的,沒有錯,你們現在還在聞思修階段,我看你們都只會聞,也不去思、也不去修,兩小時聽完了,回家忘光光,也不去思考,老師今天講的,跟我有關係的是哪幾點?我有沒有那些毛病?我要怎麼用這個佛法來去掉我的毛病?聞思修幾十年了,光聽最多也有二十年了,也沒有辦法修到腦筋裡面去。你不要跟我說你平時腦筋清楚時,心都很完美,境界來時,你能夠逃得過,不被抓住嗎?你平素腦筋像是清醒,到重要關頭就亂了,躲不過這些障礙,會臨終顛倒的人就是這個樣子,所以要聞而思、思而修,立足不定性菩薩,跨兩乘而速修學。

 

12. 我見

現在深一層來談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等四相見。我見,一者即妄計五蘊假和合之身為實我之謬見。二者我見還有二我義,人我、法我稱為二我;此二種妄見,則稱二我見。(1)一切凡夫不悟人身乃五蘊假和合,強立主宰,計我為人,即執人有常一我體之惡見,稱為人我見。(2)二乘之人,不了悟諸法之空性,計一切法各有體性。雖得人無我智,猶自怖畏生死,妄取涅槃之法,於法取見,稱為法我見。

 

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有這四相就有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現在深一層來談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等四相見。我見,當然這個見一出,就是一個執著,這只是一個代表名向,以見代表六根的執著,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用見來代表,如果你耳朵聽了這句話就不爽、眼睛看了這個人就不快,用心感應到一個人的好壞,你就要起瞋心,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永遠都以我為中心在思考、在反應,難怪解脫不出來。我見是破掉我執、法執的最根本毛病,我見沒有拿掉,你人見、眾生見就拿不掉,我見沒有拿掉,壽者相也就沒有辦法拿掉。

我見,我們的執著是怎麼來的?一者即妄計五蘊假和合之身為實我之謬見,實際上的肉體跟心裡面執著為我,把這個肉體當做是我。一般人都是把這個肉體當我。為什麼要破身見?薩迦耶邪見(satkāya-drsti),把這個肉體當做我,你把這肉體當做是我,就會現起五根六塵境的執著,像色陰魔相,就是五根所現起的魔相。講到這種魔相,有的人禪修過程中都沒有這些魔相,只有進入意根時,才會現魔相,這種人大概都是再來的菩薩,他們五根六塵清淨、不執著,不幻化,這是過去有修,不是今生就具足的。再來的菩薩他五根都清淨了,不會在修行過程中見到光、見到佛、或是見到天宮等等,外道人一打坐,幾支香,馬上就看到一大堆影像,會看到,其實講起來都是五根還不清淨者,才會受影響而幻化出外在境相。一個人五根清淨了,心安穩住了,是不會起幻化的,除非真有實物、實境。

再來的菩薩,當他肉體穴脈被打開以後,意根是通時空的,意根現起它的功用時,照樣會碰到魔相,會出現受陰、想陰、行陰、識陰的魔相,並不是說你五根清淨,打坐過程中都沒有看到什麼光、影像,你就是清淨了。沒有!五根的清淨,不代表完全清淨,要意根也清淨了才是真清淨。五陰魔相是早看到、晚看到差別,都是要看到的。沒看到,就是沒有境界,但是,開悟的人、這個時候從意根進去的人,對於色心二法,他是同時修的,無始劫以來的微細習氣比較容易斷;反之,你如果太早就執著於色陰裡面的六根生六塵,那些天花亂墜一大堆魔相,我見很深時,你就卡死在那裡,沒有辦法去突破,因為你執著有一個我,都是以所面對的塵境當做就是我,忘記五蘊假合所現的身,認為為實我,再進一層講到五根六塵的現象,不單單只是不要去認定這個血肉之軀為我,還要再更進一步體認,五根六塵裡所現的相裡也無我,破解五蘊假合的身見,所謂的除我見法。

二者我見還有二我義,人我、法我稱為二我。人我,可以講是我執、法執的我;法我,是因緣所現的一切法之間有一個我。人我,有的人稱為生我,你沒有把人我空掉或生我空掉,這我空智不生,我不空是我執未去,要具生我執、分別我執能夠滅了,這我空智才會現,這是第一階段破實際的五蘊法身。

第二個是內心的執著,我喜歡這個、我不喜歡那個,你有這種分別,都是有我的執著,是誰在喜歡?哪一個是你?你沒有辦法超越你自己的主觀意識來思維,逢到任何事,都以我為主軸在思維,我不高興、我吃虧了、我被人家欺侮、被瞧不起,總是我、我、我,你死抱著一個為中心在那裡思考,這樣永遠沒有辦法破掉我見,你沒有辦法超越這個我,來看你內心起滅起滅的那個假我,都是幻化不實在的。

誰在生氣?誰在不甘願?誰在委屈?你看著它,如果,它真是你的話,你和它應該是一體的,你不應該觀得到它;如果,它不是你,兩者是分離的、是二元對立的,那個沒有生氣、沒有不甘願、沒有委屈的真我,在那裡平靜地看著它,那麼它顯然不是你!你怎麼會認為那個是你?誰在委屈?你有委屈,我沒有委屈,你既不是我,你委屈與我何干!你能這樣修下去,何愁不能破我見?

話說回來,要能分開真我和假我,來觀這些自己內心裡的東西,沒有進入色身已破或將破的境界,也還是做不到。然而自己一時做不到,不代表就沒有這回事,你怎麼可以這樣分?就是可以這樣二元對立來分、就是可以清清楚楚看著它在生滅!做不到的人,一生起氣來,是兩顆心攪絆在一起生氣、迷糊,做得到的人則是壁壘分明地,真心看著它(假心)生氣。佛法不講對錯、不講原則、不講道理,佛法不講合理不合理,佛法講因緣。你有那個因,有壞的種子在那裡,這是因,因緣來了它起現行,這時你要看著它、超越它!不要執著我見,除了內心執著有我以外,跟眾生間的應接往來、因緣牽扯,這裡面有沒有我?這一切法都是我,沒有錯,沒有因緣你跟它是攪和不起來的,重點是,一切法起時,你要怎麼把裡面的真我抽離出來看事情?

人我、法我,這兩個我見,是更深一層心的問題,可以概括後面的受想行識,並非是五蘊假和的色身肉體的問題。我們簡單以身體、心理來區分的話,五根六塵所具足的色蘊,是真正有實體的肉體,這個肉體不能看做我,如果我們把這個肉體看做是我,那麼我往生了,心跳呼吸停止了,四大崩離,肉體死了、甚至發臭了,那你豈不就永遠消滅了?這是斷滅論,不正確!事實上你那阿賴耶識由肉體脫出後,變為中陰身,還是活著的,還是會根據業緣果報再去輪迴受生,並非一死大家都死,所以這個肉體顯然不是你,會再去輪迴那個,才是你。

第二個是心裡面的問題,生我、法我,在一切法(所有的情境、現象)之間不要有我的存在。你嘀咕也好、抱怨也好、委屈、不甘願、憂悶,林林總總的情緒,那都是你無始劫以來薰習的邪真如性,不是真我,另外那個不會苦惱、不會生氣、不會起心動念有憂傷苦惱的,才是你是正真如性,這是進入實修的境界,要能夠讓這兩股壁壘森嚴的力量覺照起來,你的身體如果沒有進入初禪境界,真心是覺照不出來,這就沒辦法修的!我們這裡只能儘量描述給你聽,你可以去思維,但遇到實修的境界,思維的作用也不大,說來說去到底還是要你自己去打坐實修,自己去體會。

總之,以瞋心為例,你聽到一句不順耳的話,不好的思維一起,你馬上把它抓住,安一個「我」在上面,可惡!這分明是針對「我」在指桑罵槐!這樣你的瞋心當然就冒起來了,因為你的真心迷糊了,跟妄習狼狽為奸攪和在一起,它托著瞋心,瞋心有根,自然作勢拔起,就像人要立定跳遠比較難跳得高,如果是撐竿跳,靠著那根桿子一撐,就能跳得好高。反之,如果你保持一個覺知心看著它,不和它同流合污,你把你那個覺知放在它對面,和它對看著,就像立定跳遠跳不高一樣,它沒有助根,發不太起來,這瞋心冒到一半後繼無力,就低伏下去,不了了之了。

這兩種妄見,都稱為我見、二我見,一個是執肉身為我,另一個是心裡的執著有我;(1)一切凡夫不悟人身乃五蘊假和合,強立主宰,計我為人,即執人有常一我體之惡見(執著這個人是長久不壞的),稱為人我見。世間禪定的人或者這些婆羅門教的修行人,五根六塵發揮神通變化時,認為這個就是我的能力,我的主觀意念很強,這在「四念處」裡稱為薩迦耶邪見。迦耶是身,薩迦耶有色身存在的這種邪見,你看如來衪進入善逝遍入虛空法界時,哪有一個形相?沒有我,是空一片的。這個肉體,如果是我的話,不應該變為動物、不應該變為天神、不應該變為地獄眾生,應該永遠不會變。不是!分段生死的各個階段,你都出現各段不同果報的個體,有天人很高很高的身,有人的男身女身,有千百億不同動物的身,有鬼神的身,有地獄的身,如果此刻這個身是你的話,應該不會變,為什麼它在六道裡,依你的因果報應不同而有不同的果報體?這顯然不是你!是因緣和合假合在一起的果報現象而已,要破解它!至於你心裡面的人我、法我之見,你如果至少沒有修到初禪的境界,講這些你都沒有辦法理解,不打坐你怎麼會有覺照的心?

 (2)二乘之人,不了悟諸法之空性。聲聞、緣覺乘的人,他執著有一個我,有一個煩惱是由我起,他把這部份控制好,他用戒律規範好、控制好,他就認為解脫了,他不像菩薩更深一層用般若智慧觀一切因緣法,因緣法其實都是虛幻不實在的,這虛幻不實在的法是怎麼起的?都是從空性應緣起的一個法,他不去了解這些,計一切法各有體性,但是你執著一個法一定有一個它的體性現起,雖得人無我智,但是沒有得到真正法無我智的智慧,猶自怖畏生死,很怕生死,所以就妄取涅槃之法。

 

菩薩不是這樣子,菩薩除了看破我以外,深入看到因緣和合的一切虛幻的有為法,他能夠觀它無常,這樣徹底去了解空性應緣所起一切法,這個法無常,如果你能用般若智慧觀它,不被它抓住,不相應,這個法會破滅掉,這樣是用智慧得涅槃,可以得到人我破以外,還有法我也破除。小乘的人沒辦法,希望涅槃心不動、寂靜,於法取見,怕它,怕也是一種執著,所以守住自己不相應,菩薩不怕跟它相應,但可以把握得住。你要跟它相應,但又被它抓住、拉去,這樣沒有解脫也不行,定力不夠,你感覺眾生因緣投射過來時,你要能夠把握得住,不怕它、也不被拉去,但你也要能夠心很自在。小乘不了悟人我空以外的法我空,他做不到,他害怕,他喜歡涅槃境界,他不去應緣,不去讓他發作,再來破解它。小乘他執著有一個我見,最壞的是執著五蘊身有我,第二個是在受想行識之間執著有一個法我,人我見不空;菩薩連這個法我見都空掉了,沒有一個法,可以產生裡面有一個我可以執著的話,這個法不成為一個法,法我見沒有,當然一切法最後都歸於幻滅,對你就產生不了威脅。

我見,如果你不破的話,你沒有辦法解脫,破了一半,破掉人我空,證得人我空,你就得到小乘的涅槃境界。法我,菩薩去應緣而且能夠全身而退者,就沒有我見,連法我也空掉。我們在這裡講人我空,法我怎麼空,其實都是紙上談兵,這是要實修上真正跟眾生心力交戰過的人才聽得懂,你們天天跟自己的妄想心在交戰都贏不了了,遑論跟眾生間法法交戰這種現象?心中心相貌,說什麼叫佛心決定相?你要有能力去破解十方一切眾生,比方無聊的假修行人,做法要害你,你要能夠對治他,你怎麼守住自己人無我、法無我?怎麼守住自己身體氣脈通順,能這樣自然就化解掉?做得到,才能去體會,原來是法見,為什麼無始劫無明會執著有一個我,會去六道輪迴投胎?因為把握不住!講半天你懂了嗎?懂了,懂了做得到嗎?回去好好聞思修入三摩地,三摩地就是正定,不要再迷糊下去了,希望你們每個人,每一天都有進步。

  (2007.04.08.講於法爾)

 


[ 《金剛經》選讀 ] [ 經典選讀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