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十二類眾生成因(續5)
三、世界顛倒迷相:(續)
(三)、經文解說(續)
《楞嚴經》曰:「阿難!云何名為,世界顛倒?是有所有,分段妄生,因此界立。非因所因,無住所住,遷流不住,因此世成。三世四方,和合相涉,變化眾生,成十二類。是故世界,因動有聲,因聲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觸,因觸有味,因味知法。六亂妄想,成業性故,十二區分,由此輪轉,是故世間,聲香味觸,窮十二變,為一旋復,乘此輪轉,顛倒相故,是有世界,卵生、胎生、溼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若非有色、若非無色、若非有想、若非無想。」
1.前言
目前在講兩種顛倒,我們為什麼會輪迴?也就是這兩種顛倒使我們輪迴,我們常常在罵人家顛倒,是怎麼顛倒呢?第一個是眾生顛倒,簡單一句話,眾生顛倒就是跟眾生結善、惡緣,一結緣總會相碰在一起,一相碰就會造善業、惡業。
眾生在六道中,我們與他們結緣,若在地獄道中眾生,我們不可能與他們結惡緣,因他是在地獄中受苦、受難,我們也不可能跟他結惡緣。我們跟眾生結善、惡緣,都是與畜牲、餓鬼(鬼神道)、人道、阿修羅道、天道等眾生。為什麼會跟天道眾生結善、惡緣呢?他們在天上啊!因為你修行打坐的時候,識神的神我就飛出去了。這是對了?還是錯了呢?怎麼預防呢?其實你身體打開的時候,有個情況是神我會飛出去,飛到哪裏去?有可能飛到人間、天上。
最近有個大德專程來道場,詢問一些佛法。他說他聽我們以前在《大乘精舍》所錄製的錄音帶,修行層次上對他很適合、很投緣,因為他有些境界,所以聽了感觸很深,覺得好像遇到知音一樣。他也看了其他道場的書、錄影帶或者是聽錄音帶,但所講的都是未涉及深層次,只是一些皮毛而已,故不能引起他的共鳴。因之,他就來道場看看還有沒有其他的錄音帶或資料?
這位大德已將近五十歲,尚未結婚,他住在桃園附近上班,在當保全人員,雖然讀書不多,但是很用心的打坐。據他表示,有一段時間他自己找個深山處去修行打坐,因非常用功練氣、禪修的結果,一、兩年間氣通了,氣通打坐的時候,神我都亂跑出去。有一次,竟然跑到很多巨人(天神)的國度去,當那些巨人看到他都覺得很詫異,同時他也嚇得趕快又倒著飛行逃跑掠過他們。入禪定中的時候,其意識心態都是會飛的,想怎麼飛就會做什麼飛行方式,因要逃跑,竟然還是倒著飛的,像飛機機腹向上一樣,身體可以倒著飛。他問這是到那裡了,我說他跑到天神的國度去了,天神的身高都很高大,據他表示有幾層樓高,這樣看來應是四天王天等,或是其他有人的世界,像北瞿盧洲的人身長462cm(一丈四尺),或西牛貨洲的人身長16肘(約448cm),東勝神洲的人僅8肘(224cm)。他說他看到的人有幾層樓高,也許是欲界天天神。若是色界天天神如梵眾天身高半由旬(20里),梵輔天身高一由旬(40里),大梵天身高1.5由旬(60里),此等天眾身高都是幾十里計的。一由旬是四十里,半由旬也有二十里的,色界天天神都是很高大的。
你跟天道的天神也會結緣,與畜生也會結緣,因眾生顛倒就是你愛狗、愛貓,就跟畜牲結緣,愛牠是很好,以後牠不是你的兒女,你可能就是牠的兒女,對於動物我們以慈悲心是可以的,但是不能動感情、太投入,那就很糟糕了!我們一般人都是這個樣子,愛得一天看不到愛狗、愛貓,就睡不著覺,怎麼辦?這都是我們一種錯誤的情欲,或者是感情的作用,這些讓我們會與牠們結善、惡緣,就是一種顛倒。
再來就是世界顛倒,是先跟眾生結善、惡緣的時候,又執著世界的顛倒相,世界顛倒乃成就。現在是在講世界顛倒的因,結善、惡緣在我們阿賴耶識裡會變成一個種子,這種子本來是一個不真實的法塵,不真實裏面的一個念頭、妄想或者是影像,但是我們執著這些為真。
解脫與否的差別在哪裏?或者是你打坐時,心裡面掃到阿賴耶識的種子現出來的時候,聖人看它好像是在看電影,一切都是不真實的,就是真實的故事也已是過去的事了。所以聖人可以面對境界如如不動,對心裡面的妄想不受影響。但是我們凡夫就執著這些相,執著這些念頭為真,依著妄覺走了,那就很糟糕了!這是凡夫,典型的凡夫,沒見性的人之感覺都是錯誤的,修行人是不能用感覺的,修行者是能看那個境界、看到那個念頭,但不受它的影響,不管它是好的、壞的,順的、逆的,都不能夠受它的影響,能不起心動念。
我們平時有什麼習氣毛病,你要認知那就是種子,當這些法塵現出來時,如果妄執它為真,世界顛倒乃會成就。世是時間,時間有過去、現在、未來,過去所留下的種子,現在加進去的因緣(界地)種子,未來要發芽的種子,每一個與眾生所結的善、惡緣,每一個都是一個種子,每一個都是在哪一個時間會發芽、會發作,在未來的第一世?未來的第二世?未來的無數世會發芽?不知道,哪一個先成熟,哪一個先受報,這就叫做異熟識。異熟識也就是阿賴耶識的異名,阿賴耶識翻成中文就是藏識,也就是你一舉一動,一個念頭形成一個種子,然後都把它儲存起來。你儲存善的種子,就有善的法塵境存在裏面;你與眾生結惡緣,就有惡的種子在裏面。
這麼多善、惡業的種子,那個先受報?異就是不同的種子,有無量無邊。無始劫以來所造的業太多了,故說各個種子為異。熟是哪一個先成熟?譬如,你今生很用心的唸佛,每一天都唸一萬、兩萬、三萬遍,連睡覺的時候,這個心念頭也在唸佛,其它的那些念頭贏不了唸佛的念頭。所以你在往生彌留狀態的時候,就只有念佛的念頭,其它會不會去煩惱?會不會去想?不會的。因此這個唸佛的因就先成熟,唸佛的心這個種子先成熟,先成熟就會先受報,所以你往生的時候,就到西方極樂世界了,這是異熟識受生的優先次序,這時是世界不顛倒,而能成就道業,往生淨土。
阿賴耶識普通是翻作藏識,異熟識也是阿賴耶識的異名,還在輪迴的時候叫做異熟識,還有另外一個名詞叫做無垢識;無垢識是清淨識,清淨識只有諸佛菩薩們,把內心這些輪迴的種子,結善、惡緣的這些種子,能把它看成是看電影一樣,不受它的影響,能脫黏、無住。但這些是需要經修練的,不是叫你不要理它就能辦到,你也沒有辦法一下子就能做到的。小事情我可以不理它,大事情就不能不理它。什麼是大事情呢?就是你內心裏面最執著的,有的執著錢、有的很愛面子,有的人比較在意感情方面的,夫妻之間、父母之間、兒女之間的感情捨不得。這在修行過程之間,都是要受考驗的,這些裡頭你最脆弱、最執著的那一點?一碰中就會發作的毛病。
每一個人的習氣、毛病都是種子,你要修練得每一種都可以不在意,能夠面境如如。不然種子未來的哪一世會成熟?不知道,但總是有的,因此這”世”是時間定了。再來就是地點,界是地點,剛剛所說的六道裏面就是地點分類,譬如六道中的地獄道,如果你做了很多的重罪:五逆的罪---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等是五重罪,當入地獄。我們怎麼會去出佛身血?不可能的!但是你有可能殺未來的佛,這個人未來可能成佛,因為修得不錯,結果你把他殺了,這也算是出佛身血。
五逆重罪都要進入地獄,有時候還要進入無間地獄的,地獄眾生還是有壽命的,但果報盡了,他又在地獄裏面出生,出生以後,業報壽盡,應該結束了吧?沒有了結,然後又重新開始,又繼續在地獄出生,此無間地獄是很苦的。因此出生餓鬼、人、阿修羅或者是天道,地點不同,依你的界地顛倒而出生。天道有28天,不管你跟那一天結緣,這個界都是因為你認那個境界為真,所以認為真的時候,就會成立因緣果報,界也就成立。前幾次我們一直在講眾生顛倒,上一節課開始講世界顛倒,就是跟眾生顛倒的因結了以後,又不清不楚地沒有控制你的心,待時間成熟,然後界地成立以後,就又去受生了。
我們修行,往天上不是很好嗎?天神的壽命是很長,如果沒學佛法沒證得解脫,照樣還是要輪迴的。譬如天上的天神壽盡,有的不見得再出生不錯的界地,天神有時候會出生做人,有時候會出生做畜生,這就是異熟識依哪個因緣先成熟,下一世要出生做什麼?都由你的意念與因緣來決定,你懂得這些因果輪迴的根本,有時候也會覺得是很可怕與無奈的!
我們今生要能夠好好地打坐、修行,在還沒有死亡以前,首先要把這些都搞清楚。學打坐是做什麼呢?譬如,禪宗所說的開悟,開悟其實就是你死亡境界的學習,我們身體打開的時候,身體裏面的識神(神我),一直是要飛走的。如果讓它飛走,就是道家所說的羽化,羽化不是很好嗎?羽化是天道行者所追求的,但是天道還是沒有脫離輪迴,羽化後起碼是色界的哪一天了。色界有四禪天:初禪天、二禪天、三禪天、四禪天,這四禪天總共有18天,能夠羽化都是在這個境界,識神飛出去不回來就是羽化了。
另外一個就是開悟,開悟是破色身,還沒有死亡的時候就破色身,破色身我們的法身會活起來,法身是清淨無形無相的,活起來的時候,法身就與虛空是一體的;在坐的很多都在誦《金剛經》,經文裡面有句:「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懂得這一句話了嗎?如其本來體性清淨的佛性,應「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也就是說佛性本沒有來、也沒有去。這是什麼呢?當下就是你的佛性,佛性與虛空是一體的,所以虛空的一切世界、一切眾生,其實都在你的心中。
能夠羽化的這類天神可是不一樣的,是有一個神我,能出去,然後再回來。就像八仙過海的李鐵拐,他本身還沒有變成瘸子以前,本來是很瀟灑、很標緻的神仙,有一天他跟徒弟交代:「我要到遠方(所謂的遠方就是他的識神要脫離出去),去辦一些事情,如果一個七(七天)不回來的時候,你就可以把我的軀體燒掉!」本來預計一七之中就可回來的,哪裏知道人算不如天算,神我出去後辦一些事以外,卻又碰到另外的事情耽擱了,所以七天內趕不回來,當他神我趕回來時已經是第九、第十天了。他的徒弟遵照師父的吩咐,七天沒有回來,第八天就把他軀殼燒掉了,結果李鐵拐的識神回來後,一看:「糟糕了!軀體已經被徒弟燒掉了!怎麼辦?」因此就去找另一個軀體來暫代。
我們修行有時候會碰到很多的事情,有所謂的「奪舍」,就是這個房子(肉體)是我的,但是有些修行人看你年輕又有修行,他的識神會利用機會進到你的身體裏面,把原有別人的識神趕走,他再佔有你的軀體,這就叫做「奪舍」;因為我們人的肉體是會老化的,有階段性的生死。有一些很怕死亡的外道,他們會認為:「我若死亡,還要再出生,還要修練得那麼辛苦才有成果!若能不死而借用人的肉身,那不是很好嗎?」或者是想要保有這已學得很好的境界,所以很怕死亡、怕入胎即會迷糊,因此就覓機會找一個替身(肉身)來延續肉體的生命,這種「奪舍」是不道德的。當然李鐵拐不能去找個活人來奪舍,這樣等於是殺生,因此他就找個剛死的人家肉體,剛死的軀體比較能利用,也沒有殺人的行為。
我們有時看到報導,有的家裏人死了,但隔了一、兩天,家人卻又活起來了,可是這個復活的人,卻變成了癡呆。其實他不是癡呆,而是換成另一個人,他所記憶的過去,是跟這一家人不搭調了,故很難馬上能溝通得來。原來死的人就是已被「奪舍」,識神也被換過來了,裏面那個神我不是原來的人,外表、肉體還是一樣,其實腦筋都已經不一樣,而家裏的人卻不知道。李鐵拐的例子就是像這個樣子,剛好找到一個剛死的跛腳乞丐,李鐵拐的識神就利用這乞丐的軀體,才又能在人間示現,因此李鐵拐變成一個瘸子。
所以這種神化:神我出去、又回來,這不是我們佛法所要修學的,佛法是要當下能夠打開色身,與虛空一體,把虛空一切相包容入體性中來。現在講到行陰區宇,在行陰區宇的時候如果腦筋粗重,那是氣沒有打通,氣打通、從明點打通,我們的眉間輪就與外界成一體的,你站在這裏,十方虛空就是與你體性成一體的,那麼輕輕爽爽。這時候即能知道什麼是「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的佛性。佛性可以鑑照、可以映照,我們的佛性像一面鏡子無所不照。為什麼我們照不起來?第一個就是我們沒有把這個色身打開,心眼要打開來。第二個就是有很多的妄想習氣沒有斷盡,所以我們不能夠像諸佛、菩薩,有個大圓鏡,此鏡無所不照,照山河大地,照十方虛空,照一切眾生。
行陰區宇中的行者能夠觀眾生的因緣,你為什麼會出生做人?下一世會出生什麼?不是只觀到這一世,可以觀到八萬劫以內的因緣果報現象;八萬劫的時間有多長?以我們凡間的壽命算,就是 13億4千4百多萬年,不得了!真正的神通就在這裏,宿命通會起來,就能觀十方虛空一切有情眾生。
2.經文(續)
「是故世界,因動有聲,因聲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觸,因觸有味,因味知法。」
世界顛倒成立的時候,它的過程是怎麼來的?這一段就在說明,我們為什麼會妄想執著一切為真呢?世是時間,時間成立的時候,就決定界之所屬。界是空間,譬如我們的地球,地球有沒有在動?地球都是在自轉的,因動有聲,因物相動的時候,都會產生聲音。而靜止不動的,當然就沒有聲音了,地球在動,我們為什麼沒有感覺聲音呢?沒有!是我們沒有那個神通力,也不知道地球在動,我們站在這裏與地球同步,因此從來就沒有感覺地球在動,其實地球都一直繞著太陽在轉,一年365又四分之一天繞著太陽一圈,這就是在公轉。如果你修證到佛的境界,華藏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每一個世界是怎麼樣?也都會有所感覺的。因動有聲,因聲有色,怎麼說明呢?我們看後面的這一段解說:
「眾生的妄執在一時中成立了界(器界),界一形成即有動轉,轉動有風,風則成聲,因聲緣色相(物質形相),在色相中就有香的出現,因香誘人妄想而欲觸覺之,觸知而知有味道,有諸味產生一切法想。如此六塵迷亂,吾真空妙明自性,產生無量妄想,形成諸業種性,業種性成依業區分入十二類,如此展轉輪迴於中。是故在世間的聲香味觸,窮其所能於十二類中幻化,旋復不止。乘著這十二輪轉之顛倒相,因是世界有成,隨而化成卵生、胎生、溼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若非有色、若非無色、若非有想、若非無想等十二類眾生相。」
「眾生的妄執在一時中成立了界(器界),界一形成即有動轉。」
原始的世界如何形成,都是因為眾生妄執因緣而成立此界,經言此界是無情眾生所聚成。界是地點,是容器,包括娑婆世界、包括天上、人間,、、等等,為有情眾生之居住所。眾生若不妄執則無任何世界成立,這是世界成立的真實因緣。一但娑婆世界因無情類眾生無明妄執成立時,此娑婆世界就在動轉,在天上的天宮也在動轉。因一切形相若由空起,則有一動相不止的形態繼續慣性動轉。但這些物質的動相,卻不是凡夫眼所能觀知者,大如地球自轉,小如現在已知物質中的原子、中子、質子、夸子等極微物質,任何物質中的這些微細東西隨時都在動的,但我們肉眼就是看不到,只有佛眼能端知其詳。就以我們肉體而言,體細胞中物質的分解與合成,也無時無刻地在進行著,但以我們的肉眼也是看不到的。若你修到見性起時,卻可觀知自己身體細胞中微細物質的分解與合成,有如用超顯微鏡觀看一樣,如此你才會相信一切物質隨時都是在動轉的。
「轉動有風,風則成聲,因聲緣色相(物質形相),在色相中就有香的出現,因香誘人妄想而欲觸覺之。」
世間有相或器世界本身,若一動轉時,則有能量產生,能量一形成,動轉中即有風相會起,風起則有聲音形成。此種現象大至地球動轉,小至一個物件的動轉,都會產生其聲音,此聲來自於風的起動。地球動轉我們渾然不能知其動,也不知其風起,更聞不到其聲音。但我們可以用一根竹竿來試知,讓其旋轉快速,就能體會竹竿動後,風起,風起則能聞其聲,一切物相本來都是如此的,不管我們凡身覺與不覺。
色相動轉有風,風起成聲,故由前所說聲音所起,本來緣自於色相。但觀之於色相本身,每個物質形象都有它特有的結構,也有它特有的味道,這就是所謂的味性。若此味性是香的,難免誘發有情眾生的妄想,隨而起喜愛想,旖旎想,故開始就動了凡情,想一接觸為樂,或據為己有。當然如果有香就起了妄執這個好,若臭味則認為這個不好,產生厭惡心,煩惱情見,故香臭味就會誘惑人而起的妄想,入煩惱境而不能自己。
「觸知而知有味道,有諸味產生一切法想,如此六塵迷亂。」
在世間種種的物質色相中,因前的香味而起心想執為己有,進而因接觸後知其有特別味道,我們一體知種種物質的味道後,就產生一切心的念頭起來,所以就有很多的法想。我們因此對世間的色、聲、香、味、觸所覺知的法想起後,因而迷亂於此六塵境中而不自知。
從:轉動有風,風則成聲,因聲緣色相(物質形相),在色相中就有種種香的出現,在起凡情而觸之,得之其味道,而起迷想,這是一連串的迷失法則。這裏的色,偏重在物質的東西、有形有色的東西。色本有香,產生香味以後就會有味道,凡夫就想去嘗試,最後有你自己的一種觀感,甚至於無數種的覺受起。
「吾真空妙明自性,產生無量妄想,形成諸業種性。」
再說明一次「真空妙明自性」,什麼是真空?我們的體性本來是空的,你從理地上去瞭解到諸體本空。鏡子如果不空(無染)的時候,鑑照不了一切境界,鑑照不到十方世界,鑑照不了一切眾生的因緣果報。在行陰區宇的時候,體空就有能力去鑑照眾生的因緣果報,這是我們真正的體空,像一面鏡子可以鑑照,這才是真空。
為什麼我們不能夠回到真正的空?因為我們裡面還有很多的妄想習氣,蒙蔽了這一面鏡子,這個鏡子起不了功用,就是習氣太多,要把你所有的個性、習氣、觀念,要把它滅除掉,才能夠恢復到真空。
所謂的真空有兩個作用,一個就是不黏,那麼是誰在黏呢?如果你不空,就是這些習氣、毛病,個性、觀念在黏,對外在的一切境界會黏,什麼境界呢?譬如貪心,看到錢就很喜歡,不是這個真空在黏它,真空原來就是真空,你這貪心的種子會黏。或者是愛面子、臉皮很薄的,你說他就受不了,受不了就要發脾氣,這就是愛面子的習氣種子來黏此境界。
你有多少的個性、習氣毛病?自己最知道,哪一個最重?貪、瞋、癡、慢、疑等最重、最大,其它的小毛病無量無邊,這些把我們這一面鏡子給蓋住了。你要像諸佛、菩薩一樣心清淨的話,就可以映照一切境界。故這些習氣毛病、個性、觀念都要拿掉,拿掉過程就是在修行;不是說這些髒東西把它挑出來,就能拿掉,沒有那麼簡單的!
我們修一個貪、瞋、癡就修了幾十年,甚至於好幾世,都在搞這件事情,如果沒有開悟,沒有把心眼打開、把妄心掏出來,是不容易修的。沒開悟的人面對這些事情、境界,要來修正自心時,那是不容易修的,常常隔著靴子在抓癢,卻抓不到癢處。為什麼有修行、有打坐的人,可以進入心的深深之處,而繼續還可再挖掘下去?把潛意識裏面的東西都掏出來時,這就是進入修行的狀況,是真正的可以實修,觀你自身的起心動念就可以知道:「我有什麼毛病?」有什麼毛病就要對治它、慢慢的去轉化它。
你有沒有打坐、練氣功、斷食?斷食有什麼好處?斷食是比你練氣功要快得多。我以前有一位同事,也不是很認真地在修行,身體很不好,有一次因為胃腸毛病住院去了,住院的時候不能夠吃飯,只有打點滴,打了一個多禮拜的點滴,潛意識的神通就來了,心可以有靈覺,似有些神通異能,與有修行的境界一樣。也就是說斷食氣脈會通,氣通靈性就會顯現出來,那些超感覺,第六感或者是超能力都會起來,這是與修行境界沒有兩樣的。
當然不能夠隨便亂斷食,斷食是要有一套漸近的方法,有人指導的時候,比較不會出狀況,在我們這個道場,實行斷食好像很輕鬆的樣子,也都有準備一些東西應急,能夠克服心跳、沒有體力、或者其他的問題,心的境界等等,我們都有一些特殊的方法。
你在網路上可以去找心得報告之一,參考前期洪老師所寫的七天斷食經驗談。這一期網路上有 21天斷食的報告,是陳大德所寫的,因緣撮合就注定她要斷食21天。以前她全身會發冷,在斷食 21天以後,就把這個問題解決了。這些網路上的心得報告,都是人家的經驗,如何處理問題?如何對治?如何去做?人家的經驗,省得你花好多的時間去學習,所以要聽聞,聞、思、修就是這麼來的。
我們現在講真空,我們不空、會黏,就是因為有那麼多的習氣毛病在心中,在我們潛意識裏面,這要慢慢的去修,修得清淨了,它是真空樣子就會現起了。真空得到了就有”妙有”,所謂的妙有也就是你能夠鑑照一切境界,心眼打開以後,最根本的能力就是能感覺、感知人家的心。
譬如某某人這幾天魂不見了,在打坐以前心慌慌的,一進來就可以感覺他心不見了,大概是家裏有事,於是起煩惱,這就影響了你。而哪一個人內心清淨,日子很好?哪一個人心不清淨?甚至於動心意念都能體知!假使兩個人的心都通了,心眼打開了以後,彼此不要講話,他起心、我知道,我起心、他也知道,這就是以心傳心,確實就是這個境界。為什麼?因為大家都是同一空體,如果你是輪迴到個別的個體,那沒有話說,因為被我們的肉體包住了。
心眼打開了,你的是空,他的也是空,彼此都是相通的,他起一個心念,這個心念在空中,空中有沒有距離呢?沒有距離,空裏面沒有距離。我們這裏跟美國好像相隔很遠,如果我正在想在美國的某某人,他也會感應到,這個空間對修行人而言,是沒有距離空間的。真空也是沒有時間的限制,也可以回到過去,心裡面包了很多過去的事情,但是這空體沒有過去、未來的心,沒有分別,所以時空都沒有。
我們會誤會的問題就是有這個”妙”,要能妙要看有沒有”明”?有”妙”沒有”明”那就不妙,因為沒有”明”就會煩惱。比如說這人心地不好、或者對我不好,或者要欺騙我,你知道了,要怎麼辦?放不下!你天天不是很煩惱?不知道這個人的好、壞,你還無所謂,一旦知道他的心壞,我要預防他、或者是要救他、要度他、、,天天都在煩惱這些,所以懂得越多的人,如果不能夠放下,那不是很痛苦?
我們每個人都活在釋迦牟尼佛的心中,好人、壞人、甚至於你現在做好事、做壞事、做什麼事,都在佛的心中,佛都知道的。如果你也能知而放不開的時候,覺得這個人很壞,你天天不是很煩惱這些嗎?越有修證的,接觸的觸角越多,接觸到眾生界以後,一定要能夠容納眾生,所以一定要學的心明,才能夠有妙有,有妙有也能無煩惱。有妙有的時候你要能夠清淨、能夠無礙、能夠如如面對眾生的一切,這樣才能夠解脫。解脫不是在表面上而已。
在還沒有進入以前:「我什麼都無所謂!」主要的是因為你什麼都不知道,覺得修我自己,好像我還很不錯:「我嘻嘻哈哈的,我什麼事情都看得很完美!」你若進一步的修證,進到那個境界裡面去,外面的人、事、物,或者是內心裏面意感,或未來的也會感知,哪一件事情會發生?哪一個因緣會如何?能感知,但是能否轉它?如果感知卻是不能轉,就沒有妙,就是不妙也不明,妙明能夠產生境界、映現這個境界、鑑照這個境界,這就是妙有的境界。
能夠擺脫種種的障礙、能夠無礙,要能夠達到無礙,要把我的執著滅了,法的執著滅了,我執、法執要滅、要轉,才能夠轉你所感知的一切業緣。我們的業緣隨時好的、壞的天天都在發生,你心不清淨、煩惱時,就是有不好的東西來了!
這一句話要記住了:「邪來煩惱至!」要警覺一點,不要被煩惱障迷還不自知。我昨天還活得好好的,今天為什麼會心慌意亂?我昨天還很健康,今天為什麼會生病?就是邪來了,當然這個邪一定跟你有緣,哪一世有緣不知道,沒有緣他不會找上你;除非是你修得不錯,天魔要來障礙你、毀壞你,怕你自修自利以外,還要度很多的人,他就下手來害你,不然大概都是你自己以前結的眾生顛倒的因緣。所以邪來就讓你心起煩惱,包括你身體有病、心起煩惱。若我平時用功的時候,心很平靜無礙,為什麼今天心會起煩惱呢?一定是有邪的東西來了,有邪的東西來,你看不到,但因它的心壞,因此會使你起煩惱。
修行好一點的,邪東西來了,還沒有起煩惱就感覺了,這種客邪有的人眼睛會看得到,有的人是用身體感覺到;有的人眼睛看不到,距離遠遠的也感覺不到,但是他的心可以感覺到,這些就是六根的作用;六根其實可以變成一根,一根是心根或者是說意根。六根是眼、耳、鼻、舌、身再加上意等六根,六根的前五根都是與色身攸關的,眼睛可以看到另一類眾生,譬如陰神等,有的可以看到佛菩薩、護法神之類的。
21日也有一個 mail 進來:「我的眼睛怎麼看到所有的物象,一下子大、一下子變小!」那就是氣充滿了身體,氣到眼睛裏面來,心臟一壓縮,血氣就衝到眼睛,眼睛一亮,看到東西就膨脹大一點。如果心臟一舒張,心臟張開血液回流,氣就不旺,不旺的時候,眼睛看到東西就恢復原狀。有此情況看到佛像,一下子就變大,一下子變小,這是一種色陰的魔相。不知者會問說:「我是不是著魔了!」不知道的人就會很害怕,這個人還好,他問說:「我是不是眼睛有問題?還是禪坐出了問題?」這就是我們色身的色根一種氣內聚的問題,你懂的時候沒有事,那不懂的時候,再加上心的胡思亂想,就會散亂。這種人到這種境界,想什麼就會化什麼,心是很厲害的。
眼睛可以看、耳朵可以聽,我們講話出來是有聲音,但是鬼神沒有聲音,他們用嘴巴講,我們聽不到聲音,你聽到的就是聲音,其實就是心聲,只要意念相通就能體知;二禪天的天神,都是用光在互相傳達心意,心意念出來是有光,用光在互相傳達,彼此意會,光音天的天神就是以光來溝通的。
再來鼻子、身體等,身體可以感覺,有沒有眾生在?耳朵可以聽,如果他不出聲的時候,你怎麼聽呢?有的用眼睛去看,用身體去感覺,還有用意念去感覺,意念為什麼可以感覺非人的存在,或者周圍眾生的存在?不好的東西,你會覺得心毛毛的或怕怕的。現在為什麼心會覺得怕怕的?那就是周圍之間有眾生,這個眾生一定是不懷好意的眾生,要來修理你的,是你以前眾生顛倒的因,你跟他結的惡緣,或許你破壞他的家庭,他今生要來迫害你的家庭,讓你夫妻吵架、要讓你家破人亡。這時你修行就要修忍辱法,不能跟你的那一半一般見識,這樣才能夠躲過那個因緣果報。如果你隨著業緣,他要讓你們夫妻吵架,然後你隨著你的習氣、心情去發作,那就完了!一定中了它的意,讓你們吵吵,最後離婚結尾。為什麼有的人不會離婚?因為他有忍耐心。修行的人對業緣要有這些感覺,連這些都不能夠看清楚的時候,那就是修行還沒有入門了。
即使看不清楚,煩惱至的時候,就是有東西在你周圍,這個煩惱包括家庭事情不如意,做事情不如意。遇到這種情況,要常常去參加法會,或者去參加消災法會,或者是你家裏有供佛菩薩像,你自己加緊用功,有時候護法神、菩薩會來護持你。菩薩化身千萬億,是輪流在出巡的,菩薩本身當然不動身,菩薩來有時候是化身來,或來的大概都是護法神,在你家裏有很多的護法神在隨時守護著你,除非你犯戒多多,不值得它們守護。
你去受五戒就有三十五個護法神守護,每破一個戒,你的護法神就會去掉一些,它們不再護持你。所以剛開始去受戒或剛開始修行的時候,你都是很精進地用功的,因有護法神守護,然後你每破一個戒,就去掉一些護法神守護,犯戒多了,到最後都沒有護法神守護,你就會很懶散,衝勁沒有了,因此就要重新再去復戒。
你不要以為眼睛看不到,怎麼會知道「邪來煩惱至」呢?就如上所說。那「正來煩惱止!」為什麼昨天還覺得煩惱一大堆,今天卻豁然開朗?一定某些護法神,從心念裏面給你一些好的念頭:「沒關係了!無所謂!放下吧!」你就真的放下了,煩惱也就不見了。其實煩惱也是你自己,不煩惱也是你自己,但是都受外來的影響。如果你本身能夠面對煩惱,而警覺煩惱的由來,才能夠把煩惱化解掉,那你就有修行的功夫,不行的時候就念佛、拜佛、求菩薩保佑。正來煩惱解決了,又回到原來好的日子。我們天天都是這樣在過日子,這就是無常,每天就生活在這無常的漩渦之間,一天過一天!
真空是我們的體,產生妙明是我們的用,體與用之間,就是我們的自性,自性有三種心性,而六根有六種自性:眼睛有見性、耳朵有聞性、鼻子有嗅性、舌頭有味性、身體有觸性(觸覺性)、心意有心性,每一根都有它的自性。我們的大圓鏡智裏面也有三種心性,所以六種自性和三種心性,要分別清楚。上次上妙下境長老來,也有開示這些,他也引用一句話:「最後入三性」。
三性是:第一個是凡夫的遍計所執性,這是凡夫的境界。第二個是依他起性,依他起性是什麼呢?是凡夫也有,聖人也有,這就是我們空體的功用,那「他」是什麼呢?「他」是因緣,一切法的生起都是有因、有緣才生起的,都依這個因緣起他的自性,依他起自性,起自性就回歸到六根的六種自性,譬如我看到一個房子,這個房子是色相,這個色相我是用眼睛來看,所以是見性生起,房子現在我眼睛裡面,我起了見性,所以依他起性,這個凡夫、聖人都具足、都有。
凡夫有遍計所執,遍是無所不在,反正都有你不清淨的心去計度、去執著,這就是遍計所執性,正是凡夫的境界,無所不煩惱,先有依他起性再有煩惱心生起。聖人也有依他起性,這依他起性是什麼呢?是這個空體的鑑照,一切都是神通妙用,聖人沒有煩惱,看到什麼就知道什麼,但是沒有煩惱,凡夫才有遍計所執性。
第三個是圓成實性,實性是空性,圓成是遍滿十方虛空,盡虛空遍法界是為圓,能夠成就一切法是為成。怎麼成就一切法?對於十方一切界都能夠鑑照,十二類眾生的因緣果報,都有能力去觀照它,這樣才能夠說「成」。
實性是空性,要圓--無所不包,要成--無所不能,要以空性(實性)才能夠做到圓成,這是什麼呢?這就是佛性。所以圓成實性這裏講空,空是講體,圓成是講用,這裏只是講鑑照的作用,還沒有講神通妙用,這還是靜態的神通,還不算是佛的境界。所謂鑑照就是像一面鏡子,因妄想習氣沒有了,所以鏡面平滑無塵垢能清楚地顯現一切境。
譬如這裏一面鏡子,你站在鏡子前面,就顯現在鏡子上面,你走了,也不留下影相,而這一面鏡子也是來無所黏、過無蹤跡。你的體性也是這個樣子,有什麼東西來,可以鑑照而不起煩惱,可以意會、可以感覺,但是沒有煩惱,這就是鑑照的功用,是屬於靜態的鑑照。只要是心清淨就有能力鑑照,鑑照十方虛空。想到媽媽,媽媽就現在你心中,她在做什麼?在跟誰講話?在色陰魔相就有這些功夫,但是這樣子也沒有解脫,因此要有圓成實性的修證,就是解脫的境界。
這空、有之間是何義,“有”是用,“空”是體,“有”能夠不執著的時候,就是空、有不二。不偏於空,偏空就是有解脫,但是沒有神通;偏有是有智慧、有妄想,但沒有究竟。遍計所執是妄想,有究竟的人依他起性有神通,這裏也是鑑照的神通,是靜態的神通。諸佛菩薩們可以十方虛空來來去去,是屬於動態的神通,不是我們所能夠想像的。哪一天,你能夠接近成佛的時候,與諸佛菩薩一樣,十方國土、三千大千世界都能來來去去,這要你修證到空,然後心念到哪裏就到那裏,這才是真正有一點果地佛的樣子。所以我們雖然是沒有那個境界,但是我們要懂,因此說明這六個字:「真空妙明自性」,這個懂了,你就知道你應該要修證到哪裏?諸佛菩薩是修證到什麼境界?做不到,但是我們懂了、知道了,要朝這個方向去精進。
「產生無量妄想,形成諸業種性。業種性成依業區分入十二類,如此展轉輪迴於中。是故在世間的聲香味觸,窮其所能於十二類中幻化,旋復不止。」
因動有聲,因聲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觸,因觸有味,因味知法。如此六塵迷亂我們的真空妙明自性,有種種的因緣出現,產生無量妄想,有那個境界,然後產生無量妄想,就形成諸業的種性。
譬如說,這根木頭是怎麼來的?也許木頭以前是你的兄弟,你不要以為這個木頭,與我何干?這是無情類,是離想。我們十二類眾生有兩種:一個是感情特別豐富,喜歡打妄想,無明就是情、想這兩種作用而已。卵生、胎生、溼生、化生是有情眾生,有情眾生都是以情想掛帥。你要出生娑婆世界,也是因為感情很豐富,愛這個、愛那個的,愛爸爸、愛媽媽、愛兒女、、、等等的,這種讓我們來出生到這個娑婆世界。
另一類是打坐的時候喜歡打妄想,幻化成有情他類眾生,在六道中輪轉不止。若另一類眾生情無,即離情又想離,如果是想離,想是不用心、不用識,所以想離就變成木頭,想離就變成金、銀、銅、鐵;當這個世界起初爆炸,要成立這個世界的時候,這些眾生先來受生,因此先有這些土石、金、銀、銅、鐵、、等等的無情類,這一類都是想離而成。
以下十二類眾生就在講這些,一個情、一個想,離不開這個情想、離合四種因緣,合是出生在哪一類?離是出生在哪一類?所以我們對於這個因緣,所現起的這些現象,如果能夠修練到對境界無所謂,境界就是境界,看它是虛幻不實在的,如此就不會輾轉在這輪迴裏面。我們修行也是在對境界修,而修行有兩個層次,一個是對外境的人、事、物,你所接觸的人、所發生的事情、所看到的種種,你都能夠自在無礙,眼睛是看了,但是不要眼不見為淨,那是屬於鴕鳥的心態,並非正途。面對事情,眼睛看了要練得無所謂、不挑剔,沒有你的主觀意念,眼睛是看了,耳朵是聽了,都沒有罣礙,這是第一個階段修行,這是離六塵。
六根面對外境的六塵都能夠無礙、能夠自在,才能夠慢慢的修,慢慢的進步,才能夠觀我內心的起心動念。初禪境界就能夠覺、觀,如果你練氣功或者是打坐、跳元極舞,達到有境界的時候,起心動念有一個覺知可以觀它;這個覺、觀起不來的時候,就是打坐、禪修都還沒有入門。
你要有兩個心起,一個是覺知的心,我可以看著自己在起妄想,這樣才好修行;如果沒有達到這個境界,就還沒有入門。起心動念還是那個妄心,好、壞都是你的習氣毛病在掛帥。因此真空體性要讓它現出來,就能夠覺,然而真空本是真空了,但是還有習氣毛病,這些不真的東西。
這些不真的妄想現起的時候,你要覺,如果覺不了,就是習氣毛病很重。譬如,你今天跟先生吵架,這口氣起碼三天還咽不下去,吵架的事情已經是昨天的事情了,而今天還一直冒泡的,還氣不過!如果有覺知,馬上觀照念頭、反觀自性,因為有此覺才能夠修行。對治的方法,也可以用唸佛的法門,慢慢地平息意念。
如果沒有覺談不上修行,覺要能夠止,不能夠止就要觀。觀就是有那個境界,但是壓不住它,所以就看著它,不動煩惱、不要加上你的情緒進去,也就不會迷糊。打坐的時候也可以看著那個不平的心、看著它,不要感情加進去,否則也就會迷失掉;初禪要有這種境界,覺、觀就在初禪境界產生,才談得上有點修行,而我們迷糊掉的時候,就是對十二類眾生所現的這些相,不能夠控制。
「乘著這十二輪轉之顛倒相,因是世界有成,隨而化成卵生、胎生、溼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若非有色、若非無色、若非有想、若非無想等十二類眾生相。」
我們要出生做哪一類眾生都必有其因,講得也比較快,把這十二類眾生及世界成立因緣說明白,就是先有眾生顛倒,再有世界顛倒,然後就變成十二類眾生之一。這十二類眾生是這麼起的,你了解以後,下面我們就會開始說明:情、想、合、離這四種組合因緣,撮和成十二類眾生。你懂得這些,可以增加你的觀念,擴大你的視野,不要局限在我們人的層次上修行。
我們這個世界裡之天道,縱的有28天,橫的有三千大千世界,這些對你以後的宇宙觀影響很大,不要只侷限在人與人之間的層次或與鬼神之間在攪和,也有可能接觸到其他類的眾生,譬如天道類者,甚至於你修得比較好,可以接觸到世界外的世界,那已經到二禪天以上了。
二禪天宇宙概括的都是千世界(一千個世界),到四禪的時候是三千大千世界,3x109 的世界,四禪天對於我們修解脫道而言,其實不算什麼。但是,四禪所有的三千大千世界,你都有能力來去自如,這就不得了的。所以這個宇宙觀,我們看佛經,可以慢慢地建立起這些觀念,有了正確的觀念以後,在修行過程就較不會走錯路。我們今天就講到:世界顛倒的因,會形成十二類眾生。
( 90 年 5 月 23日 講於 法爾講堂 )