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若經》卷四
初分學觀品第二之二(19)
--有關大般若法相總整理(16)
法相總整理(續)
卅一、十六知見
(一) 但有其名,實者空
《大般若經》云:「佛告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應如是思惟,菩薩但有字,佛亦但有字,般若波羅蜜亦但有字,色但有字,受想行識亦但有字。舍利弗!如我但有字,一切我常不可得。我者、眾生、壽者、命者、生者、養育者、眾數、人者、作者、使作者、起者、使起者、受者、使受者、知者、見者,是一切皆不可得。不可得空故,但以名字說。菩薩摩訶薩亦如是行般若波羅蜜,不見我不見眾生,乃至不見知者、見者,所說名字亦不可見。」
(二) 一名我,具十六義
問曰:如我乃至知者見者,為是一事?為各各異?答曰:皆是一我,但以隨事為異。
(1)於五眾中我、我所、心起,故名為我。(2)五眾和合中生,故名為眾生。(3)命根成就故名為壽者、(4)命者。(5)能起眾事如父生子,名為生者。(6)乳哺衣食因緣得長,是名養育。(7)五眾(蘊)、十二入、十八界等諸法因緣,是眾法有數,故名眾數。(8)行人法,故名為人。(9)手足能有所作,名為作者。(10)力能役他,故名使作者。(11)能造後世罪福業,故名能起者。(12)令他起後世罪福業,故名使起者。(13)後身受罪福果報,故名受者。(14)令他受苦樂是名使受者。(15)目睹色,名為見者。(16)五識知,名為知者。
(三) 神我但有其名
如是諸法皆說是神,此神十方三世諸佛及諸賢聖求之不可得,但憶想分別強為其名,諸法亦如是,皆空無實,但假為其名。問曰:是神但有十六名字,更有餘名?答曰:略說則十六,廣說則無量,隨事起名,如官號差別,工能智功,出家得道,種種諸名,皆是因緣和合生故無自性。無自性故畢竟空,生空故法空,法空故生亦空。
卅二、九相十想
(一) 內涵
1.九相者---脹相、壞相、血塗相、膿爛相、青相、噉相、散相、骨相、燒相。
2.十想---無常想、苦想、無我想、食不淨想、一切世間不可樂想、死想、不淨想、斷想、離欲想、盡想等十想。
(二) 意義
1.九相
(1)脹相---行者到死屍邊,見死屍蓬膨脹,如韋囊盛風,異於本相心生厭畏,我身亦當如是未脫此法。
(2)壞相---死屍風熱轉大裂壞在地,五藏屎尿膿血流出惡露已現,行者取是壞相以況己身,我亦如是皆有是物與此何異。我為甚惑為此屎囊薄皮所誑,如燈蛾投火,但貪明色不知燒身,已見裂壞男女相滅,我所著者亦皆如是。
(3)血塗相---死屍已壞肉血塗漫。
(4)膿爛相---所著者若赤白之色淨潔端正與此何異,既見青瘀黃赤鳥獸不食,不埋不藏不久膿爛種種虫生。行者見已念此死屍本有好色,好香塗身衣以上服飾以華綵,今但臭壞膿爛塗染。此是其實分。
(5)青相---或見杖楚死者青瘀黃赤,或日曝瘀黑,具取是相觀。
(6)噉相---屍若不燒不埋棄之曠野,為鳥獸所食,烏挑其眼狗分手腳,虎狼刳腹分掣刮裂,殘藉在地有盡不盡。
(7)散相---思惟此屍未壞之時人所著處,而今壞敗無復本相但見殘藉。鳥獸食處甚可惡畏,鳥獸已去風日飄曝,筋斷骨離各各異處。
(8)骨相---觀是骨人是為骨相。骨相有二種,一者骨人筋骨相連,二者骨節分離。筋骨相連破男女長短好色細滑之相,骨節分離破眾生根本實相。
(9)燒相---行者到屍林中,或見積多草木焚燒死屍,腹破眼出皮色燋黑甚可惡畏,須臾之間變為灰燼。行者取是燒相思惟,此身未死之前,沐浴香華五欲自恣。今為火燒甚於兵刃,此屍初死形猶似人,火燒須臾本相都失,一切有身皆歸無常我亦如是。
2.十想
(1)無常想---觀一切有為法街是生滅法,無常變壞。
(2)苦想---觀一切有為法無常,常受三苦、八苦所逼迫。
(3)無我想---觀一切法為苦,皆因緣所生而無自性,故無我。
(4)食不淨想---觀想諸世間之飲食,皆從不淨因緣所生,悉為不淨物。
(5)一切世間不可樂想---觀想一切世間無任何樂趣,唯有諸過惡。
(6)死想---觀想死之形相。
(7)不淨想---觀想人身三十六物、身外九孔,惡露常流不淨。
(8)斷想---觀想如何斷諸不淨緣。
(9)離欲想---觀想離種種諸欲,得清淨自在想。
(10)盡想---觀想如何能盡此不淨物等。
(三) 九相十想內外行門
論曰九相未得禪定,仍為淫欲所遮覆,而十想能除滅淫欲等三毒。或曰九相為初學,十想為成就。或謂十想與九相同為離欲,俱為涅槃。或曰九相為因,十想為果。或以九相為外門,十想為內門。
問曰:無常等十想為滅何事故說?答曰:亦為滅婬欲等三毒。問曰:若爾者二相有何等異?答曰:九相為遮未得禪定為婬欲所覆故,十想能除滅婬欲等三毒,九相如縛賊十想如斬殺。九相為初學,十想為成就。復次是十想中,不淨想攝九相。有人言,十想中不淨想、食不淨想、世間不可樂想,攝九相。復有人言,十想、九相同為離欲俱為涅槃。所以者何,初死相動轉言語須臾之間忽然已死,身體膨脹爛壞分散各各變異是則無常。
問曰:應當先習九相離欲然後得諸禪,何以故諸禪定後方說九相?答曰:先說果報,令行者心樂。九相雖是不淨,人貪其果報故必習行。問曰:行者云何觀是脹相等九事?答曰:行者先持戒清淨令心不悔故,易受觀法,能破婬欲諸煩惱賊。觀人初死之日,辭訣言語息出不反奄忽已死,室家驚慟號哭呼天言說方爾,奄便那去氣滅身冷無所覺識,此為大畏無可免處,譬如劫盡火燒無有遺脫。如說:死至無貧富,無懃修善惡。無貴亦無賤,老少無免者。無祈請可救,亦無欺誑離。無捍挌得脫,一切無免處。
(四) 想與識念之分別
問曰:是一切行法,何以故,或時名為智,或時名為念,或時名為想?答曰:初習善法為不失,故但名念。能轉相轉心,故名為想。決定知,無所疑,故名為智。觀一切有為法無常,智慧相應相,是名無常想。一切有為法無常者,新新生滅,故屬因緣,故不增積故。復次生時無來處,滅亦無去處,是故名無常。復次二種世間無常,故說無常。一者眾生無常,二者世界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