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如何利用《金剛經》來修行(17-15)
               --
十四品  離相寂滅分

  (本篇文章為張玄祥居士所撰,未經同意,請勿引用轉載。)


四、金剛經經文解釋

第十四品  離相寂滅分

(三)、名詞解釋(續)

忍辱波羅蜜()

十忍:

據舊譯《華嚴經》云,十忍指菩薩忍受真理而得之十種安住心,分別為﹕

(1)隨順音聲忍、(2)順忍、(3)無生法忍、(4)如幻忍、(5)如焰忍、(6)如夢忍、(7)如響忍、(8)如電忍、(9)如化忍、(10)如虛空忍。

十忍,這是《華嚴經》裡提出來的,其實內容都大同小異,指菩薩忍受真理而得之十種安住心。真理,就是學到空的人,就有忍受的功夫。在佛法來講,理,就是在講空、空性,真如空性就是理地,你做得到而有十種安心的境界,這十忍,根據舊譯《華嚴經》分別是:

 

(1)隨順音聲忍:聞說一切真實法不怖畏,能信解受持,愛樂順入,修習安忍。

隨順音聲忍,上一次已經講過了,在這裡於小乘而言,是指聽經聞法後要依序進入思與修的階段;而對菩薩來講,則是在聞經聽法後,從聲音之間來印證我們內心修行的境界。聞說一切真實法不怖畏,一直告訴你們無為法、無為法,要修空、無相,喜歡學有為法的人聽了會排斥、害怕。《金剛經》裡須菩提尊者在講末法眾生,如果聽到講空、講無,他會起信心嗎?釋迦牟尼佛說,有善根的、已經禮拜、供養了千萬億佛的人,一聽此經會起信心;不是這樣的人,聽了就懷疑排斥,要他不要起心動念,要放空,沒有一法可得,他是會害怕了,那我這是在修什麼?總要抓一個法或一個念頭,念起時覺得幸好我還在這裡,認為會起心動念的那個就是我,把這個妄我當實我,這麼執著有為法,無論是透過肉體或思想,一定要感覺到有一個我的存在,執著這個我,這樣怎麼會修得好?他不認得那個覺知歷歷,但是不會起心動念、不會煩惱的那個真如性,反而去覺知,由感覺到起心動念的那個心念是我。

真正過去值千萬億佛、有大乘根基的人,一接觸到《金剛經》,很自在就會做到,也不怖畏;有的人聽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會害怕,如果全部滅掉了,那我在哪裡?在哪理找一個我?這是聞思修階段、理念還搞不清楚時才這樣子,其實你如果進入實修境界,真妄自然慢慢就可以分別,如果有人跟你點醒了,哪一個是真、哪一個是妄,自然此「真我」沒有迷失掉,「妄」還是妄,不會怖畏;有的人還沒有打破第八意識窠臼,只是進入不起心動念的境界,他說這是空,其實他還覺知空沒有因緣的法,除非真的入定去了,暫時失覺,不知道哪一個是我、哪一個是念頭?這個真實法,在大乘佛法裡面就在講這個道理;沒有大乘根基的,聽了就會害怕;有大乘根基的人,一聽自然就能信解受持。

碰到障礙、魔難,叫你誦《金經經》,你誦一年、兩年、三年、四年後,障礙就化解,障礙的化解就是你心裡建設的完全成立,原來諸法皆空,哪裡有什麼業障?哪裡有什麼冤親債主?哪裡有什麼法可以障礙到我?到那一天,你就真的實證到什麼是《金剛經》所講的真實道理。有善根的人先信解受持,沒有善根的人,信解起不來,過去已經禮拜供養過千萬億佛的,一接觸到《金剛經》自然產生信解,然後就會去受持。

愛樂順入,沒有勉強,愛是指你接觸到這部經、你所聽到的這個真實法,沒有障礙的就產生非常喜愛、歡愉的去接受,接受不是只有說,要去做。順入,順理成章的就這麼入道。譬如你在修內心的妄想時,你的心可以感召十方虛空一切因緣起滅,《金剛經》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時你很自然的就用這句話對一切境,你不要去感覺哪個人怎樣、或什麼事要發生?然後到處去講,這樣怎麼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根本跟經文背道而馳,就沒有愛樂順入。不要去執著那個感知的能力,那是真如自性原有的功能,佛法,就是要超越這些,否則怎麼解脫?《金剛經》裡得道理其實很簡單,真的福德、因緣夠的話,每一句都可以發揮它無上的作用,就是你智慧不夠,不能信解受持,也不能夠愛樂順入。

修習安忍,不是很勉強的在忍,最後要做到由五根所相對的六塵境,或是對所聞思修的佛法,你自然能夠去學習,對不如意的法,能夠安祥的去忍受它,這是第一個隨順音聲忍。

 

(2)順忍:如實觀察諸法而無違,隨順了知,令心清淨。

順忍:如實觀察諸法而無違,觀到這個法的實相後沒有產生想違逆逃避的心意。譬如一個不好的法起來,你看著它,知道了,又譬如冤親債主出現你周圍,你知道,當作不知道,不要想去逃避、對抗它,有所起心動念,採取措施都不是無為;你要修無為法,就要安順的忍,順、逆境界都是要柔忍,隨它的因緣,清清楚楚了知,不害怕,不欣不厭,沒有要或不要的心,如此你內心自然就能夠清淨。

順忍,如果你的心有智慧、沒有心病,所謂心病,就是指有偏頗,那麼你就能夠順其意、順其境,不起心動念,逆來順受;如果你的心不清淨,那順忍不起來,無為法是這麼修的,好像是很簡單。大部份大乘般若經典都是在講無為法,還沒有修入究竟時,都是在學空無、無為法,等到空學的差不多了,你才去學陀羅尼門、學成所作智,產生神變,那是大菩薩的境界。

 

(3)無生法忍:即觀一切法無生無滅平等寂靜。

無生法忍:這是對順逆一切境界、一切因緣。沒因緣是你自己打妄想,有因緣是有實境的外在人事物,你自性應緣之間,都要用忍功,忍一切法;逆的,你不要逃避,順的不要歡喜,善境界,不要想去執取它,執取就沒有無生法忍。無生法忍,即觀一切法無生無滅平等寂靜。如此還有什麼善法、惡法、順法、逆法之別?不管什麼法,反正我就是跟你不相應,就是有心相應、自性相應之間,我觀它沒有相應,最後這平等寂靜是你心建立的一種狀態。當然過程沒有那麼容易,這都是要經過無次數的磨練。

你自性有時候會打妄想,盡量不要打妄想,初步修行,起心動念後不要再打妄想,真有因緣起,你自性會跟它相應,無論是起心念、起影像或者起感知,在這過程之間,你不要去執著一切生滅法,不管在它生滅之間,你讀懂了什麼、知道什麼消息?都不能當真!無為法是這麼練的,練到成功時,平等觀一切法,順逆、善惡,任何境界,對我來講都無所謂,反正都沒有這回事情,平等寂靜。平等,是對一切法,沒有取捨、沒有善惡、好惡、順逆之別,那是平等;寂靜,是你已經不再受它左右,寂寂然的體性自然安祥,它自生自滅它的,但我的內心真我是寂靜安祥,處涅槃境界,這是真做到無生法忍。當然《法華經》很多是在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講的,對這些天神、菩薩講的境界都是高一點。

 

(4)如幻忍:觀一切法皆如幻,一備一切,一切成一,因緣虛集無定性。

《大日經》曰:「此空智生,當得一切法自性平等無畏祕密主!若真言門修菩薩行諸菩薩,深修觀察十緣生句,當於真言行通達作證云何為十謂如幻、陽焰、夢、影、乾闥婆城、響、水月、浮泡、虛空華、旋火輪。」

此處講如幻忍,這個忍在講神通,觀一切法皆如幻,第一階段如果是被動的,因緣起一切法,你要做到無生法忍,你觀它幻,就是還有一個有為心觀它幻,如果是大智慧的,根本連觀都不必觀,如如對著它。在《大日經》裡面講,觀十種忍法,其實從如幻以下都在講神通變化,你是從內心裡面產生這些神通變化時,要觀它如幻、如焰、如夢、如響、如電、如化、如空、…,這樣才能夠產生作用。如果你只學到空,又不想去幻一切法,你的神通變不起來,你修到空以後,要學神變,它有十種如幻的觀法,如果你沒有忍這些法,你起不了神通。

這邊講觀一切法皆如幻,一備一切,一切成一,因緣虛集無定性,對解脫來講可以這這麼講,同樣的,也適用於玩心的法用。產生神變,你也這麼去變,從空變一、從一變化千萬,要怎麼化?都從一幻化起,到最後都歸成幻化的,因為你想什麼,它就會幻起什麼,當然這個時候,你都要想利益眾生的事,不是為你自己去幻化什麼喜愛的東西;《華嚴經》這裡解釋這個,但沒有概括神通,其實《華嚴經》是在講神通,如果你把它講成在解脫修行者的煩惱,是有一點牽強。《華嚴經》有很多部註解,每個人都可以註解,要看他的境界認解。

 

(5)如焰忍:覺悟一切世間如熱時之焰,為誑相之虛集,無有真實。

如焰忍:覺悟一切世間如熱時之焰,為誑相之虛集,無有真實。這如果還不清淨的地前菩薩要觀它,一切法如焰;如果是大菩薩現神通變化的話,從空中可以化出火焰、化無數火焰,這些其實內容差不多。你把它看成兩個境界,一個是地前菩薩在修解脫的境界,那當然是要實相觀它,一觀就破解它;如果是菩薩境界,那剛好用空無的心,來化一切相,產生神變。

 

 (6)如夢忍:解知一切世間如夢中所見,非有非無,不壞不著。

如夢忍:分析知解、了知一切世間事,皆如夢中所見,非有非無,不壞不著。如果,你在打坐中或在無意之中,心中起心念或者影像,你看一下,有看沒有進、有看不在意。懂是一定會懂,因為心念起你就會知道,這個影像起,你也會意會它代表什麼意思,就像作夢,夢中裡的境,過去世哪一世的片段現起,你雖然迷迷糊糊,但是你的覺知知道,這大約代表什麼意思!夢裡看到兩三個人,這兩三個人裡有的是現在認識的、也有現在不認識的,那個過去世的誰是現在的誰,你的心意識底層都清楚明白,知道以後看成夢幻,不要去執著。

很多人喜歡講,你跟我有緣、我們是在哪一世有緣,講這些沒有什麼意義,講,等於你沒有觀它如夢如幻;不講,你把它當做夢,夢何須分辨真假?非有非無、不著不壞,讓它是怎樣就怎樣,這是很多人會執著的毛病。修行過程之間要抱持這種心態,其實經典也常講,所有一切眾生嘗為六親,不可能沒有因緣,因緣親疏、善惡緣而已。因緣比較親近的就會湊在一起,因緣淡薄的,短暫親近,過去就過去了,你要把它看成是夢中所見一樣,雖然了知了,要看成似有、又似沒有,不要去在意它,這是般若波羅蜜的智慧,就是忍一切法如夢。

 

(7)如響忍:善覺究竟彼岸,知一切法皆如響,不從內出、外出、內外出,但從緣起,而亦能以種種善巧方便說法。

如響是緣起,聲音有起是緣,緣起能忍,就如響忍。如響者善覺究竟彼岸,知一切法皆如響,這個響是聲音,它一下子有,然後過去了就沒有了。不從內出、外出、內外出,但從緣起。這裡講的是心眼還沒有打開時,我們會分別身體內和身體外,或外境就是外境、我的內心就是內心,兩者是相對立的。其實你的種種自性都跟十方虛空一體的,經典常常講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大般若經》更是講這個道理,你要去證,怎麼證?可以從聲音去證。觀音法門最容易證,心剛開始開顯的人,隨時打坐馬上進入那種狀況,外面的聲音,就跟內在的聲音一樣合在一起,沒有什麼聲音是外面發起,一切聲音從內心起;心眼還沒開的人,當然有內外之分。喔!外面有蓋房子的敲打聲、選舉的宣傳車、各式各樣的聲音,都是從外邊傳來,傳進我的耳朵裡。等到你打坐修行一陣子後,可以有機會體會這聲音不是由外而來,是從你腦筋裡現出來,始知佛說自性遍虛空,何有內外之分,這聲塵最容易去體會,比見性容易,凡夫才會有此分別。

心眼開顯了以後,跟外塵境內外合一,就沒有內外之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說,十方一切如來跟十方虛空合為一體,這十方虛空就是衪的法身,這比較容易去體會,不在內、不在外,內外或內外出,這些都是分別而起的。拍了一聲響,就從緣而起,不拍就不響,拍了就響,當然它也能以種種善巧方便說法。能夠學習到善覺究竟彼岸時,有因緣就響,沒有因緣就不響,響時沒有內、沒有外。這內外,你如果修到一念不起才可以分別內外。不是我們一般人從外境感覺內外,而是在不打妄想的寂靜之間,某方某處有人亂動心,雖然這個念頭從我內心起,我知道這個念不是我的,是這麼分別內外。

臨濟禪師說:「主賓立分」,這個念頭雖然從我內心起,但我知道這不是我的念,是賓,不是我()。如果有主賓立分的能力,你就可以當人家的老師,去善巧方便說法;沒有的話,你不夠資格為人師。實際修行也是這樣,現在告訴你們,以後有機緣走到這個境界,要去體會,先滅掉你的妄想,不要常常打妄想,不要受五根六塵的影響起心動念,這樣在你住空寂之間,虛空之間一切因緣,你自然就能夠分別內外,是不在內、不在外。

這裡講如果你有這個能力的話,你可以善巧方便去說法,《解深蜜經》裡面的地波羅蜜品有講,方便如果不如法,那就是不當的方便,這會殘害眾生的善根慧命。方便,要很小心的去用,不要太方便,變成隨便!一個修行的人,如果沒有方便,超出自己智慧與定力,會走得很痛苦;給你方便法,你卻太隨便了,那會毀滅自己。為什麼要方便?因為你心不淨,如果一板一眼根據戒律,你走得很痛苦。你做不到,讓你偏離一下子,稍微給你一點方便,等到你差不多可以了,再把你導回來,那叫善方便;如果最後導不回來,最後敗在沒有戒律上面,那你豈不輪落為魔或者下入三惡道?所以方便要慎用,不是萬不得已,最好不要給自己方便。

比方素食者怕營養不夠,有的人有吃蛋。道場不適合吃蛋,你在家裡吃,要慚愧的偷偷吃。吃蛋,其實腥味很重,護法神是不喜愛的。你不要到處鼓吹說吃蛋是可以吃,吃,是給你方便,你吃了要抱著慚愧心去吃,最好吃時唸阿彌陀佛也好、唸寶髻如來也好,唸了以後吹一口氣到蛋上;三淨肉亦然,這都是不得已給你方便。

方便,你要想它的目的是什麼?菩薩為了眾生根基淺薄,捨不得放棄他們,才給他們的善巧方便,稍微偏一下,但偏完後要再拉回來,只是讓眾生喘口氣,不然他們不修了,修佛法太辛苦!求解脫太辛苦!有人說:「佛在心中坐,酒肉穿腸過」,開玩笑也就罷了!不能當真,這都是誤導眾生,你吃肉吃蛋(無精蛋)要慚愧,若能超度它最好。

 

(8)如電忍:又作如影忍。菩薩照見一切法,如電光照諸色像,無有分別。

如電忍:又作如影忍。像電一樣的影像,一閃即逝,一切法均是無常,無常故總是會滅去。菩薩照見一切法,如電光照諸色像,無有分別。這是代表一切法無常,閃一下,照見一切相,不管好壞,照單全收,這是在修行上講;如果在度化眾生上,要從心裡面產生一切法,什麼法都可以用,要在起心動念之間、一切法用之間,觀心裡面所產生的念,觀照念起念滅,隨緣去幻化。當然《華嚴經》講的這些都是菩薩境界忍,《華嚴經》、《法華經》都在講神通變化,您看得懂多少算多少,沒有到心空、自證緣起的話,讀這些也只是在培養善根而已。

 

(9)如化忍:菩薩知一切法非有非無,如世之化法,故不取不捨。

如化忍:菩薩知一切法非有非無,不執有、不執非有,如世之幻化法,故不取不捨,《解深密經》曰:若住有為,無有為、無無為想;若住無為,無無為、無有為想,這樣的菩薩已證得心不退轉位了。所有的大菩薩、小菩薩多少都會幻化,若不會幻化就是心還不清淨,是地前菩薩或初、二地菩薩。那你要知道這幻化的,都是無中化有,像是有,但其實是沒有。你這樣修解脫道,觀一切法,別人化的看似有,我看似沒有;而我自己化的,當然也不要看成真有這麼一回事,因為一切都是幻化的。譬如你要利益哪一個眾生,你幻化念起,不論化什麼,最後達到目的就好,也不要去想它是真的、是假的,反正隨緣,心起就化,化完了,就放下了,不取不捨。不取不捨是解脫,不管是別人還是自己化的,不取不捨,不執著,這一次幻化用的,也許和上次用的不同,法不是絕對的法。

 

(10)如虛空忍:又作如空忍。如虛空之寂無所有、清淨體性、平等無差別、不生不滅,菩薩知一切法亦復如是。又菩薩之心如虛空無所分別,於一切法無所不容,菩薩之身口意如虛空之廣大無邊、不生不滅。

如虛空忍:又作如空忍。如虛空之寂無所有、清淨體性、平等無差別、不生不滅,這是從悟空方面來講的,修解脫是這樣去觀它。本性空寂無所有,清淨體性是空,有因緣法起時,平等觀一切法,所以沒有分別;善惡、順逆都照單全收,有生、有滅,你要觀它不生、不滅,因為我們的本體這邊是不生、不滅,因緣有生、有滅,緣起是另外一個因緣和合起的法,我自性清淨無生滅,這樣認知自然就可以觀這些因緣所起的生滅法,無論順逆、好壞都不加以評論、無可奉告。你要學習這種起心動念之間,不執著一切法,能夠感知又沒有什麼好講的,因為在心裡幻起幻滅都不真,那麼又何必掛在嘴邊呢?忍不住要講,就是執著這個法還有真、還有假、還有分別,這依根本究竟覺來講,你就不是在學佛法。很多法在內心覺知,真真假假都不要去執著它、也不必要講,大智大慧的人,沒有話講。我問你:「有事嗎?」你說:「沒事!」其實內心裡很多糾葛,你不理它就沒事,不屑提出來問或提出來講,大乘修行者是要這樣子,要自己解決內心平等忍,怎麼解決?要回到空寂。不執著一切,觀諸法平等,哪裡有什麼好壞想,不必害怕、恐怖,有善事也不必高興。

菩薩知一切法亦復如是,就是這麼修的,你要當菩薩先修解脫,解脫就像這樣去做,把清淨空無的體性顯現出來,把對一切生滅法觀成不生滅,要有這種能力。又菩薩之心如虛空無所分別,虛空容納一切萬物、容納一切眾生,好壞照單全收,哪個世界齷齪,照樣容納,哪個世界清淨?極樂世界,美輪美奐,一樣容納,虛空不會去區別你這娑婆世界,一大堆人造污染,就不接受,它不管你造了多大的業,它照樣容納你。我們菩薩的心也要如虛空這般,對一切眾生,好壞照單全收,看在眼裡知道他好、知道他壞,不置可否,到了要度眾生時,該講才去講、該罵才去罵。於一切法無所不容,如果有所容,就是看進去、聽進去,你就會有覺受,一切法無所不容的話,什麼都好,隨便你,如此菩薩之身口意如虛空之廣大無邊,是不生不滅法。

 

密教經文云,若入金剛菩薩位,以真言門修菩薩行,諸菩薩深修觀察十緣生句,當於真言行通達作證。云何為十?謂如幻、陽焰、夢、影、乾闥婆城、響、水月、浮泡、虛空華、旋火輪。祕密主!彼真言門修菩薩行諸菩薩,當如是觀察。

密教《大日經》文曰,若入金剛菩薩位,以真言門修菩薩行。菩薩是在修自己,一邊利益眾生講經說法;金剛菩薩就是進入真言門行者,都是靠咒語來成就眾生的,這些自己道業或者讓眾生離苦得樂,都是用陀羅尼門,為什麼要用咒語呢?這跟世間禪定、跟外道行者不一樣的,外道都是用念力、心力,這在修打坐的人,會產生五種法,即五根與五力的基本功夫,信根、信力,精進根、精進力,念根、念力,定根、定力,慧根、慧力,這是五別境,修行者始有的力道也是這樣,那是修行的善境界,那些剛好都是要用忍功全部把它捨掉,不能具持這些,修到最後,真如自性的神通變化都不能讓它起。那你要怎麼起神通變化?要靠持真言、靠持咒。

八地以後的菩薩自然能夠悟出咒語,三地菩薩開始學陀羅尼門,學幾個算幾個,到八地自己心遍虛空,學得很快,每位諸佛菩薩的心,祂都可以通達了解,可以悟很多的咒語。真言門是金剛菩薩,金剛,就是沒有煩惱了,無所不摧,可以破一切魔障、掃蕩一切魔眾,當然祂的心比菩薩堅硬些,菩薩心太柔軟,捨不得去消滅外道魔眾;怒目金剛更厲害,怒目金剛就等於護法神一樣,他現憤怒相,去摧毀這些邪魔外道。

諸菩薩深修觀察十緣生句,哪十緣生句?一切法的生起,你要產生神變,你就要有十緣生句這個體會,但是,如果你還沒有修到空、無相觀、無願觀的話,就去學這個,你是從有為法下手,這不算長進,沒有辦法成大事,不能成大菩薩。十緣生句,當於真言行能通達作證。用咒語去產生這十種無中化有的神變,什麼法為十呢?謂如幻、陽焰、夢、影、乾闥婆城(乾闥婆,是一個吃香屬天龍八部的眾生,乾闥婆居住的地方,說有又沒有,說沒有又有其影像在)、響、水月、浮泡、虛空華、旋火輪。

這幾個是剛剛《華嚴經》所提的那幾個,《華嚴經》是在講神通的,不是在講修什麼初級的解脫。如幻、陽焰、夢、影、虛空(華),這幾個名稱,跟剛剛講的那些是不是一樣?乾闥婆城響、水月、浮泡、旋火輪。旋火輪,這火輪只有一道,但是,你轉起來好像有一圈火在轉,就像玩魔術,兩邊有火團,一轉起來,它好像一個圓,其實它只有兩點有火,這是虛幻不實在的。這些法都是虛幻不實在,但是,從你心空之間去化成一切有相利益眾生,這是密教裡金剛菩薩在學習的密法。祕密主是講金剛手菩薩,彼真言門修菩薩行諸菩薩,當如是觀察,要這麼去體會、觀察。

(2006.08.27.講於法爾)

 


[ 《金剛經》選讀 ] [ 經典選讀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