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如何利用《金剛經》來修行(18-4)
               --
十五品  持經功德分

  (本篇文章為張玄祥居士所撰,未經同意,請勿引用轉載。)


四、金剛經經文解釋

第十五品 持經功德分

(三)名詞解釋 ()

7.不可思議

梵語 a-cintya。又作不思議、難思議。指不可思慮言說之境界。主要係用以形容諸佛菩薩覺悟之境地,與智慧、神通力之奧妙。俗謂事理深妙神奇,無法以思索或討論而得者,皆以「不可思議」形容之,蓋係援引自佛教經典。 

梵語a(不)-cintya(可思議),又作不思議、難思議,指不可思慮言說之境界。不可思議,其實是在講一個數目,不可稱量也是一個數目,經文講的「做了那麼多的功德不可數的功德 ……」,主要形容諸佛菩薩覺悟之境地。除了數目以外,它還指不可思議的境界,不可議、不可稱量的數目。修行菩薩的境界,很難量化估算,智慧你要怎麼去乘斤論兩?智慧是對應於修行的境界,有的人能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用自己的智慧去分辨是非、對錯,看到別人言行偏差,他會自我警惕,不去犯同樣的錯,卻也有的人錯了還不知道自己有什麼錯,這是沒有智慧。當然,以修行來講,修無為法的人智慧最高,修無為法的人,他是不起心動念、行為中規中矩,因為起心動念都是妄想,當感招外在因緣,有念頭,他能夠不執著,一執著就是沒智慧,不執著才是智慧,你不執著,因緣滅了,這個念也沒有了,你也忘記了,不會再起第二念、第三念相應,如此就沒有煩惱,如果修到五神通或者阿羅漢、菩薩的六神通,這神通力之奧妙是不可思議的,在過去世修到阿羅漢一定要有六神通,修到四禪的天神一定要有五神通,你自己說你修到阿羅漢,但如果沒有神通,都是不究竟的、胡說八道。心的解脫,是小阿羅漢;大羅漢,一定要加上神通。神通,一定跟你心清淨程度相關,要完全清淨才能隨心所意現神通,如果,你有了神通,接受外境時起了煩惱法,甚至起了不淨的念,這神通就會失去。 

從前有一位國王,供養了一位有神通的婆羅門,他都是直接飛到王宮,有一次國王有事情,就叫一位很美麗的宮女去迎接他,結果這位婆羅門聖人見到這麼貌美的女子,起了淫欲心,結果神通就沒了,要飛也飛不起來,他接受完供養要回家時,飛不起來,怎麼辦?他就對國王說他今天要用走的走回去,順便參訪街道、瞭解民情,國王不疑有他,就送他出去。這就是告訴我們,神通,不是怪力亂神而產生的,不管是世間禪定、外道法或者是阿羅漢,一定是修到心的基本清淨才能現神通力,神通配上智慧,是心地清淨所產生的,這種不能用語言、文字來稱量。俗謂事理深妙神奇,無法以思索或討論而得者,世間的一切相,是事;我們的空、究竟的體性,是理,理事之間由因緣法產生的一切深妙神奇的事情,是無法用我們的思考或互相討論來得到的,是要修證才能得到這個能力,像這樣,簡單用一句話來形容 —「不可思議」,不可用你的心想、用言語來商議、討論的一個世間相,皆以「不可思議」形容之,蓋係援引自佛教經典。 

 

《增一阿含經》卷18謂,世界、眾生、龍、佛土境界為四不可思議者。《大寶積經》卷86等亦舉出:業、龍、禪、佛等四種境界為不可思議者。《大智度論》則舉出:(1)眾生多少不可思議,謂眾生永久之增減不斷。(2)業果報不可思議,謂依業力而萬物變現。(3)坐禪人力不可思議,謂依定力現出神通等。(4)諸龍力不可思議,如由龍之一滴水而降大雨。(5)諸佛力不可思議,如依佛法而證得涅槃之大果,等五種不可思議。

《增一阿含經》卷18謂,有講到四種境界不可思議:世界、眾生、龍的能力、佛土境界為四不可思議者。《大寶積經》卷86等也舉出:業、龍、禪、佛等四種境界為不可思議者。業,我們這個業,善業、惡業、無記業,這業的境界不可思議,你要好好去思考你的所作所為,不管你知不知道,你所造的業,都有果報。世尊在快入滅那天,因為口渴,叫阿難去拿溪水給衪喝,在拘屍那羅那邊,離衪涅槃之地不遠有條溪,阿難一去,這個溪本來看起來很清淨,要拿水時,剛好有五百頭牛在上流的地方走過去,這個水就混濁了,阿難心裡很苦惱,這水這麼髒,怎麼能夠拿去給世尊喝?我們對要供養的佛菩薩、要供養的人,都要這麼誠心的去供養,阿難因此起了煩惱。梵天王知道了,就用他的神通力把水弄清淨了,阿難看到水清淨了很高興,就拿回去給世尊喝。然而清淨只是一個表相,其實在世尊眼裡看來,阿難拿回來的水還是髒的,這因果報應,世尊心裡都瞭如指掌。衪喝完了以後才跟阿難說,這水,你看來是清淨的,那是梵天王讓它清淨,但在我看來,我喝的還是髒水,我要受這個業力。

於是世尊就講故事,在好久以前,釋迦牟尼佛出生是一頭小牛,犢牛不知道因果,就沒有因果嗎?有,還是有因果。牛媽媽要喝水時,這小牛在水中跑來跑去,好玩,跑來跑去,結果讓牛媽喝髒水,現在要受報,衪在要入滅前要喝水時,那麼小的事情都要受報,這就是業。你由這件事去思惟,人跟人之間的互動,你所遭遇的不管是金錢、人際關係等大小事件,無論如意與否,都有其因,才有其緣,才會現其果。我們因為無明,所以看不清楚,我們沒有宿命通、宿命明,看不清楚,業是不可思議,但現在知道了,是不是應該注意自己的行為,對父母、師長、同學、對諸佛、菩薩都要恭恭敬敬不要去造業犯錯?這不可思議的業,連釋迦牟尼佛都要受報,更何況是我們?生活上無論如意、不如意的大小事情,都是我們自己造的,你這樣去思惟,即使沒有神通也不會愚癡。

龍,龍的不可思議的力量,龍的一滴水,就可以滋潤娑婆世界的大地,變成大雨。如果,你看到龍吐水,你知道就會下雨,吐的多就下大雨。龍,中國龍跟外國龍不一樣,中國畫的龍是蠻像的,在印度沒有所謂的龍,只有大蛇、小蛇,龍不吐水就會乾旱,龍生氣就不吐水,龍,為什麼不吐水?因為眾生的道德行為敗壞,龍就生氣,不吐水,龍吐水就風調水順,該下雨就下雨、不該下就不下,大家道德水準很高,龍很高興,給你們風調水順。 

禪,禪就是心的動向,不是你的妄想心,是真心的動向。像這一次去朝聖,在菩提迦耶,有的同學修行不見得有很高的境界,但他當時心清淨了或者不吃飯,身體氣機好一點,他也可以和世尊感應道交。有幾個同學說我沒有什麼感覺,我就問他,你有沒有吃飯?我看大部份吃飯吃多的都沒有感覺。你如果每一天吃飯,把你的胃塞得滿滿的,你的靈性就不高,沒有感覺,失去了一次機會,下次再去朝聖,最好斷食、節食,不要吃飯,這樣世尊回應你,你才聽得到,因為都是心聲,沒有由耳朵去聽的聲音,都是心聲。你如果聽不到,沒有辦法﹗你問了,衪也回答你了,但你看不到、聽不到。禪,還可以感覺很多,有的人看到異相,有的心裡感覺,這些真真假假,不可思議,為什麼會有這些能力?你沒有進入禪的境界,你就不會有這些現象,心清淨、不執著,然後心空法了,外境有聲音、有心聲,你就可以接收到,這是用心去感招外境,這更不可思議。

釋迦牟尼佛為什麼懂得那麼多?衪的智慧,根據經典講,來自於兩個部份,一個是衪的智慧,起心動念,自己感招,起心動念衪就知道什麼事,當然,衪心遍虛空,誰在起心動念、討論什麼事情,衪都知道;另一種是天神來跟衪講,衪就知道。譬如,衪證悟時,想要先度誰?想到吠舍離那個外道師父,因為衪最先親近他學外道,學色界、無色界的禪定,衪想要度他,結果衪馬上感覺他已經入滅了,過不久天神來告訴衪,這個聖人已經入滅了,跟衪心所感受到的一樣;第二個衪又想,去度王舍城附近的第二個外道,結果衪又馬上感覺,他也在前一、兩天入滅了,過不久,天神又來跟衪講,這個人也入滅了。天神為什麼會來跟衪通報?因為衪起心動念,天神感覺,雖然衪已經感知到事實的現象,但天神還不知道,還是來跟衪講,要度的兩個外道師父入滅了。一個是自己能力所感覺,是禪的境界,一個是天神來對衪講,衪聽得到心聲,甚至看得到天神,這些都是禪的不可思議的境界。

沒有起心動念,就沒有所謂的禪。禪,一定是自性空,感招因緣所起的法,譬如所產生的念、影像等,這就是禪,這些都不能用語言、文字去思惟的。像你為了眾生在作法時,你不知道有什麼規則去依循,好似這一次要這樣、下次要那樣,不是,是憑你的禪體、空性,該怎麼做,自會怎麼做,每一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隨你的心去做一切法會、去利益眾生。要有禪的境界,一定要去掉妄想執著,回到空性,自然你就有那種智慧,自然就知道該怎麼做,否則就是外境的護法神、菩薩、天神會給你指示。哪時候該做什麼,哪時候不該做什麼,心清淨時,你用禪心去體會,這就是不可思議的境界。佛的不可思議那更不用講,佛的智慧無量、神通無量,佛的神通廣大到遍十方虛空一切世界都能知道,一切世界裡面的一切眾生的因果報應都能知道,這更是不可思議。禪可以說是修行的世間禪定或者是阿羅漢的境界,佛的境界是智慧圓滿不可思議,這是《大寶積經》提出來業、龍、禪、佛等四種境界為不可思議者。

《大智度論》則舉出:(1)眾生多少不可思議,無量無邊不能去計算,但是,眾生是不增不減,你不知道多少,這個量只有佛知道,但是不增不減。這你要去思惟的話,眾生又分成有情、無情眾生,現在的無情眾生,就是過去的有情眾生所變的,無情眾生也是有情來的,因為他們執著變成無情的東西比較沒有煩惱、沒有冷、熱、飢餓等煩惱,一念錯,果報就變成這樣,尤其在想陰區隅的這些行者,更不要起心動念胡思亂想,不要害怕冷、熱、飢、苦,有情、無情眾生有多少?唯有佛知道以外,於我們是不可思議,不可以計算的。謂眾生永久之增減不斷,這是在講什麼?如果是有相的增減不斷,除了有情、無情眾生互變以外,總數是不變的。有的畜牲道變人,有的人變天神,有的人入地獄,在六道眾生之間會有增減,永遠都在加加減減,但總數是不變的。六道眾生在娑婆世界有增有減,現在人多,也許是天上謫下來的特別多,天壽盡了下到人間來,又或者是畜牲道的果報完了出生做人,這些不能用我們凡夫的心來思議,不可思議,只有佛才有辦法了知。(2)業果報不可思議,謂依業力而萬物變現。這跟上面的業不可思議一樣,你業果不可思議,每一個行為所受的果報都不可思識一樣。(3)坐禪人力不可思議,打坐禪修之人他的能力不可思議,謂依定力現出神通等,感知很多事情。(4)諸龍力不可思議,如由龍之一滴水而降大雨。(5)諸佛力不可思議,如依佛法而證得涅槃之大果,佛的力量包括衪的智慧、神通都不可思議。

舊譯《華嚴經》佛不可思議法品:諸佛有剎土、淨願、種姓、出世、法身、音聲、智慧、神力自在、無礙住、解脫等十種不可思議。離世間品:亦載菩薩之十種不可思議。此係說明諸佛、菩薩之解脫、智慧、神力等,乃言語思慮所不能及者。《華嚴經》與《維摩經》稱為不思議解脫經,阿彌陀佛稱為不可思議光如來,菩薩稱為不思議慧菩薩、難思議菩薩等。

《華嚴經》有新譯、舊譯之別,有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不管哪一個版本,只是內容取捨不一,在舊譯《華嚴經》佛不可思議法品,專門把業、龍、禪、佛,有關佛的不可思議的現象拿出來講。諸佛有剎土,譬如釋迦牟尼佛,衪是娑婆世界的教主,最勝光曜七寶莊嚴的佛報土,是衪清淨居住的地方,那是佛剎土。如果,你修到一個菩薩的境界,衪可以化一部份的佛剎土給你居住,是應化土,依佛的功德化一塊淨土給你,衪的佛剎土有很多種,自受土是衪自己應化身、報身所居住的;他受用土,就是修到阿羅漢、菩薩境界的,衪分一點淨土給你居住,等於你居住在佛剎土裡的一部份,這是佛剎土。如果再進一步講,一個真正成如來的佛,衪的法身遍一切佛剎土,別個佛的清淨土也是衪的土,這很難去區別,哪個佛是固定哪一個佛剎土,因為這是看衪的心中空性界,很難去區別。

佛的淨願不可思議,有時候我們去受一些戒,叫你去唸那個戒,叫你發這個心,去受那個戒,你就起不了那個歡喜心,你就起不了即使我要死,也不去毀壞這個戒,你起不了那個歡喜心去承﹔而菩薩會成佛的,大概都有一般超人的願力,像釋迦牟尼佛,我要捨一千世的身給眾生,不管是眼睛也好,骨肉也好,反正我就是捨一千世。當然我們沒有到那個境界,把這個肉體看得很重要,祂們已經到菩薩境界,知道死只是肉體階段性的滅亡,另外他的真我還存在,此亡彼生,他們很自在﹔我們不知道死了以後,我要去哪裡、我到底變什麼?會恐怖,起不了這種淨願,講起來都是因緣法,我們沒有非常歡喜去發什麼願的因。

淨,就是為眾生不為自己,這才是淨。什麼是清淨、不清淨?一切所作所為都為眾生不為自己,那就是清淨。一切所作所為都考慮到別人,不為自己,像要供養佛,歡喜心供養;要去佈施,無住相佈施,這才是清淨,如果佈施以後,你想要有一個本金加利息的回報,那這就不是清淨。菩薩要有這種清淨心來做一切事,清淨心,就是不要求福報、不要求果報,向上供養要有歡喜心,做一切事,不要求回報,這樣你就能夠發大願,為眾生去成就佛道。所謂為眾生成就佛道,是你成佛以後就是一心一意的度眾生,沒有分毫為自己的心念,這種願力在《華嚴經》裡可以講是無量無邊的多。

種姓不可思議。佛要出生,衪要選種姓,我們看過去的佛,要成佛只有兩類,一類是婆羅門、一類是剎帝利,婆羅門也好、剎帝利也好都出生貴種、高貴的種姓。這你也可以去思惟,為什麼末法時期,科學昌明、物質發達、道德水準低落,因為大家都低落,所以平等、平等,男女平等,富貴、貧賤平等,投票來講,每個人都一票,平等,講起來是立足點的平等,這是假平等,不真實的。在古代,因緣果報的關係,你過去造了很多的功德,有供養佛、供養一切的菩薩,你就可以出生貴種。經典裡說,「善來比丘,頭髮自落」,過去世你有供養過佛的袈裟或飲食臥具,有這個因緣,你要出家,釋迦牟尼佛只要講善來比丘,你的頭髮就會自落,衣服穿上就是出家眾,現出家相﹔沒有這個供養佛的因緣的話,就是要剔頭,頭髮才會掉下來。

過去七佛來講,有幾位是婆羅門,婆羅門是祭司,是尊貴種姓,也有幾位佛是出生剎帝利,出生在貴族王宮裡面出家的。你要成佛一定要出生在這兩個種姓,你出生在商人種姓、首陀羅種姓,今生都沒有辦法成佛,這兩個是可以出家修行,種善因,未來可能再來人間,出生貴種。過去的人,為什麼有階級的分別?因為過去道德水準有差別時,你的果報就決定你的出生,有善因緣,就出生剎帝利、婆羅門家,沒有善因緣,就出生在商人或者首陀羅家,到現在末法時期的話,沒有什麼很明顯的分別,道德水準差不多,差不多低,大家平等。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人的壽命愈高時,道德水準的差異性就加大。如果在八萬四千歲當然沒有什麼差別,每個人都是高水準的,慢慢到四萬歲、二萬歲、一萬歲時,道德水準就開始有差別,現不同階級,愈到末法時期,反而愈沒有差別,反正大家都壞。

出世,佛的出世是不可思議,衪時間到該出世成佛,衪就出世,現在為什麼沒有佛?因為佛在天上,衪在兜率天內院,天壽四千歲,所以現在沒有佛,要等衪的天壽盡了,下來人間才成佛。佛要出世一定有衪的因緣,一個是時間到了衪要成佛,第二個衪下生的地點、選的父母親、衪的種姓,如何成佛,衪出世的地方一定要有人能受衪教化,為什麼衪不在美洲成佛呢?當時的美洲都是一些野人,沒有在修行的,你要去教化誰?雖說我佛慈悲度眾生,但是沒有因緣、沒有種善因、沒有修行,怎麼度?有善因緣的,過去世跟釋迦牟尼佛有直接的因緣,當然可以度到。佛出世的地點最主要在地球的中心點,喜馬拉雅山偏南的部位,那附近的聖人由來便多,所謂的聖人是指婆羅門或者修世間禪定,中國應該也有一些聖人也被度化了,度化時是以衪的化身示現,像普陀山,釋迦牟尼佛也來過普陀山,大悲咒是去那裡講的,不是衪本人肉體的報身,是另外一個化身去的,中國來講,也算沾到是地球中心的邊緣,亞洲為什麼出那麼多宗教的聖人、高水準的修行人?講起來是地球中心的邊緣,往西,西方世界發展物質,科學很發達,精神生活相對不及。

法身,佛的法身當然不可思議,在《解深密經》裡講過,如來在心空法了時,入一切虛空,只要眾生想衪,衪就有一個應化身給他,法身可以化應化身千萬億,甚至於衪的法身可以變無量無邊的釋迦牟尼佛,像毘盧遮那佛一樣,毘遮那佛是清淨的法身佛,圓滿報身佛,另外再有千萬億的化身釋迦牟尼佛,其實都是毗盧遮那佛所化現的,清淨法身可以化成圓滿報身、化成千萬憶化身,眾生有因緣憶想衪,衪就會化一個應化身去度化他,這是衪大慈、大悲的願力,到這個階段你要瞭解佛的悲心,衪是大慈、大悲、大喜、大捨。所謂大,就是清淨的法身,依因緣,現無量無邊的化身去利益眾生,這種能力是不可思議的;另外,圓滿的法身,可以化另外一個佛,有時候我們打妄想說阿彌陀佛,其實不就是釋迦牟尼佛?宇宙之間的佛,你要起分別心的話才有誰是誰之別,沒有分別心的話,衪就是衪,都是化身所化的。佛法講大菩薩悟空產生三三昧以後,會生大慈、大悲、大喜、大捨的心,並沒有說有大愛的心,大愛不是菩薩、不是佛,佛是大慈、大悲、大喜、大捨這四個心,這四無量心,談到愛,只有天道才有愛,佛都是為眾生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心,不能談愛,談愛就再有輪迴。講到捨,「恆住捨性」,還有人搞不清楚,在恆住和捨性中間放個逗號,其實「恆住捨性」是一個名詞,就是永遠住在平等法的性上,永遠的住在捨性上,捨就是平等法,捨去個人情見好惡,沒有好壞、順逆、善惡的分別,這就是捨性,只有佛才能夠「恆住捨性」,菩薩還是有一點分別心,雖然愈大的菩薩分別心愈小,還是有分別心,沒有修行的人分別心就很重了,分分秒秒都在分別。

講到法身,化無量無邊的佛,每一個階段示現一個佛,每一個時空又出現一個佛,講起來在華嚴藏的世界裡面,法身只有一個,可以化身千萬億,這不可思議,不是我們看看《華嚴經》就能瞭解的。《華嚴經》流通在我們世間的只有到他化自在天所講的部份,上去色界十八天、無色界四天,這些也有《華嚴經》的內涵,但沒有翻出來,龍樹菩薩沒有交待。我們能夠懂到他化自在天就很不錯了,我們修行的這些禪定,很多都是在六欲天裡面的境界,《華嚴經》也只有講到他化自在天的境界而已。有時候雖然講天神不究竟、不究竟,但也不容易了,十住、十行、十迴向這三個地前菩薩,他們的歸向大概都是在六欲天裡面的高天,夜摩天、兜率天、他樂天、他化自在天,你說地前不錯,不錯也還是在六欲天裡面而已。

音聲、智慧、神力自在,音聲不可思議,除了佛的音聲不可思議外,四十二華嚴字母,每個字母,代表一個法,唸一個音就可以代表一個意義,也可以思惟它所變化出來的境界,像咒語,有時候放一字音的一字咒語,只有一個音,那也可以代表佛的智跟音聲,如果進入陀羅尼門,把所有佛理歸義到簡單的幾個字上,就變成咒語,那個義理,用幾個字顯現出它的意義以外,有不可思議的能力。譬如「嗡、嘛、呢、葩、德美、吽」蓮花、摩尼寶珠、吽,這幾個字加起來,唸唸唸就可以去掉業障、得到不可思議的能力,甚至於開悟,這些都是音聲的作用。到陀羅尼門時,為什麼一切如來都可以演譯無量無邊的咒語?這些都是用音聲來演譯無上的佛法,不是只有唸咒語,求諸佛菩薩幫忙消業障或得到什麼好處,這裡面有很深的義理,用簡單的音聲,唸唸唸,你就可以產生不可思議的益處,音聲也可以顯出佛的不可思議。佛有十二種講經說法的姿態,有用唱的、有唸偈語的,唱的是讚嘆,有人說用唱的比較容易記,音韻的高低起伏,再加上義理的融會貫通,也對!像我們這裡「法身緣起偈」用唱的,是供養護法菩薩、諸佛如來,調子是去七葉窟學來的。有些偈語,你能夠轉變成唱誦也是一種讚嘆,當然開始學佛的人,如果會執著進去的話,最好還要拿捏一下,心態不清淨,不要學太多的歌曲、讚誦,像我們唸的都是偈語或咒語,如果腦筋裡面會有自己心唸心聞的現象產生,這沒有關係,這是已經記到腦筋裡去,它有需要時它才會唸,清淨心起它會唸、或氣通時它才會唸,我們凡夫藉它來得定,安祥我們自己的心,這些都是心聲跟有性聲,很多境界都不可思議。 

智慧不可思議,智慧包括世間智慧、出世間智慧、出出世間智慧三種,這是我們從自性裡產生出來的,世間智,你要學哪一個學科,你只要投注心力下去,很容易可以學成,或有的人動動腦就可以想到方法解決問題,這種世間智慧,你心眼開了或走對路,要學什麼都難不倒你﹔所謂走對路就是佛法的修證,走一條非外道、世間禪定者可以走到的路,這條路由中脈起,經過喉嚨後面,進到背後的腦戶穴裡去,能夠這樣走進去的話,你自然智慧開現,基礎的智慧具足,這時你要學什麼,再高深的電腦、醫學、科學,你只要有心,都難不倒你,這是世間的智慧。世間的五明,古印度佛教講五明,其中醫方明,醫學比較重要,在末法時期你要利益眾生,你要教他來學佛,因緣不是那麼具足的人,你沒有給他好處,他不會那麼自在來學佛,他有病你要讓他病好,他不如意,你要讓他如意,慢慢擺脫了這些包袱,他就會想學佛,這要不要用到世間智慧?當然要﹗一個人修到空、無相、無願證得解脫時,就要去學這些。當然,你不要去學那些算命、卜卦,這些沒有用,你要去學空無可以轉念,學醫治人家的病。 

出世間智,是你學空無般若智慧,就可以學到,這講起來最簡單的,你捨一切法就有空的智慧,捨一切法就不會被業力黏住,因緣法黏不上你,這空的修證,自然就得到;出出世間智慧,你學《金剛經》就可以學到「實相觀」,能夠守住空有不二的境界,一切法因緣起,你可以承認它的存在,但不會受它影響,這是實相觀。觀有其相,而不為相所迷,你可以認知這個相,但你不會因這個相而起煩惱,生出其他總總想法,這樣才是實相觀。實相者,非相也,《金剛經》講的「是實相者,即是非相」你要有能力觀一切相跟我沒關係,就是跟我有關係,我也看成沒關係,這種出出世間的智慧是菩薩的智慧,也因為你得到這個智慧才可以跟眾生真真假假、攪和在一起,這個智慧就比阿羅漢的智慧再高一點。阿羅漢修空、無相、無願的境界,得自我解脫﹔而實相觀,因緣法的有相可以存在,但不受其影響,還可以轉一切因緣法來利益眾生,這實相的證得,是菩薩的境界。

如果要再進一步講智慧,那佛的智慧,一切智、一切相智、一切道相智(薩婆羅智),都要具足,這就不得了,這是講佛的不可思議的智慧,一定概括衪的神通,無所不知,隨念而起,不受時空的限制,衪只要隨順衪的心意所說,包括所有的因緣果報都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世間的一切現象,衪也無所不知、無所不曉,這才是佛不可思議的智慧,衪的靜態的神通跟動態的神通都包括在衪的智慧裡面。神力自在,衪從智慧所產生的力量,度化眾生的力量、折服眾生的力量,衪都可以自在隨緣顯示,也是因為衪有這能力,才能調禦一切眾生無所不辦,只要有因緣,衪都可以在三言兩語之間使這個人悟道。像我們這次去舍衛國,導遊先生講微妙比丘尼的故事,微妙比丘尼在出家前,曾經一天之內死掉先生和兩個兒子,又同時得知父母不幸火災身亡,之後雖改嫁仍逃脫不了夫死子亡的命運,最後還遭到殉夫活埋,大難不死後的她前去祇洹精舍求世尊度化,世尊為她說苦集滅道四諦及苦空無常等義理,她便證得阿羅漢道,能知過去、未來之事,於是便向其他比丘尼解說自己的前世宿孽過錯,為何今世遭此苦果。一個人在最痛苦時,你三言兩語點醒她,她一念轉,不認為痛苦是痛苦,就解脫了。這是因緣,因為微妙比丘尼曾於先世辦齋供養過辟支佛,有這個功德,所以今世得蒙如來收在門下,並為她轉法輪。像這種一念轉就得解脫的自在神力,是從智慧裡面產生出來的。 

無礙住不可思議,你要住在欲界、色界、無色界,住在佛、住在菩薩,任何境界,衪都可以隨時住,有的人是住在聖境他可以,他住空無相最舒服,你叫他住在有相他就煩惱。佛,依什麼身得度,衪就化什麼身,住哪一種境界,要一個完整菩薩,他隨都可以在人間、天上、欲界、色界、無色界,心自在的轉換。住哪一個境界?三界九地無所不住,但不會被黏住,這種無礙住,修行難免都有境界,有境界不會被它迷住,善境界都能夠自在,這就是般若智,有般若智就不會被哪個業緣牽住。 

佛的解脫能力更是不可思議。菩薩還有十種小毛病,到如來境界的話,二地以上如來解脫知見都無量無邊,靜態的解脫跟動態的解脫,都要能自在。所謂動態的解脫,在與眾生應緣救度之際也自在無礙,而且依眾生的根機,導引他們入大、小乘的解脫而不定。很多人在度眾生,但是他把眾生導引到小乘的解脫境界,這是小乘的行者,如果你把一切眾生導入菩薩乘,上菩薩乘的道路,這樣你才是真正的大乘行者,並非你在度眾,你就是大乘,大阿羅漢也在度眾生,他把眾生導入到阿羅漢乘的境界,這是小乘的行者,菩薩是導一切眾生入大乘,唯一的不同是菩薩他是小乘、大乘都圓融。菩薩雖然教大家修大乘,但不要忘了小乘的解脫知見,內心定不住,怎麼做菩薩?菩薩一定要做到斷三結、淡薄三毒、去五下分結、去五上分結,再進一步去學六度波羅蜜、十度波羅蜜,證入菩薩境界。這種解脫,如果你躲在深山,閉門造車的修定,就是你有自在的心,以真正的佛法來講,還是不太究竟,因為沒有考驗,沒有人來擾亂你,你當然很自在,如果要你去跟一些人互動,你就覺得格格不入、覺得心煩,這樣怎麼度人?這個人講這句話、做這件事不對,如果你想度他,你就要接納他,他就是這種習氣,你要接受,你要以清淨心度他,哪怕是在罵他、矯正他時,只當隨緣演一齣戲,心裡要沒有執著,不能有先入為主的觀念,更沒有個人的好惡,唯一的目的就是要把他轉好,過程之間內心不能有疙瘩,這種動態解脫的功夫不大容易建立,大家都要學的,如果你還會對著哪些人不能夠自在,這是心裡面還有毛病,沒有心空法了,還容納不了一切相,還沒有得到這不可思議的佛的智慧。

《離世間品》亦載菩薩之十種不可思議。此係說明諸佛、菩薩之解脫、智慧、神力等,乃言語思慮所不能及者。《華嚴經》與《維摩經》,人稱這兩部經為不思議解脫經﹔阿彌陀佛,有時候人家稱衪為不可思議光如來,無量光,這個光到底多遠多大?不可思議﹔有些菩薩稱為不思議慧菩薩,衪的智慧不能用語言文字來衡量測度,智慧無量﹔有的菩薩名為難思議菩薩,表示衪神通變化無量、智慧無量。不可思議,一方面表示在數目上,不能用語言、文字來量化的大,另一方面是用在境界、智慧、解脫方面的不可思議,甚至神通變化的不可思議。

  (2007.1.28.講於法爾)

 


[ 《金剛經》選讀 ] [ 經典選讀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