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金剛經》來修行(17-13)
-- 第十四品 離相寂滅分(本篇文章為張玄祥居士所撰,未經同意,請勿引用轉載。)
四、金剛經經文解釋
第十四品 離相寂滅分
(三)、名詞解釋(續)
7.忍辱波羅蜜(續)
六忍:《菩薩瓔珞本業經》所載六忍,分別為信忍、法忍、修忍、正忍、無垢忍,到一切智忍。為什麼那麼多忍法呢?釋迦牟尼佛講一部經,是觀與會眾生的根機,而講適當的忍法,聽眾根機不同,要表達的內涵大同小異,在這部經裡講到菩薩本業裡面要學六種忍。
(1)信忍:信一切法即空之忍。別教(大乘教法)菩薩於十住位中修習空觀,信一切法悉皆空寂,能於空法忍可忍證,故稱信忍。
信忍,信一切法即空,如果,你沒有這種忍功的話,你就沒有辦法學大乘,因為大乘是先證空,空證得了,不執著一切法,才有能力神變,玩法之間又不執著,觀一切法空,你沒有這種忍功的話,你沒有辦去解脫。先證信忍,觀一切法空,為什麼要先觀空?對自己來講,你自己要解脫業力,不觀空,怎麼解脫?每個人的業障,表現在你的思想、行為、言談、個性上。要做到空,第一個要先內空,《大般若經》裡面講二十空、十八空,先內空,你觀內在所有產生的一切心、一切相都是空,不要執著它為真,把內心人我相的那個執著斷掉,如果你沒有這種修證,接下來的外空你沒有辦法獲得。
第二個再觀外空,把外境所起的法空掉,不把它看進去,這樣有障礙來,你才能自在不被黏。如果菩薩沒有先修空觀、沒有這樣練一次,總是從有為下手,永遠執著有為,等到要往生了還在執著有為,這就永遠沒有辦法解脫,還是世間凡夫。
要信,產生信心忍,一切法都是空,哪怕眼前這個法看來多麼真切分明,也是要觀它空,像《金剛經》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幻」,這個虛幻,不是否定它的存在,而這是你要認知「識之所緣,唯識之所現」的道理。《解深密經》裡講的都是心緣心,沒有一個實相,你這樣去觀的話,是不是空?是不是幻有?幻有就是空。你想做,做不到,沒辦法,那情有可原,但是如果你智慧好,是大乘根基,連做都不去做,或是做得拖泥帶水,捨不得趕盡殺絕,這就是沒有信一切法空,信心忍這種忍功沒有。
別教(大乘教法)菩薩於十住位中修習空觀,別教是專門對大乘教來講,通教,是通於大乘、小乘,通於其他的善行。小乘教是有性教,大乘教是三性無自性觀,要觀一切都空,自性都空了,法當然空。菩薩於十住位中修習空觀,在十信、十住,第二個六十賢位的十信位、十住位你要先修空觀,像阿羅漢證到五神通,但神通沒有用,神通也抵不了業力,你不要業力產生作用,就只有觀一切法空,把自性功能否決掉,觀空,修習空觀。佛法,你說高深也不是都高深,怕你執著那個自性的真如性用,如果你捨不得放掉,永遠學不到佛法。我們這個心是最勝最靈,一個開悟的人,心通虛空,無所不知,如果放不下,知了,又喜歡去講,就會停留在這個階段不能進步。太敏感,你讓它降低敏感度,不知、不覺,修這種捨一切真如性用,就是在修空觀。
空,不僅僅是理念的瞭解,還要實際去修證。修歸修,就理念上來講,你要去信一切法悉皆空寂,你不要在那裡抬槓,說念頭明明是有,怎麼會沒有?念頭有,是從空應緣所產生的法相,並不是沒有。但是,我們在修解脫、修空觀,我們要偏向於本性空寂這一部份,你不要執著有的那一邊。有,也可以觀沒有,業障來的話,你說有,如實的去現那個果報,豈不倒楣?你說沒有,那個果報成不了,本來該怎樣,結果也沒有那樣,這是你修空寂的道理,才能夠解脫。如果你連信忍的功夫都沒有,下麵要怎麼修?你修不下去。喜歡學一些有為法的人,在這裡要先斷有為。喜歡修打坐、不執一切法的,到後面也要轉,不要今生一法守到底、修到底。觀一個空、觀一個無相,反正我不知不覺,開始這樣做就可以,但不知不覺沒有境界,要學習一個能覺,覺以後不住,這樣才是圓融,佛性兩面都要修起來。
能於空法忍可忍證,對於空的這種道理法門,你能夠用忍來默默的接受它,然後用忍功來證得這個功夫,是可忍證。證得什麼功夫?如果外在的人事物加諸在你身上,你可以觀它無所有、不可得,不受它影響,內心起了妄想或者起了最勝最靈的心感,你觀成空、不執著,這種忍可、忍證的修習,你要去做,才是產生信忍,這是菩薩第一個要去做的忍功。
(2)法忍:認一切法即假之忍。別教菩薩於十行位中修習假觀,雖知一切法空無所有,而能假立一切法,化諸眾生,於假法中忍可忍證,故稱法忍。
理念懂了以後,對一切法要用忍功去觀它空。但是,空一下子做不到,先安一個假在那邊,認它是假的,你就可以體會那個法而儘量不受它影響,是為認一切法即假之忍。既然是假,你的心就不會執著在意,如果你智慧夠,假的法,你當下根本就看破,一下子就破解它。譬如找到你最罣礙、最想不開的事情,你心裡面能無所謂,觀一切都是假,要發生就發生,反正都是假的,這樣諸佛菩薩、護法神考試,你會考得及格。一般凡夫都想趨吉避凶、貪生畏死,這樣的話永遠會考零分。
法忍,一切法當真,你再怎麼修都是沒有辦法解脫。法忍,法忍,就是對一切順逆法,你要照單全收,而且不起心動念,這種忍功,才是修得好。你要先確認這個理念,認一切法皆是假。假,不是你說了算,你要有那種忍功去面對諸法,小事一下子就能忍了,做到了,很好;但是,大事沒辦法,忍不下來,那就下一次再重來。忍,能夠隨順的話,就比較能夠學到忍功,如果你的主觀意念很重,我執很重,處處都有這個我在,這個忍功就沒希望獲得了。
每個人的個性不同,有的愛發表意見、想要表現,有的低調怕出醜,其實一切法都是假,膽小、頁高我慢,都是假的,你把你的個性當真,你的習氣也要斷、要轉,這也包括在一切法裡面。那要怎麼修正?修行就是逆向操作,你執著什麼就故意跟它對抗,不稱它的心、如它的意。愛表現的改低調,低調怕出醜的要當仁不讓、頁高我慢的修謙遜低微,這些都是假的法,是你的習氣,要把它拿掉,拉回到中庸,這就是法忍。
別教菩薩於十行位中修習假觀,因為一下子做不到,所以還有修假觀。開悟的菩薩比較簡單,但照樣要練一陣子,並非開悟就己經是地上菩薩,就不得了了。否,地上菩薩他過去熏習、今生所接觸的,分別我執、法執,今生所熏習的還是要先斷掉,接續到你過去世的修行。開悟也好、沒開悟也好,差別在哪裡?開悟是兩個心,覺知的心對著你妄想習氣的心;地前菩薩沒有兩個心,很難修,都是事過境遷了才來後悔、來懺悔,當下那個起心動念在蘊釀時,你怎麼不退一步,觀這個念頭有,但有也是假的?為什麼假?因為是一個名相,不是你真如體性去應緣所要的,所以說是假,你要這麼去體會。
雖知一切法空無所有,因為所有的心,都是緣心而來的法,都是虛幻不實在的,你這樣觀法的起滅,當然是空無所有。問題是這個法是空無所有,但是你的習氣不清淨又起來攪和,如果執著它,它就假立在那裡。如果你是在修自己的階段,這個假要看到底;如果你為了要化導眾生,那從空無所有之間起一切心、起一切法,為化諸眾生。以空為真,以幻有為是假法,這就是講到後面一切智忍一樣,可以產生假法,也可以達到度眾的目的。
法,對我們自己來講觀空,假;如果要利益眾生時,也是假,為什麼是假?當然,你不能說在起法之間也說假,起法時你要沒有罣礙,沒有罣礙,就是假。什麼叫做沒有罣礙?法起來了有沒有效?這法起來管不管用?我們不要管它有沒有效,不說假、也不說真,要隨緣去起心動念化導眾生。正反,各種假法之中,你要用忍來接受這個法,叫忍可;用忍來證得不執著,就是忍證,這就是法忍。先有信忍,再來修這個法忍,這樣修了一個境界還有一個境界,下一個還是再做修忍。
(3)修忍:修中觀,知一切法理事圓融之忍。別教菩薩於十迴向位中修習中觀,知一切法事理融和,於中道中忍可忍證,故稱修忍。
先去產生信心說一切法空,這種忍功先建立,然後再用一個假觀,因為你一下子做不來,先用一個假的名相給你觀,你不要執著那個名相、那個法為真,把它看成假,初步學習那個法忍。再來要修,修大乘菩薩的中觀。中觀,就是空是我們的體,然後因緣來應緣起了法,不是你妄想內心習氣所引起的那個妄想念頭,那個是不真的。中觀,一定要是你心清淨了,感召外在的因緣起的法,然後你有忍功、有能力不被這個境界所迷,這才是中觀,這是菩薩的境界。有些人以為,內心的妄想習氣是一個法,然後你不執著它,這樣就是中道,這是錯誤的。所謂中觀,必定是你心清淨了、證到空了,平時不會起妄想,一旦有任何因緣起,你都有能力觀它,不起心相應的這種忍功。你修這個忍,不必起心相應,為什麼呢?因為該相應的,自性會跟它相應,該轉它的,你的自性自然會去轉它,不必多此一舉去起心動念說要做修忍。
在《解深密經》裡,文殊師利菩薩問佛:「你這個心無相,為什麼會產生相?怎麼產生?」世尊回答:「不是我產生。是眾生起心,然後它才會產生,對我來講,等於沒有生。」這種非常微妙的佛性,大乘菩薩就是要去體會這些。你現在是在建立基礎,如果你連這些都做不到,更高深的佛法,那個化身、怎麼相應?你還沒有化身出來,妄想就先進去了、執著就先進去了,偏頗、不正當的心會產生,這就障礙你的佛性,這樣就不對了。所以,一個心清淨的人,才能夠談中觀,還沒有證到空的人,不適合談中觀;修中觀,就是修忍,忍什麼?忍從空中產生法,也要法忍,你不要壓著它不相應,這樣也不對,你要守住空,讓你的空性去應緣,讓自性去產生法,產生法之際,你也不在意,這也是一種中觀的修忍。
修忍,修中觀,知一切法理事圓融之忍,理是空,然後產生因緣起事相時,你要達到圓滿的效果,圓滿的效果,不是你起心動念用妄想去主導,而是放空,放空,你的佛性才有辦法去圓融,去調整因緣法。不用一心、無須持咒,你的自性自然會去調整得圓滿,這種忍功你修到了嗎?諸佛大菩薩為什麼可以化身千萬億?因為衪們的這種忍功太厲害了,在理空之間清淨無為,因緣來時,衪任隨它,一個個去化無量無邊的緣,讓事情圓滿。這種理事、體用,最後達到圓融的忍功,不是用心意念,它是超越心意念。修忍,有時候講中觀,只是在講有法、無執,看它實相觀,這還不能夠發展到一切智的忍,而這裡就要培養這種功夫。
別教菩薩於十迴向位中修習中觀,剛剛講假觀,先把一切法看成假的,然後,中觀,空之間應緣產生一切法時,你不去執著它,那是中觀,空有不二的忍功做得到,就是中觀,這是十迴向菩薩修的。十迴向已經是三十賢位的後面,前面十住、十行、十迴向,十迴向是二十一到三十位階,把十信位拿掉的話,菩薩地前三賢在修中觀,如果你還不到修中觀的資格,那就退到修假觀,修假觀你又學不來,你又執著一切法為有,那你就退到學十住,十住還是要修空觀,空觀就是否定一切相,絕對空,絕對的否定一切相;假觀還是安立一個假名在那裡,漸進承認它有法,我看成是假的;到中觀道的話,你已經自在了,你可以用清淨心去應緣,這是十迴向位修習的。菩薩開悟以後,還是要依這個次序來修,並非開悟以後,馬上就不得了、成佛了,你不是釋迦牟尼佛。今生開悟的登地菩薩,或重新再開悟一次的再來菩薩,都要先修空觀、假觀,假觀差不多了,再修中觀空有不二的道理,知一切法事理圓融。
於中道中忍可、忍證,中道,就是空有不二的境界之間,你能用忍功來接受這個法、來證得這個法。中道觀是心空法了的人,因緣面對所起的法,無論是一個念也好、一個冤親債主或眾生因緣也好,你自性反應以後,你怎麼用忍功,沒有習氣毛病相隨,由你的真性主行,讓你的真性去應緣,任你的真性去週整,最後什麼事都沒有,也無風雨也無晴,這就是修忍。不用一法,佛法的簡單處,就在不用一法。不用一法的這種忍功,你要怎麼做到?就看你的智慧、看你的習氣了。當然要先看習氣,你的習氣重,忍功起不來,一碰到問題,習氣先起來,那還修什麼忍?因為你的習氣毛病,把要做的忍功,都拋到九霄雲外去了,這樣怎麼修忍功?所以我們常講要淡薄習氣,淡薄貪瞋癡,不是沒有原因的,這是第三個修忍。
(4)正忍:認確實中道之忍。別教菩薩於十地位中次第正破十品無明之惑,於中道之理忍可忍證,故稱正忍。
正忍,也可以說是不忍之忍,不必忍了,認確實中道之忍。怎麼還有確實或不確實?意思是你做到了,你根本對一切的境界,都自性如如的去面對它,不必用什麼法。譬如你在修中觀時,有外力障礙你,你覺得身體不舒服,觀它假,也沒有解決事情,雖然心到這個時候不會亂,但是,身體不舒服,代表你已經相應了。相應什麼?阿陀那識還有一點執著那個法,如果真修得好的話,連這一點執著都沒有,那就已經超越菩薩的病行,進入金剛菩薩。為什麼菩薩還有一個病行?因為眾生身有病,所以你也有病;眾生心有病,你則心煩;眾生心有壞心眼,要害你、讓你身體不能自在,那會就受到感召,這種有很多因緣。
確實中道,讓我空性殊勝的顯露,當阿賴耶識不去執著一切有相,那一切法就起不了作用,這是確實真正的正忍,已經修證到真正的忍,這時就能產生神變,在這之前你還不完全清淨,要產生什麼神通是不可能的,要八地菩薩才有神通。你問七地不行嗎?七地雖是有幾個化身,那是當別人想你時,你化的化身,並不是你主觀意念要化就化的。我們還沒有修到正忍,連修忍都還做不到,對一切因緣,惡因緣,還不能守住你的身,這時示疾是當然的,不能像大菩薩那樣自在;正忍做得到的話,不必觀空、不必觀假、不必觀中道,反正都自在無罣,一切法都動不了你,修得好,除了自己清淨以外,還可以降伏邪魔外道,從神通、毅力讓他們服服貼貼的。這些境界,你要去體會,每一句名相,跟你的心、你的定力、你的忍功都有關係,你要確實證到忍,十地菩薩位各有其忍功要修。
別教菩薩於十地位中次第正破十品無明之惑。無明,真破解的話,還有什麼?身體也不會生病了。阿羅漢是可以不生病,但是抵不了業;菩薩會生病,因為菩薩跟眾生一體,行菩薩道,你要能忍受這種病痛,不把它當作是一種病痛,心要能自在,照樣的生活。你看有些師父一上臺就生龍活虎,講得有聲有色,下了台就要打點滴。但是,他還是很自在、無罣,不認為身體不舒服是一種痛苦,這就是修忍。如何從修忍修行裡,去融合你的理事體用?慢慢融合,到你修到正忍,就不得了了。十地菩薩位,慢慢一步步的十品無明破解了,於中道之理忍可、忍證,不是只有知道而已,是已經證得了中道之理,空有不二的中道觀,你很自在無罣的、輕易的做到了,這是正忍。
正忍波羅蜜要修到這時候才有點樣子,地地往上是只有十地菩薩才有的,當然這種正忍有多少?初地、二地、三地,四、五、六地這麼慢慢往上前進。在《解深密經》裡的地波羅蜜多品,文殊師利菩薩讚嘆佛,您講的這個十地菩薩的所有波羅蜜太殊勝了,那應該怎麼從初地、二地、三地這麼往上修?修來修去都是觀一切法,無所有、不可得的般若波羅蜜,前六波羅蜜再加上方便、願、力、智這些波羅蜜,滿足以後就破解十品無明。這過程是什麼?就是修忍功。要怎麼忍?不起一法相應的忍,所以你修有為法幹什麼?除非你已經修到空觀,要行菩薩道,所以要修咒語,方便學咒語,進入陀羅尼門,否則除了修忍,還是要修忍。
(5)無垢忍:信證無煩惱染汙之清淨心之忍。別教菩薩於等覺位中斷除無明惑染,而於自性清淨心體忍可忍證,故稱無垢忍。
無垢忍,從字面看是一點污垢、煩惱都沒有。信證無煩惱染汙之清淨心之忍,這只是信,先發起信心。真的沒有煩惱、污垢法?沒有的話就成佛了,還是有,但你要看成沒有,意思是這樣。阿羅漢清淨了嗎?阿羅漢不是清淨,但是,他那個微細的煩惱起來時,他可以觀它是沒有,他是因為這樣悟解脫的,菩薩也是這樣。我們不像佛,起心動念都是善的、都是白業,你有時候還有一些貪、貪念,好幾期的樂透沒有開出來,這一期的樂透有幾億,要不要去買一下?這些念有時候會起來,想歸想,不會去做。就是有那個根,才會冒這個念頭,還有貪。如果,沒有的話,你管它累積幾期沒有開出來?煩惱、污染法是有,但是,我怎麼把它看成沒有?沒有,你要先忍,修這個忍功,用清淨心來對抗不清淨的煩惱。
別教菩薩於等覺位中斷除無明惑染。修到等覺位就不得了了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就是等覺?等覺位再上去還有一個妙覺,妙覺就是真正的如來。如果再細分下去,如來還有十個位階。十地菩薩等覺雖不是究竟,但是,你沒有得到等覺,更不用談什麼妙覺。要證到等覺位,十方國土來去,你才能到處化導眾生、救度眾生,培養你的成佛資糧。第一位階,要先得到等覺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就是等覺位,無上正等正覺的等覺位。這是別教裡面,專門對於菩薩等覺位之中,你能夠觀內心的一些微細微細的煩惱、污垢,用清淨心來對治它,使之不起作用。
這種忍功,從理念上去建立,並且去做到,有煩惱,讓它自起自滅,不把它看成是一種煩惱,更不影響你的心有罪惡感。猶如五百比丘發宿命通,了知先世罪業,這時你如何用清淨心觀之?如果你用假觀,那還有一個認一切是假的心;如果是正忍的話,無論觀到了什麼,你不管它假、真,與我何干?以清淨心對這個煩惱、染汙,根本不起一個法相應,這種忍功,就是無垢忍。從自性清淨的心體來講的話,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如此去觀你的一切煩惱污染,這樣還會有什麼東西存在?沒有。所以你要修到可以很自在的面對這些煩惱、污染,甚至過去的不清淨心所造的業,你都照單全收,不去分別好、壞,不清淨也當成清淨一樣去觀它,因為我站在清淨自性這一邊來觀這個不清淨,這不清淨是妄想習氣輪迴的那一邊,清淨的這一邊是我佛性的這一邊,你這麼去認知,用這種忍功去忍受不清淨的煩惱、污染,能夠不受它的影響,就是證得所謂的無垢忍。
(6)一切智忍:得一切智,忍可中道之法的最上忍。別教妙覺果佛,斷十二品無明惑盡,知一切中道之法,而於此法忍可忍證,故稱一切智忍。
一切智忍,斷十二品無明,十二品無明是初地以上十二階位所斷盡的無明,故稱十二品無明。哪十二位階,是十地菩薩再加等覺、妙覺等十二品無明。一切無明斷盡了,妙覺位、佛果位即得。得一切智,何謂一切智?包括一切神通、包括三身(法報化)、四智(妙觀、平等、大圓、成所),懂得世間一切事情,當然你有宿命通、宿命明,你就可以知道無始無劫時空之間,十方國土一切眾生的因緣果報,這是神通的智慧;其他譬如講佛理,《法華經》、《華嚴經》或是《圓覺經》,大小乘經典你都可以講。現在我們所謂的活佛,你叫他再重講一部《華嚴經》或是《法華經》,能嗎?既是釋迦牟尼佛再來,具足一切智,他就自然因緣成熟該講什麼經,就講什麼經,這就是具足一切智。
具足一切智,神通變化這一邊不去論,那是用觀的就可以知道,但是,不論你發問的是什麼事,是世間事、出世間事或者出出世間事,祂都可以講出個道理,讓你瞭解,就像謙卑的須菩提尊者一樣,把稀有世尊常常掛在嘴邊,釋迦牟尼佛就把道理都講出來。得一切智,包括什麼?在《大般若經》裡面講一切智、一切相智、一切道相智。道相智,就是修行的過程,你都要懂。為什麼釋迦牟尼佛,當生成佛,為什麼要從出家修苦行,然後從善行、修到初禪、二禪、三禪、四禪,修到四空處定、修到八背捨、九處地定、十遍一切處、空三三昧、陀羅尼門、四無所畏、大慈、大悲、大喜、大捨、佛十力、十八佛不共法,一切三摩地門、一切波羅蜜門,…,這一路修上來,都要真正證一次,證一次就得到一切道相智,這條道路上的一切總總如來都要懂得。
如果說人家問你初禪境界要怎麼修?要怎麼從這條道路走到初禪境界?你不懂,你說你是不修能馬上成佛,無有是處!釋迦牟尼佛衪也還要打坐,安那般那沙地法門,還要自己去體驗三個月,證到十六種殊勝,猶是不究竟,想要開悟,再繼續修苦行,過程之間體會到修苦行不行,放棄苦行。有的人看到世尊不修苦行後悟道,就說不用修、不用坐,那你就錯了,世尊衪因為有雪山六年苦行所打下的基礎,才產生無量的神通變化。修苦行,是不一定能成佛,但是,你不修苦行一定成不了佛。為什麼?因你沒有那個基礎、那個身,你的色身沒有轉變,你沒有那種神通,沒有世間禪定的那種定力、那種解脫知見,這些都沒有,怎麼成佛?
你要經過一切道相智,這個道包括許多,譬如仙道你也要懂。仙道怎麼修?《楞嚴經》裡提到十種仙道,他們怎麼修?如何煉陽神?如何長生不老?這些都要懂,否則一個修仙道的人來踢館,你不懂,怎麼降伏他?怎麼度他?這修行的每一條道路,雖然不是完美的,你都要走上一趟。
一切的智慧,一切產生的相,法相之間都代表些什麼?一切智、一切相智、一切道相智,都要懂。這種忍功怎麼學?就是你忍中道之法的最上忍,中道之法的最上忍是什麼?就是你修到一切境界、一切順逆境界、一切內心煩惱都可以擺平了,這是不用一法之中的一法,最上忍,你就自然會從你的心裡面產生智慧。
這一段很有意思,知道過程之間菩薩怎麼成就,到最後妙覺位,沒有叫你去守一法,有守嗎?如果有需要守一法,有需要用一法,那就不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叫你忍,忍,忍一切法、忍一切法不要用,不要用你的習氣相應,不要逃避不好的境界,不要執著善境界,不執不取,一路走來就這麼簡單,這是忍可中道之法的最上忍,你就可以得一切智。
這是別教裡的,不是通教,也不是圓教裡佛才有的妙覺果位。你不要想說你這麼用功,未來會得到一切智、成佛,未來娑婆世界還有一千九百九十六個空位在等你,你要趕快用功卡一個位。其實一千九百九十六位的最後一位是韋陀菩薩,他是三劫的第三千位佛,我們都沒有希望了,但是不要氣餒,有一天你會在他方世界,不知道哪一個世界成佛,你會得到妙覺位,只怕你今生沒有建立正確的修行概念。待你修到大菩薩時,你受到諸如來的授記,你在十方國土遊學、度眾、行菩薩道,哪一天你就會成佛,那這是妙覺果位的,已經斷十二品無明惑盡,知一切中道之法,這中道是立基於最殊勝無上的忍法。
而於此法忍可、忍證,如果你忍不了,也不能夠許可,一切法加諸在你心裡面,你還有微習相應,這樣就沒有忍可,忍可了又忍證,證得最上忍時,你就可以得到一切智,梵文叫做薩般若智(sarvajña),薩般若智,從最上忍乘的中道、最上忍而得到,這是六忍,這是菩薩完美的一個體性成就。怎麼產生出來的?你要去修這六個忍,如果你連信忍都修不進去、連空觀都修不來,那你還是處在世間裡的,不是在修佛法,還是對有為法有執著,沒有辦法修忍功。要忍,先從懂了什麼都不要去做、知道什麼也不去說開始,你忍不住,自己破功了,這個忍就沒有修好了。 (待續)
(2006.07.23.講於法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