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若經》卷一百八十八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初分難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七
一、前言
上(187)卷中,世尊告善現言,以我、有情、命者、生者、養育者、士夫、補特伽羅、意生、儒童、作者、受者、知者、見者等法清淨與十八空等法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我乃至見者等法清淨即十八空等法清淨,十八空等法清淨即我乃至見者等法清淨。故諸有不勤精進乃至失念惡慧補特伽羅,於此般若波羅蜜多實難信解。
世尊繼言,以我、有情、命者、生者、養育者、士夫、補特伽羅、意生、儒童、作者、受者、知者、見者等法清淨與十二真如等法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我乃至見者等法清淨即十二真如等法清淨,十二真如等法清淨即我乃至見者等法清淨。故諸有不勤精進乃至失念惡慧補特伽羅,於此般若波羅蜜多實難信解。
世尊繼言,以我、有情、命者、生者、養育者、士夫、補特伽羅、意生、儒童、作者、受者、知者、見者等法清淨與四聖諦等法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我乃至見者等法清淨即四聖諦等法清淨,四聖諦等法清淨即我乃至見者等法清淨。故諸有不勤精進乃至失念惡慧補特伽羅,於此般若波羅蜜多實難信解。
世尊繼言,以我、有情、命者、生者、養育者、士夫、補特伽羅、意生、儒童、作者、受者、知者、見者等法清淨與四靜慮等法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我乃至見者等法清淨即四靜慮等法清淨,四靜慮等法清淨即我乃至見者等法清淨。故諸有不勤精進乃至失念惡慧補特伽羅,於此般若波羅蜜多實難信解。
世尊繼言,以我、有情、命者、生者、養育者、士夫、補特伽羅、意生、儒童、作者、受者、知者、見者等法清淨與八解脫等法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我乃至見者等法清淨即八解脫等法清淨,八解脫等法清淨即我乃至見者等法清淨。故諸有不勤精進乃至失念惡慧補特伽羅,於此般若波羅蜜多實難信解。
本(188)卷中,世尊繼言,以我、有情、命者、生者、養育者、士夫、補特伽羅、意生、儒童、作者、受者、知者、見者等法清淨與三十七道品等法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我乃至見者等法清淨即三十七道品等法清淨,三十七道品等法清淨即我乃至見者等法清淨。故諸有不勤精進乃至失念惡慧補特伽羅,於此般若波羅蜜多實難信解。
世尊繼言,以我、有情、命者、生者、養育者、士夫、補特伽羅、意生、儒童、作者、受者、知者、見者等法清淨與三解脫門等法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我乃至見者等法清淨即三解脫門等法清淨,三解脫門等法清淨即我乃至見者等法清淨。故諸有不勤精進乃至失念惡慧補特伽羅,於此般若波羅蜜多實難信解。
世尊繼言,以我、有情、命者、生者、養育者、士夫、補特伽羅、意生、儒童、作者、受者、知者、見者等法清淨與菩薩十地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我乃至見者等法清淨即菩薩十地清淨,菩薩十地清淨即我乃至見者等法清淨。故諸有不勤精進乃至失念惡慧補特伽羅,於此般若波羅蜜多實難信解。
世尊繼言,以我、有情、命者、生者、養育者、士夫、補特伽羅、意生、儒童、作者、受者、知者、見者等法清淨與五眼六通等法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我乃至見者等法清淨即五眼六通等法清淨,五眼六通等法清淨即我乃至見者等法清淨。故諸有不勤精進乃至失念惡慧補特伽羅,於此般若波羅蜜多實難信解。
世尊繼言,以我、有情、命者、生者、養育者、士夫、補特伽羅、意生、儒童、作者、受者、知者、見者等法清淨與佛十力等法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我乃至見者等法清淨即佛十力等法清淨,佛十力等法清淨即我乃至見者等法清淨。故諸有不勤精進乃至失念惡慧補特伽羅,於此般若波羅蜜多實難信解。
世尊繼言,以我、有情、命者、生者、養育者、士夫、補特伽羅、意生、儒童、作者、受者、知者、見者等法清淨與無忘失法等法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我乃至見者等法清淨即無忘失法等法清淨,無忘失法等法清淨即我乃至見者等法清淨。故諸有不勤精進乃至失念惡慧補特伽羅,於此般若波羅蜜多實難信解。
二、經文
初分難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七
1. 以我清淨與三十七道品等法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我乃至見者等法清淨即三十七道品等法清淨,三十七道品等法清淨即我乃至見者等法清淨。故諸有不勤精進乃至失念惡慧補特伽羅,於此般若波羅蜜多實難信解
(1)「復次,善現!我清淨即四念住清淨,四念住清淨即我清淨。何以故?是我清淨與四念住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我清淨即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清淨,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清淨即我清淨。何以故?是我清淨與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2)「有情清淨即四念住清淨,四念住清淨即有情清淨。何以故?是有情清淨與四念住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有情清淨即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清淨,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清淨即有情清淨。何以故?是有情清淨與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3)「命者清淨即四念住清淨,四念住清淨即命者清淨。何以故?是命者清淨與四念住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命者清淨即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清淨,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清淨即命者清淨。何以故?是命者清淨與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4)「生者清淨即四念住清淨,四念住清淨即生者清淨。何以故?是生者清淨與四念住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生者清淨即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清淨,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清淨即生者清淨。何以故?是生者清淨與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5)「養育者清淨即四念住清淨,四念住清淨即養育者清淨。何以故?是養育者清淨與四念住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養育者清淨即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清淨,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清淨即養育者清淨。何以故?是養育者清淨與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6)「士夫清淨即四念住清淨,四念住清淨即士夫清淨。何以故?是士夫清淨與四念住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士夫清淨即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清淨,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清淨即士夫清淨。何以故?是士夫清淨與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7)「補特伽羅清淨即四念住清淨,四念住清淨即補特伽羅清淨。何以故?是補特伽羅清淨與四念住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補特伽羅清淨即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清淨,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清淨即補特伽羅清淨。何以故?是補特伽羅清淨與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8)「意生清淨即四念住清淨,四念住清淨即意生清淨。何以故?是意生清淨與四念住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意生清淨即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清淨,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清淨即意生清淨。何以故?是意生清淨與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9)「儒童清淨即四念住清淨,四念住清淨即儒童清淨。何以故?是儒童清淨與四念住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儒童清淨即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清淨,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清淨即儒童清淨。何以故?是儒童清淨與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10)「作者清淨即四念住清淨,四念住清淨即作者清淨。何以故?是作者清淨與四念住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作者清淨即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清淨,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清淨即作者清淨。何以故?是作者清淨與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11)「受者清淨即四念住清淨,四念住清淨即受者清淨。何以故?是受者清淨與四念住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受者清淨即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清淨,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清淨即受者清淨。何以故?是受者清淨與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12)「知者清淨即四念住清淨,四念住清淨即知者清淨。何以故?是知者清淨與四念住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知者清淨即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清淨,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清淨即知者清淨。何以故?是知者清淨與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13)「見者清淨即四念住清淨,四念住清淨即見者清淨。何以故?是見者清淨與四念住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見者清淨即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清淨,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清淨即見者清淨。何以故?是見者清淨與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2. 以我清淨與三解脫門等法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我乃至見者等法清淨即三解脫門等法清淨,三解脫門等法清淨即我乃至見者等法清淨。故諸有不勤精進乃至失念惡慧補特伽羅,於此般若波羅蜜多實難信解
(1)「復次,善現!我清淨即空解脫門清淨,空解脫門清淨即我清淨。何以故?是我清淨與空解脫門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我清淨即無相、無願解脫門清淨,無相、無願解脫門清淨即我清淨。何以故?是我清淨與無相、無願解脫門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2)「有情清淨即空解脫門清淨,空解脫門清淨即有情清淨。何以故?是有情清淨與空解脫門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有情清淨即無相、無願解脫門清淨,無相、無願解脫門清淨即有情清淨。何以故?是有情清淨與無相、無願解脫門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3)「命者清淨即空解脫門清淨,空解脫門清淨即命者清淨。何以故?是命者清淨與空解脫門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命者清淨即無相、無願解脫門清淨,無相、無願解脫門清淨即命者清淨。何以故?是命者清淨與無相、無願解脫門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4)「生者清淨即空解脫門清淨,空解脫門清淨即生者清淨。何以故?是生者清淨與空解脫門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生者清淨即無相、無願解脫門清淨,無相、無願解脫門清淨即生者清淨。何以故?是生者清淨與無相、無願解脫門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5)「養育者清淨即空解脫門清淨,空解脫門清淨即養育者清淨。何以故?是養育者清淨與空解脫門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養育者清淨即無相、無願解脫門清淨,無相、無願解脫門清淨即養育者清淨。何以故?是養育者清淨與無相、無願解脫門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6)「士夫清淨即空解脫門清淨,空解脫門清淨即士夫清淨。何以故?是士夫清淨與空解脫門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士夫清淨即無相、無願解脫門清淨,無相、無願解脫門清淨即士夫清淨。何以故?是士夫清淨與無相、無願解脫門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7)「補特伽羅清淨即空解脫門清淨,空解脫門清淨即補特伽羅清淨。何以故?是補特伽羅清淨與空解脫門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補特伽羅清淨即無相、無願解脫門清淨,無相、無願解脫門清淨即補特伽羅清淨。何以故?是補特伽羅清淨與無相、無願解脫門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8)「意生清淨即空解脫門清淨,空解脫門清淨即意生清淨。何以故?是意生清淨與空解脫門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意生清淨即無相、無願解脫門清淨,無相、無願解脫門清淨即意生清淨。何以故?是意生清淨與無相、無願解脫門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9)「儒童清淨即空解脫門清淨,空解脫門清淨即儒童清淨。何以故?是儒童清淨與空解脫門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儒童清淨即無相、無願解脫門清淨,無相、無願解脫門清淨即儒童清淨。何以故?是儒童清淨與無相、無願解脫門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10)「作者清淨即空解脫門清淨,空解脫門清淨即作者清淨。何以故?是作者清淨與空解脫門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作者清淨即無相、無願解脫門清淨,無相、無願解脫門清淨即作者清淨。何以故?是作者清淨與無相、無願解脫門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11)「受者清淨即空解脫門清淨,空解脫門清淨即受者清淨。何以故?是受者清淨與空解脫門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受者清淨即無相、無願解脫門清淨,無相、無願解脫門清淨即受者清淨。何以故?是受者清淨與無相、無願解脫門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12)「知者清淨即空解脫門清淨,空解脫門清淨即知者清淨。何以故?是知者清淨與空解脫門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知者清淨即無相、無願解脫門清淨,無相、無願解脫門清淨即知者清淨。何以故?是知者清淨與無相、無願解脫門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13)「見者清淨即空解脫門清淨,空解脫門清淨即見者清淨。何以故?是見者清淨與空解脫門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見者清淨即無相、無願解脫門清淨,無相、無願解脫門清淨即見者清淨。何以故?是見者清淨與無相、無願解脫門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3. 以我清淨與菩薩十地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我乃至見者等法清淨即菩薩十地清淨,菩薩十地清淨即我乃至見者等法清淨。故諸有不勤精進乃至失念惡慧補特伽羅,於此般若波羅蜜多實難信解
(1)「復次,善現!我清淨即菩薩十地清淨,菩薩十地清淨即我清淨。何以故?是我清淨與菩薩十地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2)「有情清淨即菩薩十地清淨,菩薩十地清淨即有情清淨。何以故?是有情清淨與菩薩十地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3)「命者清淨即菩薩十地清淨,菩薩十地清淨即命者清淨。何以故?是命者清淨與菩薩十地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4)「生者清淨即菩薩十地清淨,菩薩十地清淨即生者清淨。何以故?是生者清淨與菩薩十地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5)「養育者清淨即菩薩十地清淨,菩薩十地清淨即養育者清淨。何以故?是養育者清淨與菩薩十地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6)「士夫清淨即菩薩十地清淨,菩薩十地清淨即士夫清淨。何以故?是士夫清淨與菩薩十地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7)「補特伽羅清淨即菩薩十地清淨,菩薩十地清淨即補特伽羅清淨。何以故?是補特伽羅清淨與菩薩十地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8)「意生清淨即菩薩十地清淨,菩薩十地清淨即意生清淨。何以故?是意生清淨與菩薩十地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9)「儒童清淨即菩薩十地清淨,菩薩十地清淨即儒童清淨。何以故?是儒童清淨與菩薩十地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10)「作者清淨即菩薩十地清淨,菩薩十地清淨即作者清淨。何以故?是作者清淨與菩薩十地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11)「受者清淨即菩薩十地清淨,菩薩十地清淨即受者清淨。何以故?是受者清淨與菩薩十地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12)「知者清淨即菩薩十地清淨,菩薩十地清淨即知者清淨。何以故?是知者清淨與菩薩十地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13)「見者清淨即菩薩十地清淨,菩薩十地清淨即見者清淨。何以故?是見者清淨與菩薩十地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4. 以我清淨與五眼六通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我乃至見者等法清淨即五眼六通等法清淨,五眼六通等法清淨即我乃至見者等法清淨。故諸有不勤精進乃至失念惡慧補特伽羅,於此般若波羅蜜多實難信解
(1)「復次,善現!我清淨即五眼清淨,五眼清淨即我清淨。何以故?是我清淨與五眼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我清淨即六神通清淨,六神通清淨即我清淨。何以故?是我清淨與六神通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2)「有情清淨即五眼清淨,五眼清淨即有情清淨。何以故?是有情清淨與五眼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有情清淨即六神通清淨,六神通清淨即有情清淨。何以故?是有情清淨與六神通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3)「命者清淨即五眼清淨,五眼清淨即命者清淨。何以故?是命者清淨與五眼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命者清淨即六神通清淨,六神通清淨即命者清淨。何以故?是命者清淨與六神通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4)「生者清淨即五眼清淨,五眼清淨即生者清淨。何以故?是生者清淨與五眼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生者清淨即六神通清淨,六神通清淨即生者清淨。何以故?是生者清淨與六神通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5)「養育者清淨即五眼清淨,五眼清淨即養育者清淨。何以故?是養育者清淨與五眼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養育者清淨即六神通清淨,六神通清淨即養育者清淨。何以故?是養育者清淨與六神通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6)「士夫清淨即五眼清淨,五眼清淨即士夫清淨。何以故?是士夫清淨與五眼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士夫清淨即六神通清淨,六神通清淨即士夫清淨。何以故?是士夫清淨與六神通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7)「補特伽羅清淨即五眼清淨,五眼清淨即補特伽羅清淨。何以故?是補特伽羅清淨與五眼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補特伽羅清淨即六神通清淨,六神通清淨即補特伽羅清淨。何以故?是補特伽羅清淨與六神通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8)「意生清淨即五眼清淨,五眼清淨即意生清淨。何以故?是意生清淨與五眼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意生清淨即六神通清淨,六神通清淨即意生清淨。何以故?是意生清淨與六神通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9)「儒童清淨即五眼清淨,五眼清淨即儒童清淨。何以故?是儒童清淨與五眼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儒童清淨即六神通清淨,六神通清淨即儒童清淨。何以故?是儒童清淨與六神通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10)「作者清淨即五眼清淨,五眼清淨即作者清淨。何以故?是作者清淨與五眼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作者清淨即六神通清淨,六神通清淨即作者清淨。何以故?是作者清淨與六神通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11)「受者清淨即五眼清淨,五眼清淨即受者清淨。何以故?是受者清淨與五眼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受者清淨即六神通清淨,六神通清淨即受者清淨。何以故?是受者清淨與六神通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12)「知者清淨即五眼清淨,五眼清淨即知者清淨。何以故?是知者清淨與五眼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知者清淨即六神通清淨,六神通清淨即知者清淨。何以故?是知者清淨與六神通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13)「見者清淨即五眼清淨,五眼清淨即見者清淨。何以故?是見者清淨與五眼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見者清淨即六神通清淨,六神通清淨即見者清淨。何以故?是見者清淨與六神通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5. 以我清淨與佛十力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我乃至見者等法清淨即佛十力等法清淨,佛十力等法清淨即我乃至見者等法清淨。故諸有不勤精進乃至失念惡慧補特伽羅,於此般若波羅蜜多實難信解
(1)「復次,善現!我清淨即佛十力清淨,佛十力清淨即我清淨。何以故?是我清淨與佛十力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我清淨即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清淨,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清淨即我清淨。何以故?是我清淨與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2)「有情清淨即佛十力清淨,佛十力清淨即有情清淨。何以故?是有情清淨與佛十力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有情清淨即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清淨,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清淨即有情清淨。何以故?是有情清淨與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3)「命者清淨即佛十力清淨,佛十力清淨即命者清淨。何以故?是命者清淨與佛十力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命者清淨即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清淨,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清淨即命者清淨。何以故?是命者清淨與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4)「生者清淨即佛十力清淨,佛十力清淨即生者清淨。何以故?是生者清淨與佛十力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生者清淨即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清淨,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清淨即生者清淨。何以故?是生者清淨與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5)「養育者清淨即佛十力清淨,佛十力清淨即養育者清淨。何以故?是養育者清淨與佛十力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養育者清淨即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清淨,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清淨即養育者清淨。何以故?是養育者清淨與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6)「士夫清淨即佛十力清淨,佛十力清淨即士夫清淨。何以故?是士夫清淨與佛十力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士夫清淨即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清淨,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清淨即士夫清淨。何以故?是士夫清淨與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7)「補特伽羅清淨即佛十力清淨,佛十力清淨即補特伽羅清淨。何以故?是補特伽羅清淨與佛十力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補特伽羅清淨即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清淨,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清淨即補特伽羅清淨。何以故?是補特伽羅清淨與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8)「意生清淨即佛十力清淨,佛十力清淨即意生清淨。何以故?是意生清淨與佛十力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意生清淨即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清淨,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清淨即意生清淨。何以故?是意生清淨與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9)「儒童清淨即佛十力清淨,佛十力清淨即儒童清淨。何以故?是儒童清淨與佛十力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儒童清淨即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清淨,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清淨即儒童清淨。何以故?是儒童清淨與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10)「作者清淨即佛十力清淨,佛十力清淨即作者清淨。何以故?是作者清淨與佛十力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作者清淨即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清淨,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清淨即作者清淨。何以故?是作者清淨與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11)「受者清淨即佛十力清淨,佛十力清淨即受者清淨。何以故?是受者清淨與佛十力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受者清淨即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清淨,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清淨即受者清淨。何以故?是受者清淨與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12)「知者清淨即佛十力清淨,佛十力清淨即知者清淨。何以故?是知者清淨與佛十力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知者清淨即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清淨,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清淨即知者清淨。何以故?是知者清淨與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13)「見者清淨即佛十力清淨,佛十力清淨即見者清淨。何以故?是見者清淨與佛十力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見者清淨即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清淨,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清淨即見者清淨。何以故?是見者清淨與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6. 以我清淨與無忘失法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我乃至見者等法清淨即無忘失法等法清淨,無忘失法等法清淨即我乃至見者等法清淨。故諸有不勤精進乃至失念惡慧補特伽羅,於此般若波羅蜜多實難信解
(1)「復次,善現!我清淨即無忘失法清淨,無忘失法清淨即我清淨。何以故?是我清淨與無忘失法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我清淨即恒住捨性清淨,恒住捨性清淨即我清淨。何以故?是我清淨與恒住捨性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2)「有情清淨即無忘失法清淨,無忘失法清淨即有情清淨。何以故?是有情清淨與無忘失法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有情清淨即恒住捨性清淨,恒住捨性清淨即有情清淨。何以故?是有情清淨與恒住捨性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3)「命者清淨即無忘失法清淨,無忘失法清淨即命者清淨。何以故?是命者清淨與無忘失法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命者清淨即恒住捨性清淨,恒住捨性清淨即命者清淨。何以故?是命者清淨與恒住捨性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4)「生者清淨即無忘失法清淨,無忘失法清淨即生者清淨。何以故?是生者清淨與無忘失法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生者清淨即恒住捨性清淨,恒住捨性清淨即生者清淨。何以故?是生者清淨與恒住捨性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5)「養育者清淨即無忘失法清淨,無忘失法清淨即養育者清淨。何以故?是養育者清淨與無忘失法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養育者清淨即恒住捨性清淨,恒住捨性清淨即養育者清淨。何以故?是養育者清淨與恒住捨性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6)「士夫清淨即無忘失法清淨,無忘失法清淨即士夫清淨。何以故?是士夫清淨與無忘失法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士夫清淨即恒住捨性清淨,恒住捨性清淨即士夫清淨。何以故?是士夫清淨與恒住捨性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7)「補特伽羅清淨即無忘失法清淨,無忘失法清淨即補特伽羅清淨。何以故?是補特伽羅清淨與無忘失法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補特伽羅清淨即恒住捨性清淨,恒住捨性清淨即補特伽羅清淨。何以故?是補特伽羅清淨與恒住捨性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8)「意生清淨即無忘失法清淨,無忘失法清淨即意生清淨。何以故?是意生清淨與無忘失法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意生清淨即恒住捨性清淨,恒住捨性清淨即意生清淨。何以故?是意生清淨與恒住捨性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9)「儒童清淨即無忘失法清淨,無忘失法清淨即儒童清淨。何以故?是儒童清淨與無忘失法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儒童清淨即恒住捨性清淨,恒住捨性清淨即儒童清淨。何以故?是儒童清淨與恒住捨性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10)「作者清淨即無忘失法清淨,無忘失法清淨即作者清淨。何以故?是作者清淨與無忘失法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作者清淨即恒住捨性清淨,恒住捨性清淨即作者清淨。何以故?是作者清淨與恒住捨性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11)「受者清淨即無忘失法清淨,無忘失法清淨即受者清淨。何以故?是受者清淨與無忘失法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受者清淨即恒住捨性清淨,恒住捨性清淨即受者清淨。何以故?是受者清淨與恒住捨性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12)「知者清淨即無忘失法清淨,無忘失法清淨即知者清淨。何以故?是知者清淨與無忘失法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知者清淨即恒住捨性清淨,恒住捨性清淨即知者清淨。何以故?是知者清淨與恒住捨性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13)「見者清淨即無忘失法清淨,無忘失法清淨即見者清淨。何以故?是見者清淨與無忘失法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見者清淨即恒住捨性清淨,恒住捨性清淨即見者清淨。何以故?是見者清淨與恒住捨性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百八十八(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