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 《佛心經》
             心中心相貌--佛心決定
(6)

        (本篇文章為張玄祥居士所撰未經同意請勿引用轉載)


六、第六心中心相貌(3)

《佛心經》云:「六者於六度中攝諸心,入慈定門攝毘那夜迦為六種善知識。第一毘那夜迦名為無喜,此人來時令人心中喜怒不定,多行殺法,師即以羼提波羅蜜攝入,慈忍定作慈忍王。第二毘那夜迦名為幻惑,此人來時心所動亂令人不定,於眾法中亦不印受,於動亂時即以禪波羅蜜攝入,號為不動智。第三毘那夜迦名為妄說,此人來時多喜於綺言中生決定心,於誑語中生直信,於清淨中生貪欲心,生染污心令人顛倒,即以尸羅波羅蜜攝入,號為善巧方便主,即令此人無所能為。第四毘那夜迦名為執縛,此人來時即令行者翻禮魔王。其此毘那夜迦常與一切魔王共為伴侶,所以現魔大身令歸依。攝入信心轉動惑亂,既覺知已,即以毘梨耶波羅蜜攝,號名為大方便王。第五毘那夜迦名為可意,此人來時令人悕望心成就。專行劫剝,廣求財物將為麤用。先以財心後乃方施其人,常與餓鬼王居野,令此人常無厭足。無厭足已,此一切法力俱失。即以檀波羅蜜所攝,號為大施主王,從此攝已,貪心亦盡。第六毘那夜迦名為作偽,其人來時純辨非法不得正智。多見過患妄生法相,無利求利,廣行異說,為眾導首。於正法中,起謗法心,即以般若波羅蜜所攝,號為智慧藏王。復有毘那夜迦名為斷修,此人來時一切念心俱時都盡,惛惛重睡,復生眾病。發動外魔,為作內障,令人怖懼,多起妄見,念異法想。如是諸想,即以無畏所攝。但行大悲願為眷屬,其人即自臣伏。得臣伏已,物非呵責,是為第六。」

 

6. 對治作偽毘那夜迦

《佛心經》云:「第六毘那夜迦名為作偽,其人來時純辨非法,不得正智。多見過患,妄生法相,無利求利,廣行異說,為眾導首。於正法中,起謗法心,即以般若波羅蜜所攝,號為智慧藏王。」

「第六毘那夜迦名為作偽,其人來時,純辨非法,不得正智。」

第六毘那夜迦名為作偽,能使人對不真實法、假法誤認為真,故稱為作偽。當此毘那夜迦來時,會使此修行人純辨非法,不得正智。有正知見者專門能從佛經中獲得智慧,但無正智見者就是從大藏經中讀得諸經,也沒辦法了悟諸經的真實義,因其智慧不正之故。

此無正智行者所接觸的人,或自己所悟的法都是非法、不正確的法,因得不到正確的智慧,才會如此。行者若有正確的智慧,其心地是會越來越清淨、越來越有智慧,故能轉一切的煩惱、妄執。但是這些偽裝是菩薩、佛的鬼神、毘那夜迦,也許你把他當作佛一樣亂拜、亂打交道。因其專門作偽、作假來欺騙行者,行者不查都會拜他們為菩薩、為佛。

毘那夜迦如何作偽?無智行者常會被毘那夜迦所欺騙,如何欺騙法呢?譬如說假稱它是菩薩,先預告行者何時、何處會發生何事,屆時他會去讓這種事情發生。無正知見行者會認為菩薩很神靈,讓我知道會發生什麼事,他也會感謝此假菩薩,以後會常信以為真。

但有正知見的行者,遇到這種情況會想:既然他是菩薩,應能化解一切眾生障難,就是本有壞事要發生,也應由您菩薩來化解,把不好的事化解掉。既然菩薩能知、也能化解掉那不如意的事情,如此菩薩告訴您未來要發生的事有何意義?故一切菩薩、佛在幫眾生解難之前,是不會讓人知道其真實的情況的。祇有一類如鬼神、毘那夜迦等要取得您的信任,常會示知狀況,又讓事情真的發生,這不是正知見的行者所會接受的。

「多見過患,妄生法相,無利求利,廣行異說,為眾導首。」

毘那夜迦會使行者見一切外相過患都會執著,並且執取其過患妄生一切法相。他的毛病在於妄執一切法,常常會產生一些亂七八糟的妄想,不知道此妄想念怎麼冒起的,其實都是毘那夜迦等所唆使的。

行者在毘那夜迦唆使下,會執取一切境界,例如說您會跟人說:您身後跟了一堆非人,若無人幫忙會造成惡運,我可幫您化解惡運等等,如此本無利之事,卻可成求利之名,欺騙信眾,廣行異說,且因怪力亂神故,成為大眾導入歧途之首。

我們深知一切都是因果關係,要去惡果,當種善因來轉其惡果,如此才是正理。但受毘那夜迦影響的人,都是執著有為法的人,善於藉鬼神之力來驅冤親債主之人,有時雖能短暫去除業障,但現在不還,以後還是要還,今生沒還,下一世還是要還。最怕的是毘那夜迦作怪,引來信眾至行者處,一到行者處所,病症即改善。如此,本無利而可求利,迷惑眾生,外面無處不在發生此種事端。

我們很多修心中心法,或者以前你們在修的法,尤其是第三期的這些同學,很多都是跟鬼神搞在一起,每一個都是神通無量,怪力亂神的一大堆,你要講他定力沒有,他還自認為功夫不錯,能這樣能那樣,但就是沒有正確的智慧去判斷,所接觸的都是非法,都是不正確的法。正確的法應該是講空、無常、無我、寂滅為樂,這樣子你才能夠清淨,修到清淨後才能夠有定,有定才能夠來修這些有神通的法門,這是第六種的不得正智。

「無利求利」,是說常常抱一個心態在想:這樣修不行想要好、或者是狀況不行想要好,錢不夠要多錢,不該有利益想的時候,常常要想這些,不會安定心來慢慢的渡過那個苦難,沒有錢吃飯,就兩天吃一餐,可以吧?非也!有的就祈求佛菩薩保佑我、或者祈求五路財神送錢給我,走的方法都不對。

你的業力有什麼毛病?諸佛菩薩就會化什麼境界來考你,你瞋心很重,就化幾個境界來考你,看你的瞋心怎麼樣?有的人沒有智慧,不去修正自己的瞋心反而去怪外面的一大堆人,沒有智慧是很可惜的。所以最好是什麼都不要有所求、逆來順受,逆來那個法就是對你好的,如果沒有這個逆來的法,你的心不會清淨,沒有這麼磨練,內心裡面的習氣毛病不會斷盡,要從逆境中修,不要在順境中修,不要有無利求利的心態。

「廣行異說,為眾導首」是說正經的不講,都講一些亂七八糟的事情,而且講的話,別人好像都會相信。糟糕就在這裏,如果你是人微言輕,倒還無所謂,聽你在講好像無所謂一樣、不會認真的。有的人不是這樣,講出來好像有那麼一回事情,不知道的人都誤以為真、相信得很,這個就是毘那夜迦來干擾,你沒有防衛的心,就會廣行異說,導亂眾生。

「於正法中,起謗法心。」

由於受這些魔的影響,對於正法反而會起謗法心,佛說法八萬四千法門,只要德行好、守戒清淨,那種法都可以修學,他用什麼法都可以。一個人守戒很清淨,他練氣功也可以的,不能說練氣功是外道、是修色身的,而有一天他練氣功有成的時候,也許善因緣成熟,得到佛菩薩的加持,也許就轉而修無上菩提法,所以看人、不是看他這個法行不行,是看他的德行好不好。

糟糕的是毘那夜迦或魔等能現無量神變,能說些似是而非的不究竟法,非解脫法,除使人很相信外,還要來毀謗正法,最常毀謗的是為求空證,可不守一切清淨戒,惡食不避,淫欲不除。行者受毘那夜迦影響,實不知空證是要做到煩惱、欲望的轉化,而不是空其一切,亂搞一些破壞德行的行為事端。無知行者受毘那夜迦的影響,常會趨向其華麗的言詞,而不去注重他們的德行是否對。

「即以般若波羅蜜所攝,號為智慧藏王。」

牽涉到境界或德行的認知時,要以般若波羅蜜攝入,用智慧將一切不合理現象攝入,用智慧一分析,當可知道何者對、何者錯,如此才能號稱為智慧藏王。不要讓一些作假境界的毘那夜迦來擾亂你,虛虛實實不正當的法,來影響你的正智慧,是以號為智慧藏王。

總結:第六毘那夜迦名為作偽,以不真實法、假法讓人誤認為真,故稱為作偽。當此毘那夜迦來時,會使此修行人純辨非法,不得正智。有正知見者專門能從佛經中獲得智慧,但無正智者就是從佛經中也得不到好處,由於受這些毘那夜迦或魔的影響,常對正法起謗法心。佛說法八萬四千法門,只要德行好、守戒清淨,那種法都可以修學,他用什麼法都可以成就。一個人守戒很清淨,他練氣功也可以的,不能說練氣功是外道、是修色身的,而有一天他練氣功有成的時候,也許善因緣成熟,得到佛菩薩的加持,也許就轉而修無上菩提法,所以看人不是看他這個法行不行,而是要看他的德行好不好,守戒清不清淨。要分辨法對錯,導師行者行不行,要以般若波羅蜜攝入,用智慧攝入分析,號為智慧藏王。

 

7.對治斷修毘那夜迦

《佛心經》云:「復有毘那夜迦名為斷修,此人來時一切念心俱時都盡,惛惛重睡,復生眾病。發動外魔,為作內障,令人怖懼,多起妄見,念異法想。如是諸想,即以無畏所攝。但行大悲願為眷屬,其人即自臣伏。得臣伏已,物非呵責,是為第六。」

「復有毘那夜迦名為斷修,此人來時一切念心俱時都盡,惛惛重睡,復生眾病。」

第七種毘那夜迦名稱叫斷修,讓修行人不能繼續修行,不是讓修行人氣充滿腦部,一切心念都不能自由起滅外,有時還會造成惛惛欲睡,甚至是常睡不起。這樣毘那夜迦讓你退道心,不能修了,最後可能說不修了。若行者自己一個人在修行時,也許毘那夜迦讓你一上坐就想睡覺,一修法就想睡覺,乾脆就去睡覺了。

關於這個問題很難去體會,我們一坐氣就來,一來精神就越清淨,腦筋也越清醒,哪裡會惛惛沉沉的?不可能!若有的話,也許就碰到這種障礙,不是祇有在修法。不修法的時候,這個毘那夜迦或魔只要在你身邊,你就覺得頭很重,好像眼睛的眼皮要蓋下來一樣,睜不開眼睛,大家有過這種感覺嗎?有些時候也會碰到這樣。若定力強的人,遇到這種樣子是不會受到它的影響的,內行的人從心或身上稍加用心,即能化解此外在的干擾。但一些沒經驗的行者,當這類毘那夜迦來時,在你打坐的時候干擾您,當你沒有抵抗的能力時,就會現起昏沉來了。

行者人一昏沉久了,全身血氣不順,當然慢慢會產生各種疾病,因經脈不通,五臟六腑出現不協調,陰陽脈不協調,當然就會發生病痛了。很多出家修行人或在家居士,一有毘那夜迦或魔障干擾,會因認識不清楚,也不知如何在剛發生時,即用一些有為法來調理色身氣脈,到一段時間過後身體病痛就來了。每個人的身體在修法前,多少都有病的,這樣毘那夜迦或魔障才能使你病痛加劇。不管是氣暴腦脹或者是誘發起你潛在的疾病,行者生病時都要忍耐,再對症下藥去處理病痛。

「發動外魔,為作內障,令人怖懼,多起妄見,念異法想。」

毘那夜迦或魔障不是讓你身體產生種種的毛病,就是發動外魔來引發您內在的不清淨心,造成種種內心不能釋懷的障礙心理發起來。修行人在色身沒有問題的時候,是不容易被污辱的。行者色身有問題後,才會被毘那夜迦或魔障來引發心理的毛病,尤其是晚上長久不能睡覺,就很容易引發內在的心理障礙。

毘那夜迦或魔障等會發動外魔,用來影響你的身體,讓您這邊有病、那邊有病,然後你就疑神疑鬼的,內臟哪裡出毛病了?這樣身體不健康要怎麼修行?變成恐怖心理會發起。人在神經衰弱下,即會引發種種怖懼的心理,如怕事情會這樣、會那樣。

到最後多起妄見,產生懷疑心,修這法是否出差錯,或是修此法門不好,不然怎麼會產生這種狀況。因而想停修此法,開始思索其他的法門,或者是要到別的地方去另找高人,跟他學習新的法門。故經云:多起妄見,念異法想。妄見念頭多多,其他妄心會一直冒起來。懷疑心起時,諸魔、毘那夜迦的目的即已達到。

「如是諸想,即以無畏所攝。」

如果行者產生如是諸多妄想念,產生修行時的懷疑心時,你把意念轉過來,抱著必死的心,不用害怕死亡,如此即能產生大無畏心,反而毘那夜迦對您會沒有辦法再干擾。其實病痛會死人就讓他死算了,不怕死就不會死,會死早就死了,不要因為身體的病痛,就造成你的疑神疑鬼,這樣不好,最不怕死就能生無畏,要有不怕死的心態,佛、菩薩的無畏施,我們要認真學習。

「但行大悲願為眷屬,其人即自臣伏。」

若我們產生大無畏心後,還要對毘那夜迦等,以行大悲願,希望能感動他們,形成正法的護法眷屬。如此以大悲心來面對他們,不必用一法來對付他們,久而久之,毘那夜迦等自會臣伏。這樣的修行是外道所沒有的,行者以不用一法,抱著大慈大悲的心,再以大無畏的心來面對他們,因為不倒下去,最後毘那夜迦等都會臣服的。

大慈、大悲是什麼?經云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你就是他,他就是你。他有這個心病,以同理心,我可忍受他們這種毛病。他要作弄您,高興作弄您,就讓他們去發洩一下,您能有無畏的心,大慈大悲的心,到最後都能讓他們臣服的。

大家可體會一下同體是什麼?我們常遇到一個現象,就是哪個人有病來看你了,他身體的病就變成你的了,為何會這樣?因為你跟他是同一體的,就因為他沒有辦法處理,你既然是菩薩有辦法處理,因緣關係他就來看您了。見面後就讓你生病了,你的病好時,他的病也好了,這是同體大悲願,你要讓眾生離苦得樂,你就要為眾生去挑起苦難,以大悲願為眷屬,要有這種心態。不要又怕死、又怕困難的,卻又發願要行菩薩道的,又要家裡安順、又要小孩子考得好學校,一切順利,這就當不了菩薩了,菩薩要什麼都無所謂。

「其人即自臣伏。」

當你有大悲願了,把對方看成如自己,有病我來幫你扛,心事也幫你解憂,慢慢的以同體心、空無的心、慈悲心,面對毘那夜迦等種種不正當的心念,一次、兩次、三次,他一天打不倒你、一個月打不倒你、一年打不倒你,最後他臣服你了,佛法是這麼修的,是這麼在度眾生的。不是剛開始我就用咒語來制伏他、打擊他,這種心態都不好。要以忍辱、大無畏心來面對。有時以忍辱承受一切不行,因為您沒有定力,那就用拜佛的動功,來活動自己的色身血氣,拖過兩天、三天,他的惡心也越來越沒有辦法,因有為法都是不長久的,你只要一天不倒下去,您就會贏了,菩薩就是這樣,都很耐命的。

「得臣伏已,物非呵責,是為第六。」

行者要用慈悲心來對治毘那夜迦等,不要用那種責罵對方的心態,要以大悲心、忍辱心來折服對方。物者非人也,對於非人之類,並不能用呵責的,是要用感動的。我等在修法過程之間,當有一相當的境界時,你就會碰到毘那夜迦等,懷著這七種不好的心態來惱您,面對這七種狀況要各以六度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靜慮、般若)等再加上大無畏心、大慈大悲心來化解他們的惡心。

當您面對毘那夜迦等種種惡心都能安然度過時,您在修行的路上,不管是在道行或經驗上,都已能有一相當的水平,也才能體會世尊教導我們的法門,真是不可思議的無上心法,不用一法卻能折服一切眾生,全是靠無上般若智慧力也。

第六的心中心相貌(佛心決定)---渡過毘那夜迦的障礙道行,到此已告一段落,此段對有一境界的修行人,是非常重要的經驗談,希望各位能充份研讀,還要能善加利用,把六度波羅蜜充份地發揮在修行菩薩道及解脫道上。(待續)

(91.03.10 講於 法爾)


[ 《佛心經 ] [ 經典選讀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