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心經》
十持心─修覺地「心中心法」的戒行(8)(本篇文章為張玄祥居士所撰,未經同意,請勿引用轉載。)
一、前言
第十的持心是勇於「斷惡發願」,不管你修到那裏,今生今世成不了佛,所以一定有粗的、微細、微微細的惡習,甚至是極微細的煩惱,這些有生之年都要盡量去斷掉。再來要發願,雖然六度波羅蜜還沒有提到願波羅蜜多,僅止於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六度波羅蜜,再來十波羅蜜多才有方便波羅蜜、願波羅蜜、力波羅蜜、智波羅蜜,這是開悟地上菩薩要修的後面四個波羅蜜,度到彼岸以成就佛道。地前菩薩剛要修心中心法,還沒開悟,先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六度波羅蜜。這裏為什麼要講發願呢?雖然地前菩薩仍無到達發大願的心,但是我們可以發小願,例如我們去受戒,吃飯前挾幾粒米入口,心默念「願斷一切惡」,再挾幾粒米默念「願修一切善」,最後挾幾粒米默念「願度一切眾生」,這些是初期的發願。而菩薩所謂的發願,如阿彌陀佛所發的四十八大願,或是普賢菩薩的十大願,這些是成就佛道所要發的願。有些菩薩在未成佛前,發願未來國土要清淨無染,無崎嶇不平,這是正式的發願。有的發願未來成佛時,每個人見到我都生歡喜心,這是你的願力,依此願而修,未來成佛時,每個人見到你都會生大歡喜。有的更發大願,每個人見到我時,可以證得無生法忍,釋迦牟尼佛就有這種功夫,只要參加他的法會,每一個人不論根基好壞,都能當下證得無生法忍,無生法忍就沒有煩惱,這些才是正式的發願。我們仍未到此發大願的地步,雖發了個小願,但是,我們可以看看在佛心經裏佛是如何啟示。
二、經文解釋
10.斷惡發願:斷除邪行,莫損虛空;志信堅固,不辭疲苦,常勸不捨。慕善知識,或於林泉清淨之處,發廣弘願,慎莫怯弱;念念存攝,勿令邪見。常住大乘,有善知識,承迎禮拜。
「斷除邪行,莫損虛空。」
我們的行為與虛空有何關係?這裏的虛空就是你的自性,我們的空性,空性與虛空等齊,佛法身清淨,如同虛空。如果你修證到一切邪心、邪行都滅掉,內心都是清淨,起心動念之間,虛空就是你,你與虛空不二。虛就是能包容世間一切相,空是無一物能黏上,任何業力、因緣都脫黏。若能修到此境界,心地如虛空,就能包容一切現象,世間一切人事物、十方虛空融合,不受一切因緣來轉。若有邪行、有害心、有瞋心,瞋心大都因外境而引起,人家的一句話或行為使您不痛快,會誘發出內在瞋心的種子,因而生氣,甚至作法害人。
六祖說:「未見自性,學法無益。」心不清淨時修學佛法主要在捨一切法,外道才會修種種法、修念力、修控制人的心、修符咒驅鬼神等。若心不清淨,剛好人家忤逆你,你就會整他,起邪心作法害人。人家有錢,起了貪心,作法要人家錢而害人。見某個女孩子漂亮,自己喜歡,作法害人家。這些都不離貪欲、瞋心,更進一步不瞭解因果,不瞭解因果就是癡。癡不是愚笨,笨的人不會害人,很多四果聖人,如須陀洹天上人間來回七次,才能成就阿羅漢。斯陀含為一返果,阿那含為不返果,他們來人間示現愚癡,愚癡的人不會造業,在電視上看到有人生下來就癡呆,不要小看他們,他們不會造業,只是父母比較辛苦,待這生捨報,即成就他的道業。反而是很聰明,但不認識因果的,其實才是非常的愚癡。起了貪欲心,起了騙財騙色的心,就會起邪行,有邪行,就犯了因果報應,所以愚癡就是看不清因果。起心動念都有因有果,何況去作,所以真正認識因果,就要斷除一切邪行,不要破壞自己的心地、空性,讓你的心加了許多污點,以後仍要去受報。心地不正即邪,因為貪欲、瞋心、無明所引起的行為均是不正的,所以要斷除,心地才能清淨,才不會污染虛空,讓虛空受損。自己心地不淨,自性不能如虛空,虛空也就不淨,所以就說虛空受損了。
「志信堅固,不辭疲苦。」
要成就菩薩道或佛道,沒有意志力堅強、信心堅強是做不來的,初發心比較容易,要永恆持續行菩薩道就難了。就像你們這一班,原有四十多位,加上插班的,最多也有五十來位,現在只剩二十多位,這是意志力不夠,意志力常被一些雜事因緣所障礙,常被轉掉。修佛法須有智慧,有障礙者是因為背後有冤親債主不讓你修行,常製造事端,有智慧者應看破這些事情,尤其是在正法道場,不講怪力亂神,一切靠自己努力,諸佛菩薩默默加持,不會現身給你看。有些人接觸鬼神道,每一個鬼神都喜歡你聽他的安排,用心來左右你,你自以為有甚麼通,其實都是受這些鬼神控制,讓你知道一些事情,或看到什麼,但脫離不了他的掌控,自己永遠都長不大。你若是到正法道場,告訴你智慧,看破這些,它要怎麼玩?玩不起來。所以,他會阻礙你,不讓你去正法道場學東西,有的會讓你生病,每次上課就生病懶洋洋的。有的製造一些境界,例如父母親來了,要陪父母就無法上課,缺一兩次課就斷了。
所以,意志力的持續,除了福德俱足,還要有智慧破除障礙。作人無奈的事情很多,可見與不可見的事情,不是大家都能懂。以前有位同學到佛光山參加法會,遇到有人介紹她到「大乘精舍」上我的課,當她第一週六正要去上課時,她的小兒子剛好就肚子痛起來,他痛得在地上打滾說:「媽媽,妳不要去,我肚子好痛!」這位太太很有智慧,她心說:「如果是我的小孩,永遠都是我的小孩,如果不是我的小孩,你就死掉算了!我要去上課了。」狠下心就出去了,上完課回去,她的小孩子還都是好好的。這種無形障礙,都有賴你智慧與毅力,來破除不必要的障礙。
任何一個可以學的法,最後都要拋棄,正確的佛法教你捨內心的不清淨,這就叫「心地法門」。等到你捨得不能再捨而心清淨時,才能學心法,心法無人可教,能夠從外學的,均非佛法,那只有從心裏去體驗,從大藏經裏去找,你若有一個程度,別人當不了你的老師,世間的老師智慧抵不上大藏經,他會的只有一兩招,自己從內心去學才是你的。所以,意志力或氣魄要俱足,這與腎臟皮質部分泌的荷爾蒙有關,分泌不夠,意志力不強,講話不能大聲,應要好好調理。真氣不能發起,手腳冰冷,亦是腎臟不好,血氣不通,主要是腎陽氣機起不來,所以要補腎,腎水足,體質改善,手腳冬天就不冷。
信心堅固,對諸佛菩薩的信心永遠不要遷改,大家剛開始學佛時,福德積了不少,所以古德云:「學佛一年,佛在身邊。學佛三年,佛在天邊。」剛開始隨時都有諸佛菩薩護法護持,衝勁很大,信心十足,但「學佛三年,佛在天邊。」一方面是沒有繼續積福德,一方面是常犯戒律。受完戒,應當初一、十五要誦戒本,提醒自己有無犯戒,受五戒有廿五位菩薩常守護你,若常犯戒,護法神就一個個走掉,自然信心、原動力就不足。
有人突然有好境界,卻自以為走偏了,信心動搖,因為無過來人帶路,自修而氣通突破色身,有靈通而知道很多事,心眼一開,真正的心抱著什麼心態,現在的魂在不在,障礙有沒有,心裏在想什麼?你都清清楚楚,還是著魔了,到底是真的、假的,不管真假,都要超越。楞嚴經五陰魔相,都要體會一下,然後拋棄,回到清淨自性如虛空,什麼都沒有,這是很重要的關卡,沒有人帶的時候,很容易產生信心危機:「我是不是著魔了?我為什麼有這個能力?這能力對嗎?」或是晚上睡不著覺,有時善境界反而被信心危機弄得好像不對,若有人提示就可以放心,或是教他如何度過這些現象。若沒有人可以提示,就要相信諸佛菩薩,你心裏有佛菩薩,就不要害怕!不要怕走錯路。
有一些不正常的能力現起,不要緊張,慢慢會度過去,沒有這些就未入佛門,有這些卻執著不放,還是世間凡夫,還要輪迴。世間禪、外道均有此能力,但這些是不究竟的。有這些現象如何拋開、超越,把這些能力還諸天上人間,把無上的智慧還天地,不然你學不到解脫,捨不得丟開那些智慧,你就當天神,色界天的天神沒有解脫知見,一得一失間,要能懂才能捨得,若捨不得,就無法學到真正解脫的佛法。無論如何,意志力要堅定,任何順逆境界之間都要有信心,頂多《心經》多背一點,《金剛經》經文多用,在風雨飄搖之間,真真假假,菩提、業障牽扯之間,對諸佛、菩薩不能放棄信心。是你先放棄祂,祂不會放棄你,只要心裏有諸佛、菩薩,目前的困境,就是你的業力,無始劫以來所造的業力,牽引來許多冤親債主讓你陷入困境。不能信心動搖,意志力不足,這些障礙都要超越,緊抱諸佛、菩薩的腳,勿生懷疑心。
《金剛經》後讚云:「斷疑生信,絕相超宗,頓忘人法解真空。」那是對開悟的人一句很好的話語。不要起疑心,既然修到心眼開了,把一切業力牽引起的疑問斷掉,對諸佛、菩薩要有信心。絕相超宗,無論修那一宗,都要斷掉分別心,淨土宗斷淨土,念佛要把念佛的念頭打死,當下想念佛的心打死,才能恢復如虛空的清淨心體;修密咒的當下咒語也不要念了,修禪宗本來就沒有法,看著內心不清淨的妄想,要看就看,不看也就算了。所以,絕相超宗才能恢復清淨的心,沒有分別心。頓忘人法,人我不見了,心法也沒有了,悟到真的空就是這個樣子,那是開悟的境界,你們要去體會的。
修行若無疲勞、痛苦,就不會有成就,為什麼要熬兩小時、要雙盤打坐?因為結手印,氣往上走,若下盤不雙盤,氣往上走下盤空虛,下盤易酸痛。所以,有同學在報告裏,常提到雙盤時氣很旺,什麼境界都一直來。甚至流汗很多,但腳一放,這種流汗現象就沒有了,他以為這樣就好了。流汗是氣在走,因氣不通、經絡不通、或緊張才會流汗。一放開雙盤氣便退失了,修行就不會有進步。所以,雙盤為什麼要從40、50分一直加到80、90分鐘,若能雙盤70、80分鐘,身體通的氣,再加上手印,一定會有心眼打開的時候,一定會大翻種子。
偏偏有人坐了三年,沒有現起翻種子的現象,就是太愛惜你的腳,怕它痛,怕痛怎會有成就,所以要不辭疲苦。若你雙盤時,腳痛,不要煩腳痛,吸一口氣,趕快憋氣,暫時不念咒,憋個幾十秒,丹田又救活了,丹田救起來了,心守下盤,氣會走到腳,腳就不痛了。這是方便法門,但卻違背修密法,修密法是求菩薩加持,愈守住一句佛號或一句咒語,一直唸唸,不管它痛不痛,它自然就通了。
若你用自己的意志力或方便法讓它不痛,你的心就不在佛、菩薩那裏,心亂糟糟的,祂怎麼向你加持。所以,要學習修法中受苦。修大法要痛下決心,還不能雙盤的,要好好用功,把基礎打好。想要好的東西,又怕痛苦,不甘願花時間練打坐怎麼可能?雙盤不一定修法時練,平時看電視或與人講話,可以盤幾分鐘算幾分鐘,一兩個月下來,自然會增加。灌頂應是明年二月以後,還有兩、三個月,雖然課程結束,大家還是應多用心,不要怕腳痛,痛一痛但天天會有進步,每天加 2 到 5 分鐘,一兩個月下來,就會有成就。若每次都用單盤,就永遠不會有大進步。
第三印是正受菩提心印,一定要用雙盤,若你修不到第三印,就沒有菩薩向你加持灌頂,既使你領了印修第一、第二印,第三印照理應雙盤到底。有好幾位能雙盤兩小時的,都是磨鍊出來的,若你天天坐,就會進步。會痛就是脊椎有問題,有些人是慣性心理,雖然不是很痛,就是不想再熬下去,可以忍受但卻換腿,這就是太辭疲苦,怎會有成就?你看上悟下本法師在修般舟三昧,在房子裏繞佛,不能躺下來。他閉關3個月,修般舟三昧,不能躺下來睡覺,只能弄個圓圈掛在空中勾著。近代人除了道德退失外,也不會用心力認真去修苦行,成就也就愈來愈少。
當然解脫道不是只有苦行,還要用智慧,智慧要證到空才有慧眼,像須菩提尊者證得慧眼,還是未能了解釋迦牟尼佛所講的。有空的修證,才有智慧,若無空的修證,智慧起不來。空的修證,第一關先要突破色身,突破色身才有智慧。修心中心法,沒有般舟三昧辛苦,但時間很長。心中心法修滿1,000坐,須3年多,若時間允許的話,一天修2坐,須1年半以上,且不能間斷。修行常是免不了痛苦、疲勞轟炸、腳痛、腿酸,心中心法雖然沒有那麼痛苦,但時間拉的很長。要告訴大家的是,修任何法都離不開打坐,打坐要有成就,雙盤一定要練起來。年紀輕,就比較好練,年紀大,骨頭已經僵硬,像吳大德,已經70多歲,你們班上年紀最大的,以前腳也受過傷,熬腿比較困難,但他很用心,昨天也參加禪一,每次都早到半小時作手腳柔軟運動。修法怕痛苦要有成就,除非鬼神附身,才會有怪力亂神,像某某人有分身,是鬼分身,不是他的分身。要真有分身,起碼須修到三地菩薩,至少二地離垢地須先離去所有污垢,三地菩薩是明地,心發光,才有分身。很多人看到表相,說真正看到並相信,但是,是誰去製造出來的,他們並不知道,若懂得佛法的智慧,就可以看破這些假相。修法怕苦,不用心,就想要得什麼,這樣會著魔的。
修行人不要抱著要修到什麼果位的想法,只要去做就好了,不要想今生會修到那裏,愈有所求愈不好,要求神通異能而修法更不好,只要平時不辭疲苦修行。若只有腳痛,沒有其他問題,那只是身痛。如有業障,腳痛與心痛,腦筋發生問題,所以,只有體痛還是容易承受,只要每天打坐,定力可以坦然面對世間的一切現象,無形中培養出來的定力,對四度空間的非人之類,也有能力去克服這些障礙,若不修禪定,就沒有力量。
例如有位同學起心動念會感知一切,但障礙一來就投降,因為平時不打坐,障礙來只有念佛。但是大障礙不盤腿,氣不通,只有挨打的份,只有處在苦難之中,不能克服一切境界,所以修行是離不開打坐的。雖然修心中心法可以不盤腿,但是你若看大藏經,第三印是正受菩提心印,也就是正式起修的印,最好要雙盤,若沒有堅定信心,不辭疲苦,用心在色身的調理上而使經絡通順,外在因緣就會影響你的心,甚至你的身。身會先被影響,再影響心,心若定力不夠會慌亂。如果以前沒有打坐過而參加這一班,就比較累了,若以前有修其他法而參加這一班,6個月下來,應有不錯的基礎了,若基礎仍不足,就是較不用心了。 一到修第四印如來母印,此印一定要雙盤才能開悟,經文開頭就說:「其座須結跏,亦得驗小聲陰誦前咒。」
「常勸不捨」
修行除了自己德行要注意,不作邪行,對其他人要報以關懷,不管他好不好,均要抱著慈悲心,因為修佛地要有大慈大悲的心,一般講慈悲,到了佛地則是大慈、大悲、大喜、大捨的四無量心。對一切眾生無論好壞均要抱著不捨棄度他的心,常常關照他,不要讓他自生自滅,隨時有機緣,就要幫他,常勸不捨。除非他已不常來相見,若常見面就能因地制宜,因境開導,善導善誘入菩提道中,永不捨離。
「慕善知識」
什麼是善知識?就是你有什麼問題,他都會幫你解答。身、心、世間法、佛法、修法的問題等等。還有什麼是大善知識?就是人天的眼目,修行佛道者,他能指示你正法、正知正見,而且智慧高超,這種大智慧好像是佛的化身,可以幫你如何修行,如何來突破,碰到這種善知識或大善知識,要心生仰慕。一般的人不是生仰慕的心,而是生忌妒心,甚至害他的心,例如達摩祖師來到中國,把正法傳到中國,但還是遭受教內者反對、陷害。
很早以前佛法已傳到中國,但卻是偏於世間禪,不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真正佛法。所以,一講經說法就造成轟動,既使出家人也要害他、毒死他,毒好幾次都沒死,最後一次示現讓他人毒死,這種就是心地不正,沒從心地法門修入。對大善知識應當要仰慕,向他學習。像一些外道,心容不下別人修行好,便想作法害人,外道不求解脫,也不知道求解脫。所以,學法好像在鬥力、鬥智、鬥心,念力高好像功夫好,譬如中國的武俠小說、封神榜等,都是大家學法鬥來鬥去。佛法則是在求內心的自我解脫,能內心自我解脫業緣、心病,業力則無法牽引你,這須要斷掉你內心的一切妄想、習氣、個性、毛病、見解,一切執著都要推翻,讓赤裸裸的心顯現出來,業力靠過來時,因為抓不到你,你就會自在,因為你無毛病被抓到,那怎能不解脫呢?
所以,佛法是在講空、無相,證到體性清淨、無我的境界,這是第一階段,並非佛法只有這些,但是我們若第一階段都做不到,還談什麼五神通,甚至三明、六通、三身、四智,這是不可能的。應先把解脫知見證得,才能修六神通或其他智慧,今生不行,後世仍可繼續修修行。不要像外道,看不下別人好,別人比他強,就要障礙人家、害人家,這就缺乏像現在的民主、自由精神。民主是建立在對別人的尊重,在美國,你在行業表現好,人家信服你並對你鼓掌。中國人則不是如此,會心裡嘀咕:「這有什麼了不起?」自己不行,見得別人好也不行。所以,只要修正法,沒有我執,則無他人、眾生,我們就要讚嘆別人。除非他犯戒連連,已經著魔了還不知道,這就要批判,但也輪不到我們去批判,我們不須強出頭與人結怨,犯了兩造之因果。對於善知識我們不能妒嫉,世尊告訴我們要發願仰慕善知識。
至於,那一個是善知識,有沒有正知見,有正知見的就不會批評別人,罵別人都不對,尤其罵出家人更是犯戒,在家居士不能誹謗出家人,一講出家人閒話就不對,何況是修行的境界?你沒有到人家的境界,竟批評人家是邪法、邪禪。當然,開悟沒有什麼了不起,開悟只是初地菩薩,要到四地菩薩才有智慧,並非每個開悟者當生都能修證到四地。有的人在二地離垢地,污垢一大堆都沒有辦法斷掉,因為初地到八地須要修一大阿僧祇劫,所以,他寫的書不見得很完美,但是,你不能說人家的觀念、見解錯誤,你自己根本都搭不上調。所以,有無正知見,不要看他有什麼通,要看他的德行好不好。而且,寫書流傳,沒有修證的人,書可以亂寫嗎?我從民國70幾年開始出來講經說法,還沒有一本自己的書出現,有三本講義都是根據古僧大德與經典去編的,頂多註解一下,有一本 《禪修的經歷與體驗》,那是同學們寫的禪修報告。所以,我還沒有正式出版過書。尤其在課堂上講的東西,半生不熟的流傳到全省各地,還罵大陸的很多密宗上師有無成就,好像只有他自己開悟。開悟的人不會說他開悟,開悟的人都是一直修自己,因內心污垢還未斷盡,怎麼可以隨意亂講。
大聖人是不寫書的,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49年,只有後代的徒弟們結集經典。中國的周公制禮作樂,也不寫書,是講了以後,人家把它寫下來。所以,真正賢人也是不留隻字片語,還有很多是不能傳的,這是給我們一個警惕,以後你若修的好,有了境界,每一年都有不同的體會。所以,今年又推翻去年的體證,因你還不究竟,才會有每年都有不同的觀念在改變。像這種不同觀念的改變,若一開始就守住空就不會出差錯,你不去執著一句話、一個對錯,沒那麼堅持,以後就不會那麼後悔。像某居士以後看了自己的書會後悔,譬如讀到戒律,不惡口、不兩舌、不妄語,好像每一戒都犯了,惡口是罵人家,兩舌是不斷講人家不對,妄語是沒有修證到說修證到。所以,用戒律去衡量判斷一個人是否為善知識,就無所遁形,不要光從表面看,書裏寫得好像富麗堂皇,頭頭是道,其實是胡說八道,都是用名相堆砌起來的,這都沒有正知見。所以,修行離不開戒律,連戒律都還搞不清楚,光耍嘴皮子罵人,只有造業而已。罵了那麼多的人,造了多少的業,以後還得受報。所以,要判斷誰是善知識,從行為、生活、言行去對照戒律,就能知悉。
元音老上師,我去大陸時,他本來住在人家的一個頂樓,像養鴿子般的小閣樓,人家請他說法或弄一個房子請他住,他都推辭,後來,香港有位居士發心買了房子,千請萬請才把他請下來,他個人吃住好壞不會在意,在意自己生活上的行為,有修證的人就是這樣。所以,從行為、生活、戒律,你去衡量他,還有你問的問題,他應該都能幫你化解心裏面的問題。有時佛法的奧妙就像一潭水,沒有因緣,他不會反應,丟一個石頭進去,他就會起了漣漪,這個迴響是不經過思考的,他能馬上知道你問題的重點,提綱挈領直指問題核心,而且一講都是好幾點,讓你能夠了解,這是智慧方面。另外,從德行、生活方面,你才能分辨此人是否為善知識。真的善知識,他不會講他是善知識,所以沒有因緣,你會錯過。這種人不會主動出口,心像一潭死水,你不丟石頭下去,他就沒有反應。你知道要丟石頭,他才會反應,反應完又沒有了,如船過水無痕。所以,大家要自己去尋找善知識,然後生仰幕心。
「或於林泉清淨之處,發廣弘願。」
山林清淨之處,都是修行人修行的地方,有時我們看不到,那都是聖人居住之處,你會覺得心懭神怡、風水很好,感覺很安祥。為什麼我們去大叢林,只看到廟,因我們僅用肉眼去看,並無法看到四度空間相,其實那裡有許多聖人、阿羅漢等居住。同理,四大名山如普陀山、峨嵋山、九華山、五臺山,除了所看到的寺廟以外,虛空間雲端住有許多聖人,只是我們肉眼看不到。但是,孫中山先生進了普陀山時,就看到菩薩列隊歡迎,一般人卻看不到。菩薩要讓你看,會現化身給你看,不讓你看就看不到。
例如四禪四天界共有十八天,聲聞阿那含可住在五淨居天,五淨居天在那裏呢?甚至連四禪天天主也看不到,雖然四禪天天神有天眼通,仍看不到五淨居天,就如凡夫看不到山林清淨處的聖人們。為什麼釋迦牟尼佛會說林泉清淨之處發廣弘願,因那邊才有聖人居止。你發四大弘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發什麼願都可以,只要在山林清淨之處,剖析您的願心。
修證解脫之道上為什麼不能發願?這裏為何要發願?因為求佛地,假設你已有初步解脫之見、禪定功夫,不然為什麼要求佛道,比菩薩道高,因你是入地菩薩,要發大願求佛道。菩薩八地以前,定力仍不夠,不能發成佛時之願,發願怕你心有所祈求可能有障礙,若發願為己當然有障礙。譬如為升官發財而發願,鬼神會讓你滿願,滿足你的欲望讓你迷失。修佛法則是斷掉內心的欲望,求得徹底解脫,既使想要明年生活好一點、快樂一點、買個車子、房子等,只能看因緣去作,不能有願,否則會有麻煩。
鬼神常常會成就你的願,你不知道以為是菩薩保佑而成就,滿願其實是走錯路,修佛法什麼都不能求,不然你就去拜鬼神。有些人雖然受了戒,但心裡都是在拜鬼神,這不是真正在修佛法,因為修佛法是要求解脫,但不是所有人都要求解脫,因為程度、因緣、境界不等,雖然有皈依親近出家師父,但所作所為不離算命、改名,很多不如意或生病的人,就去改名字,現在改名字很容易,甚至可以改兩次,學佛法要停止這些不正當的知見。其實是業力的關係,並非生辰八字、命、或名字不好,因而怪來怪去,應該要多積福德、廣結善緣,命運就會轉,不然就永遠沒辦法。
簡言之,雖然我們看不到,清淨山林是聖人居住之處,我們在那裏發願,要發什麼願呢?先想好再發,如果還不想發願,也不能強求。我到現在還沒想要發什麼願,只有吃飯時,如戒師所教的,吃第一口飯時,「願修一切善」,吃第二口飯時,「願斷一切惡」,吃第三口飯時,「願度一切眾生」,天天都是這三願,每次受戒應該都可聽戒師或羯摩師告訴我們,培養發大乘的菩提心。如果要修佛地,可以寫幾句冠冕堂皇的,例如願未來世所有眾生見我者皆大歡喜,生起歡喜心,或願見我者馬上證得無生法忍,你發什麼願,以後很奇怪,慢慢你就會往這條路去走、去修,修到最後,你的願就會成立。十方虛空是很奧妙的,發弘誓願,一方面建立未來要走的方向;另方面對著林泉清淨聖人所居之處發願,有人見證外,可能他們還督促你去達成。
「慎莫怯弱」
不要顯著自己很嬌弱,不堪一擊,哪一個人會喜歡自己膽怯、身體衰弱。不喜歡要去改變它,不要畏首畏尾,看起來很害生。不怕生,除了自己心地清淨,腎臟荷爾蒙很旺盛,比較有自信,不畏首畏尾。若腎陽虛,比較害臊,講話都講不大聲,一舉一動不大方,這都是體質的關係。體質是以前個性所影響的,可能是上一世或哪一世,或出生以後家裏環境不如意,造成你現在這個樣子,形成一種自卑感,這些心病,會影響生理,你要去轉它。你要度眾生需要有魄力感,要施無畏給眾生,電話打給你,馬上得到安祥,一看到你,好像就看到救星,心頭就定下來。所以,慎莫怯弱其實是平時即養成這種功夫,不是裝出來的。如果修禪的人畏首畏尾,疑神疑鬼,見到怪力亂神又十分執著,就產生不了魄力,像今天天氣比較陰,說陰暗的不好,出大太陽就好,世間哪有都是好天氣,因為是無常,有好就有壞,有壞就有好,心若不清淨,就比較喜歡出大太陽,不可否認的,出大太陽一定是好日子,一些邪魔鬼神都遠離,陰天它們就出來作怪。
我們不可因為天氣而改變自己的行為,喜歡大陽光,討厭陰暗天。開悟後會與天氣密合在一起,天氣晴,人很舒服,天下太平,天氣陰暗下雨,就不對勁,觀念或念頭都是灰色的,這樣怎麼去度眾生。所以,要練到不管境況怎麼樣,有禪定功夫,就能有堅忍不拔的氣魄,這樣人家才值得依賴你,有病或有障礙,才會想到你。
有些人障礙過去了,就忘記你,等到電話來了,就知道又有問題來了,因為眾生有問題才會找你。所以,你要練就一身功夫。有時一天處理好幾件事情,若你沒有很強的身體調理與智慧,會把你搞垮。所以,不是只有會打坐、誦經,世間法很重要,簡單幾個動作,就可增強你的防禦能力,這就是智慧,都是以智慧度到彼岸,化導眾生亦是智慧,不需要什麼通。當然智慧是由空證而來,若無空證即無智慧,這是互為因果的。要行菩薩道,除了照顧自己,還要照顧別人,須練得強壯一點,這要從心裏改變觀念,不要畏首畏尾、害怕要死、害怕生病,那怎麼幫別人生病。
所以,要壯大自己,方法則是要從心的修正,從身的調理,例如瑜珈、氣功、打坐、禪修等等,心中心法是開端,很多都要學。如果大家與我們道場結緣,可以學到很多東西,有用心的話,世間法裏簡單的一種方法,都可以有很大受用,以後度化眾生,為別人解除苦難都會用得到。
「念念存攝,勿令邪見。」
這是修心方面,前面講到一切邪行,你要有覺知的心攝受你自己,此即禪宗所謂的「執杖牧牛」。開悟時,覺知很清楚,心眼打開有一覺知自性在,起心動念真妄立分,這有幾個意思:一為妄想,沒事找事,第八識現出的法塵,第七識去執著它,就起心念變為妄想;另一為第八識本身鑑照外面的因緣,這因緣可能是很遠的空間,你也能感覺到,它也會現起心念;還有周圍個人事物的進展,你也會感應到。如果隨緣讓它發作,那就是凡夫,你要攝受回來住在空裡,不管真的、假的,都要讓你的心不去相應,這是初步控制你的妄心。
如果心地不好的人,裏面還有邪心、邪識、害心,感知某些境界時,你會起瞋心,也許會詛咒人家,這樣就造業了。所以,為什麼要念念存攝,攝受回來在空裏,那怕感知這件事對你不利,你住在空裏,要害我就讓你害,他害不到你,雖有障礙,但用你的智慧慢慢把它化解掉,問題就是不要讓邪知、邪見去發展。所以,勿令邪見變成邪知、邪見。
以前有位小姐,沒有真的大修行,但是參加十天內觀禪,就可以知道未來,把她前世所知道的開發出來,本來是不錯,她就自己修佛法,修佛法應要修空觀,因緣不具足,所以她沒有來。幾個月前來了個mail 說,她與她媽媽搞得很彆扭,之前都是很好如膠糖般,一兩天就回娘家一次,忽然間有一天為了一件小事情,鬧得很彆扭。如果有智慧的話,你就知道要發生事情一定有背後的因,這是有冤親債主在作怪,因為她心不淨,沒有自己修,也沒有人指導,只隨業緣流轉,這種情況要怎樣改善呢?當時她心念起:「娘家那邊,有人要發生問題以後才能解決!」她自己有這個念,這是覺知的念。如果你依它的念發展下去,就是邪知邪見,如果你存著一念空,把知見斷掉,也許事情就不會發生。結果過了不久,她的弟弟就被車撞死了!
這就是你要練習轉眾生的業,光覺知沒有用,光會看命沒有用,覺知就是算命:「你會發生什麼事情!」發生什麼事轉不了,一般人都沒辦法,會算命都不會轉命,所以,我們修佛法是用智慧轉一切業障。當初他若比較有智慧,馬上感覺這是家裏的共業,與媽媽吵歸吵,第二天第三天再回去,人一見面三分情。若說她沒有境界,倒是會令冤親債主心驚膽顫,才要把她避開,製造她跟媽媽吵架,所以,她就不會回來甘擾它們要辦的壞事。她不懂這些,既然跟媽媽吵架就算了,只會冒出:「家裏發生事情,與媽媽的疙瘩才會化解。」,那已經太慢了。這就是不能用智慧斷一切因緣果報,所以,它寫的標題是「心很可怕」,不是心可怕,是心感覺那個因緣果報要發生的現象,你不知道而已。
如果能念念存攝在空,存攝就是住在空裏面,不讓它去隨緣發展,那就是住在空裏面,佛法就是在修這個。若你沒有證空,知道事情怎樣,也沒辦法轉。若因你有空證,一切緣到你這裏都會轉,別人的因緣亦是如此。只要你插手就會轉,不插手當然就不會轉,所以,她被支開了,一個多月只回娘家一次,她回去的話,冤親債主就沒辦法下手。所以,業力不可思議,只是她還沒有修到這個境界。你自以為是的觀念,不一定對,所以,不要起心動念感覺什麼事情就亂講,寧願擺在心裏面,以免讓別人害怕起煩惱心,不然就是邪見。
你懂得很多,有一些事都不能講,一方面無知的人會害怕,另方面對事情沒有幫助,你為什麼不能放在心裏面,慢慢去化解這些邪知、邪見。今天所體知的,十年後你才會知道觀念太離譜了,也許一年後你就會覺得自己太離譜了,除非你沒有善因緣碰到善知識跟你指導,向你提醒。以前有一位有名的修行人,有一點修證就喜歡強出頭,常常寫點文章發表高見,因為不究竟又喜歡表現,十方來的攻擊就很多。因為你不甘寂寞,別人更甚於你,看到你的文章,容不下這一句,看不下那一句。他自己想行菩薩道,不知別人為何批評那麼多。那時心血來潮,從來沒有那麼主動,我就寫了一段偈語以護法者默默寄給他,算是匿名信啦,過了不久,他就沒有聲音了。
所以,有修證有境界,但是要修自己。因為你講出來都還是半生不熟的東西,尤其見諸文字,很多人喜歡上報,或寫書發表,反正不用錢,到處散發,這就是散播你的邪知、邪見,這樣很不好。所以,要攝受回來,未究竟前就不要亂講,不究竟的觀念更不能講,如果你永遠守在空寂,這些就很容易度過去。以後,時間因緣一到,你就會知道原來佛法是在講這些事,你有很多體悟,智慧成熟時,觸類旁通,真的是智慧如海,那時你有能力判斷,而且經典看的特別多,能夠了解佛陀在講什麼,搞懂了,要寫書再去寫。不然,私底下講一講就可以,不會擴散多大,若見諸文字、書報,那影響力就大了,修行過程中不要亂搞這個。
「常住大乘」
大乘是自我解脫外,發菩提心度眾生,有人問說:「什麼是發菩提心?」發菩提心是開發出你潛在的智慧,而潛在的智慧要去度眾生才能得到,總之,就是要去度眾生。菩提心是覺悟的心,覺悟心是什麼?這須從《大般若經》的名相一直推上來,從初發心十善行一直往上走,到最後成佛,中間經過了多少的境界、方法、智慧,《大般若經》都有列出來,你就知道發菩提心就有這些知見,你就會常常住在大乘,自我解脫外,還要發度眾生的心,也才能成就菩提道。既然要修心中心法,就是要求佛道,求佛道除了自己成就外,還要使眾生也能夠成就。反過來,你說自己大乘就是大乘嗎?我們也不能看不起小乘行者,因為大乘是由小乘而來,你要當菩薩,也要聲聞緣覺修證到,才能當菩薩。不能為了弘揚大乘而批評小乘,小乘有小乘的根基,這些人大乘知見他們修不來,他自己修自己解脫都有問題,要他幫別人或度眾生,他沒有這種能力。
所以,如果懂這些,就不會為了弘揚大乘去批評小乘,為了弘揚解脫道而去批評天界眾生。小乘也是由天界修行上來的,才有機緣修小乘的解脫,小乘解脫修到了,在五淨居天修了差不多,才有機緣轉念來求佛道、菩提道。每個人從初發心開始,走一段路都會累,《法華經》稱之為化城,像大家修心中心法先修班一樣,那一個不累,從頭到尾都不請假的很少。何況修天道者,努力去斷人世間的名色財食睡,已經很不錯,可以升天,要他來修解脫道,還沒到那個程度。所以,化城就是暫時讓你居住,你修天道修到了,你就到天上享受,但這不是最後,以後再來人間,再往前推進一步,也許你會修解脫道。修解脫道修到了,到五淨居天待了很久,壽命都很長,有一天心血來潮看到經典,看到佛講這種觀念,想想應該來修菩薩道,而轉成大乘。所以,大乘就很了不起嗎?沒有,只是早一點修學的地步,不能看小乘就不對,看天主教就批評說是天道,天道也不錯,有些人連升天都有問題,何況還可能會下地獄。
若懂這些,就沒有可批評的對象。法、次第、境界,沒有什麼對錯,有對錯都是心的正、邪而已,這個觀念要建立起來。你說這個法很好,因為你適合修這個法,同樣地,我們不能排斥氣功或練太極拳,它們可以修身體,可以修氣,有氣就可以升天,要修心也要他認為:「我應該來修心!」那時才會進入修心的境界,若懂得世間這些必然的因果現象,也就沒有什麼可以批評的,這才是念念存攝,無可批評,才是正知見。
你現在要求佛道,要把心放在大乘,要去幫助別人,雖然幫不了大忙,起碼幫小忙,很多人怎麼幫別人,他就把要幫的人帶來丟給我,因為他自己無法處理,他知道誰可以處理,所以,把他帶來,有許多同學都在作這種事情,他也是間接的在行菩薩道,雖然力量還不夠,能帶來就不錯了,有些人帶都帶不來。帶人來,他也要負擔一些勞力、病痛,不是光帶人家去就好,他也有功德,至少他頭痛好幾天。所以,要發菩薩心常住大乘,能作到最好,不能作到要藏在心裏,求這個法就是要度眾生,不是為自己。
「有善知識,承迎禮拜。」
前面已講到善知識,為何再提到善知識,因為你修行過程間,若無善知識你會走錯路。沒境界,更不用講,有境界的話,沒有人點破,天天都搞得天花亂墜,好像非常熱鬧,其實是走錯路。所以,善知識提醒你,讓那些邪魔歪道、魑魅魍魎不能得逞。不然,每個人看到修行人都很崇拜,甚至要拉你入股,像黑社會拉幫派人物,鬼神亦是如此,看你有修行,鬼神他們以前也有修行。例如福德神,我們稱土地公,他以前作了很多善事,所以,可以受人家供養,這些鬼神以前也修行,只是沒有學高深佛法,你在打坐,來支持你或甚至來拉你入股,與他同一派,如果你沒有正知見,很容易便成就有什麼通,因為他們大概都有一些能力,而讓你現一些怪力亂神事,這些若有善知識提醒你,就不會沉迷於此。有些外道,很難利誘,有點境界,很可惜又無法接觸佛法,不能得解脫知見。
有位同學帶人來,我跟他講:「到你這種境界,你應該學空觀,捨棄一切法。」他問周圍鬼神,他們告訴他:「張老師講的對,應該跟他學。」,但是來一、兩次,就不讓他來。此人很奇怪,很喜歡把夢當真,常講大陸某某山藏有珠寶,是某某人的,講的天花亂墜,還要請假去那邊看,到底是真的?假的?修佛法者若迷上這些就完蛋了,其實這些都是妄想,都是鬼神在從中作怪,他都信以為真,現在都不再來了,因為拉他的同學,看他行為太離譜,愛莫能助,甚至不跟他聯絡了。現在他走向大富大貴,因為每個人去問他,要怎樣才能發財,他就講怎樣發財,人家就聽他,聽說最近買了許多房子,大概有供養,已迷失掉了!
所以,要真正修佛法,一定不能貪,有貪念的話,一定會出差錯,以前在報上轟轟烈烈的那些歪道,最後都走上法院。所以,我們修佛法不能有貪瞋癡三毒,若有人提醒,就不會走錯路,沒有人提醒,就要有智慧,否則要接觸正法,才不會有這種問題。
因此,對善知識應承迎禮拜,如果是出家師父當然可以頂禮,在家居士則承受不了,因他是白衣,與你平等。二十多年來,我只受過一個人禮拜,民國72年(1983)左右,在中華佛教居士會教打坐,有一個人,看他是開悟了,心眼已開,突然間跑來問說:「我現在心裏一直不想念佛,要不要繼續念佛呢?」心要回到體性空時,以前所薰習的種種法門,到這裏都要歸零,不然起心動念會痛苦,我跟他講:「你不想念,就不要念了,把以前薰習要念佛的念把它空掉,才能見到自性空相。」他說好,他不想念,剛好我跟他講不要強念,想不到他聽完就下跪拜了一拜,我跟他講:「不要這樣子!我從來不受人家這些。」生平只有這一次。所以,如果你對善知識有承迎禮拜的心,表示你很謙卑,沒有貢高我慢心,就可以誠敬。有的人修到有一點消息,貢高我慢心就起來,每一個人都會,只是大小而已。以前對師父我都拜三拜,師父說一拜就可以,我還是頂禮三拜。上悟下本師剛來道場時,剛認識不久,我頂禮時,他身體就轉過去,不讓我拜,現在比較好了,就站在那裏。其實你拜善知識,他並不在乎你拜不拜他,拜他是表示我們的謙卑,愈謙卑的愈受人歡迎。
總之,修心中心法要行持十持心,朝這個方向走,裏面有對佛法僧的尊重、戒律的尊重、對自己的要求、對別人與善知識的尊敬等等,都在十持心裏。所以,修法前要誦此經文,提醒自己是否做到,有無違犯。
11.「如是十事能斷除者,是持法證,決定直至無上菩提,更不退轉,欲修菩薩及金剛身,滿足不難。」
「如是十事能斷除者,是持法證,決定直至無上菩提,更不退轉。」
如果這十種戒律裏的毛病能斷除的話,來修心中心法,就等於拿到證書一樣,可以來修這個法,而且修法會有成就。有人修法歸修法,行為仍脫離不了習氣,如果能作到十持心,沒有間斷,一直上去,證得開悟,得行不退轉位,不然,很多都會再退轉。例如今天參加這一班,不久就不見了,過了2、3年,又繞回來了,或從此不見了,初學者障礙重重,這些不僅是你道心的問題,還有冤親債主的障礙,例如冤家阻礙你,親家捨不得你離開他,所以會抓住你。很多祖先都住在你家裏,看你修佛法,是否以後要出家,那親情不就要斷了嗎?他也要障礙你,不是只有冤家障礙你。不談祖先,家人也一樣,父母親也要障礙你,他們見你修法用心,是否要出家?所以拉著你不放,拉久了就退轉了。只有一個人好像較可以勇往直前,因為他已經知道原來佛法是怎麼樣,永遠不會退轉,不然初級的或中級的,一碰到障礙就退轉。譬如上課一樣,無論碰到多大障礙,一定來上,有的人就很輕易被其他瑣事所影響。所以,一次不來,兩次不來,三次不來,就斷了,剛開始初發心的善因緣就不見了,很多人是很可惜。但是佛法要懂得因緣,不能強拉,只能隨緣,似乎每一個人都須要在化城休息,退轉好像是必然的,但是,一個修到地上菩薩的,他就不會行退轉,要證得八地菩薩位才能心不退轉。
「欲修菩薩及金剛身,滿足不難。」
你要作菩薩或是練得一身金剛體,都不困難,都能滿足。真正的菩薩是要開悟以後,才是地上菩薩,開悟到成佛仍有二大阿僧祇劫,今生有幸聞到佛法,尤其《佛心經》中的如來法,定能成就金剛菩薩道,並獲得金剛身,都是沒有問題。(全文完)
(2002.12.15講於法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